2017关于不作为不担当心得体会
2017精选不担当不作为心得体会范文

2017精选不担当不作为心得体会范文基层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直接影响国家的安定。
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
全面深化改革之年,中央很多重大改革政策相继出台,如遇到基层干部的不作为、乱作为,就会出现政令不畅、良策难以落地生根,导致“上级喊破嗓子、群众跑坏腿脚”的“两头急”和“上下通中间阻”的“中梗阻”现象。
现实工作中,部分基层干部仍旧没有从思想和行动上跟上中央要求的步伐,“乱作为”现象屡屡出现。
加之一些地方考核、监督机制不完善,“鞭子”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为不作为、乱作为留下了空间。
开展专项治理活动,核心在于坚持问题导向,重点在于加强作风建设,关键是要按照“严”和“实”的标准,解决好部分党员干部不想为、不能为、不敢为、不作为的问题,切实以想为、能为、敢为、作为来树立形象,推动工作,加快发展。
一要惩处问责,着力解决不想为的问题。
必须承认,不想为是责任感在弱化。
尤其是在当前形势复杂、问责惩处高压的情况下,少数党员干部甘做“传声筒”,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心态对待工作,消极应付,无所事事,充当“公堂中的木偶”;有的干部愿当“泥菩萨”,“在岗却不在状态,在位却不在谋事”,混日子,熬年头,甘当“庙里撞钟的和尚”;有的干部善打“太极拳”,不推不动,甚至推而不动,总强调客观因素,不尽主观努力,有问题左躲右闪,遇矛盾上推下卸。
因此,要突出问题导向,明确界定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具体情形,详细规定实施问责的方式方法和程序步骤,让党员干部知晓为官从政的边界,严守做人做事的底线。
要实行“一案双查”,在追究当事人责任的同时,对疏于教育、监管不力的科室负责人,既要追究主体责任,还有追究监督责任,着力通过压力传导,形成整体合力,促进工作落实。
要严格责任追究,结合作风建设督查,对纪律观念淡薄、作风涣散、上班期间上网聊天、看影视等与干工作无关的违反工作纪律的行为要发现一起、处理一起;要综合运用组织、纪律和法律手段,坚决处理对党组部署置若罔闻、对群众诉求置之不理、对职责义务束之高阁,尸位素餐、浑天度日的党员干部,绝不心慈手软、姑息迁就,着力通过严明的纪律、严肃的惩处、严厉的问责,使党员干部牢记职责,履职尽责,积极作为,建功立业。
不作为不担当心得体会2篇

不作为不担当心得体会2篇心得体会一: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不作为不担当的现象。
对于这样的行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并从中汲取经验呢?个人认为,不作为不担当的表现反映了个体的责任心不够强、工作态度不端正等问题,如果不及时纠正和改进,将会对个体和组织都产生负面影响。
首先,我们应该严肃对待不作为不担当的问题。
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中,人们总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是有些人选择逃避、推卸责任,种种行为无疑会给身边的人和组织带来困扰。
因此,我们应该对这样的行为保持敏感和警惕,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其次,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一些教训和经验。
不作为不担当的行为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原因,例如个人能力不足、缺乏动力、工作压力过大等等。
针对不同的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对策。
例如,对于个人能力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培训提升个人技能;对于缺乏动力的问题,可以通过激励机制来激发人的积极性;对于工作压力过大的问题,可以通过合理分配工作量来缓解压力等等。
通过总结经验,我们可以找到问题的根源,从而更好地解决和防范这样的情况发生。
另外,我们还应该加强对个人责任感和工作态度的培养。
责任感是一个重要的品质,它关系到一个人对于自己事业的认真程度和态度,也关系到一个人对于他人的尊重和关爱。
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会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不会轻易推卸责任,而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往往会以各种理由逃避责任。
因此,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从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开始,逐渐提升个人的责任感和工作态度。
总之,不作为不担当的行为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多困扰和不便,我们应该对这样的行为保持高度警惕,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同时,我们也应该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对个人责任感和工作态度的培养,以便更好地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心得体会二:不作为不担当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不论是在工作场所,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不作为不担当体现了个人的工作态度不端正,缺乏责任心,这对个人和组织都有不利的影响。
不作为、不担当、乱作为心得体会

不作为、不担当、乱作为心得体会
在工作和生活中,不作为、不担当和乱作为是绝对不能容忍的行为。
以下是我对这种行为的心得体会:
第一,不作为是一种消极怠工的表现。
不作为意味着对工作的不积极投入和责任心的缺失。
这种态度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影响团队的整体工作进度。
因此,我要时刻提醒自己要积极主动,主动承担起自己应该完成的工作。
第二,不担当是一种逃避责任的表现。
不担当意味着将责任推给别人,不愿意承担自己的责任。
这种行为会破坏团队的合作氛围,使团队难以顺利地完成目标。
因此,我要时刻提醒自己要勇于承担责任,积极解决问题,与团队成员共同成长。
第三,乱作为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乱作为意味着盲目行动,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结果通常是事倍功半甚至一无所获。
这种行为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因此,我要时刻提醒自己要审慎行动,制定明确的计划和目标,并且在行动之前充分考虑可能的后果。
总之,不作为、不担当和乱作为是不能容忍的行为,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我相信只有积极主动、勇于承担责任和审慎行动,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取得成功。
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心得体会

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心得体会在人的一生中,总会有一些时刻让人心生惰性,不担当不作为,甚至有时会做出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这些行为看似无关紧要,但却能够真实地反映出个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作为一个年轻人,我通过一些乱作为的心得体会,深刻地认识到不担当不作为的危害,从而改变自己成长。
首先,不担当不作为让我渐渐迷失了方向。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有一些奋斗目标,这些目标有时或大或小,但都能够激发人的积极性和进取心。
然而,当我陷入不担当不作为的状态中时,我开始逐渐忘记自己的目标,对自己生活的意义也变得模糊不清。
我不再思考自己想要什么,也不去努力改变现状,而是选择了逃避和放任。
这种状态让我失去了生活的动力,迷失了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的方向。
其次,不担当不作为造成了我能力的下降。
当我不担当不作为时,往往选择安逸和舒适,而不愿意去接触新的事物和去挑战自己。
在这种状态下,我无法积累新的知识和经验,也无法培养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
这样不但让我无法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更加失去了在激烈竞争中取得优势的机会。
不担当不作为让我逐渐失去了自我的锐气和决心,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再次,不担当不作为导致我在社交方面受到了限制。
当我沉浸在不担当不作为的状况中时,往往会选择孤独和避世,不再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
这种孤立自我的状态让我与社会脱离了联系,错过了很多与他人交流学习的机会。
这不仅让我缺乏社交能力,也让我错过了很多与他人合作的机会。
社交能力在现代社会中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够增加人际交往的乐趣,更能够创造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助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最后,不担当不作为毁坏了我的信任和形象。
一个不担当不作为的人往往缺乏责任心和可信赖程度。
以我为例,我的懒散和不负责任让我失去了家人、朋友和同事的信任。
他们不再相信我会履行承诺并完成自己的工作。
这种失去信任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不仅可能损害个人的名誉和形象,更会让我失去了与他人合作的机会和资源。
不担当不作为心得体会(4篇)

不担当不作为心得体会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时常会面临不同的选择和决定。
担当和作为,是每个人在生活中需要时刻提醒自己的一种品质。
如果缺乏担当和作为的心态,不仅会影响自己的成长和发展,也会对周围的人和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
在我自己的生活中,也经历了不担当不作为的时刻,给我带来了深深的反思和体会。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不担当不作为,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事不负责任、对人不负责任、对自己不负责任。
对事不负责任,指的是自己对于工作、学习或其他任何事情都不积极主动,总是将责任推给别人或是给自己找借口逃避。
对人不负责任,指的是对待他人时不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只顾自己的利益和情绪。
对自己不负责任,指的是不关心自己的健康和成长,不愿意积极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提升自己。
在我自己的经历中,最深刻的一次是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个重要的项目,我本应该全力以赴去完成它,但是由于一些原因和困难,我选择了逃避和推卸责任。
当时的我觉得很疲惫,觉得做这个项目太困难了,而且我也不确定自己是否能够做好。
所以我选择了敷衍了事,将项目推给了别人去完成。
虽然当时解脱了一时的压力和困扰,但是我却背负着内心的愧疚和不安。
这次的经历让我对担当和作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不担当不作为是一种逃避现实和责任的行为,只会让问题更加严重和复杂化。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真正地去面对和处理,才能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
其次,不担当不作为是对他人和周围环境的不尊重和不负责。
我们生活在一个共同体中,我们的每一个行为都会对他人产生影响。
如果我们不担当不作为,只顾自己的利益和情绪,就会给他人带来困扰和伤害。
最后,不担当不作为是对自己成长的阻碍和剥夺。
只有勇于担当和积极行动,我们才能够不断地成长和进步。
所以,如何担当和作为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在我认识到自己的不担当不作为后,我主动找到了领导和同事,向他们说明了我的决定和态度,并且主动提出了补救方案,尽可能地弥补之前的错误。
关于2017不担当不作为心得体会

关于2017不担当不作为心得体会
按照“三严三实”要求,着力解决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为官不为”问题,促使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
此次专项整治将重点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五类突出问题。
一是不敢担当、不敢负责。
对发展存在畏难情绪,怕担风险、怕丢帽子;借口规定多、约束多不干事、消极怠工等。
二是廉而不勤、勤而无效。
责任心不强,面对改革发展稳定压力,不着急、不上心,该做的事不做、该办的事不办等。
三是“中梗阻”、“踢皮球”。
不学习业务、不钻研政策,生搬硬套、断章取义;原则性和灵活性把握不好;遇事相互“踢皮球”、推诿扯皮等。
四是吃拿卡要、权力寻租。
要特权、抖威风,硬卡不行就软拖;收回扣、拿红包,有关系好办事、没关系难办事,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等。
五是漠视群众、冷硬横推。
对群众没有感情、口大气粗、高高在上等。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没有终点,要弛而不息地抓好作风建设,对于工作中出现的违法乱纪行为,要坚决追查问责。
广大党员干部要统一思
一个有担当的人,是有责任心的人,是能委以重任的人。
敢于担当是一种勇气,一种气概。
当下平湖面临的发展任务很重,要应对的困难与问题也不少,更加需要有一批大胆实干、敢于担当的干部。
不担当不作为个人心得体会3篇

不担当不作为个人心得体会 (2)不担当不作为个人心得体会 (2)精选3篇(一)作为一个不担当不作为的个体,我意识到这种态度对自己和他人都没有好处。
首先,不担当不作为会让自己失去成就感和自信心。
当我对任务敷衍了事或选择不参与时,我就无法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这种心态不仅影响我在工作或学习中的表现,也可能对我的人际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其次,不担当不作为也会让他人失望和不信任。
如果我不能履行我的责任,他人可能会怀疑我的可靠性和诚信度。
这些负面评价不仅会影响我在团队中的地位和声誉,还会在其他方面造成不利影响,如失去或错过重要机会。
最重要的是,不担当不作为可能会导致错失机会和失去成长的机会。
如果我总是逃避困难和挑战,我就无法学会如何应对和解决问题。
这种消极的心态会阻碍我的个人发展和进步,使我无法实现我的潜力。
综上所述,不担当不作为是一种消极的态度,对自己和他人都没有好处。
我意识到需要改变这种心态,积极承担责任,努力付出,以实现个人成长和发展。
不担当不作为个人心得体会 (2)精选3篇(二)担当和作为是一个人性格和行为的表现,能否担当和作为不仅关乎个人的品格,也影响到自己的成长和他人的信任。
以下是我对不担当不作为的个人心得体会:首先,不担当不作为会使自己失去机会和成长的机会。
在工作和学习中,如果我选择逃避责任和不积极行动,就很难获得发展和进步的机会。
只有勇于担当和行动,才能展现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获得更多的机遇和信任。
其次,不担当不作为会损害自己的信誉和声誉。
无论是在工作、学校还是社交场合中,一个人的信誉和声誉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我经常推卸责任和缺乏行动力,就会让他人对我产生负面的印象,失去信任和合作的机会。
而一个担当和积极行动的人,往往能获得他人的认可和信赖,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最后,不担当不作为会让自己陷入自卑和无能的状态。
当我选择逃避责任和不积极行动时,内心会产生一种无能和自卑的情绪。
不担当不作为会让我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去面对挑战和解决问题,失去了自信和勇气。
不作为不担当心得体会

不作为不担当心得体会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都应该有一种责任感和担当精神,这是我们在家庭、工作和社会中的基本素质。
然而,有些人在面对问题和困难时却选择了不作为、逃避甚至推卸责任,这种行为对个人和社会都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我曾经也陷入过这种不作为不担当的状态,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和总结,我深刻体会到了这种行为的危害和无益性,下面是我对于这段经历的心得体会。
首先,不作为不担当会导致问题的蔓延和加剧。
当我们面对一个问题时,如果选择不作为,问题往往会变得越来越严重,甚至演变成不可控制的局面。
比如,在工作中,如果我不及时处理一个重要的事务,会导致事情的堆积和紧急处理,这不仅增加了工作的负担,更可能延误了整个工作进程。
同样,在生活中,如果我不及时与家人沟通、解决问题,家庭关系的矛盾也会越来越深,最终可能导致家庭的破裂。
因此,不作为不担当只会让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解决,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更多的困扰。
其次,不作为不担当会给他人造成伤害和失望。
当我们承诺做某件事情或者担任某个角色的时候,我们就要承担起责任并全力以赴去完成。
然而,如若我们选择了不作为,我们不仅辜负了自己的承诺,也辜负了他人对我们的期待和信任。
这种行为会让他人感到失望和受伤,对我们的形象和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在我的经历中,当我因为不作为而错失了一个重要的商务机会时,我不仅失去了客户的信任,也对团队的工作产生了负面影响,让其他团队成员感到失望和不满。
因此,不作为不担当不仅让自己失去了信任,也影响了他人的感受和评价。
第三,不作为不担当会让自己停滞不前。
当我们选择不作为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是逃避了问题和挑战,这样只会让我们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升。
只有当我们积极主动地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我们的能力才能得到提升。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工作任务非常困难的情况,一开始我选择了不作为,直到任务的截止日期临近时,我才不得不强迫自己去面对。
这个过程让我领悟到了逃避和拖延只会让问题积累和延误,而积极去解决问题才是真正能让自己成长的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关于不作为不担当心得体会对政治上不守规矩、廉洁上不干净、工作上不作为不担当或能力不够、作风不实、不讲团结的干部,坚决进行组织处理,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选人用人导向。
下面是有小编精心整理的不作为不担当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2017关于不作为不担当心得体会1:
行政不作为、不担当是我们行政过程中的两大顽疾。
消除和遏制行政不作为、不担当行为,对于提高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打造诚信政府,全面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执政效率,建设和谐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行政不作为、不担当现象历来为全党全国人民所痛斥和鞭挞。
随着社会全民法治意识的增强,党务政务公开已成大势所趋,行政不作为、不担当现象越来越成为众矢之的。
然而在一些边远地区和基层,行政不作为、不担当现象仍屡禁不止。
这种现象虽然出现在少数干部身上,影响的却是整个党和国家的形象,若任其自流,就有党亡政息的危险,我们切记不可等闲视之。
必须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行政不作为、不担当的危害性。
对干部加强教育、加强制度建设,对执政行为加强监督,对违规、违法行为加大惩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为民主执政、科学执政、
依法执政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017关于不作为不担当心得体会2:
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广大公务员要持廉守正,干干净净为人民做事。
身为公职人员干净是底线。
既然担任了公职,就要断掉发财的念想。
《官箴》中说: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
其中的清,指的就是清清白白、干干净净。
古往今来,人们称颂的清官廉吏,无不头脑清醒重公义轻私利。
古有公孙仪嗜鱼拒鱼,今有杨善洲为民辛劳一生,不求索取,最后还把苦心经营的农场捐出来,造福于民。
要牢记权为民所赋,权力是公器,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
否则,若心存贪念,想要借官谋财,则脚踏两条船,迟早要翻船,不但发不了财,还可能自毁一生。
那么不贪的官就是好官吗?干净就可以了吗?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中有一则故事令人警醒。
一个官员在阎王面前自称生时为官清廉,所到之处,只饮一杯清水,可以无愧于鬼神。
阎王怒斥:如果不贪钱就是好官,那么在公堂中设一木偶,连水都不用喝,岂不更胜于你?无功就是过啊。
不干事,干净没有实际意义。
当前,少数干部借口追求干净而不干事,出现了为官不为、碌碌无为等庸政懒政怠政现象。
李克强曾强调:身在岗位不作为,拿着俸禄不干事,庸政懒政怠政,也是一种腐败。
是顽症就得下猛药,对待为官不为者就应该坚决问责,该诫勉就诫勉,该警示就警示,该下课就下课,让庸官无以遁形,让懒政遭受严惩。
干净,只是为官者的本分。
干事,是党的干部职责要求。
在
其位谋其政,有位当有为。
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
公职人员应时刻铭记公仆身份,拿出履职尽责、执政为民的担当精神,远离公堂木偶的工作状态,做到既干净又有所作为,用手中权力为民多办事、办好事,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2017关于不作为不担当心得体会3:
当前,许多单位仍存在只微笑不办事兑现承诺不严肃办事拖沓流程复杂等现象,使群众从最初的赞扬变成了煎熬与抱怨。
这是典型的软钉子不作为和作风不正的现象,严重吹伤了人民群众的感情,严重吹开了干群关系。
目前,虽说很多地方都意识到作风问题的严重性,也在着手整治,首问负责制、当日办结制等一系列制度出台了不少,但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治标不治本,治来治去,机关病依然横行。
干部作风、机关作风从侧面反映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折射出一个国家的政治状况。
各级领导干部应当摆正位置,坚决摒弃这种衙门作风的恶习。
不可否认,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深入持续推进,群众观念、服务理念早已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原先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硬钉子现象不见了,但门好进、脸好看的同时,依然存在事难办甚至事不办的软钉子情形。
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党员干部在机关某些岗位工作久了并且掌握了某些权力之后,自认为和普通群众身份不一样了,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甚至觉得给群众
办事是一种恩赐。
本来是正常的事情、必须要提供的服务,却被当作可做可不做甚至可以由着性子来的事。
自己被当作了主人。
在当前的政治新生态下,一些领导干部怕多做多错、缩起了头怕担事,该拍的板不敢拍了,该协调落地的项目不敢管了,该批评问责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贪不占也不干,只求明哲保身,希望平稳过渡。
这种新衙门作风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影响很坏,危害同样不容小觑。
它隐藏在和颜悦色的态度之后,给人以诚恳的观感,实则事情还是不紧不慢地难有进展,群众有委屈说不出,只能在反复奔波中消磨掉耐心,一点一滴损耗掉获得感。
这不仅仅使党员干部的形象打折扣,也消耗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根治这种作风问题,还需要从本质入手。
打造监督利刃,树立纪律意识。
让群众的眼睛为监督曝光插上翅膀。
尝试建立评议机制,邀请两代表一委员、企业家、行业行风监督员、基层群众和服务对象,对拥有审批权、执法权的机关部门的处室和基层站所进行民主评议。
聘请基层群众代表担任作风社会巡视员,紧盯机关工作人员、窗口服务人员是否存在拖沓散漫的行为。
升级电视问政平台,持续深入推进作风建设的一把手问政实践。
同时,时刻保持纪律这根带电的高压线,促使党员干部时刻绷紧纪律这根弦,保持头脑清醒,意志坚定,经得起诱惑,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做到要慎言、慎行、慎欲、慎权、慎友、慎独。
党规、党章要逐条学习、加强自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高标准和严要求要求自己。
拔出改革利刃,树立为民意识。
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简政
放权,推进职能转变,使有关部门跳出传统工作模式,创新方式方法,能够有效挤压产生作风问题的人为操作空间。
根本上还是要从优化审批制度、提高办事效率抓起。
深化放管服改革,实行一个机构、一个窗口、一枚印章,努力打造审批事项少、审批流程简、审批时限短、审批服务优的高效目标。
并且在简政放权的时紧抓群众这根主线,没有一种力量,比来自群众更强大;没有一种事业,比服务群众更高尚。
树立群众观点,从作风建设入手,解决突出问题,保持清廉本色,从根本强化为民意识。
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从思想和情感深处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亲人,筑牢党的价值基础。
刺出问责利刃,树立担当意识。
探索将领导干部作风纳入问责范围。
对办事效率低下,服务质量差,或者对群众反映的本单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改进不及时,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一律追责问责,该责令整改的就限期整改,该书面检查的就限期书面检讨,该通报批评的就定期通报批评,该停职、免职的就坚决停职、免职。
必须下大力气整治庸懒散慢,坚决纠正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下决心抓一批负面典型案例,点名道姓通报曝光,起到警示作用,从而杜绝党员干部畏首畏尾、不敢担当的现象出现。
担当不力势必造成措施不断出台,百姓不够解渴的情况。
对这些挂羊头卖狗肉不严不实的现象,必须要树立担当意识,打造干事创业新天地。
以敢为人先的积极态度打造武汉发展蓝图,在实践中勇于担当、主动作为。
只有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本质入手抓作风建设,才能逐步拔掉作风建设中的软钉子,不断锤炼硬作风,才会使不作为者无所
遁形,慢作为者快跑起来,作风转变才算真正转变到位,广大人民群众也才会真正有更多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