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者黑旅游小镇规划说明
云南普者黑康养旅游资源调查及开发策略探析

云南普者黑康养旅游资源调查及开发策略探析作者:郭亚容苏晓毅刘昕岑来源:《南方农业·中旬》2019年第12期摘要近年来,随着亚健康、慢性病、银发族人群的不断增多,人们对健康生活越来越重视。
云南省普者黑景色优美,气候宜人,每年吸引着大批游客来此地进行休闲养生度假。
基于此,对普者黑进行实地调查,将其康养旅游资源进行整理分析,提出普者黑康养旅游的开发策略及建议,为普者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思路,同时丰富了康养旅游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
关键词康养旅游;旅游资源;普者黑景区;开发策略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ki.1673-890x.2019.35.051康养旅游,即为健康养生类旅游[1]。
近年来,随着银发族、城市病、呼吸病等亚健康人群比例的持续增高,人们对健康生活越来越向往,康养产业成为新蓝海。
追求健康、精神的享受,已成为当下我国人民休闲养生旅游的主要诉求。
2018年云南省两会上,省委省政府提出云南省要全力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对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加重视。
而云南省普者黑景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康养环境和丰富多彩的人文风情,气候舒适宜人,是一个康养旅游胜地。
因此,通过对普者黑景区进行实地调研,将其康养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并提出普者黑发展康养旅游的开发策略,以期为普者黑健康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1 普者黑概况普者黑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地处东经103°55′~104°13′,北纬24°05′~24°12′,距丘北县城13 km,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云南省休闲旅游度假基地,景区总面积388 km2。
景区内景色秀美,气候宜人,自然资源丰富,分布着54个湖泊、312座孤峰、83个溶洞、十八里绿色长廊以及万亩荷田等,被誉为“盛满鱼虾的地方”,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湿地景观。
普者黑旅游小镇规划说明

丘北普者黑、仙人洞旅游小镇修建性详细规划第一部分规划说明目录前言第一章规划背景分析一区位背景分析二自然生态背景分析三民俗文化分析第二章规划总纲一规划范围二规划年限三规划依据(一)主要文件依据(二)主要法规依据(三)主要参考文献四规划编制指导思想(一)生态性(二)人文性(三)创意性五规划目标(一)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二)优化人文环境(三)完善服务设施,深化游憩项目第三章规划理念构想一“情境”空间的打造(一)自然生境的景观凸显(二)多维文化的附着融汇第四章规划布局一旅游区功能结构规划(一)区划原则(二)规划结构与功能分区布局二道路交通规划三绿化规划(一)绿化规划原则(二)规划特色(三)规划内容第五章专项规划一旅游设施规划(一)无障碍设计(二)服务设施(三)附属设施与管理设施二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规划(一)环境保护规划(二)环卫设施规划三安全措施规划四抗震防灾规划五消防安全规划六给水排水工程规划七电力电信工程规划八道路竖向规划九规划技术经济指标前言属于文山丘北普者黑旅游区的仙人洞村与普者黑村,其以民俗民风、民居建筑及自然山水为代表的深厚生态人文积淀无疑为丘北普者黑整个旅游区网络体系中的文化性旅游和自然个性特色旅游的重要及不可或缺的支撑点。
丘北县人民政府特委托规划编制单位对包括仙人洞村、普者黑村在内的规划区进行踏勘、测绘及规划设计,在与建设方多次交换意见和设想后,编制单位本着严谨求实的原则对规划区进行设计,提交出仙人洞村、普者黑村旅游设计及修建性详细规划,希望以此来推动丘北乃至文山地区的商贸旅游事业发展以及为其创造一个独具特色和吸引力的生态旅游文化品牌。
第一章规划背景分析一、区位背景分析普者黑村与仙人洞村位于丘北普者黑旅游区的东南部。
众所周知,丘北普者黑旅游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在丘北县近年所做的旅游区总体规划中,将仙人洞村及普者黑村的主体功能定义为观光休闲、水上娱乐、民族风情、农家乐,属区内的核心旅游片区。
普者黑省级旅游规划发展情况汇报

几年来丘北县普者黑省级旅游度假区规划发展情况一、普者黑省级旅游度假区旅游资源概况普者黑旅游区以喀斯特峰林、峰丛、孤峰、溶蚀洼地、溶蚀湖构成了中国独一无二的喀斯特山水田园风光,秀丽的田园风光和多彩民族风情相互融合。
旅游区拥有旅游景点约61处,其中地文景观类14处,水域风光类13处,天象景观类1处,生物景观类5处,古迹建筑类13处,休闲求知健身类4处,民俗风情类5处,商品购物类6处。
支撑景点有白脸山、天然大佛、雄狮伏波、仙女卧波、火把洞、月亮洞、神怡洞、仙人洞、普者黑湖、仙人洞湖、落水洞湖、摆龙湖、狮子山崖画、仙人洞村、菜花箐等.二、普者黑省级旅游度假区发展情况1996年10月,云南省人民政府(云政复[1996]125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准普者黑旅游区为省级旅游度假区的批复》,批准普者黑旅游区为省级旅游度假区,旅游度假区规划用地面积3.34平方公里,东至湖区下游水体,南至白脸山,西至棺材山,北含入口区已建部分。
规划范围以南至“七江”公路为环境控制区,面积为1.08平方公里。
普者黑旅游度假区被省政府批准为来,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抓,在省旅游局的领导下,按照《普者黑景区规划》(1994年由云南方城规划设计事务所编制),在各级各部门关心支持和密切配合下,普者黑旅游区迅猛发展,形势喜人。
目前,普者黑旅游区旅游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旅游形象逐步树立,旅游市场扩展较快,旅游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普者黑旅游区在全省旅游发展中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以普者黑旅游区为龙头的旅游业成为全县第三产业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对推动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旅游产业体系基本形成1、旅游区开发建设成效显著。
按照县委、县政府“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一起上,自力更生与充分利用外资一起上”的指导思想,5年来,先后从省旅游发展资金、扩大内需资金、预算外追加资金中安排了4000余万元,其中:——省、州、县各级财政共投入基本建设493.8万元:省级财政投入:1995年13万元(旅游厕所);1999年20万元(规划费);2000年200万元(普者黑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仙人洞村改造费);2001年30万元(20万元的旅游厕所和10万元的宣传促销费,邵琪伟副省长2001年普者黑调研时安排);2003年50万元(徐荣凯省长到普者黑调研时安排的景区建设费)。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小镇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小镇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5.09.27•【字号】云政发[2005]151号•【施行日期】2005.09.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小镇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云政发[2005]151号)各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加快城镇化进程,是云南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和必然趋势。
为充分挖掘和利用好云南的资源优势,促进旅游业发展与城镇建设有机结合,推动旅游小镇开发建设,创造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
特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加快开发建设旅游小镇,对云南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加快开发建设旅游小镇,有利于推进城镇化步伐,丰富城镇类型,是我省城镇发展的新路子。
目前,我省城镇化率仅为28.1%,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加快城镇化步伐,提高城镇化水平,推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发挥云南人文历史及自然景观资源优势,加快旅游小镇发展,可以增强旅游小镇的吸引力,调动全社会参与小城镇建设的积极性,以各种资源和要素的有效聚集,促进小城镇建设,并通过旅游小镇的建设创新城镇建设和发展的模式,带动我省各类特色城镇的建设,推动全省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二)加快开发建设旅游小镇,有利于使云南优势资源显性化,是旅游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我省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进一步加快我省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创新思路,不断培育新的旅游热点。
通过在交通条件便捷、自然景观独特、历史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的村镇建设旅游小镇,可以使旅游资源显性化,形成旅游新亮点,丰富我省旅游品种,增强云南旅游吸引力,为旅游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形成新的增长点。
(三)加快开发建设旅游小镇,有利于保护历史文化,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新载体。
浅析普者黑旅游资源现状

浅析普者黑旅游资源现状1. 引言1.1 普者黑旅游资源的概述普者黑是一个位于中国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小镇,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香格里拉”。
普者黑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访。
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使得普者黑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旅游目的地。
普者黑的自然风光以雪山、峡谷、瀑布和湖泊为主,这里的自然景观壮丽多样,令人叹为观止。
而人文景观则包括了寺庙、村落、传统手工艺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展示了当地独特的民俗风情和传统生活方式。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普者黑旅游资源的发展现状也日益向好。
当地政府和企业不断加大投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吸引着更多游客到来。
普者黑旅游资源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生态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
尽管面临挑战,但普者黑旅游资源的未来发展依然充满希望。
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普者黑旅游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可持续发展和市场前景也备受瞩目。
2. 正文2.1 普者黑旅游资源的自然风光普者黑位于中国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县,地处三江并流地区,是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的交汇处。
这里山峦叠嶂,峡谷幽深,河水湍急,气候宜人,被誉为“植物王国”和“鸟类王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是自然风光优美的旅游胜地。
普者黑的主要自然景观包括怒江大峡谷、金沙江大峡谷、腾冲热海、神奇的怒江第一湾等。
怒江大峡谷被誉为“天河第一奇观”,两侧陡峭的绝壁间,怒江激流汹涌,气势磅礴,给人以震撼的视觉享受;金沙江大峡谷则是一个壮丽的自然画卷,悬崖峭壁、湍急河水、蓝天白云构成了一幅壮美的景色;腾冲热海则是一个天然的温泉,清澈温暖的温泉水蕴含丰富的矿物质,被誉为“一泉温泉治百病”。
除了以上景点,普者黑还拥有丰富多样的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吸引了大量的生物学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前来探索。
在这里,游客可以尽情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感受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神奇和温暖。
普者黑旅游营销策划方案

普者黑旅游营销策划方案一、项目背景分析1.1 项目背景普者黑位于陕西省吴起县普者黑村,是中国著名的革命圣地之一,是红军长征的起点和毛泽东同志发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嘹亮号召的地方,素有“中国革命的摇篮”之称。
由于其革命历史和独特的自然风光,普者黑已成为重要的红色旅游景区,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览。
1.2 目标受众分析我们的目标受众主要是国内外对中国革命历史感兴趣的游客,其中包括学生团队、企事业单位组织的组织旅游活动、研学旅行、红色旅游等。
他们对红色革命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并对此有浓厚的兴趣。
1.3 竞争对手分析普者黑周边的竞争对手包括其他红色旅游景区,如延安革命纪念地、井冈山等,以及其他旅游景区,如华山、华阳等。
这些景区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品牌知名度,在游客中享有较高的声誉。
二、目标与策略2.1 市场定位普者黑旅游的市场定位是“红色历史文化教育基地”,强调普者黑的红色革命历史,突出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旨在通过游客参观访问,加深对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的了解和认知。
2.2 目标1)吸引更多的游客,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提供优质的红色教育服务,为广大游客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3)打造普者黑为中国红色旅游的重要品牌,并在红色旅游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2.3 策略1)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游客体验;2)加强对景区的宣传推广,提高知名度;3)开展多样化的旅游活动,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4)与其他红色旅游景区合作,互享资源;5)建立有效的营销渠道,吸引更多的游客。
三、产品策划3.1 产品概述普者黑旅游的核心产品是参观红色革命遗址和了解革命历史。
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展一系列与红色革命相关的文化活动,如军事训练、红色课堂、模拟战斗等。
3.2 产品特色1)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普者黑是红军长征的起点,具有丰富的红色革命历史和文化资源,可以为游客提供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历史的机会。
2)红色教育:通过参观展览馆、革命遗址等,游客可以深入了解革命历史,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普者黑-神迹青丘菜花箐整体打造

神迹青丘菜花箐整体打造方案OVERAII DESIGN OF CAIHUAQING从实景改造到虚拟升级,从户外体验到室内展演,从视觉盛宴到智能服务v战略·认知把握时代机遇,聚焦区域特殊性Focus area specificity路径·规划<深挖文化禀赋,放大品牌唯一性Zoom in on brand uniqueness价值·支撑带动资源集聚,形成发展示范性Development demonstration深挖文化禀赋,放大品牌唯一性,赋能旅游发展的独特生命力v2018.All Rights Reserved5神迹青丘v以自然景观载体为媒介通过想象力创造最独特的平行世界Creative Business 运用商业景感生态系统的科学原理,为其赋予强大IP 生命力,打造文化性、表演性、娱乐性、交互性和奇观性为一体的中国单体最大的文旅消费载体。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基于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从自然要素、物理感知、心理反应、社会经济、过程与风险等相关方面,研究土地利用规划、建设与管理的科学综合运用,做到零污染、零排放。
BuildMultidimensional space景感生态系统Sense ecosystem编辑自然sustainable development零污染、零排放Zero pollution, zero emissions韧性景区Zero pollution, zero emissions物理營造科技改造结合现实景观的科技改造綜合体验全天候的综合体验载体虚拟奇境智慧服务主题项目与智慧服务基于现实景观的物理改造虚拟世界的盛大呈现一维One dimensional在项目地的湖水自然资源基础上增加漂浮的人造仙岛,融合烟雾系统,与园内飞鸟构成一幅世外桃源的奇境景观,增加游客看点与景区游览的纵深度。
wonderlandPhysical landscape 01实体景观03Sound museum Double Feature Slide02Flashing gimbal 04Streamer forest Creativity “The quick, brown fox jumps over 神迹碎片洞穴壁画自然幻境古苗文化主题对应实景体现运用环保颜料以山体、洞穴作为画布,精心绘制符合古苗文化的印记,通过整体统一的视觉景观感染游客了解苗族文化。
浅析普者黑生态旅游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

浅析普者黑生态旅游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作者:王招平来源:《地理教育》2014年第04期普者黑湖是云贵高原的一颗明珠,也是一块极其稀有的喀斯特溶洞旅游观光圣地。
近年来,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和人为活动的加剧,普者黑生态环境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导致湖泊生态功能不断退化,环境功能与生物多样性逐渐减少,日益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使生态系统及其生态旅游资源处于威胁之中。
保护普者黑湖群、可持续利用当地优美的自然资源,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地区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迫在眉睫。
一、普者黑发展生态旅游的有利条件1.区位优势普者黑湖泊位于滇东南丘北县距县城约11km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03°55′~104°13′,北纬24°05′~24°12′,东接广西,南邻越南,323国道横穿全境,是云南省连接两广及通往东南沿海最便捷的陆上通道,也是中国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素有“滇桂走廊”、“滇东南门户”之称。
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区位,造就了丘北旅游发展的客源市场优势,不仅可依托昆明、玉溪、红河、曲靖等周边州市,还可就近拓展两广、贵州等国内市场和越南及东南亚等国际市场。
2.资源优势山水田园风光与独特民族风情和民族文化的完美结合,是普者黑旅游文化的特点,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融合,显现其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普者黑景区具有神奇壮丽的岩溶地貌高原湖泊群,共有256个景点、83个溶洞、54个湖泊、2万亩水面,形成21千米的水上旅游线路。
区内少数民族有壮、彝、苗、白、回、瑶等,民族之间的文化相互渗透,形成了区内特有的民族风情。
少数民族丰富的民间文学、优美的民间音乐、古朴的民族器乐、鲜艳的民族服饰、多彩的民族舞蹈、众多的民族节日、独特的习俗及悠然自得的民族村寨,自然与文化艺术交融,构成别具一格的民族风情园,为绮丽的山水风光增姿添彩,也丰富了旅游资源。
二、普者黑生态旅游存在问题1.专项资金投入不足由于丘北县属国家级贫困县,缺乏项目资金,每年财政税收低,没有保护和治理的专项资金,旅游业共计投入1 910万元,年均投入仅382万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规划说明目录、、亠刖訂第一章规划背景分析一区位背景分析二自然生态背景分析三民俗文化分析第二章规划总纲一规划范围二规划年限三规划依据(一)主要文件依据(二)主要法规依据(三)主要参考文献四规划编制指导思想(一)生态性(二)人文性(三)创意性五规划目标(—)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二)优化人文环境(三)完善服务设施,深化游憩项目第三章规划理念构想一“情境”空间的打造(一)自然生境的景观凸显(二)多维文化的附着融汇第四章规划布局一旅游区功能结构规划(一)区划原则(二)规划结构与功能分区布局二道路交通规划三绿化规划(一)绿化规划原则(二)规划特色(三)规划内容第五章专项规划一旅游设施规划(一)无障碍设计(二)服务设施(三)附属设施与管理设施二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规划(一)环境保护规划(二)环卫设施规划三安全措施规划四抗震防灾规划五消防安全规划六给水排水工程规划七电力电信工程规划八道路竖向规划九规划技术经济指标属于文山丘北普者黑旅游区的仙人洞村与普者黑村,其以民俗民风、民居建筑及自然山水为代表的深厚生态人文积淀无疑为丘北普者黑整个旅游区网络体系中的文化性旅游和自然个性特色旅游的重要及不可或缺的支撑点。
丘北县人民政府特委托规划编制单位对包括仙人洞村、普者黑村在内的规划区进行踏勘、测绘及规划设计,在与建设方多次交换意见和设想后,编制单位本着严谨求实的原则对规划区进行设计,提交出仙人洞村、普者黑村旅游设计及修建性详细规划,希望以此来推动丘北乃至文山地区的商贸旅游事业发展以及为其创造一个独具特色和吸引力的生态旅游文化品牌。
第一章规划背景分析一、区位背景分析普者黑村与仙人洞村位于丘北普者黑旅游区的东南部。
众所周知,丘北普者黑旅游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在丘北县近年所做的旅游区总体规划中,将仙人洞村及普者黑村的主体功能定义为观光休闲、水上娱乐、民族风情、农家乐,属区内的核心旅游片区。
二、自然生态景观分析1、碧水环青峰,万亩荷花天2、山林野趣,田园牧歌三、民俗文化分析1、源远流长的文化背景2、别样风情的民俗人文第二章规划总纲、规划范围普者黑村的规划控制区面积为107.6 公顷,仙人洞村的规划控制区面积为21.5 公顷、规划年限规划年限为2006-2020 年,划分为三个阶段:近期:2006-2010年中期:2011-2015年远期:2016-2020年三、规划依据(一)主要文件依据1、《丘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2001-2005);2、《丘北县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说明书(1997 年7 月);3、《丘北县“十一五”期间林业发展规划》(2005年3 月);4、《丘北县发展农村客运、实现村村通客车实施规划》(2005年3月);5、《丘北普者黑生态村旅游修建性详规》说明书(2002 年12 月);6、《云南普者黑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规划》(2004 年6 月);7、《云南省丘北县红河志》(1993年12月);8、《普者黑旅游循环经济规划》;9、《云南省丘北县普者黑旅游区的管理(暂行)办法及实施细则》(2003年1月);10、普者黑及仙人洞村的1:1000 地形图。
(二)主要法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法》;6、《水污染防治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8、《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9、《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 );9、《旅游厕所质量的划分与评定》(GB/T 18973-2003 );10、《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89 );11、《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 );12、《旅游厕所质量的划分与评定》(GB/T 18973-2003 );13、《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89 );(三)主要参考文献1、丘北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基本情况文字资料;2、普者黑景区规划所需气象资料;3、丘北县旅游局提供的有关文字资料。
4、丘北县文化部门提供的有关文字资料。
四、规划编制指导思想(一)生态性规划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相互对话和谐氛围的设计处理手法和制定各种行之有效管理规范及相应的生态发展策略,从而成为生态旅游的典范。
二)人文性规划区承担着普者黑景区中的文化主体承载与展示功能,持一种严谨、审慎和研究的态度,从村落空间、民族特色、民俗风情等方面塑造具有文化民族特色和文化历史厚度的文化性景观建筑空间规划格局。
(三)创意性特色是旅游景点的灵魂,提炼规划区的“灵魂”是此次规划创意性的主旨之所在。
五、规划目标(一)加强生态保育营造自然原生景观,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二)优化人文环境促进旅游发展。
(三)完善服务设施、深化游憩项目增强旅游吸引。
第三章规划理念构想(一)自然生境的景观凸显1、“山水”元素的利用与提炼规划区内座座显现典型喀斯特地貌的青翠秀丽的山体成为了规划借景的重要来源。
规划在普者黑村及仙人洞村均致力打造水景,引水入村,规划空间布局因水而建、因水成街、因水成市,“水”成为规划区内的空间命脉。
2 、“莲”元素的隐喻和解码众所周知,春夏之际的万亩荷花是普者黑村和仙人洞村的重要的旅游景观特色,在此,规划打造独有的“莲”的品牌,在对现状进行翔实调研的基础上,在满足功能原则的前提下对“莲” 元素的意蕴进行解读,规划在具体景观空间节点的设计创意上,展现这一自然元素,凸显规划区的“莲花”主题。
3、“大地艺术”的丰冶在此,规划对普者黑村及仙人洞村附近的农田进行“大地艺术”的景观设计处理,如同抽象画调色板般的块面和色彩如同世界著名绘画大师克利的画一样生动艳丽,充盈着饱含活力的特性和动感。
(二)多维文化的附着融汇普者黑村和仙人洞村作为彝家村寨,拥有普者黑景区内较高的人文特质和彝族文化含量。
彝族文化的旅游价值是多方面的,主要可总结为以下2 个方面:1、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内容博大精深。
2、文化艺术具有神秘性和娱乐性第四章规划布局旅游区功能结构规划(一)区划原则1、前瞻性在功能设置中,规划有强烈的前瞻性意识,即有预见性的提出近、远期功能区的设置和布局。
2、地域性尊重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文化特征,重点展示富有当地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景观。
3、复合性规划有创意的提出复合功能原则,来实现多方位、多渠道的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
4、动态性规划要现实可行,使项目具有动态性,可随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二)规划结构与功能分区布局1、普者黑村结构与功能分区布局普者黑村的规划结构为“一链、一轴、九区” 。
其中“一链”为:规划的“人文景观链” ;“一轴”为:规划的“自然景观轴” ;“九区”则为规划的九个功能分区,具体如下:1)湿地生态观光区:采取保护、修复措施,片植芦苇,营造湿地物种多样性的景观,保护湿地的自然景观,吸引或放养野生鸟类(例如仙鹤)、鱼类以及各种野生动植物在此栖息。
结合生态湿地的自然景观条件,以及各种动物的栖息活动,引导游人在其中以自然。
静态的观光活动为重,也辅以一定的参与性活动。
2)野营度假区:为游客提供野营露宿、烧烤、篝火晚会等娱乐休闲服务。
3)滨水休闲运动区:在水边安排富有民俗意味的体育运动区,主要项目包括:赛马场、滑草场、射箭、跷跷板、斗牛场、草地网球场、热气球运动区等。
4)水上娱乐区:为游客提供划船、脚踏船、等丰富多彩的水上娱乐项目。
5)彝族民俗文化园区:高品质、全方位的旅游住宿、餐饮、观光接待服务;组织具有彝族民俗特色的手工艺品展示、餐饮品尝、纪念品购买;有一定的歌舞娱乐及祭祀活动表演;结合一定的主题,创造既有彝族文化氛围的人文景观,又有自然景观特色的图腾文化景观特色。
6)生态农业观光区:农业观光园既要将都市外的“田园景色”和新鲜空气带给游客,又要将都市居民尤其是少年儿童比较陌生的农业生产过程、展现给游客,同时还通过各种项目鼓励游客参与到农业生产活动中来。
观光园以蔬菜、农作物为主,适度开发休闲项目,增强科普教育内容。
7)旅游配套服务区:处在大龙山景观片区及普者黑彝族民俗文化园区之间,依托普者黑旅游区主游路,构建旅游配套服务区,提供餐饮、观光、休憩、旅游购物等相关的旅游配套设施,并作为生态农业观光区的辅助功能区。
8)生态保护培育区:生态保护培育区重点保护旅游区自然生态环境,抚育大面积的风景绿化用地,并作为旅游区禁止建设地带,视野开阔,使得村落景观与山水自然景观得以完美结合,达到“显山露水” 的景观效果。
9)山景田园观光区:依托该村东北部两座对峙而立、极具标识性,有如两“保护神”的自然山体和大片田野间零星点缀的民居组团构筑山景田园风光区,体现恬静、诗意般的乡村气息。
2、仙人洞村结构与功能分区布局仙人洞村的规划结构为“一核、一轴、一带、三区” 。
其中“一核”为:以中心水体来构筑的“生态核” ;“一轴”为:规划的“人文景观轴” ;“一带”为:以自然山体、滨水绿化所围合而成的、包裹整个村落的绿化景观带;“三区”则为规划的三个功能分区,具体如下:1)入口服务区:为游客提供交通工具换乘、旅游咨询服务、旅游小商品购物等旅游服务。
2)彝族民俗体验区:以彝族撒尼人原生态的民俗文化、民族风情为重要依托,突出以文化性、参与性、观赏性为主题的旅游项目,并开发极具民族特色的餐饮、手工艺品等,展示原汁原味的撒尼人生产、生活、习俗等。
3)湿地景观区:利用现有的湿地景观加以结合,将仙人洞湖滨湿地营造出幽深静谧的氛围,蜿蜒的木栈道在芦苇丛中穿梭,多种水生、沼生植物如鸢尾,创造出自然野趣的生态环境,也为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动物提供了良好的家园,路旁设置动、植物解说牌、观察庇护所等。
二、道路交通规划规划进行“人车分流”的交通处理,区段内设为全步行游览道,但在主游路上预留可通行车道的环路系统(控制道路红线分别为四米及五米);车行道在外围环绕;并均于入口处设置了停车场。
道路交通系统包括车行道、步行游览道、广场和停车场四个部分。
1、车行道1)普者黑村车行道普者黑村车行系统均位于规划区外围,主要以普者黑景区总体规划道路为基线来延伸发展,总规道路红线为7 米;新规划的车行道均从总规道路引出,红线宽度为 4 米及5 米。
2)仙人洞村车行道仙人洞村车行道自规划区南部边缘穿过,红线宽度为5 米。
2、步行游览道步行是游人进入旅游区之后的主要交通方式,步行游路分主次两个等级,主要步行游路为纵横两条主要步行景观轴,次要步行游路则呈网状分布于规划区中,根据情况分别采用青石板、卵石等乡土材料铺贴,其具体设计见景观规划部分。
3、广场广场为游人提供活动、游憩、文化纪念或人流集散为主的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