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三篇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精选3篇)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精选3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1教学重点:从不同角度分析评价菲利普夫妇的人物形象教学难点:理解小说批判现实的主题和对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情怀教学流程:一、导入:1、介绍“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契诃夫俄国欧亨利美国莫泊桑法国左拉:他的作品无限的丰富多彩,精彩绝妙,令人叹为观止。
屠格涅夫:他是19世纪末法国文坛上“最卓越的天才”。
恩格斯:应该向莫泊桑脱帽致敬。
2、今天一同探索法国短篇小说家莫泊桑的经典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二、于勒之谜——分析于勒的形象1、小说标题《我的叔叔于勒》会令人犯疑:“于勒是谁?他是个怎样的人?”快速阅读全文,画出表现于勒形象的句子。
(1)梳理于勒的生平经历(2)谈一谈于勒叔叔是一个怎么样的人?2、小说从哪些不同侧面勾勒于勒怎样的人物形象?(1)第12-16节,传说的于勒:品行不好,挥霍钱财(2)第20节,信中的于勒:希望回报家人,渴望亲情,不愿家人为他担心(于勒的信中有什么破绽?)(3)第67节,船长谈于勒:沦为穷水手,无颜见家人,不愿再次成为家人负担(4)第93-97节,“我”眼中的于勒:衰老,愁苦,疲惫,让人同情和怜悯3、你能否在这些材料中发现一个真实的于勒?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看待评价于勒?于勒虽然年轻时有挥霍钱财的恶习,是应当谴责的。
然而,被亲人赶出家门漂泊海外的于勒心中仍然保存着对家人的牵挂和希望回报家人,并且不愿家人为他担心脉脉的亲情,这又是他善良可贵的品质。
纵观于勒的人生,他经历了家人的唾弃,海外的漂泊,其中既有一时的成功然而终究又不可挽回地沦为一个衰老穷苦的水手。
从这一点上看,于勒是人生的失败者,他的.一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出艰苦挣扎的小人物的悲剧。
从这方面看,于勒虽然有较大的缺陷,然而他善良的本性和坎坷的命运却是值得我们同情的4、作者对于勒的表现影影绰绰,简短支离,既相互映照又相互矛盾,这样设计的用意是什么?在对于勒的情感期待不断的更新变化之中表现菲利普一家的心态,塑造菲利普夫妇的形象5、明确:于勒不是主角,而是牵动菲利普夫妇的形象层层展现的“引子“三、菲利普之迷——分析菲利普夫妇的形象1、于勒虽曾是浪子,但终究是菲利普先生的亲兄弟。
我的叔叔于勒公开课教案(最新10篇)

我的叔叔于勒公开课教案(最新10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及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简介:《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作者莫泊桑是法国十九世际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善于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有典型意义的片断,小中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
他的作品构思新颖,描写生动,人物语言个性化,布局谋篇独具匠心。
这篇小说讲述了菲利普夫妇得知因乱花钱而被他们赶走的弟弟于勒在国外发了大财后,开始热切地盼望他归来,可当他们在游船上邂逅了沦为穷水手的于勒后却视他为灾难,由盼转为害怕而急于躲避,以至改乘另一条船回家的故事。
作者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亲弟弟于勒态度的前后截然不同的变化,批判了势利、冷酷、只认金钱不认人的丑恶灵魂,也揭露了金钱至上、人情如纸的不良社会现象。
二、教学目标:在速读的基础上精读,体悟课文运用对比手法有效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体悟课文运用对比手法有效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是教学重点。
能力的迁移是难点。
设定原因1。
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是这篇小说的一大特色。
作者通过了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前后对比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2。
把这篇课文设置在八年级上速读(三)的《“诺曼底”号遇难记》之后,是由于前一课通过先速读后精读的方式达成了让学生通过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形象的教学要求。
而且补充了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的阅读。
文中的警官奥楚篾洛夫由于狗主人的变化而多次变色,从而鲜明地刻画出一个沙皇俄国时期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小官员形象,揭示了当时权势金钱笼罩下的社会状况。
而这一点与本文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两文都在人物自身语言的客观体现和感情流露方面进行了前后对比,给以辛辣讽刺,刻画了巧言厚颜的“这一个”。
这就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理解课文内容与把握其主题思想,也更容易体悟对比手法在刻画人物方面的有效作用。
四、教学环节:(一)导入:同学们还记得前不久刚学过的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吗?文中的沙俄警官奥楚篾洛夫因狗主人的不同而前后数次变色,形象地刻画出了一个沙俄时代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小官员形象。
初三上册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范文

初三上册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范文【6篇】学生阅读课文,完成导学案“课前梳理”局部。
1.在课本上画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不同称呼,并思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2.小说的仆人公是谁?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教案篇二教学内容本课在教材第78—87页,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人教版九年级上)。
这是莫泊桑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学习,感受小说所反映的人与人关系的冷淡炎凉,领悟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教学目标学问与力量1.学习小说明线、暗线交错的构造安排,理解悬念的铺排、构思的奇妙。
2.学习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懂得这些手法的作用。
3.理解侧面描写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4.领悟以小见大的创作特点,把握小说的主题。
过程与方法1.教师请学生分别根据不同的人称复述课文,一方面梳理小说主要情节,一方面从不同角度理解小说主题。
2.设置问题,使问题逐步推动,带着学生把握小说的表达线索: 3.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4.教师组织学生自主争论,评价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够领悟小说中描绘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淡炎凉,感受当时社会的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
2.学生领悟“我”的和善、纯真,感受“我”对于勒叔叔的怜悯心,形成正确的人际交往观。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1.理解铺排的悬念、奇妙的构思,学习小说明、暗双线交错的构造特点。
2.领悟侧面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深化主题所起的作用。
3.学习心理描写对于刻画人物性格所起的作用。
难点1.领悟选取典型大事、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2.结合现实社会、自身生活阅历理解小说主题。
教学突破1.教师要求学生以不同人称复述课文,从而让学生站在不同人物的角度感受,领悟小说主题。
2.学生结合朗读中的感性熟悉对菲利普夫妇作出评价,同时需要在文章中找出依据。
教学准鱼教师预备1.第一课时前,了解莫泊桑的有关作品及写作风格。
2.其次课时前,预备莫泊桑的另一篇代表作《项链》,以供学生比照学习。
第16课《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九上16我的叔叔于勒教案教学目标1.人物探究,掌握菲利普、于勒、若瑟夫的人物形象。
2.理解资本主义金钱至上思想对人性的扭曲和泯灭。
教学重点人物探究,掌握菲利普、于勒、若瑟夫的人物形象教学难点理解资本主义金钱至上思想对人性的扭曲和泯灭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访人生百态,看世情冷暖。
这里是《人生百态》访谈节目,我是主持人天上北斗。
《我的叔叔于勒》是从谁的角度叙述故事的?也就是小说中的“我”叫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预设:若瑟夫。
A、母亲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B、母亲突然很暴怒起来,说:"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
"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中的叙述者,一起分享一下在他成长中遇到的人与事。
有请若瑟夫——。
二、往事回忆若瑟夫,你好!通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我们知道了在你的童年时期,你们一家与于勒之间发生了一段曲折离奇的故事,你能为我们分享一下你的经历吗?1、梳理情节。
依据下面的提示,从不同的角度梳理课文的故事情节:A、故事情节的角度:开端——发展——高潮——结局B、事理逻辑的角度:原因——结果C、心里变化的角度:期待——破灭D、写作技巧的角度:悬念——结局2、分作合作,每组完成其中的一项任务,推举一名学生展示。
预设:若瑟夫的经历:“我”的叔叔于勒当初不仅挥霍尽自己应得的财产,还大大占用了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遗产,父亲只好打发于勒到美洲去了。
没想到于勒竟发了财,而且来信说要赔偿父亲的损失,于是贫困中的“我们”一家日夜盼望于勒归来,二姐还借此促成了婚事。
在一家人去哲尔赛岛旅游时,在船上偶然遇到了沦为穷水手的于勒。
大家的希望变为失望,母亲大骂于勒,最后“我们”远远地躲开了于勒。
小说的故事情节:情节:盼望于勒——发展——夸赞于勒——偶遇于勒——躲避于勒。
逻辑:于勒挥霍家产,被送到海外——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
初三上册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优秀5篇)

初三上册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优秀5篇)教学难点篇一结合自己体验,理解感悟小说主题思想。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态度的前后对比,理解小说对金钱至上的人际关系的揭露。
2、品评小说的语言,体会人物个性化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态度的前后对比,理解小说对金钱至上的人际关系的揭露。
教学难点品评小说的语言,体会人物个性化的描写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一课时教学程序:(一)导入同学们我们都学过魏晋文豪曹植的《七步诗》。
当时他受哥哥曹丕相迫,若在七步之内做不出诗来就要以死谢罪,所幸他才华横溢,危急关头作了这首《七步诗》出来。
豆秸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中哭泣。
我们本来是同胞兄弟,为什么你那么急迫地加害于我呢?兄弟关系何至于此!全是因权位引发的双方利益的对立,从而无视兄弟亲情。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兄弟间的关系。
下面,我们就一起进入课文《我的叔叔于勒》,来看看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兄弟关系。
(二)作者简介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叶法国的批判现实小说家。
生于没落贵族家庭。
自幼酷爱文学,七十年代刻苦学习写作,大作家福楼拜是他的文学导师。
1880年短篇小说《羊脂球》问世,轰动法国文坛,是作者的作。
长篇小说中最出色的是《一生》和《俊友》。
短篇小说《家人》、《两个朋友》、《项链》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他的小说在艺术手法上有很深的造诣,特别是短篇小说。
他的作品重视结构的布局,行文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故事情节巧妙真实,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另一个突出特点是用洗练的笔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塑造了很多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还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段,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
(三)初读感知1、提问: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注意生难字词的读音,并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栈桥zhàn 牡蛎lì 撬开qiào拮据:jiéjū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
九年级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通用14篇)

九年级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通用14篇〕九年级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通用14篇〕九年级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篇1一、作者简介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作家。
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
许多作品流传甚广,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
长篇小说有《漂亮朋友》等;短篇小说有《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挖苦和揭露了资本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二、故事背景《我的叔叔于勒》写于1883年,是莫泊桑前期的作品。
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不仅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锋利剧烈,而且也和小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锋利剧烈起来。
小资产阶级贫困破产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
一局部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成员,纷纷踏上了漂洋过海的险途,企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梦想着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
本篇小说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写出来的。
三、理解词义1.拮据:手头紧,经济状况不好。
2.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3.十拿九稳:形容很有把握。
4.褴褛:形容衣服破烂。
5.文雅:〔言谈、举止〕温和有礼,不粗俗。
6.煞白:面色极白,没有血色。
7.张皇:惊慌,慌张。
8.狼狈: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9.惊讶:觉得非常奇怪、非常惊讶。
10.郑重其事: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
四、课文分段第一局部(①—④):故事开端,写菲利普盼望于勒归来。
第二局部(5-19):故事的开展,插叙旧事,采用比照手法,概括介绍了于勒去美洲前后贫富不同的情况及菲利普夫妇相应的不同的态度和看法。
第三局部(20-48):故事的高潮,巧遇于勒。
面对已沦落为穷水手的弟弟于勒,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第四局部(49段):故事的结局,一家人躲避于勒。
五、句子解析1.唉!假如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父亲这句永不变更的话有什么作用?这个句子在小说中多处出现,这是作者在竭力渲染菲利普夫妇盼望于勒归来的一个细节,真是望眼欲穿,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即相见。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精选3篇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篇8教学目标:1.积累生字词。
2.了解作家作品常识;掌握小说知识。
3.理清小说的脉络。
4.学习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来揭示人物的心理、刻画人物的方法。
5.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深刻内涵、认识黑暗的社会现实,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与人为善的本质教学重点: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主题,认识社会现象。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每个人都来自家庭,都有父母、兄弟、儿女、亲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我们常说“血浓于水”,“打仗还是亲兄弟,上阵还须父子兵”。
今天,我们学习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看它演绎了一个怎样的发生在一对亲兄弟之间的故事。
二、作者简介读作品,首先要读作者。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作者。
三、预习检查四、多媒体演示学习目标1.抓住小说三要素阅读小说,理解主题。
2.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等)。
提问:1.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最主要的是什么?人物环境故事情节最主要的是人物形象的塑造2.小说的情节结构由哪四部分组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3.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哪几种?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五、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情节。
我们从情节入手来阅读小说。
1.我们先看,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的称呼有什么变化,请找出相关的词语圈出来。
从上面这些不同的称呼中,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是如何变化的?挥霍家产:坏蛋、流氓、无赖经商发财:正直的、有良心的人、有办法的好心人衰败贫困:卖牡蛎的这个小子、这个家伙、那个家贼、那个讨饭的惧怕憎恨——奉为福星——深恶痛绝2.根据上面的这条感情线索,归纳出本文的情节。
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六、品读文章,研读重点人物,透过人物言行,探讨人物内心。
人物是小说三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现在我们就来探究文章的人物形象。
1.在这众多的家庭成员中,谁是小说的主人公?教师提示:主人公的确定,一般是看在他身上是否体现了作品的主旨,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本文标题《我的叔叔于勒》,于勒是不是主人公呢?他在什么时候出场的呢?故事的大部分是在于勒不在场、不知道的'情况下发生的,他是被动的。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最新6篇)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最新6篇)课时篇一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生:《我的叔叔于勒》),如果于勒是你的叔叔,你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标题?那么,今天我们学的课文于勒是谁的叔叔?(学生回答可能:莫泊桑、若瑟夫)这两个人物是同一个人吗?小说中的我若瑟夫是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不是作者。
二、感悟标题,初涉小说同学们在文章中找找和标题相照应的一句话,体会若瑟夫对叔叔的感情。
我在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句式上的反复强调叔叔是我们家的亲人,更流露出我对叔叔的同情,更显示了我内心无比心酸的感受。
我的叔叔究竟有着怎样的命运,他和我们一家将有怎样的故事发生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莫泊桑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
(板书课题)三、走进课文,熟悉小说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小说,思考两个问题1、介绍于勒的命运2、介绍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2、小说中的于勒有着怎样的命运?请同学们找出课文的情节来说明一下。
早期放荡(第6段)中期阔绰(8-10)有一封被家人视为福音书的信我们请卢俊同学念一念。
老年落魄(29段后)3、菲利普一家是怎样对待不同命运的于勒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①赶(第7段)送、打发表面上用词很客气,实际上暗示菲利普夫妇的狠心,惯例一词更是体现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普遍的冷漠关系。
②发了财的于勒让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第8段末,12段母亲的话(赞)第3、4段,13、14、15段,语意反复,同样的情景在课文中出现了两次,在他们的生活中却出现了无数次,足已写出全家人对于勒的企盼之情。
③朝思暮想的于勒有一天真的出现在菲利普夫妇面前时,他们又是怎样做的呢?(躲)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小结: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态度可以说是反复无常,然而变化的外衣下,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他们不变的内心:那就是金钱至上的丑恶灵魂。
4、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这样说过: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我的叔叔
于勒》教案三篇.
1、了解作者莫泊桑及其小说创作。
2、体会巧妙的构思,掌握曲折的情节。
3、理解小说通过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4、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从多角度刻画人物的形象,以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教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设计
我们有很多同学是独生子女吗?能告诉我还有哪些同学不是?(学生举手示意)哪位同学愿意为我们介绍一下自己的兄弟姐妹?(请一二位同学介绍)你和自己的兄弟姐妹的关系怎样?如果有一天你和自己的兄弟姐妹在金钱、地位上发生变化,你们的这种亲情还会保持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总结引申)在现实生活中,手足之情是否禁得起世俗的考验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发生在法国一个普通家庭的普普通通的故事,体会一下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
(板书课题: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
二作者介绍
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他和*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
短短的一生中,他写了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
的有长篇《她的一生》、《漂亮朋友》,短篇《项链》、《菲菲小姐》、《我的叔叔于勒》《羊脂球》等。
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三整体感知课文
请同学先听课文录音,然后请一位同学叙述故事情节。
理清故事情节,用三个字概括本文故事情节。
(厌……盼……躲)说说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因为于勒经济地位发生变化)
四品细节。
1、浏览全文,找出全家人对于勒的不同评价。
说明于勒处境不同便有不同的评价。
贫:坏蛋、流氓、无赖、分文不值
富:正直、有良心、好心、有办法的人、救星
贫:小子、家伙、老流氓、贼、讨饭的
2、提问:当他有钱时家人的心情如何?--盼
当他无钱时家人的行为如何?--避(板书:
于勒:穷―――富―――穷
菲利普夫妇:撵―――盼―――躲
五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