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一生的主要活动
成吉思汗生平概要

成吉思汗生平概要公元1162年,成吉思汗(本名铁木真)诞生。
铁木真的出生地在斡难河(今鄂嫩河)畔一个叫迭里温孛勒答黑的地方(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莫尔道嘎镇)。
他的家庭是奴隶主贵族世家,人称“黄金家族”。
他的祖辈中曾有几位是蒙古部族联盟的大汗。
他的父亲也速该虽未称汗,但战功赫赫,在漠北草原颇有威望;他的母亲诃额伦,聪明贤惠,是远近闻名的女中豪杰。
铁木真所在部落为蒙古部族联盟中的一个分支部落,即乞颜部。
铁木真姓“奇渥温”,故他的后人中有姓“奇”的;亦为“孛儿只斤”氏,故他的后人中有姓“包”的。
铁木真出生的那一天,正好也速该打败了塔塔儿部并捕杀了其首领铁木真兀格而凯旋,为了表示纪念,也速该便给自己的长子取名叫“铁木真”。
从1163年至1169年,铁木真在父母的关爱下度过了美好的童年。
这几年,他的弟弟合撒儿、合赤温、帖木格,妹妹帖木伦,还有异母兄弟别克帖儿、别勒古台相继出生。
除别克帖儿外,这些弟弟、妹妹为他日后的成就大业出生入死,建立了汗马功劳。
1170年,铁木真九岁(虚岁,下同)。
大概在这一年(关于成吉思汗的历史,1201年之前的皆不确切,下同),父亲也速该带着他去弘吉剌部为他说亲,路遇该部的德薛禅,也速该见德薛禅的女儿孛儿贴(时年十岁)貌美秀丽,于是两家大人就把两个孩子的亲事定下了,并按习俗把铁木真留在岳父家准备住一年之久。
可是,也速该在返回途中被仇敌塔塔儿部人用毒酒所害,回到家中后就死去。
也速该临死时,派蒙力克把铁木真从德薛禅家接回来。
父亲的惨死在铁木真内心深处埋下了复仇的种子。
铁木真家族(包括整个乞颜部)与金朝、塔塔儿部素有仇恨,早在1146年俺巴孩汗(时任蒙古部族联盟大汗)被塔塔儿部捉拿并送交金朝,金朝竟将俺巴孩汗钉死在木驴之上;如今,塔塔儿部又毒死了也速该,仇恨更为加深。
铁木真后来的大部分行动皆与这两件事有关。
父亲去世后,铁木真一家地位下降,部众离散,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1172年,铁木真十一岁。
成吉思汗一生经典十大战役

成吉思汗一生经典十大战役度阴山一、野狐岭之战——集中优势兵力,单点突破1211年,成吉思汗进攻金国野狐岭。
主持军事的完颜承裕将兵力遍布野狐岭长城各个地方,他则坐镇中央,凭借山势和长城之险要,阻挡蒙古人。
山势和长城固然能加强军队的防御能力,但同时也分散了兵力。
成吉思汗大军一抵达野狐岭就发动了进攻。
蒙古骑兵全部下马,木华黎亲自率领敢死队冲锋在前。
成吉思汗采取的是集中突破战术,所有力量都用到了完颜承裕的中军大营。
完颜承裕面对成吉思汗的猛攻,意识到了自己的布阵失策,然而要挽回已来不及,因为兵力过于分散,联络调度已大成问题。
二、兀剌海城之战——心理战,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建国后的第二年夏末,成吉思汗命人给西夏皇帝李安全写信,却受到了李安全的嘲讽。
成吉思汗先是暴跳如雷,但很快就冷静下来,他开始进行周密计划,调动二十个千户和怯薛军,用一个月时间对军队进行攻城训练,同时派出数个侦察小组,离开主力几十里进行情报搜集和武力侦察。
秋季的第一个月结束后,他的兵团如同神兵天降,兵临西夏国兀剌海城下。
在此之前,他的侦察小组把一个西夏牧羊人放进了兀剌海城,传播这样的消息:成吉思汗兵团对于坚守不降的城池,破城之后必屠尽城中之人。
这是成吉思汗惯用的攻心战,传播恐惧,以达“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三、初战摩诃末——机动、灵活的闪击战,出其不意摩诃末采用他的传统阵法,自己指挥中军,他儿子札兰丁在右翼,速不台一眼就看出摩诃末的中路军是主力,右翼也不可小觑,只有左翼力量弱小,可以攻击。
号角一响,速不台的一支偏师直奔摩诃末中军,吸引摩诃末的注意力,而他本人则率领主力发挥蒙古骑兵的快速能力,直攻摩诃末的左翼。
摩诃末的左翼还没有来得及作出反应就被击溃,摩诃末急忙分出一支中军去救援左翼,这正中速不台下怀。
他的主力在击溃摩诃末左翼后,穿过乱哄哄的战场,绕到了摩诃末中军背后,发动猛烈穿插式攻击。
摩诃末中军大乱,他本人也急忙向他儿子的右翼逃跑,幸好他儿子札兰丁是个英雄人物,迅疾调动机动部队及时阻挡了速不台兵团的强烈攻势。
成吉思汗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成吉思汗的历史故事有哪些成吉思汗是古代蒙古民族的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战略家。
他征战终生,统一了蒙古高原上的诸部落后,进而征服了半个世界,创立了横跨欧亚两大洲的蒙古大帝国。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成吉思汗的历史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少年成吉思汗经历的磨难故事成吉思汗十三岁时,已经长成一个传奇般的少年了,他可以用歌声唤来天上的雄鹰,而用最硬的木头制成的弓,他一拉就折了。
他每顿饭要吃一只羊,他每天都要骑着马去寻找远方仇人的影子。
从父亲也速该被塔塔尔人用毒酒害死后,他的心里就开始被复仇的火焰给点燃了。
一个十三岁孩子内心复仇的力量,是可以让草原上的草也感到震荡的呀。
他一天天地练着草原上的武艺,马刀被早晨的风给吹得闪着锋利的光,而那张用长了一百年的松木做成的弓,已被他的手磨得光滑闪亮,上面都可以映出一个十三岁少年心中的火了。
但英雄只有一颗鹰样的心,却没有一双鹰的翅膀。
那会儿长得像是头豹子似的成吉思汗,已经骑坏了三匹最好的马,马是蒙古人的靴子,也是他们的命,没有了马就失去了前行的道路。
而没有马的勇士只是一个空着手的人。
成吉思汗的家里那会儿只有九匹很弱的家马,全家人所有的财产都在那里了。
他在无奈中骑上了那匹小马,但没过几天,那匹马就倒下了。
他的身体需要更强壮的马背。
草原上最博学的人告诉他,有一天,那匹马会来到你的身边的,可是那匹马是什么样子的呢?在复仇的痛苦中煎熬的成吉思汗开始了他最初的寻找,他觉得那马可能就在他命运的前方等着他。
一天晚上,他梦见了一匹马,那马独自在草原上长跑。
那匹马的眼睛闪动着猫眼的光泽。
那双眼睛就是在夜晚也可以看清眼前的道路呀。
他看到那马一直跑在风的前面,河流在它的蹄下一闪而过,没有什么可以拦住那马前奔的蹄足。
他向前追赶,那马隐入了一片森林不见了,那匹马就像是一滴露水掉到了河里,失去了自己的足迹。
成吉思汗醒过来后,就把那个梦与母亲月伦夫人讲了,月伦夫人是个坚强的人,她相信命运与神的暗示,她告诉儿子说,我儿铁木真,你相信梦想就去找你的翅膀,有了翅膀的男人才可以飞翔。
成吉思汗

铁木真是一个伟大的君主,他率领乞颜部蒙古突骑兵瞬间拿下蒙古本土72部落。
在面对身为敌人的安达(蒙语义兄弟的意思)札木合,他一忍再忍,好言相劝,然而,札木合自己背信弃义,夜袭乞颜部大营。
铁木真凭借自己出色的统率能力,击退札木合。
在将相的劝导下,铁木真终于与札木合翻脸,在合兰真战役中,一举歼灭了札木合部落。
自此,乞颜部的实力壮大不少,他对背信弃义的王汗(他父亲的结义兄弟)下手,杀死了王汗的儿子,克烈部也灭亡了。
以后的几年,铁木真一直在血与泪中度过,由于他的儿子术赤是月伦夫人(妻子)在敌营中生下,这件事给术赤的一生都蒙上了阴影。
但他作为父亲,用自己最大的努力满足术赤,直到死也在念“术赤”。
公元1206年,铁木真在真正意义上统一了蒙古,是蒙古族作为一个整
体,登上了历史舞台。
铁木真在幹难河畔称汗——成吉思汗。
然后,他的大军南下,西辽,金,西夏……
成吉思汗的一生,并非只是征战与杀伐。
他的身上,同时具备着人与神的两面。
他的一生,自始至终不曾摆脱过草原留给他的深深印记。
他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似乎更像阳光、像草地、像蓝天,明晰、自然。
他用极盛的武功成就了一个民族,创造了一个战无不胜的神话。
纵然沧桑几度,成吉思汗的名字,仍然在后人的记忆里,闪烁着夺目的光辉。
成吉思汗知识点总结

成吉思汗知识点总结一、早年生活成吉思汗的出生日期不是很确定,一般认为是1162年出生于蒙古高原上的一个贫困的部落。
他的名字叫做铁木真,意为"铁匠"。
成吉思汗的父亲也是一个贵族,但在追求权力和财富的过程中,他被杀害,成吉思汗和他的母亲被迫流亡。
在流亡的过程中,成吉思汗和他的家人遭受了许多苦难和困扰,但这些经历锻炼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聪明才智。
二、统一蒙古部落在成年之后,成吉思汗开始寻求统一蒙古各部落的机会。
他利用与各部落之间的矛盾和纷争,巧妙地建立了同盟关系。
同时,他还组建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并对其进行了严格的训练和装备。
通过这些努力,成吉思汗在1206年成功地将蒙古各部落统一起来,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政权。
三、征服战争成吉思汗意识到蒙古草原的资源已经不足以满足他的雄心壮志,于是他决定向外扩张。
他领导军队对中国、中亚、波斯等地展开了一系列的征服战争。
成吉思汗善于利用骑兵和箭射手的优势,以及灵活的战术,迅速地击败了敌人。
他还鼓励和奖励忠诚和勇敢的部下,使得他的军队战无不胜,势如破竹。
四、行政组织成吉思汗建立了一个高效的行政组织,对各地征服后的领地进行了合理分配,并设立了官员来管理和监督。
同时,他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政策,保护平民,鼓励生产和贸易,使得帝国的治理更加有序和稳定。
他还推崇平等和公正,尊重所有民族的文化和宗教信仰,赢得了广泛的支持。
五、对世界的影响成吉思汗所建立的蒙古帝国,除了征服领地,还对世界的交流和交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征服活动打破了原有的地缘政治格局,拉近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同时,他的军事战术、管理方法和法律制度,也为后世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六、晚年生活和继任问题到成吉思汗去世时,他已经统一了欧亚大陆的绝大部分地区,创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
但是他的晚年生活并不和谐,因为他的子孙之间在权力继承问题上产生了严重的纷争。
成吉思汗去世后,帝国不得不分裂成为几个部分,分别由他的子孙来统治。
成吉思汗的征程

成吉思汗的征程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成吉思汗是一位令人敬佩的伟大征服者。
他通过无与伦比的军事才能和卓越的领导力,创建了强大的蒙古帝国。
成吉思汗的征程充满了挑战和胜利,他的功绩也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的发展。
一、崛起与统一成吉思汗,原名铁木真,生于12世纪初。
在他年少时,他所属的部落不断受到来自外部势力的入侵和压迫。
这些艰难的经历锻炼了他坚韧的性格和军事才能。
他不仅善于骑射和战略谋划,还具备极高的领导能力。
经过多年的奋斗,成吉思汗成功统一了蒙古各部落,并成为首领。
他通过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征服了当前中国的西夏、金朝,扩大了蒙古帝国的领地。
此后,他将目光投向了更大的征服目标。
二、征服西亚和中亚成吉思汗的目标不仅仅是东方的领地,他希望统一整个亚洲。
为此,他率领军队向西亚和中亚发起了一系列的战争。
在征服的过程中,成吉思汗充分发挥了蒙古骑兵的优势,采用了灵活机动的战术,展现出骑兵的威力。
他的军队几乎无往不胜,攻克了许多强大的城池,包括今天的伊斯坦布尔和巴格达等地。
征服西亚和中亚使得蒙古帝国的领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辽阔,成吉思汗也因此成为了一个世界级的征服者。
他的军队掌握了许多贸易路线和重要城市,为帝国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三、东征欧洲由于成吉思汗在亚洲的征服获得巨大成功,他开始有了征服欧洲的野心。
他认为,欧洲将是他统一世界的最后一块拼图。
成吉思汗率领军队征服了今天的俄罗斯和乌克兰地区,不断推进向西方。
尽管他未能最终攻陷整个欧洲,但他的军事行动对欧洲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征服使得欧洲国家认识到了东方世界的威力和财富,各国纷纷加强了与亚洲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他在欧洲的纵横使得蒙古帝国成为了当时全球最强大的帝国之一。
四、对世界的影响成吉思汗的征服不仅仅使蒙古帝国成为了一个庞大的帝国,而且对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政治方面,他建立了高效的统治机构和行政体系,使蒙古帝国能够持续繁荣和扩展。
他的征服也改变了许多国家的国界和政权,重塑了整个地理格局。
成吉思汗一生中十大经典战役

[键入文字]成吉思汗一生中十大经典战役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是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名句。
其中既肯定了成吉思汗的丰功伟绩,但是又包含着一丝遗憾。
成吉思汗一生中打过无数场战役,差点将领土拓展到欧洲。
只不过成吉思汗只是遗传了蒙古族好战的习性,对于领土的扩张并无太大兴趣。
1、野狐岭之战---集中优势兵力,单点突破1211 年,成吉思汗进攻金国野狐岭。
主持军事的完颜承裕将兵力遍布野狐岭长城各个地方,他则坐镇中央,凭借山势和长城之险要,阻挡蒙古人。
山势和长城固然能加强军队的防御能力,但同时也分散了兵力。
成吉思汗大军一抵达野狐岭就发动了进攻。
蒙古骑兵全部下马,木华黎亲自率领敢死队冲锋在前。
成吉思汗采取的是集中突破战术,所有力量都用到了完颜承裕的中军大营。
完颜承裕面对成吉思汗的猛攻,意识到了自己的布阵失策,然而要挽回已来不及,因为兵力过于分散,联络调度已大成问题。
2、兀剌海城之战---心理战,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建国后的第二年夏末,成吉思汗命人给西夏皇帝李安全写信,却受到了李安全的嘲讽。
成吉思汗先是暴跳如雷,但很快就冷静下来,他开始进行周密计划,调动二十个千户和怯薛军,用一个月时间对军队进行攻城训练,同时派出数个侦察小组,离开主力几十里进行情报搜集和武力侦察。
秋季的第一个月结束后,他的兵团如同神兵天降,兵临西夏国兀剌海城下。
在此之前,他的侦察小组把一个西夏牧羊人放进了兀剌海城,传播这样的消息:成吉思汗兵团对于坚守不降的城池,破城之后必屠尽城中之人。
这是成吉思汗惯用的攻心战,传播恐惧,以达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3、初战摩诃末---机动、灵活的闪击战,出其不意1。
成吉思汗的生平事迹

成吉思汗的生平事迹孛儿只斤;铁木真,蒙古帝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意为“拥有海洋四方“。
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下面是跟大家分享的成吉思汗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成吉思汗的人物生平1.十三翼战铁木真18岁时,昔日仇敌蔑儿乞部的脱脱部长又抢走了他的妻子。
铁木真向蔑儿乞部开战,打败了蔑儿乞人。
1184年前后,铁木真被推举为蒙古乞颜部可汗。
铁木真称汗引起了雄心勃勃的札木合的忌恨,札木合结合塔塔儿、泰赤兀等13部向铁木真发动了“十三翼之战”。
这是铁木真一生所经历60余场战争中唯一一次战败。
2.统一部落随着自己力量的不断强大,铁木真开始向杀害父祖的敌人寻仇。
击败主儿乞部,杀其首领,部将木华黎父子投诚。
后木华黎成为铁木真的第一名将,封太师国王,让他独当一面地经略中原。
草原各部贵族害怕铁木真的崛起,推举札木合为“古儿汗”,即众汗之汗,誓与铁木真为敌。
他们组建12部联军,向铁木真和克烈部发动了阔亦田之战。
札木合率领的乌合之众经不住铁木真王汗联军的猛烈打击,不到一天就土崩瓦解,札木合投降王汗。
随后铁木真进攻塔塔儿部,其首领札邻不合服毒自杀,塔塔儿部另一首领也客扯连投降。
铁木真追击泰赤兀部,在指挥作战中被泰赤兀部将射中脖颈,生命垂危。
第二天清晨,泰赤兀部众向铁木真投降。
泰赤兀部的覆灭,铲除了铁木真进一步统一蒙古各部的巨大障碍,而其几员部将如神箭手哲别、纳牙阿等却成为铁木真征服天下的得力助手。
后来远征西辽消灭屈出律的是他们,第一次在西征中哲别和速不台作用最为特殊,追赶摩诃末苏丹的是他们,活捉秃儿罕太后的是他们,败罗斯基辅大公的也是他们。
1202年秋,铁木真集中兵力,消灭了其宿敌塔塔儿部。
1203年秋,铁木真袭击了一直与自己争战不休的王汗的金帐,王汗父子被打败。
1204年,铁木真征服乃蛮部。
王汗只身一人想投奔乃蛮部,在乃蛮边界被边将当作奸细杀死,其子桑昆身死异乡。
强大的克烈部被灭,铁木真占据了水草丰美的东部草原;; 呼伦贝尔草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吉思汗一生的主要活动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1206年以前,主要活动是统一漠北各部族,建立大蒙古国;1207年起,主要活动是南进,进行统一中国北部的战争;1219年以后,主要的活动则是西征,建立横跨欧亚大帝国。
因而,成吉思汗一生的活动,涉及到蒙古族,涉及到中国,也涉及到世界。
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也是从这几个方面所体现。
(一)成吉思汗在蒙古民族历史上的地位、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因为有了成吉思汗,蒙古民族才得以形成,蒙古社会才得以发展。
成吉思汗对蒙古历史的功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统一蒙古诸部成吉思汗出生的年代,在广阔的蒙古高原分布着许多大小不等的部落或部落联盟。
其中,除以克鲁伦、鄂嫩、土拉三河发源处为根据地的蒙古诸部以外,比较强大的还有蒙古部东方呼伦、贝尔两湖及额尔古纳河一带以塔塔儿为首的诸部;土拉河流域的克烈诸部;色楞格河下游的蔑儿乞诸部;西方阿尔泰山地区的乃蛮部,以及南方的汪古部等。
这些部落的首领们,为了掠夺邻部的财富和奴婢,为了复仇或者由于金朝统治者的挑拨,长时期进行着相斗、撕杀。
无休止的部落战争,在蒙古高原夺去了不知多少平民百姓的生命,妨害了生产的发展。
同时也给了南方的金朝统治者在草原上任意屠杀和掠夺民众的机会。
所以说,成吉思汗出现以前,蒙古高原没有统一的首领,各部落居住分散,互不相联合,他们之间进行着不断的战争和敌对行动。
广大的民众处在这种无休止的战争中,遭受了很大的灾难。
当时,蒙古高原各部落民众渴望和平安宁,制止抢掠和残杀,渴望有一个部落或有一位英雄人物完成这一使命。
成吉思汗就是完成这一伟大历史使命的伟人。
成吉思汗童年的艰难生活,使他从小树立了勇往直前的奋斗意志。
成吉思汗在那样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奋发而起,以惊人的胆略、恢宏的气度、百折不挠的精神顽强奋斗,将众多的部落聚集在自己的旗帜下。
最后,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大蒙古国。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结束了蒙古高原部落之间争雄相斗的混乱状态。
原来散漫的,互相敌对的部落统一起来,结成一个坚固的、纪律森严的国家。
从此,给蒙古社会以秩序和安宁,为蒙古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推动蒙古民族的形成蒙古高原在成吉思汗兴起以前有大大小小部落一百之多,并处在分立状态。
而蒙古只不过是其中外界几乎无人知道的,没有什么影响的一部。
这些众多的部落没有共同的名称,也不是完全共同的语言。
在诸部互相撕杀的情况下,当然也很难有共同的经济生活和共同的心理素质。
在一个地区生存的这些部落,虽然由于相互接近,这几方面的共同性也在萌芽,客观的形势和人民的要求也推动着这些共同性的形成,但政治上的分裂始终是个大的障碍。
大蒙古国建立后,广大的蒙古地区在一个政权的统治下,结束了以前分裂混战的局面。
千户、百户的编制,使各个分散的部落有机会互相接近,一些部落的界限干脆被打破了,成为新的行政体制之下共同生活、共事的人们。
在成吉思汗统帅下的军队里,更是成为共命运的共同体。
蒙古文字的使用,不但便于推行政令和提高文化,也使得蒙古语逐渐成为诸部族通用语言和共同语言。
蒙古,从此不再是一个部落的名称,而成了由多部落组成的一个共同民族的名称。
这样,蒙古民族共同体真正形成。
3、提高了蒙古社会生产力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以前,蒙古高原正处在氏族社会时期或从氏族社会时期向文明时期过渡的剧烈变乱时代。
蒙古社会的生产力,显然很落后,但受中原地区以及西域的影响,有一定发展。
当时,与中原地区和西域已有一些商业交换关系。
但无休止的战争和部落相互抢劫掳夺,妨碍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蒙古社会内部的战争停止,社会秩序稳定,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对外的商品交换关系也变得更安全和频繁。
成吉思汗多次南下,征伐西夏和金朝的战争,为草原带回了中原地区先进的技术和工匠。
手工业和农业在蒙古地区有了较大的发展。
蒙古地区的畜牧业,蒙古统一后,在原来相当发达的基础上,更有所发展。
当时,蒙古人富于牛、羊、骆驼,特别是马群之多冠于世界。
在成吉思汗时期,已开始建筑哈剌和林城。
后来不仅成为大蒙古国的政治中心和军事装备基地,而且也是手工业和商业的集中地。
这里集聚了大批汉人工匠和一些西方的工匠,这对于蒙古的手工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原来一个穷苦贫困的蒙古民族,成吉思汗兴起后便变为不断富足的民族。
4、提高了蒙古文化过去蒙古没有通用文字。
成吉思汗灭乃蛮后,得畏兀儿人塔塔统阿,命他用畏兀儿字母书写蒙古语言,从此蒙古有了通用文字。
这对于蒙古文化的提高和政令的推行起到很大的作用。
成吉思汗命令把他制定的法律写成册子,颁布了《大札萨》,并任命断事官,从此大蒙古国有了成文法典。
成吉思汗非常重视对先进民族文化的吸收。
他重视有学识的人才,重用那些外来的有识之士。
成吉思汗身边集中了一批畏兀儿、契丹、汉等民族的文人,他们对于蒙古的文化提高起到启蒙作用。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已经开始改变了蒙古民族在文化上的蒙昧落后状态,为蒙古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二)当成吉思汗所属蒙古部在漠北崛起,统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国时,中国疆域内呈现的是一个分裂割据的局面。
如今的东北和华北当时是女真族的金国;宁夏、陕西、甘肃、内蒙中西部(包括鄂尔多斯)一带是党项族的西夏;新疆及其迤西是畏兀儿和契丹族的西辽;西藏、青海等地区是吐蕃;云南、贵州等地区是大理;金国南部江淮以南是汉族的南宋。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消除内部敌对势力后,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消除外来的威胁,讨伐仇敌,扩大自己的疆域,统治天下,从1 205年开始从事于对外的军事征服。
成吉思汗对外军事征服,首选目标自然是世代仇敌金国。
但从战略上考虑,如果先征服了西夏,便可切断金的右翼,消除攻金的后顾之忧。
成吉思汗历时二十三年,先后进兵六次,1227年把西夏灭亡。
从1211年起,开始征讨金朝,到成吉思汗去逝时,已平定了黄河以北地区。
1234年,成吉思汗的继承者,三子窝阔台灭金朝。
1279年,成吉思汗孙子忽必烈灭亡了南宋,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伟业。
因此说,成吉思汗统一了中国北方,为建立统一的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成吉思汗攻打西夏和金国,实质上是统一中国的战争。
作为战争,有它的破坏性。
但随着战争的结束,长期分裂的中国又统一起来。
所以,经过了一场破坏,换得了长期的统一。
从长远看来,统一的作用是经久的,主要的,破坏的结果是统一。
这个统一,就其程度和规模来说,超过了历代任何一个中国王朝。
从东北到新疆,从漠北到西藏,所有的地区、所有的民族,都在一个政权的直接管辖之下,在中国历史上,这还是第一次。
这一结果为中国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坚固的基础。
虽然这个局面在成吉思汗去逝前还没有完全形成,而是他的子孙们最后完成。
但不能不承认,成吉思汗已经完成了统一中国的第一步,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制定了灭金,统一中国的战略,为建立具有辽阔疆域的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建立元朝,结束了中国近五百年的分裂局面。
在中国历史上,成吉思汗以宏伟气魄,使四分五裂的中华民族空前统一,使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空前扩大,使中国人的视野空前扩大,使中华民族的声誉在世界上大大提高。
(三)1219年,成吉思汗率蒙古大军西征,经过几年艰苦的战争,征服了中亚的花剌子模国和波斯、俄罗斯一些地区。
他的继承者,又征服了俄罗斯,并攻入东欧。
1225年,成吉思汗结束了震惊世界的第一次西征,便把新征服的地方分封给术赤、察合台、窝阔台三位皇子。
这些封地,后来被称为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
蒙哥时期又攻占波斯,建立伊尔汗国(也称波斯汗国)。
成吉思汗奠基的四大汗国,最初都是大蒙古国的一部分,后来元朝时期逐渐形成事实上的各自独立局面。
但各汗国均承认元朝皇帝是蒙国各汗国的大汗,是各国的共主。
成吉思汗西征,把广大欧亚地区统一在一个庞大的国家之内,平息了这些国家和地区之间长期的战乱,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保持了和平与安宁,对于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这个横跨欧亚的庞大国家的存在,为东西方经济、文化、贸易交流开辟了通途。
阻碍东西方交流的障碍被铲除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空前繁荣,打破了西方黑暗的中世纪。
蒙古军三次西征,客观上改写了世界历史,改画了世界地图,改划了世界国域。
当然,作为战争,不仅是对西域各国带来破坏,甚至对人民带来灾难,而且蒙古军队本身也遭受很大的损失。
但从结果上看,成吉思汗西征之后,东西方贸易的发展,中原文化传入亚欧,给欧洲落后的城市带来了繁荣。
同时,成吉思汗西征,也为蒙古高原带来了空前的稳定、繁荣。
总之,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建立的庞大的国家,大开了东西交通,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经济的交流和民族的融合等等,其意义是巨大的。
<p>忽必烈忽必烈(1215--12 94年)是元王朝的创建者,庙号也祖,是十三世纪中国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其幼时已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1151年,忽必烈的兄长蒙哥继位,忽必烈受命总领漠南汉地军事庶国,这时,他的才干在文治武功两方面都已表现出来。
12 59年7月,蒙哥在合州(今四川合川)战场负伤后死去,1260年3月,忽必烈宣告继位,12 64年8月改燕京为中都,改年号为元,1271年正式建立元朝,宣布在中都东北建造都城作为京城,称为大都。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一方面采取种种措施巩固政权,另一方面,致力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他特别重视农业的发展。
即位之后,即首诏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元朝统一后,他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措施,主要有:第一,在中央设立农司,专掌农桑水利,农官及知水利者,巡行郡邑,察举勤惰并立于转法。
把“户口增,田野辟”作为考核官吏五哥为首的两项标准。
第二,多次正诏禁止乱占农田作牧场,并派官清理被侵占为牧场的农田,按籍悉归于民或听民耕垦。
第三,征集流民,鼓励垦荒成熟的土地,限五年减地科差。
第四,组织军民屯田,“内而后工,外而务省,皆立屯田,以资军饷”。
到(1008--1311年)时,全国屯田面积达17万5千多顷。
第五,减免租税,占领江南地区后下令免去南宋的苛捐杂税100多项。
第六,兴修水利。
在中央设都水监,地方设河渠司“以兴举水利、修理河堤为务。
”凿通大运河,是元代最大的一项水利工程。
此外还修建许多水利工程。
特别是由于黄河入淮河出海,经常引起淮河下游的严重水灾,忽必烈在各地征调人力物力,修治了黄河,使黄淮下游免除了水患。
在稳定局势恢复生产的同时,忽必烈积极图取南宋,终使南宋皇帝赵于1276年正式投降,接着,元军继续击灭各地武装,1279年2月,忽必烈的元军攻克宋军山,宋帝投海而死,这样,中国从十世纪开始的长久三百多年之久的分裂局面,终于在忽必烈之手结束,实现了统一。
以后,中国历史上也没有再出现长期分裂的局面,这是忽必烈辉煌的历史功绩。
忽必烈所创建的元朝首次设置了省,并且在蒙古、新疆、西藏、云南和东北边缘地区都正式设置或加强了行政管理,当时,驿站四通八达,国内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交往空前密切成吉思汗部分的参考网站:<A href="/z/UrlAlertPage.e?sp=S/ versionview/sZXFndWV6VQlYVlZicmByZw**" target="_blank">/versionview/sZXFndWV6VQlYVlZicmByZw**</A>忽必烈部分的参考网站:<A href="http:/ //z/UrlAlertPage.e?sp=S/b732277/d4*******.htm" t arget="_blank">/b732277/d4*******.ht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