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油田陆相页岩体积压裂SRV优化研究
延长油田超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分段压裂开采参数优化研究及应用

延长油田超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分段压裂开采参数优化研究及应用韩小琴;石立华;柳朝阳;赵思远;周昕;冯婷婷【期刊名称】《钻采工艺》【年(卷),期】2018(41)6【摘要】文章基于超低渗透水平井分段压裂大型物理平板模型,进行不同压裂规模、压力驱替下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驱替压差的增加,压力梯度升高,相同驱替压差下,裂缝越长,压力梯度越高,增加压裂规模可提高储层动用,在此基础上,针对直井与水平井联合开采井网,对井网形式、水平井长度、裂缝分布形态及导流能力等参数进行了优化,定量表征了对开发效果的影响程度,得到延长油田W区块长9储层800 m水平段采用6~7条裂缝,半长为0.6倍井距,导流能力为30 D·cm时为最优裂缝布置,最佳井网为水平井采油+直井注水+裂缝交错排列,采用间断型纺锤形布缝时补充能量效果最好,矿场应用后增油效果显著,该研究对延长油田超低渗透储层水平井分段压裂开采参数优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矿场意义.【总页数】4页(P61-64)【作者】韩小琴;石立华;柳朝阳;赵思远;周昕;冯婷婷【作者单位】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技术研究中心;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水平井分段压裂工艺在延长油田陆相页岩气开发中的应用 [J], 郭庆;张军涛;申峰;张锋三;赵逸;高萌2.超低渗透油藏分段多簇压裂水平井产能影响因素与渗流规律——以鄂尔多斯盆地长8超低渗透油藏为例 [J], 王欢;廖新维;赵晓亮;赵东锋;窦祥骥;陈晓明3.延长油田超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分段压裂产量计算模型研究 [J], 党海龙;石立华;刘滨;张亮;丁磊;薛颖4.超低渗透油藏分段多簇压裂水平井渗流特征研究 [J], 王欢;廖新维;赵晓亮;李小锋;王明;宋金鑫5.致密油藏水平井前置增能体积压裂高效开发技术研究及应用——以延长油田FL121平2井为例 [J], 尹虎;董满仓;李旭;王全;李乐;牛嘉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延长油田水力压裂的优化配置及运用

2 延 长油 田缝 高控制压 裂的优化配 置
延长 油 田的地质 构造 比较特 殊 ,其 为低 渗底水 油漆 罐。而 延长
油 田的缝 高控 制压 裂重要 技术就 是采 用人工 方式 实现 隔层的最 佳高
一
进 而实 现降低 气体 流动 的 目的。 因为 油 田压裂技 术工 艺 比较 复杂 ,
配 置和应用进 行了探讨 。
开 展此 工作具 备一 定的苦 难 。本 文主 要对延 长油 田水利 压裂 的优化 密度相 对偏 高的压 裂液 。若是管 控裂 缝 向下 延伸 ,应该选 择 密度相
1 水 力压裂 技术的压裂 液种类
限 流压 裂 一 般 是选 取 压 裂需 求 的射 孔 直 径与 射 孔 数量 ,从 而 进而实 现油 田裂缝 的不 断纵 向增长有 效控 制 ,在 一定程 度上提 高油 保 证 注入 速 度 可 以形 成 充足 的流速 ,并且 在 井 眼与 水 力裂 缝 间形 田压裂 整体 工作效 率 。若 是在油 田裂 缝出现 过后 ,作业 人员一 定要 成 高 强度 压 差 。 目前 ,许 多 油 田为 了 能够 达 到商 业 化 水平 ,通 常 充 分运用携带液 , 把隔离剂应用 在裂缝 中, 然后 向裂缝 中注入 混砂液 , 选 择 大 斜度 或 是 水平 井 实 现 垂直 经 强化 。而 为 了 能够 在 一定 程 这 样在 浮力 影响下 粉尘就 会上 升 ,而 且粉砂 在裂 缝底部 进行 沉淀 , 度 上 减 小成 本 ,开 始研 究 在 同 时压 裂大 量 层 段过 程 中 降低 作业 时 最 终生 成低 渗透 的相 应人工 隔离 层 】 。另外 ,低 渗透 性 的人工 隔离
页岩水平井压裂裂缝延伸规律探究_以延长油田页岩气气藏为例

页岩水平井压裂裂缝延伸规律探究
——以延长油田页岩气气藏为例
关星
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摘要:水平井压裂能有效的提高页岩气藏水平井的产量,裂 缝延伸规律研究是水平井压裂技术的关键点之一。提出并研究 应力强度因子,裂缝端部的应力强度因子达到岩石的断裂韧性时 裂缝才开始延伸。以延长油田的现场数据为例,对常用的裂缝延 伸数学模型—二维模型、拟三维模型、三维模型进行对比分析,选 出最佳的延伸模拟模型。
表 3 计算结果比较
二维模型 (PKN)
拟三维模 型
三维模型
FracproPT 计算
裂缝半长/
m
324. 4
153
103
97
上缝高/m
21
58. 3
28. 92
39. 74
下缝高/m
20
52. 2
26. 64
35. 17
最大缝宽/ cm
1. 36
1. 13
0. 566
0. 932
平均缝宽/ cm
1. 208
表 1 油藏数据
层位
油藏参数
数值
有效厚度/m
41
产层
断裂韧性/(MPa·m0. 5)
杨氏模量/MPa 最小主应力/MPa
泊松比
1. 26
24653 29 0. 22
盖层
断裂韧性/(MPa·m0. 5)
杨氏模量/MPa 最小主应力/MPa
泊松比
1. 9
25622 34
0. 251
底层
断裂韧性/(MPa·m0. 5)
结论
1.当地层岩性不同时,裂缝延伸的规律会有很大的不同,塑 性较强的地层,比较容易出现早期脱砂的情况。
延长石油:页岩气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获得成功

延长石油:页岩气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获得成功作者:暂无来源:《石油知识》 2017年第6期前不久在北京召开的国家重点基础研发计划(973计划)“超临界二氧化碳强化页岩气高效开发基础”阶段成果总结暨研讨会发布消息今年在“延长石油国家陆相页岩气示范区”进行了我国乃至全球首次陆相页岩气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现场试验并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国家科技部高科技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刘敏及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的院士专家出席会议。
当日,项目首席科学家李晓红院士汇报了主要研究成果与现场试验进展情况,延长石油集团汇报了现场试验情况。
经过讨论,与会的11位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一致认为,该项目在延长石油实施的陆相页岩气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现场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表明我国在超临界二氧化碳高效开发页岩气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在这一领域走到了国际前沿,有望开辟一条绿色、环保、高效的陆相页岩气开发新途径,为我国其他致密油气资源的高效开发提供借鉴,并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是我国能源科技研究领域又一项代表性成果。
据悉,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超临界二氧化碳强化页岩气高效开发基础”项目于2013年10月由国家科技部正式立项,武汉大学、重庆大学、延长石油集团等9家单位共同承担。
项目研究人员通过超临界二氧化碳破岩、压裂增渗、置换页岩气机理等方面的基础研究与关键技术攻关,形成超临界二氧化碳强化页岩气高效开发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
具体技术是将液态二氧化碳注入页岩气井下。
当温度和压力处于31.1℃、7.38兆帕以上时,二氧化碳就处于超临界态,此时它既有气体的低黏度、超强的流动性和渗透性,又有液体的高密度。
页岩对二氧化碳的吸附能力是吸附页岩气的4-20倍,超临界二氧化碳能将井下的页岩气挤出。
延长石油作为项目主要联合单位,承担着项目室内研究成果向现场应用转化的任务。
为了验证相关研究成果,项目组于今年6月在延长石}由的延2011井进行了我国首次页岩气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现场试验,并取得圆满成功。
基于延长石油开发中体积压裂技术的研究探讨

61石油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近些年工业迅猛发展,对石油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传统开采模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现代化社会人们生产生活中实际需求。
研究发现,我国的低渗低压油气藏储量非常大,所以应加大针对这部分资源的开发利用,但实际开采难度相对比较大,体积压裂技术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低渗透油田石油开发效率,缓解了我国目前石油资源紧缺的局面。
1 体积压裂技术概述体积压裂技术即在水力压裂过程中,天然裂缝持续扩张,致使脆性岩石发生滑移剪切现象,进一步形成人工裂缝,人工裂缝与天然裂缝共同交织成一个巨大的裂缝网络,增大了改造体积,提升实际产量和收采率。
该项技术在石油开采中体现出非常好的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体积压裂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为我国石油开采作业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该项技术在石油开发中的科学运用,大幅增加了石油资源开采量。
我国传统的油田开采主要是针对一类和二类储层的开发,体积压裂技术的引入实现了对三类和四类储层的有效开发利用,大大提高了单井油气产量[1]。
体积压裂技术主要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低渗透油田开采,通过斜井多段压裂技术、多级水力射流压裂技术等实现油气的高效开采。
2 影响体积压裂技术实施的因素2.1 体积压裂的地层条件因素在诸多影响因素中,地层条件对体积压裂技术的应用效果影响最大。
体积压裂技术在石油开发中的应用,要求作业环境地下油气储层含有一定数量的天然裂缝,这是体积压裂技术成功实施的必要基础条件,只有地下油气储层具有天然裂纹才能为体积压裂技术施工提供空间保障,促使该项技术的有效实施。
地层天然裂缝与最小地应力通常情况下是保持同一方向的,在此基础条件下,水力压裂形成的裂缝就会与天然裂缝呈垂直状态,天然裂缝与人工裂缝相互交织成一个裂缝网络[2]。
2.2 体积压裂岩层具有较弱亲水性体积压裂技术在石油开发中的应用,还要求地下岩层的亲水性相对比较差,这主要是因为体积压裂技术实施期间往往需要用到压裂液,在对地层施加一定压力的作用下方能实现对油气层的开发,在巨大压力下地层结构会出现诸多裂缝,之后再利用支撑剂将地层缝隙支撑起来,为石油基于延长石油开发中体积压裂技术的研究探讨张伟才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七里村采油厂 陕西 延安 717100摘要:为了满足社会生产能源实际需求量,必须在石油开发中融入更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增加石油资源开采量。
基于物质平衡原理对页岩气压裂储层有效改造体积进行估算方法研究

基于物质平衡原理对页岩气压裂储层有效改造体积进行估算方法研究修乃岭;严玉忠;管保山;王欣;王臻;严星明【摘要】储层改造体积(SRV)是评价储层改造程度的一个重要参数,目前常用微地震、微形变等现场裂缝监测方法来计算SRV的大小,但由于受施工条件、环境、技术适应性及经济等因素影响,这些方法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为快速经济地实现页岩储层改造体积估算,将页岩气储层改造后发生渗流的体积视为有效改造体积(ESRV),并假设有效改造体积为定容体,建立物质平衡方程,通过生产一段时间后关井进行压力恢复,根据累计产气量和储层压力变化估算有效改造体积大小.利用该估算方法对长宁区块一口页岩气水平井压裂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方便,可作为页岩气井压裂改造效果评价的一种补充技术手段.【期刊名称】《石油地质与工程》【年(卷),期】2018(032)006【总页数】3页(P103-105)【关键词】页岩气;体积压裂;有效改造体积;压裂评估【作者】修乃岭;严玉忠;管保山;王欣;王臻;严星明【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油气藏改造重点实验室,河北廊坊065007;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油气藏改造重点实验室,河北廊坊065007;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油气藏改造重点实验室,河北廊坊065007;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油气藏改造重点实验室,河北廊坊065007;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油气藏改造重点实验室,河北廊坊065007;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油气藏改造重点实验室,河北廊坊065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页岩气作为一种非常规油气已经成为中国能源新的增长点。
我国页岩气资源丰富,但页岩气储层具有低孔、低渗特征,必须通过压裂改造形成复杂裂缝网络、增大储层改造体积(SRV)才能获得有效开发并提高最终采收率[1-2]。
国内外页岩气开发经验表明,SRV越大,页岩气产量越高,SRV大小成为评价页岩气储层改造程度的一个重要参数[3-6]。
目前,国内外通常采用微地震监测、微形变监测等方法评价页岩气井压裂裂缝网络特征和计算SRV大小[7-9],进而评价压裂改造效果。
延长陆相页岩气水平井体积压裂新进展及其应用

延 长 陆 相 页 岩 气 水 平 井体 积 压 裂 新 进 展 及 其应 用
张军涛 ,赵 逸 ,张 国东 ,何大鹏 ,高 萌
(1.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75; 2.延长油 田股 份有限公司 ,陕西 延安 716000)
摘 要 :页岩 气是常规油气的重要接替资源,是一个新的资源领域 ,开采寿命和生产周期较 长,可 以 提 高延 长石 油 集 团等油 气资 源企 业的服 务 年 限 ,实现相 对 较 高的 经济 价 值 。根 据 国 内外 页岩 气勘 探 开发 经验 ,水 平 井采 用体 积 压裂技 术 进行 压 裂施 工 。鄂 尔 多斯 盆 地 延 长组 陆相 页岩储 层 岩 相 变 化 快 、脆 性矿 物含 量低 、泥质含 量 高、物 性差 。 比 国 内外 海相 页岩 气 井压裂施 工难度 更 大 ,本 文根 据 该 区储层 地 质特 点 ,对延 长 陆相 页岩 气水 平 井体 积 压裂技 术进行 了研 究 ,形成 了适合 延 长 陆相 页岩 气水平 井 的体积 压 裂技 术 ,并 进行 了现 场应 用 ,取得 了较 好 的改造 效 果 。为延 长 陆相 页岩 气的 高效 压裂奠定 了基础 ,有望形成具有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 的陆相 页岩 气水平井体积压裂技 术,最终在延 长 石 油集 团非 常规 油 气领 域推 广 ,促进 延 长非 常规 油 气产 业快速 发展 。 关键词 :体积压裂;陆相页岩气 ;水平井;滑溜水;裂缝网络 中图分 类 号 :TE358 文 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 号 :1004—602X(2016)01—0068—03
体积压裂是随着近年来对 页岩气 、致密砂岩气 等非 常 规油气 藏 高 效 、经 济 开 发 而形 成 的一 种 新 兴 水力 压 裂技 术 .2 J。水 平 井 体 积压 裂 技 术 奠定 了北 美非 常 规油 气 开发 的技术 基 础 ,特 别是 页岩 气 ,长水 平段体积压裂使美 国的页岩气年产量 超千亿立方 米 。, 。
页岩气井压后体积改造评估分析方法探讨

61
32
13
1965.9
81.2
1118
401
2.8
74
47
14
1872.3
71.4
490
284
1.7
85
56
15
1862.1
70.7
880
533
1.7
76
31
16
1733.3
60.1
971
575
1.7
80
39
17
1752.4
60.5
601
387
1.6
84
26
单次波及体积/ 压裂段长度/
m3
m
5844653
[摘 要] 涪陵页岩气田主要采用微地震监测法和离散裂缝网络模拟法进行压后 SRV 评估分析.利用微地震
监 测 法 的 分 析 结 果 因 原 始 数 据 受 噪 声 干 扰 严 重 ,解 释 方 法 还 停 留 在 定 性 阶 段 ,等 等 原 因 而 应 用 受 限 ;利 用 离 散 裂
缝网络模拟法的 SRV 计算模型所得 SRV 总体积普遍小于微地震监测结果,压后产量与压裂改造形成的 SRV 大
压裂段
m3
m3
m
m
宽比
m
裂缝 走向
1
2142.8
44
523
344
1.5
80
43
2
2088.8
41.1
992
421
2.4
78
48
3
2009.6
58.3
784
425
1.8
85
35
4
183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延长油田陆相页岩体积压裂SRV优化研究
罗攀;张磊;钟亚军;贺沛;穆景福;郭兴;王仙仙
【期刊名称】《非常规油气》
【年(卷),期】2022(9)4
【摘要】储层改造体积(SRV)是衡量体积压裂改造效果的重要指标,簇间距和排量是影响SRV的重要设计参数。
为评价延长陆相页岩压裂的储层改造体积,优化压裂簇间距,基于岩石力学理论,使用山1、长7页岩基本物性和常用压裂参数,计算了不同储层类型的SRV大小。
结果表明,簇间距增大SRV增大,但增加到一定程度时,SRV不再变化,簇间距增大易在簇间形成未改造区域;簇间距减小导致SRV重叠,使得总体SRV减小,当各簇的SRV区域刚好接触而不重叠时,簇间距最佳。
液体黏度越小,储层渗透性越强,对SRV有增强的作用;但液体黏度越小滤失越强,裂缝尺寸也越小,对SRV也有减弱的作用,二者相互抵消。
液体排量越大,SRV和层内SRV也越大,但增加的趋势减小。
Ⅲ类储层簇间距为10~20 m,Ⅰ类和Ⅱ类储层簇间距约为20 m。
研究结果对延长陆相页岩压裂设计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总页数】5页(P129-133)
【作者】罗攀;张磊;钟亚军;贺沛;穆景福;郭兴;王仙仙
【作者单位】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省二氧化碳封存与提高采取率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12
【相关文献】
1.水平井分段压裂工艺在延长油田陆相页岩气开发中的应用
2.陆相页岩水平井体积压裂裂缝展布规律研究
3.延长陆相页岩气水平井体积压裂新进展及其应用
4.庆城油田页岩油水平井压增渗一体化体积压裂技术
5.延长油田陆相页岩气水平井产量影响因素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