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

合集下载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 一、幻想精神在传统文化中的边缘地位 • (一)中国文化的早熟性质,趋向实际和
理性。
(二)对道德功利的强调
• 二、传统文化中的儿童地位和古代儿童文 学
• (一)童年的消逝 • (二)古代民间儿童读物
二、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儿童文学运动 • 一、五四时期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转型 • (一)理论的先行 • 1、文字改革:废除文言文,提倡白话文。 • 2、“儿童本位”的儿童观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
第一章 中国现代文学史概说
第一节 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学的现代化
• 一、现代文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 (一)八十年代以前评论界对“现代文学”
的界定
• (二)八十年代以来的观点: 文学的整体性
• 二、现代文学的整体特点:
• (一)概况
• (二)特点: 启蒙、“为人生而艺术”、 “传播”新思想
第九章 左翼、京派和海派小说

第一节 左翼小说的创作
• 一、三十年代文学的总体状况
二十年代小说 人生写实派 (文研会为主) 主观抒情派 (创造社为主)
三十年代小说 左翼文学(上海)
京派文学(北京) 海派文学(上海)
• 二、左翼小说 • (一)茅盾开创的“社会剖析小说” • (二)丁玲
• (三)萧红、萧军、端木蕻良等“东北作 家群”作家(流亡作家群)
第一节 老舍的创作以及老北京文化 • 一、老舍的创作经历
• 二、老舍小说中的老北京文化 • (一)“京味小说” • (二)老舍小说中的老北京文化
第二节 老舍对老北京文化的思考
• 老舍对老北京文化的思考: • (一)老舍的思考 • (二)对老北京和老北京人的热爱与批判
• 二、老舍对现代北京的复杂心情 • (一)“挽歌情调” • (二)对现代北京人的刻画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中国现代文学史是指自19世纪末到现在的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战争、革命、社会变革等重大事件,这些事件对于文学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名词解释:1. 白话文:白话文是指以口语为基础的文字表达方式,与古代文言文相对。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白话文的兴起和普及被认为是一次文学革命,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更易懂、更贴近生活的文学作品。

2. 新文学:新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支重要潮流。

在20世纪初,一批知识分子开始反对传统文学形式和内容,提倡以写实主义为基础的现实主义文学。

他们的作品揭示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苦难,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3. 汉语口语化:汉语口语化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

在20世纪中叶以后,作家们开始注重表达方式的真实性和生活化,大量运用口语和方言,使作品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和亲和力。

4. “文革”文学:文化大革命是中国现代历史中的一场重大事件,对于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文学作品受到了严格的审查和限制,许多作家被迫放弃写作,而一些作品则被用来宣传和歌颂“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5.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末中国文学发展的一种重要流派。

这种文学风格强调对现实的批判和对传统文学模式的颠覆。

作家们尝试以多元化的语言和形式表达个人和社会的困惑和矛盾。

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一个丰富多样的领域,其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作家和作品。

通过对这些名词的解释,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脉络,了解不同时期的文学思潮和特点。

同时,这也有助于我们欣赏和品味中国现代文学的精华。

中国现代文学资料大全

中国现代文学资料大全

1、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历史范畴:第一个十年(1917-1927):通常称“五四”时期的文学。

1917 年 1 月,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发表于《新青年》,标志着文学革命运动的正式兴起。

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鲁迅、李大钊等人积极响应。

(多选)瞿秋白的《饿乡纪程》、《赤都心史》等通讯报道,是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的最初萌芽。

第二个十年(1928-1937):通常又叫左翼时间的文学。

第三个十年(1938-1949):包括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

2、1906 年成立春柳社,1907 年在日本东京演出《茶花女》,是中国现代话剧的最初萌芽。

3、1915 年 9 月,《新青年》创刊于上海,主编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

1917 年 1 月《新青年》第二卷第五号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八不主义”,这是最早正式探讨文学革命新方案的文章。

1917 年 2 月,《新青年》第二卷第六号发表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提出“三大主义”。

4、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从理论上提出建设新文学的构想。

5、1918 年 1 月,《新青年》编辑部扩大了阵营。

1918 年1 月《新青年》第四卷第一号,首次刊发了胡适、沈尹默、刘半农三人创作的九篇白话新诗。

1918 年 5 月,《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发表鲁迅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6、1918 年 4 月,《新青年》开辟了“随感录”专栏,刊发“随感录”式的短小的时评或杂感,是现代散文最早出现的品种。

真正有意识地把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来创作是从1919 年开始的,周作人于 1921 年 6 月发表了《美文》,对推动中国现代散文的自觉发展有重要意义。

7、1918 年 5 月,刘半农发表《卖萝卜的诗人》,是中国现代最早出现的无韵诗,1918 年 7 月,他又发表《窗纸》、《无聊》,是中国现代最早出现的散文诗。

8、1920 年 3 月,中国现代第一部白话新诗集,胡适的诗集《尝试集》出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部分,涵盖了从清朝末年到今天的一系列文学作品。

通过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了解,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现代中国文学的独特魅力。

以下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现代文学的起点:中国现代文学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维新时期。

当时,中国面临着国家危机和社会变革,一批爱国志士开始反思传统文化,提倡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学进行了颠覆性的改革。

这一时期产生了许多重要的文学刊物,如《新青年》和《新小说》等,为后来的现代文学奠定了基础。

2. 五四运动与文学变革: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在这一时期,一批年轻的知识分子,包括鲁迅、胡适、茅盾等,通过文学作品传达他们对传统文化和社会现状的不满与反思。

鲁迅的《狂人日记》和《呐喊》等作品,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从此展开了一场思想解放和文学革命。

3. 抒情诗的兴盛:20世纪上半叶,抒情诗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一大特色。

代表作家有徐志摩、聂绀弩、朱自清等。

这些作家以纯粹的写作风格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吸引了大量读者,并且对后来的文学影响深远。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聂绀弩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作品,至今仍被广为传诵。

4. 抗战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历经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磨难和洗礼。

在这一时期,文学作品承载着抗争和希望,成为了人们抵抗外敌和追求自由的精神力量。

有名的作家如艾青、丁玲、王实味等,他们的作品充满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英勇。

例如艾青的《乌篷船》和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作品,深深触动了人们的心灵。

5. 文革与后文革时期的复苏: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文学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许多作家和文化人受到迫害和压制。

然而,在这个动荡的时期中,仍有一些作家坚持在困境中发声。

在文革后期和改革开放初期,一批新人作家涌现出来,他们的作品承接着先辈,展现了新时代的人生观和审美观。

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探索。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1. 新文学运动:指1917年至1927年间中国文化领域内出现的一系列思想解放、文学革命和文艺创新的运动。

2. 白话文运动:指新文学运动中,以推崇白话文为主要特征的文学运动。

白话文是指白色文字表达的口语话语,是当时普通百姓普遍使用的语言。

3. 独立自由派:指新文学运动中不属于任何政治派别,反对应用传统文艺观念,追求独立与自由的文学流派。

4. 立体派:是“中国现代诗歌”的代表性流派之一,注重诗人的独立性和个性表达,采用现代派艺术手法,倡导诗歌立体化,力求用诗言志。

5. 五四文化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爆发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是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是一次对传统文化的否定和现代文化的追求。

6. 文艺复兴:是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文艺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倡导民主化、市场化和多元化,以扭转文艺长期沉闷和僵化的局面。

7. 江湖文化:是以小人物为主角,展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命运的文化现象,常常被认为是中国前现代文学的一种形式。

8. 没有主题的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小说领域内的
一种文学倾向,其特点是没有明确的主题,而是强调个体情感、人际关系和社会现实的多方面性。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当代文学50年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1949.7)1、1917—1927:五四新文学运动产生和向革命文学发展的时期2、1927—1937:左翼文学运动的形成和壮大时期3、1937—1949:抗战的民族的文学运动兴起和繁荣时期中国当代文学史(1949.7—至今)1、十七年文学(1949—1976)创作两个阶段一确立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期)-----狂欢时代1序曲诗歌何其芳长篇抒情诗《我们最伟大的节日》胡风组诗《时间开始了》小说赵树理《登记》话剧老舍《龙须沟》2主旋律诗集郭小川《投入火热的斗争》《致青年公民》邵燕《到远方去》《给同志们》梁上泉《喧腾的草原》散文靳以《到佛子岭去》《佛子岭的曙光》李若冰《柴达木手记.小说赵树理《三里湾》康濯《春种秋收》马烽《结婚》谷峪《新事新办》萧军《五月的矿山》周立波《铁水奔流》3变奏小说杜鹏程《保卫延安》—解放战争孙犁《风云初记》---抗日战争峻青《黎明的河边》《党员登记表》王愿坚《党费》《粮食的故事》话剧胡可《战斗里成长》陈其通《万水千山》二高涨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期)--丰收时代1 成熟文学作品长篇小说周立波《山乡巨变》柳青《创业史》胡正《汾水长流》陈残云《香飘四季》陈登科《风雷》浩然《艳阳天》梁斌《红旗谱》吴强《红日》罗广斌杨溢言《红岩》杨沫《青春之歌》曲波《林海雪原》欧阳山《三家巷》《苦斗》冯德英《苦菜花》短篇小说马烽《三年早知道》《我的第一个上级》李准《李双双小传》《耕耘记》刘澎德《桥》王汶石《新结识的伙伴》周立波《山那面人家》《禾场上》高缨《达吉和她的父亲》罗宾基《山区收购站》散文杨朔,刘白羽,秦牧生活小赋吴伯箫曹靖华人生漫忆,碧野山水游记诗歌贺敬之郭小川《深深的山谷》《白雪的赞歌》《一个和八个》《将军三部曲》闻捷《复仇的火焰》李季《杨高传》李瑛的军旅诗2新的开拓(反应古代生活作品)历史剧老舍《茶馆》郭沫若《蔡文姬》田汉《关汉卿》曹禺《胆剑篇》小说李劼人《大波》陈翔鹤《陶渊明写<挽歌>》《广陵散》黄秋耕《杜子美还家》《顾母绝食》冯至《白发生黑丝》徐懋庸《鸡肋》3多样化文学局面A山西“山药蛋派”赵树理,马烽,西戎,孙谦,束为,胡正,韩文洲---人民内部矛盾,中间人物,语言大众化B河北“荷花淀派”孙犁,刘绍棠,从维熙,房树民—普通人,充满人情味,散文随意洒脱,诗意浪漫气息C湖南“茶子花派”周立波,谢璞,孙建忠,周建明,叶慰林,古华---农民高尚情操和心灵美,方言土语,幽默第三节文艺思想斗争对现实主义的冲击十七年中三轮冲击一电影《武训传》---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大规模的文艺思想批判运动导演—孙瑜清末武训“行乞兴学”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海河边上》《锻炼》二 1954关于《红楼梦》研究的批判1955对胡风集团的批判------文字狱,教条主义1956整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李国文《改造.刘绍棠《田野落霞》耿简《爬在旗杆上的人》宗璞《红豆》邓友梅《在悬崖上》丰村《美丽》李威伦《爱情》陆文夫《小巷深处》阿章《深夜的别离》1957整风转变为反击右派三 1957—1959三年困难时期1961调整,巩固,充实,提高1962毛泽东提出“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口号----强化1957左倾错误长篇小说《刘志丹》昆曲《李慧娘》电影《林家铺子》《早春二月》《舞台姐妹》《北国江南》《不夜城》第四节“文革”中现实主义文学的厄运1965年11月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拉开文化大革命序幕文革期间三种文学一“阴谋文学”长篇小说《鸿南作战史》—张春桥授意而作《牛田洋》----吹捧林彪短篇小说《初春的早晨》-----描绘“一月革命”风暴,歌颂“文化大革命”,夺权为最高主题。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要点整理名词解释1,五四文学革命:五四文学革命是不仅是一次中国文学的革命运动,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

经过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以来近20年的云雨孕育,五四时期,中国现代文学终于在文学革命的催生下,以崭新的姿态诞生了。

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正式发端。

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上相继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的文章,标志着文学运动的正式兴起。

二人的文章从理论上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

很快得到了有识之士的响应。

文学革命的实践也迈开了步伐,1918年初以《新青年》为核心形成了新文化的统一战线。

以鲁迅郭沫若为代表创作的新文学作品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表明了新文学的实质性进展。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郭沫若的新诗集《女神》都从形式上改变了中国文学的旧貌。

五四文学革命时期还出现了大量的社团,刊物,并确立了白话文的地位。

这次文学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大变革,他的成功从形式上根本改变了中国文学的面貌,从此中国文学走上了崭新的道路。

2,革命文学运动:新成立的太阳社和经过整顿的后期创造社于1928年初正式发起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

他们大力宣扬文学是宣传的武器,要为革命斗争服务,要实现大众化,革命作家要努力改造世界观,获得无产阶级意识,克服小资产阶级思想,为千千万万劳动群众服务。

从文学革命都革命文学,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从艺术形式到思想内容的深入发展和变化。

6,象征诗派:以李金发为代表的中国早期象征诗派是“五四”以后出现与中国诗坛的。

象征派诗人舵手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其作品的特点是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强调诗的意向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追求所谓“观念联络的奇特”。

李金发于1925年至1927年出版的《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是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的代表作。

此为,后期创作社的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也是象征主义诗歌的重要作者。

三、简答与论述1、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各个阶段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一般把1919前后到1949年之间的大约30年的文学发展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

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1.中国现代文学:是指诞生自1917年开始酝酿兴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新文学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一历史时期内的中国新文学;我们称之为中国现代文学..2.五四文学革命:五四文学革命是不仅是一次中国文学的革命运动;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经过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以来近20年的孕育;五四时期;中国现代文学终于在文学革命的催生下;以崭新的姿态诞生了..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正式发端..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上相继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的文章;标志着文学运动的正式兴起..二人的文章从理论上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很快得到了有识之士的响应..文学革命的实践也迈开了步伐;1918年初以新青年为核心形成了新文化的统一战线..以鲁迅郭沫若为代表创作的新文学作品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表明了新文学的实质性进展..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郭沫若的新诗集女神都从形式上改变了中国文学的旧貌..五四文学革命时期还出现了大量的社团;刊物;并确立了白话文的地位..这次文学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大变革;他的成功从形式上根本改变了中国文学的面貌;从此中国文学走上了崭新的道路..3.学衡派:学衡派得名于1922年1月在南京创办的学衡月刊;主要成员有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他们既是欧美留学生;又是大学教授..他们以学衡为阵地;打着“学贯中西”旗号;提倡尊孔读经、复古倒退;攻击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和开始在中国传播的马列主义..一方面他们对“五四”思潮激进的反传统倾向提出了质疑;另一方面他们又低估了新文化运动废文言崇白话的意义;带有复古主义的倾向..1933年;学衡停刊..4.甲寅派:甲寅派得名于甲寅杂志..1925年甲寅在北京复刊后;成为章士钊等宣传复古思想;反对白话文;为镇压进步学生运动制造舆论;维护反动军阀统治;抨击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至此;白话与文言之争以白话文的胜利而告终..5.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创刊号发表了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其上..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机关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7月终刊..6.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等;以革新版的小说月报作为会刊;倡导文学为人生;被称为“为人生派”..1921年1月;于北京成立..代表人物:周作人、郑振铎、茅盾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叶圣陶、朱自清、冰心、庐隐、俞平伯、老舍、丰子恺等..小说月报为代用会刊;还编印了文学旬刊及诗、戏剧月刊等刊物..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信仰:“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以倡导“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为其主要倾向;文学研究会倡导和创作的反映各种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问题剧”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盛极一时;文学研究会注重翻译;以俄、法及北欧的现实主义名着居多..影响:它承接了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处于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7.创造社1921年6月;于日本东京成立..代表人物: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潘汉年、阳翰笙等..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等十余种刊物..文艺思想基本倾向是浪漫主义;强调本着“内心的要求”从事文学活动;尊自我、重主观、崇天才、讲神会;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艺术以感情为生命..他们创作了许多浪漫主义倾向的诗歌、小说及戏剧;翻译也以欧美浪漫主义作品为多..创造社也是具有较多现代主义气息的新文学社团..创造社和文学研究会在当时形成双峰并峙的两大新文学社团;使浪漫主义成为当时新文学中和现实主义并峙的两大文学主潮..1925年“五卅”以后;是创造社后期;郭沫若、成仿吾等主干人物思想变化;提倡革命文学;1928年进而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1929年创造社被国民党查封;成员多数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8 .“精神胜利法”:是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阿Q形象所特有的性格特征;它的主要表现是:自欺欺人;自我安慰;总是幻想在精神上战胜对方;最能自尊自大;也最能自轻自贱;豪无人格而言;死要面子;讳疾忌医;从不敢正视自己的弱点;欺善怕恶;欺弱怕强;麻木健忘;糊涂终身..阿Q的“精神胜利法”绝不仅仅是其个人的性格;更是某种病态的民族性格的集中体现..9.问题小说:冰心是最早创作“问题小说”并产生较大影响的作家之一..她于1919年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接连创作了许多“问题小说”..所谓“问题小说”就是以家庭、妇女、婚恋、劳工、青年等各种社会问题为题材;催人疑问;促人警觉;发人深省的小说作品..冰心“问题小说”;涉及面很广;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代表作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庄鸿的姊妹、还乡等..女作家庐隐也是“问题小说”的创作者之一..10.“自叙传”抒情小说: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体式;作者多集中于创造社..创作风格受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和20世纪初日本“私小说”的影响;主张再现作家自己的生活和心境;暴露个人私生活的灵内冲突以及变态心理;作为向封建旧礼教挑战的艺术手段..作为创作流派;从郁达夫1921年出版的沉沦小说集开始..11.乡土文学20年代;中国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较多受鲁迅的影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所谓“乡土文学”..乡土文学是在“为人生”文学主张的影响和发展下出现的..作家们在探求人生真谛;追求理想社会的过程中;关注受压迫最深重的农民问题..对农民的破产;农村妇女悲惨的命运;封建农村的陋习和农民思想的麻木;以及中小地主和小有产者的败落都有深入的表现..代表作家作品有:王任叔的疲惫者..许钦文的疯妇、鼻涕阿二、台静农的天二哥等..12..鸳鸯蝴蝶派指的是清末民初专写才子佳人题材的文学派别..又名礼拜六派因鸳鸯蝴蝶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而得名;始于20世纪初;1912—1917年为其繁盛期;直至1949年才基本消失..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小说新报、小说大观等..文学主张是把小说作为“游戏”和“消遣”的工具..这一类文学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总体特征是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媚俗..代表作品有:徐枕亚玉梨魂、李涵秋广陵潮、包天笑上海春秋等..其主流为言情小说;有坏的支流如黑幕小说等..鸳鸯蝴蝶派小说内容多为才子佳人恋爱婚姻;接触到婚姻制度不合理;但又常囿于礼教..其中好的有一定社会、艺术价值;但也有许多作品以营利为目的而粗制滥造..这一流派在小说形式、技巧方面有承前启后作用..文学研究会对其游戏、消遣的文学观进行过批判..13.语丝文体因语丝社成员创作的共有共同特征的散文而得名..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馔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语丝发表的主要是散文;在创作上;尽管语丝社同仁的思想和艺术主张不尽一致;但在针砭时弊方面形成了共同的风格:排旧促新;放纵而谈;古今并论;庄谐杂出;简洁明快;不拘一格-这就是“语丝文体”的鲜明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散文创作有两大方面:一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杂文;一是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小品散文..14.冰心体“冰心体”的散文;是以行云流水似的文字;说心中要说话;倾诉自己的真情;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显示出清丽的风致..所谓冰心“心中要说的话”;简言之即“爱的哲学”;宣扬自然爱、母爱、儿童爱..15.美文周作人1921年发表美文一文;提倡多写“记述的”、“艺术性”的美文;王统照、胡适等起而应和;冰心、朱自清、郁达夫、俞平伯等进行创作实践;美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的地方遂得以在文学史上确立..16.小诗1921~1924年间;冰心、宗白华等人受泰戈尔飞鸟集、日本俳句的影响开始写作小诗..所谓小诗多是以简短的体式抒写个人即时的感兴;或托物喻理;或借景抒情;且常以哲理入诗;表现作家“零碎的思想”.. 17.诗歌的“三美”:诗歌的“三美”是由闻一多倡导的;是他对新诗理论做出的贡献..“三美”理论主张诗歌创作要有建筑的美、音乐的美和绘画的美..它是针对当时的新诗形式过分散体化而提出来的..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学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18.早期象征诗派“五四”以后出现于文坛;以李金发为代表;多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其作品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强调诗的意象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追求所谓“观念联络的奇特”;代表为李金发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等;后期创造社的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在诗歌尝试上有积极贡献;但意象表达上有局限;晦涩难懂..19.呐喊:鲁迅1923年结集的第一本小说集;收狂人日记故乡等小说;取名呐喊意指他受新文化运动的鼓舞;“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所以明显地保留着“五四”高潮期奋起呼唤的特色..20.新月社与新月诗派1923年于北京成立..代表人物:胡适、陈源陈西滢、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原是一个文化社交团体..1926年4月;徐志摩在晨报上开辟的诗镌为其代表性刊物..和新月社有关的有影响的文学活动;一是新月诗派的活动;二是1928年新月月刊的创办..新月是一个综合性的刊物;文学是其一个方面..徐志摩在新月创刊号上提出“健康与尊严”的原则;梁实秋在新月上发表文学表现人性的理论;反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左联曾对他们的原则和理论展开论战..新月诗派活动分前后期..1926年;徐志摩、闻一多在晨报副刊上编诗镌周刊;要求创造新诗的新格式新音节;闻一多提出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新诗“三美”的格律诗理论主张;闻一多、徐志摩及朱湘、饶孟侃、刘梦苇等等发表新格律诗创作;称为“新月诗派”或“格律诗派”;对新诗发展有积极意义..1931年;徐志摩又创办诗刊;后期有陈梦家等等..是年;陈梦家编新月诗选;收18人的诗;展示了新月诗派阵营及诗作成就..新月派的小说家有沈从文、凌叔华等..21.湖畔诗社1922年3月;成立于杭州;是文学革命后涌现的具有浪漫抒情倾向的新诗团体;主要成员为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四人..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等出版合集湖畔;同年还出版了汪静之的个人诗集蕙的风..文学史上称这四位诗人为“湖畔诗人”..该诗社以写作爱情诗闻名..被朱自清评为“真正专心致志作情诗”的诗歌团体..内容:爱情诗与自然景物诗都带有历史青春期的特色;清新、美丽..形式:自由诗、浪漫主义手法;天真、开朗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22.“湖畔诗人”:指1922年4月以湖畔诗社名义出版的湖畔诗集而得名的一群年轻诗人..他们是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和冯雪峰等..他们的诗集中表达了“五四”青年的爱情觉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文学史》必读作品目录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鲁迅:《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故乡》《阿Q正传》《祝福》《在酒楼上》《孤独者》《伤逝》《示众》《铸剑》、《复仇(其二)》《过客》《狗的驳诘》《墓碣文》《立论》《颓败线的颤动》《这样的战士》《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春末闲谈》《灯下漫笔》《随感录三十八》《战士和苍蝇》《夏三虫》《小杂感》《谈皇帝》《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拿来主义》《略论中国人的脸》《说“面子”》《一思而行》《二丑艺术》《读书杂谈》、《狗•猫•鼠》《父亲的病》郭沫若《天狗》《凤凰涅槃》《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屈原》《虎符》《孔雀胆》、《银杏》茅盾《子夜》《春蚕》《霜叶红似二月花》《腐蚀》、《白杨礼赞》巴金《寒夜》《家》《憩园》《龙•虎•狗》老舍《骆驼祥子》《离婚》《四世同堂》《断魂枪》、《想北平》曹禺《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周作人《谈酒》《乌蓬船》《故乡的野菜》《北京的茶食》《水里的东西》、《小河》沈从文《边城》《长河》《柏子》《丈夫》、《鸭窠围的夜》《桃源与沅州》艾青《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手推车》《太阳》《大堰河——我的保姆》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张恨水《啼笑因缘》《金粉世家》张爱玲《金锁记》《倾城之恋》《半生缘》《封锁》、《公寓生活记趣》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背影》《给亡妇》《冬天》《匆匆》戴望舒《雨巷》《我用残损的手掌》《寻梦者》《我的记忆》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我在霞村的时候》《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徐志摩《再别康桥》《沙扬那拉一首》《我不知道风……》萧红《呼兰河传》《小城三月》《回忆鲁迅先生》冰心《繁星》《春水》、《山中杂记之七》孙犁《荷花淀》《嘱咐》《桥》郁达夫《沉沦》《迟桂花》、《故都的秋》胡适《尝试集》《终身大事》叶绍钧《潘先生在难中》《倪焕之》许地山《春桃》《落花生》废名《桃园》《菱荡》闻一多《死水》《发现》田汉《名优之死》《义勇军进行曲》冯至《十四行集》、《伍子胥》臧克家《难民》《老马》夏衍《上海屋檐下》、《包身工》路翎《财主底儿女们》《饥饿的郭素娥》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初吻》穆旦《赞美》《诗八首》施蛰存《梅雨之夕》《将军底头》梁实秋《雅舍》《下棋》林语堂《京华烟云》、《论读书》徐訏《风萧萧》《鬼恋》无名氏《海艳》《北极风情画》钱钟书《围城》、《论快乐》俞平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王鲁彦《菊英的出嫁》凌叔华《绣枕》许杰《赌徒吉顺》陈梦家《再看见你》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程小青《霍桑探案》平江不肖生《近代侠义英雄传》秦瘦鸥《秋海棠》洪深《五奎桥》朱湘《采莲曲》殷夫《孩儿塔》吴组缃《箓竹山房》卞之琳《断章》田间《义勇军》萧军《八月的乡村》柔石《二月》李劼人《死水微澜》丰子恺《给我的孩子们》穆时英《夜总会里的五个人》艾芜《山峡中》萧乾《梦之谷》何其芳《雨前》叶紫《星》师陀《果园城记》汪曾祺《鸡鸭名家》张天翼《华威先生》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苏青《结婚十年》贺敬之等《白毛女》李季《王贵与李香香》鲁藜《泥土》绿原《信仰》阿垅《纤夫》杜运燮《井》陈敬容《划分》郑敏《金黄的稻束》聂绀弩《巨像》中国当代文学阅读书目一、高等学校中文系本科生专业阅读书目(教育部推荐,必读)《茶馆》老舍著收《<茶馆><龙须沟>》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王蒙代表作》张学正编黄河文艺出版社1990年《白鹿原》陈忠实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余光中精品文集》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年《台湾小说选》《台湾小说选》编辑委员会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王庆生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二、中国当代文学课程补充阅读书目(选读)《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中国当代文学教程》陈思和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当代中国文学概观》张钟等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6年《中国当代文学》王庆生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9年《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问题》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6年《中国现代思想史论》李泽厚东方出版社 1987年《短篇小说选》(1—8)《人民文学》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82年《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选》谢冕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年《新时期文艺论争辑要》陆梅林主编重庆出版社 1991年《赵树理文集》(第二卷)工人出版社 1980年《创业史》(第一、二部)柳青中国青年出版社 1959/1979年《青春之歌》杨沫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2年《红旗谱》梁斌中国青年出版社 1957年《红岩》罗广斌、杨益岩中国青年出版社 1961年《保卫延安》杜鹏程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年《山乡巨变》周立波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年《村歌》孙犁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1年《三家巷》欧阳山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年《上海的早晨》周而复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年《黎明的河边》峻青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8年《李双双小传》李准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7年《我的第一个上级》马烽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百合花》茹志娟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8年《李自成》姚雪垠中国青年出版社 1963-1981年《红玛瑙集》刘白羽文化艺术出版社1983年《王愿坚小说集》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1992年《重放的鲜花》上海文艺出版社 1979年《茶馆》收入《老舍剧作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年《霓虹灯下的哨兵》沈西蒙等中国戏剧出版社1964年《蔡文姬》郭沫若北京文物出版社 1959年《贺敬之诗选》山东文艺出版社1984年《玉门诗抄》李季作家出版社 1955年《郭小川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年《天山牧歌》闻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红柳集》李瑛作家出版社1963年《天安门诗抄》童怀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8年《杨朔代表作》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5年《秦牧代表作》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归来的歌》艾青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魏巍自选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96年《王蒙文集》(一、二、三、四)华艺出版社 1993年《晚霞消逝的时候》礼平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1年《公开的情书》靳凡北京出版社 1981年《陆文夫文集》(一、二、三)海峡文艺出版社 1986年《高晓声幽默作品自选集》漓江出版社 1995年《钟鼓楼》刘心武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年《冬天里的春天》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年《蒋子龙中篇小说集》海峡文艺出版社1986年《张洁中篇小说集》海峡文艺出版社 1986年《谌容中篇小说集》海峡文艺出版社1986年《邓友梅中篇小说集》海峡文艺出版社1986年《冯冀才代表作》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张贤亮代表作》黄河文艺出版社 1989年《芙蓉镇》古华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年《新星》柯云路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年《血色黄昏》老鬼工人出版社 1987年《浮躁》贾平凹作家出版社1987年《腊月·正月》贾平凹载《十月》杂志 1984年4期《鞋癖》韩少功长江文艺出版社 1994年《张承志集》海峡文艺出版社 1986年《棋王》阿城作家出版社 1985年《古船》张炜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7年《红高粱》(《莫言文集》第一卷)作家出版社 1995年《路遥文集》(《人生》、《平凡的世界》)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3年《天堂的对话》残雪作家出版社 1988年《小鲍庄》王安忆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6年《你别无选择》刘索拉作家出版社 1986年《小草在歌唱》雷抒雁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0年《双桅船》舒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0年《鱼化石或悬崖边的树》谢冕编北京师大出版社 1993年《朦胧诗选》阎月君春风文艺出版社 1985年《歌德巴赫猜想》徐迟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8年《倾斜的足球场》理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6年《陈祖芬报告文学选》北京出版社 1982年《阅世戏言》沙叶新华东师大出版社 1995年《中国先锋小说精选》陈晓明编甘肃教育出版社 1993年《中国新写实小说精选》陈晓明编甘肃教育出版社 1996年《中国现代主义诗群大观》徐敬亚编同济大学出版社 1988年《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评》马德俊等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7年《缤纷的小说世界》张志英等花山文艺出版社 1988年《台湾现代诗选》刘登翰编选春风文艺出版社 1987年《台湾小说选》本书编委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87年《新时期争鸣作品选》当代文学研究会西北大学出版社 1988年《现代小说美学》张德林湖南文艺出版社 1987年《文学艺术新术语词典》鲍昌林主编百花文艺出版社 1987年《毛泽东诗词全集》成都出版社 1995年《情绪与感觉—新生代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9外国文学史必读书目一、文学史类1、《外国文学史》朱维之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欧洲文学史》杨周翰、吴达元等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3、《二十世纪西方文学》宋寅展、苏成全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4、《外国文学史》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5、《外国文学》蒋承勇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二、作品类1、《外国文学作品选》周煦良主编,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2、世界文学名著选读陶德臻马家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3、《希腊的神话和传说》斯威布著楚图南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4、《伊利亚特》《奥德塞》荷马著陈中梅译,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年版5、《伊索寓言全集》李汝仪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年6、《圣经》南京:中国基督教协会,1998年7、《俄狄浦斯王》(《索福克勒斯悲剧二种》)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8、《神曲》(意大利)但丁著王维克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9、《堂吉诃德》(西班牙)塞万提斯著杨绛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10、《《莎士比亚悲剧四》(英)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11、《十日谈》(意)卜丘伽著方平王科一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2、《失乐园》(英)弥尔顿著朱维之译,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13、《鲁滨孙飘流记》(英)笛福著徐霞村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14、《莫里哀喜剧全集》李健吾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15、《浮士德》(德)歌德著绿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16、《巴黎圣母院》(法)雨果著陈敬容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17、《悲惨世界》(法)雨果著陈敬容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8、《红与黑》(法)司汤达著郝运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19、《高老头》(法)巴尔扎克著,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20、《人间喜剧》(法)巴尔扎克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21、《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郝运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22、《包法利夫人》(法)福楼拜著李健吾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年版23、《恶之花巴黎的忧郁》(法国)波德莱尔钱春绮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24、《简•爱》(英)夏绿蒂•勃朗特著祝庆英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版25、《呼啸山庄》(英)艾米莉•勃朗特著方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版26、《双城记》(英)狄更斯著罗稷南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7、《红字》 [(美)纳•霍桑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8、《草叶集》(美)惠特曼著楚图南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29、《哈克贝里·芬历险记》(美)马克·吐温著张万里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年版30、《易卜生戏剧四种》,潘家洵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31、《普希金抒情诗选集》(上,下) 普希金著查良铮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32、《叶甫盖尼·奥涅金》(俄)普希金著,上海译文出版社33、《死魂灵》(俄)果戈里著满涛许庆道译,人民文学出版社34、《罪与罚》(俄)陀思妥耶夫斯基著岳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35、《卡拉马佐夫兄弟》(俄)陀思妥耶夫斯基著耿济之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36、《安娜•卡列尼娜》(俄)列夫•托尔斯泰著周扬谢素台译,人民文学出版社37、《复活》(俄)列夫•托尔斯泰著译汝龙,人民文学出版社38、《德伯家的苔丝》(英)哈代著,张谷若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39、《约翰·克里斯朵夫》(法)罗曼·罗兰著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40、《日瓦戈医生》(苏联)帕斯捷尔纳克著,人民文学出版41、《美国的悲剧》(上下) (美)德莱塞著许汝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42、《老人与海》(美)海明威著43、《蝇王》(英)威廉•戈尔丁侍桁译,人民文学出版社44、《变形记》(奥地利)卡夫卡著,人民文学出版社45、《城堡》(奥地利)卡夫卡著,人民文学出版社46、《百年孤独》(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著黄锦炎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47、《尤利西斯》(爱尔兰)詹姆斯·乔伊斯著萧乾译,译林出版社2005年版48、《卡夫卡小说全集》(1-3)(奥)卡夫卡著韩瑞祥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49、《喧哗与骚动》福克纳著李文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版50、《第二十二条军规》(全译本)(美)约瑟夫・海勒程爱民等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51、《了不起的盖茨比》(美)菲茨杰拉德著姚乃强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