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山-留-头晕和眩晕病例分析
周围性眩晕病例分析与诊疗讲解材料

周围性眩晕病例分析与诊疗讲解材料一、病例分析:患者,女性,52岁,主诉眩晕症状已有1周。
患者称感到周围环境旋转,并伴有恶心、呕吐,不稳定站立及行走。
除此之外,患者无其他不适症状。
既往病史中无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和内分泌系统疾病史。
家族史中无眩晕相关疾病。
根据病史、主诉和体格检查,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患者可能患有以下疾病:1.羊癫疯:本病患者常表现为癫痫发作,癫痫发作时可伴有视觉异常及眩晕症状。
2.良性位置性眩晕:常在特定的头颈位置改变时发生眩晕,症状往往持续数秒至数分钟。
患者常年轻女性多于中、老年男性。
3.梅尼埃病:为一种内耳疾病,患者常感到自身旋转的错觉,并伴有耳鸣、听力下降及耳堵感。
二、诊疗讲解:1.详细病史采集:包括疾病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以及与病情相关的触发因素等。
2.体格检查:可通过检查眼球的运动、平衡能力和神经系统状况等,来初步判断病情。
3.血液检查:进行常规血液检查,排除内分泌疾病、血液病和感染等因素引起的眩晕。
4.影像学检查:如CT和MRI,用于检查颅内病变,包括肿瘤、梗死和出血等。
5.实验室检查:如内耳电生理学检查和前庭功能评估,用于检查内耳和前庭功能的异常情况。
6.特殊检查:有需要时可以进行眼震电图和前庭诱发电位检查,用于评估内耳和前庭功能的动态变化。
7.治疗方法:根据不同病因选择不同治疗方法。
对于良性位置性眩晕,常采用物理疗法,如颈部操纵和位变操纵。
对于梅尼埃病,常使用抗晕药物和血管收缩药物治疗。
对于羊癫疯,常使用抗癫痫药物治疗。
综上所述,对于眩晕病例的分析和诊疗,首先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主诉,然后进行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最后根据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同时,在诊疗过程中需要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以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病例分析——眩晕

病例分析——眩晕
病例分析
康某某,男,62岁,患者20年前出现头晕,初较轻微,未经治疗,后渐加重。
曾在西安市人民医院查CT示:脑沟增宽,诊断为美尼尔氏综合征,先后服用头痛粉、天麻丸、眩晕停等药物治疗,时轻时重。
近半年去南方工作,因不适应南方饮食、气候,眩晕加重,尤其晨起及劳累后,觉天旋地转,不能站立,伴恶心、呕吐,有时晕仆。
现症见:头晕目眩,不敢视物和转动头部,伴恶心,耳鸣,肢体有麻木感,倦怠乏力,纳少,舌硬,言语不清,体胖,面色无华,精神不振,双目喜闭不欲睁。
舌边红,苔黄腻,脉滑数。
诊断
中医诊断:眩晕(痰湿阻滞,肝郁化热)。
西医诊断:美尼尔氏综合征。
•方药:
白术10g,茯苓15g,泽泻12g,橘红12g,旱半夏10g,枳实10g,竹茹10g,胆南星9g,龙胆草12g,天麻10g,菊花10g,钩藤15g,甘草3g。
15剂,水煎服。
二诊
头晕减轻,已无天旋地转感,诸症均减,唯耳鸣、眠差,舌脉同前。
加灵磁石30g,夜交藤30g。
15剂,水煎服。
三诊
头晕又减,已能稍稍劳作,恶心、耳鸣减轻,肢体仍有麻木感,舌硬,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
•方药:
白术10g,茯苓15g,泽泻12g,橘红12g,旱半夏10g,胆南星9g,天麻10g,菊花10g,钩藤15g,灵磁石30g,夜交藤30g,郁金10g,节菖蒲10g,乌梢蛇15g,地龙15g,穿山甲12g,甘草3g。
15剂,水煎服。
四诊
头晕基本消失,余症均无。
为巩固疗效,嘱其继服上方药1个月。
半年后随访,头晕未犯,病获痊愈。
高 山-留-头晕和眩晕病例分析

发出眼震,也未诱发出眩晕。复位一次成功。
高山
1
2015/12/16
BPPV
是因为动脉狭窄供血不
X 足导致病人反复眩晕?
无症状的椎动脉狭窄
因为无症状性椎动脉狭 窄年卒中风险仅0.4%。
所以,不需要也不应该放支架。 应给予药物治疗:他汀及阿司匹林。
高山
最后诊断: 1、BPPV(右侧后半规管); 2、无症状性左侧椎动脉起始部粥样硬化性狭窄; 3、高脂血症。
此后病人离开了原来的居住地,到了风景秀丽的南方。换环境后 小的发作明显减少,大的发作也有所减少,最长曾经有2个月不发 作。但今年10月份以来发作又开始增多,大的发作2-3天一次,小 的发作更频繁。
高山
病史询问到这里,印象:复发性眩晕 复发性眩晕常见的病因:BPPV、前庭性偏头痛(VM)、梅尼埃病 (MD)、前庭阵发症(VP)、后循环TIA、精神性。
2015/12/16
头晕和眩晕病例分析
高山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
2014年12月门诊病例
基本信息:男,50岁,从外地来,本人在医院工作。 主诉:一年半以来有两个阶段的发作性头晕。
第一阶段
特点:
一年半以前,典型的变位性晕, 特别是由平卧位向右侧翻身以及 从坐位平躺时最明显,症状持续 时间为数秒至数十秒,表现为头 晕或眩晕。反复发作。
良性复发性眩晕治疗参照前庭性偏头痛,前庭性偏头痛治疗参照偏 头痛。
与偏头痛类似,诊断依据的是病史,而不是辅助检查。
高山
4
2015/12/16
2015年8月门诊病例
基本信息:男,75岁,本市病人。 主诉:发作性头晕耳鸣3个月。
现病史
症状:发作性,头忽悠一下,伴右耳鸣,持续数秒钟。头不晕了, 耳鸣也消失。向右侧卧位时偶有瞬间耳鸣。走路时有发作,坐着 不动或站着不动时也有发作,但走路时发作更多。 频率:发作很频繁,最频繁时每2-3分钟发作一次,多到无法计 算。发作少时每日也至少2-3次。
关于眩晕病案的总结

关于眩晕病案的总结
眩晕病案总结
一、病例概述
患者男性,55岁,因长期头晕、恶心、呕吐就诊。
患者自述症状已持续数月,尤其在早晨起床和疲劳后加重。
曾接受过多种药物治疗,但效果不佳。
二、诊断与治疗
经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诊断为眩晕病。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以下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给予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的药物,以缓解头晕症状。
2. 物理治疗:通过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平衡感和本体感觉,从而减轻眩晕。
3. 心理治疗:针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进行心理疏导和认知行为治疗。
三、治疗效果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患者眩晕症状明显改善,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
复查结果显示,患者前庭功能明显恢复。
四、总结与建议
眩晕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
该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病因、症状、身体状况等。
对于长期眩晕的患者,应尽早接受诊断和治疗,以免影响生活质量。
此外,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等,以预防眩晕的复发。
如出现持续的眩晕症状,应及时就医。
眩晕(三甲期间)肝火亢盛

首次病程记录2013-12-1011:01姓名王海涛、性别男、年龄63岁、因“间断头晕、头胀痛10年,加重伴恶心30分钟”于2013年9月23日08时39分以“眩晕”收入我院我疗区。
病例特点:1 该患于5年前无明确原因出现头晕、头胀痛,双眼胀痛,面红,目赤,有恶心未呕吐,素急躁易怒,失眠多梦,曾自测血压最高时为180/110mmHg,就诊于当地医院明确诊断为“高血压病”,口服降压药物后症状缓解,血压可维持140/90mmHg范围内,间断口服卡托普利25mg每日一次。
入院前30分钟无明确原因上述症状再次加重并伴恶心未呕吐。
为求进一步治疗急来我院收入我疗区。
现症:头晕、头胀痛、眩晕、耳鸣、急躁易怒、失眠多梦、面红,目赤,口干,口苦。
2 既往史:否认肝炎,结核,糖尿病病史。
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否认手术及输血史。
3 入院查体:T:36.3℃P:81次/分R:20次/分Bp:180/100mmHg 神清语明,双侧瞳孔等大同圆,对光反射灵敏,结膜略充血。
口唇略发绀,颈软,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心率71次/分,节律规整,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及额外心音,腹软,无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
双下肢无水肿。
4 辅助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T波异常。
头CT:未见明显异常。
胸片:心肺未见明显异常。
心彩:主动脉硬化,左室舒张功能减低,二尖瓣少量反流。
血甘油三酯 3.86mmol/L,总胆固醇6.85mmol/L,高密度脂蛋白0.07mmol/L,低密度脂蛋白3.83mmol/L,C-反应蛋白10.8mg/L,尿酸438umol/L,血常规,尿常规,血凝,肝功,电解质,血糖未见明显异常。
初步诊断: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险组)诊断依据:1.间断头晕、头胀痛2年,加重伴恶心30分钟2.入院查体:P:81次/分Bp:180/100mmHg 双侧瞳孔等大同圆,对光反射灵敏,结膜略充血。
口唇略发绀,颈软,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心率81次/分,节律规整,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及额外心音,双下肢无水肿。
高山病详谈

高山病详谈人们生活在海平面上的标准大气压为760mm汞高,氧分压是159mm汞高。
随着地势的增高,气压也逐渐降低,肺泡内的气体、动脉血液和组织内氧气分压也相应降低。
当人们从平原进入高原地区时,一般人需要2—3个月的时间,慢慢适应当地的低氧环境,使人们能在这种环境下生存,并能进行一般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脑力及体力活动。
如果人不能适应高山低氧环境,则要发生高山病,如高原性心脏病、高原性细胞增多症、高原性高血压、高原性低血压等。
具体措施如下:l、对进入高原人员都应进行全面体格检查,一般健壮者都适应低氧环境凡是心、肺、肝、肾等有疾病的;高血二期、严重贫血者都不宜进入高原地区。
2、平时要加强体育锻炼,登山时控制登山速度,实行阶梯上升,逐步适应。
国内报道了3日内从平原抵海拔4200米处急性高度病发率为83 5%。
而由2260m经阶梯适在7-15天内抵4200m处时,发病率仅为52 .7%。
使用药物暂时减少不适应症状,不但不能提高机体对于低氧的适应能力,而目还会延缓人体的适应能力。
在登山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加强巡视,做到早期发现、及早治疗。
3、初入高原者应减少体力劳动,以视适应程度逐步增加劳动量。
高原的劳动环境大多处于4000米以下,劳动能力影响比平原要降低30%-50%,应注意保暖,防止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4、初入高原时应多食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和易消化食品。
高碳水化合物食品可提供糖和增加肺部弥散能力,以便提高机体进入高原的适应能力。
绝对禁止饮酒。
高山病人入睡时间最好采取半卧位,减少右心静脉回流和肺毛细血管充血。
5、高原地区昼夜温差大要注意保温。
高原地区气候干燥,加强粘膜及皮肤的护理,防止皮肤干裂。
(一)、高山病形成的原因由于高度愈高,空气愈稀薄,气压就愈低,因此人体所需要的氧气压力也随之降低。
但是人体所需要的氧气含量仍然不变,为使血液中维持人体所需之含氧量,故必须增加红血球的含量,但人体自动增加红血球之含量需要几天的时间。
眩晕患者的临床病例分析

眩晕患者的临床病例分析1. 病例背景本文分析了一位眩晕患者的临床病例,以便更好地了解该病症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
患者是一名50岁女性,主诉频繁发作的眩晕感。
2. 病史记录患者在就诊时提供了她的病史。
她没有任何重大疾病史,也没有持续服用任何药物。
最近几个月内,她开始频繁出现眩晕症状,每次发作大约持续几分钟至十几分钟。
眩晕发作时伴有头晕、恶心和呕吐感。
患者还报告了耳鸣和听力减退的情况。
她在这期间做过多次眩晕的自我测试,其结果显示了一定的不平衡问题。
3. 临床检查在初步检查中,医生发现患者的眼睑和眼球运动正常,瞳孔对光反射敏感。
耳鼻喉科检查显示中耳区无明显异常。
听力测试表明患者在高频区有轻度听力减退。
测量体温、心率和血压均未发现异常。
基于患者的症状和检查结果,医生初步怀疑该患者患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
4. 辅助检查为了进一步确认诊断,医生建议患者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扫描。
MRI扫描结果显示,患者内耳区域存在钙质结晶异常。
这一结果与医生的初步诊断相符,确认了患者的BPPV诊断。
5. 治疗方案根据诊断结果,医生开始为患者设计治疗方案。
首先,医生对患者进行了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技术(Epley maneuver)的演示,并详细向患者解释了操作步骤和预期效果。
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了两次Epley maneuver,治疗后眩晕发作频率明显降低。
经过数周的治疗和康复指导,患者的眩晕症状逐渐减轻,头晕感和呕吐感也有所减轻。
6. 随访和康复医生对患者进行了多次随访,并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了调整治疗方案。
患者在治疗的同时也接受了自我康复训练,包括平衡训练和眩晕恢复体操。
在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和康复训练后,患者的眩晕症状已完全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7. 结论本文通过分析一位眩晕患者的临床病例,详细介绍了该病例的病史、症状和诊断过程。
最终,该患者被诊断为患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并通过Epley maneuver和康复训练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天旋地转,眩晕恶心、呕吐、心慌的中医治疗病例报告分析

天旋地转,眩晕恶心、呕吐、心慌的中医治疗病例报告分析引起眩晕的疾病,有很多种、常见的疾病大概就是耳源性眩晕、比如说美尼尔氏综合症、耳石症眩晕、内耳眩晕症。
耳源性的眩晕大概占各种眩晕类型的一半。
第2大类型就是颈椎病引起的眩晕、大概有20%多。
第3大类型就是脑供血不足引起的各种眩晕。
其他的比如说贫血、肿瘤、低血糖、高血压、眼睛引起的都占了很少的一部分比例。
一般经过三甲综合医院的诊断,病因可以搞得很清楚。
只是治疗起来现代医学没有特效的方法。
中医对眩晕的治疗效果很好。
而且研究很深。
比如说痰湿、肝肾阴亏、肝阳上亢、气血不足、根据病因不同,中医治疗的方法也不太一样。
一般分为中药、内服调理治疗。
还有一个就是针灸穴位埋线等针法治疗。
最好的方法就是针药并用。
因为针灸穴位埋线可以在几天之内就见到清楚的疗效、疗效比较快。
而内服中药,一般的疗效比较稳定持久,但是速度不如针灸快。
所以说混合使用效果最好。
下面发2个我几年前遇见的,真实的疑难的眩晕病例基本情况:病例1山西长治张老师,患颈椎病头晕4-5年,在当地长期治疗,用过很多方法无效,听邻居候先生介绍他父亲心脏病,母亲头晕都是找我治好的,所以前来治疗。
因为是小学老师需要经常和小朋友讲话,但一说长了就头晕头沉,严重影响正常工作。
张老师不能劳累,不能低头,一低头就犯病。
当地医院检查诊断为颈椎突出,动脉硬化。
诊察后给予穴位埋线治疗。
穴位埋线治疗中埋线后在附近宾馆住下再每天针灸治疗,增强疗效,2天后拿中药回家服用.一月后来进行第二次治疗,说头晕比原来轻点了,但是还是有点晕,继续治疗。
第二次复诊又过一月来第三次治疗,张老师说头晕已经减轻一半多了,只是后脑勺这块还是不舒服。
继续治疗。
第三次复诊又过一月张老师来进行第四次治疗,说已经不怎么晕了,头重也减轻了。
张老师经过4次穴位埋线加中药治疗头晕自己感觉效果很好,后又介绍同事牛老师来治疗眩晕。
病例2牛邵敏先生,山西长治人。
头晕5-6年了,2012年开始每年在秋冬交季的时候发作1-2次,从2017年开始发作频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晕眩晕杂谈》第四集 (BPPV专辑)
梦蝶几乎回答了大家所有的问题
头晕眩晕版
在继续免费赠送纸质版: 1、叩诊锤论坛 2、微信公众平台“眩晕天下”
“杏树林医口袋”可免 费下载电子书
高山
2014年12月门诊病例
基本信息:女,66岁,外地病人。 主诉:发作性眩晕3年。
现病史
2011年9月的某一天,清晨4点左右,睡眠中晕醒,眩晕,不敢睁 眼,不敢动,伴恶心呕吐,伴出汗以及想上厕所。发作时无耳闷 堵,无耳鸣,无听力下降。不伴头痛,无明显畏光,无明显畏声。 严重的症状持续约半小时。到下午症状已基本消失。此后很长时 间未再发作。
每次发作均到急诊看病,医生以前总是诊断脑供血不足,现在诊断 脑缺血,每次都输液治疗。
高山
病史询问到这里,印象:复发性眩晕
复发性眩晕常见的病因:BPPV、前庭性偏头痛(VM)、梅尼埃病 (MD)、前庭阵发症(VP)、后循环TIA、精神性。
X
BPPV? 几秒-几十秒
前庭阵发 X
症?
以秒计算
X
梅尼埃病? 几十分钟至几小时
与年龄和血管病危 险因素相关的一些 改变,与眩晕无关
高山
诊断
1. 良性复发性眩晕 2. 高血压 3. 冠状动脉支架后
治疗
1、解释病情,告知该病与某些人反复出现偏头痛类似,如果以后 再出现类似发作,可服用抗组胺类、抗胆碱类、安定、镇静类、 止吐药等,敏使朗也可,在家卧床休息即可,不必到医院输液治 疗。因为发作不是很频繁,无需用预防发作的药物。 2、继续降压药、他汀和阿司匹林。
反复发作持续数秒钟的头晕耳鸣是脑血管疾病所致?或颈
椎病所致吗?
高山
复发性眩晕,持续时间以秒计算,主要考虑两个疾病:
X
精神性头晕
前庭阵发症
最主要的鉴别点
只在走路或活动时发生 静止时不发生
活动时容易发生 静止时也会发生
高山
前庭阵发症(VP)
临床特点: • 短暂反复发作,持续时间数秒至数分钟; • 刻板(每次发作类似); • 可由某些动作诱发,也可安静时发作; • 常伴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 • 常有高血压、糖尿病、高龄等动脉硬化基础。
2015/12/16
头晕和眩晕病例分析
高山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
2014年12月门诊病例
基本信息:男,50岁,从外地来,本人在医院工作。 主诉:一年半以来有两个阶段的发作性头晕。
第一阶段
特点:
一年半以前,典型的变位性晕, 特别是由平卧位向右侧翻身以及 从坐位平躺时最明显,症状持续 时间为数秒至数十秒,表现为头 晕或眩晕。反复发作。
该病人无血管病危险因素,血管影像检查无脑动脉狭窄,其实, 即使病人有血管病危险因素,即使检查发现有脑动脉狭窄,无论 前循环还是后循环有动脉狭窄,也都与病人的眩晕发作无关。
头晕或眩晕病人长期未得到明确诊断者,往往合并精神障碍,会出 现符合精神性特点的头晕症状,使得症状学分析更加复杂。
高山
3
2015/12/16
良性复发性眩晕治疗参照前庭性偏头痛,前庭性偏头痛治疗参照偏 头痛。
与偏头痛类似,诊断依据的是病史,而不是辅助检查。
高山
4
2015/12/16
2015年8月门诊病例
基本信息:男,75岁,本市病人。 主诉:发作性头晕耳鸣3个月。
现病史
症状:发作性,头忽悠一下,伴右耳鸣,持续数秒钟。头不晕了, 耳鸣也消失。向右侧卧位时偶有瞬间耳鸣。走路时有发作,坐着 不动或站着不动时也有发作,但走路时发作更多。 频率:发作很频繁,最频繁时每2-3分钟发作一次,多到无法计 算。发作少时每日也至少2-3次。
高山
既往史、辅助检查及诊治经过 类似发作最近3-4年来偶有发生,但无耳鸣。
否认HT,否认DM,有高脂血症。 颈动脉超声双侧颈动脉有斑块。TCD未见异常。头MRA未见异常, 头MRI少量白质病变。颈椎磁共振有椎间盘凸出,硬膜囊受压。
已在数家医院就诊,有考虑脑或颈动脉粥样硬化引起、有考虑脑 供血不足引起、有考虑脑缺血引起,有考虑颈椎病引起。输液治 疗过,中药吃过,目前也在服用他汀类药物,但治疗效果不好, 因频繁发作,已明显影响睡眠和情绪。
2014年12月门诊病例
基本信息:男,72岁,外地病人,女儿陪同。 主诉:发作性眩晕40年。
现病史
30岁时首次发作,无预兆,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无耳闷堵、无 听力下降、不伴头痛、无畏声、无畏光,必须卧床休息,症状持 续4-5天。不发作时一切正常。 30-50岁期间大约3-4年发作一次。50岁后发作较前频繁,约每年 发作一次,发作形式每次都一样。
左椎动脉要不要放支架??
高山
这个病人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特点:
1、反复发作性眩晕; 2、仅在床上活动时发作; 3、持续时间以秒计算。
常见的病因: 良性复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前庭性偏头 痛(VM)、梅尼埃病(MD)、前庭阵发症 (VP)、后循环TIA、精神性。
BPPV
高山
做体位诱发试验
Roll test
一种是持续时间半小时左右的晕,主要考虑以下几种疾病:
前庭性偏 头痛?
虽然发作时不伴偏头痛样头痛、无明显畏声和畏光,
但还需要询问是否有偏头痛病史?是否有晕动 症?是否有偏头痛家族史?
虽然发作时不伴耳闷堵、不伴耳鸣及听力下降,
梅尼埃病?
但仍然需要询问是否有持续性听力下降
后循环 X发作如此频繁,每次持续时间达半小时,竟然每次都
右侧(+),诱发出上极扭转向地 性(向右侧)眼震及眩晕症状, 有潜伏期,并有渐强减弱特点。 左侧(-);
Dixhallpike
右侧(+),诱发出上极扭转向地性 (向右侧)眼震及眩晕症状; 左侧(-)。
眼震特点:扭转性眼震,上极扭转向右侧
诊断:右侧后半规管BPPV 处理:Epley复位。
复位后约30分钟左右再给病人做诱发试验检查全部阴性。既未诱
建议: 1、BPPV有时候是可以自愈的,就像去年第一次发作时,以为输 液输好的,其实不是,是自愈了(耳石返回到椭圆囊)。但有 时候会持续很长时间不能自愈,需要手法复位,譬如这次的发 作。将来还有可能再发,如果下次发作与前面两次很类似,可 在当地找有经验的医生检查及手法复位治疗。 2、心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戒烟、他汀、阿司匹林。
此后病人离开了原来的居住地,到了风景秀丽的南方。换环境后 小的发作明显减少,大的发作也有所减少,最长曾经有2个月不发 作。但今年10月份以来发作又开始增多,大的发作2-3天一次,小 的发作更频繁。
高山
病史询问到这里,印象:复发性眩晕 复发性眩晕常见的病因:BPPV、前庭性偏头痛(VM)、梅尼埃病 (MD)、前庭阵发症(VP)、后循环TIA、精神性。
复发性眩晕疾病诊断中,症状持续时间的问诊很重要。
后循环 TIA?
X 每次症状和持续时间都一样的眩晕发作了40年,就不要
考虑TIA了。另外,TIA哪有持续4-5天能完全恢复的?持 续4-5天就叫脑梗了,可病人每次又都完全恢复,显然没 有脑梗。所以,用血管病是根本解释不通的。
高山
晕和痛之间的关系
偏 头 痛 病 史
高山
最后诊断
1、迟发型膜迷路积水或梅尼埃病(持续30分钟的发作); 2、焦虑状态(焦虑情绪,忽悠一下忽悠一下的发作)
治疗 1、耳鼻喉科就诊。 2、限盐(<2g/d),禁食:刺激性、腌制和半成品,敏使朗12mg tid。 3、抗焦虑治疗:SSRI类
这个病人反复眩晕以及反复头晕发作长期被诊断为 “后循环缺血”。
1、反复发作性眩晕; 2、仅在床上活动时发作; 3、持续时间以秒计算。
诊断为脑供血不足,输液治疗,2 周左右症状缓解。
病人症状缓解是输液
输好的?
高山
第二阶段
2个月前,类似症状再次发 生,依然给予输液治疗, 但不像第一次那么幸运, 症状一直未得到缓解。
进一步检查: 1、头MRI未见异常; 2、头+颈CTA显示RVA纤细终末段 闭塞,LVA起始部60%-70%的狭窄。
最后一次约2周前发生,未去医院输液 ,自服用敏使郎后次日觉头晕有减轻。
血管病相关病史和辅助检查 有HT。10年前冠脉支架。颈动脉超声有 粥样斑块,TCD未见异常。头颅CT双侧 白质有低密度。目前服用降压药、他汀 及阿司匹林。
不支持肯定或很可 能的VM,考虑良性 复发性眩晕
以前每次输液,总 以为是输液好的, 其实未必。
发出眼震,也未诱发出眩晕。复位一次成功。
高山
1
2015/12/16
BPPV
是因为动脉狭窄供血不
X 足导致病人反复眩晕?
无症状的椎动脉狭窄
因为无症状性椎动脉狭 窄年卒中风险仅0.4%。
所以,不需要也不应该放支架。 应给予药物治疗:他汀及阿司匹林。
高山
最后诊断: 1、BPPV(右侧后半规管); 2、无症状性左侧椎动脉起始部粥样硬化性狭窄; 3、高脂血症。
曾经的痛
前 庭 性 晕
几年或几十年后 追问病史
偏
头
or
痛
表
现
晕
又晕又痛
前庭性偏头痛(VM)
高山
从前
肯定的VM
现在
可能的VM 良性复发性眩晕
可能都是“偏头痛”家族,但目 前只有肯定的VM被纳入ICHD-3。
高山
前面已交代,病人眩晕发作时不伴头痛 ,没有畏声,也没有畏光。
询问偏头痛相关既往史和家族史
既往无偏头痛病史。 无晕动症。 有一妹妹与病人有类似的眩晕发作。父 母无类似症状,无偏头痛家族史。
高山
曾经做过的辅助检查
头MRI未见异常,头MRA未见异常,颈动脉 超声未见异常。
不支持血管病
颈椎MRI曲度稍变直,硬膜囊后凸。
老年人无临床意义的发现
三年来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