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饲养小鹅的管理方法技术-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幼鹅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幼鹅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幼鹅是农村地区常见的家禽,其肉质鲜美、繁殖能力强,备受种植户的喜爱。
本文将介绍幼鹅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适宜的饲养环境、合理的饲养管理以及常见的健康问题预防与处理,旨在帮助饲养者正确照料幼鹅,提高养殖效益。
正文:一、适宜的饲养环境1. 温度控制:幼鹅对温度较为敏感,初孵时需提供适宜的温度环境。
温度控制于摄氏34-35度为最佳,随着鹅龄增长,逐渐降低至摄氏30度以下。
同时,确保鸭舍内洁净、干燥,保持空气流通,避免感染病害。
2. 饮水设施:幼鹅对水的需求量大,应提供清洁、新鲜的饮水,且容器宜浅,以利于幼鹅饮水。
定期更换饮水器内的水,确保饮水卫生与安全。
3. 饲料摆放:将饲料摆在鹅舍内,以供幼鹅采食。
饲料摆放应干净整齐,避免堆积,减少饲料的浪费和变质。
二、合理的饲养管理1. 合理饲料搭配:幼鹅的饲料应根据不同阶段的需求进行搭配。
刚孵化出的幼鹅可使用渣米或面粉喂养;生长期的幼鹅需提供高蛋白、均衡配制的混合饲料;后期饲喂环节还需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及矿物质补充剂。
2. 饲喂次数与量控制:合理的饲喂次数和饲喂量对于幼鹅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通常情况下,每日饲喂3-4次,每日消耗量为幼鹅体重的2-3%。
同时,要确保饲喂的时段固定,不要让幼鹅饿或饱太长时间。
3. 定期清洁消毒:定期对鹅舍进行清洁与消毒是保持幼鹅健康的必要措施,特别是幼鹅的粪便清理要及时且彻底。
定期消毒过程中,注意保护鹅群的安全,避免摄入有毒药剂。
三、常见的健康问题预防与处理1. 高温胁迫:夏季气温过高,可能导致幼鹅发生高温胁迫,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应保持鹅舍通风良好、防晒遮阳,并通过短时浸泡或喷淋清水方式,降低幼鹅体温。
2. 营养失衡:错误的饲料搭配可能引起幼鹅的营养失衡,影响生长发育。
因此,选择高质量的饲料,合理搭配各种营养素,根据不同发育阶段及时调整配方。
3. 常见病害:幼鹅易患脑炎、感染性肠炎等疾病。
应在饲养过程中保持饲养环境清洁、卫生,为幼鹅提供充足的营养与抗体,及时进行疫苗接种,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幼鹅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从小白鹅到肥美鹅,幼鹅的养殖方法和技术幼鹅的养殖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场所选择:幼鹅需要干燥、通风、光照和保温的环境,一般选择远离污染源、阳光充足、风力适中的场所。
2. 饲料配方:幼鹅早期应以鸡蛋清、玉米面等为主食,同时适量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随着幼鹅的生长,饲料应逐渐转为以小麦邦、豆粕、玉米等为主要成分的配方饲料。
3. 定量饲喂:幼鹅每次饲喂应控制在幼鹅体重的3%-5%,避免因过度饮食导致肠胃负担过重。
每日饲喂次数应保持在3-4次之间。
4. 清洁保健:幼鹅场所及饮水、饲料器具均需定期清洗消毒,以防传染病的发生。
每天应定时给幼鹅换水,保证干净、清新的饮水。
通过良好的养殖方式,加上适当的护理,幼鹅在成长过程中不仅体形健壮,同时丰富的肉质口感也是餐桌上的佳品。
鹅养殖技术与管理

鹅养殖技术与管理
鹅养殖技术与管理是指在养殖鹅的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以提高鹅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下面我们来拓展一下鹅养殖技术与管理的相关内容:
1. 饲料管理:鹅的饲料需求量较大,要注意合理配比,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含量,以促进鹅的生长和产蛋。
同时,要保证饲料的卫生和新鲜,避免发霉变质,以免引起鹅的消化道疾病。
2. 疾病防控:常见的鹅疾病有禽流感、鸭瘟等,要采用科学的预防和防治措施。
如定期做好鹅舍的卫生清洁工作,加强饮水卫生管理,以及注射疫苗等措施,降低疾病发生率。
3. 羽毛管理:鹅的羽毛是重要的商品,要定期修剪、清洗和消毒,以保证羽毛的品质和卫生。
同时,要注意鹅的环境温度,避免过低或过高造成鹅的压力和疾病。
4. 养殖环境管理:要合理规划鹅舍的位置、大小和设施,营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在鹅舍内布置喂水器、照明设备和通风设施等,以提高鹅的生产效益和健康水平。
5. 生产计划管理:要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统筹考虑鹅的生长、产蛋、销售等方面,以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
同时,要及时更新和记录鹅的生产数据,以便于进行科学的决策和管理。
总之,鹅养殖技术与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养殖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以提高鹅的生产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雏鹅饲养管理的技术要点

雏鹅饲养管理的技术要点
雏鹅是一种非常可爱的动物,它们的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
但是,要想让雏鹅健康成长,需要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雏鹅饲养管理的技术要点。
1. 饲料的选择
雏鹅的饲料应该选择高蛋白、高能量、易消化的饲料,如玉米、豆粕、鱼粉等。
同时,要注意饲料的新鲜度和卫生状况,避免给雏鹅带来疾病。
2. 饮水的管理
雏鹅需要充足的清洁饮水,水质应该清澈、无异味、无杂质。
同时,要定期更换饮水器中的水,保持水的清洁度。
3. 温度的控制
雏鹅对温度的要求比较高,一般在0℃-35℃之间。
在冬季,需要为雏鹅提供保暖措施,如加热灯、保温毯等。
在夏季,要注意通风降温,避免雏鹅中暑。
4. 疾病的防治
雏鹅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如禽流感、鸭瘟等。
因此,要定期给雏鹅进行疫苗接种,同时注意环境卫生,避免病菌滋生。
5. 运动的促进
雏鹅需要适当的运动,可以在饲养场地内设置游泳池、草坪等,让雏鹅自由活动,增强身体素质。
6. 环境的改善
雏鹅的饲养环境应该干燥、通风、卫生,避免潮湿、闷热、脏乱。
同时,要注意饲养场地的安全性,避免雏鹅受到伤害。
雏鹅饲养管理的技术要点包括饲料的选择、饮水的管理、温度的控制、疾病的防治、运动的促进和环境的改善。
只有科学合理地进行饲养管理,才能让雏鹅健康成长,为人们带来更多的美味和营养。
雏鹅的温度管理方法,雏鹅如何分群及放牧

雏鹅的温度管理方法,雏鹅如何分群及放牧一般来讲,从出雏到4周龄为雏鹅,下面我们谈谈雏鹅的饲养管理,主要是雏鹅的饲喂管理、温度管理和雏鹅如何分群及放牧等问题,供养鹅的朋友们参考。
1、雏鹅的喂料管理雏鹅出壳毛干后,应尽早训练它们采食青饲料,把含水分较少的青菜如苦荬菜等切成丝,撒在地面任其自由采食。
1-2日龄日喂4-5次,10日龄10次,20日龄7次,30日龄6次。
在1-2日龄后,可喂青料与精料混合饲料,青精之比为9:1-12:1,精料以浸湿的碎玉米、碎大米为主。
2、雏鹅的温度管理第一周温度为30-28℃,每周约降2℃,室温不低于18℃,低于15℃就要点火升温。
目前饲养雏鹅采取自温育雏法,10日龄前放人筐中,每次喂料时取出,上盖麻袋或棉被等。
20日龄后放在地面上分为若干栏,也以覆盖物的多少来调节温度。
气温较高时,在6日龄前就可放在地面上,分成若干小格保温。
注意通风与勤换垫草。
在注意保温的同时,还要积极提高其抗寒性。
雏鹅吃饱后,可放在温度较低的地方活动,并减少覆盖物,逐渐增强其抗寒性,对提高雏鹅的成活率很有好处。
3、雏鹅的放牧管理一般15日龄后可把小鹅赶到牧地吃草。
放牧时应注意的问题:雏鹅养到脱温后才可放牧;放前少喂或不喂料,以促其大量吃草;雏鹅放牧时,应等露水干后再放,以免露水湿腹而感冒或腹泻,等其腹部羽毛长全后就不怕露水草了。
天气较冷时应迟放早收,天热时应早放迟收,中午要防止阳光曝晒。
4、雏鹅的分群饲养管理又叫自温育雏。
即根据日龄分为小群,一般是把5日龄的10只为一群,6-10日龄的8只为一群,11-20日龄的4-5只为一群,30日龄的20--25只为一群。
分群的目的是,避免拥挤、减少死亡。
鹅雏饲养技术

鹅雏饲养技术鹅雏饲养技术鹅雏的饲养原则:一是细心,二是耐心,三是虚心。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鹅雏饲养技术,一起来看看。
鹅雏饲养技术1.雏鹅开食。
雏鹅的开食以出壳24-30小时为宜,开食前先饮水,饮水中间加入0.22%高锰酸钾,连用3天。
开食用籼米饭,不可用成一团的烂饭,饭粒要用清水淋过。
再搭配一份切成丝状的青菜叶,放在浅瓷盆内,让小鹅自由采食,随吃随加;或者先喂料(米饭),再喂青料;或者把米饭放一处,青菜放另一处,让小鹅自由挑选,一旦形成习惯,就不要天天改变。
1周龄以内的雏鹅,白天喂6-7次,晚上加喂2-3次,这是养好小鹅的重要措施,尤应注意。
除保证向雏鹅提供各种饲料外,还应充分供水,不仅每次都喂青饲料,还要经常喂水,断水会引起雏鹅暴饮,使消化机能紊乱,容易致病。
8-14日龄的雏鹅,白天喂4-5次,晚上喂1-2次;2周龄以上,随放牧时间延长,白天喂3次,夜晚加喂一次,20日龄以上,如放牧场地好,白天可以不喂,夜晚仍要加喂一次。
2、鹅雏温度控制。
雏鹅体温调节能力差,抗寒抗热能力弱,温度过低过高或变化太大,都会影响雏鹅的生长发育和存活率。
因此,温度是育好雏鹅的关键环节,育雏温度第一周为28-30℃,以后每周降1℃,冬季和夜晚可适当提高温度,夏季和白天温度可稍低些,温度的适宜与否可根据雏鹅的动态叫声和吃食状况来判断。
温度适宜时,雏鹅均匀散开,安静、活动自如,吃食正常,无异常叫声;温度过高时,雏鹅远离热源,张口呼吸喘气,饮水量增加;温度偏低时,雏鹅互相拥挤、打堆、不吃食,绒毛直立,躯体卷缩,发出“叽叽”的尖叫声,严重时造成大量的雏被压死、踩死. 育雏室的温度过高过低或变化太大,均不利于雏鹅的生长发育,温度高时,易感染呼吸疾病或感冒,温度过低时,雏鹅受凉,导致消化不良或死亡数增多,在育雏期间,温度必须平稳下降,切忌忽高忽低急剧变化。
保温的方式有以下几种:①自温育雏,②电热育雏,③煤炉育雏,④火坑育雏等。
雏鹅的养殖技术

雏鹅的养殖技术
雏鹅的养殖是一项需要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农业活动。
要让雏鹅健
康成长,需要掌握以下技术:
一、环境控制:雏鹅需要干燥、卫生、通风、保暖的环境。
应控
制室温在25℃左右,相对湿度在50%以上,定期对鸭舍消毒。
二、饲料管理:雏鹅应该吃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饲料,如黄磨糠、豆粕等。
在开始喂食之前,应先给雏鹅喝的清水。
饲料应每天分几次喂。
开始两周内,要每天喂5-6次;第三周开始减少到3-4次;第六
周开始逐渐增加饲料量。
三、疫病防治:为预防和控制病害,应进行免疫接种和病原菌检查。
在日常养殖中,还应保持鸭舍的清洁卫生,且定期进行大规模消杀。
四、生产计划:雏鹅养殖应根据生长规律制定生产计划,以便及
时调整饲料种类和饲养方式。
一般情况下,每期养殖应控制在7-8周内,以养成合格肥雏,达到预定目标。
以上就是雏鹅养殖的主要技术要点,养殖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
情况及时调整饲养方法。
养殖者应加强实践、提高技术,以保证养殖
效益和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养小鹅的技术和方法

养小鹅的技术和方法养小鹅的技术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 鹅场选址:选择地势平坦且水源充足的地方建立鹅场,便于鹅后期运动,并且鹅场中的鹅舍要具有良好的通风性。
2. 雏鹅开食:雏鹅出壳24个小时后,要先饮水开食,准备一个水盆,将鹅嘴捏住,按压到水盆中,调教其自行喝水,然后喂青菜、萝卜、米饭等精细的食物,方便小鹅吞食。
主要喂食的都是切碎蔬菜配米饭,或者是青草也可以。
养到快一个月的时候,可以喂食玉米粉、草粉、鱼粉之类。
3. 分群管理:在雏鹅开水、开食前,应根据出雏时间迟早和体质强弱进行第一次分群,给予不同的保温制度和开水、开食时间。
4. 饲料喂养:每天早、中、晚各饲喂1次,白天上、下午可各放牧1次,每只早晚各补饲谷粒25克,每只每天耗青草克,料克。
每次喂饲后均让其充分饮水。
5. 清洁卫生:定期清理鹅舍,保证环境干净、整洁,每天要保持良好的通风,以免感染疫病,并且小鹅的草垫,每隔1个星期要更换一次,防止发霉腐烂。
6. 防疫:定期做好卫生防疫工作,严格卫生防疫制度。
门前设消毒池和消毒箱,来往人员要消毒(1%火碱水、生石灰等),饮、食用具每天要定时清洗,至少每周消毒1次。
圈舍至少每月消毒1次,每日定时清扫。
消毒药品很多,如百毒杀、过氧乙酸、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等。
7. 配种:鹅大多在水中自然交配。
一天中,早晨和傍晚是种鹅交配最活跃期。
8. 产蛋期管理:产蛋期需要长时间的光照,才能增加产蛋量,这期间如果光照不够的话,需要人工补充光照,每天光照时长需要长达13小时以上。
9. 休产期管理:鹅的产蛋期有7个月左右,它会在夏秋季节时进入到休产期,在此期间,要在鹅舍上安装通风设备,使室内的空气流通,避免空气中产生大量细菌,而且可以为鹅群进行人工换羽,缩短鹅的换羽时间,使其产蛋期延长。
以上步骤仅供参考,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养小鹅的技术和方法可以咨询养鹅专业户或者查阅养鹅相关书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饲养小鹅的管理方法技术: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农村养鹅多采用分散饲养,规模多从几只到几十只不等,由于饲养规模较小,对产蛋母鹅的饲养管理不当,常造成产蛋率低。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小鹅饲养管理的方法,一起来看看。
小鹅饲养管理的方法
一、雏鹅的培育
雏鹅系指出壳后到4周龄的鹅,又叫小鹅。
雏鹅培育是整个饲养管理的基础,是影响到以后生长发育、体质健康、成活率高低的大问题,与养殖者经济效益紧紧连在一起。
1.雏鹅的特点生长发育快,中、小型鹅出壳体重80~120克,大型鹅130克以上,长到20日龄,小型鹅比出壳时增长6~7倍;中型鹅9~10倍;大型鹅11~12倍。
体温调节能力差,小鹅出壳后全身只覆盖稀薄绒毛,保温能力差,缺乏自我调节能力,所以,育雏要人工给以保温。
雏鹅消化道容积小,消化能力差,食物通过消化道的速度比雏鸡快得多,因此喂鹅要少给勤添,喂全价料,充分满足雏鹅生长发育要求;新陈代谢旺盛,需水较多,水槽不可断水;易集堆,若密度大,易受捂受压,受捂后易形成”小老鹅”。
公母生长速度不同,同样条件,公比母多增重5%~25%,有条件的公母鹅要分开饲养,既提高增重和成活率,又节省饲料。
个体小,对外界条件极为敏感,抗病力差,必须精心管理,夜间要有人值班看护。
2.育雏前的准备育雏前要对育雏室、育雏设备进行准备和检修。
育雏室要防止”贼风”进入,彻底灭鼠,防止兽害。
接雏前2~3天,对育雏室内外进行彻底清扫和消毒,墙壁要用20%石灰水粉刷,排水沟用20%的漂白粉溶液消毒,地面、天棚用1∶200的农福、%抗菌威或%~%过氧乙酸溶液自上而下喷洒消毒,以地面见湿为宜。
喷后关闭门窗2~3小时,然后敞卉,晾干室内。
最好进行熏蒸消毒,凡进入育雏室的垫料、饲槽、水槽、围栏、装雏筐等用具要与育雏室同步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14毫升福尔马林、7克高锰酸钾,消毒容器容量至少是消毒液的5~10倍。
容器周围不要有垫料,严防火灾。
事先要关好门窗,堵塞缝隙,室内保温25~27℃,湿度75%~80%,温湿度低消毒效果差。
封闭48小时后打开门窗通风,然后关闭待用。
育雏室门前设消毒池,喷洒5%来苏儿或2%~3%火碱液或撒生石灰消毒。
进雏前要备好饲料、兽药、疫苗、照明用具等,最后进行预温,在进雏前,将育雏室温度调至28~30℃,相对湿度65%~75%。
并做好各项安全检查。
3.雏鹅的选择要从管理正规、品种纯正又没患过传染病的种鹅场预定雏鹅。
种鹅必须进行小鹅瘟、鸭瘟、副黏病毒等疫苗防疫,使雏鹅有足够的母体抗源保护。
接雏前要了解该场的孵化率和出雏时间,一般以30~31天正常出雏为好,若孵化率低或出雏时间过早、过晚,则鹅雏的质量差。
健康强雏精神饱满、眼睛有神、活泼、反应灵敏、叫声洪亮;羽毛整洁,符合品种特点;体格匀称,大小适中,无残疾;两腿结实,手握挣扎有力,腹部柔软而有弹性;脐部吸收良好,肛门洁净无粪迹等。
剔除弱雏鹅,弱雏鹅羽毛粘有蛋壳或蛋清等污迹;不能站立、腿部干瘪,精神痴呆无神、叫声嘶哑或发出尖叫;歪嘴、瞎眼,腿瘸等畸形;肛门粘有粪便;脐部水肿或有血迹、钉脐等;腹部触之水样无弹性或有硬块;体格大小参差不齐。
4.初生雏的运输运输鹅雏的关键是温度和密度,运输过程中温度应保持25~30℃,雏鹅胎毛于后能站立行走时才可装箱起运。
汽车运输,车箱底板、垫草要严格消毒,每行雏箱之间、雏箱与车箱之间要留有空隙,最好用木条压米秸、竹竿)隔开,以便通气。
雏箱或包装盒四周要留有通气孔。
天热时在早晚凉爽时运输;天冷时在中午温度高时运输。
箱内雏鹅密度要适中,每箱最多装60只。
运输途中,冬季防寒、保温,夏季防暑、通风,途中不能停留。
运输雏鹅用具上要有覆盖物或防雨用具等。
途中要勤检查,用手赶动,防止集堆挤压。
行车要稳,转弯、刹车不要过急,下坡要减速,以免雏鹅堆压死亡。
若距离太远,运输时间超过24小时,宜采用嘌蛋方法运输,即运输孵化到28~29天雏鹅开始啄壳的种蛋。
5.育雏条件温度直接影响育雏成活率和健康水平,是育雏的首要条件。
平面育雏,进雏1~2天为30~29℃,以后每周下降2~℃,直至脱温,温度是指炕面上方8~10厘米处的适合温度,切忌将温度计吊得过高或平放在垫草上。
但掌握温度要灵活,只要雏鹅不远离热源或集堆于热源附近,而是”满天星”式地分布在火炕或网上,食欲旺盛,休息时很舒适,说明温度恰到好处。
力求温度平稳,严防忽高忽低,更不能过高过低。
相对湿度控制在60%~65%,经常更换潮湿、板结的垫草。
为了方便和节省垫草,可用稻草编织几个草帘,用后晒干消毒,循环使用。
15日龄以前的雏鹅切忌直接按触地面,否则潮湿受凉,易引起感冒、下痢、腿脚麻木等。
要注意通风换气,不能有”贼风”直接吹及雏鹅,更不应在雏鹅睡觉时突然打开门窗,否则易招致感冒。
雏鹅采取弱光照明,只要能看到吃食饮水便可以。
3日龄内可不定时关灯1~2小时,使其熟悉黑暗环境,以免以后突然停电时发生惊恐、集堆、挤压。
饲养密度要适宜。
育雏适宜温度、湿度、密度鹅饲养管理的注意事项
一、放牧不要太远。
鹅是草食水禽,有放养条件的也不要将产蛋鹅放得太远,因鹅有回穴产蛋的习惯,如果看到母鹅不吃草,头颈伸长、鸣叫则是恋巢的表现,就要把它赶回棚内产蛋。
二、供给足够饲料。
产蛋前四周开始喂给谷物占25%~30%、青草菜叶占70%的混合饲料,其中加有豆饼,使粗蛋白水平为15%~16%,每天每只喂给250~300克,并全天供应足够优质粗饲料,如秕谷、干草粉等。
若有放养条件的,以放牧为主,适当喂少量精料。
三、加喂夜食。
晚上喂食是提高产蛋率重要措施,特别是产蛋前期和产蛋期一定要喂夜食,每夜一至二次,可年产蛋40~80枚。
四、留好公鹅。
农村农户养鹅大多走自繁自养的路子,这样有以免引入新病的好处。
一般鹅群可利用3~4年,要选留好公鹅,因公鹅好斗,编群最好在产蛋前,以免临时编群造成骚扰,影响产蛋鹅受胎率,鹅的公母比例为1∶6。
五、人工辅助。
交配鹅喜在水上配种,受精率高,还可采取人工辅助交配法,其方法是用手握母鹅两脚和翅膀,引诱公鹅靠近,当公鹅踏上母鹅背上时,可一手把住母鹅,另一手把母鹅尾翅提起,以便交配。
训练几次,公鹅看到人捉住母鹅就会主动接近交配,每当母鹅产蛋一次,就要人工辅助交配一次,以提高种蛋鹅受精率。
小鹅饲养管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