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 李煜》阅读试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相见欢阅读答案

相见欢阅读答案

相见欢一般指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是南唐后主
李煜(存疑)的名篇,词牌名为《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这是作者被囚
于宋国时所作。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了一些关于相见欢阅读答案,仅供大家浏
览。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诗歌讲究炼字,字字传神,句句精炼。

请从诗歌中找出一例并加以赏析。

(2分)
(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说说它好在哪里。

(3分)
参考答案:
11、(1)“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用月光笼罩下的梧桐突出环境的寂寞清冷,用“深”字用得极准确,极通俗,真可谓境界全出。

或:用“深”修饰庭院,刻画了重门深锁、幽居独处、凄清空寂的`环境。

(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像波涛汹涌,把全篇推向高潮。

离愁本身是一种抽象的思想情绪,它能感觉到,但却看不见,摸不着,要对它本身作具体描写,确实非常困难。

然而,在这首词中,词人通过比喻使之变得具体可感,而且表达得如此贴切、自然,以至成为千古名句。

或: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初三语文词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语文词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语文词试题答案及解析1.阅读《相见欢》,完成后面小题。

(3分)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这首词上阙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象?(1分)【答案】深秋月夜清冷幽寂的景色。

【解析】根据所描写画面,概括出即可。

注意表达的情感。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

【2】词人是如何表现离愁的?请对画线部分作简要赏析。

【答案】“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以丝麻比喻离愁,将诗人无法排遣的离愁表现的具体形象。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根据感情的表达,作者表达的是离愁别绪,作者采用了比喻的修辞,以丝麻比喻离愁,把抽象的化为形象的。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2.古诗文阅读(共16分)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①边,寂寞开无主②,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③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④群芳妒,零落⑤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①[断桥]残破的桥。

②[无主]无人过问。

③[更著]又遭受。

著,同“着”,遭受的意思。

④[一任]任凭。

⑤[零落]凋谢。

【背景资料】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却受人排挤,晚年隐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此词可以看成他的身世的缩影。

【1】词的上阕通过驿站.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营造了的意境。

下阕则写出了梅花 . 的品质。

(3分)【答案】落寞凄清;高洁.坚贞(不慕名利.傲立风雪)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解析】把握诗歌内容,就是要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是要求学生把握诗意以及基本表情达意的方式等,是诗鉴赏的重要考点之一。

解答时就要紧扣“情”或“景”,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

一般答题方法是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再现画面,从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此处上阕写出落寞意境,下阕赞美了梅花品质。

【2】“已是黄昏独自愁”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零落成泥碾作尘”中的“碾”字有何表达效果?(3分)【答案】拟人;“碾”原指将东西压碎.压平,在这里指梅花落地之后与泥土混合之后的情景。

26《相见欢》阅读练习与答案

26《相见欢》阅读练习与答案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本词作的作者是南唐亡国之君,史称,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李煜李后主千古词帝)2.这首小令是南唐李后主降宋后所写,借以表达他的。

其感情基调是。

(亡国哀思凄婉)3.文中点明伤情的地点是,时间是,季节是。

(西楼台夜晚秋天)4.这首词上片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色?(深秋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5.词中写景简练而有序:“”一句是写仰望之景,“”一句是俯视之景。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6.“月如钩”是特定环境下的月景,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1)从月的形状上看是残月,象征人事的缺憾,蕴寓着冷落凄清的感情;(2)从月所反映的时间上看,并非月圆团聚之时,为下文的“离愁”营造了气氛。

7.“锁”字是传神之笔,试赏析。

人间秋色,无所不在,如何能“锁”住,这是词人“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的印象,被“锁”者,非清秋也,是指人。

8.“剪不断,理还乱”有什么表达效果?现在人们常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暗用丝的千头万绪比喻离愁,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难解。

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解决。

9.词中表明诗人离别之苦的句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10.词中表明诗人孤独寂寞的句子:无言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11.李煜的《相见欢》中用巧妙的比喻写“愁”的句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2.赏析“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答:“无言”而又“独上”,使人看到一个孑然一身,“斯人独憔悴”的孤影。

连月也不是圆月,而是残缺之月。

这是仰望之景,天空之景,是使人愁上添愁的景。

13. 赏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答:以丝喻相思,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

14.词中写景简练而有序,写仰望之景的句子是:月如钩,写俯视之景的句子是: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相见欢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相见欢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相见欢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面题目。

相见欢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9.下面对于词句比喻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以“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比喻自己帝王生活结束之快。

B.以“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比喻国破家亡,是由于外力的打击。

C.以“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比喻帝王生活一去不复返,企其重来之不可得。

D.以“水长东”比喻自己的愁苦将会象东流水一样滚滚东去,自己就能摆脱忧愁、自由无忧了。

10.下列对于词作内容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A.词人通过描绘春残花谢的自然现象,抒写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

这首词是李煜的早期代表词作之一。

B.词的上阕,描写在寒雨疾风的摧残之下,林花凋谢,春去匆匆。

字里行间,寄寓着词人因感到人生短促,好景不长而产生的极度的哀伤。

C.词的下阕,抒写了好景不再的哀愁和人生痛苦的怨恨。

D.这首词是一首小令,情调哀怨,情景交融古代诗歌阅读答案相见欢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答案9.【试题分析】题干问“下面对于词句比喻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中的比喻修辞。

D项,“水长东”比喻恨如东流水,绵绵不断。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答此类题型的方法如下:①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就是艺术手法,即表达技巧,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抒情;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古代诗歌阅读答案相见欢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高中古诗词阅读】李煜的两首词《相见欢》《浪淘沙》比较阅读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李煜的两首词《相见欢》《浪淘沙》比较阅读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李煜的两首词《相见欢》《浪淘沙》比较阅
读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李煜的两首词,回答问题。

(6分)【甲】【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乙】【浪淘
阅读
下面两首李煜的两首词,回答问题。

(6
(分钟)
【甲】
[会面愉快]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仍乱,是离别的悲哀,不是我心中的一般滋味。

【乙】
[海浪冲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不要独自倚在篱笆上,无限的河流和山脉,在其他时间很容易看到,也很难看到。

落水落花,春也去,天地。

10
诗歌a、a和B分别描绘了月夜和雨夜。

它对表达作者的情感有什么影响?请简要分析。

(4
分)
十一
、说说名句“
剪不断,理仍乱,是分离的悲哀

一句话有什么好处?(2分)
参考答案:

.月夜和雨夜都是孤独的、凄冷的,诗人借此抒发了无限的哀痛。

(情与景各2
(分钟)
11.
这个比喻暗地里被用来把“悲伤”变成有形的、有形的东西,生动地展现了我内心无法摆脱的悲伤。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古诗词阅读理解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古诗词阅读理解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古诗词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各题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注] 此词为南唐破国后所作,词作者当时作为“违命侯”被囚于汴京。

1.词中的“锁”用得十分传神,请写出其中寓意。

2.“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中的“滋味”具体指:3.对“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一句展开想象,写一段能体现这首词意境的描述性文字。

(60字以内)【答案】1.“锁”字明写深院清秋与世隔绝的景色,暗寓身被囚禁的处境,表达了词人寂寞凄苦的心情。

2.这里的“滋味”包含着亡国的痛苦、对昔日奢华生活的留恋等复杂的情感。

3.一个清秋的夜晚,一弯如钩残月高挂天际,一个身着一袭白色长衫,两鬓已斑的中年男子,流连于梧桐树下,他独自登上院落的西楼,在清寒的月光下无言地望着故国的方向。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具体考查学生炼字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词中的‘锁’用得十分传神,请写出其中寓意”,然后结合词语的本义来理解在句中的语境意,并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意思是“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锁”是动词,锁住之意,此处被“锁”的对象是“清秋”,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词人不禁“寂寞”情生。

然而,“寂寞”的不只是梧桐,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

而“锁”住的也不只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

所以“锁”表面是写深院清秋与世隔绝,实际上借此来寓指自身被囚禁的处境,表达了词人寂寞凄苦的心情。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涵,品味词语意思,鉴赏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中的“滋味”具体所指,然后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再结合全篇品味“滋味”的内容。

李煜《相见欢》阅读答案

李煜《相见欢》阅读答案

李煜《相见欢》阅读答案李煜《相见欢》阅读答案「篇一」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无言独上西楼”句中“独”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结合全词理解“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中“一番滋味”的具体含义。

(3)“锁“在句中的意思是指(2分)A.锁头B.金锁C.锁住D.开锁(4)下面对《相见欢》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上阕写景,西楼、月色、梧桐、深院、清秋,画面冷寂。

B.“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一句,写栽着梧桐树的院落很寂静,渲染了清秋气氛。

C.下阕转入抒怀,写出了作者隐忧生活中难以排遣的感情。

D.全词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形象化,抒发了作者离乡去国之苦。

(5)这首词上片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色?(1分)(6)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参考答案:(5)深秋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意近即可)。

(1分)(6)表达了作者作为亡国之君的哀之痛、思之切(意近即可,答成亡国哀思得全分)。

(2分)6.上阕描绘了怎样一个环境?这反映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离愁”只可意会很难言传,而作者却把“离愁”写的形象、可感,读之不禁让人产生同样深切的感受。

请结合下阕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深切的描绘“离愁”的?(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6、描绘了孤寂、凄凉的环境(1分);作者当时心境是孤独、寂寞、哀伤的(1分)。

7、“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一句比喻的修辞,把丝比作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体化;“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从味觉的角度写愁,写出了愁在心中的具体感受。

(2分)李煜《相见欢》阅读答案「篇二」【原文】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高中古诗词阅读】《相见欢 李煜》阅读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相见欢    李煜》阅读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相见欢李煜》阅读答案【高中古诗词阅读】《相见欢李煜》阅读答案
“相逢快乐”李渔一言不发地登上西塔,月亮就像一个钩子。

孤独的梧桐深院锁秋。

剪不断,理仍乱,是分离的悲哀。

不要把一般的口味放在心上。

(1)诗歌注重字斟句酌,生动活泼。

请从这首诗和李渔的快乐会面中找到一个例子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仍乱,是分离的悲哀。

不要把一般的口味放在心上。



)诗歌讲究炼字,字字传神,句句精炼。

请从诗歌中找出一例并加以赏析。



分)

2
)“剪不断,理仍乱,是离别的悲哀”是一句流传千年的名言。

告诉我它有什么好处。


3
(分钟)
参考答案:
十一
、(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用月光笼罩下的梧桐突出环境的寂寞清冷,用“深”字用得极准确,极通俗,真可谓境界全出。

或:用“深”装饰庭院,描绘重门深锁、幽静孤寂、苍凉空旷的环境。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像波涛汹涌,把全篇推向高潮。

离愁本身是一种抽象的思想情绪,它能感觉到,但却看不见,摸不着,要对它本身作具体描写,确实非常困难。

然而,在这首词中,词人通过比喻使之变得具体可感,而且表达得如此贴切、自然,以至成为千古名句。

或者:三句话,用麻丝来描述分离的悲伤,具体化抽象的情感,这一直被人们称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中“无言”与“月如钩”表现了词人当时什么样的心境。

答:“无言”二字写出了词人的愁苦神态,“月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睛圆缺,见证了人世间多少悲欢离合,今夜又怎能不勾起人的离愁别恨呢?2、词人是如何表现离愁的?请根据下片词意作简要赏析。

答:“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用“丝”来比喻离愁,别有一番新意。

然而丝长可以剪断,丝乱可以整理,而那千丝万缕的“离愁”却是“剪不断,理还乱”。

末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紧承上句,写出对愁的体验与感受。

以滋味喻愁,而味在酸甜外,它根植于人的内心深处,是一种独特而真切的感受。

3、“相见欢”是词曲牌,又名乌夜啼。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亡国哀思的感情。

4、“剪不断,理还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纷繁的离愁比做难理的麻丝,表达了作者缠绵悱恻、愁肠百结的烦乱的心绪。

这两句后人多用来比喻事情难以处理,心情特别烦乱.5、你怎样理解末句的“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举例说说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答:运用白描手法,表达出“说不清、道不明”“欲说还休”的沉痛和辛酸之情,尤为感人。

6、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词中“无言”“寂寞”“清秋”等语营造的凄婉、哀愁的情调,甚是感人。

B、“丝”与“思”谐音,以麻丝喻愁思,生动贴切、深刻感人。

C、作者身经亡国之痛,故而发出“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的痛彻心扉的凄婉之声。

D、“剪不断,理还乱”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不但因为它形象的比喻,更因为它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忠贞。

7、这首词上片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色?答:深秋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

8、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作者作为亡国之君的哀之痛、思之切。

(答成“亡国哀思”也可)【解析】本题考查在准确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揣摩重点诗句所展现的内容。

此词作于李煜归宋以后,细腻地描绘了他亡国后溺于悲伤的心情。

“月如钩”从视觉上告诉读者当时的时间,缺月正象征着作者人生的失意。

自比“梧桐”,终日和冷冷清清的秋色作伴,深深地刻画出作者内心的寂寞。

“别是”这二字用得极妙。

它把作者那种真切的愁的滋味婉转地表达了出来。

无言哀伤,却让读者的思绪停留在“愁”的想象中,让气氛更加沉重。

不言离愁却让你深深地陷进离愁别绪之中。

9、“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这一句用“寂寞”“深”“锁”呼应上句的“独”字。

作为被囚之人,词人表达了亡家失国的旧时国君的孤独寂寞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前面三句的景物描写都围绕着“独”字展开,体现出作者当时凄凉的心境。

由于身份的特殊,对于“被囚”的感受也会越发不同,题眼是“孤独”,难度不大。

10、任选角度,赏析千古名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答:示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因“丝”与“思”谐音,以丝喻相思、愁思在古诗中常见。

这里暗用丝作喻体,却更进一步,翻出新意。

这三句是说,离愁之萦绕心头,如丝之千头万绪,但丝还可以用快刀斩断,而离愁却无法割断;乱丝还可以理顺,而离愁却愈理愈乱。

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句的赏析。

任选角度放宽了答题的限制,可以从写法、内容、情感等多方面进行赏析。

围绕主题,言之成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