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标题和选题
新闻采写中的选题和选题策划分析

THE FROΒιβλιοθήκη T-LINE一线摘 要:新闻采写既是新闻传播最关键的步骤,也是新闻传播质量与传播效果提升的关键。进行新闻采写前,好的选题与策 划是新闻采写成功的一半。因此,新闻采写工作人员一定要重视新闻选题与选题策划环节。本文结合具体事例,对新闻采写过程 的选题与策划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新闻采写;选题;策划
1 新闻采写选题与策划的意义 新闻选题主要包括标题与主题的选 择,主题的选择即中心思想与新闻观点 的选择。在新闻报道中,所有内容应围 绕主题展开, 这样才能让新闻有吸引力 [1]。 而标题的选择则是合适新闻标题的确定, 新闻标题往往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既 能够突出文章主题,又能够吸引受众的 注意力,尤其是在当前信息爆炸的社会, 一则新闻传播效益的提升很大程度上都 要依赖好的标题。 新闻策划内容包括对已经发生新闻 的采写方向、新闻线索收集及后续报道 的深入。良好新闻策划能够使新闻事件 更完整地呈现出来,使短新闻传播效益 提升、 长篇新闻有深度、 事件描写更详细。 2 新闻采写选题技巧分析 2.1 题材应贴近我国基本国情 新闻采写选题应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及 政治主旋律,以我国各项方针政策及基本 国情为出发点,真正发挥新闻作为党和政 府喉舌的作用。因此,在新闻选题时,要 求新闻采写人员掌握国家最新的政策与制 度,注重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 闻事件中体现党和国家的最新政策, 如 “高 物价上涨对高校食堂以及学生的影响”选 题,新闻采写人员就应结合国务院相关政 策,将政府提出的给予高校学生伙食补贴 这一政策体现出来。 2.2 题材应贴近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 新闻报道中,贴近民众日常生活的 新闻往往会吸引受众的注意 [3]。因此,新 闻采写人员在选题上应从群众的日常生 活出发,通过深入基层群众,挖掘基层 中可用于报道的新闻素材与事件,记者 通过深入了解人民真实的生活状态,才 能报道出吸引民众的新闻,在拉近新闻 174
选题和选题策划在新闻采写中的重要性分析

视界观 OBSERVATION SCOPE VIEW12选题和选题策划在新闻采写中的重要性分析韦永明(兴宾区融媒体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 546100)摘 要: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接受和采集信息的途径呈多元化趋势发展,人们对新闻的关注度日益升高。
为了保证新闻的质量,强化新闻选题和策划采写的审查工作很重要,新闻采写是新闻工作的重要环节和步骤,选题和选题策划是新闻采写工作的主要任务。
基于此,本文将对选题和选题策划进行研究,探究其对新闻采写工作的重要性。
关键词:选题策划;新闻采写;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社会信息愈发关注,而新闻是主要的获取社会信息的来源和渠道,因此新闻的质量至关重要,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认知。
新闻采写是新闻工作的重要部分,需要重点关注新闻的关键要素,站在客观的视角下真实还原事件的根本,不能凭空捏造,要以事实为依据,不能掺杂个人的主观想法,保证新闻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社会中发生的大小事件都需要通过新闻来进行报道,从而扩大影响力,因此,这就要求新闻采写者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在保证新闻真实性的同时还要考虑如何将新闻内容以群众普遍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
在我们阅览新闻时,往往新颖的标题优先映入眼帘,所以新闻的选题和选题策划是新闻传播的关键,影响着新闻为社会带来的价值[1]。
基于新闻采写的重要性,本文将就此展开探讨,对新闻选题和选题策划进行分析,探究其对新闻采写带来的重要影响,并提出选题和选题策划在新闻采写中的有效措施,以期为新闻工作的进步发展贡献才智。
一、新闻采写中的选题与选题策划1.选题确立选项是新闻采写工作的关键步骤,对即将面向大众的新闻内容确定一个选题,是新闻策划工作开展的基础工作。
新闻选题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有其专业性和特殊性。
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加剧了媒体行业的竞争,各种网络媒体将大量的信息推送到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在此背景下,想要使新闻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就要从选题上做文章,运用专业技能和知识以及工作经验,选择适合新闻内容,并且能够博得大众眼球的题目,吸引人们的阅读兴趣。
如何写出精选选题和标题

如何写出精选选题和标题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写出精选选题和标题成为了每个写作者都必须面对的挑战。
无论是写作专栏、新闻报道还是学术论文,选题和标题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文章的传播效果。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写出精选选题和标题。
一、了解受众需求在确定选题和标题之前,首先要了解受众的需求。
不同的受众有不同的兴趣和关注点,因此选题和标题要与受众的需求相契合。
例如,如果写作的对象是年轻人群体,那么选题可以从他们关心的时尚、娱乐、职业发展等方面入手;而如果写作的对象是专业人士,那么选题可以从行业动态、技术创新等方面展开。
只有了解受众的需求,才能找到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二、抓住热点话题热点话题是吸引读者眼球的重要因素之一。
热点话题通常与时事、社会热点、科技创新等相关,具有较高的关注度和讨论度。
选取热点话题作为选题和标题,不仅可以吸引读者的兴趣,还能增加文章的传播效果。
但是,选择热点话题时要注意不要追求短期效应,而是要选择与自己专业领域相关的热点话题,以保证文章的深度和专业性。
三、挖掘独特视角在众多选题中脱颖而出,需要有独特的视角。
独特的视角可以是对问题的深入思考、独到见解或者新颖的观点。
通过挖掘独特的视角,可以使文章与众不同,吸引读者的兴趣。
例如,在写作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时,可以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角度入手,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四、简明扼要的标题标题是文章的门面,是吸引读者点击的关键。
一个好的标题应该简明扼要,能够准确地概括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过长的标题容易让读者失去兴趣,而过于抽象的标题则无法准确传达文章的信息。
因此,在选择标题时要注意言简意赅,突出核心信息,让读者一目了然。
五、运用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写作中的一种技巧,可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在选题和标题中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比如,使用比喻、夸张、反问等修辞手法,可以给选题和标题增加一些情感色彩和引人入胜的效果。
新闻评论的选题

案 例
——政策文件的学习研究
案 例
——作者的发现
《中国记者》 “言论”版
案 例
——作者的发现
《 中 国 记 者 》 言 论 版 (
“ 2010-01 期 )
案 例
《新京报》“时事评论” 2010年4月16日A04版
——媒介的报道
2010年4月8日,辽宁省抚顺市高湾区住建委主 任王广良在组织强制拆迁过程中,被36岁的被 拆迁户杨义刺死。而就在四年前,那里曾经发 生过一起拆迁死亡事件:被拆迁户李春文的儿 子、24岁的李玉亮被一群“逼迁者”活活打死。
2007年5月1日《人民日报》
周期性选题
思考:周期性选题如何做到新颖? 如:清明节
3、选题的标准
(1)新鲜:新近发生、新的视角、新的 方法、新的理论、新的材料、新的事 实
(2)大中取小,以小见大
国旗为谁而降
郭光东 东北的灾民早已在雪前住进了温暖的地窨子;九江 大堤决口封堵处也于近日开始拆除重筑。洪灾过后,诸 多善后事宜有条不紊地进行,但现在回想起来,有件事 被忽略了:按照《国旗法》第十四条的规定,为九八特 大洪灾的死难者下半旗致哀。 199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十四条 第二款规定:“发生特别重大伤亡的不幸事件或者严重 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伤亡时,可以下半旗致哀。”今年我 国发生洪水的河湖之多,时间之长,水位之高,损失之 大,为历史罕见,更为《国旗法》颁布以来所仅有,当 属“严重自然灾害”;洪灾中,人员死亡达3656人,当 属“造成重大伤亡”。
遗憾的是,我国还从未有过为一般民众下半旗的先例。 古代的礼制,其实质是正名分,巩固等级制度。《礼记 · 曲礼》曰:“礼不下庶人”,一直是西周以来的一条 重要原则。及至现代民主政体确立,“礼”理所应当下 及“庶人”,因此我国现行《国旗法》规定,除了国家 重要领导人逝世应下半旗外,对国家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对世界和平或者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逝世 ,以及因不幸事件、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伤亡时,也 应或也可下半旗致哀。这项立法反映了社会进步,无疑 使我国的降半旗制度走上了民主化、规范化的轨道。 但从目前实践和人们的观念看,下半旗的对象还仅限于 逝世的国家重要领导人,其他几类对象尚未予以充分重 视。比如,在洪灾刚过的9月21日,我国依法为不幸因 病逝世的杨尚昆同志下半旗致哀;而3656名普通民众在 洪灾中死难则几乎与此同时。
新闻编辑第九章新闻标题的制作测试题答案

新闻编辑第九章新闻标题的制作测试题与答案总计: 5 大题,41 小题,共100 分答题时间:120一、单选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1.引题:“关广梅在京接受中外记者采访”。
主题:“对答如流语惊四座”。
这个引题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引出主题的?()A.交代事件的背景与经过B.直接叙述主干事实的起始部分C.描写新闻场景与气氛D.说明主要新闻事实的性状2.副题又称(),字号小于主题和引题。
A.分题B.子题C.提要题D.肩题3.()新闻由于口播的特点,通常没有标题,但在新闻节目的开头可以有一段话的提要,简要介绍本期节目的主要内容。
具体到每条新闻的播报,一开头的导语实际上承担了标题的功能。
A.报纸B.广播C.电视D.网络4.一般情况下单一式结构的标题是(),向读者揭示最重要的新闻事实。
A.分题B.副题C.实题D.虚题5.大标题:“我们为二十世纪最后一刻送行”,“人大会堂新年乐章”“世纪坛前焰火绽放”“三国学生推到骨牌”“温岭目击第一曙光”“世纪直播十个小时”“世纪婴儿今晚诞生”“本报明日触摸未来”,这组标题属于()。
A.提要题B.复合式标题C.统一式标题D.对角题6.()是用以揭示、评价新闻内容的一段最简短的文字,用醒目的形式刊于新闻之前。
A.新闻导语B.新闻引语C.新闻标题D.编者按7.主题:“一头猪可赚三万元”。
副题:“湖北省农科院研制出转基因猪”。
这里副题对主题进行补充与解释的方式是()A.补充主题中未交代的事实B.补充交代主题所揭示的新闻事实所产生的结果或影响C.印证主题的观点或回答主题的提问D.解释主题中概括的事实或描述的细节8.()是美国报纸版面上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标题,通常由一至三个单词组成、字号特别大、题周围留白较多。
A.锤题B.复合式标题C.统一式标题D.对角题9.主题:“新修改的《产品质量法》正式实施”。
副题:“千家企业联合发表新世纪质量宣言”。
这里副题对主题进行补充与解释的方式是()A.补充主题中未交代的事实B.补充交代主题所揭示的新闻事实所产生的结果或影响C.印证主题的观点或回答主题的提问D.解释主题中概括的事实或描述的细节10.主题:“欠债还钱并非天经地义”。
新闻报道选题

新闻报道选题篇一:新闻选题在新闻报道领域,选题是指——值得报道的新闻(采写开始之前)——计划采写的新闻(记者报选题)——正在采写的新闻(部门主任报选题)找选题=找新闻;筛选题=选出特别值得做的新闻,放弃暂不值得做的新闻。
具体来说,找选题的方法至少有以下20种——一、向本报同事要选题1、上级指定或安排选题;2、向编辑要选题;3、向新闻热线接听员要选题;4、向资深记者要多余的选题。
二、靠自己寻找选题5、通过“扫大街“用眼睛发现选题,通过“盲聊”从别人口中发现选题进社区、市场,进村、店、厂,进校园(寝室、办公室、教室、实验室、会议室、报告厅、音乐厅、体育场馆、图书馆、食堂、广场),进基层,到被别人遗忘或忽视的角落。
多与人聊,多问人,多想问题,在闲谈中捕捉信息6、从自己经历的事中找选题,但不要写成作文,须以第三方立场采写7、从自己身边的事中找选题,从同学、亲友、老师(研究成果)、保安等人群得到选题8、培养线人,让他提供选题广发名片,广泛接触社会上的人(各个单位、各个行业),广交朋友,发展相当数量的信息员,诱之以利,动之以情。
9、从即将发生的事件中找选题10、抓“第一”新闻(第一次出现或者发生)11、从各种“变化”或“不变”中找新闻12、从各种“成功”中找新闻13、从各种“问题”中找新闻抓“社会热点”,抓棘手的“老大难”,抓群众中有疑点的问题14、将以前的新闻与最近的同类新闻做对比报道——故地重游;故人重访15、将以前报道过的新闻变换报道角度16、做“季节性”新闻要有一张特殊日历表,(重大节日、纪念日、人物日志、季节变化等)17、从网上找新闻浏览各类网络信息,进入**网站、公司网站、学校网站、聊天室、BBS、名人博客等,看看最近网民的关注什么事情,哪些帖子是点击率最高,跟帖最多的三、通过看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或上网看新新闻,从同行那里找选题18、从异地媒体的近期新闻中找“雷同选题”19、寻找已报道新闻的“第二落点”经常看报、听广播,从刊登出的一些小消息中找新闻线索, 仔细采访,彻底挖掘,小稿做大。
九年级英语新闻标题理解单选题40题

九年级英语新闻标题理解单选题40题1. The headline "Natural Disaster Hits the City" means a(n) ______ happened in the city.A. accidentB. disasterC. eventD. situation答案:B。
“accident”通常指意外事故;“disaster”指灾难,如自然灾害等;“event”指重大事件;“situation”指情况、形势。
这里说的是自然灾害袭击城市,所以用“disaster”。
2. The news title "New Policy Benefits Workers" shows that the policy is ______ for workers.A. badB. goodC. difficultD. easy答案:B。
“bad”表示坏的;“good”表示好的;“difficult”表示困难的;“easy”表示容易的。
标题说新政策使工人受益,所以是对工人好的,用“good”。
3. In the headline "Economic Growth Slows Down", the word "slows down" means ______.A. becomes fasterB. becomes slowerC. stopsD. starts答案:B。
“becomes faster”是变快;“becomes slower”是变慢;“stops”是停止;“starts”是开始。
“slows down”意思是变慢,所以选“becomes slower”。
4. The title "Healthcare Reform Advances" implies that the reform of healthcare is ______.A. moving forwardB. moving backwardC. staying the sameD. ending答案:A。
新闻写作格式【范本模板】

新闻写作格式一条完整的新闻消息,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线五部分。
(一)标题标题是新闻的眉目,是新闻内容的精粹所在.标题是新闻给读者的第一印象。
标题别致,IR闻也会增色;反之,新闻也无光彩。
新闻的标题有正题、引题和副题等形式。
正题是标题的主体部分之一,一般概括标题的主旨,点明立意之所在.引题和副标题则是介绍背景、烘托气氛、或对正题予以补充。
写好新闻标题,需做到:1、准确符合新闻内容。
2、鲜明有鲜明的政策倾向和新闻价值。
3、生动新鲜活泼,具体形象,最好带点文采。
4、简炼用较少的文字概括和包含较多的新闻内容。
(二)导语导语就是消息的开头,它要求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重要、最新鲜、最精彩的事实,揭示全文的主题思想,以便使读者了解主要内容,并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导语是从事实中提炼出来的精华部分,具有统一全文的作用,因此,有人称之为"消息中的消息"。
导语的写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直叙式就是用最简练的语言,扼要叙写新闻中最主要的事实,给读者以开门见山、直接了当、一目了然的印象。
直叙式导语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写法。
如《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除》(美联社1945年8月1电)中的导语,只用"日本投降了"一句话,把一个伟大的历史事件告诉了读者.2、设问式以设问开始,把新闻消息里所要解决的问题或所要介绍的经验更尖锐、更突出地提到读者面前,以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深思。
设问之后立即用事实作出回答。
3、描写式文章一开始就针对消息内容中富有特色的事实或有意义的某一侧面,用简洁的笔调勾出它的形象,从而给读者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4、评论式新闻的开头就对所报道的事实进行精辟的、画龙点睛式的评论,以揭示事物的性质、特征或作用.5、结论式它把新闻事实的结论或结果,一开始就写出来。
6、对比式运用对比或衬托手法,把作者要说的事实和观点鲜明地突出出来。
7、引用式引用新闻中主要人物的精辟的语言,点明消息的中心或意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标题的三种类型与如何选题(一)要写好新闻,事先就要想好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什么,无论是写消息、特写、还是通讯,都要表达一个中心思想,这就是主题。
主题,我国古代称“意”,或叫“主旨”、“主脑”等。
主题这个词,来自于德国,最早它是一个音乐术语,表达的是乐曲中的主要旋律。
后来又被借用到文艺创作和文章的写作中。
日本从德语中将其翻译过来,称为主题。
我国现在使用的“主题”这个词,是从日本引进的。
一篇消息写什么内容,要先把意思想明白,这就是立意。
立意就是确立主题。
唐朝诗人杜牧说“文以意为主”,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说“意犹帅也”,都说明“意”是作品的灵魂和主脑。
写新闻也是这个道理,由于新闻作品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作者总是通过对新闻事实的表达来说明某个问题或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看法,任何新闻作品都不可能没有主题。
有了主题才有明确的方向。
主题的重要性在哪里呢?主题对新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纲。
它就像一根红线,贯穿全篇,成为整篇文章的中心。
所以说,主题是新闻作品的统帅,新闻作品的结构安排、遣词选句都要有要受它的“调遣”,即文章的选材、结构、语言、表达等等,都要以主题为依据,受主题的约束。
因此,“意在笔先”,主题明确了,才好伏案动笔。
主题从哪里来呢?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作者头脑里所固有的。
主题来自人们的生活,来自社会实践。
生活和社会实践越丰富,越有利于选择好主题。
新华社记者李峰,当年在国内部当记者时,曾写过一篇《“一厘钱”精神》的通讯。
开始他们只是看到北京墨水厂重视节约,在瓶盖上也力争节约一厘钱。
于是想把类似的事写个《一厘钱》的集纳,后来,听说各地种种浪费或占用国家财产的思想同爱护国家财产的思想,矛盾相当突出,全国要开展增产节约运动(这时又了解到北京墨水厂是把节约一厘钱当作增产节约的口号提出的)。
于是,他们对节约“一厘钱”这件事的看法改变了。
认为重视节约国家和集体的一厘钱,浪费或占用国家和集体的一厘钱,是上述两种思想矛盾的焦点,是两种思想的分界线。
在增产节约运动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中,应当大力提倡一厘钱的精神。
有了这种行动口号,就有可能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
于是,就产生了“一厘钱精神”这个主题。
这就告诉我们主题是要费力提炼的。
通讯员容易犯的毛病,往往是事先在家里想好“点子”,再到下面去找几个例子,拼凑成一篇稿子。
如此缺少在大量材料中的反复分析、提炼的过程,主题就难以选好。
那么,怎样去提炼新闻的主题呢?可以有以下三种方法:一是从政策上考虑。
采写任何新闻都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与党的政策相违背的新闻是错误的新闻,从符合政策出发,这样才能确保正确的新闻导向。
所以,炼意、确定主题的正确与否,都要用政策来衡量。
二是从形势上判断。
炼意要以形势为依据,立意具有鲜明的时间性、针对性,形势变了,时间发展了,选择新闻主题也随之而变。
凡是新闻精品、名篇,它的主题都具有时代精神,体现了某一时期党的路线、政策的内容,给读者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所以说主题的提炼要放在时代的“天平”上称一称。
三是概括的方法。
立意是事实和作者的主观性相统一的产物。
而炼意则是这一统一的手段。
它是在丰富的材料基础上进行概括实现的,经过思维的不断加工,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功夫,由现象达到本质的认识。
比如《“一厘钱”精神》,初稿的第三个插题为《动力》,主要是写那些职工为什么重视节约一厘钱、一分钟和重视一根火柴的质量。
李峰同志说:原来认为这一段写得比较深刻,可是社领导指出,这一段没有把主题思想提高到应有的高度,要重写。
最后才写出了“一个真理”那一段,使一厘钱精神升华到了一个真理:伟大的事业要从最小的事情做起。
这样一改就深刻多了。
当然,主题要集中,不能一条新闻写好几个主题,那就杂乱无章了。
(二)一是平实标题。
平实标题的特点是用较少的文字把新闻事实突现出来,使读者一见标题就知道新闻的大概。
其特点是:平实,突出新闻内容不做作;简约,读起来琅琅不拗口;抓眼,开门见山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眼球。
目前,无论是翻开报纸,还是打开网站,见到的新闻标题中这种类型的标题占绝大多数。
新华社发的新闻稿多数是用这类标题。
获中国新闻奖的消息标题,也多数属于这一类型,如获第15届新闻奖的36篇报纸消息标题《中国国家主席与艾滋病人握手》《昆山31万农民刷卡看病》《瓜果菜一年“吃”掉三亿根木条》《我舰载机首次夜间行进间着舰成功》《124户的山村走出142名大学生》等等都是这一类型的,一读标题就知道新闻内容。
平实标题准确、简洁,但是往往欠形象生动。
如新华社发的长篇通讯用了《警察任长霞》这么平实的一个标题,不加修饰,过于平淡了,给人印象不深;有的报纸虽然做了《人民的好卫士任长霞》《公安局长的榜样任长霞》等,感到也非常一般化。
二是古典标题。
就是中国传统的标题制作方法,严格控制字数,讲究文字工整有韵律。
制作时或调动各种修辞手段,或借用古诗词格律,或在动词上做文章,制作的标题富有文采,读来形象生动,琅琅上口,言简意赅,往往记住了标题就记住了新闻。
在知识界,这类标题是最受欢迎的。
这一类标题是传统古典类标题,也是艺术类标题,是中国报纸特有的。
运用修辞可使标题形象生动。
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高级记者、文汇报新闻研究所原所长夏震霏专门就新闻标题的修辞问题进行研究,他指出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夸张、映衬、呼告、拈连、借代、复叠、双关、设问、感叹、回文、仿拟等15种之多,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的彭朝丞研究员更在《新闻标题学》一书中提出有39种。
浙江日报对永康一家重视环保的企业在屋顶上搞绿化的新闻,制作了《鸟鸣厂房顶鱼跃排污池(主题)永康压延厂治污后成了“生态家园”(副题)》这么一个标题,主题10个字就把这个“生态家园”的形象奉现给了读者。
妙用古诗做成标题,读来让人妙趣横生。
人民日报就西班牙假橄榄油中毒事件造成二百多人死亡一事做的《奸商一何毒百姓一何苦》的标题,光明日报就西湖从钱塘江引水成功的报道做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钱塘活水来》的标题,新民晚报就上海夏天一场暴雨之后旧危房漏雨的消息做了《夜来风雨声,屋漏知多少》这样的标题。
读这些标题都会觉得是艺术享受。
动词用得好,也能使标题增色生辉。
2003年,申花队在末代甲A中一举夺冠,但在随后一个赛季里,球队五换主教练,战绩一落千丈……2004年12月4日,申花主场0比1不敌辽宁,联赛排名倒数第三。
新民晚报对此做了个《频换帅,换走冠军穷折腾,折断申花》的标题,用活了“换”“折”两个动词,使这个仅有14个字的标题一针见血地把申花的症结揭示了出来。
制作艺术类标题要求编辑有较深的文字功底特别是古汉语基础,而且要有“为求一个字,捻断几根须”的精神。
目前,只有一些党报和比较老牌的都市类报纸在继续这样做。
其他的报纸可能由于采编人员的水平有限,这样的标题就做得较少。
三是通俗标题。
目前,都市报异军突起。
在新闻写作、标题制作、版面设计等方面另辟蹊径,与传统的报纸风格上明显不同。
在标题制作上,往往不受字数限制,可以用土得不能再土的方言俗语,主副标题没有严格规定,一套标题几乎把新闻的全部内容都说出来了,这些标题被称为通俗标题。
例如杭州《都市快报》6月27日头版上的《浙大教授培育坚韧西瓜叫小芳(主)每斤减少破瓜损失一毛六农户大大受益(副一)快报征集15个三口之家参观生态园(副二)环保篮子请你自备,篮子有多大,免费瓜果就给你装多少(副三)》。
一套标题似一条简讯,读者看报看题,看了这样详尽的标题,一般的读者基本上了解到了新闻的全部内容,可以不再看内文(而对此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继续深入下去)。
这解决了厚报时代新闻量大与人们生活快节奏快、没有很多时间读报的矛盾。
通俗标题用的都是大白话,非常贴近读者。
例如,一位德清农民把一条被尼龙网网住的8斤多重的野生动物黄蟒蛇救出来的新闻,编辑用了《蛇啊,你别动,我是来救你的(主)德清上演新版“农夫与蛇”》这么一套标题,就非常亲切,也非常感人。
通俗标题中把民间的流行语用进去后,新闻的贴近性大大增加。
如《省妇保有160个探头小偷进去基本死定》,这里用了个“死定”;《宁波要推27个内贸品牌11个老字号要大秀一把》,这里有“大秀一把”。
实践证明,在标题中多用百姓语言,这对争取读者阅读是大有裨益的。
有些通俗标题中往往有警示句,对新闻作出点评,对读者提出劝导。
例如一则反映一位到西湖音乐喷泉旁纳凉的小伙子,走到亲水平台台阶下面滑进水里的新闻,编辑特别在标题中做了温馨提示《请不要越过亲水平台的红条带》,这充分体现了报纸的人情味。
但是,制作这类标题由于“框框”少,有的编辑可能随心所欲,使制作的标题或偏于低俗,或做文字游戏,没有实质内容。
如《不听话要叭叭拷的啰(引)来发听了这句话火了(主)》,看了这个标题能晓得什么?细读全文才知“来发”是一只鸟名,说的是主人在喂食时它不吃,讲了“不听话要叭叭拷的啰”这么一句话,它飞走了。
新闻标题的以上三种分类是大致的。
因为其间互有交融,所以对某一标题来说,很难归于哪一类,例如,《中国国家主席与艾滋病人握手》这个标题不能说它不通俗;浙江日报上曾经有《重阳节到北高峰闹》、《带鱼大了蟹生膏了》等标题,看起来也平实,也用了老百姓的语言,字数也不多,读来还可以感到有点儿韵味。
笔者认为,这三类标题在报纸上应该“和平共处,长期共存”。
千万不要说某种标题好而否定另外类型的标题,这样才能丰富报纸版面,给读者以更多的美的享受。
通俗标题略论目前,都市类报纸异军突起,同时在新闻写作、版面设计等方面也标新立异、另辟蹊径,与传统的报纸风格上迥然不同。
而在标题制作上,这些报纸往往采用群众熟悉的通俗的语言,让人读起来更感到亲切。
这些标题不受字数限制,主副标题没有严格规定,形式上与传统的标题也有所不一样,这样的标题不妨称之为“通俗标题”。
下面,笔者将以《都市快报》上的标题为例,对通俗标题的优点、问题进行一个简略的分析。
通俗标题内容详尽通俗标题的特点之一就是内容详尽,一套标题几乎把新闻的全部内容都说出来了。
例如《都市快报》6月27日的一篇介绍一种新品种西瓜的消息,标题是:浙大教授培育坚韧西瓜叫小芳(主)每斤减少破瓜损失一毛六,农户大大受益(副一)快报征集15个三口之家参观生态园(副二)环保篮子请你自备,篮子有多大,免费瓜果就给你装多少(副三)。
7月2日的都市快报上报道了15个市民家庭去萧山“生态园”的消息,做的标题是:踢西瓜吃西瓜自采黄瓜和番茄(主)昨天快报读者参观农业生态园更像一场狂欢啊(副)一般的标题往往只能传播一个最主要的新闻事实,譬如,前面这条新闻的标题往往是《浙大教授培育坚韧西瓜》,但是,通俗标题除了告诉你这个新闻事实之外,还告诉你:“这种西瓜的名字叫小芳”“坚韧西瓜运输途中不易破碎,平均可减少每斤减少破瓜损失一毛六”“征集15个三口之家参观生态园”“环保篮子请你自备”等等,一套标题似一条较为详细的简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