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饮食,吃出健康——《学会吃饭》听后感
读《学会吃饭》阅读感想

读《学会吃饭》阅读感想《学会吃饭》是一本关于如何运用正念的方式归训进食行为的工具书。
对于经常暴食的我来说,书中的方法确实有效,尤其是“不浪费食物并不能改善真正穷苦的人们”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
本书的核心在于将理智加入进食这一几乎无意识的行为,从而更好地安排食物与身体之间的关系,并且真正享受食物的美味。
在这个过程中,觉察身体的感觉非常重要,但与以往不同的是,我们不需要像平时那样感到后悔或批判自己的行为。
作者始终希望我们能以温柔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身体,为进步而高兴,不为停滞而痛苦。
循序渐进的策略比严格限制更容易实施。
通过书中的方法,我发现每次进食实际上都是一次无意识的抉择。
通过觉察身体的感觉,反复检视自己,不批评,而是通过反馈来优化下一次的饮食方案,在制定长期计划时会更加游刃有余。
以下是书中总结的一些有用方法:1. 重质而非量:同样的炸鸡,可以吃半块而不是去掉炸皮;只吃小份真正喜欢的东西。
这样既能满足食欲,又不会摄入过多的热量。
2. 察觉自己的感觉:从饥饿的感觉到食物的味道,再到情绪,都要细心观察,不做批判。
以 1-10 的标尺标注饥饿和饱足感,以 1-10 的评分表评价每一口食物的味道。
如果第一次感到饥饿,不一定非要吃东西,因为这可能意味着你正在减重。
3. 留意吃东西的原因:区分饥饿、情绪等因素,找到其他方式来纾解情绪,使安抚食物发挥真正的作用。
同时,写出情绪性饮食的循环表,以便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行为模式。
4. 认真对待食物:从任何一个角度去考量食物,先看再感受,在嘴中含一会儿,感受味道,等没有感觉了再咀嚼,然后吞咽。
在这个过程中,压抑每一个不必要的动作。
(当然,不需要每一餐都这样严格要求自己。
) 5. 运用知识以及感受:排除最初对油腻食物的喜爱,尝试接受其他食物,发现更多的美味。
6. 不要惧怕浪费:在适当的情况下,不要因为害怕浪费而强迫自己吃下过多的食物。
学会与食物和解,不被食物所束缚。
7. 分辨腹部饱足和身体饱足:注意观察不同食物带来的饱足感,是仅仅胃被撑大了,还是身体真正摄入了能量。
正念饮食——在饮食中发现内心的富足

正念饮食——在饮食中发现内心的富足为什么说:暴饮暴食是缺乏爱的表现?而正念饮食的训练,唤醒内在的柔和与慈爱!我们儿时在妈妈的怀抱里通过吸允乳汁,获得内心的踏实感。
那一刻,我们不仅在获得食物的补充,更是享受在哺育中,被母亲拥抱和抚摸的爱。
那一刻,我们心里是满足和踏实的!我们在身体里记住了嘴巴蠕动和被拥抱时的温暖和幸福感。
慢慢长大后,我们开始在生理上断奶,父母能够亲自为我们做的事情越来越少,同时很多事情也需要我们独自去面对。
我们发现,人生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也会经历各种繁杂事情,尤其在我们经历挫折和困难的时候,心理上想要被满足和需要爱的感觉还会继续。
当那种感觉出来的时候,我们想要得到安慰和理解,想要得到帮助和支持,想要得到解决问题的力量和方法。
当这些都无法得到时,心里容易惶恐不安,害怕失落。
也很容易通过外在的食物,得到暂时的安慰和满足。
于是,我们开始依赖冰箱,在翻动冰箱找食物的时候,会有一种满满的喜悦感。
容易迷恋烟草,那种嘴巴蠕动和吸吮的感觉,和吸允妈妈乳汁一样,让我们出现一种“被满足”的感觉。
慢慢地,这成了我们行动的惯性,却没有觉察惯性背后的动力是想获得爱与温暖。
所以,我们也需要通过饮食,得到更深的训练,重新建立身体、内心、感官和食物的关系!正念饮食当你拿到一颗红枣或者一粒花生的时候,你下意识的表现会是什么?当我把这些食物分别发放在每个人手里的时候,很多学生直接放在嘴巴中,很快地咀嚼食物,甚至不等食物完全嚼烂,就直接吞咽食物。
不知不觉中,已经吃了很多,你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究竟什么时候吃饱了,你的身体其实不需要摄入这么多高热量食物的。
下面,大家跟着我的引导,真正和食物联接,看看你的身体里面真正的需要!一、感受食物外在的形状和分量给每位朋友分发三粒炒熟的花生,并且感受三粒花生在手里的分量。
你可以把一粒花生拿在掌心中,你只是单纯地看着这粒花生,感受它!仔细地观察这粒花生的形状和颜色,并且用手抚摸它,感觉它在你手心里的感觉。
《学会吃饭》读后感

《学会吃饭》读后感1刚开始读这本书时,觉得似乎和自己的意图不符,但是细细读来还是有很大收获的,就“正念”两字就足够了。
减肥、暴饮暴食等问题,似乎不是自己所关心的,不过读完这本书,觉得应该对想减肥的人也许会有更大的帮助,所以闲来还是值得一读的。
这本书最对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正念”两字,专注当下,认真聆听身体发出的讯息,感受此时此刻的真实感觉。
以前觉得吃饭有什么可学的,拿起食物吃就可以了。
但是我们可曾在吃饭前真正感受到肚子有多饿?饿有几分?这种饥饿感是来自生理还是来自外界的干扰?比如是心情不好想吃东西,或是只因为食物在眼前放着,不经意地顺手拿起来而吃?还是因为别人在吃自己也盲目地拿起来吃?当我们在吃东西的时候,是否真正地感受到食物的味道?随着进食食物的增加,食物的.味道是否发生变化,腹部的饱腹感又发生了哪些变化?等等一些在吃饭过程中的感觉,你是否细细体会过。
当我们在吃饭过程中,多专注当下,多问一问自己当下的感觉,问一下舌头的感觉,问一下鼻子的感觉,问一下牙齿的感觉,问一下肚子的感觉,问一下大脑的感觉……我们不禁发现,我们曾经是多么的暴殄天物,食而不知其味,白白浪费美食,似那猪八戒吃人参果。
而不知不觉吃得过饱过撑有何尝不是浪费食物且危害身体呢。
书中有一个观点也很值得分享的,“正念”是察觉、是以第三者的身份观察这一切,并不带一丝批判、评价,也就是在“正念”状态下,你现在的感受、所做的事没有好坏之分,也没有对错之别,仅仅是实事求是的反映这一切就好。
这样最大的好处是,不打击自己的积极性,以事实说话,更能展示真实的自己、了解自己真实的想法,产生内生的动力去改变现状。
最后,这本书应该非常适合暴饮暴食、肥胖症者好好学习。
有理论,有具体练习方法,一步一步按照书上的练习去体会、去感受,我想一定能够获得意想不到收获。
《学会吃饭》读后感2最近在读《学会吃饭》这本书,首先声明,我是一个被书名和封面吸引到的读者,仔细读来,觉得看这本书还是值得。
学会吃饭读后感

学会吃饭读后感学会吃饭读后感《学会吃饭》是一本关于健康饮食的书籍,作者从学会吃饭这个看似简单的行为出发,深入探讨了饮食对我们身体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体会到了饮食对个人健康的影响,并对自己的饮食习惯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首先,作者在书中强调了正确的饮食观念。
他指出,饮食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更应该注重营养均衡和合理搭配。
我们应该学会吃各种食物,包括谷物、蔬菜、水果、蛋白质和脂肪。
同时,要注意食物的新鲜度和烹饪方法,避免食用过多的加工食品和高热量食物。
通过培养正确的饮食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其次,书中还提到了正确认识自己的饥饿感和饱食感。
作者认为,我们应该学会听从身体的需求信号,用适量的食物满足饥饿感,而不是过度饱食。
过度进食不仅容易导致超重和肥胖,还会增加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因此,我们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饮食量,并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饮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我们常常会发现,情绪低落、焦虑和压力大的时候,往往会有暴饮暴食的欲望。
作者指出,这是因为食物中的某些成分可以影响我们的情绪和情感状态。
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对于食物和情绪的关系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饮食对于心理健康的影响,从而更加注重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以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学会吃饭》,我深刻认识到了饮食对个人健康的重要性。
正确的饮食观念、适量的饮食量以及饮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都是我们应该关注和学习的内容。
只有学会吃饭,我们才能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享受更加美好的生活。
正念进食的体验感悟

正念进食的体验感悟正念进食是一种能够帮助我们更加专注享受食物的方法。
通过正念进食的实践,我深刻地意识到了自己在过去的许多年里所犯下的错误:吃得太快,注意力不集中。
现在,我正通过正念进食来改变这种状态。
以下是我在实践正念进食中的一些感悟和体验:1. 慢慢品尝食物。
正念进食并不是让我们不吃或者吃得更少,而是鼓励我们更加专注地品尝食物。
当我们拥有清晰的头脑,并且能够集中注意力时,我们会发现自己对于食物的品尝和感受更加敏锐。
2. 将注意力集中在内心。
正念进食是一种内省的体验。
当我们吃饭时,我们应该尝试将注意力集中在内心,感受身体对食物的反应。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满足自己的身体需求。
3. 享受当下的食物。
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往往会把吃饭当成一种任务,往往忽略了食物本身的美味。
但当我们采用正念进食的方式时,我们会发现自己可以更加专注地享受当下的食物,而不是过去或者未来的事情。
4. 感受身体的满足。
正念进食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感受到身体的满足感。
当我们专注地吃饭时,我们会逐渐变得满足,而不是通过过度进食来寻求满足。
5. 培养自我关注和自我爱。
正念进食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内在和个人的经历。
当我们能够更好地关注自己的身体需求时,也会更加珍惜自己的身体,从而更加爱自己。
6. 实践正念进食需要时间。
正念进食是一种练习,需要时间和耐心。
当我们一开始尝试这种方法时,很可能会感到不舒适或者困惑,但是只要坚持不懈,我们就会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
最后,我想说,正念进食是一种很好的身心锻炼方式。
通过让我们更加专注和内省,它不仅有助于减轻压力和焦虑,还可以改善我们的健康和幸福感。
关于吃饭的文章读后感优秀范文高中生6篇

关于吃饭的文章读后感优秀范文高中生6篇导语:我们有自古流传的两句话:一是“衣食足则知荣辱”,见于《管子·牧民》篇,一是“民以食为天”,是汉朝郦食其说的。
这些都是从实际政治上认出了民食的基本性,也就是说从人民方面看,吃饭第一。
另一方面,告子说,“食色,性也”,是从人生哲学上肯定了食是生活的两大基本要求之一。
《礼记·礼运》篇也说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这更明白。
照后面这两句话,吃饭和性欲是同等重要的,可是照这两句话里的次序,“食”或“饮食”都在前头,所以还是吃饭第一。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吃饭的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学会吃饭》读后感(一):一部很有趣的书,说实话很佩服这些细心品味生活的人,可以从我们生活中最不起眼的小事中总结出一条条小哲理、小方法,并细细回味、写下来、分享给大家。
一种放慢脚步体会最朴实的事物的心态,的确值得我们学习。
肥胖的确把我们一个个都折腾成夹心饼干,一面要受得住美食的诱惑、一面要经得起广罗大众对胖子的歧视。
我们会偷偷的吃着小甜品,认为没有人看到就不会摄入卡路里,然后感叹要和一条条美丽的裙子擦肩而过。
这又是何苦呢?按照作者的说法,想吃就吃!爱吃什么就吃什么!只是要提前看看食物的卡路里,如果饱了就不要勉强自己再吃了~别把父母那套勤俭节约的陈词滥调道德绑架我们,想想如果吃多了再花大把银子去减肥,那才是真正的浪费啊!《学会吃饭》读后感(二):作为一个“日日减肥日日肥”的人,减肥每日都在我的待办事项里待着,却从来没能被成功完成。
这么多年来,关注的减肥方法千千万,买过的减肥书千千万。
道理都很好听,就是做不到。
在年复一年的挣扎中,我只能捏捏肚子上的肥肉,告诉自己,算了,“人活着,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呢”。
这次我把目光投向了《学会吃饭》,是因为它号称“正念饮食”。
“正念”,英文名叫“mindfulness”,近几年来在国外搞得风生水起,对此了解不深的我搞不通它和冥想的区别。
正念饮食,吃出健康 ——《学会吃饭》听后感

正念饮食,吃出健康——《学会吃饭》听后感今天听完《学会吃饭》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己竟然不会吃饭。
怎么做到既可以自在地享受美食,又能保持健康?本书通过“培养正念习惯,培养外在智慧,改变饮食模式,开心享受、但不一定吃完……”等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帮助我们剔除错误的进食模式。
同时,它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的身体、情绪和欲望,以更健康的态度面对食物,实现平衡人生。
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珍・克里斯特勒,她是正念饮食觉知训练创始人。
作者原来是在日本学习过,回国后她把“东方的正念练习”和“西方的科学量表”结合起来,结果给生活带来特别大的改变。
所以她说自我调节理论和进食经验的这种结合,形成了她的这门课程。
听完这本书,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们的浪费观念竟然是错误的。
平时我们都认为:不浪费就是不能剩饭菜。
比如:家长和教师就经常教育孩子们节约粮食、不浪费粮食。
我们会告诉孩子“粒粒皆辛苦”,我们会给孩子们举“非洲小朋友没饭吃”的例子。
教育孩子们不挑食、要把饭菜吃完。
但这本书的作者告诉我们说,你要真想帮非洲的小朋友,你剩着点,为什么呢?因为你吃下去更浪费,你吃下去了,导致你的胃撑得越来越大,所以你下一顿吃更多,非洲小朋友更没有东西吃。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吃不下了别吃,勇敢地把它剩在桌子上,然后你的胃变得越来越小。
你们家做的饭经常吃不完,那你放心,你们家下次做饭就变少了。
随着你们家做饭变得越来越少,非洲小朋友才有饭吃,这是我们正确地理解浪费这件事。
而且你知道,我们现在大都市里的这些人,吃下去很多饭以后,再花很多钱减肥,你说浪费不浪费?所以要完全纠正我们过去的这些观念。
听完这本书,让我最欣慰的就是——减肥和学会吃饭这些事儿不是靠意志力。
书中强调:请千万记住,绝对不是靠意志力,甚至它允许你短暂地没有意志力。
有时候晚上受不了,吃多了,没关系。
你今天猛得吃多了,不要紧,你明天少吃点就回来了。
而不是说,我今天吃多了,我这辈子都崩溃了。
读《学会吃饭》读书有感

读《学会吃饭》读书有感“正念”,简单来说,就是专注于当下,用心去感受此时此刻的真实体验。
在减肥、暴饮暴食等问题上,或许我们并没有直接的关联,但读完这本书后,我坚信它对每一个想要更好地了解自己、掌控饮食的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回想过去,我们在吃饭时是否曾真正关注过自己的饥饿感?是生理上的需求,还是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我们是否曾留意过食物的味道在口中的变化,以及腹部饱腹感的逐渐增加?这些在日常生活中被我们忽视的细节,其实正是“正念”的核心所在。
通过“正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身体和饮食习惯。
不再被情绪或外界的诱惑所左右,而是能够更加敏锐地察觉到自己的饥饿和饱腹感。
这样,我们就能更准确地控制食物的摄入量,避免过度进食或盲目跟风。
此外,“正念”还能让我们更加珍惜食物。
当我们专注于品尝每一口食物的滋味,感受它在口中的质感和香气时,我们会更加感激食物的来之不易,从而减少浪费。
这种对食物的尊重和珍惜,也将延伸到我们对生活中其他事物的态度上。
书中还提到,“正念”是一种察觉,是以第三者的身份客观地观察自己的感受和行为,而不带有任何批判或评价。
这种中立的态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动机。
不被消极的自我评价所困扰,而是以事实为依据,积极地寻求改变。
对于那些饱受暴饮暴食或肥胖问题困扰的人来说,《学会吃饭》无疑是一本具有指导意义的实用书籍。
书中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具体的练习方法,帮助读者逐步培养“正念”的能力。
通过实践和体验,他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饮食习惯,找到适合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
总而言之,《学会吃饭》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正念”的重要性。
它不仅仅是关于减肥或饮食控制,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自我认知的方式。
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对当下的感受和体验,而“正念”提醒我们要珍惜此时此刻,用心去品味生活的美好。
无论是在吃饭时还是面对其他挑战,我们都可以运用“正念”的力量,更加从容地应对,做出更有利于自己身心健康的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念饮食,吃出健康——《学会吃饭》听后感今天听完《学会吃饭》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己竟然不会吃饭。
怎么做到既可以自在地享受美食,又能保持健康?
本书通过“培养正念习惯,培养外在智慧,改变饮食
模式,开心享受、但不一定吃完” 等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帮助我们剔除错误的进食模式。
同时,它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的身体、情绪和欲望,以更健康的态度面对食物,实现平衡人生。
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珍? 克里斯特勒,她是正念饮食觉知训练创始人。
作者原来是在日本学习过,回国后她把“东方的正念练习”和“西方的科学量表”结合起来,结果给生活带来特别大的改变。
所以她说自我调节理论和进食经验的这种结合,形成了她的这门课程。
听完这本书,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们的浪费观
念竟然是错误的。
平时我们都认为:不浪费就是不能剩饭菜。
比如:家长和教师就经常教育孩子们节约粮食、不浪费粮食。
我们会告诉孩子“粒粒皆辛苦”,我们会给孩子们举“非洲小朋友没饭吃”的例子。
教育孩子们不挑食、要把饭菜吃完。
但这本书的作者告诉我们说,你要真想帮非洲的小朋友,你剩着点,为什么呢?因为你吃下去更浪费,你吃下去了,导致你的胃撑得越来越大,所以你下一顿吃更多,非洲小朋友更没有东西吃。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吃不下了别吃,勇敢地把它剩在桌子上,然后你的胃变得越来越小。
你们家做的饭经常吃不完,那你放心,你们家下次做饭就变少了。
随着你们家做饭变得越来越少,非洲小朋友才有饭吃,这是我们正确地理解浪费这件事。
而且你知道,我们现在大都市里的这些人,吃下去很多饭以后,再花很多钱减肥,你说浪费不浪费?所以要完全纠正我们过去的这些观念。
听完这本书,让我最欣慰的就是---- 减肥和学会吃饭
这些事儿不是靠意志力。
书中强调:请千万记住,绝对不是靠意志力,甚至它允许你短暂地没有意志力。
有时候晚上受不了,吃多了,没关系。
你今天猛得吃多了,
不要紧,你明天少吃点就回来了。
而不是说,我今天吃多了,我这辈子都崩溃了。
不要给自己那么大的压力,偶尔放纵一下是非常正常的事。
所以你与其建立一种痛苦和焦虑的关系,不如培养一个与味觉滋养和满足感相关的关系。
就你能够每天去感受你的味觉。
既然减肥、学会吃饭不靠意志力,那我们靠什么呢?
靠“正念饮食法”。
正念就是你专注不加批判地觉察你的内在世界及外在世界的过程。
就是当你能够不加评判地不去说这个食物好吃,这个食物不好吃,这个健康,这个不健康,不做这样的评判的时候,全然地接受它,这就是正念
其实生活中我们不缺少正念。
比如说:你突然看到日落的那一刻,觉得好美,这种感觉就是正念;当你突然看到
彩虹,在那儿痴迷的看,忘记了拍照的那一刻,那就是正念;
当你闻一朵花的时候,花香给你的那种感觉,就是正念……
我们如何才能做到正念饮食呢?
1 :正念呼吸2:迷你静坐3:正念进食
其中“正念进食”的方法书中以吃“四颗葡萄干”为例,讲解的非常详细,我们跟着直接做就可以了。
但是由于讲的速度较快,内容太多,在这里我就没办法给大家展现了。
简单的来说就是:吃这四颗葡萄干时,你要先看一看它的形,然后闻一闻它的气,然后再吃一吃它的味。
在这些过程当中,要想想这个葡萄干都经历了什么,它来之不易,怀着感恩的心吃下它。
慢慢地品味咽下,仔细体会这个过程。
总之一句话:认认真真地享受一个葡萄干。
《学会吃饭》这本书能够帮助我们成为美食家,教会我们去认真地品尝我们生活中美好的东西。
每一口,每一餐都尽量地带来感恩的感觉,它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正念饮食法不仅引导我们更健康自在地吃,它的原理在探索自我和觉知自我上也大有裨益。
可以说,这不只是一本针对饮食的书,亦是一本关于人生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