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标题含义及作用习题(汇编)

合集下载

专题01 标题作用及含义-部编版六年级记叙文知识点精讲精练+习题演练

专题01 标题作用及含义-部编版六年级记叙文知识点精讲精练+习题演练

专题01 标题的作用及含义一、知识点回顾标题含义及作用【典型题型】(一)含义类:(1)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2)这个题目有什么含义?(二)作用类:(1)为什么以此为题?(2)试分析题目的作用/好处、妙处。

标题含义【一般讲法】(1)联系表层含义:内容(词语的含义,点明写作对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体会深层含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文章内容相关引申义(双关义,象征义)【学生痛点】1、能够找到表层含义,但深层含义的分析欠缺。

2、比喻义或象征义的曲解。

3、答案要点不全。

4、语言组织不规范。

【核心需求点】1、能够迅速正确找到标题的引申义。

2、要点全面。

3、语言组织不丢分。

标题作用【一般技巧】1、线索。

2、象征人物的形象或精神。

3、作者感情的触发点。

4、含蓄的或形象的揭示文章中心(要具体写出中心是什么)。

5、概括文章内容。

6、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学生痛点】1、标题作用记不全,容易混淆。

2、死记硬背标题作用,不能够灵活应用。

3、具体问题不能具体分析,出现一股脑写出标题所有作用的情况,造成相关的失分。

【核心需求点】1、快速准确记忆标题作用。

2、看到标题,能够准确找到相关作用。

3、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特色教法】(一) 快速记忆标题作用口诀:吸读线象,概括心情。

其中吸读是指吸引读者,线是线索,象是象征,概括即概括内容,心指文章中心,情是指作者情感。

(二) 具体分析(1)叙事类的题目,一般是概括文章内容。

抓住了这样的文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事件。

(2)标题含有哲理和议论的成分,一般是揭示文章的中心。

文题直接揭示或形象暗示了文章的主旨,有的文题含蓄地传达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3)标题含有人物或者事物,一般是指文章的线索,表达作者的感情或者具有象征义。

(4) 标题中出现矛盾现象,一般是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5) 标题中出现修辞手法,主要是揭示文章的中心,有时候也是文章的线索。

二、习题演练阅读理解。

悠长的铃声毕淑敏(1)雨天,是城市的忌日。

记叙文阅读解析:标题的作用及好处(附解析与专练及答案)

记叙文阅读解析:标题的作用及好处(附解析与专练及答案)

记叙文阅读解析:标题的作用及好处标题的作用1、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气氛,营造气氛,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3、概括或暗示文章的主要内容。

4、贯穿全文的线索。

5、交代写作对象,点明主人公或线索人物。

6、凸显文章的主题。

7、寄托……的情感。

标题的好处1、运用……的修辞,生动形象,吸引读者。

2、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3、运用问句,强调内容,引人思考。

4、引用古诗词或歌词,富有文学色彩,吸引读者。

5、富有诗意,营造美好气氛。

6、用词新颖别致,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答题方法1、内容:概括文章……内容,交代时间、地点、点明记叙对象或人物等。

2、结构:贯穿全文线索。

3、主旨:点明(暗示、凸显、突出)文章主旨;寄托……情感;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4、手法:设置悬念,运用(比喻、拟人、双关等)……修辞手法。

5、效果: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人思考,营造气氛,富有诗情画意等。

练习一惟有垂杨管别离①病房里的岳老师和那个小病号互不相识,他们一个是一所小学的语文老师,但那所小学已经关闭多年,岳老师事实上好多年每当老师了;一个是只有七岁的小男孩,三岁就生了骨病,自此便在父母带领下到处求医,学校,他一天都没踏足过。

②在病房里,他们首先是病人,其次,他们竟然变做老师和学生。

四十多岁的岳老师,早已被疾病和疾病所带来的争吵、伤心。

背弃折磨得满头白发。

可是,【A】当她将病房当做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将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一丝红晕。

【B】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就马上开始给小病号上课。

虽说从前她只是语文老师,但这里她却什么都教,古诗词、加减乘除、英语单词……每当病人和陪护者挤满病房之时,便是岳老师一天之中神采奕奕的时刻——她总是有意无意地提出许多问题来考小病号。

如果小病号能在众人的赞叹中结束考试,那简直就像是有一道神赐之光破空而来,照得她通体发亮。

但小病号生性顽劣,只要病情稍好,就在病房里奔来跑去,岳老师的问题他便经常答不上来。

记叙文 专题 01 分析标题含义与作用(讲义+试题) 五年级语文 (含答案、解析)

记叙文 专题 01 分析标题含义与作用(讲义+试题) 五年级语文 (含答案、解析)
“我( )可以替他们打电话请来锁匠,( )可以让他们搭我的车回城……”我想。
于是我请他们上了我的车向城里开去。一路上,那位夫人向我介绍说,她丈夫是个植物学家,他们正一路旅行去北方收集蕨类植物。
我们终于把锁匠从城里带回了野餐营地。锁匠工作时,他们夫妇和我则在露天餐桌边坐下共同分享我带的馅饼。植物学家兴奋地说:“您真好,您真肯帮忙。”我笑着回答:“这是我们做事的习惯。”接着就把我当年的故事告诉了他们,并倾诉了寻找无着的懊恼。
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始终没叫一个疼字,而是咬着牙微笑着,不停地向救援人员挥手致谢,两手做出胜利的V字形。她坚信政府派来的救援部队一定能救她。可是,营救人员倾尽全力也没能从固若金汤的泥石流中救出她来。小女孩始终微笑着,挥着手,一点一点地被泥石流淹没。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脸上洋溢着微笑,而且手臂一直保持着V字形,那一刻仿佛一个世纪,在场的人含泪目睹了这庄严而又悲惨的一幕。世界静极,只见灵魂独舞。
1.含义:
(1)结合文章内容,总结出与题目相关的事件:从文章内容可知,小女孩在被泥石流淹没的最后一刻,脸上仍然洋溢着微笑,而且手臂一直保持着V字型。简洁概括为:小女孩在死神降临之际,从容面对,始终微笑着。(表层含义)
(2)联系文章结尾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出道理:“死神夺去人的生命,却夺不去——生死关头那个V字所蕴含的信念和精神!穿透灵魂的微笑,常常在生命边缘蕴含着震撼世界的力量,让人生所有的苦难如轻烟般飘散。”可以知道:小女孩的微笑蕴含的坚强不屈的信念和精神,深深印刻在人们心中,她的勇敢,感动了每一个人,震撼着世界。(深层含义)
死神夺去人的生命,却夺不去——生死关头那个V字所蕴含的信念和精神!穿透灵魂的微笑,常常在生命边缘蕴含着震撼世界的力量,让人生所有的苦难如轻烟般飘散。

记叙文阅读练习(题目的含义和作用)资料

记叙文阅读练习(题目的含义和作用)资料

记叙文阅读练习(题目的含义和作用)(一)故烧高烛照红妆苏伟①我养在阳台上的朱顶红开花了,君子兰也开花了。

②花虽然不多,却给我带来了无限的欢乐。

自从发现碧绿的叶子中间挺出来亭亭的花茎,花茎上骄傲地托起小小的花苞,我的心里就溢满了渴望。

每天都要去细细地观察花茎长高了多少,花苞长大了多少。

有时禁不住抱怨长得太慢,让我等得太心焦。

可也给了我足够的时间,让我想象花开的样子。

朱顶红去年春天已开过一次,那六瓣的花形、艳艳的朱红,至今仍开在心窗之下;那馥郁的甜香似乎依旧留在唇吻之间,让我盼望重温旧岁的欣喜。

君子兰却是第一次开花,以前又从未见过君子兰花,这几个花苞留给我太多的悬念,太多的想象与向往。

③在我的期盼之中,朱顶红和君子兰同时开放了,于是我也有了双重的快乐。

朱顶红好似故友,未负佳期,如约相访,让我深感花的多情。

体味着浓郁的花香,我心旷神怡。

君子兰就是新交的知己,让我顿生相见恨晚之慨,它的花形有似朱顶红,但要玲珑得多,小巧得多,花色橘红,花香幽微,恰如“讷于言而敏于行”的君子,称它为花中君子的确名副其实了。

故友重逢的喜悦、心仪知己的快乐让我体会到了什么叫心醉,让我醺醺然,陶然忘忧。

④沉浸在喜悦中的我,又常常害怕花期过后的萧条与寂寞,于是格外地珍惜花开的日子。

李清照于海棠花开之时,在《如梦令》词中写到:“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多情善感的女词人惜花的心情我也一样有,于是每天下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阳台上去看望故友与新知,轻嗅她们临风的花香,近观她们静处的娇姿。

东坡亦有诗云:“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豁达、粗犷如东坡尚且对花如此爱惜,害怕娇艳的花一朝零落,就是在夜晚也要点上蜡烛,欣赏盛开的花朵。

更何况我也觉得灯下观花如灯下观美人,自当别有情调、别有韵味。

于是在花开的夜晚,我也打开阳台上的灯,在幽幽的灯光下看花,花色似乎多了层次,花朵上仿佛也有点点珠粉映射出珠光。

记叙文标题含义作用训练

记叙文标题含义作用训练

记叙文标题含义作用训练题标题的作用:1.交代写作对象2.交代写作内容3.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4.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5.点明中心或者是暗示中心6.一语双关,用比喻或者拟人的手法7.作为文章的线索或者照应全文幸会,妈妈张春(1)我妈年轻的时候是一名会计,在食品站工作。

她的本职业务顶呱呱,现在已经60多岁,对数字依然非常敏感,心算精确到个位数。

(2)我们小时候爱吃手指,把手指甲都啃坏了。

她就给我和哥哥在胸前吊了一粒甘草片。

因为甘草片比手指头好吃,我们就不吃手指头了。

我4岁的时候,看到其他小孩子在高楼外的屋檐上追跑嬉闹,也想跟上去。

妈妈没有打我骂我,而是去买了一个大西瓜,带我们站到那个楼顶上,瞅着下面没人,把西瓜扔了下去,然后说:“你们看,摔下去就是这个样子!”(3)还有一次,在家里看电视剧《哪吒闹海》,看到哪吒自杀的时候,我一边伤心地大哭,一边去上学。

走出好远,后边远远传来妈妈的声音,她边喊边跑:“哪吒没有死——被他师父救活了——不要哭了!”她起码追了200米。

(4)我不到8岁的时候,妈妈就和我说,不要让男人和你太亲密,更不要让男人碰你。

洗澡上厕所,就算是爸爸、哥哥也不能看。

(5)我初中的时候第一次收到情书,非常忧心,试探地拿给妈妈看。

妈妈仔细地看完,然后笑眯眯地叠起来还给我,说:“青春真好,还有人给你写这样的信。

”我后来听说很多女孩子不再对妈妈说心事,就是从第一封类似的书信开始的,而我却松了一口气,好像今后没有什么事不能和妈妈说的了。

(6)但我们之间也不都是美好时光。

青春叛逆期,我也跟她吵过,说:“等我长大了,还了你们的钱,我就再也不欠你们的了!”妈妈沉默良久,叹了口气,说:“我们大人有时也心情不好,你看看《还珠格格》里的小燕子,总是逗阿玛高兴,你就不能也哄哄我吗?”(7)小时候上学,爸妈很少接送我,下雨也一样。

家里的伞都是长柄的大黑伞,我个子矮,不喜欢带大黑伞,所以经常淋雨。

过了十几年,我随便抱怨了一下这件事,妈妈后来几次跟我说:“那时候我怎么就那么蠢,不知道给你买一把小伞呢?我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你要原谅我们啊。

7记叙文之标题含义及作用(知识+题目)

7记叙文之标题含义及作用(知识+题目)

记叙文之标题含义及作用一、知识结构一、标题类考点类型1.文章标题有什么含义? (或:如何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2.本文以“xx”为题,有什么妙(好)处?3.文章标题换成“xx”是否可以?为什么?4.拟写文章标题。

5.作者是如何突出标题某字词的(或某字词的好处)?(一)标题的含义二、标题的含义1.先看标题的本义: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记叙的内容。

2.再思考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例】《驿落梨花》本义是由结尾的诗句“驿落梨花出处开”演化而来的,“驿”在文中指行人所走的道路;“梨花”就是漫山遍野盛开的洁白梨花;深层含义是指具有美好心灵的哈尼族小姑娘,更是雷锋精神的象征。

三、解题思路阅读考标题的含义,一般不只是有表层含义,还有深层含义,那怎么来把握标题的深层含义?②题前,我们要推敲该文所表达的主旨,然后在此基础上把握题目的深层含义。

②答题时:由浅入深,先答表层含义,再联系文章宗旨,答出深层含义。

幽幽七里香丁立梅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也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

三层小楼,粉墙黛瓦,阅览室设在二层。

靠楼梯的一面墙上,满满当当的,摆的全是书。

朝南的窗户外面,植着七里香。

人坐在室内看书,总有花香飘进来,深深浅浅,缠绵不绝。

这是当年我念大学时学校的阅览室。

对于像我那样痴迷读书而又无钱买书的穷学生来说,这间免费开放的阅览室,无疑是上帝赐予的一座宝藏。

在那里,我如饥似渴,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书籍。

其实那时,我心卑微。

我来自贫困的乡下,无家室可炫耀,又不貌美,穿衣简朴,囊中时常羞涩。

在一群光华灼灼的城里同学跟前,我觉得自己真是既渺小又丑陋。

是读书使我的内心慢慢地变得丰盈。

那真是一段妙不可言的光阴。

每日黄昏,一下课,我匆匆跑回宿舍,胡乱塞点食物当晚饭,就直奔阅览室。

看管阅览室的管理员,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个高,肤黑,表情严肃。

他一见我跑去,就把我看的《诗经》取出来,交到我手上,把我的借书卡拿去,插到书架上。

记叙文标题含义和作用分析(终极修订)

记叙文标题含义和作用分析(终极修订)
提示:通过这个事物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思考和感悟)?
分析题目:《紫藤萝瀑布》
分析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
作者一步步往下走的脱险过程。
(提示:一个故事?一个事物?)
在遇到困难时要勇敢面对,勇敢地走出第一步,并坚强地走下去。
(提示:思想情感?思考感悟?)
句式:新颖简洁,引人注目;2.语言:有象征意义,生动形象;3.思想:富含哲理,具有启发性。
记叙文专项训练 题目的含义与作用
单击添加副标题
(如何赏析题目?)
聚焦考点◇明确目标
CONTENTS
常见考试题型:
01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02
《王几何》换成《我的老师》好不好?请说明原因。
《我的老师》 《王几何》
分析题目的含义与作用
示例文章
表层含义
深层含义
作用好处
1《散步》



2《紫藤萝瀑布》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表层含义: 深层含义: 作用:
小结:题目的含义
深层含义:
表层含义:
标题的字面含义; 文中内容(事物,故事)。 探究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探究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文章的主题思想
1.新颖简洁;2.引人注目
句式:
语言:
1、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故事的发展); 2、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3、概括全文,点明中心; 4、说明对象,便于行文。
思想内容:
1.运用修辞(比喻、拟人、反问)手法;2.语言优美,形象生动。
练习2:为短文拟题目
阅读练习册P5《一个馒头》,想想把“一个馒头”这个标题换成“我的母亲”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补充练习 不好;因为 补充回答:而《我的母亲》在含义和作用上都没有《一个馒头》那么好。

记叙文阅读——标题含义及作用专题练习(含答案)

记叙文阅读——标题含义及作用专题练习(含答案)

记叙文阅读——标题含义及作用专题练习(含答案)Don't talk to strangers on the road。

Don't accept any food or drink from strangers。

Whenever you leave your seat。

make sure to pour out the remaining water in your cup when you come back!" My family repeated these warnings to me before I left to attend a conference in Xinjiang last summer。

a journey of over 3,000 kilometers without any ns.As I entered the compartment。

I felt nervous about who I would encounter on this journey。

A man entered with his four or five-year-old daughter。

followed by a ten-year-old boy who was bouncing around with his mother。

The overall environment seemed good。

and I relaxed a bit.Late at night。

I locked the door and placed my handbag under the pillow before lying down。

Unknowingly。

it was already deep into the night。

In a drowsy state。

I heard the sound of the door lock being twiste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馒头
①十三岁那年,我顺利地考进离家二十多里的县三中,成了母亲最大的骄傲。

那时,父亲还是大山里的一名伐木工,为节约开支,他数年难得一次省亲,贫寒的家境使母亲也愈发省吃俭用艰苦度日。

②那是一个霪雨霏霏的深秋的一天,当父亲兴冲冲地踏进院坝时,母亲的眼眶一下就湿润了。

接过父亲的行囊,母亲就发现了那个白面做成的馒头。

③这是父亲路上吃剩下的干粮。

对于当时以玉米、红薯为主食的我家来说,白面馒头无疑是一种奢侈的享受。

母亲走进灶屋,在点燃茅草给父亲烧洗脸水的同时,将蒸笼也放在了锅上……看着锅上四溢的热气,母亲喜盈盈地从房里拿出几块干净的纱布,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好那香气扑鼻的馒头,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头顶一块蓝花布就向二十里外的县城走来。

④走到学校,已是下午。

整齐的校舍、琅琅的读书声使大字不识的母亲顿生敬畏。

蹑手蹑脚,屏息而行,母亲沿着每一间教室寻找心爱的儿子。

几乎走遍了整个学校,她终于看见了正在上课的我。

许是怕老师呵斥,母亲哈着腰,从窗户上露出半个脑袋,一边用手向我比划,眼睛又怯怯地瞅着老师。

半个脑袋、奇怪的手势和母亲颇为滑稽的眼神立即吸引了同学们好奇的目光。

⑤就这样在窗口呆了好一会儿,在老师背过身写板书之际,母亲突然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动作。

她直起身,从怀中掏出那个雪白纱布紧裹的馒头,从窗外迅速向我掷来。

“咚!”因用力过猛,馒头掠过我的头顶砸在了前面同学的课桌上,随后又一骨碌滚在了地上。

当沾满尘土的纱布一层层散开,那个干干净净的馒头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时,教室里哄然而起的笑声瞬间刺痛了我的耳膜。

⑥面对老师严肃的询问,母亲慌张地说:“我,我来给娃送个馒头。

”在我那些生活颇为优裕的城里同学听来,这样的回答无疑是一种荒谬的笑料——走几十里路就为送一个馒头?着着他们前仰后合地笑个不停,憨厚的母亲全然不知所以,竟还怀着敬意频频向她心目中的“秀才”们点头。

母亲补丁缀补丁的衣服、头上已歪斜的蓝花布和这种尴尬的神态再次掀起了他们的笑浪……在这一阵紧似一阵的笑声中,我的自尊被践踏得支离破碎。

⑦拾起馒头,我快步走出教室,拉起母亲就向操场走去。

此时,我丝毫没有感到馒头上尚存的体温,没有注意到每间教室窗下湿漉漉的泥脚印,更没有看到母亲眼中那慈爱的目光!站在操场边,我气急败坏而又语无伦次地向母亲大喊大叫:“哪个要你到学校来?哪个要吃你的臭馒头?看看你这一身泥,活像戏台上的小丑,真是丢人现眼!”说着,我奋力一抡胳膊,那个尚热的白面馒头画了一道美丽的弧线,飞出了学校的围墙。

⑧母亲没有说一句话,慈爱的笑容僵硬在她满是皱纹的脸上。

母亲嘴角抖了半晌,却终归没有吐出半个字来。

最后,她缓缓转过身,一溜一滑地向校外走去。

不知何时又下起了雨,濛濛烟雨中,母亲低着头,背脊佝偻如弓,随着蹒跚的步伐,那块歪斜的蓝花头布飘悠着,渐渐湿润了我的视线……
⑨至今我也不知道,母亲怀揣着馒头是怎样一步一滑走到学校的,当年我无情扔掉的
那个馒头到底对母亲造成了多大的伤害,但我知道在回家的路上,有两条小溪、三道山梁和二十里曲曲弯弯的泥泞山道……(作者:黄斌,原文有改动)
11.标题“一个馒头”在文中有哪些作用?(4分)
12.文章②⑧两段都写到了“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13.文章围绕“一个馒头”叙述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4分)
14.本文人物描写很精彩,下面两个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1)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好那香气扑鼻的馒头,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

(2)母亲低着头,背脊佝偻如弓,随着蹒跚的步伐,那块歪斜的蓝花头布飘悠着。

15.文章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母亲离开时,“我”渐渐湿润了视线,此刻“我”的内心是怎样的?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展开你的想象,描写出此时“我”的心理。

(4分)
阅读《一个馒头》答案
1 “一个馒头”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或全文围绕“一个馒头”展开,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2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起阅读兴趣。

3点明中心,突出母亲爱儿子的纯朴的感情。

2、1第②段写雨,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写母亲冒雨送馒头给我,突出了母亲对我的疼爱;或为下文写母亲为“我”送馒头受伤害作铺垫。

第⑧段写母亲在雨中离开,渲染了一种伤感的气氛;烘托“我”和母亲悲伤的情感;和第②段写雨相响应。

3、1父亲带回一个白面馒头,母亲发现了馒头;2母亲冒雨送馒头给我;3我扔了馒头。

4、1动作描写。

写出了母亲对这个来之不易的白馒头的珍惜。

或“里三层”“外三层”说明母亲对馒头珍惜,格外小心细致,“小心翼翼”突出母亲希望儿子能吃上热馒头的小心谨慎的心理。

2肖像(外貌)和动作描写。

写出了母亲年老,一路上的劳累和因“我”扔掉馒头,对她的爱不理解而极度伤心。

5、1爱自己的孩子、节俭、憨厚、朴实、善良。

(2)答题要点:表达出道歉:学会理解母爱;学会感恩,用实际感动回报母亲
母亲的心
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

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
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

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

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

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⑧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

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

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

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

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
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

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

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⑾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⑿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选文略有改动)
l 5.(3分)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请依据提示,在方框中补全①~⑨段的主要情节。

l 6.(3分)阅读文章①~④段,说说母亲冒着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
l 7.(3分)第⑧段画线句子中一系列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1 8.(4分)阅读第⑨段,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

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

”母亲为什么“咬咬牙”?又为什么“闭起双眼”?
(2)“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

”母亲为什么“再一次跑回到溪边”?
l 9.(2分)文章题目“母亲的心”有哪两层含义?
阅读《母亲的心》
15.(3分)(1)母亲翻找螃蟹 (2)母亲发现螃蟹 (3)母亲放下螃蟹
16.(3分)久病初愈的“我”想吃螃蟹;物质条件很差又偏远的山村买不到螃蟹;母亲爱子心切。

17.(3分)表现了母亲既想满足孩子吃螃蟹的愿望,又不忍心捉走母蟹的矛盾心理;为后文母亲放了母蟹作铺垫;表现了母亲的善良。

1 8.(4分)(1)“咬牙”是因为母亲做出带走螃蟹的决定非常艰难;“闭眼”是因为母亲不忍看自己亲手将母蟹捉走的情景。

(2)母蟹挣扎的“沙沙沙”的声音,加重了母亲心中的负罪感,使她后悔带走了母蟹,于是急于送回。

19.(2分)一是母亲的爱子之心;二是母亲对天下所有母亲爱子情怀的理解、体谅之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