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家的心事 董桥

合集下载

藏书家的心事

藏书家的心事

藏书家的心事
董桥
【期刊名称】《教师博览》
【年(卷),期】2005(000)002
【摘要】爱书越痴,孽缘越重;注定的,避都避不掉。

瑟帛(James Thurber)有一幅漫画是画书房,四壁是书,妻子气冲冲指着丈夫说:“这屋子里有老娘就不能有文学.有文学就没老娘!”可怕之极。

西摩·德·利奇(Seymourde Ricci)家里珍藏三万多本书籍拍卖行编印的书目,堆得满满的:有客人来,
【总页数】2页(P47-48)
【作者】董桥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94
【相关文献】
1.藏书家的心事
2.藏书家的心事
3.解决好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4.广安“阳光问廉”第五年:持续关注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
5.聚焦突出问题,多措并举解决老年人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全国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50-70年代文学)-试卷2

全国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50-70年代文学)-试卷2

全国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50-70年代文学)-试卷2(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3,分数:26.00)1.聂华苓的代表作是 ( )(分数:2.00)A.《与永恒拔河》B.《桑青与桃红》√C.《台北人》D.《胡雪岩》解析:2.《三家巷》的作者是 ( )(分数:2.00)A.欧阳山√B.杨沫C.王愿坚D.陈翔鹤解析:3.以下哪部是陈映真的作品? ( )(分数:2.00)A.《将军族》√B.《城南旧事》C.《雪地上的星星》D.《桑青与桃红》解析:4.以下哪个人物不是出自《红岩》? ( )(分数:2.00)A.许云峰B.江姐C.华子良D.朱老忠√解析:5.林道静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 )(分数:2.00)A.《创业史》B.《青春之歌》√C.《红日》D.《红旗谱》解析:6.20世纪50年代中期“干预生活”文学思潮的代表作是 ( )(分数:2.00)A.《青春万岁》B.《春之声》C.《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D.《活动变人形》解析:7.被称为“诗坛祭酒”的是 ( )(分数:2.00)A.余光中√B.杨牧C.洛夫D.叶维廉解析:8.贺敬之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诗歌是 ( ) (分数:2.00)A.《甘蔗林——青纱帐》B.《回延安》√C.《苹果树下》D.《雷锋之歌》解析:9.下列属于冰心的散文集的是 ( )(分数:2.00)A.《樱花赞》√B.《海市》C.《花城》D.《北极星》解析:10.以下属于杨牧的散文集的是 ( )(分数:2.00)A.《掌上雨》B.《年轮》C.《撒哈拉的故事》D.《双城杂笔》√解析:11.下列均属于秦牧的散文集的是 ( )(分数:2.00)A.《星下集》《贝壳集》《潮汐和船》√B.《东风第一枝》《亚洲日出》《海市》C.《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稻草人手记》D.《双城杂笔》《藏书家的心事》《另外一种心情》解析:12.《蔡文姬》的作者是 ( )(分数:2.00)A.田汉B.郭沫若√C.曹禺D.丁西林解析:13.“文革”时期影响最大的“地下文学”作品是( ) (分数:2.00)A.《艳阳天》B.《西沙儿女》√C.《第二次握手》D.《金光大道》解析: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6,分数:12.00)14.下列属于林海音的作品的是( )(分数:2.00)A.《城南旧事》√B.《金鳇鱼的百裥裙》√C.《雪地上的星星》D.《婚姻的故事》√E.《晓云》√解析:15.以下关于杨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分数:2.00)A.著有通讯《红石山》√B.著有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C.著有通讯报告集《鸭绿江南北》D.散文常常从普通劳动者的言行中发掘美质E.有散文集《花城》√解析:16.下列出自《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的人物是( ) (分数:2.00)A.林震√B.刘世吾√C.倪吾诚D.林道静E.梁生宝解析:17.以下属于痖弦作品的是( )(分数:2.00)A.《痖弦诗抄》√B.《深渊》√C.《盐》√D.《花季》E.《传说》解析:18.以下属于老舍的作品的是( )(分数:2.00)A.《茶馆》√B.《方珍珠》√C.《西望长安》√D.《龙须沟》√E.《全家福》√解析:19.以下作家作品对应正确的有( )(分数:2.00)A.郭沫若一《蔡文姬》√B.郭沫若一《武则天》√C.田汉一《关汉卿》√D.田汉一《文成公主》√E.老舍一《义和拳》√解析:三、名词解释(总题数:2,分数:4.00)20.“新民歌运动”(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 1958年,在毛泽东的号召下,全国范围内开始了“新民歌运动”,出版了新民歌的选集《红旗歌谣》,涌现了大量的农民诗人和“新民歌”,给诗坛带来了表面繁荣的创作景观。

一篇短文品董桥董桥的散文《孙多慈的寒江心影》读后感

一篇短文品董桥董桥的散文《孙多慈的寒江心影》读后感

⼀篇短⽂品董桥董桥的散⽂《孙多慈的寒江⼼影》读后感迦南地读书群群主梁昆先⽣说,计划中秋节组织⼀次读书活动,主题是董桥的书阅读分享,问我到时候能不能参加,我⾼兴地表⽰⼀定要参加。

在⼀段有闲的⽇⼦⾥,曾⽤⼼阅读了董桥的《旧⽇红》、《橄榄⾹》、《⼀纸平安》三本书,很是投⼊和享受。

接到读书会通知后,⼜捧起了董桥的《记忆的脚注》。

那篇《孙多慈的寒江⼼影》⼀读完,那种微熏的感觉⼜漫上⼼头。

禁不住想就着这篇千字短⽂,将董桥的⽂章品味⼀番。

董桥⽂章的题⽬⼤⽅⼜别致。

像《孙多慈的寒江⼼影》这篇⽂章,写谁?⼤⼤⽅⽅地冠在题⽬中:孙多慈。

写什么?精挑字巧组词:寒江⼼影。

⼼影是模模糊糊的⼼迹,带着⼀种不甚分明的婉约,还投映在⼀汪寒江中,别致地概括出⼀种凄凉的况味。

像《张充和的伤往⼩令》,也有异曲同⼯之妙。

董桥的⽂章开头都有些漫不经⼼。

像⾼明的画家,随意在纸上挑出不起眼的位置点上⼏笔,⼀幅画的意境凸显出来。

这篇⽂章说的是孙多慈和她的⽼师徐悲鸿的⼀段未果的情缘,他从在书画拍卖会上得了王少陵藏过的徐悲鸿的字画说起,对字画点睛微评后,引出与孙多慈的《寒江孤帆图》的⽐较,故事⾃然⽽然就说开来了。

董桥的⽂章选材巧妙,组织材料独具匠⼼。

孙多慈的两⾸诗、⼀幅画《寒江孤帆图》,加上⼀段逸闻、两名⼈证、⼀个结局,这些被董桥排列组合,拼出⼀幅孙多慈的寒江⼼影。

他只讲述、不评论,⽤云淡风轻的语⾔、波澜不惊的态度,引出读者不尽的唏嘘感慨。

董桥讲故事是滴⽔不漏。

事情说起来都有点捕风捉影的味道,但经董桥牧字牧词牧句的记述,把才⼦的郁结与佳⼈的幽怨,在影影绰绰中展现得明明⽩⽩。

我想,即使是当事⼈读来也⽆话可说,董桥就有这样的本事,仿佛什么也没说,却什么都交待的清清楚楚。

但他决不盲⽬地脑补剧情,⽽是点到为⽌。

使得他笔下的情事,总是那么⼲净⽽深邃,让⼈怦然⼼动。

董桥的⽂章还透着⼀种⽂化⼈的清⾼与洒脱。

笔下的⼈物多数是当代⽂化名家,他讲起他们的故事,像是对着朋友讲彼此熟悉的朋友,更本不屑于注释。

董桥语录精选

董桥语录精选

董桥语录精选董桥语录精选1. 董桥话中年中年最是尴尬。

天没亮就睡不着的年龄。

只会感慨不会感动的年龄:只有哀愁没有愤怒的年龄。

中年是吻女人额头不是吻女人嘴唇的年龄:是用浓咖啡服食胃药的年龄。

中年是下午茶:忘了童年的早餐吃的是稀饭还是馒头;青年的午餐那些冰糖元蹄葱爆羊肉都还没有消化掉;老年的晚餐会是清蒸石斑还是红烧豆腐也没主意;至于八十岁以后的消夜就更渺茫了:一方饼干?一杯牛奶?总之这顿下午茶是搅一杯往事、切一块乡愁、榨几滴希望的下午。

〈中年是下午茶〉,《跟中国的梦赛跑》2.董桥谈"爱书"人对书真的会有感情,跟男人和女人的关系有点像。

字典之类的参考书是妻子,常在身边为宜,但翻了一辈子未必可以烂熟。

诗词小说只当是可以迷死人的艳遇,事后追忆起来总是甜的。

又长又深的学术著作是半老的女人,非打点十二分精神不足以深解;有的当然还有点风韵,最要命是后头还有一大串注文,不肯罢休!至于政治评论、时事杂文等集子,都是现买现卖,不外是青楼上的姑娘,亲热一下也就完了,明天再看就不是那幺回事了。

〈藏书家的心事〉,《这一代的事》3. 董桥题立言三境界着书立说之境界有三:先是宛转回头,几许初恋之情怀;继而云鬟潦乱,别有风流上眼波;后来孤灯夜雨,相对尽在不言中。

初恋文笔娇嫩如悄悄话;情到浓时不免出语浮浪;最温馨是沏茶剪烛之后剩下来的淡淡心事,只说得三分!〈夜读浮想〉,《辩证法的黄昏》4.董桥论治学今日学术多病,病在温情不足。

温情藏在两处:一在胸中,一在笔底;胸中温情涵摄于良知之教养里面,笔底温情则孕育在文章的神韵之中。

短了这两道血脉,学问再博大,终究跳不出``荡荡的虚境,合了王阳明所说:「只做得个沉空守寂,学成一个痴呆汉。

」〈「语丝」的语丝〉,《辩证法的黄昏》5.董桥谈写作写作如练琴,非日日苦练数小时不足以言「基本功夫」;无基本功夫者,虽情感如水龙头一扭而泻,究无水桶盛水,徒然湿洒洒一地水渍耳。

一日,有客问中台港三地文风之区别,笑而答曰:大陆文章一概受阉割,枯干无生机乐趣;台湾文章底子甚厚,奈何不知自制,喜服春药,抵死缠绵,不知东方之既白;香港文章则如洋场恶少之拈花惹草,黑发金发左拥右抱,自命风流,却时刻不离保险套,终致香火不传。

董桥散文选集

董桥散文选集

董桥散文选集董桥,1942年生,福建晋江人,台湾成功大学外文系毕业,曾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研究多年。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董桥散文选集,供大家欣赏。

董桥散文选集:脂砚斋里的刘旦宅前不久在上海《新民晚报》上看到一则消息,说是著名画家刘旦宅精心绘成的《红楼金钗十二图》由上海市邮电管理局发行十二枚一套电话磁卡,上海市红楼梦学会编号发行一千套珍藏型《红楼梦》电话卡折,供应红学会员之外,少量问世。

消息说,七月二十七日,刘旦宅、诗人胡邦彦、上海红楼梦学会会长孙逊为卡迷收藏者签名。

我不迷《红楼梦》,只迷刘旦宅先生画的《红楼梦》作品。

我先结识刘先生,后来连他渊源家学的公子天炜也成了我的好朋友。

刘先生好几年前给我画过一幅《宝钗扑蝶》;我一向怕宝钗,正派得发闷,可是刘先生这幅画太好了,到现在还挂在我的客厅里。

七十年代人民美术出版社印过一本刘先生的《石头记人物画》,郭沫若题籤,周汝昌配诗。

我实在喜欢书中那幅《平儿理妆》,写信恳请刘先生割爱让那幅原画给我。

刘先生回信说原画不在手头了,改天找到画稿给我另画一张。

我等了好久。

有一天,天炜来港,约我一叙,当面交下刘先生给我画的《平儿理妆》。

画不大,粉彩淡里透艳,平儿侧着身子调粉既罢,簪花髻上,腰间束一条枣红双环四合如意条;纤细的手指,水灵的眼睛,一袭薄纱绿衫几乎飘起幽香。

画上题识云:「予绘红楼珠翠甚夥,而桥公独锺平儿一人,数函索求,历经春秋,乃检得旧稿,依样为之,窃喜似符广告术语所谓今年二十明年十八之调耳。

公以为然否?望笑纳。

甲戌小雪刘旦宅」。

另有一纸是刘先生行书抄录周汝昌咏平儿的那首诗:「辛酸荼毒费寻思,调粉簪花浣帕丝;半响倚床悲喜尽,数痕痛泪避人知。

解味道人诗。

海云生书」。

一画一字,加上那样一段风趣隽永的题识,裱好之后我终於不舍得挂,生怕狎客偷香,轻薄了这般俏丽的平儿!文化果然如此醉人。

看到《新民晚报》的消息之后,我跟刘先生通电话,说我想买那一套电话磁卡。

刘先生开玩笑说,你要买,我得加个零。

心灵史与浮世绘——阅读鲍尔吉·原野的两个角度

心灵史与浮世绘——阅读鲍尔吉·原野的两个角度

心灵史与浮世绘 ——阅读鲍尔吉·原野的两个角度 乔雨书在文学的诸门类中,散文这种文体应用范围最广、写作者数量最多,举凡叙人、纪事、绘景、抒情、说理、歌颂、讽刺、嬉笑、怒骂、随感、札记……差不多有手皆能下笔,有口皆能成章。

这肯定是好事。

但这肯定也意味着,一个作家若以散文名世并独树一帜,又实属不易。

正是在此背景下,我开始了对鲍尔吉·原野其人其作的阅读,而同时,也就在所难免地接触到了许多值得读者尊敬和信赖的散文大家或研究者对他的评价:“鲍尔吉·原野是继老舍、萧乾之后最优秀的中国少数民族作家,他作品中的优秀篇目即使放到20世纪中国散文金字塔的顶端也毫无愧色”(楼肇明);“鲍尔吉·原野是一个好的散文家”“他的咏物散文如《刀》如《风》如《棉花》诸篇,就算放在康熙王朝所编的历代咏物诗选里也是毫无愧色的”(张晓风);他的作品“感情温厚,视野开阔,而又警句迭出,应该称为‘玉散文’才好”(王鼎钧);他是“我最喜爱的大陆作家”(席慕蓉)……显然,对鲍尔吉·原野,我光用自己的眼睛和声音去观察他谈论他几乎没有可能,但在此,我还是希望,能努力调动好自己的视线与腔调。

97心灵史鲍尔吉·原野最早写作诗歌,还写过短篇小说,然后才开始倾力写作散文。

他在一次访谈中直言不讳有如是写作履历的好处:“思想锐度与文体感觉可能比一上来就写散文的‘家’要好点”,他并没解释内中原因,但特别强调了自己散文“绝对真诚”的品质。

我们不妨顺藤摸瓜,去寻索一下诗歌和小说写作之于他散文写作的启迪作用。

鲍尔吉·原野在《白蝴蝶的波浪》中称引过雷蒙德·卡佛诗集《我们所有人》中的一句诗:“所有的诗歌都是情诗。

”换言之,诗歌是诗人写给世界的情书。

有着赤子之心的诗人始终对自己所生活的世界充满好奇、热爱和激情,而这世界也总能促动诗人神采飞扬、文字灵动、思绪纷繁,所以,诗人总能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

董桥谈写书、读书、藏书

董桥谈写书、读书、藏书

董桥谈写书、读书、藏书发布时间:2012-03-26 09:44作者:石剑峰字号:大中小点击:959次拜访董桥先生是在他港岛半山的家中,家具、藏书、摆设一切都整整齐齐。

用董桥先生自己的话说,因为他有洁癖,家中杂乱就写不了东西。

也因此,他无法忍受那些乱七八糟的白话文,他对自己的写作也很严格,词句都要像房间一样规整。

董先生说,写作半个世纪,他希望能不断超越自己,写得更好,最重要的是写出跟别人不一样的白话文。

这几年董先生的写作很少涉及时事,他解释说,自己对政治上的事情已经很厌烦了,政治上的那些人心态不好,失去了基本的做人分寸,而他不断写老人旧事,就是想告诉读者,以前的老派人是怎么样的,他们对待政治和生活是怎么样的。

石剑峰您今年七十岁了,现在还经常去报馆上班吗?董桥:我现在已经是半退休状态,一个星期只去报馆三个下午。

香港大学在跟我谈,给我一个小房间去写作、看书。

他们图书馆的东西多,我可以去看书,离开我现在住的地方也不远。

已经给我准备了一个房间,但是在山腰上,我走路腿不行啊!其实我只需要一个小小的台子看书、写作,学生可以来看我。

这样的安排对我这种老人家也蛮好的。

这就是写书的好处,而且老了以后,不管你写得好不好,人家都会尊敬你。

说到看书,我现在还是买英文书多,读的也是英文书为主,这是习惯了。

中文书,一般我看完就送给朋友了。

您一直写散文,觉得自己现在写东西跟以前变化大吗?董桥:我觉得变化很大,我对自己的要求很高。

现在的我一定比以前写得更好,但我以前写的还有童真,还好一点。

反正我一定觉得比以前好,我也在求变。

这很难啊!写作是很难的事情。

我很自觉地要超越自己,不然你写了要干嘛!我现在一个星期登一篇,有空就写一点。

对我来说,写是很快的,但是修改就慢,要慢慢想。

现在的人都不太改文章,我们都习惯了要看来看去改。

我还不能在电脑上写,只能在电脑上回邮件什么的,写文章还必须用笔。

写了大半个世纪,您会感觉厌烦吗?董桥:我也会有厌烦的感觉。

第三章第四节香港散文创作及其代表作家(课件)

第三章第四节香港散文创作及其代表作家(课件)

小思主要作品有: 路上谈》 小思主要作品有:《路上谈》、《日影行》、 日影行》 彤云笺》 人间清月》 《彤云笺》、《人间清月》、《今夜星光灿 染血的水袖》 烂》 、《染血的水袖》等。 小思作品特色:小思的散文善於以清新淡雅 小思作品特色: 的语言表现对人生、社会、文化的思考。 的语言表现对人生、社会、文化的思考。对 社会的批评,耐人咀嚼;写景咏物, 社会的批评,耐人咀嚼;写景咏物,构思精 人生的感悟,发人深思。 巧;人生的感悟,发人深思。化愤激愁郁於 沉挚,熔哲理凝思於淡雅,颇具特色。 沉挚,熔哲理凝思於淡雅,颇具特色。
曾敏之主要作品: 曾敏之主要作品:有《望云海》、《文苑春秋》、 望云海》 文苑春秋》 听涛集》 春华集》 观海录》 《听涛集》、《春华集》、《观海录》、 空间》 一念之差》 《桥》 、《空间》 、 《一念之差》 等。 曾敏之作品特色: 曾敏之作品特色:曾敏之的散文有鲜明的时代气 敏锐的社会观察力,内容涉及国家民族兴衰、 息、敏锐的社会观察力,内容涉及国家民族兴衰、 个体人生苦乐,见微知著,说古论今,亦见性情。 个体人生苦乐,见微知著,说古论今,亦见性情。 散文题旨鲜明突出,立意高昂,文字简洁明丽, 散文题旨鲜明突出,立意高昂,文字简洁明丽, 具有情事并茂的特征, 具有情事并茂的特征,形成了醇厚幽远而又刚健 锐利的风格。《鸟声》是他创作特色的集中体现。 锐利的风格。 鸟声》是他创作特色的集中体现。
梁锡华的散文对社会、人生、 梁锡华的散文对社会、人生、文化有独 到的剖析。他善于寓庄于谐, 到的剖析。他善于寓庄于谐,将学识巧 妙纳入幽默调侃语句中,奇思妙语, 妙纳入幽默调侃语句中,奇思妙语,格 言警句,俯拾皆是;擅用排比, 言警句,俯拾皆是;擅用排比,喜用铺 壮美的文风,极具张扬的表现力, 陈、壮美的文风,极具张扬的表现力, 形成了谐趣横生、明丽动人的风格。 形成了谐趣横生、明丽动人的风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藏书家的心事董桥
爱书越痴,孽缘越重;注定的,避都避不掉。

瑟帛有一幅漫画画书房,四壁是书,妻子气冲冲指着丈夫说:“这屋子里有老娘就不能有文学,有文学就没老娘!”可怕之极。

西摩?德?利奇家里珍藏3万多本书籍拍卖行编印的书目,堆得满满的,有客人来,妻子忍不住抓着客人说:“全是书!你想看看我在哪儿挂我的衣服吗?”客人跟她进卧房,她打开大衣橱给客人看,里头堆满一幢幢的书目,连挂一件衣服的空档都没有。

“到处是书!”妻子说完掉头走开。

爱丁堡的沙洛利亚藏书之富出了名,不能不想办法应付“内忧”,老劝太太出门旅行;太太不在家的那几天,他不断打电话请各书商把他订下来的那一大堆书都运回来。

太太回来心里总觉得家里的书多了好多,只是本来就有十几万册,现在多了多少她实在不敢说。

沙洛利亚有钱,还不至于自己买书弄得家里没米。

钱不多,又爱书,更烦了。

多年前,英国有个穷藏书家,每买一本书,总是先照定价付钱给书商,再请书商帮帮忙,在那本书的扉页上写个很便宜的假价钱,最好不超过3英镑6便士。

这种安排妥当得很,他过世之后,太太变卖那批藏书过日子,发现所得甚丰,不禁伤心起来,怪自己过去整天埋怨丈夫买书浪费金钱。

贝森爱书,但家里穷,一辈子到处搜购旧书,装满一大布袋分批卖给旧书铺,解决吃饭问题,再回去编书著书,编过一册《好书待售一览表》,还编过毛姆的书目;著作则有四册《日志》。

早年,他母亲硬是要他去当理发师,他偏去买卖旧书。

母亲说:“只要你每星期给我赚30先令回来,我准你去买卖旧书。

赚不到30先令给我,你休想去做旧书生意,快给我滚到理发店去。

”贝森从此为了那30先令什么卑微的生意都做过。

幸好他还会弹钢琴,一度每个星期六下午到一家卖旧家具旧钢琴的铺子里去弹钢琴,用琴声引诱顾客来买旧钢琴,卖出一架旧钢琴他可以分到两三先令,弹一个下午琴则赚10先令。

贝森跟毛姆是老朋友,当年不少美国人愿意高价购买毛姆亲笔签名的初版书,贝森接到“订单”后就带着那些初版书去找毛姆,毛姆一一照写照签,而且规定所得“润笔”一律分成两份,一份给贝森,一份捐给他当年学医的圣汤玛斯医院。

都说毛姆生性凉薄,贝森竟得其独厚,也算缘分。

“痴”跟“情”是分不开的,有情才会痴。

中国人还有“书淫”之说,指嗜书成癖、整天耽玩典籍的人。

此处的“淫”字也会引起很多联想。

“耽玩”迹近“纵欲”。

人对书真的会有感情,跟男人和女人的关系有点像。

字典之类的参考书是妻子,常在身边为宜,但是翻了一辈子未必可以烂熟。

诗词小说只当是可以迷死人的艳遇,事后追忆起来总是甜的。

又长又深的学术著作是半老的女人,非打点十二分精神不足以深解;有的当然还有点风韵,最要命是后头还有一大串注文,不肯罢休!至于政治评
论、时事杂文等集子,都是现买现卖,不外是青楼上的姑娘,亲热一下也就完了,明天再看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倒过来说,女人看书也会有这些感情上的区分:字典、参考书是丈夫,应该可以陪一辈子;诗歌小说不是婚外关系就是初恋心情,又紧张又迷惘;学术著作是中年男人,婆婆妈妈,过分周到,临走还要殷勤半天怕你说他不够体贴;政治评论、时事杂文正是外国酒店房间里的一场春梦,旅行完了也就完了。

最糟糕是“藏书家”给人的印象是个阳性词,古今中外都一样。

事实上,藏书家里头的确是男人多女人少——少得很少。

藏书家对书既有深情,访书也搀了几分追求女性的“欲望”,弄得爱书和爱女人都混起来了,结果,西方藏书家所用的藏书票,不少竟以仕女图作主题、作装饰。

西方仕女图藏书票上画的女人,漂亮不必说,大半还带有几分媚荡或者幽怨的神情,仕女身边偶有几本书,流露出藏书家心里要的是什么。

这当然又是后花园幽会的心态在作祟!爱书藏书已经是“痴”,
是“病”,是“淫”,是“罪”,藏书家还要在藏书票上寄托心事,罪孽更重,殊为多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