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四项指标及其意义
肝纤四项的临床应用价值

肝纤四项的临床应用价值肝脏纤维化的诊断一直以来依赖于肝活检病理诊断,这种创伤性检查具有许多明显不足,如具有创伤性、难以反复活检、有一定的并发症(1/3的患者有疼痛;0.3%的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包括出血,气胸,结肠和胆囊穿孔等;还有0.03%的死亡率)、病变在肝脏内不均匀、存在观察者自身和观察者之间的差异、标本长度不够(长度<20mm和<10个汇管区)等易出现低估以及标本破碎及肝包膜下纤维化可造成假象。
多年来,人们一直在试图寻找无创的血清学指标来评估慢性肝病的肝纤维化,包括常规生化、纤维化、细胞因子、免疫功能等,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单项指标能足够敏感、准确地反应肝纤维化程度。
调查显示,肝硬化占据国际上疾病死亡病因的第六位,目前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1.2亿,慢性乙肝患者约3500万,加上慢性丙肝、脂肪肝、血吸虫病、免疫性肝病等,构成了庞大的潜在的肝纤维化患者群。
肝纤维化是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各种因素导致的肝损伤,都可继发肝纤维化形成进而发展为肝硬化。
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肝纤维化,使之逆转或延缓其发展,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常肝纤维化检测的方法有三种,即病理学检测、影像学检测和血清学检测。
目前,病理学检测依然是肝纤维化检测的“金标准”,而影像学和血清学作为辅助诊断的项目。
虽然病理学检测的认可度最高,但是因为具有创伤性,并且技术难度和风险度都很高而致使其应用受到限制,特别是不能够监测患者的病情。
影像学的发展对肝纤维化的诊治非常地有意义,但是存在分辨率普遍偏低的情况,这对早期肝纤维化的发现和诊治失去价值,从而使病人失去肝纤维化治疗的宝贵时间。
血清学检测则是对病理学检测和影像学检测最有效的补充,不仅可以监测病人病情,而且对早期肝纤维化的发现和治疗非常有价值。
肝纤维化检测的血清学指标非常多,目前国内多采用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N端肽和Ⅳ型胶原联合检测来诊断肝纤维化。
肝纤维化标志物的检验

肝纤维化标志物的检验肝纤维化又称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疾病。
病理组织学上是由肝实质细胞变性坏死、间质结缔组织增生、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肥大等三者穿插混合而成的病理变化。
随病情发展,使肝脏小叶正常结构逐渐被改建的假小叶和肝细胞再生结节取代,肝脏终于萎缩改变。
肝纤维化的标志物通常用于判定肝内纤维组织形成的活跃状态和程度,主要有下列方法:①形态学方法,通过肝穿组织病理学检查而定;②组织生化法,用生化法测定肝组织中脯氨酰羟化酶,此酶参与不溶性胶原的形成,在酒精性肝病中随病情进展而增高;③血清中羟脯氨酸、脯氨酰羟化酶、N-乙酰-β-葡萄糖胺酶(NAG)及Ⅲ型前胶原肽(PⅢP)等测定,目前认为PⅢP最有意义。
迄今为止,常规肝功能试验尚无法诊断肝纤维化或早期肝硬化。
蛋白电泳上β-γ桥的出现对肝硬化具有特异性,但仅于肝硬化后期,且主要为酒精性肝硬化。
肝纤维化的实质是细胞外间质的结缔组织增生,其成分主要为胶原蛋白,还有各种糖蛋白和蛋白多糖等,测定血清中这些成分和其降解产物,以及参加代谢的酶有助于诊断肝纤维化。
(一)胶原及其代谢产物的测定胶原类型多种,目前认为在肝内至少有Ⅰ、Ⅲ、Ⅳ、Ⅴ和Ⅵ型,以Ⅰ和Ⅲ型为多。
早期肝硬化以Ⅲ型胶原增多为主;晚期以Ⅰ型为主。
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层黏连蛋白(laminin,即层板素)等非胶原蛋白,在肝炎后肝硬化及慢性肝血清中亦明显升高。
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P)是前胶原Ⅲ(PCⅢ)在氨基肽酶作用下的水解产物,其含量能反映Ⅲ型胶原的代谢情况,可作为早期肝纤维化的一种检验指标,但其在CPH、CAH、PBC及血色素病、酒精性肝病及其他各种肝病中均有增加。
(1)测定:多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参考值为8.9±2.0μg/L。
(2)临床价值1)测定PⅢP不仅可帮助早期诊断肝硬化,并能无损伤地观察病程演变过程,可靠地反映肝纤维化的活动性和程度,有助于判定慢性肝病的预后及观察抗纤维化药物的疗效。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标准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标准肝纤维化是指肝脏纤维组织过度沉积,导致肝硬化的一个病理过程。
无创诊断是指通过非侵入性的方法来诊断肝纤维化,避免了对患者造成创伤和痛苦。
目前,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主要依赖于血液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肝功能检查等多种方法。
血液学检查是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可以反映肝脏的损伤程度。
此外,胶原蛋白代谢产物如血清胶原蛋白降解产物、血清胶原交联肽等也可以反映肝脏纤维化的程度。
一些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6(IL-6)等也可以作为肝纤维化的生物标志物,辅助诊断肝纤维化。
影像学检查是另一种无创诊断肝纤维化的方法。
超声、CT、MRI等影像学技术可以检测肝脏的大小、形态、血管分布、肝实质回声等情况,从而判断肝脏的纤维化程度。
其中,超声检查具有方便、快捷、无创等优点,是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的常用方法之一。
肝功能检查也是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肝功能检查可以反映肝脏的合成、代谢、分泌等功能。
肝纤维化患者的肝功能检查可能表现为白蛋白水平降低、胆红素水平升高、凝血功能异常等。
此外,一些肝功能指标如总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等也可以辅助诊断肝纤维化。
除了上述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无创诊断肝纤维化的方法,如生物电阻抗技术、磁共振波谱分析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
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标准是根据多种方法的结果综合判断得出的。
一般来说,通过血液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肝功能检查等多种方法的综合判断,可以比较准确地诊断肝纤维化。
具体的诊断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的研究和实践经验进行制定。
在实践中,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还需要考虑患者的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等多个因素。
因此,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需要综合多种方法和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和判断。
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是利用非侵入性的方法来诊断肝纤维化的过程。
各种无创诊断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肝纤四项实验室检测发光

层粘连蛋白(LN)
LN属构造性糖蛋白,存在于基膜旳透明层中。
研究发觉其与肝纤维化形成有主要关系,是门脉 高压发生旳主要基础。
层粘连蛋白(LN)常与HA等相平行,在肝纤维 化早期诊疗方面有主要价值。
但是, LN缺乏高特异性,故宜与其他指标联合检 测。
Ⅲ型胶原(PⅢNP )
研究证明血清PⅢNP含量与肝炎症,坏死和肝纤 维化有关,但以肝纤维化有关为主,所以血清 PⅢNP是肝纤维化旳主要标识物。
HA是一种黏多糖构成,普遍存在于结缔组织旳基 质中。
因为HA主要在肝脏内代谢,肝病患者尤其是肝硬 化患者HA代谢障碍,血中HA浓度明显升高,因 而HA是肝病变旳一种良好旳生化指标。
研究成果表白:血清HA在急性肝炎、慢性迁延性 肝炎时轻度升高;慢性活动性肝炎时明显升高; 肝硬化时极度升高;因而血清HA是目前反应肝病 变程度及纤维化程度最敏捷、可靠旳生化指标。
肝病 4、本身免疫性肝炎 5、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
目录
肝纤维化概述 主要标志物旳临床意义 试验室检测及注意事项
肝纤维化检测指标
血清标志物—肝纤四项 1、透明质酸(HA) 2、层粘连蛋白(LN) 3、Ⅲ型胶原(PⅢNP ) 4、Ⅳ型胶原(C-Ⅳ)
透明质酸(HA)
研究发觉:C-Ⅳ在肝纤维化时浓度升高,且与疾 病旳严重程度成正有关。
急性肝炎时与健康人无明显差别。慢性肝炎、肝 硬化、肝癌病人,血清Ⅳ型胶原均明显增高 。
肝纤四项
一般以为: HA反应肝脏损伤程度,可明确区别早、晚期纤维
化; LN与纤维化程度和门脉高压正有关,纤维化后期
升高尤为明显; PⅢNP反应慢性肝纤维化旳活动性,早期即明显
采血注意事项
取静脉血分离血清,待测;如不立即测量, 可将样本密封后,置于2~8℃或-20℃储存 备测,2~8℃保存,不应超出5天,-15℃下列 保存不超出3个月。
肝纤维化五项

2. PIIINP(III型前胶原氨基端肽) [正常参考值] 血清 <120 μg/L III型前胶原肽对应英文Procollagen III peptide缩写为PIIIP。是指III型前胶原被氨
基端肽酶切掉进入血液循环的部分。由于这部分位于III型前胶原的氨基端,也称 III型前胶原氨基端肽,对应英文Procollagen III N-terminal peptide缩写PIIINP 所以III型前胶原(PCIII)≠III型胶原(CIII)≠III型前胶原肽(PIIIP、PIIINP) III型前胶原肽(PIIIP)== III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IIINP) 肝纤维化时血清PCIII和PIIINP(PIIIP)均升高。都反映PCIII的合成情况;都和纤 维化有显著的定量相关关系。但它们都是间接反映肝纤维的分化情况,都是相对 值。所以国内外不同的实验室报道的正常或病理参考值都有较大的出入。因此, 不同的试剂盒切不可类比。应以所购试剂盒提供的标准品和参考值并结合临床做 为判断的依据。 作者认为,最恰当的名称应统一为III型胶原(CIII)放免诊断试剂盒。
1.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血清中的CIV含量依次升高。
2.是诊断早期肝纤维化的较敏感的血清指标。
3.动态检测用于监测肝硬化的预后。
4.用于判断抗纤维化药物疗效。
5.且于酒精性肝炎后肝纤维化的诊断。
G(甘胆酸)
[正常参考值] 空腹 (注意:餐后测定值大大升高!) 血清参考值:<2.7μg/ml。
以上提供的正常值范围,均为我所自身实验室使用 本所药盒设定的正常人范围。
因检测分析方法、检测分析体系、实验条件、技术 水平以及受检人群、受检时间之间存在差异,所测 的正常值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本正常值仅作参 考,各实验室最好能建立自己的正常值范围。
肝纤维化检查

由于肝纤维化的早期症状不明显,所 以对肝纤维化的病情诊断一般都要借助检 查数据。
肝纤维化检查有两大类: 1LN、IV-C、PCIII四项具体 检查,通常被合称为“肝纤四项”。 肝纤四项主要是用来判断患者肝细胞 是否有损伤、肝脏是否出现变硬、肝硬化 现象是否发生的,对早期肝纤维化的诊断 价值最高。 肝纤维化检查较为讲究,出检查结果 的时间也较长,不过一般都在3-5天左右。
肝纤维化检查
/hxsgf/
当人的肝脏遭到各种致病原侵袭时, 就会引起肝脏损害与炎症反应,激活肝组 织免疫系统,进行组织的自我修复。一旦 这种修复过程过度或失控,位于肝组织的 细胞外基质就就发生过度增生与异常沉积 现象,导致肝脏结构和肝功能发生异常改 变。这种病理过程,轻者即称为肝纤维化, 重者则形成肝硬化。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两部分:超声波 检查和CT。 若检查者出现肝纤维化,则超声波检 查会显示肝回声的异常改变;CT检查则可 发现肝包膜增厚、CT值升高、肝表面轮廓 不规则或呈结节状等数据资料。 但总体上来说,影像学检查对于肝纤 维化的诊断不够敏感。
掌握了检查结果之后,就要有针对性 的展开治疗。目前市面上比较好的治疗药 物是“化纤舒肝方”。 化纤舒肝方所选药材 均取自雷公山,药效纯粹, 药性温和,在治疗的同时 不会加重肝脏负担;又通 过水煎内服,使药力直达 病灶,全面调理气血,全 面深入治疗肝纤维化。
肝纤维化四项检测的意义

肝纤维化四项检测的意义发表时间:2019-12-04T10:51:56.80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第11期作者:徐登波[导读] 一般来说,肝纤维化可以通过治疗,有效延缓、控制病情,甚至促使患者好转。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人民医院 610041一般来说,肝纤维化可以通过治疗,有效延缓、控制病情,甚至促使患者好转。
这种情况下,尽早发现肝纤维化就变得非常重要。
肝纤维化四项检测可以准确判定肝纤维化发展程度,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病情。
但是多数患者不了解肝纤维化四项检测的意义,下面我们就针对肝纤维化四项检测的意义进行一下分析。
肝纤维化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简称为HF,主要指在慢性肝脏疾病发展阶段,机体肝细胞被多次破坏后再次生长,细胞外基质(蛋白多糖、胶原、糖蛋白)在肝脏内呈弥漫性异常分布、或者大量沉积的情况。
HF是肝脏对慢性损伤的病理性修复反应,也是对慢性肝病预后具有较大影响的关键环节。
通过肝纤维化的进一步发展,可导致患者肝细胞出现结节样再生等结构紊乱情况,甚至形成肝硬化(假小叶结构)、肝癌、肝功能衰竭。
从组织学上进行分析,肝纤维化是可逆转的。
通过在肝纤维化早期给予积极治疗,可以产生良好的预后效果。
肝纤维化症状肝纤维化患者多表现为食欲下降、肝脏区域不适、厌恶油腻、疲乏无力、蜘蛛痣、牙龈出血、黄疸等症状。
若肝纤维化已引起肝脏体积或者形态发生变化,还会牵拉肝脏外层包膜,导致肝脏出现胀痛等不适症状,对患者日常工作、生活造成了较大的不利影响。
肝纤维化诱因常见的引起肝纤维化的疾病主要有酒精肝、胆汁淤积、病毒性乙肝、病毒性丙肝、脂肪性肝病、肝脏寄生虫感染、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若上述疾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会发展为肝纤维化。
酒精肝主要是因酒精的过度摄入损伤肝细胞,致使肝细胞出现纤维化病变、或者脂肪变性。
相较于男性而言,女性酒精性肝病、肝纤维化发生概率较高。
胆汁淤积主要指先天性疾病(肝静脉阻塞、慢性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等)、寄生虫病、肿瘤等因素会导致肝脏外胆道梗阻,或者肝脏内胆道梗阻。
肝纤维化的诊断

BEN QI SHI DIAN»本期视点肝纤维化的诊断文•张启迪陆伦根(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入民医院消化内科)肝纤维化源于肝脏对慢性损伤的修复反应,就像皮肤损伤后会形成伤疤一样,在各种慢性损伤的不断刺激下,正常的肝细胞也会被疤痕组织取代。
人体具有强大的平衡能力,生成多少纤维,也会分解多少,此时不会形成肝纤维化。
一旦两者之间平衡被打破,即肝脏纤维的增长过量超出分解能力,或肝脏纤维分解能力降低,无法应付增多的纤维,这时肝纤维化就会出现。
肝纤维化是可以逆转的,但一旦进展至肝硬化则很难逆转。
所以,准确诊断和评估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给?合适的治疗,用于诊断肝纤维化的方法有血清学方法、常规B超、CT、磁共振、肝穿刺活检术及近几年流行的瞬时弹性成像。
常规B超、CT、磁共振无法发现早期肝纤维化,因而,本文主要讲述血清学指标、瞬时弹性成像和肝穿刺活检术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作用。
一、血清学指标血清学评估具有许多优点:取样容易,代表整体,取样误差小;可以在日常实验室环境中进行,减少主观差异,并可重复检测。
理想的诊断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需具备以下特点:(1)对肝脏的特异性高;(2)不受其他器官代谢的影响;(3)能反映细胞外基质合成和降解的动力学平衡;(4)有助于诊断临床显著性肝纤维化并监测其进程;及对治疗的反应;(5)易测定并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
当前的任一项血清指标已被证明不足以检测和评估肝纤维化。
为提高诊断肝纤维化的能力,研究者们综合评估了多种血清学指标,并建立了大量的肝纤维化评分模型。
当前的简单且有临床应用价值的主要有APR指数和FIB-4。
APRI指数是丙氨酸转移酶和血小板的比值,再乘以100,成人APRE2预示发生肝硬化,APRK1可排除肝硬化,主要用于慢性丙型肝炎。
FIB-4综合了年龄、丙氨酸转移酶、天门冬氨酸转移酶和血小板四项指标,M3.25提示显著肝纤维化,<4.45可排除显著肝纤维化,即可用于慢性丙型肝炎,也可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纤维化四项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HA ,Hyaluronidase(透明质酸酶):
为基质成分,可较准确灵敏地反映肝内已生成的纤维量及肝细胞受损状况,有认为本指标较之肝活检更能完整反映出肝全貌,是肝纤维化和肝硬变的敏感指标。
1)血清HA在急肝、慢迁肝时轻度升高;慢活肝时显著升高;肝硬化病人血清HA极度升高。
2)血清HA水平是反映肝损害严重程度、判断有无活动性肝纤维化的定量指标。
3)对慢迁肝与慢活肝的鉴别诊断,慢迁肝HA浓度与正常人无差别,而慢活肝的升高明显。
4)反映肝细胞功能,肝脏纤维化形成和程度,反映肝脏炎症性病变。
5)有助于估价肝病发展趋势,在急性肝炎→慢活肝→肝硬化发展中,血清HA逐步并优于其他肝硬化诊断指标等。
6)肝硬化时,有些病人HA却不升高,与其肝脏合成功能有关
LN ,Laminin (层粘连蛋白):
为基底膜中特有的非胶原性结构蛋白,与肝纤维化活动程度及门静脉压力呈正相关,慢活肝和肝硬变及原发性肝癌时明显增高,LN也可以反映肝纤维化的进展与严重程度。
另外,LN水平越高,肝硬变病人的食管静脉曲张越明
显。
1)反映肝纤维化:正常肝脏间质含少量LN,在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时,→肌成纤维细胞增多→大量合成和分泌胶原、LN等间质成分→形成完整的基底膜(肝窦毛细血管化)。
肝窦毛细血管化是肝硬化的特征性病理改变, LN与纤维化程度和门脉高压正相关,纤维化后期升高尤为显著。
2)可诊断酒精肝是否存在门脉高压
3)与基底膜相关疾病有关:如先兆子痫孕妇血清较正常妊娠者显著升高,提示可能与肾小球及胎盘螺旋动脉损伤有关。
血清LN与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等疾病有关。
PCIII ,Procollagen Ⅲ(III型前胶原):
反映肝内III型胶原合成,血清含量与肝纤程度一致。
1)PCIII与肝纤维化形成的活动程度密切相关,但无特异性,其它器官纤维化时,PCIII也升高。
2)持续PCIII升高的慢活肝,提示病情可能会恶化并向肝硬变形成发展,而PCIII降至正常可预示病情缓解,说明PCIII 不仅在肝纤维化早期诊断上有价值,在慢性肝病的预后判断上也有意义。
3)肝纤维化病变程度呈密切相关,反映肝纤维合成状况和炎症活动性,早期即显著升高,而陈旧性肝硬化和部分晚期肝硬变、肝萎缩患者血清PCⅢ不一定增高。
IV-C ,Collagen Type IV(IV型胶原):
为构成基底膜主要成份,反映基底膜胶原更新率,含量增高可较灵敏反映出肝纤过程,是肝纤的早期标志之一。
1) 能反映肝纤维化程度,随着慢迁肝→慢活肝→肝硬化→肝癌病程演病,Ⅳ-C胶原在血清含量逐步升高。
2)对重症肝炎和酒精性肝炎也显高值。
3)是药物疗效和预后观察重要依据,血清Ⅳ-C水平与肝组织学的改变完全一致。
4)在与基底膜相关疾病可出现Ⅳ-C水平的异常,如甲状腺机能亢进,中晚期糖尿病、硬皮病等。
文
献:/view/dac87c5abe23482fb4da4c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