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帝曹操卞后
一代奸雄——曹操介绍

◆ 曹操简介 ◆ 三国疆域图 ◆ 曹操歇后语、成语 ◆ 曹操之功 ◆ 曹操之过 ◆ 奸雄之谜 ◆ 曹操文学作品欣赏 ◆ 曹操家谱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 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 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 红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 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 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 中
曹操简介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县(今 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诗人。三国中曹魏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本为 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 为魏武帝。曹操一生以汉朝丞相的名义征讨四方, 为统一中原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他在北方广泛 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 作用。曹操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 接要》《孟德新书》等书。 主要作品:《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 人生信条:宁教我负天下人, 休教天下人负我。
谢谢看完~~~
曹 操 文 学 作 品 欣 赏
却东西门行 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 举翅万馀里,行止自成行。 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 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 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 奈何此征夫,安得驱四方! 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 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 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 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曹操歇后语、成语
• • • • • • • • • •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望梅止渴 老骥伏枥 挟天子而令诸侯 说曹操,曹操就到
曹操之功
• 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 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 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 得到恢复和发展。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 要》、《孟德新书》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 海》等诗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 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 《魏武帝集》。 • 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 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 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 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 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 称,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魏书1·武帝纪

魏书一潘眉曰:魏,《说文》作巍,收嵬部。
徐铉曰:今人省山,以为魏国之魏。
眉按,魏蜀吴之魏本作巍,故《文帝纪》注引《易·运期》曰:鬼在山,禾女连,王天下。
此魏有山字之证。
钱大昭曰:古魏字,作巍。
故有鬼在山,禾女连之说。
《说文》:巍从嵬,委声。
汉人作魏字,或姓或郡,皆有山字,见于洪氏《隶释》者不可胜计。
弼按:《本志·武纪》:建安九年平邺,天子以曹公倾冀州牧。
十八年,以冀州之河东、河内、魏郡、赵国、中山、钜鹿、安平、甘陵、平原十郡封为魏公。
魏之建国始此。
《史通·称谓篇》云:论王道则曹逆而刘顺,语国祚则魏促而吴长。
但以地处函夏,人传正朔,度长絜短,魏实居多。
李慈铭曰:此书字及后蜀下、吴下书字皆后人所妄加,非承祚本有。
弼按:《蜀志·杨戏传》云:其所颂述,今多载于《蜀书》。
《董允传》注云:《魏书》总名《诸夏侯曹传》,又《陆云与兄书》云:陈寿《吴书》有魏赐九锡文及分天下文。
《华阳国志》云:寿乃鸠合三国史,著魏、蜀、吴三书六十五篇,号《三国志》。
是承祚本有书字,李说非是。
又按宋元本、冯本均作《魏书》,北监本始改为《魏志》,官本承其误。
三国志一宋元本、冯本均作《国志》,后同。
武帝纪第一官本考证张照曰:史家之例,帝曰本纪,臣曰列传,始自马迁,述于班固。
晋书则以十六国为载记,历代末之有改也。
惟《三国志》既无本纪之称,并无列传之目,不别异吴、蜀以他称,统名之曰《三国志》,然则陈寿之意亦可见矣。
紫阳生于南宋,其遇比于蜀汉,故淳淳以正统与蜀,作诗曰:晋史自帝魏,后贤盍更张。
真挪揄陈寿哉!今考证悉遵寿原书,例不书纪传等字。
卢文弨曰:陈寿于魏诸帝皆曰纪,吴、蜀各主皆曰传,今南雍本、毛本每篇目皆陈寿所定其总目,则后人妄撰耳。
《史通》云:魏武虽曰人臣,实同王者,以未登帝位,国不建元,《陈志》权假《汉志》编为《魏纪》。
又曰:孙、刘二帝,其实纪也,而呼之曰传,是寿书有纪有传之证。
况目录六卷,下注云:列传而猥云,纪传不分,良所未喻。
三国曹魏历史简介

三国曹魏历史简介魏国(公元220年-265年),始于魏文帝曹丕,灭亡于魏元帝曹奂,曹丕之父曹操虽未称帝,但曹丕称帝后追封他为魏武帝,魏朝,计曹操共5帝。
魏是三国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
汉献帝以冀州十郡封曹操为“魏公”、在魏郡治所邺建宗庙,平定汉中后进爵“魏王”,曹丕代汉后便称“魏”。
以其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
东汉末年,地方豪强势力迅速增强,各地豪强纷纷起兵割据自立,一时间全国又陷入内战混乱之中。
曹操初据有兖州,复收编了青州黄巾军三十万,势力渐强。
他又将洛阳的献帝迎至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得到了优势。
建安五年(200),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展开决战,曹操大败袁绍,成为北方最强的军事集团。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又率军南下,占荆州,与在长江中下游的孙权对垒。
此时刘备也起兵欲兴汉室,率荆州的残余势力与江东的孙权结合。
孙、曹大军在赤壁会战。
曹操大败,退回北方,刘备得以占据荆州,后入成都。
从此,曹、孙、刘三大势力成鼎足之势。
曹操封魏公,迁都邺,后又进封魏王。
建安二十五年(220)操死,子曹丕取代汉献帝,建国号魏。
次年,刘备也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一般称蜀或蜀汉)。
公元229年,吴王孙权在建业称帝,国号吴(一般称孙吴)。
三国分立时代正式开始。
魏在三国之中占据最大地区, 都在中原, 又有汉室禅让, 向来称为正统王朝。
期间最重要的改革有陈群的九品中正制, 令中国政治渐渐变成世统垄断。
三国初期,各国主要致力于整顿吏治,恢复社会秩序和发展经济。
其中以曹魏的成就比较突出。
从曹操统一北方、开展屯田开始,生产逐渐恢复,曹操又改革了东汉以来的许多弊政,抑制大地主豪强的势力,扫除了宦官和外戚的专权,吸收中下层地主阶级人物参加政权。
魏文帝时,又实行九品中正制,承认一般士族有做官的权利。
对魏晋时代之政治产生深远影响,直到南北朝结束后才被废止。
三国时期战争不断,随着蜀汉国力日下,263年魏国司马氏展开攻蜀计划,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等等攻蜀,结果蜀主刘禅出降,蜀汉亡国。
魏武祠讲解词

欢迎各位领导到魏武祠参观考察,我是讲解员XXX,很高兴为各位领导提供讲解服务。
魏武祠整体为一组三进式仿汉代风格的建筑群,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建成于2009年。
是为了表达亳州人对曹操的崇敬之情,市委市政府投资在曹操公园原有建筑的基础上,重新布展,系统的展示曹操在政治、军事、文学上的杰出表现,希望各位领导看完展馆后,对曹操能有个全新的认识。
门额上的“魏武祠”三个大字是由中国书法家协副主席李铎先生题写。
“定鼎中原”是由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张飙先生提写。
这副对联:“焚京洛而毁田庐,望千里烽烟,四海干戈悲老骥。
定中原复清河朔,成三分基业,九州云水起苍龙。
”是由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届理事、中央电视台原副总编赵立凡先生题写。
进入魏武祠,首先为各位领导做曹操纪念馆陈列部分的讲解。
序厅后墙壁悬挂“曹操纪念馆”匾牌,是由中国书协主席沈鹏先生亲笔题写。
迎面是一座天然灵璧石屏风,屏风下文字取自《三国志》作者陈寿对魏武帝曹操的全面评价。
作为一位历史学家,陈寿对曹操的评价还是比较客观的,他说曹操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这边是曹操年表,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又名吉利,汉魏之际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自公元155年(汉永寿元年)出生于亳,至公元220年(汉建安二十五年)逝世于洛阳,曹操年表以简约的笔触记录了曹操一生的伟大成就。
这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魏、蜀、吴三国的大致疆域简图。
图中黄色区域代表的是魏国,包括了今天新疆大部分地区(除准噶尔盆地)、甘肃、陕西南部、山西、河北、山东、安徽北部等地区,总面积29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现在中国总面积的30%。
蜀国的疆域包括了今天的云南、贵州、四川总面积10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现在中国总面积的11%,吴国的疆域包括了今天的江苏南部、浙江、福建、广东、江西、湖南、广西大部分地区,总面积是145万平方千米,约占现在中国总面积的15%。
)(小字部分为备注知识,实际讲解中根据领导兴趣做取舍,下同。
曹氏,夏侯氏

曹瑜汉末魏初将领。
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曹操、曹洪的族父。
修慎笃敬,官至卫将军,封列侯。
曹褒(?—公元166年)字叔兴?(或伯兴?仲兴?),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系曹腾之兄,曹炽之父,曹嵩之伯父,曹仁之祖父,曹操之从祖父。
官至颍川太守,汉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卒。
葬于家乡谯县城南,与弟曹腾冢相邻。
按《水经注》记载,曹褒冢东有碑,题云:汉故颍川太守曹君墓。
曹腾字季兴,东汉时期沛国谯人(今亳州市谯城区),西汉初平阳侯曹参后代。
(家道中落入宫为监)安帝时入宫,陪侍太子读书。
顺帝时,为小黄门,迁中常侍。
因参与定策迎立桓帝有功,被封为费亭侯,不久出任长乐太仆,迁大长秋,用事宫廷长达30多年。
他生前将亳州城南大片土地划为其宗族墓地,大规模的修筑自己的坟墓。
死后,养子曹嵩嗣为侯。
曹嵩即曹操之父。
曹丕称帝后,追尊曹腾为高皇帝。
他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被追认为皇帝的宦官。
曹嵩(?-193年),字巨高。
东汉末年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东汉末年宦官中常侍大长秋曹腾的养子,魏武帝曹操的父亲。
汉太尉。
后高祖曹丕追谥其为太皇帝。
其父曹褒,为颖川太守。
叔父腾为中常侍,乞兄子继之,既嵩也。
年二十二,为敦煌太守赵咨举孝廉,任荥阳令。
咨复拜东海相,之官,道经荥阳,嵩迎路谒候,咨不为留。
嵩送至亭次,望尘不及,谓主簿曰:“赵君名重,今过界不见,必为天下笑!”即弃印绶,追至东海。
后腾卒,嵩袭爵。
桓帝末,领司隶校尉。
灵帝擢拜大司农、大鸿胪,代崔烈为太尉。
及十常侍乱政,嵩辞官居於洛阳。
后全家出其子操外,为徐州牧陶谦将张闿所杀。
魏文帝践祚,追嵩魏太皇帝。
[1]曹嵩的养父曹腾,是在后汉历史上一位重要人物。
曹腾是汉相曹参之后,侍奉过东汉四位皇帝,顺帝、冲帝、质帝和桓帝,而桓帝的即位更是多亏了中常侍曹腾,曹腾也因此被封为费亭侯,官拜大长秋,俸禄仅在丞相、太尉之下,作为宦官也算是位极人臣了。
曹炽(145-183),字元盛,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生活在东汉末年,曾任东汉太中大夫、司马、长史、侍中、长水校尉,是曹仁的父亲,曹操的从父。
魏武帝心动文言文翻译

魏武帝心有所动,览群臣章疏,得奏章一篇,辞情激昂,语重心长。
帝览毕,遂披襟解带,沉思良久,不觉泪下。
于是召集群臣,曰:“此奏章乃吾臣子忠心赤胆,为国为民,愿朕以诚相待,共谋天下。
”群臣闻言,皆大惊失色,莫不俯首沉思。
帝遂命侍从取来奏章,与众臣共阅。
章中言:“臣闻君为臣纲,父为子范。
陛下英明神武,统御四海,臣等虽不才,亦愿竭尽全力,辅佐陛下,以成大业。
”帝读罢,叹曰:“此臣子之心,忠贞可鉴。
朕有何德,敢当此誉?”遂命左右,取金帛以赏赐之。
群臣见帝如此厚待,无不感动,皆言:“陛下仁德,天下归心。
”帝又曰:“然此奏章,非独一人之心,乃我朝群臣共望。
朕欲广开言路,听纳忠言,与尔等共谋国是。
”于是下诏,令天下文武百官,各抒己见,直言无隐。
诏令既下,朝野欢腾。
文武百官,纷纷上奏,各陈己见。
帝皆亲自批阅,其言中肯者,赏赐有加;其言不实者,亦不加罪。
如此数月,国是渐明,天下大治。
一日,帝于朝堂之上,见一臣子,气宇轩昂,举止不凡。
帝问:“此乃何人?”左右答曰:“此乃新进之士,名叫诸葛亮。
”帝闻言,心中一动,暗想:“此子才识过人,若得之,必能辅佐朕成大业。
”遂召诸葛亮入内,与之长谈。
诸葛亮言辞敏捷,议论风生,帝大喜,遂拜诸葛亮为相国,委以重任。
诸葛亮亦不负帝望,尽心竭力,辅佐帝治理国家。
自此,魏国强盛,百姓安居乐业。
帝亦感念诸葛亮之才,常与之同食共寝,言无不尽。
而诸葛亮亦以帝为明君,竭尽所能,以报答帝之知遇之恩。
岁月如梭,帝年事已高,渐感力不从心。
一日,帝于寝宫之中,对诸葛亮曰:“朕年事已高,恐不能久居九五之尊。
诸葛亮,汝有何良策,可使国家长治久安?”诸葛亮答曰:“陛下,臣有一计,可保国家无忧。
”帝问:“计将安出?”诸葛亮曰:“陛下可传位与太子,由太子继位,臣等辅佐,国家必能长治久安。
”帝沉思片刻,遂点头称善。
遂传位于太子,自退居幕后,垂拱而治。
太子继位,号文帝。
诸葛亮辅佐文帝,内外皆治。
魏国从此繁荣昌盛,天下太平。
魏武帝扬鞭东指的故事

魏武帝扬鞭东指的故事
魏武帝扬鞭东指的故事源自于中国历史上的一则传说。
据说,在魏武帝曹操统一北方之后,他派出将军夏侯渊前往征讨东吴。
当夏侯渊率军行至江南一带时,遭遇到了东吴大将孙权率领的军队。
在一次交战中,夏侯渊的部队陷入了困境,孙权的军队凶猛无比,形势对于魏军极为不利。
这时,夏侯渊意识到如果不能振奋士气,将会陷入被动局面。
于是,夏侯渊拿起手中的马鞭,高举过头,怒喝道:“魏武扬鞭东指!”这一举动使得魏军士气大振,激发出强大的战斗力。
最终,夏侯渊成功击败了孙权的军队,取得了胜利。
这个故事寓意着一个将领在危难时刻能够振奋士气,激励士兵们勇往直前,最终取得胜利的力量和智慧。
因此,魏武帝扬鞭东指成为了一种象征勇气和决心的说法,在后来的历史中也被广泛引用。
经典文言文赏析床头捉刀人

经典文言文赏析床头捉刀人原文魏武①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②远国,使崔季珪③代,帝自捉④刀立床⑤头。
既⑥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⑦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注释1.魏武:指曹操,生前册封为魏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封他为魏武帝。
2.雄:威慑。
3.崔季珪:即崔琰,字季珪,曹操的谋士,相貌俊美。
4.捉:握、拿。
5.床:古时一种坐具。
6.既:已经。
7.乃:才。
译文魏武帝曹操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者,他自认为相貌丑陋,不足以威慑远方的国家,于是让崔季珪代替自己来接见使者,自己则握着刀站在崔季珪的坐榻旁边。
接待完毕,曹操派密探去问匈奴使者:“你觉得魏王怎么样?”匈奴使者回答说:“魏王仪表堂堂不同寻常,但是坐榻边上握刀的那个人,他才是真正的英雄啊。
”曹操听后,就派人追杀这个使者。
文言知识说“既”:“既”的本义是“吃完饭”,引申为“尽、完”,也指“日全食或月全食的食尽”。
“既”在文言文中有以下常见的释义。
•指“完、尽”。
如《进学解》:“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又如,成语“既往不咎”。
•指“已经”。
如上文“既毕,令间谍问曰”。
又如,《送东阳马生序》:“既加冠”。
•与“则”连用,表示因果关系,相当于“既然”。
如《论语》:“既来之,则安之”。
文化常识说起曹操,大家一定会想起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在大多数人眼中曹操就是一个白脸的奸臣,这主要是源自《三国演义》的影响,并不是历史上真正的曹操。
陈寿在《三国志·武帝纪》中评价曹操为“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毛泽东也曾说过“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
”曹操的诗朴实无华,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接下来请欣赏名篇《龟虽寿》。
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武帝曹操卞后
卞太后是娼妓出身,出生时,屋子里有金光,算命的人说,是吉兆。
她二十岁的时候被曹操纳为妾室。
卞后曾跟着曹操在洛阳,董卓叛乱想要重用曹操,曹操不愿意依附董卓,便逃出了洛阳,袁术传谣言说曹操已经死了,曹操从家里带到洛阳的随从们打算回家,卞后认为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怎么就认定死了呢,阻止哪些随从说:“主公生死未卜,你们今天走了,明日如果主公回来了,你们拿什么脸面去见主公?大难临头,同生共死怎么就这么难!”
曹操平安归来听说了卞后的事迹,对卞后很是佩服。
就立卞后为正室夫人。
并让卞后养育他那些没有母亲的孩子。
魏书记载卞后性约俭,不尚华丽,无文绣珠玉,器皆黑漆。
太祖曾经得到几件名贵首饰,让卞后先选一个,卞后按照贵重程度取了中间的,曹操问她挑中间的原因,卞后说:“拿最好是贪婪,拿最坏的是虚伪,所以选取中间的。
”卞太后也常劝她娘家的人生活要节俭,自力更生,不要总是指望着曹家的赏赐过活。
不要怪我不厚待你们,我自有我的道理。
卞太后常怀仁慈之心,卞后随军出行,遇到岁数大的白了头发的老人,就停下车来叫住老人话家长,赏赐给他们绢帛,对着他们哭诉说:“只恨我的爹娘没有活到我有今天的时候。
”
卞后的弟弟卞秉为别部司马,卞后常常对曹操抱怨说卞秉的官职小,曹操说:“他能做我的小舅子还不够吗?”卞后又想让曹操赏赐卞秉钱财,曹操又说:“你偷偷给他的,还不够吗?”
曹操有嫡妻丁夫人,丁夫人有儿子曹昂,就没有很好的照看卞后的儿子们。
后来丁夫人与曹操和离,卞后成了正室夫人,不记恨她当初的不友善,曹操行军在外,不能顾及到丁夫人的时候,卞后常常让人给丁夫人送东西,并且将丁夫人迎接到曹府,让丁夫人坐首位,而自己位居丁夫人之下,像是丁夫人在的时候。
丁夫人推辞说:“我是被抛弃的人,你还能时常这样对我,实在惭愧。
”丁夫人过世后,边夫人请求曹操为其主持丧礼。
宇文天穹觉得这段可能有美化卞后的意思,当初丁夫人离开曹操因为性格刚直不能曲意逢迎,后来曹操前去迎她回家,丁夫人也没有应承。
难道还会跟着曹操的继室再回曹府吗?
初,丁夫人既为嫡,加有子修,丁视后母子不足。
后为继室,不念旧恶,因太祖出行,常四时使人馈遗,又私迎之,延以正坐而己下之,迎来送去,有如昔日。
丁谢曰:“废放之人,夫人何能常尔邪!”其后丁亡,后请太祖殡葬,许之,乃葬许城南。
卞后的儿子曹丕被立为太子后,别人都去向她道喜,卞后说:“因为曹丕年长,所以立为嗣子,我能够免于教导无方的指责就已经很幸
运了。
有什么值得庆贺的!”后来曹丕残害她其他的儿子,卞后还真是有先见之明呢。
或许,当时就对曹丕不满意吧。
曹操赞扬她说:“怒不变容,喜不失节,故是最为难。
”
曹洪和曹操有次行军逃窜中,曹操的战马丢失了,曹洪就将自己的战马让给了曹操,说,“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
所以曹操待曹洪不薄。
曹洪爱财,家里的钱曹操都羡慕。
曹丕曾经向他借贷遭拒了。
曹丕记恨在心里,等到曹丕当了皇帝后,寻隙要杀了曹洪。
卞太后责骂了曹丕曹丕也没有改变主意,卞太后无计可施就想到了一个曲线救国的法子,她对曹丕宠爱的皇后郭女王说:“令曹洪今日死,吾明日敕帝废后矣”,曹洪今天要是死了,我明天就让曹丕废了你这个皇后。
在郭皇后的斡旋下,曹洪被释放了。
魏文帝忌惮他的弟弟任城王曹彰骁勇善战又身强力壮。
他们在卞太后屋里下围棋的时候,趁着一起吃枣,文帝把枣蒂里都放上了毒药,自己捡着枣上毒药沾染不到的地方吃;任城王没有意识到魏文帝要害他,就随意的吃,有毒的没毒的他全吃。
中毒后,卞太后找水救他;文帝事先令手下的人把装水的瓶罐都打碎了,卞太后急的跳脚,跑到井边,没有打水的东西,不一会任城王就死了。
魏文帝又要害死东阿王,卞太后说:“你已经害死我一个儿子了,不能再害我另一个儿子了!”
魏武帝曹操死后,文帝曹丕将魏武帝曹操留下来的宫女侍妾全部拿来侍奉自己。
到文帝病重的时候,魏文帝的母亲卞太后去探望他,卞太后进入曹丕的寝室,看见左右站立的、端汤侍药的都是从前曹操所宠幸的人。
太后就问她们:“你们什么时候到这的?”她们说:“魏武帝曹操一死就过来了。
”卞后气极,便不再前往曹丕榻前探视,叹息道:“畜生不如,猪狗老鼠都不吃你们这些东西,死有应得!”就连文帝去世,太后都没有前去吊唁。
魏文帝曹丕驾崩后其与甄宓之子子曹睿即位,史称魏明帝。
曹睿立后选择的是车工毛嘉的女儿而不是太子妃虞氏,虞氏心里不忿。
太皇太后卞氏前去安慰她,虞氏急火攻心,口不择言道:“曹氏自好立贱,未有能以义举者也。
然后职内事,君听外政,其道相由而成,苟不能以善始,未有能令终者也。
殆必由此亡国丧祀矣!”
卞氏是娼妓出身,曹操立为往后;曹丕舍身世显赫的甄宓立出身低微的郭女王为后,曹睿又立毛氏为后。
所以虞氏如此大骂,将曹睿老子爷爷都骂了。
宇文天穹点评:
卞太后是个明白有智慧的人,所以能从社会最底层逆袭。
可能很大一部分人会认为卞太后比丁夫人要成功,我却不这么认为。
我本人更倾向于丁夫人的那种活法,恣意洒脱,不会为了什么东西委屈自己的心智,做了自己想做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她却能自得其乐。
卞太后虽然位极太后,可是曹操在的时候,挑个首
饰都要揣测曹操的心意,曹操不在了,儿子曹丕里她还要猜度度日,自己另外的两个儿子受到迫害,他却没有话语权。
为了救曹操时期的功臣曹洪,她竟然还要去威胁儿媳郭女王。
虽然看似有智谋,但是也是一种做母亲的悲哀。
史料真假参半,但是从众多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猜测出卞后和曹丕的关系并不那么的和谐。
参考文章:
《世说新语·尢悔》
魏文帝忌弟任城王骁壮。
因在卞太后阁共围棋,并啖枣,文帝以毒置诸枣蒂中,自选可食者而进;王弗悟,遂杂进之。
既中毒,太后索水救之;帝预敕左右毁瓶罐,太后徒跳趋井,无以汲,须臾遂卒。
复欲害东阿,太后曰:“汝已杀我任城,不得复杀我东阿!”
《世说新语·贤媛篇》魏武帝崩,文帝悉取武帝宫人自侍。
及帝病困,卞后出看疾。
太后入户,见直侍并是昔日所爱幸者。
太后问:“何时来邪?”云:“正伏魄时过。
”因不复前而叹曰:“狗鼠不食汝余,死故应尔!”至山陵,亦竟不临。
参考文献:
《世说新语》
《三国志·魏书·后妃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