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苏教版)课件
合集下载
苏教版语文高一苏教版必修三课件 第二专题《离骚》共57张PPT

❖ 重点:
❖ 通过鉴赏《离骚》中的诗句,学习屈原忧国 忧民、追求美政的高尚品德 鉴赏诗歌的比 兴手法
❖ 难点:
❖ 引导学生掌握骚体诗的形式特点,培养他们 的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浪漫主义诗 歌传统特征,体会诗歌象征手法的运用
屈原(约前339~约前 278):名平,字原。战国 末期楚国人,楚武王熊通之 子屈瑕的后代。杰出的政治 家和爱国诗人。
《离骚》的思想内容
1、展示了诗人的“美政”理想,希望楚王效法历 代圣君,不要重蹈那些昏君、暴君的覆辙;希望楚王 “举贤授能”,修明法度,以便治国。
2、深刻揭露了楚国混浊的社会现实。诗人批评了 楚王的反复无常、听信谗言,更以激愤的心情揭露了 楚国朝廷中的一批小人的丑恶嘴脸。
3、表现了诗人的高尚品格。炽热的爱国激情、对 美好情操的执着追求、不与小人同流合污的坚强意志、 为理想至死不渝的斗争精神等等。
屈原的作品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其主 要表现是他将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融入了艺术的想象和 神奇的意境之中。屈原的作品还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 表情达意。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 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 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 。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 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照,产 生了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屈原的 作品形式上参差错落、灵活多变;语言上采用了大量 楚地方言,极富于乡土气息;其方言土语大都经过提 炼,辞藻华美,传神状貌,极富于表现力。
《离骚》代表楚辞的最高成就, 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 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 “离”──遭遇,“骚”──忧愁, 《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 句。全诗373句, 2464字,是屈原的思 想结晶,是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 之思的作品。
离骚(苏教版)完整PPT课件

ōu):正月 揆(kuí)揣度 扈(hù)被、披 辟芷(zhǐ):香草名,即白芷 汨(yù):水急流貌 搴(qiān):攀、折 阰(pí):山坡、岭上 骐骥(qíjì)骏马
.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我是古代皇帝高阳氏的子孙啊 我的伟大的先父名叫伯庸 正当夏历寅年的孟春正月啊
❖太阳和月亮迅速而去不会久留啊
❖春去秋来永远是这样的依次更替 ❖我想到现在草数已经飘零陨落了啊 ❖我只怕我心中的美人年迈色衰
.
诗句分析(第六节)
▪ 不抚壮而弃秽兮
➢ 不:何不。
抚:持有,把握 壮:壮年
➢ 弃:抛弃。 秽:污秽之行。
➢ 而:表承接关系的连词。
▪ 何不改乎此度?
➢ 乎: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在”
.
诗句分析(第五节)
▪ 日月忽其不淹兮
➢ 忽:迅速的样子。
淹:久留。
▪ 春与秋其代序
➢ 其:它们。
代序:替代、更换时序
▪ 惟草木之零落兮
➢ 惟:想到(第一节中的“惟”是句首语气词)
➢ 之:结构助词“的”
▪ 恐美人之迟暮
➢ 恐:担心,恐怕。
➢ 美人:比喻有才能的人。
➢ 迟暮:年岁衰老
.
第五节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就是在庚寅这一天我降生于世
.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我的父亲观察我初生的时节啊 ❖开始就赐给我美好的名字
❖给我取的美名叫正则即平啊 ❖给我取的美字是灵均. 即原
诗句分析(第三节)
▪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 纷:繁多的样子。 既:已经。 ➢ 此:指上文的家世、生辰、嘉名等。
.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我是古代皇帝高阳氏的子孙啊 我的伟大的先父名叫伯庸 正当夏历寅年的孟春正月啊
❖太阳和月亮迅速而去不会久留啊
❖春去秋来永远是这样的依次更替 ❖我想到现在草数已经飘零陨落了啊 ❖我只怕我心中的美人年迈色衰
.
诗句分析(第六节)
▪ 不抚壮而弃秽兮
➢ 不:何不。
抚:持有,把握 壮:壮年
➢ 弃:抛弃。 秽:污秽之行。
➢ 而:表承接关系的连词。
▪ 何不改乎此度?
➢ 乎: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在”
.
诗句分析(第五节)
▪ 日月忽其不淹兮
➢ 忽:迅速的样子。
淹:久留。
▪ 春与秋其代序
➢ 其:它们。
代序:替代、更换时序
▪ 惟草木之零落兮
➢ 惟:想到(第一节中的“惟”是句首语气词)
➢ 之:结构助词“的”
▪ 恐美人之迟暮
➢ 恐:担心,恐怕。
➢ 美人:比喻有才能的人。
➢ 迟暮:年岁衰老
.
第五节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就是在庚寅这一天我降生于世
.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我的父亲观察我初生的时节啊 ❖开始就赐给我美好的名字
❖给我取的美名叫正则即平啊 ❖给我取的美字是灵均. 即原
诗句分析(第三节)
▪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 纷:繁多的样子。 既:已经。 ➢ 此:指上文的家世、生辰、嘉名等。
新苏教版语文必修三课件:第二专题 离骚(共30张PPT)

叹息
语气助词,相当于“啊” 修洁而美好 百姓的生活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废弃、贬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斥 唯 爱慕 束缚 句首语气词 谏诤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香草 薰草 佩带 加上 采集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神仙,这里指怀王 荒唐
2、“楚辞”P17 ①诗体名。屈原吸收楚地民间语言和民歌形式 而创作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骚”体。 ②总集名。西汉刘向所辑,收屈原、宋玉及汉 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的诗歌作品, 主要是屈原的作品。 ③特色:“楚辞”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 溶化神话传说,塑造鲜明形象;以楚地的诗歌形式、 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 色彩,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
解题
《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 是屈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 的一首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 “离”,通“罹”,“遭遇”之义;“骚”, “忧愁”义。“离骚”,即“遭遇忧愁”的意思。 司马迁解释“离骚”为“离忧”;班固解释为“遭 遇忧患”;王逸解释为“离别的愁思”;也有人解 释为“牢骚”。现多采用班固的解释。
张仪许以六百里 土地,劝怀王绝齐联 秦。屈原痛斥奸臣滑 使,力Fra bibliotek怀王持守盟 约。
盟约既毁,张仪 赖账,说所许土地为 六里。
怀王大怒,率兵 十万,进攻秦国。
秦王改变攻齐 计划,约齐国两路 攻楚,连下楚城。
屈原上言,子兰 靳尚等罗织罪名,屈 原被革职放逐。
屈原走了。从怀王 27年起,秦连年对楚国 用兵。楚国事日颓。
秦王来信,约怀 王到秦的武关商谈盟 约。
怀王被囚咸阳, 于顷襄王3年病死。 骨架运回楚国。
《离骚》ppt课件苏教版

离 骚(节选)
(战国·楚国)屈原
学习目标 :
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 养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3.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一、关于屈原
• 前340-前278,战国末楚国政治家,中国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杰出的浪漫主义 诗人,中国古代诗歌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 创的标志性诗人,1953年入选为世界十大 文化名人。
再读诗歌,探讨:
1、一些杰出的人物一般都有自恋倾向,太 喜欢自己了,说一说屈原自恋什么?用 《离骚》中的事实来说话。
2、屈原的志向是什么?文中怎么说?
3、那么屈子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理想的呢?
2、屈原的志向:
•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 即抛弃污浊的政治,变法改革。
1、屈原心中自己的形象:
高贵血统 祥瑞出生 美好名字 高尚品德 坚持修养提升自己
屈原如何表达自己的理想?
• 明确:运用比喻句,即“移情法”,不直接说 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 也就是“移情于物”,这种方法在古典诗词中 广泛运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移 情”,可言难言之语,抒难抒之情。
• 如:用美人喻指楚怀王。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 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 比喻修身养性,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 修养,用香草比喻内在的美好品德。
文意疏通:
◇开头介绍屈原的出身,他是高阳帝后裔。
• 详介出生年月(摄提、孟陬)与时辰(庚寅)。 名字的由来。
• 阐明作者既有内在的品德,又有美好的才能。
• 以香草比喻自己博采众家之所长,来表达自己 具有高尚的品德。
• 作者的忧患意识得到展现。作者间接向我们展 现了自己的美好志向。作者感慨自己有才无处 施展,理想尚未实现。
(战国·楚国)屈原
学习目标 :
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 养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3.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一、关于屈原
• 前340-前278,战国末楚国政治家,中国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杰出的浪漫主义 诗人,中国古代诗歌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 创的标志性诗人,1953年入选为世界十大 文化名人。
再读诗歌,探讨:
1、一些杰出的人物一般都有自恋倾向,太 喜欢自己了,说一说屈原自恋什么?用 《离骚》中的事实来说话。
2、屈原的志向是什么?文中怎么说?
3、那么屈子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理想的呢?
2、屈原的志向:
•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 即抛弃污浊的政治,变法改革。
1、屈原心中自己的形象:
高贵血统 祥瑞出生 美好名字 高尚品德 坚持修养提升自己
屈原如何表达自己的理想?
• 明确:运用比喻句,即“移情法”,不直接说 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 也就是“移情于物”,这种方法在古典诗词中 广泛运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移 情”,可言难言之语,抒难抒之情。
• 如:用美人喻指楚怀王。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 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 比喻修身养性,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 修养,用香草比喻内在的美好品德。
文意疏通:
◇开头介绍屈原的出身,他是高阳帝后裔。
• 详介出生年月(摄提、孟陬)与时辰(庚寅)。 名字的由来。
• 阐明作者既有内在的品德,又有美好的才能。
• 以香草比喻自己博采众家之所长,来表达自己 具有高尚的品德。
• 作者的忧患意识得到展现。作者间接向我们展 现了自己的美好志向。作者感慨自己有才无处 施展,理想尚未实现。
【语文】苏教版必修3《离骚》课件

2019/3/29
体裁简介
2019/3/29
“楚辞”又称“楚词”, 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 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 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 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 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 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 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 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 成集,名为《楚辞》。并成 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 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 歌总集。世人称“楚辞”为 “骚体诗”,并与《诗经》 并称“诗骚”。
2019/3/29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阳路八千 ,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2019/3/29
作 者 简 介
屈原
(约前340~约前275年) 名平,字原,号灵均。 战国时期的楚国人,我国 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 人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 奠基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 徒、三闾大夫,学识渊博,主 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联齐 抗秦。后被谗去职,顷襄王时 被放逐,游 泳于沅湘流域。都 城郢被秦兵攻破后,他既无力 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 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汩 罗江自
译文:太祖根据我初生时的气度,通过卦辞 赐给我嘉美的大名。赐给我的名为正则,赐 给我的字为灵均。 赏析:详纪生年和名、字的由来,强调禀 赋的纯美。说明自己是秉承上天所托而来 到人间的。
公室无度 dù〈名词〉法制;法度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dù〈名词〉限度,限额 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dù〈动词〉心意,考虑 秋月春风等闲度 dù〈动词〉度过,越过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uó〈动词〉估计,推测 与陈涉度长絜大 duó〈动词〉衡量比较 原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又重之以脩能。扈江 离与辟芷兮, 纫秋兰以为佩。 注释:纷:盛多的样子。美:形作名,美德。重 (chóng):加。修:美好。扈:披。江离:即江蓠, 一种香草。辟:通:“僻”幽僻。芷:白芷,一种 香草。纫:编织。佩:佩戴在身上的织物。 译文:我已经具有这样多内在的美德,我还要培 养优异的才能。披上了江蓠和系结起的白芷,又 2019/3/29 编织起秋兰佩带在身。
苏教版离骚PPT教学课件

❖ 第二层,到”恐美人之迟暮”。自述一 生不断地并急切地追求美好事物,提高 自身修养的嘉德懿行。
❖ 第三层,到“来吾道夫先路也” 。急切 希望君王能快点重用自己,自己愿意为君 王分忧解难为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
一、如何理解“香草美人”? 二、谈谈你对屈原的评价。
香草比喻内在的美好 品德,美人比喻理想中 的君王。
❖ 大名鼎鼎:形容名声很大。鼎鼎:盛大的样子。
整体感知
1.朗读:读出声调、语气,读得活灵活现, 声情并茂,读出单口相声的味道来。
2.交流读课文的感受。
人物之奇;情节之奇;语言之奇
刷 子 李
见识人物之奇
‘刷子李’‘泥人张’各自奇 在什么地方?给你留下 了什么印象?
泥 人 张
人物奇
刷子李
手艺奇 刷得屋子美 粉刷屋子身上不沾 一点灰
天问千声悲故国, 江咽万语吊斯人.
沉思高举洁白清忠, 汨罗江上万古悲风.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 “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 “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 “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 称重五,也称重午。
❖我看着时光像流水匆匆而去啊 ❖我内心担忧人生易老时不待我 ❖我在清晨攀折山冈上的木兰树枝啊 ❖到夕阳落下时又去采摘江洲中的不 枯的香草
第五节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太阳和月亮迅速而去不会久留啊
❖春去秋来永远是这样的依次更替 ❖我想到现在草数已经飘零陨落了啊 ❖我只怕我心中的美人年迈色衰
2007.4.6
屈原是中国文学
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 国诗人。 1953年, 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 文化名人之一(波兰 哥白尼、英国莎士比 亚、意大利但丁)受 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 纪念。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
❖ 第三层,到“来吾道夫先路也” 。急切 希望君王能快点重用自己,自己愿意为君 王分忧解难为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
一、如何理解“香草美人”? 二、谈谈你对屈原的评价。
香草比喻内在的美好 品德,美人比喻理想中 的君王。
❖ 大名鼎鼎:形容名声很大。鼎鼎:盛大的样子。
整体感知
1.朗读:读出声调、语气,读得活灵活现, 声情并茂,读出单口相声的味道来。
2.交流读课文的感受。
人物之奇;情节之奇;语言之奇
刷 子 李
见识人物之奇
‘刷子李’‘泥人张’各自奇 在什么地方?给你留下 了什么印象?
泥 人 张
人物奇
刷子李
手艺奇 刷得屋子美 粉刷屋子身上不沾 一点灰
天问千声悲故国, 江咽万语吊斯人.
沉思高举洁白清忠, 汨罗江上万古悲风.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 “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 “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 “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 称重五,也称重午。
❖我看着时光像流水匆匆而去啊 ❖我内心担忧人生易老时不待我 ❖我在清晨攀折山冈上的木兰树枝啊 ❖到夕阳落下时又去采摘江洲中的不 枯的香草
第五节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太阳和月亮迅速而去不会久留啊
❖春去秋来永远是这样的依次更替 ❖我想到现在草数已经飘零陨落了啊 ❖我只怕我心中的美人年迈色衰
2007.4.6
屈原是中国文学
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 国诗人。 1953年, 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 文化名人之一(波兰 哥白尼、英国莎士比 亚、意大利但丁)受 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 纪念。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
最新苏教版语文必修三课件:专题二《离骚》课件(共15张PPT)

流年似水 我好像赶不 上啊,只担 心年岁不等 我;清晨去 攀折山坡上 的木兰啊, 黄昏去拔历 经冬天也不 凋零的香草。
诗人有着怎样的品质?是怎 样形象地描绘的?
诗人既有“内美”(内在美德)又有 “修能”(优良的才能),可见他品性高 洁、才华出众。 诗人展开想象,想象自己披上江离与 幽香的白芷,又连缀起秋兰作为配饰。借 香草(“江离”“辟芷”“秋兰”)象征 自己的美质和才能。
父亲观察我出生时的容貌和气度啊, 开始赐给我美好的名字:给我起名叫正则 啊,给我的字叫灵均。 肇:开始。 锡:通“赐”。 皇 览 揆 余 初 度 兮, 嘉:美好的。 肇 锡 余 以 嘉 名; 名、字:起名、起 名 余 曰 正 则 兮, 字。名词活用作动 词。 字 余 曰 灵 均;
2
诗人有着怎样的出身?出 生有何特别之处?名字有何 含义?为什么要写这些?
出身:帝高阳之后裔 (出身高贵) (生日奇特) (寄托希望)
出生:摄提、孟陬、庚寅
名字:正则——公正而有法则 灵均——善良而又平均
为了说明他与楚国的血肉联系,密不可分。
1-2章:高贵的出身奇特的生日美好的名字 楚国兴亡 义不容辞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 纫秋兰以为佩。
5-6章:
爱国的情怀 前途的焦虑 急切的劝导 抚壮弃秽 愿为先导
课文结构
一(1-2) 自叙身世
出身、出生年月日和名字的由来。
二(3-6) 自表内心
一生追求美好事物,提高自身修养的 嘉德懿行。
三(7-12) 自叹现实
回顾历史上兴衰成败的教训,联系楚 国的黑暗现实,反复申诉自己的忠心 和事君不合的遭遇。
1
帝 高 阳 之 苗 裔 兮,
朕 皇 考 曰 伯 庸;
苏教语文必修课件离骚

现实意义
《离骚》所蕴含的忠君爱国思想、个人与国家命运的关联以及对后世文人的影 响,对于我们今天理解爱国主义、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等现 实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04
艺术手法鉴赏与比较
浪漫主义风格在《离骚》中体现
丰富的想象和夸张
通过大胆、奇特的想象,构造出瑰丽多彩的艺术世界,如“ 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等描写,展现出诗人的超 凡脱俗和浪漫情怀。
《离骚》采用了独特的篇章结构,全诗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诗人的自述,表达了 他的高尚品质和不幸遭遇;第二部分是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腐
败;第三部分是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展示了他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
写作特点
《离骚》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和奇特的想象,创造了独特的艺术形象。诗人还巧妙地 运用了比兴手法,通过自然景物和神话传说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激情和感伤。
感谢聆听
与《天问》比较
《天问》是楚辞中的另一篇杰作,它以提问 的方式探讨宇宙、自然、社会等问题,风格 奇特而深邃。与《离骚》相比,《天问》更 注重对外部世界的探索和思考,而《离骚》 则更关注内心世界的表达。
05
知识拓展:楚辞流派及其代表作品
楚辞流派概述
楚辞的起源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种诗歌形式,以屈原、宋 玉等为代表,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 格。
丰富了古代文学的表现手法
楚辞大量运用象征、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表现更加生 动、形象,为中国古代文学增添了新的表现手法。
对古代文人心态的反映
楚辞中抒发的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反映了古代文人的心 态和价值取向,对研究古代文人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06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诗歌比较
《离骚》所蕴含的忠君爱国思想、个人与国家命运的关联以及对后世文人的影 响,对于我们今天理解爱国主义、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等现 实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04
艺术手法鉴赏与比较
浪漫主义风格在《离骚》中体现
丰富的想象和夸张
通过大胆、奇特的想象,构造出瑰丽多彩的艺术世界,如“ 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等描写,展现出诗人的超 凡脱俗和浪漫情怀。
《离骚》采用了独特的篇章结构,全诗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诗人的自述,表达了 他的高尚品质和不幸遭遇;第二部分是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腐
败;第三部分是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展示了他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
写作特点
《离骚》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和奇特的想象,创造了独特的艺术形象。诗人还巧妙地 运用了比兴手法,通过自然景物和神话传说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激情和感伤。
感谢聆听
与《天问》比较
《天问》是楚辞中的另一篇杰作,它以提问 的方式探讨宇宙、自然、社会等问题,风格 奇特而深邃。与《离骚》相比,《天问》更 注重对外部世界的探索和思考,而《离骚》 则更关注内心世界的表达。
05
知识拓展:楚辞流派及其代表作品
楚辞流派概述
楚辞的起源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种诗歌形式,以屈原、宋 玉等为代表,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 格。
丰富了古代文学的表现手法
楚辞大量运用象征、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表现更加生 动、形象,为中国古代文学增添了新的表现手法。
对古代文人心态的反映
楚辞中抒发的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反映了古代文人的心 态和价值取向,对研究古代文人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06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诗歌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恐:恐怕,担心。
与:等待 句式:宾语前置句。“不与吾”
朝搴阰之木兰兮
朝:早上。
搴:拔取。
之:结构助词“的”
夕揽洲之宿莽
揽:采摘。
洲:水中的陆地。
第四节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我看着时光像流水匆匆而去啊 我内心担忧人生易老,时不待我
总结:
屈原自叙其家世、出生、兴趣 爱好、性格品行、精勤修德,表明 自己有条件成为国家栋梁,也非常 愿意报效祖国,希望君王能早点任 用自己,自己急愿扬鞭跃马为君王 引路开道、冲锋陷阵,在所不辞。
精华鉴赏
象征手法的运用
芳草香木:象征高尚的品德 佩带香草:表明屈原追求美好的事物,品格高洁 美人芳草:比喻贤臣。美人:比喻君主
塑造了一位“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的诗人形 象。
苗裔(yì ):后代子孙 孟陬(zōu):正月 揆(kuí )揣度 扈(hù)被、披 辟芷(zhǐ):香草名,即白芷 汨(yù):水急流貌 搴(qiān):攀、折 阰(pí ):山坡、岭上 骐骥(qí jì )骏马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我是古代皇帝高阳氏的子孙啊
屈原作品特色
『浪漫主义』
有狂热奔放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幻想
『比兴手法』
以男女关系比喻君臣关系,用众女妒美比喻群小嫉贤
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 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 主义的政治抒情诗。抒写诗人 的身世、政治思想和忧国忧民 的思想。此诗的写作时间又正 是在诗人因受到谗言第一次被 放逐,诗人是被迫远离故土的, 因此,其忧国忧民的思想随处 可感亦在情理之中。
我在清晨攀折山冈上的木兰树枝啊
到夕阳落下时又去采摘江洲中的不
枯的香草
诗句分析(第五节)
日月忽其不淹兮 忽:迅速的样子。 淹:久留。 春与秋其代序 其:它们。 代序:替代、更换时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 惟:想到(第一节中的“惟”是句首语气词) 之:结构助词“的” 恐美人之迟暮 恐:担心,恐怕。 美人:比喻有才能的人。 迟暮:年岁衰老
第三节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我既有华丽众多的内在美好品质啊 又有美好的外表和才能
我身披那芳香的江离草和白芷草啊 我又将秋兰联缀成串作为佩饰
诗句分析(第四节)
汩余若将不及兮
汩:水流很快的样子。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若:好象。ຫໍສະໝຸດ 不及:赶不上 恐年岁之不吾与
第五节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太阳和月亮迅速而去不会久留啊
春去秋来永远是这样的依次更替 我想到现在草数已经飘零陨落了啊
我只怕我心中的美人年迈色衰
诗句分析(第六节)
不抚壮而弃秽兮 不:何不。 抚:持有,把握 壮:壮年 弃:抛弃。 秽:污秽之行。 而:表承接关系的连词。 何不改乎此度? 乎: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在” 乘骐骥以驰骋兮 乘:乘坐。 骐骥:良马。 驰骋:(马)快跑 以:连词,表承接关系,“来” 来吾道夫先路! 来:召唤词。 道:通“导”,引导 先路:动词: 做先驱带路。 夫(fú):语气助词,不译。
我的伟大的先父名叫伯庸 正当夏历寅年的孟春正月啊 就是在庚寅这一天我降生于世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我的父亲观察我初生的时节啊 开始就赐给我美好的名字 给我取的美名叫正则即平啊
给我取的美字是灵均即原
诗句分析(第三节)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纷:繁多的样子。 既:已经。 此:指上文的家世、生辰、嘉名等。 又重之以修能 重:加上,增加。 修:美好的,优秀的。 句式:状语后置句。 扈江离与辟芷兮 扈:楚方言,“披” 纫秋兰以为佩 纫:名词作动词,“用绳索连结” 佩:名词,佩带在身边的装饰品。 以为:把……当作
对比手法的运用
吾:“恐年岁之不与”——党人:“偷乐”
灵活的诗歌体式
“骚体诗”:将“兮”放在单句的末尾,两句一韵。
“扈江离”比喻什么? “日月忽”比喻什么? “乘骐骥”比喻什么?
形容自己修身养性的有那些比喻?
形容时间过得快的有哪些比喻?
用香草比喻内在的美好品德,
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
——司马迁《报任安书》
“风骚”一词,泛指文学,原指 《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 《离骚》。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 总集。《诗经》和《楚辞》分别开创了 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 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 (11篇)、《九章》(9篇)、《招魂》 ,凡23篇。 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 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屈原是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出现, 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 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 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 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 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 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 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代
表作。全诗三百七十二句,二 千四百余字。 《离骚》的题旨,司马迁解释 为“离忧”,意思尚不够明白;
离 骚
班固进而释“离”为“罹”, 以“离骚”为“遭忧作辞”; 王逸则说:“离,别也;骚, 愁也。”把“离骚”释为离别 的忧愁。二说均可通。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 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 《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 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 秦,《说难》、《孤愤》。《诗》 三百篇,大底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离 骚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 的宠信,位为左徒、 三闾大夫。屈原为实 现楚国的统一大业, 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 法图强,对外坚决主 张联齐抗秦,使楚国 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 兵强、威震诸侯的局 面。
屈原被贬离开国都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 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 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 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 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 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 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 于沅 、湘二水之间。顷 襄王二十一年(前278), 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 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 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修身养性, 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 用众芳,椒、桂、蕙比喻群贤
《离骚》中其他应记住的名句: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一、如何理解“香草美人”? 二、谈谈你对屈原的评价。
香草比喻内在的美好 品德,美人比喻理想中 的君王。
第六节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
为什么不趁此少壮来抛弃秽恶啊 为什么不改变这种不善的法度 我要趁君王任用贤才之际驾着骐 骥来自由地奔跑啊 请随我来吧,我会在前面为君王 开路啊!
开头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些?
——写自己1、高贵的出身
2、降生时刻的不凡
3、美好的名和字
4、美好的品质和才能
——说明自己有理由、有责任、更有能 力和条件为国家担负重任。
第一层,从开头到“曰灵均”结束。自 述家世、出生年月日和名字来历。说明 自己生来就是干大事的人. 第二层,到”恐美人之迟暮”。自述一 生不断地并急切地追求美好事物,提高 自身修养。 第三层,到“来吾道夫先路也” 。急切 希望君王能快点重用自己,自己愿意为君 王分忧解难为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
与:等待 句式:宾语前置句。“不与吾”
朝搴阰之木兰兮
朝:早上。
搴:拔取。
之:结构助词“的”
夕揽洲之宿莽
揽:采摘。
洲:水中的陆地。
第四节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我看着时光像流水匆匆而去啊 我内心担忧人生易老,时不待我
总结:
屈原自叙其家世、出生、兴趣 爱好、性格品行、精勤修德,表明 自己有条件成为国家栋梁,也非常 愿意报效祖国,希望君王能早点任 用自己,自己急愿扬鞭跃马为君王 引路开道、冲锋陷阵,在所不辞。
精华鉴赏
象征手法的运用
芳草香木:象征高尚的品德 佩带香草:表明屈原追求美好的事物,品格高洁 美人芳草:比喻贤臣。美人:比喻君主
塑造了一位“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的诗人形 象。
苗裔(yì ):后代子孙 孟陬(zōu):正月 揆(kuí )揣度 扈(hù)被、披 辟芷(zhǐ):香草名,即白芷 汨(yù):水急流貌 搴(qiān):攀、折 阰(pí ):山坡、岭上 骐骥(qí jì )骏马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我是古代皇帝高阳氏的子孙啊
屈原作品特色
『浪漫主义』
有狂热奔放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幻想
『比兴手法』
以男女关系比喻君臣关系,用众女妒美比喻群小嫉贤
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 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 主义的政治抒情诗。抒写诗人 的身世、政治思想和忧国忧民 的思想。此诗的写作时间又正 是在诗人因受到谗言第一次被 放逐,诗人是被迫远离故土的, 因此,其忧国忧民的思想随处 可感亦在情理之中。
我在清晨攀折山冈上的木兰树枝啊
到夕阳落下时又去采摘江洲中的不
枯的香草
诗句分析(第五节)
日月忽其不淹兮 忽:迅速的样子。 淹:久留。 春与秋其代序 其:它们。 代序:替代、更换时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 惟:想到(第一节中的“惟”是句首语气词) 之:结构助词“的” 恐美人之迟暮 恐:担心,恐怕。 美人:比喻有才能的人。 迟暮:年岁衰老
第三节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我既有华丽众多的内在美好品质啊 又有美好的外表和才能
我身披那芳香的江离草和白芷草啊 我又将秋兰联缀成串作为佩饰
诗句分析(第四节)
汩余若将不及兮
汩:水流很快的样子。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若:好象。ຫໍສະໝຸດ 不及:赶不上 恐年岁之不吾与
第五节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太阳和月亮迅速而去不会久留啊
春去秋来永远是这样的依次更替 我想到现在草数已经飘零陨落了啊
我只怕我心中的美人年迈色衰
诗句分析(第六节)
不抚壮而弃秽兮 不:何不。 抚:持有,把握 壮:壮年 弃:抛弃。 秽:污秽之行。 而:表承接关系的连词。 何不改乎此度? 乎: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在” 乘骐骥以驰骋兮 乘:乘坐。 骐骥:良马。 驰骋:(马)快跑 以:连词,表承接关系,“来” 来吾道夫先路! 来:召唤词。 道:通“导”,引导 先路:动词: 做先驱带路。 夫(fú):语气助词,不译。
我的伟大的先父名叫伯庸 正当夏历寅年的孟春正月啊 就是在庚寅这一天我降生于世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我的父亲观察我初生的时节啊 开始就赐给我美好的名字 给我取的美名叫正则即平啊
给我取的美字是灵均即原
诗句分析(第三节)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纷:繁多的样子。 既:已经。 此:指上文的家世、生辰、嘉名等。 又重之以修能 重:加上,增加。 修:美好的,优秀的。 句式:状语后置句。 扈江离与辟芷兮 扈:楚方言,“披” 纫秋兰以为佩 纫:名词作动词,“用绳索连结” 佩:名词,佩带在身边的装饰品。 以为:把……当作
对比手法的运用
吾:“恐年岁之不与”——党人:“偷乐”
灵活的诗歌体式
“骚体诗”:将“兮”放在单句的末尾,两句一韵。
“扈江离”比喻什么? “日月忽”比喻什么? “乘骐骥”比喻什么?
形容自己修身养性的有那些比喻?
形容时间过得快的有哪些比喻?
用香草比喻内在的美好品德,
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
——司马迁《报任安书》
“风骚”一词,泛指文学,原指 《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 《离骚》。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 总集。《诗经》和《楚辞》分别开创了 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 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 (11篇)、《九章》(9篇)、《招魂》 ,凡23篇。 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 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屈原是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出现, 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 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 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 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 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 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 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代
表作。全诗三百七十二句,二 千四百余字。 《离骚》的题旨,司马迁解释 为“离忧”,意思尚不够明白;
离 骚
班固进而释“离”为“罹”, 以“离骚”为“遭忧作辞”; 王逸则说:“离,别也;骚, 愁也。”把“离骚”释为离别 的忧愁。二说均可通。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 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 《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 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 秦,《说难》、《孤愤》。《诗》 三百篇,大底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离 骚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 的宠信,位为左徒、 三闾大夫。屈原为实 现楚国的统一大业, 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 法图强,对外坚决主 张联齐抗秦,使楚国 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 兵强、威震诸侯的局 面。
屈原被贬离开国都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 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 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 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 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 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 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 于沅 、湘二水之间。顷 襄王二十一年(前278), 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 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 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修身养性, 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 用众芳,椒、桂、蕙比喻群贤
《离骚》中其他应记住的名句: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一、如何理解“香草美人”? 二、谈谈你对屈原的评价。
香草比喻内在的美好 品德,美人比喻理想中 的君王。
第六节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
为什么不趁此少壮来抛弃秽恶啊 为什么不改变这种不善的法度 我要趁君王任用贤才之际驾着骐 骥来自由地奔跑啊 请随我来吧,我会在前面为君王 开路啊!
开头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些?
——写自己1、高贵的出身
2、降生时刻的不凡
3、美好的名和字
4、美好的品质和才能
——说明自己有理由、有责任、更有能 力和条件为国家担负重任。
第一层,从开头到“曰灵均”结束。自 述家世、出生年月日和名字来历。说明 自己生来就是干大事的人. 第二层,到”恐美人之迟暮”。自述一 生不断地并急切地追求美好事物,提高 自身修养。 第三层,到“来吾道夫先路也” 。急切 希望君王能快点重用自己,自己愿意为君 王分忧解难为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