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节选》_课件
合集下载
1.2《离骚(节选)》课件(26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哀、好、未悔、怨、忳郁邑、不忍 悔、独好、未变
任务四:结合注释,熟读最后一段,找出作者悔与未悔的内容? (情感变化)
悔——复路 行迷 退复修吾初服 (衣裳冠佩)
未悔——延伫、步、止、反顾 独好修以为常 犹未变、岂可惩
进退——爱国、批判、清洁
任务五:新教材为何要加入一、二段?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 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 兮,字余曰灵均。
这种方法在古典诗词中广泛运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移 情”,可言难言之语 ,可抒难抒之情。
例:“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杜甫这两句诗借用对柳絮与桃花的描写,表达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及自己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的痛苦和愁闷。
崇高美——“要是一个人的全部人格,全部生活都奉献给一种道德 追求,要是他拥有这样的力量,一切其他的人在这方面和这个人相 比起来都显得渺小的时候,那我们在这个人身上就看到崇高的善。”
静静汨罗,守护着他的灵魂;皇皇离骚, 诉说着他的忠贞。在那个视人民如草芥的动荡 的年代,他用自己的血泪诠释了什么是心存百 姓;在那个朝秦暮楚的战乱时期,他用自己的生 命回答了什么是爱国精神。
《离骚》节选
屈原
1 了解屈原生平,了解文体知识。
学
习
2 疏通文言字词,把握文意,梳理行文脉络。
目
标
3 理解文中抒情主人公形象,赏析文本艺术特点。
出身贵族 学识渊博
生
辅佐怀王 变法图强
平
信而被疑 忠而被谤
辗转沅湘 自沉汨罗
任务二:请朗读最后两段, 勾出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
任务三:请勾出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 为何有这样的情感?
《离骚》节选PPT课件

《离骚》节选对于研究中国古 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规律 具有重要价值,为学术研究提 供了宝贵资料。
THANKS
感谢观看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总结词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即使付出极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详细描述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坚定信念和执着追求。即使面临极大的困难和挫折,诗人也绝不后悔 自己的选择。这种精神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是激励人们不断前进的重要力 量。
《离骚》节选ppt课件
• 《离骚》简介 • 《离骚》节选内容解析 • 《离骚》节选中的名句赏析 • 《离骚》节选的影响与价值
01
《离骚》简介
《离骚》的作者
屈原
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被誉为 “楚辞”的创始人,他的作品《 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 作。
屈原生平
屈原出生于楚国贵族之家,身居 重要职位,但因遭小人陷害而被 贬谪,流放至远离家乡的地方, 最终投江自尽。
《离骚》节选的背景
本课件选取了《离骚》中的一段,这段内容反映了屈原对楚国政治黑暗和楚王 昏庸无能的控诉,以及他对自己遭遇的悲愤和无奈。
节选部分的内容解析
主题思想
本节选主要表达了屈原对楚国政治黑暗和楚王昏庸无能的控诉,以及他对自己遭 遇的悲愤和无奈。
具体内容解析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象征、修辞等手法,深入解析节选部分所表达的思想和 情感。
批判现实
诗歌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批 判,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 暗面,表达了屈原对正义 和真理的追求。
理想主义情怀
诗歌中充满了屈原对理想 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展现 了他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理 想。
02
《离骚》节选内容解析
1-2《离骚》节选课件(55张PPT)

遭排挤,被怀王疏远流放,最终怀恨投汨罗江自杀。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美政”: 圣君贤相 民本思想
屈原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者,
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
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
代。
代表作品:《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温故知新
回顾《屈原列传》 屈原为何作《离骚》? 《离骚》有何特点?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 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 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 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 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第二层:珍惜时间, 锐意进取
贰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纷:盛多,修饰“内美”。 美:形作名,美质,美德。 重(chónɡ):加。 修能:美好的容态。 扈:披,带。楚地方言。 辟,通“僻”,僻静。芷,香草名。 纫:连缀,连接。 佩:佩戴在身上的饰物。
江离-蘼芜 辟芷-白芷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皇:“皇考”的简称,先父。 览揆:观察考量。 览:观察。 揆:测度、衡量。 初度:出生时的情况。
肇锡余以嘉名:肇:开始。 锡:通“赐”,赐给。(2016全
国I卷)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 嘉:美。 名、字:名作动,给……起名,给……表字。 正则:公平而有法则。这是屈原名“平”的解释。 灵均:灵善而质均。这是对屈原字“原”的解释。
《离骚(节选)》ppt课件

不等待我 拔取土坡
采摘
▪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迅速 久留
时序更替
有才德、有作为的人
▪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把握年壮
▪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抛弃污秽东西
法度
骏马
掩面而弃
崇尚 束缚、约束
迎合讨好
▪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
深切郁闷 失意之态 处境困窘
突然
随流水消逝
▪ 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
迎合讨好的丑态
古代
这样 方头、圆孔
▪ 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
合
怎么
责骂
▪ 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 汉代时,刘向把屈原、 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集, 名为《楚辞》。它是中国文 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 总集,并成为继《诗经》以 后,对后世诗歌具有影响的 一部诗歌总集。
▪“兮”,读起来很拗口。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兮”?
▪·这是楚地方言。骚体诗诵读时要有节奏,一般三四个 节拍,随文切分;
▪读时语音延长,不仅可以强化抒情、咏叹色彩,而且能 够充分体现楚辞体情感浓郁的特点。
他们。 ▪ (2)名词,险要的地势 ▪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过秦论》)——秦孝公占据着殽山和
函谷关的险要地势。
▪ (3)动词 ▪ ①巩固,安定 ▪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天时不如地利》)——巩固国防 不必靠山河的险要。 ▪ ②坚守,安守 ▪ 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廉颇蔺相如列传》) ▪ ——秦军多次打败赵国的军队,赵军坚守营寨不肯出战。 ▪ (4)副词 ▪ ①表本来,原来 ▪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 ——生在我的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要早。
《离骚(节选)》ppt课件

文本翻译 ②美:形容词活用作 名词,美质,美德。 ①盛多,修饰“内美”
③加 ④美好的容态
纷①吾既有此内美②兮,又重③之以修能④。
⑤披。 楚地 方言
⑥香草名,又名藤芜 ⑦辟,通“僻”,僻静
扈⑤江离⑥与辟⑦芷兮,纫⑧秋兰以为佩⑨。
⑩水流很快的样 子,这里用以比
⑪时光,岁月 ⑫等待
汩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⑪之不吾与⑫。
(2)太注意修身
(3)不与世俗同流 合污
司马迁说“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结合这一节
说说屈原为何而怨?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怀王荒唐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小人(众女)嫉妒
社会风气(世俗)
对于黑暗的社会现实,对自己遭受的不公正的待遇,诗人是否一味 哀怨?作者报以怎样的态度?(在原文寻找相关诗句)
智之臣
⑬同“导”,引导
⑭前驱
翻译:时光迅速地运行不停留啊,春天与秋天时序更替。考虑草木也有凋零之时啊, 便害怕美人也将衰老。何不趁着年富力强去除邪恶污秽,何不改变现行的法度? 乘着骏马奔驰啊,随我来吧,我愿为前驱!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的作用
承上启下。“内美”(内在美德)承接上文,指出生高贵、出生 祥瑞,名字美好。“修能”(美好容态)开启下文,用香草装扮自 身,如“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搴阰之木兰兮, 夕揽洲之宿莽。”
④形容词为动,为…哀伤
长太息①以②掩涕③兮,哀④民生之多艰。
⑥美好 ⑦名词用作动词,喻指束缚、约束。 ⑧谏诤
⑤爱慕、 崇尚
余虽好⑤修姱⑥以鞿羁⑦兮,謇朝谇⑧而夕替⑨。⑨废弃
《离骚(节选)》ppt课件

于在祖庙中占吉凶给小孩取名,历史文献上有记载。而“肇”若单 纯讲初生时,文中已有在此处也没有什么作用,据中国古代的习俗, “肇”通“兆”合理一些,况且屈原出生不凡。
4.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屈原名平,字原。正则以释名平之意,灵均以释字原之意。
问 题 探 究 : 开 篇 自 叙 身 世 有 什 么 作 用 ?
【简析】
5.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前两句是面对污浊的、看不到希望的环境,诗人爆发 出的痛苦而无奈浩叹。清代朱骥在《离骚辨》中说:“此 句无限神情,在‘独’字、‘也’字内,盖大夫遥想从前 一片婆心,满腔热血,不意今日到此地位。”后两句写诗 人虽然为自己的遭际悲愤万端,却不会因此而改变节操和 志向。前面写“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那 是表明他愿为美好的理想献身;“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 忍为此态也。”这是声明他绝不与朝廷小人同流合污。
【简析】
5.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将往观乎四荒”,写屈原既在楚国不能伸志,于是 也萌生过出走他国的念头,但就在此时,又忽然反顾游目, 翘首以待,求怀王回心转意。此句和前文“回朕车以复路” 相应,表明屈原内心的矛盾冲突,他在进仕与退隐,出走 他国与留在楚国的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思想交锋,而斗争 的结果是:虽遭贬弃,幽愁忧愤,但仍然“眷顾楚国,系 心怀王,不忘欲反”。 诗人整饰仪容,佩玉缤纷而众盛,喻自己将更加砥砺 意志,品格更高尚,思想更精纯,赤心更忠诚,不以替废 而改其行。
离骚
——屈原
《 离 骚 》 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离骚者,犹离忧也。”(就是“遭受忧愁”。离,通“罹”,遭 受,遭遇)
4.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屈原名平,字原。正则以释名平之意,灵均以释字原之意。
问 题 探 究 : 开 篇 自 叙 身 世 有 什 么 作 用 ?
【简析】
5.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前两句是面对污浊的、看不到希望的环境,诗人爆发 出的痛苦而无奈浩叹。清代朱骥在《离骚辨》中说:“此 句无限神情,在‘独’字、‘也’字内,盖大夫遥想从前 一片婆心,满腔热血,不意今日到此地位。”后两句写诗 人虽然为自己的遭际悲愤万端,却不会因此而改变节操和 志向。前面写“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那 是表明他愿为美好的理想献身;“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 忍为此态也。”这是声明他绝不与朝廷小人同流合污。
【简析】
5.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将往观乎四荒”,写屈原既在楚国不能伸志,于是 也萌生过出走他国的念头,但就在此时,又忽然反顾游目, 翘首以待,求怀王回心转意。此句和前文“回朕车以复路” 相应,表明屈原内心的矛盾冲突,他在进仕与退隐,出走 他国与留在楚国的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思想交锋,而斗争 的结果是:虽遭贬弃,幽愁忧愤,但仍然“眷顾楚国,系 心怀王,不忘欲反”。 诗人整饰仪容,佩玉缤纷而众盛,喻自己将更加砥砺 意志,品格更高尚,思想更精纯,赤心更忠诚,不以替废 而改其行。
离骚
——屈原
《 离 骚 》 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离骚者,犹离忧也。”(就是“遭受忧愁”。离,通“罹”,遭 受,遭遇)
离骚节选课件PPT课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2
离骚节选内容解析
节选部分概述
节选内容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国古代抒情诗的巅峰之作。本次选取的节 选部分,主要描绘了屈原深沉的内心世界,展现了其高洁的品性和对楚国命运 的忧虑。
节选意义
通过对节选内容的解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离骚》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同时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魅力。
语言特色分析
象征意义
通过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屈原内心的忧 虑和期望,以及他对楚国命运的关切和思考。同时,这些象 征意义也为我们提供了理解离骚主题思想的独特视角。
03
离骚节选中的情感表达
忧国忧民之情
总结词
诗人身在乱世,心系国家和人民,表现出深深的忧虑和关切。
详细描述
在离骚节选中,诗人通过描绘社会的动荡不安和百姓的疾苦,表达出对国家和人 民的深切关怀。他担忧国家的命运和前途,痛心于人民的苦难和不幸,这种情感 贯穿整个作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对人生的启示与思考
离骚节选通过描绘屈原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向读者传达 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启示。它教会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和 追求,面对困境时要勇敢坚韧,同时要保持对国家和人民的 忠诚。
离骚节选还启示我们要有独立思考和自主精神,不随波逐流 ,不受世俗束缚。在人生的道路上,要不断探索和追求真理 ,保持内心的纯洁和高尚。
详细描述
离骚节选中,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挣扎,反映了他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困惑。 他深感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而现实又如此残酷无情。这种内心的苦闷与挣扎,使得整
个作品充满了深沉的情感色彩。
04
离骚节选的艺术手法
《离骚》节选pptPPT课件

重视个人价值
《离骚》中表达的对个体价值的尊重和追求,启示现代人关 注自我价值,勇于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05
《离骚》节选的朗诵技巧与演绎
朗诵技巧指导
语速控制
根据诗歌的情感和节奏调 整语速,使朗诵更加生动。
语音变化
运用不同的语音表现诗歌 中不同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停顿与重音
合理安排停顿和重音,突 出诗歌中的重要信息和情 感。
作品评价
文学价值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离骚》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巅峰
之作。
思想意义
作品表达了屈原对楚国政治黑暗的 愤懑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同时也展 现了他的高尚品德和崇高精神境界。
影响与传承
《离骚》对中国文学、文化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被历代文人墨客传颂、 研究和学习,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
意象与象征意义
总结词
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详细描述
《离骚》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非常丰富,如以"美人"比喻君主,以"香草"比喻贤 臣,以"恶鸟"比喻小人等。这些意象和象征意义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也使诗歌的主题更加深刻和丰富。
意象与象征意义
总结词
意象的象征意义深刻
详细描述
《离骚》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非常深刻,如以"美人"比喻君主,表达了诗人对君主的忠诚和热爱;以"香草"比喻 贤臣,表达了诗人对贤臣的敬重和赞美;以"恶鸟"比喻小人,表达了诗人对小人的厌恶和鄙视。这些意象和象征 意义的深刻含义使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和突出。
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重要的文化符号
《离骚》中表达的对个体价值的尊重和追求,启示现代人关 注自我价值,勇于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05
《离骚》节选的朗诵技巧与演绎
朗诵技巧指导
语速控制
根据诗歌的情感和节奏调 整语速,使朗诵更加生动。
语音变化
运用不同的语音表现诗歌 中不同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停顿与重音
合理安排停顿和重音,突 出诗歌中的重要信息和情 感。
作品评价
文学价值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离骚》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巅峰
之作。
思想意义
作品表达了屈原对楚国政治黑暗的 愤懑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同时也展 现了他的高尚品德和崇高精神境界。
影响与传承
《离骚》对中国文学、文化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被历代文人墨客传颂、 研究和学习,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
意象与象征意义
总结词
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详细描述
《离骚》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非常丰富,如以"美人"比喻君主,以"香草"比喻贤 臣,以"恶鸟"比喻小人等。这些意象和象征意义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也使诗歌的主题更加深刻和丰富。
意象与象征意义
总结词
意象的象征意义深刻
详细描述
《离骚》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非常深刻,如以"美人"比喻君主,表达了诗人对君主的忠诚和热爱;以"香草"比喻 贤臣,表达了诗人对贤臣的敬重和赞美;以"恶鸟"比喻小人,表达了诗人对小人的厌恶和鄙视。这些意象和象征 意义的深刻含义使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和突出。
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重要的文化符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香草比喻 内在的美好品德 。 用美人比喻 理想中的君王 。 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 修身养性 。 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
比兴手法
移情于物
3、屈原的政治理想是什么?诗中怎么说?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
1、这首诗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句式长短参差 具有很强的节奏感
兮
作为一种文化存在
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
手法来塑造形象。
(一)、浪漫的语言 讲究文采,喜爱铺陈,华美 艳丽的辞藻使得诗 歌色彩秾丽炫 目。
(二)、浪漫的手法 1.“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 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比。 2.全诗中各种比兴手法构成完整的系 统,连缀成一个华美的深远的整体境界。
(三)、浪漫的句式 1.句式长短参差,自由灵活。 2.“兮”字助势,使得诗句宛转 纡徐,富于抒情色彩。
“楚辞”与《楚辞》
“楚辞”:“楚辞”是屈原等人在楚国民歌 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新诗体。其特点是句式 长短不一,多用 “兮”字。 《楚辞》:继《诗经》之后的 又一部诗歌总集,是西汉人刘 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诗作 而成集。
“离骚”释 义
司马迁解释为“离 忧”,意思尚不够 明白; 班固进而释“离” 为“罹”,以“离 骚”为“遭忧作 辞”; 王逸则说:“离, 别也;骚,愁也。” 把“离骚”释为离 别的愁思。
第一部分: 诗人自述家世,出生年月和 名字由来。 1、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2、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显示诗 人与楚国同 姓宗的血缘 关系,既表 现了诗人对 祖先的崇拜, 又表现他贵 族出身的优 越感和责任 感。
思考:作者从远古帝写起,这样介绍自己的家世 有什么作用?
后人还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 。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 优良传统的源头。“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 诗人,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 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 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 了一片新天地。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 国诗人。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 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 意大利但丁),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 念。
“兮”字的意味
★构成诗歌多变的节奏
★强烈的咏叹抒情色彩, 抒发悲愤激怨的悲剧情绪 ★构成反映荆楚文化的自由 浪漫精神的文化元素
(四)、浪漫的想象 纵横驰骋的想象,铺陈描叙的写法, “香草美人”的比兴构筑出一个瑰奇幻 丽的艺术境界。 把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 交织在一起,把地上和天国、人间和幻 境、过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瑰 丽奇特、绚烂多彩的幻想世界,从而产 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
有利于抒发屈原的悲 怨激愤的情绪。
闻一多:“兮确乎是诗歌的核心与原动力”
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明显 特点?
善于运用比喻表达思想感情,抒发 政治思想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
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
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
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
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
离骚(节选)
屈原
关于屈原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名平,字原。丹阳 (今湖北秭归)人。 战国末期楚国人,楚武王熊通之子 屈瑕的后代。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 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26岁的屈原,即任楚国左徒 之职,颇得楚怀王信任。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 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 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 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 流离于沅 、湘二水之间约九年之久。顷襄王21年(前 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 江,以明其忠贞爱国之志。
第一层,从开头到“曰灵均”结பைடு நூலகம்。自
述家世、出生年月日和名字来历。说明 自己生来就是干大事的人. 第二层,到”恐美人之迟暮”。自述一 生不断地并急切地追求美好事物,提高 自身修养的嘉德懿行。 第三层,到“来吾道夫先路也” 。急切 希望君王能快点重用自己,自己愿意为君 王分忧解难为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
屈原生平:
出身贵族,学识渊博 辅佐怀王,变法图强 信而被疑,忠而被谤 辗转沅湘,自沉罗江
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 (11篇)、《九章》(9篇)、《招魂》 ,凡23篇。 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 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全诗373句, 2490字,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 国之思的作品。 以《离骚》为代表的屈原的作品,是我国古代浪 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 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 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五)、浪漫的精神 义无反顾的人生之路
“亦余心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