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九年级语文3月月考试卷
安徽省2022学年度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安徽省皖中地区2022—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九年级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6分)①陈涉太息曰:“嗟乎!!”(司马迁《陈涉世家》)②孤之有孔明,。
(陈寿《隆中对》)③过尽千帆皆不是,。
(温庭筠《望江南》)④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⑤,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⑥,欲语泪先流。
(李清照《武陵春》)(2)默写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下阕(4分)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9分)春天绚丽如花,但易diāo谢;夏季充èi如雨,但易泛烂;秋季成熟似果,但易枯干;只有冬天,仿佛走过人生的某些历程,最终抵达一次新的超越,新的突破。
冬天的田野,庄稼早已收割,但并不荒凉,这种空旷的状态与喧闹最为相近;大山脱掉繁花满目、绿叶层积的虚饰,这份朴实总会让远处凝望的人顿生感恩之情;而黄叶落尽、飞鸟尽去的树木把自己的筋脉也展现出来,一棵树就是一位独立寒霜的。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易diāo谢()充èi()凝.望()(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3)填入文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个词语是()A冥想者 B行动者 C沉思者 D幻想者(4)这段文字运用了比喻、对比、和等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对冬天的独特感受。
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4分(1)《水浒传》中,王进因高俅迫害而夜走延安府,(填人名)因高俅诬陷而发配沧州道,(填人名)因高俅斥退而流落东京城。
(2)高尔基的《童年》是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主人公在父亲去世后寄住在家中的生活经历,展现了19世纪俄国社会的广阔的历史画面。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五、对比阅读
【甲】
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选自《散文选刊·下半月》2022年第11期,有删改)
4.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写母亲“脚不沾地地忙碌”及做鞋手艺是为了引出油灯与父亲的故事。
B.选文以“油灯”为线索,串起了儿时乡村的人、事、物,以及与之相关的记忆。
C.“我”穿上新棉裤“腿上暖暖的,心里却酸酸的”,说明了母爱“暖”,生活“酸”。
(选自“澎湃新闻”2022年10月14日,有删改)
材料三:
你现在的大脑还是以前那个大脑吗?所以也会一直都是吗?并非如此。人类的大脑具有惊人的可塑性,能够适应各种极端情况。比如有一些失明的人,他们的听力会显著提升。科学家认为,这可能是大脑调动了补偿机制,用视觉皮层和其他资源来处理听觉。而一些人在切除一半大脑后,生活依然过得很好,这是因为剩下的那一半大脑,会开始调动海马体中一种叫齿状回的部分,适应新的环境,一些神经元也会更新,恢复大脑的正常运转。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3月份月考九年级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共15分)1.(8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①远处流淌着一条美丽的小河,它像一条蓝色的绸带,环绕着那朴素jì_____静的小山村。
②春天,小河刚刚解冻,“_____”,鸭子们争先恐后地跳到河里。
③夏天,小河很早就穿上了荷叶与荷花编织成的衣裳。
④河里美丽的荷花有的含苞欲放【甲】□有的已经张开所有的花瓣怒放着【乙】□还有一些花儿早已diāo_____谢【丙】□却留下了青绿青绿的莲蓬。
⑤秋天,小河两岸开满了金色的菊花,铺天盖地,香飘千里。
⑥田野中的收割机忙碌起来了,将那早已笑弯腰的稻子收入怀中。
⑦冬天,小河没了春天的生机,也没了夏天的美丽,它安静地睡下了。
⑧站在岸边,可以看到河底的卵石、水中的鱼儿,还有人们淘米时留下的米粒。
(1)根据词语解释或拼音,将横线处应填写的汉字用正楷字书写在横线上。
①静②谢(2)根据语境,填入文段第②句横线处的诗句恰当的一项是A.春江水暖鸭先知B.几处早莺争暖树C.沾衣欲湿杏花雨D.草色遥看近却无(3)在【甲】【乙】【丙】三处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A.【甲】分号【乙】分号【丙】分号B.【甲】分号【乙】分号【丙】逗号C.【甲】逗号【乙】逗号【丙】逗号D.【甲】逗号【乙】逗号【丙】分号(4)对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句中把“小河”比喻成“绸带”,写出小河的湍急,表达“我”对小山村的怀念之情。
B.第③句用“穿”一词赋予“荷叶与荷花”以人的行为,生动描写了夏天小河的美丽。
C.第⑤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秋天小河因为开满菊花而芳香四溢。
D.第⑦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冬天小河的安静。
2.(7分)古诗文默写填空。
(1)怀旧空吟闻笛赋,。
(2),,此事古难全。
(3)李商隐《无题》中赞美献身事业,奉献不止的精神的诗句是:“,”(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冬季雪景的句子是,。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庐江四中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3月份阶段练习九年级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语文练习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练习时间为150分钟。
2.本练习包括“练习卷”(共6页)和“答题卷”(共6页)两部分。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练习卷”上答题无效。
4.练习结束后,请将“练习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默写。
(10分)(1)边塞风光,绮丽壮观。
王维的①“ 、 ”(《使至塞上》)描绘了大漠落日的奇美壮丽景观;岑参的②“,”(《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歌咏了边地雪压冬林的绝美景象;王昌龄的③“ ”(《出塞》)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又慨叹远征人的悲苦。
(2)古文经典,蕴含哲理。
《论语》中④“ , ”两句阐释了学思结合的辩证关系;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⑤“,”两句诠释了心中获得知识的满足和快乐足以战胜物质匮乏的道理。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12分)你从来没有嫉妒过,是不是,爱小姐?当然没有。
我不必问你了,因为你从来没有恋爱过。
还没有体会过这两种感情。
你的灵魂正在沉睡,只有使它震惊才能将它唤醒,你认为一切生活,就像你的青春悄然逝去一样,也都是静静地流走的。
你闭着眼睛,塞住了耳朵,随波逐流,你既没有看到不远的地方涨了潮的河床上礁石林立、也没有听到浪涛在礁石底部翻腾,但我告诉你,你仔细听着-某一天你会来到河道中岩石lín峋的关隘,这里,你整个生命的河流会被撞得粉碎,成了漩涡和骚动,泡沫和喧哗,你不是在岩石尖上冲得粉身碎骨,就是被某些大浪掀起来,汇入更平静的河流,就像我现在一样。
我喜欢今天这样的日子,喜欢铁灰色的天空,喜欢严寒中庄严肃穆的世界,喜欢桑菲尔德,喜欢它的古色古香,它的旷远幽静,它乌鸦栖息的老树和荆jí,它灰色的正面,它映出灰色苍穹的一排排黛色窗户······(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安徽2023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月考测验试卷完整版

名句名篇默写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戍鼓断人行,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月夜忆舍弟》)②_________________,怜君何事到天涯!(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③因思杜陵梦,_________________。
(温庭筠《商山早行》)④行人莫问当年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许浑《咸阳城东楼》)⑤________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⑥晓镜但愁云鬓改,___________________ 。
(李商隐《无题》)⑦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 。
(李白《行路难》)⑧倚东风,_________________ 。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秦观《行香子》)(2)默写陈毅的《梅岭三章》第二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边秋一雁声②寂寂江山摇落处③凫雁满回塘④故国东来渭水流⑤先天下之忧而忧⑥夜吟应觉月光寒⑦直挂云帆济沧海⑧豪兴徜徉(2)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解析】(1)是机械的识记题,根据自己的识记积累,填出上下句即可,要注意“雁”“凫”“吟”“沧”“徜徉”等字的书写;(2)考查的是整首诗的默写。
根据自己的识记积累,填出即可,注意“烽”“悬”“捷”等字的正确写法。
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傍晚,天地间一片静穆。
炊烟再次从烟cōng里钻出来,恋恋不舍地在青麻和青稞间游移。
晚归的牧童骑在牛背上,青脆的嗓音连同刚刚学会的儿歌,在乡间的小路上银铃一般叮叮当当地跳跃;大人噙着烟斗,挽着裤脚,披一身余晖① ;衣着朴素的村姑们鬓插野花,裹着麦香② ;年迈的老婆婆在炊烟的映衬下,拄着拐杖守在大门外,等候晚归的儿女。
2024-2025学年安徽省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04

2024-2025学年安徽省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04注意事项:1.语文练习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练习时间为150分钟。
2.本练习包括“练习卷”(共6页)和“答题卷”(共6页)两部分。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练习卷”上答题无效。
4、练习结束后,请将“练习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默写。
(10分)山水情怀总是诗。
寄情山水,范仲淹获得心灵的滋养,拥有①“,”(《岳阳楼记》)的豁达胸怀;张岱沉醉于西湖,用②“,”(《湖心亭看雪》)寥寥十余字描写了一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温庭筠开启一场奔赴远方的早行,在③“,”(《商山早行》)中体验异于家乡的山野情趣;刘禹锡在巴山楚水中感慨④“,”(《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从中领悟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尽管行路难,李白依旧行吟山水间,唱出⑤“,”[《行路难》(其一)]的生命最强音。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
(12分)黎明,为了你的到来我愿站在山坡上,像欢迎从田野那边疾bēn而来的少女,向你张开两臂-因为你,你有她的纯真的微笑。
和那使我迷恋的草野的清芬。
同着伙伴提了miè篮到田堤上的豆棚下采撷豆荚的美好的时刻啊-我常进到最密的草丛中去,让露水浸透了我的草鞋,泥浆也溅满我的裤管,这是自然给我的抚慰,我将狂欢而跳跃······(艾青《黎明》节选)我怀念那:(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疾bēn()miè()篮采撷()跳跃()(2)请你用“/”标注下面诗句的节奏(两处)。
(2分)我常进到最密的草丛中去(3)以上诗歌节选自诗人艾青创作的诗歌《黎明》,写于1937年5月23日,这一时期,诗人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和(2分)(4)请联系阅读《艾青诗选》的积累,简要分析艾青诗歌特点和风格在以上诗歌中的体现。
2023年届九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

2023年届九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届九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1一、书写阅读下列语段,把其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在方格内。
一个人对一片土地的zhì爱,是烙在生命里的,如何割舍得了?就像盐蒿之于滩涂。
滩涂的贫瘠与荒凉,给予盐蒿的,是酸涩,是苦咸,但也给予了它顽强与坚rèn。
岁月教会我们的,原是感恩。
(丁立梅《秋天的滩涂》)二、名句名篇默写。
(1)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2),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3)伤心秦汉经行处,(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4),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5)桃李不言,(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6)何处望神州______________。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7)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8)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三、文学作品阅读名著阅读。
(1)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保尔脑袋被弹片击中,伤好后经朱赫来介绍,在铁路肃反委员会工作。
一次,在车站偶遇谢廖沙,却忘记将瓦莉亚英勇牺牲的事告诉他,一个星期后,谢廖沙在战场上牺牲了。
B.《水浒传》中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等故事都与鲁智深有关,从中可见其虽有急躁莽撞、嫉恶如仇的一面,但也有粗中有细的一面。
C.《西游记》中,孙悟空假扮的“牛魔王”以吃斋为由不肯吃唐僧肉引起红孩儿怀疑,又因答不出红孩儿的生辰,被红孩儿识破。
最后,悟空只好请来观音菩萨,降服红孩儿。
D.《汤姆索亚历险记》“洞中历险”情节中,汤姆与艾米·劳伦斯在岩洞里探寻玩耍,因讨厌蝙蝠,选择其他路径,结果迷了路,后来还遇到了印第安·乔。
(2)阅读《红岩》选段,回答相关问题。
江姐热泪盈眶,胸口梗塞,不敢也不愿再看。
她禁不住要恸哭出声。
一阵又一阵头昏目眩,使她无力站稳脚跟……选段中江姐在城墙下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应?(3)“怎知被冷水一逼,弄得火气攻心,三魂出舍,可怜气塞胸堂喉舌冷,魂飞魄散丧残生!”这句话说的是谁?他为什么“魂飞魄散丧残生”的?谁救了他?四、语言应用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上学期九年级第一次调研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卡”共4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默写。
(10分)(1)古人写诗,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妙的佳句。
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均暗含哲理;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与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
(2)中国文人常在诗文中道尽人间百态:李白知前路艰难,仍心怀远大理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苏轼即使与家人团圆难期,也要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的旷达祝福;范仲淹更是以积极的忧乐观与友人共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
(13分)假如没有你,太阳,一切生命将匍匐在阴暗里,即使有chì膀,也只能像蝙蝠在永恒的黑夜里飞翔。
我爱你像人们爱他们的母亲,你用光热哺育我的观念和思想——使我热情地生活,为理想而痛苦,直到我的生命被死亡带走。
经历了寂mò漫长的冬季,今天,我想到山巅上去,解散我的衣服,赤裸着,在你的光辉里沐浴我的灵魂……(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匍匐.()chì膀()寂mò()山巅.()(2)简要概括艾青诗中“太阳”意象蕴含的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九年级语文3月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32分) (共5题;共32分)1. (15.0分) (2019八下·江北期中) 古诗文默写。
(1)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________,________。
(《关雎》)(2)微君之故,________?(《式微》)(3) ________,悠悠我思。
(《子衿》)(4) ________,在水一方。
(《蒹葭》)(5) ________,端居耻圣明。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一扫离别愁云,给人以积极向上力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7)表现桃源里老人和小孩幸福愉快生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2. (8分) (2019九下·邯郸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多姿多彩的大自然,若失去花的点缓,就会颜色顿失,枯躁无华。
心灵的原野,若没有花的充实,则会干涸皱裂,渐渐枯竭。
在心里种上善良、真诚、乐观三朵生命之花吧,用心之度诚去做土壤,用人生历炼去培植。
未来,无论面对怎样的人生,只要在心里种花,人生才不会荒芜。
(1)用部首检字法查“虔”,先查________部首,再查________画。
(2)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① ________改为________② ________改为________(3)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3. (3分)下面句中划线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 解放前,爷爷当长工,吃的是粗茶淡饭,睡的是狗窝猪棚。
B . 入夜,亮化扩建后的人民路华灯齐放,流光溢彩C . 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老师精心设计教案,真可谓煞费苦心。
D . 我们对别人成功经验固然需要学习,但不可生搬硬套。
4. (3分)下列说法有语病的一项是()A . 珠穆朗玛峰是地球上的最高峰,其北坡被许多登山家认为“连飞鸟也无法越过”,是一条“充满死亡的路线”。
B . 1960年的5月,年轻的中国登山队员从北坡攀援而上,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了地球之巅。
C . 在严重缺氧的情况下,队员王连满毅然把氧气筒放回原来的地方,以便留给战友,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D . “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都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
”这些景物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5. (3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春天的江南,,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水天一色,,卧龙一般,,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
①湖水苍茫②在一片纯净明亮的背景前有一座长桥③它有生命④乡间石桥旁细柳飘丝A . ④①②③B . ④②①③C . ②①④③D . ②③①④二、阅读(68分) (共4题;共52分)6. (6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题金陵渡张祜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注解:①金陵渡:渡口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附近。
②津:渡口。
③瓜州:地名,在长江北岸。
(1)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请品析第三句中“斜”字的妙处。
7. (18.0分) (2016九上·南充期末)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甲】《唐雎不辱使命》节选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曰;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乙】《荆轲刺秦王》节选秦王闻之,大喜。
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①头函,而秦武阳②奉地图匣,以次进。
至陛③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④假借⑤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⑥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⑦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⑧袖。
拔剑,剑长,操其室。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⑨柱而走。
群臣惊愕,卒⑩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11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注释】①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逊到燕国。
②秦武阳:人名,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
③陛:殿前的台阶。
④少:通“稍”。
⑤假借:在文中是“原谅、宽恕”的意思。
⑥发:打开。
⑦揕(zhèn):用刀剑等刺。
⑧绝:挣断。
⑨还:通“环”,绕。
⑩卒:“猝”,突然。
⑩郎中:宫廷的侍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请广于君________②天下缟素________③图穷而匕首见________④秦王还柱而走________(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扶苏以数谏故B . 而乃以手共搏之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C .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因屏人曰D . 荆轲顾笑武阳三顾臣于草庐之中(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②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4)战国时期的“士”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社会阶层。
甲文中的唐雎和乙文中的荆轲都是“士”的光辉形象,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士”具有哪些品格值得我们敬仰?8. (9分)(2020·眉山)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各题。
土地的身影阎连科②25个春春秋秋,是那么漫长的一河岁月。
在这一河岁月的漂流中,过去许多老旧的事情,总是让我不能忘却,特别是父亲劳作的模样儿和他那留在土地上的身影。
③这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④我家的自留地土质不好,全是褐黄的礓土,每一锨、每一镐插进土里,都要遇到无角无棱、不方不圆、无形无状的料礓石。
每年犁地,打破犁铧是常有的事。
⑤为了改造这土地,父亲连续几年冬闲都领着家人,顶着寒风飞雪到自留地里刨刨翻翻,用䦆头挖上一尺深浅,把那些料礓石从土里翻拣出来,以备回家时担回家里,堆到房下,积少成多,到有一日翻盖房子时,皇地基或砌山墙使用。
⑥那时的父亲有一米七多的个头儿,这在乡村是少有的高个儿。
我看着他把䦆头举过头顶,䦆刺儿对着天空。
晴天时,那刺儿就似乎差一点钩着了半空中的日头;阴天时,那刺儿就实实在在钩着了半空的游云。
⑦这一面山只有我们一家在翻地劳作,四处静得出奇,我听见父亲的䦆头钩断云丝那咯咯叭叭的声响。
追着那种声音,我看见䦆头在半空凝寂了片刻,一瞬间,又往下落去,深深地插在了那坚硬的田地里。
父亲就这样一䦆一䦆地刨着,一个时辰一个时辰在他的䦆下流去和消失。
翻地劳作。
每天清晨,往山坡上去时,父亲瘦高的身影显得挺拔而有力,像一颗挺直的树。
待吃过带去的午饭,那树也就卸了吊着的物件,又重新努力着撑直起来,然而到了日将落山,那棵树也彻底弯下,如挂了两三袋更为沉重的物件,仿佛再也不会直了一般。
尽管这样,父亲还是一下一下有力地把䦆头举在半空,用力地让䦆头落在那块料礓地里,直到日头最终沉将下去。
⑧我说:“爹,日头落了。
”⑨父亲把头举将起来,看着西边,问我道:“落了吗?”⑩我说:“你看——落了呢。
”⑪每次我这样说完,父亲都似乎不相信日头已真的落山,他要把目光盯着西边看上许久,待认定日头确实落了,黄昏确实来了,把䦆头狠命地往地上刨一下,翻起一大块硬土之后,才最终把䦆头丢下,将双手卡在腰上向后用力仰仰,让弯久的累腰响出几下特别舒服的嘠巴嘠巴的声音,再半旋身子,找一块高凸出地面的坷垃仰躺上去,让那坷垃正顶着他的腰骨。
他一边均匀地呼吸,一边用手抓着那湿漉漉的碎土,将它们在手里捏成团儿,再揉成碎末儿,这样反复几下,再起身看看他翻过的土地,迈着匀称的脚步,东西走走,南北行行,丈量一番。
父亲那满是红土的脸上,有了粲然的笑容。
⑫我问:“有多少地?”⑬父亲说:“种豆子够咱们一家吃半年豆面,种红薯得再挖一个窑洞。
”⑭然后,父亲就挑起一担我捡出来的料礓石,下山回家去。
那料礓石虽然不仅鹅卵石那么沉重,可毕竟也是石头,挑起时父亲是拄着䦆柄才站起来的。
路上我能看见他的汗一粒粒落在地上,把尘土砸出豆英窝似的小坑。
⑮到了家里,父亲把那一担料礓石放在山墙下边,似乎是彻底用完了自己的气力。
随着那两筐落地的料礓石,他也把自己扔坐在料礓石堆上。
如果黄昏不是太深,如果天气不是太冷,他就坐在那儿不再起来,让我姐姐们把饭然而,来日一早,他又如前一日一样,领着家人,天不亮就上山翻地去了。
⑯这样过了三年,我们家的那块土地彻底地被翻拣完了。
家里山墙下堆的黄色的料礓石,足够砌三间房的两面山墙,我简直不敢相信一块地里会有这么多的料礓石,我也终于知道那块比原来大了许多的自留地,其实都是从料礓石的缝中翻拣出来的。
⑰总之,那块田地对几岁的我来说,犹如一片广场,平整、松软,散发着香甜的土腥,就是我在田地里翻筋斗、打滚儿,也不会有一点坚硬划破我的一丝皮儿。
因此,我似乎懂得了一些劳作的意义,懂得了父亲在这个世上生存的意义。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文章讲述了父亲带领一家人改造自留地的故事,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对父亲的敬佩和怀念。
B . 文章塑造了一个高大伟岸的父亲形象,并借此表达了对天下所有辛勤付出的父亲的赞美。
C . 文章的对话富有形象的表现力和情感的冲击力。
两组对话虽简单日常,读来却令人泪目。
D . 文章开篇倒叙,引出对父亲的回忆;中间叙述有详有略;结尾收束全文,将文意引向深刻。
(2)文章第二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3)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①晴天时,那刺儿就似乎差一点钩着了半空中的日头;阴天时,那刺儿就实实在在钩着了半空的游云。
(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②路上我能看见他的汗一粒粒落在地上,把尘土砸出豆英窝似的小坑。
(“砸”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品读文章结尾画线的语句。
结合全文,探究文中“劳作”和“父亲在这个世上生存”有着怎样的意义。
9. (19.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