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三年级语文《可贵的沉默》教案(精品)

合集下载

三年级《可贵沉默》教学设计10篇

三年级《可贵沉默》教学设计10篇

三年级《可贵沉默》教学设计10篇三年级《可贵沉默》教学设计1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2分钟)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出示生日蛋糕图片)生:生日蛋糕。

师:什么时候爸爸妈妈给你买蛋糕呢?生:过生日的时候。

师:过生日的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指名回答)师:恩,过生日的时候大家都很兴奋,可是有一群孩子却因为过生日的话题个个低下了头,陷入了沉默,你们想不想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生:想。

师:好,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一探究竟吧!(板书课题,齐读)师: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预设:谁在沉默,他们为什么沉默,沉默为什么是可贵的.....)师:那我们一起带着问题读读课文吧,看看你能不能自己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1.自由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找找课文写了几次“热闹”,几次“沉默”。

2.开火车检查字词情况,纠正错音。

师:同学们都很棒,自己已经能独立认字、识字了,在书写时也要认真才行呢,有几个字容易写错,需要大家重点注意哦,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根据学生反馈重点点出“顾”、“复”、“缓”易错字,提醒书写时易错的地方。

)3.课文内容概括:师:字词大家自学得非常好,看看课文内容你能概括么?大家先简单说说课文先讲了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出示课件进行填空,将内容补充完整)(对于三年级的孩子要训练其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__篇幅较长,要求学生独立概括有难度,所以设计利用填空方式给学生以参考和梳理,引导理清思路,有助于其形成独立的概括能力。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22分钟)1.感受“热闹”,学习1-9段(1)师:出示课文插图,要求学生仔细看插图,说说图中的同学们在干什么,他们在说些什么?抽生回答,随机评价。

(2)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说出了图中的信息,接下来我们看看文中怎么描写的吧!从文中找到描写孩子们语言和动作的语句。

抽生朗读,体会文中对人物动作及神态的细致描写。

师:你觉得是自己描述得好还是文中写得好呢?有什么不一样呢?抽生回答,引导说出重点词句:“异口同声”、“骄傲地举起手”、“神气十足”、“左顾右盼”等描写动作、神态的词语,体会这样描写的生动和形象。

可贵的沉默教案(优秀3篇)

可贵的沉默教案(优秀3篇)

可贵的沉默教案(优秀3篇)《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会认9个生字,会读“迅速、蕴藏”等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2、让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习如何去关心和爱护别人,从而使学生懂得做子女的也应当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体会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三、教法学法启发、质疑、自学、朗读、讨论四、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请同学们对比观察两幅图片,分别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图片里的课堂气氛。

(热闹、沉默)(板书:热闹沉默)同一堂课,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气氛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答案?那我们就一起到课文当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感受关爱1、首先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读完之后,思考问题。

老师问了什么问题使课堂这样热闹?(爸爸妈妈知道你的生日在那一天吗?)这时同学们是怎样的表现?找出相关的句子。

2、分析句子(1)他们骄傲地举起了手,有的还神气十足地左顾右盼。

越点越多,越点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响。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快乐的交谈。

师: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兴奋)你能读出高兴地感觉么?(2)师生对话(语言描写)3、小组角色朗读、展示,体会兴奋的心情。

4、同学们为什么这么兴奋?(感受到了父母的爱)(板书:感受父母的爱)(三)研读探究、唤发爱意过渡:对!孩子们会感受爱了,但“我”觉得还不够。

(课件出示重点句:我想去寻找在他们心灵深处的这极为“珍贵的东西”。

这极为珍贵的东西是什么呢?我们继续往下学习。

1、老师又提出了什么问题?(你们中间有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请举手!)2、同学们的表现是怎样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相关句子。

(霎时,教室里安静下来。

我把问题重复了一遍,教室里依然很安静。

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孩子们沉默着,我和孩子们一起沉默着······)师:寂然无声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了解它的意思的?(联系上下文)3、沉默的他们在想些什么?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惭愧、羞愧)学生朗读,体会惭愧的感觉。

《可贵的沉默》的教案

《可贵的沉默》的教案

《可贵的沉默》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掌握课文中的一些表达方法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表达,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3)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思考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人文关怀。

(2)培养学生对沉默的价值和意义的认识,学会在适当的时候保持沉默。

(3)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的珍视和尊重,增强家庭观念。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中的表达方法和修辞手法,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

4. 讨论与表达: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课文主题的思考和感悟。

5.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情景,增强学生的同理心和人文关怀。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3. 生字词学习: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解释词义,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课文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表达方法和修辞手法,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

5. 讨论与表达: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课文主题的思考和感悟。

6.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情景,增强学生的同理心和人文关怀。

7. 小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提出相关的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准确性和感情表达能力。

2. 学生对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能力。

3. 学生对课文分析的深度和广度。

4. 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表达的清晰度。

《可贵的沉默》教案(优秀9篇)

《可贵的沉默》教案(优秀9篇)

《可贵的沉默》教案(优秀9篇)《可贵的沉默》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认识1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会关心父母。

学习重点、难点:1.理解孩子们情绪的变化,懂得关心别人。

2.孩子们的沉默意味着什么?体会沉默的可贵。

课前准备:课件、主题学习丛书【预习达标】提示:充分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难处做上记号,多读几遍,争取读正确、流利。

1.通过自学,我能认识并理解这一课的生字词。

异口同声祝贺骄傲神气十足左顾右盼迅速索性依然寂然无声期待追逐沉默不语四面八方蕴藏霎时瞥恰恰犯错七嘴八舌建议稚拙烦恼体贴可贵的意思是:沉默的意思是:2.孩子们是在什么情况下沉默的?3.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只是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

这时教室里的热闹与沉默前的热闹有什么不同?4.我知道了亲人的生日爷爷:外公:奶奶:外婆:父亲:母亲:【合作探究】提示:结合上下文,仔细读一读,品一品。

1.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2.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对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拓展延伸】《一枚百合花胸针》提示:熟读文章后,想一想,小男孩在商店橱窗里看到了什么?当时他是怎么想的?试着给文章换一个题目,能说明使用新题目的理由。

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篇二教材分析:《可贵的沉默》是一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充满人文色彩的课文,它讲述了在老师的启发教育下,孩子们懂得了怎样向父母回报自己的爱的事情。

通过课堂教学中的这件小事,告诉孩子们要学会理解和关爱。

并从中学习从人物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中体会人物心理,领悟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对象分析:如今的孩子,只知道对父母索取,不知道回报父母的爱,选编这篇课文正好可以让学生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受到要关心父母、回报父母之爱的教育,学会关心别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培养语感;同时为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可贵的沉默教案(精选9篇)

可贵的沉默教案(精选9篇)

可贵的沉默教案(精选9篇)《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思想教育:要有意识地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护,学习如何去关心和爱护别人。

2.知识要点:认识本课的3个生字。

3.能力训练:(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根据“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4.教学重、难点:领会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教学过程:一.板书《可贵的沉默》1.谁说说什么叫“沉默”?(不说话)2.看到题目你有哪些问题?(为什么说沉默可贵的呢?谁沉默?在什么情况下沉默?他们沉默时的神态怎样?沉默之后是一种什么情景呢?……)二.自由读文,解决疑惑。

1.读准字音。

“瞥”应读“pi5”“拙”应读“zhu”。

2.理解词义。

异口同声: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

骄傲:本文是自豪的意思。

神气十足:形容十分得意而傲慢的样子。

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

情绪:人从事各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的心理状态。

索性:直截了当,干脆。

阻止:使停止行动。

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依然:依旧。

寂然无声:非常安静,没有声音。

期待:期望、等待。

追逐:追赶。

沉默不语:不说话。

瞥了一下:很快地看了一下。

郝免:依法定程序减轻或免除对罪犯的刑罚。

四面八方:泛指周围各个方面。

继而:接着。

稚拙:幼稚笨拙。

三.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1.你从哪些句中读出了(或体会出)什么,在边上可做记录。

2.你哪个词、句不懂可用“~”做上记号。

四.小组合作学习。

五.班上交流。

重点体会交流以下内容。

1.“我想去寻找蕴藏在我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

”(“极为珍贵的东西”在这里就是指要回报父母的爱。

这句话是说“我”要让孩子们不光感受到爱,还要让他们懂得回报父母的爱。

)2.“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的神色之中。

”(“足足一分钟”,表明“沉默”的时间很长。

孩子们面对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这个话题,一下子从“十分热闹”变得“沉默不语”,“所有的人”都不说话了,并且脸上流露出犯了错误的神色,这恰恰是他们可爱的地方。

三年级语文下册《可贵的沉默》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可贵的沉默》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可贵的沉默》教案教案名称:《可贵的沉默》教案适用年级:三年级教材版本:语文下册字数:5500字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本课文,使学生能够了解沉默的力量,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和思考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引导、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解并尊重他人意见、学会协作和倾听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沉默的力量,培养学生倾听和思考的能力。

2. 难点:引导学生明白沉默并不代表无能或怯懦,而是一种哲学和智慧。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生课本、黑板、多媒体设备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贴着的图片,让学生猜测本堂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复习已学内容。

第二步:呈现新课(10分钟)1. 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读课文。

2. 播放结束后,教师通过让学生回答问题的形式,询问学生对于沉默的理解。

第三步: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完成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

2. 学生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讨论并交流答案。

第四步:合作探究(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作者认为沉默是一种智慧和力量?沉默是不是代表无能或怯懦?通过哪些事例可以看出沉默的价值?2. 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自己的观点,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答案。

第五步:拓展延伸(10分钟)1. 教师布置小组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组织一次讨论,讨论以下问题:你身边有没有沉默的朋友?他们平时是如何沉默的?你认为沉默的朋友有什么优点和缺点?2. 小组报告并交流结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总结。

第六步:反思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这节课的学习过程,询问学生对于沉默的认识是否有所改变。

2. 学生回答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并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

2024年《可贵的沉默》教案设计范文

2024年《可贵的沉默》教案设计范文

2024年《可贵的沉默》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探讨,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3)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分析课文结构,把握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表达的深刻含义。

(2)如何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巩固所学知识。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总结课文主题思想。

(2)组间交流,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借鉴。

4. 课堂讲解:(1)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疑惑。

(2)结合现实生活,阐述课文所传达的价值观。

5. 课堂练习:(1)设置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后作业:1. 抄写生字词,加强记忆。

2. 复习课文,总结课文主题思想,并结合实际生活,谈谈自己的感悟。

3. 选取一个角度,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剖析,下节课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考察学生的发音、语调、停顿等朗读技巧。

2. 学生课堂参与度,包括回答问题、参与讨论、分享心得等。

人教版三年级《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精选6篇)

人教版三年级《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精选6篇)

人教版三年级《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精选6篇)三年级《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学会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父母,关心别人。

2、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一、导入新课父母的爱,有千百种姿态。

对于我们来讲,也许是厨房里早早亮起的灯光,也许是塞到书包里的一个鸡蛋,也许是守候在床头的一杯热茶,也许是临别时久久不肯收回的目光……这些爱散落在我们心中的每个角落,我们因此而温暖,而幸福,而快乐。

可是,当你得到父母疼爱的时候,你能体会到他们付出的辛劳,想到过为他们做点什么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样的一群孩子,用心来体会这——《可贵的沉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课题:可贵的沉默。

2、理解“沉默”,“可贵”。

想想你在什么情况下会沉默?为什么说这沉默是可贵的沉默?3、文中的老师提了两次问题,这两次问题,使同学们有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反应。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老师到底提了哪两次问题,用直线画出来。

三、读中感悟,理解内容。

(一)课件出示:爸爸妈妈知道你的生日在那一天吗?生日那天,爸爸妈妈向你们祝贺吗?1、默读1——9自然段,从书中找出有关描写他们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用直线画出来,小声读一读,再好好品一品,从中你体会出了什么?课件出示:“知道!”“知道!”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当然祝贺了!”“祝贺的!”又是一片肯定的回答声。

他们骄傲地举起了手,有的还神气十足地左顾右盼。

前排的孩子都回过头来往后看,几个男孩子索性站了起来,我也不阻止他们。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快乐地交谈,交谈的内容当然是生日聚会、生日礼物、父母祝福……2、朗读并指导理解相关词语。

异口同声:没有经过商量就说出了同样的话,换一个词语——不约而同。

骄傲:换一个词:自豪神气十足地左顾右盼:做做动作索性:干脆快乐地交谈:3、这群小家伙得到了父母的关心的宠爱,他们无比幸福、骄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语文《可贵的沉默》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习如何去关心和爱护别人,从而使学生懂得做子女的也应当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体会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可贵的沉默。

2、引导学生说说什么是“沉默”?
(沉默就是不说话)
3、齐读课题,质疑:
师:看到题目你有哪些问题?
(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呢?谁沉默?在什么情况下沉默?他们沉默时的神态怎样?沉默之后是一种什么情景呢?……)
二、学生自学,解决疑惑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⑴借助拼音通读课文。

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

⑵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不懂的句子做上记号。

⑷小组合作学习,把自己不理解的,不懂的词句与大家交流、讨论。

2、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

3、教师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三、检查自学情况,深入学习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1、读准生字、新词的字音。

2、理解词义:
异口同声: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

骄傲:本文是自豪的意思。

神气十足:形容十分得意而傲慢的样子。

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

情绪:人从事各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的心理状态。

索性:直截了当,干脆。

阻止:使停止行动。

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依然:依旧。

寂然无声:非常安静,没有声音。

期待:期望、等待。

追逐:追赶。

沉默不语:不说话。

瞥了一下:很快地看了一下。

赦免:依法定程序减轻或免除对罪犯的刑罚。

四面八方:泛指周围各个方面。

继而:接着。

稚拙:幼稚笨拙。

3、读课文,理清条理:
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一节课上,老师询问家长给学生们过生日的情况,大家情绪热烈,滔滔不绝,可当老师问谁知道家长的生日时,教室里立刻沉默无声,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懂得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⑵哪些自然段是写课上发生的事?哪些自然段写了课下发生的事?
(小组合作学习,得出以下结论。

)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1~16自然段):写课上老师教育我们不能只会感受爱,还要知道回报父母的爱。

第二段:(17自然段):写家长会上,家长们的反映。

第三段:(18自然段):写“我”的感受。

4、学习内容,理解重难点:
⑴请学生把课文中孩子们在叙说父母给自己过生日的情景时的表现,用笔画下来,再读读,体会一下当时孩子们的心情。

(也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过生日的情景)
从“骄傲地举起了手”,“神气十足地左盼右顾”,“越点越多,越点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响”,“索性站起来”,“快乐地交谈”等体现了孩子们得到父母的爱的幸福。

⑵“我想去寻找蕴藏在我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


(“极为珍贵的东西”在这里就是指要回报父母的爱。

这句话是说“我”要让孩子们不光感受到爱,还要让他们懂得回报父母的爱。


⑶老师后来提了什么问题,使这热烈的场面一下子变得沉默无声?完成下面练习,想像一下,他们在想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想什么?
课件出示:
“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的,请举手!”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孩子们沉默着,他们想:。

⑷“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的神色之中。


(“足足一分钟”,表明“沉默”的时间很长。

孩子们面对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这个话题,一下子从“十分热闹”变得“沉默不语”,“所有的人”都不说话了,并且脸上流露出犯了错误的神色,这恰恰是他们可爱的地方。

说他们可爱,是因为他们在觉察到自己错了之后,毫不掩饰,坦诚地流露在他们的神色之中。


⑸“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双双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


(这句话是“我”轻轻问“怎样才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后孩子们的最初反应。

“像获得赦免一样”,形容孩子们的错得到老师的原谅,心情轻松了许多;“躲躲闪闪的目光”,形容孩子们追问时表现出来的回避的神色;“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说明孩子们的目光慢慢地从各个角度转向老师,敢于看老师了。


⑹老师提示了大家回报父母爱的方法,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只是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

到底哪儿不一样?
(前面是说父母如何爱自己的而热闹,后面是为回报父母的爱想办法而热闹。


⑺有感情地朗读,体现两种不同的热闹。

⑻“啊,我真快活!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这堂课成功了,小家伙们在沉默中终于懂得要回报父母的爱了,后来他们用各种方式回报了父母对自己的爱。

“我”听到家长会上爸爸妈妈说他们的孩子在向他们表达自己的爱,这正是孩子们在那节课上沉默不语“反省”自己的结果,这也正是为师的快乐。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