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回收利用方案
高校雨水回收实施方案

高校雨水回收实施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气候变化的影响,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课题。
在高校校园中,雨水回收系统的建设和实施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城市雨洪排放压力,还可以为学校提供可再生的水资源,降低用水成本。
因此,制定高校雨水回收实施方案,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和资源节约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高校雨水回收实施方案需要对校园内的雨水资源进行充分调查和评估。
通过对校园内的建筑物、道路、植被等情况进行分析,确定雨水回收的潜在资源和可行性。
同时,还需要考虑校园用水需求和雨水回收系统的设计参数,确保雨水回收系统可以满足学校的实际用水需求。
其次,根据调查评估结果,制定高校雨水回收系统的设计方案。
包括雨水收集设施的选址和设计、管网系统的布局和连接、雨水处理设备的选择和配置等内容。
设计方案需要充分考虑到校园内的地形地貌特点,确保雨水回收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然后,进行高校雨水回收系统的建设和实施。
根据设计方案,进行设备采购、工程施工和系统调试等工作。
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确保雨水回收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最后,进行高校雨水回收系统的运营和管理。
建立完善的运营管理制度,包括定期检查设备运行情况、清理管网系统、监测雨水回收效果等内容。
同时,还需要进行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支持,确保雨水回收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综上所述,高校雨水回收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全面考虑校园内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技术手段,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通过雨水回收系统的建设和实施,不仅可以为高校节约用水成本,还可以为城市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希望各高校能够重视雨水回收工作,共同推动绿色校园建设,为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雨水回收利用方案 (4)

雨水回收利用方案1. 简介随着全球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开始寻找各种新的水资源管理策略。
其中之一就是雨水回收利用。
雨水回收利用方案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利用降水,减轻城市给水系统的压力,同时保护环境和节约成本。
本文将介绍雨水回收利用的定义、原理以及实施方案。
2. 雨水回收利用原理雨水回收利用是指通过收集和储存降水,将其用于非饮用水需求,例如灌溉、清洁和冲厕等。
其基本原理是将雨水从屋顶、道路和其他硬质表面收集起来,经过一系列的过滤和处理,最后储存和利用。
下面将介绍雨水回收利用的具体步骤:2.1 收集雨水的收集主要是通过设置雨水收集设施来完成。
常见的雨水收集设施包括屋顶排水系统、道路排水系统和地表水排水系统。
屋顶排水系统主要是通过设置雨水收集槽、雨水收集管道和过滤器来收集屋顶上的雨水。
道路排水系统可以通过设置雨水收集井和雨水收集渠道来收集道路上的雨水。
地表水排水系统可以通过设置雨水收集沟和雨水收集池来收集地表的雨水。
2.2 过滤和处理收集到的雨水需要进行一定的过滤和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污染物。
常见的过滤和处理方法包括使用滤网、沉淀池和生物滤池等。
滤网可以用来过滤雨水中的大颗粒杂质。
沉淀池可以让雨水中的悬浮颗粒沉淀下来。
生物滤池则可以通过植物的生长和微生物的作用来去除溶解有机物和细菌等。
2.3 储存和利用经过过滤和处理后,雨水可以被储存和利用。
常见的雨水储存设施包括雨水坝、雨水塔和雨水桶等。
储存的雨水可以用于各种非饮用水需求,例如灌溉花园、清洗车辆和冲厕。
3. 雨水回收利用方案的实施雨水回收利用方案的实施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3.1 政策和法规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是推动雨水回收利用的关键。
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法律和规定,鼓励和支持雨水回收利用设施的建设和使用。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对雨水回收利用项目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3.2 技术和设备选择合适的技术和设备是实施雨水回收利用方案的重要环节。
雨水回收工程专项方案范文

雨水回收工程专项方案范文一、项目背景及目标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城市建设导致土地面积的减少和景观绿化的不足,大部分雨水无法渗入土壤,导致城市内涝、河道淤积等问题。
雨水回收工程的目标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建设,采集、储存和再利用雨水,减轻城市雨水排放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范围和措施1. 雨水收集系统设计为了高效地收集雨水并储存,需要设计合理的雨水收集系统。
可以利用建筑物屋顶、道路、广场等地面,通过设立雨水收集设施,包括雨水收集槽、管道、过滤设备等来收集雨水。
雨水收集系统应考虑雨水来源的特点,其中包括雨水的数量、水质特征和水质要求,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计。
2. 雨水贮存设施建设雨水贮存设施可以选择地下贮存设施或地上贮存设施,一般采用设立雨水收集池、蓄水池或水箱等方式进行储存。
对于地下贮存设施,需要考虑地下水位和土壤渗透性等因素;对于地上贮存设施,需要考虑设施的美观性和空间利用效率。
为了确保储存设施的安全和稳定性,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安全标准。
3. 雨水处理技术应用针对收集到的雨水,需要对其进行处理,包括去除污染物、净化水质等。
常用的雨水处理技术包括过滤、沉淀、生物处理等。
需要根据雨水的水质特点和后续利用方式,采用合适的雨水处理技术,确保处理后的雨水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与要求。
4. 雨水利用系统建设雨水回收工程主要目的是为了再利用雨水。
雨水再利用可以包括灌溉、给水、冲洗、工业用水等多种用途。
需要根据再利用目的和需求设计相应的利用系统,将处理过的雨水用于不同的领域。
合理地设计利用系统可以节约淡水资源,减轻城市供水压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等。
三、项目实施与运营管理1. 项目实施雨水回收工程是一个综合性的项目,需要涉及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设备制造、工程施工等多个领域。
因此在项目实施阶段,需要建立科学的项目管理机制,确保各方面协调配合。
施工现场的雨水回收与再利用方案

施工现场的雨水回收与再利用方案在施工现场,由于雨水的频繁出现,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回收和再利用雨水。
这不仅有助于减少对水资源的依赖,还可以降低环境影响并节约成本。
因此,本文将探讨施工现场雨水回收与再利用的方案。
一、雨水收集系统的建设建设一个高效的雨水收集系统是回收和再利用雨水的关键。
该系统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1. 雨水收集设备:安装在施工现场内的建筑物或临时设施上的雨水收集设备。
例如,屋顶排水系统、雨水收集桶或水槽等。
2. 滤清装置:设立合适的滤清装置来去除雨水中的杂质和污染物。
例如,沉淀池、过滤器或滤网等。
3. 雨水储存设备:在施工现场内设置合适的雨水储存设备,如地下水库或水塔,以便随时存储和利用回收的雨水。
二、雨水的再利用方案经过收集和储存后,回收的雨水可以用于多种用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清洁和冲洗:将回收的雨水用于清洁施工现场设备、工具和洗车等。
这样既可以减少对自来水的使用,又可以降低水费支出。
2. 灌溉和绿化:将回收的雨水用于施工现场内的植物灌溉和绿化工作。
这不仅可以节约自来水,还可以降低施工现场对地下水的需求。
3. 非饮用用水:回收的雨水可以用于非饮用用途,如建筑工地的冲洗和清洁、洗手间的冲厕水等,以减少对自来水的消耗。
4. 建筑混凝土搅拌水:将回收的雨水用于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搅拌水,可以降低对纯净水的需求,节约成本。
三、雨水回收与再利用的优势和局限性雨水回收与再利用方案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环境友好:通过回收和再利用雨水,可以减少对地下水和自来水资源的依赖,降低环境负荷。
2. 节约成本:回收和再利用雨水可以减少用水量,从而降低水费支出。
然而,雨水回收与再利用方案也存在一些局限性:1. 初始投资较高:建设雨水收集系统需要一定的初始投资,包括设备采购、安装和维护等费用。
2. 水质和卫生问题:回收的雨水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和消毒,以确保水质安全并符合相关卫生标准。
四、施工现场雨水回收与再利用的前景随着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施工现场雨水回收与再利用方案具有广阔的前景。
雨水回收利用方案

雨水回收利用方案一、方案背景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的发展,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许多地区开始关注和开展雨水回收利用工作。
雨水回收利用不仅可以缓解城市的水资源压力,还可以降低地表径流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二、方案概述本方案旨在设计和实施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将雨水收集、处理和利用起来,以满足城市的非饮用水需求。
1. 雨水收集系统设计在城市的屋顶、道路和公共场所设置雨水收集设施,如雨水箅子、雨水桶和雨水储存池。
通过收集设施,将雨水引导进入储存池,以便后续处理和利用。
2. 雨水处理系统设计设立雨水处理设备,对收集到的雨水进行预处理和后续处理。
预处理包括过滤、沉淀和初级消毒等步骤,以去除大颗粒杂质和微生物。
后续处理包括高级过滤、消毒和水质调节等步骤,以提高水质。
3. 雨水利用系统设计将处理后的雨水用于城市的非饮用用水,如冲厕、灌溉和洗涤等。
利用合适的管道、泵站和设备,将雨水送至需要用水的地点,实现雨水的合理利用。
三、方案优势本方案的实施将带来以下优势:1. 节约水资源通过回收利用雨水,可以减少对地下水和自来水的依赖,有效节约水资源。
特别是在干旱地区,雨水回收利用可以成为重要的补充水源。
2. 减少径流污染城市的大量地表径流会带走许多污染物,对水体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雨水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径流的产生,从而减少污染物的输入,保护水环境。
3. 降低洪涝风险城市建设过程中,大量地表被铺开,导致雨水难以渗透,增加了洪涝的风险。
雨水回收利用系统能够分散雨水并加以利用,减少地表径流,从而降低洪涝的风险。
4. 提升城市可持续性雨水回收利用是一种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方法,能够提升城市的可持续性。
通过减少用水的需求和减少对污水处理厂的压力,能够改善城市的水环境和生活质量。
四、方案实施为了实施雨水回收利用方案,需要进行以下步骤:1. 进行可行性研究在具体地区进行可行性研究,包括水资源状况、降雨情况、城市布局和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的调研,确定雨水回收利用的可行性。
雨水回收施工方案

雨水回收施工方案雨水回收是指将雨水收集、储存、净化后再利用于灌溉、清洁或其他合适的用途的过程。
雨水回收可以有效利用大自然赐予我们的雨水资源,降低对城市供水的依赖,减少排放污水和表面径流,有利于保护环境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雨水回收施工方案:1. 收集系统设计:首先,需要确定雨水收集系统所覆盖的面积和容量需求。
可以通过建筑物屋顶、庭院或其他可收集雨水的地方进行收集。
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雨水的流量和水质需求,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收集设备安装:安装收集设备,如雨水收集桶、集水装置或地下雨水收集槽。
收集设备根据设计要求进行位置选择和安装,通常可以安装在房屋排水口下方或其他便于集中收集雨水的地方。
3. 滤清设备设置:为了确保收集的雨水质量符合使用要求,需要安装滤清设备进行初步处理。
滤清设备可以过滤掉雨水中的杂质、沉淀物和悬浮物,提高水质。
4. 贮存设备设置:安装贮存设备,如大型雨水贮存罐或地下水箱。
贮存设备要具备足够的容量,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贮存设备。
贮存设备要保持密封性,以防止水的蒸发和污染。
5. 净化设备安装:如果要将回收的雨水用于非灌溉用途,如清洁、冲厕等,需要安装额外的净化设备。
净化设备可以进一步去除雨水中的有害物质和细菌,确保水质符合相关标准。
6. 利用设备设置:根据实际需求安装利用设备,如雨水喷灌系统或二次供水系统。
利用设备要能够按需供水,保证雨水能够有效利用,并避免浪费。
7. 定期检测和维护:安装完毕后,需要定期检测和维护雨水回收系统,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水质安全。
需要定期清理滤清设备、监测水质和水压,以及检查贮存设备的密封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雨水回收施工方案包括收集系统设计、收集设备安装、滤清设备设置、贮存设备设置、净化设备安装、利用设备设置以及定期检测和维护等步骤。
这个方案可以有效利用雨水资源,降低城市供水压力,保护环境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雨水回收利用方案

解决方案
• 用WISY过滤器处理过的雨水实测指标
第9页/共18页
解决方案
第10页/共18页
解决方案
第11页/共18页
解决方案
• 二、参考设计 根据城市杂用水的标准(下表所示)
第12页/共18页
解决方案
第13页/共18页
解决方案
第14页/共18页
雨水收集利用的去处
• 厂区的绿化用水 • 西区机加车间卫生间冲厕所 • 道路清洗用水 • 东区循环水空调冷却塔补水
池底会有一层细细的淤泥逐渐积累,如果保持静止,可以逐渐生出厌氧菌的保护 层,可以保证水质不会腐败,与饮用水的水质很近似。
• 缓流头的作用
缓流头可以防止雨水快速冲入池底,搅动淤泥,使得厌氧菌保护层被破坏。
• 浮球取水头
浮球取水头保证取到的水在水面以下10厘米,不会取到表面杂质,不会吸到池底 淤泥,是最干净的水。将水打到使用点, 需要水泵加压,浮球取水头装在进水管的入 口。
2024/2/23
14
第15页/共18页
水池供水的设计方式
• 水池供水采用变频稳压水泵,保持供水压力在0.35MPa,比市政供水压力高 0.05MPa。
• 水池供水采用压力和水位进行控制。
• 水池供水的出水口安装水表、压力表和止回阀,并与市政供水连接,并在市 政供水加装止回阀门(单向阀);当水池的水位不足时,由市政供水提供水 源。
投资的必要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尽量采用数据和图形)
1、现在DCEC的水消耗量排全球康明斯公司的前三位,不符合公司未来的战 略发展规划。
2、雨水已经成为一种重要可利用的水资源,成为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的重 要水源之一,雨水利用不仅仅是一种资源的开发和节约,对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 的改善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雨水回收处理方案

雨水回收处理方案介绍雨水回收处理方案指的是通过收集和利用下雨时流失的雨水,用于灌溉、清洗、冲厕等非饮用用途的一种环保措施。
随着全球水资源的日益紧缺和环境污染的加剧,雨水回收处理成为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介绍雨水回收处理方案的原理、设计和实施步骤等内容。
原理雨水回收处理方案的原理主要分为收集和处理两个阶段。
1. 收集阶段: 在建筑物或地面上设置雨水收集系统,通过屋顶和雨水管道将雨水收集到集水器中。
2.处理阶段: 收集到的雨水经过一系列处理步骤,如过滤、除杂、消毒等,使其达到可以用于非饮用用途的标准。
设计步骤设计一个高效的雨水回收处理方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步骤: 1. 收集系统设计: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和地形条件设计雨水收集系统,包括屋顶的设计和雨水管道的设置。
2. 雨水贮存设备设计: 根据需要存储的雨水容量确定贮存设备的大小和类型,包括地下水贮存箱、水塔等。
3. 处理设备选型: 根据水质要求选择合适的处理设备,包括过滤器、杂质分离器、消毒设备等。
4. 建造和安装: 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建设和安装,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5. 运行和维护: 定期检查和维护系统设备,清除堵塞和杂质,保持系统的正常运行。
实施步骤步骤一: 需求确定在开始实施雨水回收处理方案之前,需要明确项目的需求和目标。
确定需要收集和利用雨水的具体用途,以及所需的水质要求和贮存容量。
步骤二: 系统设计根据需求确定设计方案,包括收集系统、贮存设备和处理设备的选择和布局。
考虑到收集的雨水量和质量,合理设计系统参数,使系统具有高效性和可持续性。
步骤三: 设备采购和安装根据设计方案,采购所需的雨水收集设备、贮存设备和处理设备。
安装设备时要按照设备说明书和相关规范进行,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步骤四: 系统调试和测试安装完成后,对系统进行调试和测试,确保各个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系统的稳定性。
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步骤五: 运行和维护系统投入运行后,定期进行系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并预防故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水处理利用工程设计方案前言 (1)一、设计依据及原则 (2)1.1设计依据 (2)1.2设计原则 (2)二、雨水利用系统分析 (2)2.1项目概况 (2)2.2 水量平衡分析 (2)2.3系统处理能力分析 (3)2.4系统工艺流程 (3)三、雨水弃流系统 (3)四、雨水处理站 (4)4.1雨水处理站设计 (4)4.2雨水蓄水池 (4)4.3清水池 (4)五、雨水净化处理 (4)5.1雨水水质 (4)5.2回用水质 (5)5.3处理工艺 (6)5.3.1混凝 (7)5.3.2过滤 (8)5.3.3消毒 (8)六、主要构筑物及设备明细 (9)6.1构筑物列表 (9)6.2主要设备表 (9)6.3运行成本分析 (10)6.4人员培训及售后服务 (10)、设计依据及原则1.1设计依据《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DGJ32/TJ113-200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主设计单位提供的参数和图纸等资料。
1.2设计原则1.安全性: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弃流系统进行合理的高程设计,避免暴雨倒灌,保证雨水收集、处理系统的安全运行。
2.经济性:合理进行雨水弃流和处理的工艺设计,减少初投资和运行费用;智能控制,提高雨水利用率,最大限度的体现雨水利用的经济性。
3.可靠性:选择稳定可靠的工艺,保证处理后水质达标,实现用水的安全、可靠。
4.简便性:雨水弃流、处理处理设施应能自动运行,操作、维护简便,以减少劳动强度。
二、雨水利用系统分析2.1项目概况雨水处理利用工程主要收集屋面雨水及路面雨水,前期雨水做弃流处理,后期雨水收集,雨水经处理后主要回用于绿化灌溉及道路清洗2.2雨水利用量计算日用水量最大为地块Q=16430X3X 10-3〜49.3m3/d ;由于降雨的不确定性,雨水作为杂用水水源和补水水源具有不稳定性,则清水池上部应设置自来水补水设施。
2.3设计范围:根据现有资料,本方案主要针对雨水回收利用系统进行设计,包括初期雨水的弃流处理、雨水蓄水、水质净化。
不包含雨水收集管网、雨水回用管网和雨水入渗等系统的设计。
2.4系统处理能力分析根据上述水量计算,本方案相关设计水量如下:1.雨水蓄水池容积:目前尚无规范对雨水蓄水池容积计算做具体规定,一般认为,该池容积设计需综合考虑可收集雨水量、雨水利用需水量和建设方的投资能力,本项目收集面积分别为9000平米,根据降雨一年重现期,收集水量远大于绿化日用水量38 m3,雨水蓄水池容积应根据用水量进行设计,应保证至少3d的绿化日用水量,从经济合理性角度考虑,建议蓄水池容积按loom设计。
2.由于降雨的不确定性,雨水作为杂用水水源具有不稳定性,因此绿化用水应考虑设置自来水补水设施。
3.雨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根据用水量计算结果,雨水处理设施的日处理能力应按日用水量38 m7d设计,处理设施小时处理雨水量可按1OnVh 设计,最长每天运行约4h。
2.5系统工艺流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流程如图2所示图2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流程图3.工艺流程说明及设计雨水利用系统由初期雨水弃流、调蓄存储和净化处理三部分组成,弃流部分主要由安全分流井、雨水弃流控制器和复合流过滤器组成;调蓄存储主要为蓄水池;净化处理部分根据雨水的用途和用量,选择混凝、反应、过滤、消毒的物化法处理工艺。
3.1初期雨水弃流部分由于降雨过程中,初期的雨水冲刷屋面、道路,其中夹杂着大量的粉尘和泥砂,水质较差,应对其进行弃流处理,使其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线,对于后期较为清澈的雨水进行收集储存后经适当的处理回用,以减少处理工序和降低运行费用等。
一般建议以初期2-3mm降雨径流为界,进行弃流和收集。
雨水水质应以实测资料为准,无实测资料时可采用《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中的经验值:雨水弃流前的雨水水质为COD、SS均达到两千多,污染较高,雨水初期径流弃流后的水质为COD 70-110mg/L、SS 20-40mg/L、色度10-40 度,连续降雨时径流水质较好。
3.1.1安全分流井安全分流井井底标高低于雨水弃流管,雨水汇集管与弃流管标高相同。
分流井通过雨水收集管连接至弃流控制器。
井内设有水质传感器,水质信号传输至弃流控制器用以控制雨水收集管道的开闭。
分流井内雨水收集管距井底有一定高度(但低于雨水汇集管),作为沉泥空间;井底可渗水(或预埋钢套管),便于降雨结束后清理。
3.1.2弃流控制器弃流控制器前端具有格栅,用于拦截大颗粒悬浮物,栅条间距3mm雨停后将提篮格栅取出倾倒即可。
弃流控制器附带控制箱,控制箱内具有雨量传感器。
弃流控制器无须人工控制,完全由内置PLC控制程序进行多点信号串联监测控制,可对降雨的雨型、频次、雨量、pH值、暴雨倒灌等进行记忆处理,根据测试数据调整弃流时间和流量,收集优质雨水。
多点信号串联监测控制点位包括:根据汇流面积、汇流时间,确定弃流初期2-3mm降雨径流的时间(常规值);根据雨频确定收集时间(动态值);根据雨水水质在线监测结果,确定弃流时间(监测值);根据分流井内水位,确定是否收集(报警值)。
设备性能参见下表。
弃流控制器直接置于安全分流井之后,尽量缩小其间距离。
3.1.3复合流过滤器复合流过滤器采用折流、逆向流的复合流原理,不间断对雨水进行分离过滤。
其结构顺畅、工艺完善,从根本上克服了过滤器的前期过滤堵塞问题及反洗结淤的弊病,保证在降雨过程中,无人操作状态下,雨水不堵塞、不结淤、过滤顺畅。
设备过滤精度为1mm 设备性能参见下表。
复合流过滤器置于收集管路末端,进入蓄水池之前。
设备性能表3.1.4弃流过滤过程功能分析(1)安全方面本系统必须保证建筑区域的排水安全,利用安全分流井,进行分流收集和初期雨水弃流、过大流量弃流,相当于未在雨水排水支管或干管上加装阀门等阻断、截流设备。
当降雨径流量超过设置的用来收集优质雨水分流管的最大流量,或系统发生故障时,多余的径流量可继续通过安全分流井中的弃流排水管排出,避免在暴雨时由于系统失灵或人为误操作造成溢水事故。
同时,该系统具有自动报警功能,信号可传输直值班室。
复合流过滤器采用折流、逆向流的复合流原理,不间断对雨水进行分离过滤。
其结构顺畅,可保证在降雨过程中,无人操作状态下,不堵塞、不结淤。
(2)水质保障方面系统设有弃流控制装置,该装置采用多点信号控制弃流水量,选取最佳弃流量,收集优质的雨水。
弃流后雨水经过复合流过滤器,有效减少了雨水中夹带的杂质进入蓄水池,从而减少了对优质雨水的二次污染。
(3)经济方面安全分流井的设计既可保证系统排水安全,又可减少系统投资。
安全分流井可以实现弃流排水管与雨水收集管之间的管径差异,降低管网和后续弃流装置的投资。
另外,通过弃流、初级过滤等措施从源头控制进入处理设施的雨水水质,防止优质雨水的二次污染,降低水质处理的负荷,节约投资与运行成本。
3.2雨水的调蓄储存321蓄水池容积根据本项目水量平衡分析结果雨水蓄水池容积建议按雨水汇集全额收集设计,即3V=100m。
蓄水池采用混凝土结构,尺寸:L X B X H=6000mrt^ 4500mr^ 4000mm3.2.2蓄水池功能设计雨水经初期弃流后进入蓄水池,蓄水池兼具沉淀功能,进水和出水都需要避免扰动沉积物,以免影响后续处理流程。
进水可采取淹没式进水,且进水口斜向上或水平。
进水可采取淹没式进水,且进水口斜向上或水平,出水通过设于池内的过滤提升泵送至雨水处理系统。
此外,蓄水池要设有排泥装置,以免过量沉淀。
3.3雨水净化处理3.3.1 雨水水质此次项目收集的雨水为屋面雨水,雨水水质应以实测资料为准,本项目无实测资料,因此方案设计中参考《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中的经验值:其中,屋面雨水初期径流弃流后的水质:COD Crr 70-110mg/L、SS 20-40mg/L、色度10-40 度。
本项目按弃流后的雨水水质进行设计3.3.2用水水质本项目计划将雨水回用于绿化,根据《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的规定,回用水的COD、SS指标应满足表2的水质标准。
表2雨水处理后COD、SS指标(GB50400-2006却系统补水性景观水性景观水化辆冲洗路浇洒厕COD(mg/L)<30 30 20 30 30 30 30SS(mg/L)<5 10 5 10 5 10 10333处理工艺雨水当中的污染物主要以无机物为主,并含有大量的泥砂。
雨水的可生化性很差,一般不采用生物处理技术,且避免引起细菌总数的增加。
根据《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 的工艺流程设计要求,应采用物理、化学方法进行处理。
处理水量:根据用水量计算,日用水量38 m3/d。
雨水净化处理能力按10mVh设计,平均每天运行约4h。
雨水处理工艺采用混凝-过滤工艺,具体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图2:雨水处理工艺流程图(1)混凝反应:本项目为雨水回收系统,雨水中含大量空气中的粉尘,在水中形成大量的悬浮物,而粉尘形成的悬浮物粒径非常小,单纯使用填料式过滤器(石英砂、活性炭、浮动床均属于填料式过滤器)难以达到理想的过滤效果,故我司为本项目配备混凝反应器以提高过滤效率。
混凝过程利用混凝剂对悬浮物质的聚合作用,将水中的污染物质聚集起来后形成较大直径的絮状物质,通过过滤装置将其从水中分离出来。
混凝剂可采用聚合氯化铝(PAC),聚合效果较为明显,混凝剂与雨水混合后进入反应器,药剂与污染物反应生成较大混凝体,经过滤器滤除。
加药装置的作用是向处理水中定量投加混凝药剂。
加药装置由加药罐、搅拌机和计量加药泵共同组成,加药罐储存药液,搅拌机用于加药罐内药液的搅拌,使之药液中药剂均匀分布不形成沉淀,计量泵用于药液的定量投加。
加药装置性能参数:①加药罐材质:PE (聚乙烯),耐腐蚀性强外形尺寸:直径710mm高980mm有效容积:300L②搅拌机功率:0.37kW③计量加药泵最大输出流量:10L/h最大输出压力:0.6MPa电机功率:42W混凝反应器性能参数:材质:钢质,内外防腐;外形尺寸:直径1200mm高2200mm有效高度,不包括搅拌电机);主要结构:反应罐体、进水口、出水口、泄水口、排气口、吊装环;搅拌电机:1.1kW;水力停留时间:15mi n;药剂主要成分为聚合滤化铝(PAC;投加浓度:10%投加方式:粉末型药剂,按10淋度配制人工溶药,注入加药罐,计量泵自动投加。
应在调试时根据来水水质进行调整,确定实际投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