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变电站虚端子配置的文件管理分析
优化智能变电站虚端子配置研究

优化智能变电站虚端子配置研究童大中;丁鸿;刘智涯【摘要】通过对比传统变电站端子和智能变电站虚端子,说明两者的不同之处和各自的优缺点;通过优化智能变电站虚端子配置的研究,充分发挥智能变电站网络化结构的优势,使各IED装置之间产生更紧密的逻辑关系,有效地提高继电保护装置在极端状况下的可靠性;通过智能变电站现场试验的方法,将优化好的虚端子配置转化为SCD文件,再将SCD文件转化为CID文件加载到各个IED装置中,并通过对比试验验证优化虚端子配置前后的差别,得出优化虚端子配置有利于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表明该研究在实际应用中有效可行.【期刊名称】《湖州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9)002【总页数】5页(P72-76)【关键词】智能变电站;虚端子;网络化结构;IED装置;SCD文件【作者】童大中;丁鸿;刘智涯【作者单位】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湖州供电公司,浙江湖州 313000;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湖州供电公司,浙江湖州 313000;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湖州供电公司,浙江湖州 31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63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变电站的规模逐年扩大.为了节约未来变电站的占地面积从而减少投资,相关供电企业都大规模推进智能变电站建设.传统变电站各装置之间通过端子排连接,而智能变电站采用全站网络化的结构,仅用少量的光纤代替传统的端子排,各种采样值、开关量通过数字信号的方式在光纤中传递,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信息传递的直观性.为了使工作人员更好地理解智能变电站中各装置之间的逻辑关系,相关研究人员提出了与传统端子相对应的“虚端子”概念[1].智能变电站采用全站网络化的结构,根据国际上通用的IEC61850规约,将智能变电站分为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以及过程层和间隔层之间的过程层网络、站控层和间隔层之间的站控层网络的“三层两网结构”.GOOSE、SV信号作为过程层网络上传递的开关量、采样值信号,与传统屏柜的端子存在着对应关系,而这些信号的逻辑接点称为虚端子.由此可知,GOOSE信号相当于传统变电站的二次直流电缆;SV信号相当于传统变电站的二次交流电缆.虚端子连接关系见图1.图1中LN为逻辑节点,每个逻辑节点中包含了该逻辑下所有的信号变量,如:GOOSE逻辑节点中包含了该设备所有的开出信号变量;SV逻辑节点中包含了该设备所有模拟量输入信号变量,相当于传统保护装置的板卡.DO与DA分别为数据对象和数据属性,每个LN逻辑节点下都有数十个乃至上百个DO数据对象,如:GGIO为GOOSE数据对象;PTRC为保护数据对象.每个DO数据对象都有相对应的数据属性,DO数据属性用来描述DA数据对象的状态,二者共同组成信号变量,相当于传统保护装置板卡上的接点.DataSet为数据集,将所有开出以LN$DO$DA的形式集合起来,相当于传统保护装置总的开出信号.GSEControl为GOOSE发送控制块,一般每个数据块里打包一个数据集发布到GOOSE网上,相当于传统保护装置屏后的端子排.各个IED装置可以订阅网络当中所有的GSEControl数据块,将接收到的外部数据集与内部数据形成关联,内部数据以LN.DO.DA的形式与外部数据LN$DO$DA成一一对用关系,相当于传统保护装置屏后的柜间线[2].由于虚端子少了很多电缆,工程人员在建设智能变电站时将无需给保护屏后柜配线,这大大缩短了变电站建设的周期,降低了变电站建设的成本.同样,检修人员在检修操作时无需再对保护屏后柜的端子排进行拆装,只需将少量的光纤直接连接到保护装置即能完成一系列装置的校验,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试验人员的工作负担,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由此可知,虚端子在智能变电站的配置是整个变电站中所有IED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即利用虚端子可使各个IED之间的逻辑关系更加完善,因此,优化智能变电站虚端子配置十分重要[3].湖州220 kV解放智能变电站是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站示范工程,根据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GDW441-2010《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其220 kV母线保护装置采用双重化配置,两套保护使用的GOOSE(SV)网遵循相互独立的原则(分为A网和B网),其开关量输入输出和采样值输入采用直采、直跳的方式,并通过中心交换机和各间隔交换机组成的GOOSE网络与各支路保护装置相连,如图2所示[4].解放变220kV智能终端虚端子配置如表1所示.当母线保护装置中母差保护动作,母线保护装置会向智能终端发送“支路_6保护跳闸”信号变量,智能终端接收该信号变量后内部信号变量“永跳_直跳”发生变化,智能终端将含山1线支路开关跳开.与此同时,智能终端向含山1线支路保护装置发送“闭锁本套保护重合闸”信号变量,支路保护装置内部“闭锁重合闸-1”和“其它保护动作-1”信号变量发生变化,同时闭锁本套线路保护重合闸,如表2所示[5].该闭锁重合闸的方式是以母线保护直接发永跳信号给智能终端,并由智能终端转发给线路保护装置的单一闭锁方式,在极端状态下将会失去闭锁作用而导致重合闸误动作.如:试验人员在未排除母线故障的情况下误将智能终端信号复归;母线保护到智能终端的链路断线,或是智能终端到支路保护装置的链路断线,或与保护装置闭锁重合闸时间配合不到位等.在这些极端的情况下智能终端有可能失去永跳信号变量,并且接受到线路保护发出的重合闸信号变量而发生重合闸误动作.为了避免在极端情况下发生重合闸误动作,可以通过优化虚端子配置的方式解决.其思路是利用GOOSE网络进行不同保护装置之间的信息交流,这也符合智能变电站中信息流传递的原则.具体方法如表3所示,在含山1线支路保护虚端子中增加母差保护的信号变量,并与支路保护装置中的信号变量连接,即母线保护装置在母差保护动作时,向含山1线支路保护装置直接发送“支路_6保护跳闸”信号变量,支路保护装置接收到该信号变量后内部信号变量“闭锁重合闸-2”发生变化.即利用GOOSE网络的信息流传递将原本单一的闭锁方式进行双重化配置,降低重合闸误动作的可能性,这体现了优化虚端子配置的良好效果,也体现了智能变电站相比常规变电站的网络优势.优化后的双重化虚端子配置如图3所示.根据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GDW396-2009《IEC61850工程继电保护应用模型》中的相关规定,将优化配置后的虚端子经过计算机专业软件生成SCD文件,再从SCD文件中自动导出CID文件并导入各个IED装置中.整个试验分为3个步骤:(1) 相关人员首先断开母线保护装置与中心交换机之间的光纤,再令母线保护装置进行母差保护动作,智能终端成功三跳出口,含山1线支路保护装置发出“闭锁重合闸-1”报文.(2) 相关人员恢复母线保护装置与中心交换机之间的光纤,断开母线保护装置与智能终端之间的光纤,再令母线保护装置进行母差保护动作,智能终端应接受不到母差命令而拒动,含山1线支路保护装置发出“闭锁重合闸-2”和“其它保护动作-1”报文.(3) 相关人员恢复所有光纤,再令母线保护装置进行母差保护动作,智能终端成功三跳出口,含山1线支路保护装置发出“闭锁重合闸-1”和“闭锁重合闸-2”以及“其它保护动作-1”报文.该试验成功地验证了在不违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的情况下利用GOOSE网络优化虚端子配置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本文通过对优化智能变电站虚端子配置的研究,采用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术规范,并与传统变电站端子排进行对比分析,介绍了智能变电站虚端子有关内容以及智能变电站相对于传统变电站的优缺点,得出智能变电站利用虚端子可大大降低变电站装置配线的工作量和施工难度,说明了完善优化配置智能变电站虚端子的重要性.同时,本文还提出了解放变双重化闭锁重合闸虚端子的优化虚端子配置实例,并通过现场试验的方式验证了利用GOOSE网络优化虚端子配置的可行性与有效性,证明了优化配置虚端子可大大降低保护装置出风险的几率,以及智能变电站网络化的结构所带来的优势.随着国家大力推进智能变电站建设,本文的研究还可以在各个智能变电站范围内进行大面积地推广与运用,为已建、在建或将建的智能变电站虚端子配置提供优化思路,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相关文献】[1]徐东伟,李富强,张贵中.基于SCD文件风险现状的管控策略体系研究与应用[J].浙江电力,2016(35):17-20.[2]冯军.智能变电站原理及测试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23-24.[3]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问答[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4:226-245.[4]何磊.IEC61850应用入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10-14.[5]朱松林.继电保护培训实用教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340-343.。
智能化变电站继电保护虚端子的配置方案研究

智能化变电站继电保护虚端子的配置方案研究作者:雷延霞来源:《价值工程》2013年第34期摘要:目前,面对环境、经济、能源、技术等各方面的挑战,世界电力工业共同提出了智能电网的概念。
智能变电站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节点,是今后发展的方向[1]。
智能变电站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为基本要求,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等高级功能[2]。
而虚端子的配置,则是智能化变电站实现上述所有功能的基础。
本文以330千伏变电站为例,提出了330千伏线路保护、断路器保护、母差保护等主要保护设备虚端子的配置方案。
Abstract: At present, in the face of various challenges of environment, economic,energy, technology and so on, the world's power industry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smart grid together. Intelligent substation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smart grid and key nodes, i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Intelligent substation with total station information digitization and network communication platform for the basic requirements, supports real-time automatic control and intelligent adjustment according to the need of grid. The virtual terminal configura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intelligent substation to realize all these function. Based on 330 KV substatio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figuration scheme of main protection of virtual terminal equipments such as 330 KV line protection, circuit breaker protection, bus protection and so on.关键词:智能化变电站;保护;虚端子;配置Key words: intelligent substation;protection;virtual terminal;configuration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4-0037-020 引言智能化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相比,全站所有装置的信息均为数字信息,保护及测控装置之间均采用光缆联系;二次微机装置之间无传统变电站的电缆连接,之间的联系采用DL/T860(IEC61850)规约进行通信,通过DL/T860建模,实现装置之间的信息交互、共享,以达到与传统变电站装置之间用电缆点对点连接的效果[3]。
智能变电站虚端子应用分析知识分享

智能变电站虚端子应用分析智能变电站虚端子应用分析编写:冯亮1、应用背景传统变电站微机保护测控装置设置开入开出及交流输入端子排,通过从端子到端子的电缆连接方式来实现保护装置与一二次设备间的配合。
但随着数字化保护测控装置的出现,改变了传统二次设计方式。
对于装置本身而言,大量的继电器出口,节点开入,交流输入及开关的操作回路被过程层设备所涵盖,取而代之的是光纤接口的出现。
数字化保护测控装置越来越像是一个黑盒子,保护所需的外特性能被ICD文件所描述,为了更便于用户了解并使用装置,我们提出虚端子这一概念。
2、虚端子设计方法针对智能化变电站带来的新变化,解决由于数字化保护测控装置信息无接点,无端子,无接线带来的GOOSE配置难以体现的问题,提供一种虚端子设计方案,它包括装置虚端子,虚端子逻辑联系图表及虚端子信息流图,并有效结合网络及直采直跳光纤走向示意图,直观的反应GOOSE,SV信息流,供不同的专业人员查阅。
a)装置虚端子装置虚端子是源于装置的ICD文件,内容包括虚开入,虚开出及MU输入三部分。
而每部分又由虚端子描述,虚端子引用,虚端子编号,GOOSE软压板及源头(目的)装置组成。
➢ 如下图所示为220kV母线保护虚开入部分:(结合国网标准化,明确装置外特性及走向,让数字化装置再是站内的黑盒子)➢ 如下图所示为220kV母线保护虚开出部分:➢如下图所示为220kV母线保护MU接入部分在虚端子图中将信息源头及终点设备予以描绘,方便用户信息查找,同时在设计图纸时考虑将网络方案配置及光纤走向示意设计其中,使图纸内容更加丰富。
➢ 如下图所示为220kV母线保护网络方案配置图(网络及配置方案图,将装置融于站内系统配置及网络架构,提供多种应用解决方案供参考)➢ 如下图所示为220kV母线保护光纤走向示意图(鲜明的光纤走向示意结合工程实际,形象光纤走向示意,让光纤有迹可循)➢ 如下图所示为220kV母线保护虚端子逻辑示意图(虚端子逻辑回路示意图,将逻辑回路引入,面向继保,自动化等多类型用户,让回路变得更清晰)b)虚端子逻辑联系图虚端子逻辑联系以装置虚端子为基础,根据继电保护原理,将全站二次设备间以虚端子连线方式联系起来,直观反映不同间隔层设备间,间隔层与过程层设备间GOOSE,SV联系全貌。
智能变电站部分二次虚端子典型设计问题分析

智能变电站部分二次虚端子典型设计问题分析发表时间:2017-11-06T15:09:39.353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18期作者:王有强[导读] 摘要:针对智能变电站中二次虚端子的作用与功能发生变化而导致原来规变电站某些已经形成规范设计的二次回路未能规范设计思路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评价各类设计思路的优劣性,给出具有规范典型设计思路的建议,表明智能站中二次虚端子设计需要整体把握原则与方向,目的在于提高智能变电站的可靠设计和运行。
(国网新疆电力公司吐鲁番供电公司新疆吐鲁番 838000)摘要:针对智能变电站中二次虚端子的作用与功能发生变化而导致原来规变电站某些已经形成规范设计的二次回路未能规范设计思路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评价各类设计思路的优劣性,给出具有规范典型设计思路的建议,表明智能站中二次虚端子设计需要整体把握原则与方向,目的在于提高智能变电站的可靠设计和运行。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二次回路;典型设计13/2接线边断路器启动母差失灵问题常规的500kV变电站的3/2接线中,典型设计思想如下:断路器保护装置单个配置,母线差动保护装置(含失灵功能)双重化配置。
通常,为了防止误动,断路器保护装置对一个母线差动保护装置输出2路开入信号,且2路开入为与逻辑,即母线差动保护装置同时收到2路开入信号后,出口跳闸;智能站中,典型的设计思路断路器保护装置、母线差动保护装置均双套配置。
每个断路器保护装置通过一个虚端子与一个对应母线差动保护装置的失灵开入虚端子相连,实现全面的双重化配置,能可靠不拒动,但并不代表可靠不误动。
断路器保护装置启动母线差动失灵的回路中仅设计一个回路,防误动的可能性不能从根本上消除。
当前国家电网河北省电力公司在运5座以及即将投运的3座500kV智能站均采用此典型设计思想,皆因无外回路存在,减少了保护装置开入过程中的电磁干扰及回路人为误碰的可能性,即认为误动的可能性降低了,无需采用双开入方式的失灵启动回路,这种说法有点牵强。
智能变电站虚回路校验技术的研究

• 50•虚回路的配置主要位于变电站配置描述(Substation Configuration Description, SCD)文件中。
本文在分析虚回路配置信息组成的基础上,提取虚回路关键字,建立设备模型文件库,提出一种基于虚回路模型文件的SCD 文件自动校验方法,并开发了智能变电站SCD 文件虚回路自动校核工具,提高了智能变电站配置的工作效率。
1.引言传统变电站中采样、跳闸等二次回路采用二次电缆硬链接的方式完成信号传输,在智能变电站的架构下,硬链接逐步被虚回路替代,交流采样及开关量输入输出的连接方式逐渐替换成为通信电缆,以数字化方式完成二次系统的分布式功能,可以实现多路信息复用,促进了变电站二次回路的光纤化和网络化。
基于IEC61850通信规约,智能变电站内智能电子设备(Intelligent Electronic Device ,IED )的输入源由变电站配置描述(Substation Configuration Description ,SCD)文件提供(吴恒福,窦会光,向前,等.基于设计规范的智能变电站SCD 文件规范性检查:电网与清洁能源,2015)。
目前,SCD 文件中虚回路的连接主要是以技术人员配置为主,在变电站投运之前,SCD 文件的虚回路校验工作不可或缺。
在越高等级的变电站,IED 越多,虚端子的连线成倍增长,最终全站配置信息文件往往代码量非常大,工作量巨大,配置效率不高,且配置准确率低,校验困难,出错率也比较高。
为了克服人工校验的缺点,本文通过分析虚回路配置信息,在提取虚回路关键字的基础上,建立设备模型文件库,提出一种基于虚回路模型文件的SCD 文件自动校验方法,并开发了智能变电站SCD 文件虚回路自动校核工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智能变电站虚回路校验难度大的问题。
2.虚回路的组成在智能变电站中,替代传统站二次回路的采样值(Sampled Value ,SV )面向通用对象的变电站事件(Generic Object-Oriented Substation Event ,GOOSE )链路称为虚回路。
浅谈智能化变电站SCD文件配置

浅谈智能化变电站SCD文件配置摘要:为了提高智能站工作人员使用配置工具的能力,本论文主要通过对SCD文件的配置过程进行详细说明,从而提高智能变电站的调试效率,通过实际工作验证,本论文提出的配置方法和过程符合实际工作需要,为调试工作带来了很大方便。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文件配置;配置工具1引言随着智能电网的不断发展,智能技术不断的得到应用和发展。
作为智能变电站工程技术的核心,SCD文件配置工作不仅仅是集成商熟知的技术,工程调试、验收人员同样需要掌握配置技术。
文章从通用技术方面阐述变电站配置文件的具体配置过程,为智能变电站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保障,对智能站现场工作提供指导意义。
2.智能变电站智能设备及配置文件(1)IED(IntelligentElectronicDevice,智能电子设备)。
IED是指整个变电站所拥有的智能设备,包括合并单元、智能终端、保护测控装置、交换机等设备。
它们为数字量的实现提供了硬件基础。
(2)ICD(IEDCapabilityDescription,IED能力描述文件)。
ICD文件是指一个智能设备所拥有的能力,即它对这个智能设备具有什么样的功能,能做什么事情,达到什么效果做出具体描述。
(3)CID(ConfiguredIEDDescription,IED配置描述文件)。
CID实在ICD文件的基础上配置了相关的通讯参数,是IED的实例化结果,每个装置的通讯必须建立在CID文件的基础上。
(4)SSD(SystemSpecificationDescription,系统规范描述文件)。
SSD文件是全站唯一的文件,设计通过的依据文件,它描述了变电站一次系统结构以及逻辑节点,具体配置最终包含在SCD文件中。
(5)SCD(SystemConfigurationDescription,系统配置描述文)。
SCD文件中包含了所有IED设备的实例化配置以及通信参数,在智能站工作中SCD文件的建模是由系统集成厂商完成,SCD文件包含每个装置的CID信息。
智能变电站数字化装置配置文件(.ini)格式说明(V1.1)

智能变电站装置配置文件(.ini)格式说明(V1.1)DD2013029目 录1. 配置文件编码规则 (1)2. 配置文件格式及说明 (1)2.1. 配置文件内容 (1)2.2. 配置文件格式说明 (1)2.3. 注释 (9)3. 附录原配置文件说明 (10)4. 历史修订记录 (18)4.1. 2012.1.11 (18)4.2. 2012.11 (18)4.3. 2012.12.12 (18)4.4. 2013.10.28 (18)前 言为满足智能变电站388CSC平台的需要,特编写《智能变电站数字化装置配置文件(.ini)格式说明》,以规范智能变电站数字化装置配置文件的格式。
本文档由研发中心提出并负责编写。
本文档主要起草部门:装置通用研究室、高压监控研究室。
本文档参加起草部门:元件及母线保护研究室、高中压线路保护研究室、技术支持部、工程实用化室、低压综自研究室、电网系统控制研究室。
本文档主要起草人:杜振华、晋阳珺、叶艳军本文档参与人员:肖远清、苏黎明、余锐、熊军、王斌、袁海涛、程文雁、刘强、王文涛、齐伟华、余斌、宋小舟、彭世宽、郭晓、李哲、王学博、李鹏程本文档由研发中心总工任雁铭审核。
本文档由研发中心主任吴京涛批准。
数字化装置配置文件(.ini)格式说明1.配置文件编码规则1)文件名:IEDName_访问点名称.ini;2)配置信息采用帕斯卡命名法:首字母大写。
3)缩写规则:每个单词的首字母大写(但对于具有特殊含义的缩写除外,比如GOOSE、SV);GOOSE缩写为GO,功能域索引([])内的内容仍然采用GOOSE;2.配置文件格式及说明2.1. 配置文件内容388CSC平台的SV插件(004.388)和GOOSE插件(004.425)接收外部合并单元或智能终端的SV或GOOSE报文,并向内部保护CPU传递数据。
配置文件规定这种信息传递的信息和约束条件。
包括如下内容:1)系统配置信息;2)DI、DO配置信息;3)GOOSE配置信息;4)SV配置信息;5)MU、GOOSE压板配置信息;6)1588配置信息。
智能变电站调试-文件配置方法

智能化变电站的调试流程一.前期工作准备工作(一)查看技术协议、图纸等资料,了解变电站的具体情况,例如:全站规模、接线方式、组网方式(包括GOOSE和SV及MMS)、对时方式、顺控方案、五防方案等;以及故障录波器,子站,网络记录仪的配置情况。
(二)分析各个厂家的供货范围,列出全站需要的信息参数表。
信息参数表的过程层部分应包括以下内容:(黄色部分为默认,表中可以不体现)1.应用间隔2.装置型号3.生产厂家4.实例化名称(IED NAME)5.GOOSE数据集(可能是多个,例如JFZ600就有6个数据集)的目的MAC地址6.GOOSE数据集的APPID7.GOOSE数据集的VLAN-IDGOOSE数据集的VLAN-PRIORITY(默认为4)表中不体现8.由于咱们JFZ600的源MAC地址是按照IP地址的后两个字节取的,所以还需要增加主从GOOSE板的IP信息9.SV数据集的目的MAC地址10.SV数据集的APPID11.SV数据集的VLAN-IDSV数据集的VLAN-PRIORITY(默认为4)表中不体现12.SV数据集的SVID信息参数表的间隔层部分应包括以下内容:1.应用间隔2.装置型号3.生产厂家4.实例化名称(IED NAME)5.MMS的IP地址信息参数表的站控层部分应包括以下内容:1.监控主机节点的IP地址、报告实例号2.远动主机的装置型号、生产厂家、IP地址、报告实例号3.子站主机的装置型号、生产厂家、IP地址、报告实例号4.故障录波器的装置型号、生产厂家5.网络记录仪的装置型号、生产厂家收集各种装置的原始模型1.1.保护模型:归档软件对应的模型文件,如未归档,联系负责保护程序的研发人员获取。
1.2.测控模型:使用CSI200EManage工具建模获取,CSI200EManage版本应为4.05以上。
具体方法如下:常规插件按照常规配置方法进行配置如采样为数字输入,如下图在交流板的“数字输入”菜单下选择“是”现在一般需要接入多少个MU就配几块交流板(类型为4U3I)就可以如有GOOSE板,如下图在GOOSE板的“GOOSE板数量”中选择“1”根据实际需要选择GO CPU个数,包括GO开入(1个cpu含96路开入)、GO直流(1个cpu含16路直流)、GO档位(1为不分相3为分相)点击IEC61850 自动建模,在开出板菜单中选择开出板的数量、通道数目(按装置所含的开出板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智能变电站虚端子配置的文件管理分析摘要:智能变电站基于IEC61850标准[1],遵循标准的系统配置流程和方法。
然而,系统配置流程和配置文件也带来众多技术和管理问题,例如:配置文件版本如何控制及管理、虚端子连接配置如何管理等。
另外,对于早已习惯于管理图纸及电缆连接的一般运行和维护人员来说,阅读和管理基于变电站配置描述语言(SCL)的配置文件依然十分复杂,急需一种更简单有效的手段对虚端子连接配置等重要信息进行管理和维护。
文中分析IEC61850标准第2版中有关配置文件版本的规定,提出虚端子连接配置循环冗余校验码(CRC)的生成方法。
基于标准文件版本和虚端子连接CRC,提出智能变电站配置文件管理方法,实现智能变电站虚端子配置的简单管理。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变电站配置描述(SCD);虚端子;配置文件;版本管理1标准规范配置版本IEC61850标准第6部分在头(Header)部分定义了历史(History)元素用于记录配置文件版本(version)、修订版本(revision)以及生成版本作者(who)、时间(when)、内容(what)、原因(why);另外还在标准第2版7-3部分附录C中明确了4个版本参数用于配置版本跟踪,分别是模型配置版本(Config REV,字符串类型)、定值参数版本(paramRew,32位整形)、配置(CF)属性变量版本(valRew,32位整形)和通信配置版本(ConfRew,无符号32位整形),具体用途见表1。
History元素仅用于配置文件版本或修订版本的历史记录,不能在线获取;4个版本参数可通过标准服务在线获取实时跟踪。
标准还规定,通过通信服务或本地人机界面修改定值或CF属性值时,定值参数版本或CF变量版本应加1;通过系统配置工具、智能电子设备(IED)配置工具修改定值或CF属性值时,定值参数版本或CF变量版本应加10000;修改控制块参数或相关数据集时(无论在线或离线),通信配置版本应增加。
通过规范使用表1所定义的4个版本参数可以让客户端、订阅者或用户在线获取配置、定值参数的修改,及时跟踪版本变化情况或发出告警信息。
然而,这些版本信息并不能适应中国实际工程中的需求,主要原因如下。
1)CF属性值并没有在工程中实际配置或修改,CF变量版本也没有应用。
2)定值一般为在线和人机界面修改,但定值参数版本没有实际应用。
3)以上所提4个版本信息不包括虚端子及其连接配置。
2虚端子及其连接配置虚端子及其连接配置是中国特有的应用规范,有鲜明的中国特色[5]。
实际智能变电站工程中,一根通信光缆中可能有多个信号同时高速传输。
每个信号发挥什么特定作用在IEC61850标准中并没有规定,由接收方在工程中确定。
这一点与中国实际工程应用不同,用户更习惯接受传统意义上的端子图设计。
虚端子是为了便于智能变电站设计、配置和检修,模拟传统概念端子的产物,是虚拟出来的端子。
图1是一个典型220kV线路保护与母线保护及智能终端的虚端子连接示意图。
虚端子并不违背IEC61850标准,只是在其基础上作了特殊的规定,也不影响中国装置与其他国家装置互操作[6]。
严格意义上讲,只是定义了装置输入虚端子模型和虚端子连接方式。
因为,IEC61850标准对于发送通用面向对象变电站事件(GOOSE)和采样值(SV)报文服务的配置定义是十分明确的,即可以传输关联数据集的数据成员(一般认为是输出虚端子)。
虚端子与实际端子有一些区别,但这些区别并不影响对虚端子的理解和应用。
由于采用组播通信方式,虚端子可以一发多收,但实际开关量端子通常只能一发一收。
为了便于信号确认和诊断,规定虚端子只能一收一发,即一个接收端子只能连接一个信号,而实际端子可能一收多发,即多个接点并联接入。
因此,虚端子及其连接配置对于智能变电站工程,尤其是继电保护和计算机监控系统具有很高的重要性。
智能变电站采用IEC61850标准的系统配置流程和方法如图2所示。
变电站配置描述(SCD)文件对全站配置至关重要,它包含了整站IED命名、通信参数、数据集、各类控制块、CF及描述(DC)属性值等,还包含了装置虚端子连接配置。
实际智能变电站工程中,虚端子连接相当于传统装置的电缆接线,对于继电保护、测控装置、智能终端、合并单元等运行维护十分重要,但全站SCD文件却可能因信号描述等变更而经常修改,非常不利于虚端子连接配置的管理。
另外,装置虚端子连接配置对于运行维护人员来说完全不可见,也不方便管理。
3虚端子配置循环冗余校验码考虑到用户维护的便利性,虚端子配置循环冗余校验码(CRC)由系统配置工具统一生成并存入SCD文件中供下装使用。
虚端子配置CRC只与虚端子配置相关。
其他配置(如信号描述)修改不会改变CRC。
虚端子配置CRC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测控等装置的运行维护十分重要。
能否正确从SCD文件中提取相关虚端子内容并按一定的规则计算出特定的CRC非常关键,必须保证每次提取内容一致,每次计算规则及方法一致。
虚端子配置CRC分为IED虚端子配置CRC(简称IEDCRC)和全站虚端子配置CRC(简称SCDCRC),分别用于装置配置管理和SCD文件配置管理。
IEDCRC每个IED一个,只与本装置有关的虚端子连接配置及通信参数配置相关,其他不相关的装置虚端子连接配置发生变化时,本装置虚端子配置CRC不变。
SCDCRC与全站所有IED虚端子配置相关,任意IED虚端子配置发生变化时该CRC都会发生变化。
虚端子配置CRC关系见图3。
通过对SCDCRC和IEDCRC的简单备案管理,可以清楚地知道哪些装置虚端子配置发生了变化,哪些装置没有变化,是否需要重新下装调试等。
IED配置工具在下装虚端子配置时自动提取SCDCRC和IEDCRC,下装到装置并通过人机界面查看,方便运行维护人员管理。
IEDCRC可从SCD文件相关部分提取并计算出来;SCDCRC则比较简单,可按一定规则排序所有的IEDCRC并计算出来。
为保证提取内容一致,应规定提取IED虚端子配置相关内容覆盖所有厂家虚端子配置,包含厂家私有元素、短地址定义等,但又不能包含与虚端子配置无关的内容。
同时,为了保证提取内容一致,还应规定所有提取元素的子元素应与SCD文件中的顺序一致、所有提取元素的属性按从字母a到z顺序排列等规则。
提取内容包含过程层通信GOOSE和SV的全部发送、接收参数。
需要注意的是发送参数中私有Private元素可能包含了厂家内部私有定义的信息,必须包含在内,而接收参数中则不需要这部分内容。
根据形成的IED虚端子配置内容,为了保证计算结果一致,剔除元素间及属性间的空格、换行符、回车符、列表符后转换成ASCII码序列计算四字节CRC-32校验码。
4配置文件及虚端子配置管理方案依据标准定义的配置文件版本记录及配置版本参数,结合本文提出的虚端子配置CRC,可对智能变电站配置文件及虚端子连接配置进行管理。
4.1工具配置配置文件管理工作必须依赖相关工具和系统等配置,用户不必精通基于SCL的配置文件。
智能变电站文档管理系统和功能完善的系统配置工具对于智能变电站配置文件管理至关重要。
文档管理系统用于文件存储和跟踪管理;系统配置工具用于SCD文件修改、查看和管理。
文档管理系统必须在每个变电站设置终端,通过授权的用户可方便地上传和下载各变电站SCD文件。
文档管理系统还应自动记录各用户上传下载文件等操作,自动备份旧的SCD文件便于文件出错时查询历史版本。
文档管理系统可纳入用户生产管理系统。
系统配置工具必须具备配置文件版本、修订版本、修改时间自动生成功能,修改作者、内容、原因可提示用户输入。
系统配置工具还需要按标准自动管理和生成模型配置版本、定值参数版本、CF属性变量版本和通信配置版本用于装置在线自动核对或记录相关配置版本。
另外,系统配置工具还应该具备自动生成虚端子配置CRC的功能。
系统配置工具必须经过入网测试,相关功能、性能和可靠性满足IEC61850标准和国内相关标准的要求。
4.2文件管理SCD文件主要涵盖了变电站继电保护和自动化专业,应统一这两个专业管理部分对SCD文件进行统一管理。
变电站SCD文件可按区域(地市公司)划分管理,由区域二次专业管理部门统一管理,负责区域内智能变电站SCD文件的合法性检查、版本和虚端子CRC确认及文件更新批准等工作。
上级管理单位对区域管理部分工作进行定期监督。
变电站新建时,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完成SCD文件配置工作,建设单位完成全站装置调试及虚端子版本核对工作。
在变电站投运前移交运行部门上传配置文件管理系统进行备份,备份完成后汇报区域管理部门。
管理部门对SCD文件进行文件合法性检查,确认版本后批准变电站投产。
变电站运行时,运行检修人员从配置文件管理系统上下载最新的SCD文件用于装置检修、消缺、核对版本和虚端子CRC等工作。
如因缺陷需要对SCD文件进行修改,完成工作后及时上传配置文件管理系统并汇报区域管理部门。
管理部门对SCD文件进行核查后批准相关装置或后台配置文件下装消缺工作。
变电站改扩建时,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从配置文件管理系统上下载最新的SCD文件用于增加、修改相关装置及其虚端子配置关系。
完成修改工作后下装并调试完成新增装置,上传生成的新SCD文件并汇报区域管理部门。
管理部门对SCD文件进行核查确认新文件版本后批准相关运行装置或后台配置文件下装。
5结语智能变电站配置文件管理是数字化变电站开始建设以来一直存在的问题。
IEC61850标准第2版明确地提出了4个版本参数用于配置版本跟踪,但在实际工程中,这些版本信息并不能满足中国的实际需求,最主要的原因是虚端子连接配置是中国制定的特殊应用,符合中国现有设计、安装、运行和维护的习惯。
通过系统配置工具依据一定的提取规则和计算方法自动计算校验码,生成IED 虚端子配置CRC和全站虚端子配置CRC,用于装置虚端子配置管理和SCD文件虚端子配置管理,结合配置文件版本记录及配置版本参数,使用户不需要关注复杂的SCL文件具体内容,简化了配置文件的管理难度,使虚端子连接配置管理更具备可操作性。
然而,确保虚端子CRC的唯一性和有效性需要明确更多详细的规则,需要制定相关标准进一步规范和测试。
参考文献:[1]国家电网公司.配网生产抢修指挥平台功能规范[S].2012.[2]国家电网公司.Q/GDW383—2009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3]国家电网公司.Q/GDW396—2009IEC61850工程继电保护应用模型[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4]胡道徐,沃建栋.基于IEC61850的智能变电站虚回路体系[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34(17):78-82.[5]徐成斌,孙一民.数字化变电站过程层GOOSE通信方案[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31(19):91-94.[6]朱炳铨,王松,李慧,等.基于IEC61850 GOOSE技术的继电保护工程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33(8):104-107.作者介绍:许旵鹏(1979.11.13),性别:男;籍贯:安庆;民族:汉;学历:本科、学士;职称:工程师;职务:运检部二次专责;研究方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单位: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彭明智(1984.10.19),性别:男;籍贯:湖南;民族:汉;学历:研究生、硕士;职称:高级工程师;职务:变电检修二次专责;研究方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单位: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董翔宇(1981.10.6),性别:男;籍贯:蚌埠;民族:汉;学历:研究生、硕士;职称:高级工程师;职务:运检部副主任;研究方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单位: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黄道(1989.11.8),性别:男;籍贯:福州;民族:汉;学历:研究生、硕士;职称:工程师;职务:研发工程师;研究方向:通信与信息系统;单位:福建亿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