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课后习题
化工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流体流动答案

第一章 流体流动习题解答1.解:(1) 1atm=101325 Pa=760 mmHg真空度=大气压力—绝对压力,表压=绝对压力—大气压力 所以出口压差为p =461097.8)10082.0(10132576.00⨯=⨯--⨯N/m 2(2)由真空度、表压、大气压、绝对压之间的关系可知,进出口压差与当地大气压无关,所以出口压力仍为41097.8⨯Pa 2.解: T=470+273=703K ,p=2200kPa混合气体的摩尔质量Mm=28×0.77+32×0.065+28×0.038+44×0.071+18×0.056=28.84 g/mol混合气体在该条件下的密度为:ρm=ρm0×T0T×pp0=28.8422.4×273703×2200101.3=10.858 kg/m33.解:由题意,设高度为H 处的大气压为p ,根据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得 dp=-ρgdH大气的密度根据气体状态方程,得 ρ=pMRT根据题意得,温度随海拔的变化关系为 T=293.15+4.81000H代入上式得ρ=pMR (293.15-4.8×10-3H )=-dpgdh移项整理得dpp=-MgdHR293.15-4.8×10-3H对以上等式两边积分,101325pdpp=-0HMgdHR293.15-4.8×10-3H所以大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式为 lnp101325=7.13×ln293.15-4.8×10-3H293.15即:lnp=7.13×ln1-1.637×10-5H+11.526(2)已知地平面处的压力为101325 Pa ,则高山顶处的压力为 p 山顶=101325×330763=45431 Pa将p 山顶代入上式ln 45431=7.13×ln1-1.637×10-5H+11.526 解得H =6500 m ,所以此山海拔为6500 m 。
C语言程序设计 – 第 01 章课后习题

一、二、三、、选择1.2.3.4.5.、填空1.2.3.4.5.、算法1.2.1. 以下2. 在一3. 以下4. 结构5. 在程1. 一个2. 3. 算法4. 结构5. 结构算法设1. 求三2. 选择题以下叙A. B. C.D.(句在一个A. B. C.D.(程序以下叙A. B. C.D.(结构化A. B. C.D.(在程序A. B. C.D.填空题一个简一个算法的结构化结构化算法设计求三个求1+2择题 以下叙述 C 语言C. D. (解释句,另外 必须 可以C. 必须D. 必须(解释程序也就以下叙述 C 语言C. D. 同一(解释结构化程 程序 程序C. 程序D. 程序(解释在程序设 不限 减少C. 程序D. 程序空题 一个简单C 算法的特结构化程结构化程法设计题求三个数1+2+3下叙述不正一个语言程在一个解释:一个必须在程可以在任必须在程必须在系解释:序也就执下叙述中正在语言程构成同一个解释:构化程序设程序的规程序的易程序的执程序的可解释:程序设计时不限制减少或取程序越短程序结构个简单的语言法的特性是构化程序由构化程序设计题三个数中的+2+3+述不正确个C 语言语言程序C 语言程个C 语言:另外被C 须在程序以在任意须在程序须在系统:一个也就执行述中正确C 语言程语言程序成C 语言一个:程序设计序的规模序的易读序的执行序的可移:结构设计时限制got 少或取消序越短越序结构应单的语言程序特性是程序由程序设计 数中的最+3+不正确的语言程言程序的语言程序语言程C 语言程外被“程序中在程序的在任意地在程序的在系统调一个就执行完了中正确的语言程序言程序中语言程C 语言main 序设计主的规模的易读性的执行效的可移植结构化程计时,或取消注越短越好结构应有C 语言言程序是性是 有穷序由 顺序序设计方中的最大…正确的是语言程序程序的基本言程序中语言程序语言程序/*”序中,程序的最任意地方程序的最系统调用个C 程序行完了正确的是言程序中程序中有输语言程序语言程ain 函数设计主要强规模易读性执行效率可移植性构化程序,应采纳goto 语句取消注释短越好构应有助语言程程序是从顺序结设计方法的的最大者+100的是(言程序可的基本组程序中言程序必言程序中”和“,序的最后面意地方序的最前面统调用的库程序总完了)的是(程序中,中有输入言程序的语言程序函数在一主要强调读性行效率移植性化程序设应采纳的语句的消注释行越好应有助于读语言程序至序是从有穷性顺序结构方法的主大者。
《高等数学一》第一章-函数--课后习题(含答案解析)

第一章函数历年试题模拟试题课后习题(含答案解析)[单选题]1、设函数,则f(x)=()A、x(x+1)B、x(x-1)C、(x+1)(x-2)D、(x-1)(x+2)【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考察函数解析式求解.,故[单选题]2、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0,4],函数g(x)=f(x+1)+f(x-1)的定义域是().A、[1,3]B、[-1,5]C、[-1,3]D、[1,5]【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x是函数g(x)中的定义域中的点,当且仅当x满足0≤x+1≤4且0≤x-1≤4即-1≤x≤3且1≤x≤5也即1≤x≤3,由此可知函数g(x)的定义域D(g)={x|1≤x≤3}=[1,3]. [单选题]3、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0,4],则函数f(x2)的定义域为().A、[0,2]B、[0,16]C、[-16,16]D、[-2,2]【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根据f(x)的定义域,可知中应该满足:[单选题]4、函数的定义域为().A、[-1,1]B、[-1,3]C、(-1,1)D、(-1,3)【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根据根号函数的性质,应该满足:即[单选题]写出函数的定义域及函数值().A、B、C、D、【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分段函数的定义域为各个分段区间定义域的并集,故D=(-∞,-1]∪(-1,+∞).[单选题]6、设函数,则对所有的x,则f(-x)=().A、B、C、D、【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考察三角函数公式。
.[单选题]7、设则=().A、B、C、D、【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令则,故[单选题]8、则().A、B、C、D、【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单选题]9、在R上,下列函数中为有界函数的是().xA、eB、1+sin xC、ln x【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由函数图像不难看出在R上e x,lnx,tanx都是无界的,只有1+sinx可能有界,由于|sinx|≤1,|1+sinx|≤1+|sinx|≤2所以有界.[单选题]10、不等式的解集为().A、B、C、D、【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单选题]11、().A、B、C、D、【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根据二角和公式,[单选题]12、函数的反函数是().A、B、C、D、【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由所以,故.[单选题]13、已知则().A、B、C、D、【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单选题]14、已知为等差数列,,则().A、-2B、1C、3D、7【正确答案】A因为同理可得:故d=a4-a3=-2.[单选题]15、计算().A、B、C、D、【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根据偶次根式函数的意义,可知,故[单选题]16、计算().A、0B、1C、2D、4【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原式=[单选题]将函数|表示为分段函数时,=().A、B、C、D、【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由条件[单选题]18、函数f(x)=是().A、奇函数B、偶函数C、有界函数D、周期函数【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易知不是周期函数,,即不等于,也不等于,故为非奇、非偶函数.,故为有界函数.[单选题]19、函数,则的定义域为().A、[1,5]C、(1,5]D、[1,5)【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由反正切函数的定义域知:,故定义域为[1,5].[单选题]20、下列等式成立的是()A、B、C、D、【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A中(e x)2=,C中,D中[单选题]21、下列函数为偶函数的是()A、y=xsinxB、y=xcosxC、y=sinx+cosxD、y=x(sinx+cosx)【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sinx是奇函数,cosx是偶函数。
《宪法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宪法学》课后习题及答案第一章宪法学基本原理1.宪法与其他法律相比具有怎样的特征?(1)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最根本的问题(如国家制度及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设置及相互关系等),而法律规定的内容只涉及国家生活或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
(2)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制定:宪法一般要求成立一个专门机构,而普通法律的制定一般由常设的立法机关负责;宪法草案的通过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制宪机关成员的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以上同意,有的需全民公决,而普通法律的通过一般只要代议机关的议员或代表半数通过。
修改:1.特点主体;2.的通过程序更严格;3.内容的限制(3)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普通法律制定的基础和依据;与宪法相抵触的法律无效。
2.如何理解“宪法性法律”?宪法性法律一般是指有关调整宪法关系内容的法律,是从部门法意义上按法律调整的对象所作的一种学理分类。
两种含义:(1)不成文宪法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的调整宪法关系内容的法律。
(一般立法程序、效力与规定其他内容、调整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相同)(2)成文宪法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的调整宪法关系内容的法律。
(部门法意义上的宪法)作为宪法的表现形式,宪法性法律应当是指不成文宪法国家规定宪法内容、作为宪法构成部分的一系列法律。
宪法性法律仅具有一般法律效率而不具有高于法律的效率。
3.如何理解宪法制定、宪法解释和宪法修改的关系?宪法制定是指宪法制定主体依照一定的理念、基本原则和程序并通过制宪机关创制宪法的活动。
宪法解释是指宪法解释机关根据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对宪法规定的含义、界限及其相互关系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说明。
宪法修改是指宪法修改机关认为宪法的部分内容不适应社会实际而依据宪法规定的特定修改程序删除、增加、变更宪法部分内容的活动。
宪法制定不同于宪法修改,后者是在原有宪法的基础上对宪法内容作全部或部分的变动,但不改变原有宪法的理念和基本原则。
宪法解释和宪法修改都是使原有的宪法规范与社会实际保持一致、协调二者之间关系的方法。
电工学第一章课后答案

电工学第一章课后答案【篇一:技校电工学第五版第一章答案】第一章直流电路1—1 电路及基本物理量一、填空题(将正确答案填写在横线上)1._电流流通的路径_为电路,由_直流电源_供电的电路称为直流电路。
2.电路一般由_电源_、_负载_、_导线_和_控制装置__四个部分组成。
3.电路最基本的作用:一是___进行电能的传输和转换__;二是_进行信息的传输和处理_。
4.电路通常有通路、开路、短路三种状态。
5.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用符号i表示,国际单位是安培(a),常用单位还有毫安(ma)和微安(ua)。
6.电流方向习惯上规定以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因此,电流的方向实际上与自由电子和负离子移动的方向相反。
7.电压又称电位差,用字母u表示,国际单位是伏特(v)。
8.参考点的电位规定为零,低于参考点的电位为负值,高于参考点的电位为正值。
9.电路中某点的电位是指电路中该点与参考点之间的电压;电位与参考点的选择有关,电压与参考点的选择无关。
10.对于电源来说,既有电动势,又有端电压,电动势只存在于电源内部,其方向由负极指向正极;端电压只存在于电源的外部,只有当电源开路时,电源的端电压和电源的电动势才相等。
a.通过的电量越多,电流就越大b.通电时间越长,电流就越大 c.通电时间越短,电流就越大d.通过一定电量时,所需时间越短,电流就越大 2.图1-1所示为电流的波形图,其中(c)为脉动直流电。
3.通过一个导体的电流是5a,经过4min,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是(c)。
a.20c.b.50cc.1200cd.2000c 4.电源电动势是衡量(c)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
a.电场力b.外力c.电源力5.电路中任意两点电位的差值称为(b)。
a.电动势b.电压c.电位6.电路中任意两点的电压高,则(b)。
a.这两点的电位都高 b.这两点的电位差大 c.这两点的电位都大于零*7.在电路计算时与参考点有关的物理量是(b)。
第一章 原生动物部分课后练习题

第一章原生动物部分课后练习题选择题:1.原生动物伸缩泡的主要功能是()A.排除代谢废物B.排除多余水分C.气体交换D.吸收营养2.衣滴虫的有性生殖为()A.配子生殖B.接合生殖C.复裂生殖D.出芽生殖3.大草履虫生活的环境为()A.洁净、缓流的淡水中B.有机质丰富、缓流的淡水中C.有机质丰富、水流急的淡水中D.洁净、水流急的淡水中4.痢疾内变形虫侵入人体的形态为()A.小滋养体B.大滋养体C.四核包囊D.鞭毛体5.间日疟原虫侵入人体的形态为()A.动合子B.裂殖子C. 子孢子D.大滋养体6.多核大球型有孔虫的生殖为()A.孢子生殖B.二裂生殖C.配子生殖D.复裂生殖7.原生动物完成呼吸作用的细胞器为()A.纤毛与鞭毛B.表膜C.伸缩泡D.溶酶体8.下列原生动物中无性生殖为出芽生殖的是()A.大草履虫B.足管虫C.疟原虫D.绿眼虫9 .下列哪一项是原生动物的共有特征( )A.身体微小,全部营寄生生活的单细胞动物B.身体微小,全部水生的单细胞动物,营养方式多样化C.身体微小,分布广泛的单细胞动物,营养方式多样化D.身体微小,全部自由生活的单细胞动物,营养方式多样化填空题10.原生动物的身体是由_______构成的。
它们靠_____进行呼吸和排泄,以_____和______来完成消化功能,由于这些细胞器具有多细胞动物_____的类似作用,故称这些细胞器为____。
11.绿眼虫、变形虫和草履虫的运动细胞器分别为____、____和____。
12.草履虫的大核又称___核,它控制细胞的_____。
小核又称___核,它控制细胞的_______。
13.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多样,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营养。
大变形虫属于_______营养。
14 .间日疟原虫有两个宿主,在人体内进行_____和____生殖前期,在按蚊体内进行____和____生殖,一般认为,____是疟原虫的终末宿主。
《传热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

传热学习题集第一章思考题1. 试用简练的语言说明导热、对流换热及辐射换热三种热传递方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答:导热和对流的区别在于:物体内部依靠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称为导热;对流则是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宏观相对位移及冷热流体的相互掺混。
联系是:在发生对流换热的同时必然伴生有导热。
导热、对流这两种热量传递方式,只有在物质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而辐射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辐射换热时不仅有能 量的转移还伴有能量形式的转换。
2. 以热流密度表示的傅立叶定律、牛顿冷却公式及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是应当熟记的传热学公式。
试写出这三个公式并说明其中每一个符号及其意义。
答:① 傅立叶定律:,其中,-热流密度;-导热系数;-沿x方向的温度变化率,“-”表示热量传递的方向是沿着温度降低的方向。
② 牛顿冷却公式:,其中,-热流密度;-表面传热系数;-固体表面温度;-流体的温度。
③ 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其中,-热流密度;-斯忒藩-玻耳兹曼常数;-辐射物体的热力学温度。
3. 导热系数、表面传热系数及传热系数的单位各是什么?哪些是物性参数,哪些与过程有关?答:① 导热系数的单位是:W/(m.K);② 表面传热系数的单位是:W/(m 2.K);③ 传热系数的单位是:W/(m 2.K)。
这三个参数中,只有导热系数是物性参数,其它均与过程有关。
4. 当热量从壁面一侧的流体穿过壁面传给另一侧的流体时,冷、热流体之间的换热量可以通过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来计算(过程是稳态的),但本章中又引入了传热方程式,并说它是“换热器热工计算的基本公式”。
试分析引入传热方程式的工程实用意义。
答:因为在许多工业换热设备中,进行热量交换的冷、热流体也常处于固体壁面的两侧,是工程技术中经常遇到的一种典型热量传递过程。
5. 用铝制的水壶烧开水时,尽管炉火很旺,但水壶仍然安然无恙。
而一旦壶内的水烧干后,水壶很快就烧坏。
试从传热学的观点分析这一现象。
有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习题(一) 用简单的文字解释下列术语:(1)键能:形成共价鍵的过程中体系释放出的能量,或共价鍵断裂过程中体系所吸收的能量。
(2)构造式:能够反映有机化合物中原子或原子团相互连接顺序的化学式。
(3)sp2杂化:由1 个s轨道和2个p轨道进行线性组合,形成的3个能量介于s轨道和p轨道之间的、能量完全相同的新的原子轨道。
sp2杂化轨道的形状也不同于s轨道或p轨道,而是“一头大,一头小”的形状,这种形状更有利于形成σ键。
(4)相转移催化剂:在非均相反应中能将反应物之一由一相转移到另一相的催化剂。
第二章饱和烃习题(一) 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各化合物,并指出这些化合物中的伯、仲、叔、季碳原子。
(1) 1234567(2)123453-甲基-3-乙基庚烷2,3-二甲基-3-乙基戊烷(3)123456(4) 101234567892,5-二甲基-3,4-二乙基己烷1,1-二甲基-4-异丙基环癸烷(5) (6)1234乙基环丙烷2-环丙基丁烷(7)12345678910(8)123456789CH3 1,7-二甲基-4-异丙基双环[4.4.0]癸烷2-甲基螺[3.5]壬烷(9)1234567(10) (C H3)3C C H25-异丁基螺[2.4]庚烷新戊基(11)H3C (12)C H3C H2C H2C H2C H C H32-甲基环丙基2-己基or (1-甲基)戊基(十) 已知环烷烃的分子式为C5H10,根据氯化反应产物的不同,试推测各环烷烃的构造式。
(1) 一元氯代产物只有一种(2) 一元氯代产物可以有三种解:(1) (2)C H3C H3(十一) 等物质的量的乙烷和新戊烷的混合物与少量的氯反应,得到的乙基氯和新戊基氯的摩尔比是1∶2.3。
试比较乙烷和新戊烷中伯氢的相当活性。
解:设乙烷中伯氢的活性为1,新戊烷中伯氢的活性为x ,则有:x123.261=15.1=x ∴ 新戊烷中伯氢的活性是乙烷中伯氢活性的1.15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如图所示各电路中。
(1)元件1消耗10W功率,求电压U ab;(2)元件2消耗W功率,求电压U ab;(3)元件3产生10W功率,求电流I;(4)元件4产生W功率,求电流I。
图习题的图分析本题考查电流、电压参考方向的关联性和功率,题目不难,但一不小心就容易出错。
运用功率公式计算时,电压和电流参考方向关联时采用公式,非关联时采用公式。
此外,由于元件3产生10W功率,故W;元件4产生W功率,故W,实际上元件4吸收了10W功率。
解(1)元件1的电流与电压是关联参考方向,根据功率计算公式得:(V)(2)元件2的电流与电压是非关联参考方向,根据功率计算公式得:(V)(3)元件3的电流与电压是关联参考方向,根据功率计算公式得:(A)(4)元件4的电流与电压是关联参考方向,根据功率计算公式得:(A)求如图所示各电路中各电源的功率,并指出是吸收功率还是放出功率。
图习题的图分析计算电路时,应先标出各待求元件或支路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根据元件或支路电流和电压参考方向的关联关系确定待求量。
一般情况下,参考方向可直接标在原电路图中,不必另画出电路图。
解标出各待求元件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如图所示。
图习题解答用图(1)如图(a)所示电路中的电流为:(A)所以,10V电源的功率为:(W),故10V电源放出功率。
(2)如图(b)所示电路中,3A电源的电压为:(V)所以,3A电源的功率为:(W)10V电源的功率为:(W)根据计算结果可知,3A电源放出功率,10V电源吸收功率。
(3)如图(c)所示电路中的电流为:(A)所以,20V电源的功率为:(W)10V电源的功率为:(W)根据计算结果可知,20V电源放出功率,10V电源吸收功率。
在图中,5个元件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如图中所示,今通过实验测量,得知,,,,,。
(1)试标出各电流的实际方向和各电压的实际极性(可另画一图);(2)判断哪些元件是电源哪些是负载(3)计算各元件的功率,电源发出的功率和负载取用的功率是否平衡分析本题共3个小题。
第(1)小题应掌握电流、电压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的关系:当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时,其实验测量值或计算值为正值,当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时,其实验测量值或计算值为负值。
第(2)小题判别元件是电源还是负载,这里可根据电流和电压的实际方向判别:若电流和电压的实际方向相同,电流从高电位端流向低电位端,则元件吸收功率,为负载;若电流和电压的实际方向相反,电流从低电位端流向高电位端,则元件放出功率,为电源。
第(3)小题计算各元件功率,用参考方向计算,所有元件的功率之和应等于零,则功率平衡,否则说明计算有误或实验数据有错。
解(1)先根据参考方向和KVL计算元件4、5的电压,分别为:(V)(V)根据实验测量值或计算值,可标出各元件电流、电压的实际方向,如图所示。
(2)根据电流和电压的实际方向可知元件1、2为电源,元件3、4、5为负载。
(3)根据参考方向计算各元件的功率,分别为:(W)(W)(W)(W)(W)所有元件的功率之和为:可见功率平衡。
图习题的图图习题解答用图在图中,已知,。
试确定元件N中的电流I3和它两端的电压U,并说明它是电源还是负载。
校验整个电路中的功率是否平衡。
3分析电路有2个节点、3条支路和3个回路,欲求元件N的电流和电压,必须应用基尔霍夫定律。
解设元件N上端节点为a,左边回路的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如图所示。
对节点a列KCL方程,为:(mA)对左边回路列KVL方程,为:(V)根据参考方向计算元件N的功率,为:(mW)可见元件N放出功率,为电源。
30V电源的功率为:(mW)80V电源的功率为:(mW)10kΩ电阻的功率为:(mW)20kΩ电阻的功率为:(mW)所有元件的功率之和为:可见功率平衡,其中30V电源的功率,说明该电源实际上处于负载状态。
图习题的图图习题解答用图用如图所示电路可以测量并绘制实际电源的伏安特性曲线。
今测得某直流电压源的空载电压为V;负载时的电流和电压分别为A、V。
试绘制此电源的伏安特性曲线,并建立此电源的电压源模型及电流源模型。
分析电源的电压源模型为恒压源U S和内阻R0串联,电流源模型为恒流源I S 与内阻R'0并联。
由图可知,U S就等于电源的开路电压U OC,I S就等于电源的短路电流I SC,所以,建立电源的电压源模型和电流源模型,实际上就是求电源的开路电压U OC、短路电流I SC、内阻R0和R'0。
解(1)求电源的电压源模型。
由题意可知:(V)根据电压源的伏安关系,得:(Ω)(2)求电源的电流源模型。
(A)根据电流源的伏安关系,得:(Ω)(3)画电源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所示。
图习题的图图习题解答用图一直流发电机,其额定电压为V,额定功率为kW。
(1)试求该发电机的额定电流I N和额定负载电阻R N;(2)将10只220V、40W的灯泡并联作为该发电机的负载,这些灯泡是否能正常工作为什么分析本题考查电气设备的额定值及其应用。
电气设备的额定电流I N、额定电压U N和额定功率P N之间的关系为。
至于电气设备是否能正常工作,则取决于其实际的电流、电压和功率等是否与额定值相等,若相等,则设备能正常工作,否则设备不能正常工作。
解(1)该发电机的额定电流I N为:(V)额定负载电阻R N为:(Ω)(2)将10只220V、40W的灯泡并联作为该发电机的负载时,因为这些灯泡的实际电压与额定电压相等,所以它们能正常工作。
注意:本题中的发电机并没有工作在额定状态,这是因为10只220V、40W的灯泡只需要W功率,所以发电机也就只发出400W功率。
一直流电源,其开路电压为110V,短路电流为44A。
现将一个220V、40W的电烙铁接在该电源上,该电烙铁能否正常工作它实际消耗多少功率分析本题求得电源的电压源模型或电流源模型后,再求出电烙铁的电阻,即可求出流过电烙铁的电流,进而可求出电烙铁实际消耗的功率,并根据实际功率来判断电烙铁能否正常工作。
解电源的内阻为:(Ω)电烙铁的电阻为:(Ω)由于,R0可忽略不计,因此流过电烙铁的电流为:(A)电烙铁实际消耗的功率为:(W)因为电烙铁实际消耗的功率与额定功率不相等,所以电烙铁不能正常工作。
求如图所示电路a、b两点之间的电压U ab。
分析本题考查基尔霍夫定律的推广运用。
在运用基尔霍夫定律列方程时,先要在电路图中标出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和所选回路的绕行方向。
KCL可推广到包围部分电路的任一假设的闭合面,KVL可推广到不闭合的电路上。
解设电流的参考方向和所选回路的绕行方向如图所示。
根据KCL,有:根据KVL列出如图所示两个回路的方程,为:解之,得:(A)(V)图习题的图图习题解答用图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已知V,Ω,kΩ。
求开关S在不同位置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各为多少分析开关S在不同位置时,电路电路分别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在位置1时处于负载状态,在位置2时处于开路状态,在位置3时处于短路状态。
解(1)开关S打在位置1时,电路处于负载状态。
由于,R0可忽略不计,因此电压表的读数为:(V)电流表的读数为:(mA)(2)开关S打在位置2时,电路处于开路状态,因此电压表的读数为:(V)电流表的读数为:(mA)(3)开关S打在位置3时,电路处于短路状态,因此电压表的读数为:(V)电流表的读数为:(A)求如图所示电路中负载吸收的功率。
分析欲求负载吸收的功率,必须先求出负载的电流和电压,而负载的电流和电压可利用基尔霍夫定律求出。
解设负载的电流、电压参考方向关联,即设负载两端电压的参考方向为上正下负,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得:(A)(V)所以,负载吸收的功率为:(W)图习题的图图习题的图求如图所示电路中的电压U ac和U bd。
分析本题在运用KVL求得电路中的电流后,将KVL推广到不闭合的电路上,即可求出电压U ac和U bd。
解设电流的参考方向和回路的绕行方向如图所示。
根据KVL,有:(A)所以,根据KVL,得:(V)(V)图习题的图图习题解答用图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已知,,Ω,Ω,A,求U ab、I2、I3、R3。
分析本题可先对左边回路运用KVL求出电流I2,接着运用KCL求出电流I3,最后可运用KVL和欧姆定律求出电压U ab和电阻R3。
解设所选回路的绕行方向如图所示。
根据KVL,有:(A)对节点a列KCL方程,有:(A)根据KVL,得:(V)根据欧姆定律,得:(Ω)图习题的图图习题解答用图计算如图所示电路各电源的功率。
分析本题运用KCL和KVL求出通过电压源的电流和电流源两端的电压后,即可运用功率计算公式求出各电源的功率。
解设各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和所选回路的绕行方向如图所示。
对左边回路列KVL方程,有:(A)根据KCL,有:(A)对右边回路列KVL方程,有:(V)6V电源的功率为:(W)18V电源的功率为:(W)3A电源的功率为:(W)图习题的图图习题解答用图指出如图所示电路有多少节点和支路,并求电压U ab和电流I。
分析本题将KCL推广到封闭曲面即可求出电流I,进而可求出电压U ab。
解电路有2个节点和3条支路。
作封闭曲面如图所示,根据KCL,得:(A)所以:(V)图习题的图图习题解答用图在如图所示电路中,已知流过电阻R的电流,求U S2。
分析本题运用KCL和KVL求出左右两条支路的电流后,即可求出U S2。
解设各电流的参考方向和所选回路的绕行方向如图所示。
根据KCL得:由于,故得:根据KVL,得:所以:(A)根据KVL,得:(V)图习题的图图习题解答用图在如图所示电路中,已知,求U1、U3、U4和U ae,并比较a、b、c、d、e各点电位的高低。
分析本题先运用欧姆定律求出电压U1、U3、U4和U ae,即可运用电位的概念求出a、b、c、d、e各点的电位,然后根据电位值比较各点电位的高低。
解根据欧姆定律,得:(A)所以:(V)(V)(V)(V)由于c点为电位参考电,故:(V)其他各点的电位分别为:(V)(V)(V)(V)根据计算结果,可知a、b、c、d、e各点电位的高低关系为:图习题的图试求如图所示电路中a点的电位。
分析本题运用KCL和KVL求出电路中的各个电流后,即可运用电位的概念求出a点的电位。
解设各电流的参考方向及所作封闭曲面如图所示,根据KCL,得:(A)根据KVL,得:(A)所以a点电位为:(V)图习题的图图习题解答用图试求如图所示电路中a点和b点的电位。
如将a、b两点直接连接或接一电阻,对电路工作有无影响分析将a、b两点直接连接或接一电阻是否对电路工作产生影响,取决于a、b两点之间的电位U a和U b:若,则将a、b两点直接连接或接一电阻,在a、b之间没有电流通过,故对电路工作没有影响;若,则将a、b两点直接连接或接一电阻,在a、b之间有电流通过,对电路工作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