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广东省2019届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人教版(WORD版含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2019届高考适应性考试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长期以来,无论民间的济贫活动还是政府减贫干预,大都承载特定价值诉求或意识形态。20世纪以来,西方福利国家体制的形成与转型,既是各国政治经济演变进程,也是主流意识形态的变迁过程,还是福利思想史的现实形态。随着“政策科学”研究的兴起,贫困研究与减贫干预转向科学化的模式,并带来反贫困特定维度上的效率与进步。然而技术化的贫困干预始终无法回避政治权力的制约,贫困治理的最优解依然只存在于理想情景,因而,有必要打破意识形态与科学研究的藩篱,尝试在意识形态话语与政策科学研究之间建构互动空间,突破实证研究“经验——理论”科学环的束缚,探索将政策及政策实践融入研究流程的路径。

2012年以来,中国脱贫攻坚的理论与实践在新历史条件下产生了诸多发展和变化,贫困的发生情境、反贫困行动的背景以及经济社会诸多领域的变迁都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扶贫理论演进和实践发展的前提与边界,这不仅是中国乃至全球减贫事业发展的全新机遇,也是扶贫领域包括中国脱贫攻坚学术研究反思与革新的良好契机。2018年中国提出的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紧密关联,从“短板”的角度审视经济社会的发展,不仅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面向共产主义理想的探索。

脱贫攻坚的实践在不断取得减贫成效的同时,也为反贫困理论创新提供了契机。基于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以及深入实践,中国学术界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延伸和拓展了扶贫思想,主要体现在贫困识别与瞄准技术方面、反贫困与贫困治理议题以及反贫困理念等方面。已有的研究不仅充分解释了何以“瞄不准”,何以偏离目标,同样也为政策瞄准提供了诸多用以改进的机制和对策建议。针对政策执行情境的约束,在

脱贫攻坚实践中,“驻村帮扶”成为破解上述难题的可行路径,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一些治理机制的缺陷。

中国扶贫开发理论创新进入了新的历史高度,其关键在于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推进了脱贫攻坚实践,影响了贫困发生和反贫困实践的诸多结构性要素,从而为相关研究带来了全新的问题和经验,极大地促进了相关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并形成了诸多可借鉴的模式。具体而言,集中体现在: 机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三个层面。此外,讲好中国的减贫故事,不仅需要好的经验和素材,同样需要好的讲述与呈现,这就需要研究者能够在脱贫攻坚的中国话语与反贫困的全球议题之间实现创造性的转换,从基于特殊经验的理论话语迈向具有一般性的理论命题。(摘编自黄承伟、袁泉《论中国脱贫攻坚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技术化贫困干预的治理效果没有达到理想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是受政治权力的影响。

B.中国提出的精准脱贫攻坚战既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审视,又是对社会理想的探索。

C.脱贫攻坚这一实践过程,不仅可以带来看得见的成效,还可以提供理论创新契机。

D.中国扶贫开发理论创新能够达到新的历史高度,关键在于发挥了政治制度上的优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了提出问题、给出研究思路的方式,以突出中国脱贫攻坚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B.文章针对中国脱贫攻坚的理论与实践在新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和变化进行了论证。

C.文章以脱贫实践推进和理论创新的相互影响为前提,具体论证了“驻村帮扶”的可

行性。

D.文章论证脱贫攻坚理论,是从一般到个别并要求理论最后上升到一般的顺序展开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方福利体制的形成与转型,也是其政治经济、主流意识形态和福利思想的演变过程。

B.要进行全球减贫事业发展与革新,必须首先研究中国脱贫攻坚的理论与实践的变化。

C.解决脱贫治理机制的问题,依靠的是政策改进和学术界开展的系列扶贫思想的研究。

D.如果要讲好中国脱贫的案例,不但要突破实证研究,更需要好的经验、素材和形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5G具有高速度、泛在网、低时延等特点,应用前景空前广阔。从理论上讲,5G网络速度将是4G的百

倍甚至更多,未来5G网络的峰值甚至可达20Gb/s。这将给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游戏和电影的普及提供可能。目前,用手机在线玩VR游戏、看VR电影还比较困难,这主要是因为现在的4G网络达不到AR、VR技术所需的网速。这一问题将随着5G技术的广泛应用迎刃而解,未来,人们的移动娱乐生活将更加丰富精彩。

在日常生活中,上班族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烦恼:乘坐地铁时,刚好客户打来微信电话,还没谈几句便因网络信号不佳而被迫中断。这种情况在电梯、卫生间、地下车库也时有发生。而5G技术的泛在网(广泛存在的网络)特点使网络无处不在,让用户“永不掉线”。正是由于5G基站是一种微基站,身量更小、分布更多,可以发出比4G信号塔更高密度的信号,因此解决了地下空间等区域信号盲点问题。

除了高速度、泛在网的特点之外,5G的低时延更将给人们生活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以远程医疗为例,今年4月3日,全国首例5G远程心脏微创手术在广东高州市人民医院取得成功。该手术由广东省人民医院郭惠明教授团队在广州“隔空”指导,高州医院何勇主任团队主刀实施。相距400公里,手术画面却几乎没有时延,身处广州的医学专家仿佛亲临现场。5G技术为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插上了翅膀,给病患带来福音;在无人驾驶方面,低时延的优势更加明显。如果信号传递慢,网络反应迟缓,系统指令下达出现延迟,就会造成不良后果,而5G技术对于时延的最低要求是1毫秒甚至更低,能够满足无人驾驶汽车、无人驾驶飞机的技术需求。(摘编自张鹏禹《5G时代,将让你的生活更美好》(《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04月10日)

材料二:

部分国家/地区的5G推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