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毕业模拟考试语文试卷阅读及文言文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新人教版精品

莆田一中高三毕业班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1),体无咎言。
(《诗经·卫风·氓》)(2)结庐在人境,。
(陶渊明《饮酒》)(3)潦水尽而寒潭清,。
(王勃《滕王阁序》)(4),映带左右。
(《兰亭集序》)(5),丰年留客足鸡豚。
(陆游《游山西村》)(6)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以中有足乐者。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徐邈字景山,燕国蓟人也。
太祖平河朔,召为丞相军谋掾,试守奉高令,入为东曹议令史。
魏国初建,为尚书郎。
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沈醉。
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圣人。
”达白之太祖,太祖甚怒。
度辽将军鲜于辅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
”竟坐.得免刑。
后领陇西太守,转为南安。
文帝践阼,历谯相,平阳、安平太守,颍川典农中郎将,所在著称,赐爵关内侯。
车驾幸许昌,问邈曰:“频复中圣人不”邈对曰:“昔子反毙于谷阳,御叔罚于饮酒,臣嗜同二子,不能自惩,时复中之。
然宿瘤以丑见传,而臣以醉见识。
”帝大笑,顾左右曰:“名不虚立。
”迁抚军大将军军师。
明帝以凉州绝远,南接蜀寇,以邈为凉州刺史,使持节领护羌校尉。
至,值诸葛亮出祁山,陇右三郡反,邈辄.遣参军与金城大守等击南安贼,破之。
河右少雨,常苦乏谷,邈修武威、酒泉盐池以收虏谷,又广开水田,募贫民佃.之,家家丰足,仓库盈溢。
乃支度州界军用之馀,以市金帛犬马,通供中国之费。
以渐收敛民间私仗,藏之府库。
然后率以仁义,立学明训,进善黜恶,风化大行,百姓归心焉。
西域流通,荒戎入贡,皆邈勋也。
讨叛羌柯吾有功,封都亭侯,邑三百户,加建威将军。
邈与羌、胡从事,不问小过;若犯大罪,先告部帅,使知,应死者乃斩以徇.,是以信服畏威。
赏赐皆散与将士,无入家者,妻子衣食不充;天子闻而嘉之,随时供应其家。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模考试题练习(共4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模考试题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江西省2024届新高三第一次大联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魏文侯过段干木之闾而轼①之,其仆曰:“君何为轼?”曰:“此非段干木之闾欤?段干木盖贤者也,吾安敢不轼?段干木光乎德,寡人光乎地②;段干木富乎义,寡人富乎财。
”其仆曰:“然则君何不相之?”于是文侯请相之,段干木不肯受。
则文侯乃致禄百万,而时往问之。
于是国人皆喜,相与诵之曰:“吾君好正,段干木之敬;吾君好忠,段干木之隆。
”居无几何,秦兴兵欲攻魏,司马唐谏秦君曰:“段干木贤者也,而魏礼之,天下莫不闻,无乃不可加兵乎?”秦君以为然,乃案兵,不攻之。
魏文侯可谓善用兵矣。
尝闻君子之用兵,莫见其形,而攻已成,其此之谓也。
野人之用兵也,鼓声则似雷,号呼则动地,尘气充天,流矢如雨,扶伤舆死,履肠涉血,无罪之民,其死者量③于泽矣,而国之存亡、主之死生,犹未可知也,其离仁义亦远矣!魏文侯见段干木,立倦而不敢息。
及见翟璜,踞于堂而与之言。
翟璜不悦。
文侯曰:“段干木,官之则不肯,禄之则不受。
今汝欲官则相至,欲禄则上卿至。
既受吾赏,又责吾礼,无乃难乎?”(节选自《吕氏春秋》)材料二:段干木者,晋人也。
少贫且贱,守道不仕。
魏文侯欲见,造其门,其逾墙而避。
文侯以客礼待之,出过其同而轼。
其仆问曰:“干木布衣也,君何轼?”文侯曰:“段干木,贤者也。
不移势利,怀君子之道,隐处穷巷,声驰千里。
吾敢不轼乎?干木先乎德,寡人先乎势;干木富乎义,寡人富乎财。
势不若德贵,财不若义高。
”又请为相,不肯。
夫文侯名过齐桓公者盖能尊段干木敬卜子夏友田子方故也。
(节选自皇甫谧《高士传》)【注】①轼:凭轼,古人乘车时表示敬意的动作。
②地:指地位、权势。
③量:满。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圈出正确答案的序号。
夫文侯A名B过C齐桓公者D盖能尊E段干木F敬G卜子夏H友I田子方J故也。
高三三模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材料一:既弑厉公,栾武子使智武子、彘恭子如周迎悼公。
庚午,大夫逆于清原。
公言于诸大夫曰:“孤始愿不及此,孤之及此,天也。
抑人之有元君①,将禀命焉。
若禀而弃之,是焚谷也;其禀而不材,是谷不成也。
谷之不成,孤之咎也;成而焚之,二三子之虐也。
孤欲长处其愿,出令将不敢不成,二三子为令之不从,故求元君而访焉。
孤之不元,废也,其谁怨?元而以虐奉之,二三子之制也。
若欲奉元以济大义,将在今日;若欲暴虐以离百姓,反易民常,亦在今日。
图之进退,愿由今日。
”大夫对曰:“君镇抚群臣而大庇荫之,无乃不堪君训而陷于大戮,以烦刑、史,辱君之允令,敢不承业。
”乃盟而入。
(节选自《国语·晋语·栾武子立悼公》)材料二:卫孙文子聘于鲁,公登亦登。
叔孙穆子趋进曰:“诸侯之会,寡君未尝后卫君也。
今子不后寡君一等,寡君未知所过也。
子其少安。
”孙子无辞,亦无悛容。
穆子退而告人曰:“孙子必亡。
亡臣而不后君,过而不悛,亡之本也。
”或曰:天子失道,诸侯伐之,故有汤、武。
诸侯失道,大夫伐之,故有齐、晋。
臣而伐君者必亡,则是汤、武不王,晋、齐不立也。
孙子君于卫,而后不臣于鲁,臣之君也。
君有失也,故臣有得也。
不命亡于有失之君,而命亡于有得之臣,不察。
或曰:臣主之施,分也。
臣能夺君者,以得相也。
故非其分而取者,众之所夺也;辞其分而取者,民之所予也。
是以汤身易名,武身受詈,而海内服;赵咺②走山,田氏③外仆,而齐、晋从。
则汤、武之所以王,齐晋之所以立,非必以其君也,彼得之而后以君处之也今未有其所以得而行其所以处是倒义而逆德也。
倒义,则事之所以败也;逆德,则怨之所以聚也。
(节选自《韩非子·难四第三十九》) 【注】①元君:古称贤明善良的君主。
元,善。
②赵咺(xuān): 指赵宣子,春秋时晋国执政的卿。
③田氏: 指田成子,春秋末齐国执政的卿。
1.材料二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
(3分)彼得之A而后以B君处之也C今未有D其所以得E而行F其所以处G是倒义H而逆德也2.下列对材料中的词句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无乃,表示推测,与《促织》中“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中“得无”用法不同。
高考高三三模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原毁韩愈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
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
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
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
人也:予,人也。
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
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
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
“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
”曰:“能善是,是亦足矣。
”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今之君子则不然。
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
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
”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
”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
”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
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
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
”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
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
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
”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
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
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1.文中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
河北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

河北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三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大将军爽,骄奢无度,饮食衣服,拟于乘舆①;尚方②珍玩,充牣其家;又私取先帝才人以为伎乐,总万机,典禁兵。
初,清河、平原争界,八年不能决。
冀州刺史孙礼请天府③所藏烈祖封平原时图以决之。
爽信清河之诉,云图不可用,礼上疏自辨,辞颇刚切。
爽大怒,劾礼怨望,结刑五岁。
久之,复为并州刺史,往见太傅懿,有忿色而无言。
懿曰:“卿得并州少邪?恚理分界失分乎?”礼曰:“何明公言之乖也?礼虽不德,岂以官位往事为意邪?今社稷将危,天下凶凶,此礼之所以不悦也。
”因涕泣横.流。
懿曰:“且止,忍不可忍!”冬,河南尹李胜出为荆州刺史..,过辞太傅懿。
懿令两婢侍,持衣,衣落;指口言渴,婢进粥,懿不持杯而饮,粥皆流出沾胸。
胜曰:“众情谓明公旧风发动,何意尊体乃尔!”懿使声气才属.,说:“年老枕疾,死在旦夕。
君当屈并州,并州近胡,好为之备!恐不复相见,以子师、昭兄弟为托。
”胜曰:“当还忝本州,非并州。
”懿乃错乱其辞曰:“君方到并州?”胜复曰:“当忝荆州”。
胜退,告爽曰:“司马公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虑矣。
”故爽等不复设备。
太傅懿阴与其子中护军师、散骑常侍昭谋诛曹爽。
正月,帝谒高平陵,大将军爽与弟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散骑常侍彦皆从。
太傅司马懿以皇太后名义下令闭诸城门勒兵据武库召司徒高柔假节行大将军事,据爽营,太仆王观行中领军事,据羲营。
因奏爽罪恶于帝。
爽得懿奏事,不通;迫窘不知所为。
桓范至,劝爽兄弟以天子诣许昌,发四方兵以自辅。
爽疑未决,范谓羲曰:“此事昭然,卿用读书何为邪!于今日卿等门户,求贫贱复可得乎?且匹夫质一人,尚欲望活;卿与天子相随,令于天下,谁敢不应也!”羲兄弟默然不从,自甲夜至五鼓..,爽乃投刀于地曰:“我亦不失作富家翁!”范哭曰:“曹子丹④佳人,生汝兄弟,钝犊耳!何图今日坐汝等族灭也!”(节选自《资治通鉴•魏纪•司马懿诛曹爽》)【注】①乘舆:代指皇帝。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024年高三最后一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024年高三最后一模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国内外学界在讨论中国古代对外关系时,首先就会想到古代的朝贡制度以及中国中心主义,由此关注起中国儒家的天下观。
不过,天下观只是儒家的世界秩序学说,在涉外实践中如何实现理想的世界秩序,儒家学者们还提出了一套涉外理念与之配合。
儒家的天下观旨在构建理想的“天下”秩序。
儒家的“天下观”,可以帮助人们从全球乃至宇宙的维度来思考世界秩序,从而避免因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所带来的国际问题治理困局。
要使“天下”有序,就要“协和万邦”。
《尚书.尧典》中记载,帝尧家族内部关系融洽后,又先后在各部落以及更远的外邦间次第推行德治与仁爱,使各部落以及外部邦国和平有序。
显然,儒家把“和”看作是处理中国与外国关系的思想准则。
而“和”的本质是“仁”,这是儒家所倡导的“忠恕”之道。
“仁”不仅适用于人际关系,也适合于国家间的关系。
为此,孔子还从“仁”的普遍伦理角度确立了人际关系的两原则,“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两条原则,就是要求自尊和尊人,把自我与他人同等看待,承认他人与自我的相同心理需求。
从这个“推已及人”的过程中,体现了一种崇高的宽容和尊重精神。
《左传》作者曾将这种“仁”推及国家间的关系,认为“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儒家崇尚和谐,强调“和为贵”。
如何达到“和为贵”?其中的重要途径是“和而不同”。
“和而不问”在处理国家间的关系上,就是要允许、承认并尊重各国间的文化、信仰和制度的不同,求同存异,从而达到和谐共处。
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统一考试文言文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解析

材料一:徐申,字维降,京兆人。
擢进士第,累迁洪州长史。
嗣曹王皋讨李希烈,檄中以长史行刺史事,任职办,皋表其能,迁韶州刺史。
韶自兵兴四十年,刺史以县为治署,而令丞杂处民间。
申按公田之废者,募人假牛犁垦发以所收半畀之田久不治故肥美,岁入凡三万斛。
诸工计所庸,受粟有差,乃徙治故州。
未几,邑闬①如初。
创驿候,作大市,器用皆具。
州民诣观察使,以其有功于人,请为生祠,申固让,观察使以状闻,迁合州刺史。
始来韶,户止七千,比六年,倍而半之。
会初置景州,授刺史,赐钱五十万,加节度副使。
迁邕管经略使。
黄洞纳质供赋,不敢桀②。
逾年,进岭南节度使。
前使死,吏盗印,署府职百余员,畏事泄,谋作乱。
中觉,杀之,逢误一不问。
远俗以攻劫相矜,中禁切,无复犯。
外蕃岁以珠、玳瑁、香、文犀浮海至,申于常贡外.未尝剩索,商贾饶盈。
刘辟反,表请发卒五千,循马援故道,繇③爨蛮抵蜀,捣辟不备。
诏可,加检校礼部尚书,封东海郡公。
诏未至,卒,年七十。
赠太子少保,谥曰平。
(节选自《新唐书·徐申传》)材料二:为人臣者官于君,先后光庆,皆君之德。
不思报国,岂忠也哉?君子有无禄而益君,无有禄而已者也。
报国之道有四:一曰贡贤;二曰献猷;三曰立功;四曰兴利。
贤者国之干,猷者国之规,功者国之将,利者国之用。
是皆报国之道,惟其能而行之。
《诗》云:“无言不酬,无德不报。
”况忠臣之于国乎!(节选自马融《忠经》)【注】①闸:墙垣②桀:凶暴③繇:古同“由”1.材料一中句子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
(3分)募人A假牛犁B垦发C以所收D半E畀之F田久G不治H故肥美2.下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下正确的一项是(3分)()A.“岁入凡三万斛”与“凡六百一十六言”(《琵琶行》)两句中的“凡”字含义相同。
B.“器用皆具”与“良乃入,具告沛公”(《鸿门宴》)中“具”字含义不相同。
C.“远俗以攻劫相矜”与“愿陛下矜悯愚诚”(《出师表》)中“矜”字含义不相同。
D.“无言不酬,无德不报”与“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中“酬”字含义相同。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六篇(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六篇(附答案解析与译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赵才,字孝才,张掖酒泉人也。
才少骁武,便弓马,性粗悍,无威仪,周世为舆正上士。
高祖受禅,屡以军功迁上仪同三司。
配事晋王,及王为太子,拜右虞候率。
炀帝即位,转左备身骠骑,后迁右骁卫将军。
帝以才藩邸..旧臣,渐见亲待。
才亦恪勤匪懈,所在有声。
岁余,转右候卫将军。
及辽东之役,再出碣石道,还授左候卫将军。
时帝每有巡幸,才恒为斥候,肃遏奸非,无所回避。
在途遇公卿妻子有违禁者,才辄丑言大骂,多所援及。
时人虽患其不逊,然才守正,无如之何。
十年驾幸..汾阳宫,以才留守东都..。
十二年,帝在洛阳,将幸江都。
才见四海土崩,恐为社稷之患,自以荷恩深重,无容坐看亡败,于是入谏日:“今百姓疲劳,府藏空竭,盗贼蜂起,禁令不行。
愿陛下还京师,安兆庶,臣虽愚蔽,敢以死请。
”帝大怒,以才属吏。
旬日,帝意颇解,乃令出之。
帝遂幸江都,待遇逾昵。
时江都粮尽,将士离心,内史侍郎虞世基多劝帝幸丹阳。
帝廷议其事,才极陈入京之策,世基盛言渡江之便。
帝默然无言,才与世基相忿而出。
宇文化及弑逆..之际,才时在苑北,化及遣席德方矫诏追之,才闻诏而出,德方命其徒执之,以诣化及。
化及谓才曰:“今日之事,只得如此,幸勿为怀。
”才默然不对。
化及忿才无言,将杀之,三日乃释。
以本官从事,郁郁不得志。
才尝对化及宴饮,请劝其同谋逆者一十八人杨士览等酒,化及许之。
才执杯日:“十八人止可一度作,勿复余处更为。
”诸人默然行至聊城遇疾俄而化及为窦建德所破才复见虏心弥不平数日卒时年七十三。
(节选自《隋书列传三十·赵才传》)10.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诸人默然行至聊城/遇疾/俄而化及为窦建德所破/才复见虏/心弥不平/数日卒/时年七十三B. 诸人默然/行至聊城/遇疾/俄而化及为窦建德所破/才复见虏/心弥不平/数日卒/时年七十三C. 诸人默然行至聊城/遇疾/俄而化及为窦建德所破/才复见虏/心弥不平数日/卒/时年七十三D. 诸人默然/行至聊城/遇疾/俄而化及为窦建德所破/才复见虏/心弥不平数日/卒/时年七十三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藩邸,是藩王或诸侯之宅第,文中指晋王的住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毕业模拟考试语文试卷阅读及文言文(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I卷(选择题共15分)一、(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所谓转嫁责任,就是将本来可能归结于自己身上的责任转移到他人或其他不可归责于己的事由上去。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由于人们习惯于将法官定位在“青天大老爷”的角色上,这导致了诉讼双方不管是否在事实与法律方面存在足够或有效的依据,都对本应处于中立状态的法官充满了期待和幻想。
而事实上,法官只能依据事实和法律来判案,因而在当事人的幻想和愿望无法得到满足时,他们就会对法官施加压力。
很多时候这些压力来自于当事人一方和社会主流舆论的联盟,从而使这些压力更带上道德的优越性。
此外,法官还会承受来自于媒体、利益集团或上级等其他方面的压力。
而一旦这些压力超过了一定的限度,法官可能就会倒向主流压力的一边,从而背弃法律,最终导致整个法律信仰体系的崩溃。
现行的法律体系已经为转嫁法官的责任进行了一些制度设计,如普通法中的陪审团制度以及我国的审判委员会制度就是这样。
在英、美等国的刑事诉讼(尤其是重罪审判)中,裁判被告人是否有罪的权力在陪审团。
在美国著名的“辛普森案件”中,主流舆论都认为辛普森是杀害其前妻的凶手,但由于证据方面的原因,辛普森被无罪释放。
然而主审法官却并没有因此承担多少舆论上的压力,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断定辛普森是否有罪的责任在陪审团而不在法官。
我国的审判委员会制度与英美法系的陪审团制度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满怀怨恨的当事人力图向主审法官“寻衅滋事”时,法官可以推托说,这是审判委员会的决定,这样就可以使法官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需要指出的是,转嫁责任并非糊弄当事人、舆论及其他压力的制造者,而是为坚持法律的基本原则而不得已采取的说服技巧。
同时,我们要明确,法律自身的原则就是一种价值,压力的制造者无非也是在诉诸另一种价值,很难说后者就一定比前者更优先,而法官作为法律的维护者,为法律辩护而不是背叛法律难道不是天经地义的吗?(2008年《新华文摘》第6期)1.下列对“转嫁责任”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转嫁责任,把本来可能归结于自己的责任转移到他人或其他不能归责于自己的事由上。
B.转嫁责任就是为了使法官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C.转嫁责任可以通过陪审团制度或审判委员会制度得以实现。
D.转嫁责任作为一种说服技巧,并非糊弄当事人、舆论及其他压力的制造者。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诉讼双方之所以对本应处于中立状态的法官充满了期望和幻想,是因为无论古今中外,人们总习惯于将法官定位在“青天大老爷”的角色上。
B.当法官依据事实和法律来判案,无法满足当事人的幻想和愿望时,当事人一方和社会主流舆论的联盟就会对法官施加压力。
C.当辛普森被判无罪释放时,主审法官没有承担多少舆论的压力,这和裁判被告人是否有罪的权力在陪审团不无关系。
D.法律自身的原则是一种价值,这种价值和压力制造者所诉诸的价值相比,前者更优先。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王禹偁,字元之,济州钜野人。
世为农家,九岁能文。
端拱初,太宗闻其名,召试,擢右拾遗、直史馆,赐绯。
即日献《端拱箴》以寓规讽。
二年,亲试贡士,召禹偁,赋诗立就。
上悦曰:“此不逾月遍天下矣。
”即拜左司谏、知制诰。
是冬,京城旱,禹偁疏云:“今旱云未霑,宿麦未茁,民饥可忧。
望下诏直云:非宿卫军士、边庭将帅,悉第减之,上答天谴,下厌人心,俟雨足复故。
‟臣朝行中家最贫,奉最薄,亦愿首减奉,以赎耗蠹之咎。
”未几,判大理寺,庐州妖尼道安诬讼徐铉,道安当反坐,有诏勿治。
禹偁抗疏雪铉,请论道安罪,坐贬商州团练副使。
屡献讨李继迁便宜,以为继迁不必劳力而诛,自可用计而取。
谓宜明数继迁罪恶,晓谕蕃汉,垂立赏赐,高与官资,则继迁身首,不枭即擒矣。
其后潘罗支射死继迁,夏人款附,卒如禹偁言。
至道元年,召入翰林为学士。
孝章皇后崩,迁梓宫①于故燕国长公主第,群臣不成服。
禹偁与客言,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
坐谤讪,罢为工部郎中、知滁州。
初,禹偁尝草《李继迁制》,送马五十匹为润笔,禹偁却之。
及出滁,闽人郑褒徒步来谒,禹偁爱其儒雅,为买一马。
或言买马亏价者,太宗曰:“彼能却继迁五十马,顾肯亏一马价哉?”真宗即位,复知制诰。
咸平初,预修《太祖实录》,直书其事。
时宰相张齐贤、李沆不协,意禹偁议论轻重其间。
出知黄州,尝作《三黜赋》以见志。
其卒章云:“屈于身而不屈于道兮,虽百谪而何亏!”四年,州境二虎斗,其一死,食之殆半。
群鸡夜鸣,经月不止。
冬雷暴作。
禹偁手疏引《洪范传》陈戒,且自劾;上遣内侍乘驲②劳问,醮禳③之,询日官,云:“守土者当其咎。
”上惜禹偁才,是日,命徙蕲州。
禹偁上表谢,有“宣室鬼神之问,不望生还;茂陵封禅之书,止期身后”之语。
上异之,果至郡未逾月而卒,年四十八。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二》)【注】①梓宫:中国古代帝王、皇后用梓木制做的棺材。
②驲(rì):古时驿站专用的车。
③醮禳(jiào ráng):古代以祭祷消除灾祸的一种迷信活动。
3.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赋诗立就就:完成B.此不逾月遍天下矣逾:超过C.屡献讨李继迁便宜便宜:好处D.坐谤讪坐:因犯……罪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后潘罗支射死继迁则齐国其庶几乎B.为买一马吾属今为之虏矣C.尝作《三黜赋》以见志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馀年D.屈于身而不屈于道兮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京城遭遇干旱时,王禹偁上书表示自己愿意带头减少俸禄,他关心百姓疾苦,为国分忧的情怀可见一斑。
B.王禹偁曾经拒绝了李继迁送的五十匹马,但后来却有人说他在买一匹马时少给了马钱,王禹偁前后矛盾的行为,令太宗感到不解。
C.从贬为商州团练副使到“出知黄州”,王禹偁三次遭到贬谪,但从《三黜赋》中却可看出他并未因此改变自己的心志。
D.咸平四年,黄州境内虎斗鸡鸣,冬雷暴作,出现这些异常的现象,按照掌管天象历数的官员的说法,作为黄州知府的王禹偁本应承担罪责,但王禹偁只是改任蕲州。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35分)三、(32分)6.阅读下面《论语》中的三个片断,回答下面问题。
(10分)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公冶长》)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
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①而为泰②,难乎有恒矣。
”(《述而》)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③。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虎豹之鞟④犹犬羊之鞟。
”(《颜渊》)【注释】①约:穷困。
②泰:宽裕,豪华,奢侈。
③驷不及舌:话一说出口,是追不回来的。
④鞟:kuò音,去掉毛的兽皮。
(1)把上面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3分)②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3分)③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2分)(2)这三段话都隐含了作者对做人的要求,这个要求是什么?(2分)7.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6分)雪晴晚望贾岛倚仗望雪晴,溪云几万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问:本诗中诗人“望”见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这些景物描写与末句中的“闻钟”有何关系?(6分)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6分)(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蜀道难》)(2)念去去,千里烟波,。
(《雨霖铃》)(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美人之贻。
(《诗经•邶风•静女》)(4),来吾道夫先路也。
(《离骚》)(5)悲夫!有如此之势,,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六国论》)(6),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赤壁赋》)9.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5分)A.“所长,我知道你喜欢我的是什么。
不过,你得发誓,在我活着的时候,永远不要向我提出婚姻给你权利,让我独身生活。
你能这么做,那么,我——答应嫁给你。
”这一段话是欧也妮向公证人克罗旭的侄子初级裁判所所长阿道夫所说的话。
阿道夫听完欧也妮所说的话,“扑通”一声跪了下去,说:“你说吧,赴汤蹈火都可以……我一定,我一定做你的奴隶!”(《欧也妮•葛朗台》)B.为了满足桑丘的夙愿,公爵夫妇假意封桑丘为海岛总督,让桑丘到公爵自己的一块领地去上任。
桑丘在任职期间,廉洁奉公,亲自制定法律,规定价格,不准贩卖粮食,严禁淫荡歌曲,把辖区管理得井井有条。
(《堂吉诃德》)C.“对,”他笑着说,“再过两天,我的事情就做完了。
只消等两天。
再过两天,我要跟你谈许许多多的事情。
”出嫁前的一个晚上,鸣凤怀着最后的希望去找觉慧。
觉慧也深爱着鸣凤,但因为时候未到,不便公开与鸣凤的关系,就请求推迟两天,把她遣走了。
鸣凤怀着绝望的心情,投湖自杀了。
(《家》)D.方鸿渐用低价买回假博士文凭后,先到照相馆里穿上德国大学博士的制服,照了张四寸相片,再往父亲和丈人处各寄一张,然后回法国玩了几个星期,买了张二等舱票回国,结束了四年所谓留学的生活。
(《围城》)E.宝玉忽想起未辞黛玉, 因又忙至黛玉房中来作辞。
彼时黛玉才在窗下对镜理妆,听宝玉说上学去,因笑道:“好,这一去,可定是要…蟾宫折桂‟去了,我不能送你了。
"宝玉道:“好妹妹,等我下了学再吃饭。
和胭脂膏子也等我来再制。
”劳叨了半日,方撤身去了。
为了尽早和秦钟相聚,宝玉择定了上学的日期。
当日早晨收拾完毕,宝玉分别拜见了贾母、贾政和王夫人等人,最后来到林黛玉处辞行,遭到林黛玉善意的嘲笑。
(《红楼梦》)10.简答题。
(任选一题,每题100字左右)(5分)(1)请简要叙述《三国演义》中曹魏一方势力的兴亡过程。
(2)请概括《复活》中涅赫柳多夫的性格特点。
四、(17分)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
(17分)钥匙罗兰自从有一天,和丈夫因小事争吵,我一怒离家,回来时却发现忘带钥匙,又不肯按铃请他来为我开门,只得索性坐火车去高雄住了一夜以后,我对钥匙就十分小心。
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是一种自尊的保障,独立的象征。
代表着可以我行我素的自由,和不必求助于人的快乐。
我的钥匙好像就因为这种意义的追求,才逐渐多起来的。
除了自己住处大门、二门的钥匙,以及家中一切备而不用的钥匙之外,我有办公室抽屉和四个柜橱的钥匙,还有发音室的钥匙。
另外我还有洛杉矶女儿住处的两套钥匙,和纽约朋友住处的钥匙。
她们说:“知道你这人喜欢随时高兴就跑来了,给你一套钥匙,我们不在家,你也可以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