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5题;共54分)1. (16分) (2020高二上·金华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夜渡两关记(明)程敏政予谒告南归,以成化戊戌冬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抵大柳树驿。
时日过午矣,不欲行。
但问驿吏,吏给言:“虽晚尚可及滁州也。
”上马行三十里,稍稍闻从者言,前有清流关,颇险恶多虎,心识之。
抵关,已昏黑,退无所止,即遣人驱山下邮卒,挟铜钲束燎以行。
山口两峰夹峙,高数百寻,仰视不极。
石栈岖崟① ,悉下马,累肩而上。
仍相约:有警,即前后呼噪。
适有大星,光煜煜自东西流,寒风暴起束燎皆灭四山草木萧飒有声由是人人自危相呼噪不已铜钰哄发山谷响动。
行六、七里,及山顶,忽见月出如烂银盘,照耀无际,始举手相庆。
然下山犹心悸不能定者久之。
予默计此关乃赵检点②破南唐擒其二将处。
兹游虽险而奇,当为平生绝冠。
夜二鼓,抵滁阳。
十七日午,过全椒,趋和州。
自幸脱险即夷,无复置虑。
行四十里,渡后河,见面山隐隐,问从者,云:“当陟此,乃至和州香林院。
”已而,日冉冉过峰后,马入山嘴,峦岫回合,桑田秩秩,凡数村,俨若武陵、仇池,方以为喜。
既暮,入益深,山益多,草木塞道,杳不知其所穷,始大骇汗。
过野庙,遇老叟,问此为何山,曰:“古昭关也。
去香林院尚三十余里,宜急行。
前山有火起者,乃烈原以驱虎也。
”时铜钲、束燎皆不及备。
傍山涉涧,怪石如林,马为之避易;众以为伏虎,却顾反走,颠仆枕藉,呼声甚微,虽强之大噪,不能也。
良久乃起,复循岭以行,谛视崖堑,深不可测,涧水潺潺,与风疾徐。
仰见星斗满天,自分恐不可免。
且念伍员③昔尝厄于此关,岂恶地固应尔耶?尽二鼓,抵香林。
灯下恍然自失,如更生者。
噫!予以离亲之久,诸所弗计,冒险夜行,度二关,犯虎穴,虽濒危而幸免焉,其亦可谓不审也已!谨志之,以为后戒。
(选自《篁敦程先生文粹》)【注释】①岖崟(yín):山石险峻的样子。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2020年普通高中第一次统考(高考一模)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2020年全市高考模拟统一考试(一)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3分)B 错在“主要来自东南的越国”2.(3分)B 错在“摆脱”3.(3分)C (A错在“可见”,B错在“是……结果”,D原因错误)(二)实用类文本阅读4.(3分)D (还需要值机、安检)5.(3分)C(到全国各地不对)6.(6分)①科技的先进性:C形柱、钢网架结构—--空间、视线②服务的便捷性、人性化:发现、到达登机口,值机程序,亲友送别③交通体系的综合性:交通便利、效率高,协同京津冀发展,对新兴业态和商业模式提供基础支撑(评分标准:每点2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7.(3分)D解析:“去细节淡形象”错,小说有细节描写,少年人物形象鲜明。
8.(6分)①人物形象方面:“白色鸟”既可象征两个少年,又可象征人的童年,又可象征童年的心,童真无邪;两个少年的生活正如那对白色鸟,友爱、安静、自由自在;②情节方面:两只鸟“惊飞”象征两个纯洁少年的童年梦幻被打破,引发读者思考。
③主题方面:歌颂了美丽、纯真的自然与人生,反衬现实残酷无情,揭示了它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评分标准:鸟的象征意义,对“惊飞”的分析,主旨,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6分。
意思对即可给分)9.(6分)(1)词语角度:色彩,拟声,叠词(2)句式角度:长短句结合(3)语言风格:浓郁的地域特色、音韵美(使用叠词),文白结合、口语化生活化(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6分。
意思对即可给分)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0. (3分)A11. (3分)B(“亲人去世”错,指父母去世)12. (3分)B(“担任吏部郎中”错,是担任“文选郞”时。
)13. (10分)(1)等到高拱被罢免,杨博代替他负责吏部,认为陆光祖仗义,特意启用他为南京太仆少卿。
(罢、义、特各1分,句意2分)(2)曾经因事与大学士申时行相抵触,申时行不高兴,陆光祖最终没有顺从。
(忤、卒、徇各1分,句意2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4. (3分)C(错在“眺望京城时所见”,“短棹浮淮”是元军从水路大举入侵。
高考内蒙试卷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黄河以其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明,成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黄河流域的先民们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文化遗产。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见证了黄河文明的辉煌,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黄河流域的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包括古代建筑、石刻艺术、壁画、雕塑、陶瓷、铜器、玉器、金银器皿等。
其中,古代建筑是黄河文明的重要标志。
从古代的宫殿、寺庙、城堡到现代的民居、学校、医院,无不展现了黄河文明的独特魅力。
如西安的兵马俑、洛阳的龙门石窟、敦煌的莫高窟等,都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
石刻艺术是黄河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古代的石刻雕像、石碑、石雕到现代的石刻壁画、石刻雕塑,无不体现了黄河文明的博大精深。
如陕西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河南的龙门石窟、甘肃的敦煌莫高窟等,都是我国石刻艺术的杰出代表。
壁画是黄河文明的重要表现形式。
从古代的壁画、彩绘到现代的壁画、油画,无不展现了黄河文明的丰富内涵。
如甘肃的敦煌莫高窟、山西的云冈石窟、河南的龙门石窟等,都是我国壁画艺术的瑰宝。
雕塑是黄河文明的重要艺术形式。
从古代的雕塑、石刻到现代的雕塑、装置艺术,无不体现了黄河文明的独特魅力。
如陕西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河南的龙门石窟、甘肃的敦煌莫高窟等,都是我国雕塑艺术的杰作。
陶瓷是黄河文明的重要成就。
从古代的陶瓷、瓷器到现代的陶瓷、工艺品,无不展现了黄河文明的辉煌。
如陕西的秦砖汉瓦、河南的唐三彩、江西的景德镇瓷器等,都是我国陶瓷艺术的瑰宝。
铜器是黄河文明的重要成就。
从古代的铜器、青铜器到现代的铜器、工艺品,无不体现了黄河文明的博大精深。
如陕西的青铜器、河南的铜镜、江西的青铜器等,都是我国铜器艺术的杰作。
玉器是黄河文明的重要成就。
从古代的玉器、玉器工艺品到现代的玉器、工艺品,无不展现了黄河文明的独特魅力。
如陕西的玉器、河南的玉器、江西的玉器等,都是我国玉器艺术的瑰宝。
2019年高考内蒙古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内蒙古卷)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2022年高考内蒙古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2 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内蒙古卷〕语文本试卷共22 题,共150 分,共10 页。
考试完毕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留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依据题号挨次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需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由于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犯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留意的成就,便是其吸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思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奇特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福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内蒙古2020年高考[语文]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内蒙古2020年高考[语文]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2c3ae8a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38.png)
内蒙古2020年高考[语文]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把实物当作原物的倾向,在美术史领域根深蒂固。
事实上,实物并不等于原物,我们需要对美术史中“原物”的概念进行反思,对美术馆藏品的直觉上的完整性提出质疑。
这种反思和质疑并不是要否定这些藏品。
恰恰相反,它们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藏品作为历史材料的潜在意义。
一旦美术史家取消“实物”和“原物”之间的等号,他们就必须认真考虑和重构二者间的历史关系。
这会引导他们发现很多以前不曾想到的问题,其核心就是美术的“历史物质性”。
有研究者追溯郭熙《早春图》的渊源,提出这幅卷轴画原来是北宋宫殿一套建筑画中的一幅。
邓椿《画继》记载,他祖上被赐予一个宅子,他父亲被任命为提举官时,朝廷派遣一个中官监修这所宅第。
一天,邓椿的父亲看到裱工用“旧绢山水”擦拭桌子,他拿过来一看,发现竟是郭熙的作品。
那位中官说:“昔神宗好熙笔,一殿专背(即‘裱’)熙作,上(徽宗)继位后,易以古画,退入库中者不止此尔。
”邓父请求徽宗赏赐这些“退画”。
徽宗答应了,并派人把废弃的郭熙壁障整车拉到邓宅。
这个记载透露了宋神宗时期皇宫中“一殿专背熙作”的状态,这应该是郭熙创作《早春图》这类大幅山水时的状态。
因此,任何讨论这幅画的构图、功能以及观看方式的文章都必须首先重构这种原始状态。
这也就是说,目前人们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到的《早春图》只是这幅画的“实物”而非“原物”。
也许有人会说:如果研究者的关注点是郭熙的笔墨技法的话,这种研究则似不需要。
但是笔墨离不开观看,而观看必然和绘画的形式和空间有关。
邓椿的记载还引导我们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即郭熙绘画的“历史物质性”甚至在徽宗时期就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从形式上说,这些画作从建筑绘画转变为卷轴画;从空间上说,它们从皇宫内的殿堂进入了私人宅第。
从功能说,它们从宣扬皇权的政治性作品转化为私家收藏中的纯粹山水画;从观赏方式上说,它们从要求“远观”的宏大构图转变为鼓励“近视”的独幅作品。
2019年内蒙古高考语文试题与答案

2019年内蒙古高考语文试题与答案(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2019届高考一模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在《礼记》中,“生活政治”的形而上学基础是自然天道。自然世界的变化具有客观必然性,而礼乐文明是人的创造物,由人的意志决定。儒家为了保证礼乐制度具有客观必然性,也为了礼乐制度具有合法性,在向天道自然的寻求中获得了答案。
《礼记》认为,礼乐制度是效仿自然天道而设计的,也顺应了自然世界的客观必然性,由此,礼乐制度既顺应了天道而具有合法性,同时又因为是天道的人间体现而具有了必然性。自然天道为礼乐制度提供客观的依据,礼乐制度反映天道在人间的具体表现。由此,儒家为礼乐及其相关的政治活动寻找到了自然天道的基石,礼乐及其所保证的等级秩序、利益分配以及活动规则也在一定意义上获得了合法性、必然性。在《礼记》中,日常生活、政治生活从天地万物及其自然秩序上寻找到依据,进而得到合理解释;同时,人类生活秩序又因为源于至高无上的天地万物及其自然秩序而获得了合法性和权威性。通过贯通自然、生活与政治,人类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的活动实现了统一,因此,在改造自身的人类活动中,也应该考虑和尊重自然的因素,实现人类行为与天地万物的合拍、同节。人们崇尚天道,服从于自然秩序,因而也乐意接受“生活政治”的安排,并不断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去强化“生活政治”的色彩,以此来表达对具有神秘和主宰意义的自然天道的崇敬。
(摘编自2018年9月《人民日报》)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伦贝尔市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裴宽父无晦,袁州刺吏。
宽通略,以文词进,骑射、弹棋、投壶特妙。
景云中,为润州参军,刺史韦铣为按察使,引为判官,清干善于剖断,铣重其才,以女妻之。
转太常博士。
礼部拟国忌之辰享庙用乐,下太常,宽深达礼节,特建新意,以为庙尊忌卑则登歌,庙卑忌尊则去龠。
中书令张说谓宽明识,举而行之。
再迁为刑部员外郎。
有万骑将军马崇正昼杀人,时开府、霍国公王毛仲恩幸用事,将鬻其狱,宽执之不回。
宽性友爱弟兄多宦达子侄亦有名称于东京立第同居八院相对甥侄皆有休憩所击鼓而食当世荣之选吏部侍郎,及玄宗还京,又改蒲州刺史。
州境久旱,入境,雨乃大浃。
迁河南尹,不附权贵,务于恤隐。
政乃大理。
改左金吾卫大将军,一年,除太原尹。
赐紫金鱼袋。
玄宗赋诗而饯之,曰:“德比岱云布,心如晋水清。
”天宝初,除陈留太守,兼采访使。
寻而范阳节度李适之入为御史大夫,除宽范阳节度兼河北采访使替之。
时北平军使乌承恩恃以蕃酋与中贵通,恣求货贿,宽以法按之。
檀州刺史何僧献生口数十人,宽悉命归之,故夷夏感悦。
宽以清简为政,故所莅人皆爱之,当时望为宰辅。
及韦坚构祸,宽又以亲累贬为安陆别驾员外置。
林甫使罗希奭南杀李适之,纡路至安陆过,拟怖死之。
宽叩头祈请,希奭不宿而过。
宽又惧死,上表请为僧,诏不许。
然崇信释典。
常与僧徒往来,焚香礼忏,老而弥笃。
累迁东海太守、襄州采访使、银青光禄大夫,入拜礼部尚书。
十四载卒,年七十五。
诏赠太子少傅,赙帛一百五十段、粟一百五十石。
兄弟八人,皆明经及第,入台省,典郡者五人。
(节选自《旧唐书·裴宽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宽性友爱/弟兄多/宦达子侄亦有名/称于东京/立第同居/八院相对/甥侄皆有休憩所/击鼓而食/当世荣之/B. 宽性友爱弟兄/多宦达/子侄亦有名/称于东京/立第/同居八院/相对甥侄/皆有休憩/所击鼓而食/当世荣之/C. 宽性友爱/弟兄多宦达/子侄亦有名称/于东京立第同居/八院相对/甥侄皆有休憩所/击鼓而食/当世荣之/D. 宽性友爱弟兄/多宦达/子侄亦有名称/于东京立第/同居八院/相对甥侄/皆有体憩/所击鼓而食/当世荣之/(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投壶,古代宴饮时的一种游戏,主人请客人射箭,客人若不会,就用箭投酒壶代替。
B. 太常,古代朝廷掌宗庙礼仪之官,主要职责是祭祀社稷、宗庙和朝会、丧葬等礼仪。
C. 蕃酋,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部落的称谓。
除“蕃”字以外,还有“蛮”“夷”等字眼。
D. 生口本指俘虏。
后以俘虏为奴隶,即用作奴隶的称呼。
从文中语境看,是俘虏之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裴宽官居太常,通晓礼仪礼节。
礼部打算皇帝忌日那天在宗庙配乐祭奠,裴宽认为庙尊忌卑就可以登堂而歌,否则不可,张说按这种说法予以施行。
B. 裴宽不惧权贵,敢于秉公执法。
万骑将军马崇白天杀人,尽管权贵王毛仲想出卖官爵,枉法断案,但身居刑部员外郎的裴宽依然逮捕了马崇。
C. 裴宽关心百姓,深得皇帝赞赏。
他刚来到蒲州任职,久旱的蒲州就下了一场透雨,这件事从侧面表现了裴宽对百姓的体恤,唐玄宗曾赠诗予以褒扬。
D. 裴宽受累被贬,试图躲避灾祸。
裴宽因受韦坚的牵连被贬安陆,罗希奭绕路经过安陆,打算恐吓裴宽,让他自杀,裴宽因怕死上表辞官,出家为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引为判官,清干善于剖断,铣重其才,以女妻之。
②宽以清简为政,故所莅人皆爱之,当时望为宰辅。
【答案】(1)C(2)C(3)D(4)①(韦铣)将他引荐为判官,裴宽清廉干练,善于剖明决断,韦铣着重他的才干,将女儿嫁给他。
②裴宽以清廉简约为政,所以他到哪里,人们都爱戴他,当时希望裴宽担任宰辅。
【解析】【分析】(1)本题中,“友爱”是说裴宽性情友爱,而“宦达”是说裴宽的“弟兄”,也就是说“弟兄”应是“宦达”的主语,故应在“弟兄”前断开,排除BD两项;“宦达”的主语是“弟兄”,而“亦有名”的主语是“子侄”,这是两个独立的句子,应在“宦达”和“子侄”之间断开,排除A项,故选C。
(2)C项,“蕃酋”,“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部落的称谓”错误,“蕃酋”应是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部落首领的称谓。
故选C。
(3)D项,“裴宽因怕死上表辞官,出家为僧”错误,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宽又惧死,上表请为僧,诏不许”,意思是“上表请求出家为僧,皇帝下诏不准”,是“上表请求出家为僧”,且皇帝不准。
故选D。
(4)第一句,句首添加主语“韦铣”;“引为判官”省略代词“之”,应为“引之为判官”,“引”,引荐,“为”,动词,做,担任;“清干善于剖断”的主语是“裴宽”,“清干”,清廉干练,“剖断”,剖明决断;“重”,看重;“其”,代词,他的,指裴宽的;“以”,介词,把;“妻”,名词活用为动词,嫁给他为妻子;“之”,代词,代裴宽。
第二句,“以……为”,用(凭借)……处理“清简”,清廉简约;“故”,所以;“所莅”,所字结构,“莅”,到,“所莅”,到的地方;“之”,代词,代裴宽;“望”,希望;“望”后省略代词“之”,即“裴宽”;“为宰辅”中“为”是动词,担任。
故答案为:⑴C;⑵C;⑶D;⑷①(韦铣)将他引荐为判官,裴宽清廉干练,善于剖明决断,韦铣着重他的才干,将女儿嫁给他。
②裴宽以清廉简约为政,所以他到哪里,人们都爱戴他,当时希望裴宽担任宰辅。
【点评】⑴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
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⑵该题考查学生的文化常识的识记积累水平。
有些文化常识生疏,可以采用语境法。
可以把所给文化重新放到语境中,根据文章上下文的语境来推断所给的所发是否符合语境即是否前后文意思贯通,与全文所讲的意思有无互相矛盾的地方。
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⑶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言语段内容的正确理解和分析能力。
该试题首先要总观全文整体感知把握文意,然后把试题选项带入原文相应答题区间进行对照比较,即可找出得失。
设题者常常会从语言的准确与否,因果关系,时空关联,张冠李戴人物事件错位或无中生有等角度出题。
⑷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考生平时要多读一些文言文短文,以积累语感。
【附参考译文】裴宽父亲名无晦,任襄州刺史。
裴宽通晓谋略,凭借文章出任官孽,骑射、弹棋,投壶等技艺特别精通。
景云年间,任润州参军,刺史韦铣担任按察使,将他引荐为判宫,裴宽清廉干练,善于剖明决断,韦镜看重他的才干,将女儿嫁给他。
裴宽转任太常博士。
礼部打算在皇帝的忌日那天在宗庙配乐祭奠,事情交给太常,裴宽深明礼节,特意提出新的理解,认为庙尊忌卑就可以登堂而歌,庙卑忌尊就应当禁止音乐。
中书令张说认为裴宽见识高明,都按他的想法施行。
经过两次升迁,担任刑部员外郎。
有万骑将军马崇白天杀人,当时开府、霍周公王毛仲受皇帝宠幸掌握权柄,准备收受贿赂,出卖官爵,枉法断案,裴宽逮捕马崇,没有回复。
宽性情友爱,弟兄大多官位显达,子侄也有名声,在东京建房同住,八座院落相对,外甥和诬辈都有休息的地方,击鼓吃饭,当代的人都认为这是荣耀的事。
被选吏部侍郎,等刘玄宗返回京城,又改任蒲州刺吏,州里久旱,裴宽来到这里,雨才下透。
升为河南尹,不阿附权贵,致力于救济苜姓,政事于是治理得非常好。
改任左金吾卫大将军,一年后。
担任太原尹。
被赏赐紫全鱼袋。
唐玄宗赋诗赠给他,说:“德比岱云布,心如晋水清。
”天宝初年,任陈留太守,兼任采访使。
不久范阳节度李适之入朝任御史大夫,裘宽就接替他破任命为范阳节度兼河北采访使。
当时北平军使乌承恩依仗少数民族部落首领和太监通好,恣意贪求财物,裴宽依法查办他。
檀州刺史何僧献上几十个俘虏,裴宽都让他们回家,所以少数民族部落感动高兴。
裴宽以清廉‘简约为政,所以他列哪里,人们都爱戴他,当时希望裴宽担任宰辅。
等到韦坚遭遇灾祸,裴宽又因亲属关系多次被贬,任安陆别驾员外置。
李林甫派罗希奭到南方杀掉李适之,绕路经过安陆,打算恐吓裴宽,让他自杀,裴宽叩头请求,希奭没住下就离开了。
裴宽又怕死,上表请求出家为僧,皇帝下诏不准。
但他崇信佛典,经常与僧徒往来,焚香忏悔,老而弥笃。
多次升迁担任东海太守、襄州采访使、银青光禄大夫,入朝任礼部尚书。
天宝十四载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诏赠太子少傅,赙赠帛一百五十段、米一百五十石。
兄弟八人。
皆考中明经,在朝中和地方任职的有五人。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沈贞甫墓志铭归有光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浮屠之偏。
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时时过内家相从也。
予尝入邓尉山中,贞甫来共居,日游虎山、西崦上下诸山,观太湖七十二峰之胜。
嘉靖二十年,予卜居安亭。
安亭在吴淞江上,界昆山、嘉定之壤,沈氏世居于此。
贞甫是以益亲善,以文字往来无虚日。
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盖予屏居江海之滨,二十年间,死丧忧患,颠倒狼狈,世人之所嗤笑,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
至于一时富贵翕吓①,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
嗟夫!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
贞甫为人伉厉,喜自修饰。
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
遇事激昂,僵仆无所避。
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
所至扫地焚香,图书充几。
闻人有书,多方求之,手自抄写,至数百卷。
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
不幸而病,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
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而竟以病死,悲夫!初,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
及贞甫没而予复往,又经兵燹之后,独徘徊无所之,益使人有荒江寂寞之叹矣。
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年四十有二。
可悲也已!铭曰:天乎命乎不可知,其志之勤而止于斯!【注】①吓:显赫。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以予之穷于世穷:贫穷B. 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了:全然C. 而贞甫不予易也易:轻易D. 予甚畏其志畏:畏惧(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其志之勤而止于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 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C. 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D. 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而竟以病死(3)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B. 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C. 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D. 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沈贞甫“志之勤”的一组是()①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