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环境导向的包头市新都市中心区城市设计_陈宇

合集下载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城市建设 努力打造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城市建设 努力打造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是城市建设必须树立 “ 以人为本 的
发展现.坚持 人为本 , 就是要 以实现人的
全面发展为 目标 , 从人 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出 发, 谋发展 、 促发展 , 不断满 足人 民群众 日 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 切实保障人 民群众 的经济 、 政治和 文化权益 , 让发 展的成果惠
维普资讯
: 豪
科 茛甄领币设努打国生旦 学 最 统 城 建 力 家 峦
口 包头 市 建 设 委 员会
城市建设是一项 系统工程 , 当前加快 在
近年来 , 按照加快发展 、 全面建设 小康 社会 的总体要求 ,包 头市坚 持科学 的发展
观 .团结奋斗 、 努力 拼搏 . 经济和社会各项 事业取得 了长足的发展 , 进入全国首批文 明
发展 起到 了积 极推 动作 用 。 “ 十五 ”期 间 , 包头 财政 收入 由 2 . 73亿元 增加 到 122亿 0. 元 , 为 自治 区第 一个 财 政收 入超 过百亿 元 成 的城市 ; 2 0 0 5年 ,包头 市 主要 经 济指 标总
符合长远发展 的要求 ,为长远发展创造条 件。 城市的发展要有一个恰当准确 的城市形 象设计定位 , 少受人为因素干扰 , 避免城市
施 和 良好 的居 住条 件 ,可 以促进 城市 集 聚 、 辐射 功 能 的发挥 ,培育 和发 展市 场 , 成新 形 的增长 点 、就业 点 。近年 来 ,包 头城市 建设 力 度不 断加 大 , 市综 合 功能 明显 增强 ,城 城
们的衣 、 、 、 、 、 闲等生存生理 食 住 行 学 休
推进城 市化 进程的关键 阶段 , 实现城 市建 要
设的可持续 发展 ,必须要 与时俱 进, 拓进 开
取,创新 思路 , 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城市建

包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包头市城市设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包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包头市城市设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包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包头市城市设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包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10.24•【字号】包府办发〔2017〕203号•【施行日期】2017.10.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包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包头市城市设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包府办发〔2017〕203号各旗、县、区人民政府,稀土高新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单位:《包头市城市设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第九次常务会议和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包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7年10月24日包头市城市设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按照《关于将北京等20个城市列为第一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的通知》(建规〔2017〕68号)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以我市作为全国第一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为契机,以体现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为原则,坚持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因地制宜,切实做好全市城市设计试点工作,努力提高城市建设和人居环境品位,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

二、总体目标和任务通过开展我市城市设计试点工作,探索和总结城市设计编制、实施和管理经验,形成适用我市城市设计的技术方法和路径,建立城市设计管理制度,实现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全覆盖,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三、组织机构为切实推进我市城市设计工作,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决定成立包头市城市设计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组长:赵江涛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副组长:张建中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成员:苗玉梁稀土高新区管委会主任郭甫欣市政府秘书长马富市政府副秘书长邵文祥昆区区长胡荣青山区区长贾保良东河区代区长高勇九原区区长李新春石拐区代区长黄敏白云矿区区长赵辉土右旗旗长张永文达茂旗旗长杨二喜固阳县县长孙义市新区办主任金永丽市发改委副主任郭玺平市财政局副调研员李兰维市国土资源局局长王旭东市规划局局长高之荣市住房保障局局长吕惠斌市城建委主任周志刚市水务局局长李丹夫市林业局局长王松涛市文新广电局局长王旭亮市城管执法局局长张勇东市旅游局局长王惠维市规划局副局长马小龙市规划局总工程师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规划局,办公室主任由王旭东兼任。

新包头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doc

新包头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doc

包头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试行)包头市规划局二〇一一年七月包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包府办发[2011]145号包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包头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 试行) 的通知各旗、县、区人民政府,稀土高新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单位,中直、区直企事业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包头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一年七月十三日目录第一章总则 (69)第二章建筑容量 (69)第三章建筑间距 (70)第四章建筑物退让 (75)第五章建筑高度与建筑面宽 (78)第六章城市建筑景观 (78)第七章城市绿地 (79)第八章市政工程设施 (81)第九章城乡统筹 (84)第十章控制性编制单元 (85)第十一章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工程 (86)设计方案总平面图 (86)第十二章附则 (87)附件 (88)附录 (91)术语、名词解释及计算规则 (91)包头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包头市城乡规划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包头市城市总体规划》,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城市规划区内各项工程的规划编制、规划实施(包括城市规划区内的村庄)。

第三条编制城乡各类规划、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总平面图及实施规划管理应符合本规定。

第二章建筑容量第四条各类建设项目实施容积率指标控制。

计算容积率地块面积以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则、选址意见书、规划_设计要点确定的为准。

退让红线面积计入地块面积。

代征的城市绿化用地、城市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不计入地块面积。

第五条提供公共空间给予容积率奖励(包括代征绿地)。

奖励的容积率不得超出批准地块建筑容量的20%,按照《提供公共开放空间允许增加建筑面积表》(附表一)的规定执行。

第六条地下工程产生的建筑面积,除用于车辆停放、工程的配套项目、门卫室之外全部计入容积率。

城市设计方案征集:创造更具活力的城市空间

城市设计方案征集:创造更具活力的城市空间

城市设计方案征集:创造更具活力的城市空间亲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城市,可以变得更美好,更宜居,更有活力?现在,就有这样一个机会,让我们一起来参与设计,共同打造我们理想中的城市空间。

这次的城市设计方案征集活动,旨在汇聚大家的智慧和创意,让我们的城市空间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充满活力!我们要在城市的公共空间中,增加更多的绿地和公园。

这些绿地和公园,不仅能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还能让城市变得更加美丽,提高城市的空气质量。

想象一下,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能有一个地方,让我们静下心来,享受大自然的美好,那该有多惬意啊!我们要优化城市的交通布局。

让交通更加便利,更加快捷,减少交通拥堵的问题。

同时,我们还要鼓励市民选择绿色出行,比如骑行和步行,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环保,更加健康。

再来,我们要在城市中增加更多的文化设施。

比如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等,让市民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文化,了解历史,培养自己的艺术修养。

这样,我们的城市就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文化名城,让每个人都为生活在这个城市而感到自豪。

我们还要关注城市的弱势群体,为他们在城市中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比如,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养老服务,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无障碍设施,为低收入家庭提供更多的保障性住房。

让我们的城市,成为一个充满爱心和温暖的地方。

我们要在城市中增加更多的创新元素。

比如,建设创新创业园区,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这里创业,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有活力,更有竞争力。

让我们一起,为创造一个更具活力的城市空间,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吧!期待你的精彩设计,期待我们的城市,因为你的参与,而变得更加美好!在城市设计方案征集活动中,我们要关注城市的公共空间,让它们变得更加舒适和实用。

比如,我们可以在公园里增设一些运动设施,让市民在休闲的同时也能保持身体健康;在街道两旁种植更多的树木,提供更多的阴凉,让行人在炎炎夏日也能感到清凉;在社区中心建立多功能活动室,方便居民举办各种活动,增进邻里之间的感情。

《2024年包头市创建公园城市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范文

《2024年包头市创建公园城市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范文

《包头市创建公园城市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包头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城市,近年来也在积极推进公园城市的创建工作。

然而,在创建过程中,包头市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

本文旨在分析包头市创建公园城市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包头市公园城市的创建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包头市创建公园城市的问题1. 公园建设滞后,布局不合理包头市公园建设相对滞后,城市绿地率不足,公园布局不合理,导致部分区域绿地面积不足,难以满足居民的休闲需求。

2. 资金投入不足公园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土地购置、设施建设、维护管理等。

然而,包头市在公园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制约了公园建设的进度和质量。

3. 管理和维护不到位部分已建成的公园存在管理和维护不到位的问题,如设施老化、环境脏乱、安全隐患等,影响了公园的使用体验和居民的满意度。

4. 公众参与度低部分居民对公园建设的认识不足,参与度低,缺乏共建共享的意识,影响了公园城市的创建进程。

三、对策研究1. 优化公园布局,提高绿地率包头市应优化公园布局,合理规划绿地空间,提高城市绿地率。

在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习惯,合理设置公园的位置和规模,确保绿地的均衡分布。

2. 加大资金投入,吸引社会资本政府应加大在公园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同时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园建设。

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鼓励企业、社会组织等参与公园建设和管理,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主体。

3. 加强管理和维护,提高服务质量包头市应加强公园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和制度,确保公园设施的完好和环境的整洁。

同时,应提高服务质量,为居民提供优质的休闲环境。

4. 增强公众参与意识,推动共建共享包头市应加强公园建设的宣传工作,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共建共享的意识。

城市形态中“包头模式”的创新

城市形态中“包头模式”的创新

城市形态中“包头模式”的创新包头模式是指中国包头市在城市形态发展过程中,通过创新的方式推动城市转型升级的一种模式。

这种模式以创新为核心动力,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城市发展,以提高城市的经济竞争力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下面将对包头模式的创新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包头模式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上。

包头市以煤炭和钢铁为主要经济支柱,在过去的城市发展中,高度依赖于传统重工业,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浪费严重。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包头市开始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将煤炭和钢铁产业与先进制造业、服务业相结合,推进“两翼”建设,形成“矿产资源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大数据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园区”的新型工业体系。

这种转型升级的努力,为城市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其次,包头模式的创新还体现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上。

包头市注重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布局,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城市设计,实现了城市的功能优化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例如,包头市开展了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大力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加大绿化投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同时,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注重提高互联互通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打造了一系列交通、通信、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提升了城市的便利性和竞争力。

此外,包头模式的创新还包括城市经营管理方面的创新。

包头市注重城市发展的全过程管理,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推进城市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等各个环节的协同管理。

通过全方位、全周期的综合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为城市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

最后,包头模式的创新还包括社会治理方面的创新。

包头市鼓励社会组织和居民参与城市管理和公共事务,在城市发展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形成共识,增强公众参与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包头市注重社会公平和社会文化建设,推进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提高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总之,包头模式的创新在城市形态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城市风环境的测试方法及评价标准整合研究

城市风环境的测试方法及评价标准整合研究

城市风环境的测试方法及评价标准整合研究!聂志勇!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南昌))&&)!$摘要!在城市气候环境愈发恶劣的背景下!作为城市气候环境重要组成部分的风环境研究尤为关键#从城市风环境研究的测试方法和评价标准两个维度进行梳理%分析与总结!测试方法分为)类$现场测试%风洞模拟%计算机数值模拟!并分析了他们的优劣点!整合了现有城市风环境评估标准的特点#测试方法和评估标准的整合对于改善城市风环境具有积极作用!能够为建筑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关键词!城市风环境"测试方法"评价标准1’")5,+"1&’&.")!"1’5-)"(&$!+’$)6+0#+"1&’/,1"),1+.&,#,2+’*1’$)’61,&’-)’"Y ;E 8:;>435!*4??E 5E 4@d C <:;F E <F 7C 2?A 35;3E E C ;35"Y 23<:235b 3;B E C I ;F >"Y 23<:235))&&)!"*:;32$+789:;<9%b 3ME C F :E G2<S5C 473M 4@L 4C I E23M L 4C I E7C G23<?;D 2F EE 3B ;C 43D E 3F "L ;3M E 3B ;C 43D E 3F C E I E 2C <:2I 23;D P4C F 23F P2C F 4@7C G23<?;D 2F EE 3B ;C 43D E 3F ;IP2C F ;<7?2C ?><C ;F ;<2?$J :;IP2PE C <4D GI "232?>R E I23M I 7D D 2C ;R E IF :EF E I F D E F :4MI23M E B 2?72F ;43I F 23M2C MI 4@7C G23L ;3M E 3B ;C 43D E 3F C E I E 2C <:$J :E F E I F D E F :4MI 2C EM;B ;ME M ;3F 4F :C E E<2F E 54C ;E I %@;E ?M F E I F "L ;3M F 733E ?I ;D 7?2F ;43"<4D P7F E C37D E C ;<2?I ;D 7?2F ;43"23M 232?>R E I F :E ;C2MB 23F 25E I 23M M;I 2MB 23F 25E I ";3F E 5C 2F ;35F :E <:2C 2<F E C ;I F ;<I 4@E O ;I F ;357C G23L ;3M E 3B ;C 43D E 3F E B 2?72F ;43I F 23M2C MI $J :E ;3F E 5C 2F ;434@F E I F D E F :4MI 23M E B 2?72F ;43<C ;F E C ;2:2I 2P4I ;F ;B E E @@E <F 43;D PC 4B ;35F :E 7C G23L ;3M E 3B ;C 43D E 3F 23M <23PC 4B ;ME C E @E C E 3<E @4C 2C <:;F E <F 7C 2?P?233;3523M ME I ;53$=>?@A:B 8%7C G23L ;3M E 3B ;C 43D E 3F #F E I F ;35D E F :4MI #E B 2?72F ;43<C ;F E C ;2""""""""!江西省教育厅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he e &’(%#$&收稿日期%#&!/W&’W &)KD 引D 言根据预估"到#&#&年"我国城镇化率将高达0&.*!+&快速的城市化带来了城市规模剧增(城市空间的高密度化(城市开放空间不断减少"这种城市形态结构的改变导致了风环境灾害*#+(风舒适感降低*)+(夏季热岛效应增强与冬季取暖能耗上升*(+(近地面层的城市雾霾等大气污染*%+等一系列风环境问题&由于城市风环境品质的恶化主要是由于城市形态的不合理分布所造成"因此"定量评估并改善城市空间形态对城市风环境品质的影响"已成为当前城镇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对于这一科学问题"气象学多关注城市风环境的形成过程和原理*0+"地理学多从区域地形地貌的视角去挖掘城市风环境变化的本质*-+"建筑学和城乡规划学多聚焦于城市空间形态对风环境的调节*/N !!+&由于城市空间形态是影响城市风环境的主要因素"因此本文将着重从建筑学科和城乡规划学科的国内外文献入手"总结了风环境测试方法和评估标准"旨在为今后的城市风环境评估与改善提供有力支撑&CD 城市风环境的测试方法城市风环境测试旨在获得风速(风向和风频等流场信息"并通过观察风廓线的演化特征去解析各类湍流的成因&目前常见的城市风环境测试有)类%实地测试(风洞实验(计算机数值模拟&CE CD 实地测试实地测试的方法始于欧洲气象学家在!’#&年对夜间郊区向市区流动的风热环流检测*!#+"!’-&年开始将该方法用于研究建筑风环境&K;C E 3Th 等实测了两栋建筑间的平均风速"该研究停留于非常简单的风场实测*!)+&9F 2F :4P47?4I J 等*!(+在建筑高度差异!%)环"境"工"程#&!’年第)-卷增刊显著(风向差异显著的情况下"实测了建筑物过道的平均风速"发现了其风场的湍流特征&陈宇等借助包头市气象站点的风环境监测数据"调整了规划布局(建筑群布局(道路转向等城市空间形态要素*!%+& U2:;2等借助风环境监测数据"为坦桑尼亚城市萨拉姆提供了宏观的城市通风廊道规划建议*!0+&从中可以看出"长期的城市尺度风环境实测的目的在于描述当地风场特征"从城市总体规划层面来调整城市风环境时空格局&而短期的街区\建筑群尺度风环境实测目的则是分析空间形态差异对风环境的影响&虽然现场实测是测试城市风环境最直接最可信的方法"但是容易受到监测技术手段(实际地理环境(观测时长等限制"因此长期实地测试这一方法的推广性较差&CE FD风洞实验自!’-&年开始"风洞实验逐渐从航空领域引入城市风环境测试中"在计算机模拟不普及的情况下陆续得到广泛应用&H I:;R2S;1等运用风洞实验研究了建筑布局模式差异导致的风环境差异*!-+&K:;F E Tf 等借助旧金山市区的风洞模拟"证实了风洞试验的可操作性*!/+&9F2F:4P47?4I基于海量的建筑群风洞试验数据"开发出k T A9系统并用于城市风环境初步评估*!’+&风洞实验由于实验费用高(边界条件制约等众多局限"因此仅用于高层建筑风载荷*#&+(大跨建筑风振效能模拟*#!+等严重涉及建筑安全的领域"!’’&年之后越来越少地用于城市风环境研究&CE GD数值模拟城市风环境的数值模拟始于!’/&年中期*##+& !’’’年"9:7R4Q7C2S2D;等*#)+借助*V,"从微观的建筑单体尺度到宏观的城市尺度风环境都进行模拟"推动了数值模拟的发展"之后大量学者开始使用@?7E3F*#(+(Z:4E3;<I*#%+(9J d f N*,*#0+(*V=*#-+(A3B;N D E F*#/+(K;3Q H9k d Q等*#’+各类*V,软件!表!$"去研究城市空间形态与风环境之间的关联!表#$&表CD常见的/.$数值模拟软件软件开发地适用范围@?7E3F英国V?7E3F A7C4PE]F M$牛顿流体流动(传热(高温化学反应中的复杂物理现象Z:4E3;<I英国*1d Q]F M$牛顿流体流动(传热模拟9J d f N*,英国*,]F M$牛顿流体流动(传热模拟*V=英国d A d]F M$流体传热传质(流体相变过程(燃烧过程模拟A3B;N D E F德国Q2;3T C7I E简化模型的流动(传热(辐射过程模拟K;3Q H9k d Q德国流场和浓度场模拟""注%表!来源%作者根据参考文献*#(N#’+整理&表FD借助/.$模拟城市风环境风的研究案例所用*V,主要学者年份主要研究内容@?7E3F刘丽珺#&!)采用V?7E3F中的标准S W5模型"首次得出河谷型地区兰州城关区风环境*)&+Z:4E3;<I Z2325;4F47等#&!)运用P:4E3;<I模拟了伦敦市中心区某地块的城市空气交换速度及其空间差异性"并指出城市空间形态是影响城市空气交换速度的主导因素*)!+9J d f N*,1E C F L;5等#&!#在9J d f N*,中建立了一种新的半理想化的城市复杂模型"并重点模拟街道峡谷内的气流速度及均匀度*)#+*V=黄思等#&&’应用*V=模拟出室外稳态湍流流场中的最大风速区和涡旋区"推导出最佳的建筑布局*))+A3B;N D E F Z E C;3;等#&!-为了研究城市形态和植被对城市风环境的影响"使用A3B;N D E F模拟了室外风热舒适度"并用实测数据验证了模拟的准确性*)(+K;3Q H9k d Q,$+E F F?等#&!%运用Q H9k d Q模拟街道中Z Q#_%等污染物的扩散过程"指出街道形态与空气污染效应之间的关联*)%+ ""注%表#来源%作者根据参考文献*)&N)%+整理&""由于*V,具备强大的计算和模拟能力"与风洞实验和实地测试相比"具备灵活便捷(测试结果直观易读(投入产出比更高等众多优势#并且不受模型尺寸影响"能够建立足尺模型"有效规避风洞实验中雷诺数模拟的先天缺陷问题#测试结果直观易读"自明性强&CE HD小D结综上所述"城市风环境测试方法可分为)类%实地测试(风洞实验(计算机数值模拟&实地测试在很大程度上受限于气象条件和实际地理环境影响"导致数据源的可获得性较差及所获取结果的自明性差"同时风环境测试结果与具体城市空间形态的对接性也较弱"因此目前多运用于研究城市风环境宏观分布格局&而风洞实验由于其实验成本较高"实体模型制作难度大"模拟结果可视化较弱"越来越少的运用于城市空间形态与城市风环境的相关性研究&而*V,由于具备优良的风环境模拟(运算(解析能力"被广泛的运用于城市空间(街区空间风环境营造&FD城市风环境品质评价标准城市风环境品质是一种生态服务效能的外在表征"现有风环境评价标准的制定主要基于安全性和舒适性&#%)环"境"工"程#&!’年第)-卷增刊FE CD 基于安全性的抗风灾规范目前"不少国家专门设有风环境研究部门"如美国V,,]流体力学和扩散实验室(加拿大T ]KJ 大气边界层风洞实验室(英国Tf A 建筑研究中心(日本的建筑结构技术研究所等&这些风环境研究部门协助政府制定了许多防范风灾的规范"例如%波士顿城区阵风风速n !)_)%D\I 的时间不得超过!.&旧金山公用休憩区风速需%%D\I *)0+&悉尼主干道风速%!0D\I "支路风速应%!&D\I *)-+#公园(广场风速应%!)D\I &日本.建筑物综合环境评价方法!*d 9T A A $/和英国.建筑环境评价方法!T f A d Q $/都制定有类似规定*)/+&以上规范仅是为了避免风害而作出强制规定"并没有从整体上对城市风环境进行引导"难以落实到城市空间设计&FE FD 侧重风舒适性的评价标准目前"人行高度风速舒适度是应用最广泛的城市风环境评价指标*)’+"主要有三类评估方法&风速比评估法%O ;[R ;\R &&其中"O ;为风速比#R ;为评估点风速#R &为相同高度处未受干扰的风速&d >3I ?E >等研究过O ;n !_(时对行人安全的影响*(&+&刘政轩等借助风速比推导出在长沙居住区最优布局形式*(!+&风速比评估法较为客观"但实际情况中不受干扰的来流风难以确定"因此该评估方法法存在一定缺陷&相对舒适度!TE 27@4CF $评估法%该评估方法考虑了行人的舒适度感受"制定了评价标准如表)(表(*(#+所示&但是该方法基于被试者的主观评价"没有考虑到行人的性别(年龄(体质(以及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该评价标准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表GD 行人高度处相对舒适度2>;X _A:9标准活动类型活动区域相对舒适度T E 27@4C F 指标舒适可以忍受不舒适危险急走人行道%0-/漫步停车场(公园(广场(%0/短时间坐(站停车场(广场)(%/长时间坐(站室外#)(/可接受发生次数,m !次\周m !次\周m !次\月m!次\2""注%表)来源%作者根据参考文献*(#+整理&""风速概率统计评估法%9;D ;7等学者根据风环境实地测试"并考虑气流影响范围"得出人体对风速的反应!表%$*()+&h T J%&)-/,#&!(.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要求建筑周围人行区风速m %D\I *((+便是参考了9;D ;7创立的风速概率统计评估法&相对来说"风速""表HD 行人高度处2>;X _A:9指数的含义T E 27@4C F 数风强度行人高度a#微风"!_-’D\I )和风")_%/D\I (弱风"%_%0D\I %清风"-_0&D\I 0强风"’_//D\I -弱飓风!#_%#D\I /强飓风!%_#&D\I""注%表(来源%作者根据参考文献*(#+整理&概率统计评估法基于统计学(概率学"同时兼顾了人的主观性感受"在这)种评估方法中最为准确"因此该方法作为人行高度风环境的基本评价依据更显合理性&表MD 风速与风感风速\!D -I W!$人的感受R m %舒适%m R m !&不舒适"影响行动!&m R m !%很不舒适"严重影响行动!%m R m #&无法忍受#&m R危险""注%表%来源%作者根据参考文献*()+整理&FE GD 小结目前城市风环境品质评估标准大都基于安全性和舒适性所提出"且条文较为零散&而对于夏季热岛效应(冬季取暖能耗(近地面层的雾霾等问题"则未见相关的评价标准"没有针对各类城市风环境问题形成完善的评价体系&风速(风频(涡旋等物理指标难以关联上城市空间形态指标"也就难以指导城市空间设计&因此"未来应当注重构建体系化的风环境评价指标(基于风环境的城市设计参数指标&风环境评价性指标体系的构建应综合考虑城市风环境的社会作用与生态作用"例如综合考虑规避风环境灾害(提升风舒适感(减缓夏季热岛效应(降低冬季取暖能耗(缓解大气污染等等各方面的作用&基于风环境的城市设计参数指标构建则应结合城市空间形态来制定"以营造良好风环境为导向"提出相应的城市空间形态指标&体系化的风环境评价指标与基于风环境的城市设计参数指标二者相结合"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实现风环境与城市空间设计的有机连接&GD 结束语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风环境测试方法和评估标准进行梳理(分析"最终得出%!$城市空间形态是影响城市风环境的主要因素&风环境灾害(风舒适感降低(夏季热岛效应增强()%)环"境"工"程#&!’年第)-卷增刊冬季取暖能耗上升(城市雾霾污染等一系列风环境问题都与城市空间形态密切相关&#$在过去一百年间"相继提出了实地测试(风洞实验(计算机数值模拟共)种风环境测试方法& )$实地测试目前多运用于研究城市风环境宏观分布格局#风洞实验多用于建筑安全领域"而在城市风环境研究时越来越少使用#*V,数值模拟是目前运用最广泛(接受度最高的测试方法"但数据模拟的精准度有待商榷"因此常结合实地测试法配合使用& ($目前国内外风环境评价体系的出发点基本可分为两类%规避风灾(提高风舒适性"而很少考虑夏季热岛效应(冬季取暖能耗(大气污染等问题&这些评价标准的指标单一(零散"是当下城市风环境评价标准的欠缺之处&因此"今后的风环境评价性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针对各类风环境问题来综合制定"避免评价标准的单一性&%$在现行的评估标准中"评价指标主要是风速(风压(风频及涡旋等物理指标"这些要素难以匹配城市空间形态参数指标"也就难以指导城市空间设计&因此"今后的空间化指标体系的构建应结合城市空间形态来制定"以营造良好风环境为导向"提出相应的城市空间形态控制指标&参考文献*!+"T2;=Q"9:;Ze"];7U9$f E2?;R;35*:;32 I7C G23MC E2D*e+$ Y2F7C E"#&!("%&’%!%/N!0&$*#+"贺晓冬"苗世光"窦晶晶"等$北京城市气候图系统的初步建立*e+$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0$%-%’N--!$*)+"927E"J C;;3$,;C E<F;432?M;I F C;G7F;434@<:;??;35L;3MI;3A I F43;2 *e+$H3F E C32F;432?e47C32?4@T;4D E F E4C4?45>"#&!0"0&!/$%!!0%N!!-)$*(+"14L2C M]7SE$J:E<?;D2F E4@]43M43"ME M7<E M@C4D D E F4?45;<2?4GI E C B2F;43I*Q+$*2D GC;M5E%*2D GC;M5E b3;B E C I;F>Z C E I I"#&!#$ *%+"檀姊静$城市街谷风热环境及污染物分布的数值模拟研究*,+$重庆%重庆大学"#&!0$*0+"e E23*"*4<E2?J"h?>3J9"E F2?$K;3MN M;C E<F;43E@@E<F I437C G23NF>PE@?4L I*e+$T473M2C>N]2>E C Q E F E4C4?45>"#&!#"!(#!#$%#0%N#/-$*-+"陈士凌$适于山地城市规划的近地层风环境研究*,+$重庆%重庆大学"#&!#$*/+"]7<;E Q E C?;E C"V C~M~C;<k7R3;S"h;??E I f7I247 3"9E F2?$,E C;B2F;43 4@5E3E C;<F>P4?45;E I@4CD;<C4I<2?E7C G232;C@?4L I F7M;E I*e+$97I F2;32G?E*;F;E I23M94<;E F>"#&!/!)0$%-!N/&$*’+"刘滨谊"司润泽$基于数据实测与*V,模拟的住区风环境景观适应性策略,,,以同济大学彰武路宿舍区为例*e+$中国园林"#&!/")(!#$%#(N#/$*!&+"郭飞"祝培生"王时原$高密度城市形态与风环境的关联性%大连案例研究*e+$建筑学报"#&!-!9!$%!(N!-$*!!+"U723*"A ML2C M Y"Y4C@4C M]k$H D PC4B;352;C c72?;F>;3:;5:N ME3I;F><;F;E IG>73ME C I F23M;35C E?2F;43I:;P GE F L E E32;CP4??7F23FM;I PE C I;4323M7C G23D4C P:4?45;E I*e+$T7;?M;3523MA3B;C43D E3F"#&!("-!%#(%N#%/$*!#+"9E;34Y"d4>25;J"J I757F;1$Y7D E C;<2?I;D7?2F;434@7C G23 ;D P2<F43PC E<;P;F2F;43;3J4S>4%14LM4E I7C G23F E D PE C2F7C E C;I E2@@E<F PC E<;P;F2F;43*e+$b C G23*?;D2F E"#&!/"#)!9!$%/N)%$*!)+"K;C E3T h$d L;3M F733E?I F7M>4@L;3M B E?4<;F;E I;3Z2I I25E I GE F L E E3G7;?M;35I$Z C4<E E M;35I4@F:E V47C F:H3F E C32F;432?*43@E C E3<E K;3M A@@E<F I43T7;?M;35I23M9F C7<F7C E I**+$1E2F:C4L*2D GC;M5E b3;B E C I;F>Z C E I I"*2D GC;M5E"!’-%%(0%N(-%$ *!(+"9F2F:4P47?4IJ"9F4C D I f$K;3M E3B;C43D E3F2?<43M;F;43I;3 Z2I I25E I GE F L E E3G7;?M;35I*e+$e47C32?4@K;3M A35;3E E C;3523MH3M7I F C;2?d E C4M>32D;<I"!’/0"#(!?$%!’N)!$*!%+"陈宇$风环境导向的包头市新都市中心区城市设计*e+$规划师"#&!%")!!($%0!N00$*!0+"U2:;2"Q K"e4:23I I43A"J:4C I I439$A@@E<F4@7C G23ME I;5343 D;<C4<?;D2F E23M F:E C D2?<4D@4C F47F M44C I;3L2C D N:7D;M,2C E I92?22D"J23R23;2*e+$H3F E C32F;432?e47C32?4@T;4D E F E4C4?45>"#&!/"0#!)$%)-)N)/%$*!-+"H I:;R2S;1"9735H K$H3@?7E3<E4@2M62<E3F G7;?M;35I F4L;3M*e+ H3%Z C4<E E M;35I4@F:E J:;C M H3F E C32F;432?*43@E C E3<E K;3M A@@E<F I43T7;?M;35I23M9F C7<F7C E I"J4S>4"e2P23!’-!!!$%!%$*!/+"K:;F E Tf$d32?>I;I23M L;3M F733E?I;D7?2F;434@Z E ME I F C;23N?E B E?L;3MI;3923V C23<;I<4*e+$e47C32?4@K;3M A35;3E E C;3523MH3M7I F C;2?d E C4M>32D;E I"!’’#"((!!\)$%#)%)N#)0($*!’+"f E E M,d$A O<E PF9>I F E D I;3K;3M A35;3E E C;35*e+$e47C32?4@ K;3M A35;3E E C;3523M H3M7I F C>d E C4M>32D;<I"!’’&"))!)$%(/-N(’($*#&+"J235U;"e;3=;3>235$f E I E2C<:43L;3MN;3M7<E MC E I P43I E4@ 2I>D D E F C;<I F C7<F7C2??>F2??G7;?M;35I**+$Z C4<E E M;35I4@H*KA!)"#&!!$*#!+"V E35K235"U7S;4J2D7C2"d S;:;F4U4I:;M2$H3F E C@E C E3<E E@@E<F I4@ 23E;5:G4C;35G7;?M;3543L;3M?42MI43I<2@@4?M;35*e+$e47C32?4@K;3M A35;3E E C;35g H3M7I F C;2?d E C4M>32D;<I"#&!("!#%!#$%!N#$ *##+"e2<SI43Z9$J:EA B2?72F;434@K;3M>A3B;C43D E3F I*e+$T7;?M;35 23M A3B;C43D E3F"!’-/"!)!($%#%!N#0&$*#)+"91b8+Q7C2S2D;"f U+8++4S2"d k d91H;Q4<:;M2"E F2?$*V, 232?>I;I4@L;3M<?;D2F E@C4D:7D23I<2?E F47C G23I<2?E*e+$e47C32?4@K;3M A35;3E E C;3523M H3M7I F C>d E C4M>32D;<I"!’’’"/!%%-N/!$ *#(+":F F PI%\\L L L$23I>I$<4D\PC4M7<F I\V?7;MI\d Y9U9V?7E3F$*#%+":F F P%\\L L L$<:2D$<4$7S\P:4E3;<I$P:P$*#0+":F F PI%\\D MO$P?D$27F4D2F;43$I;E D E3I$<4D\I F7C N<M$*#-+"谢龙汉$d Y9U9*V=流体分析及仿真*Q+$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F F PI%\\L L L$E3B;N D E F$<4D$*#’+":F F PI%\\L L L$I473MP?23$E7\E35?;I:\I473MP?23N2;C N P4??7F;43\ D;I S2D N2MB23<E M\$(%)环"境"工"程#&!’年第)-卷增刊*)&+"刘丽珺"吕萍"梁友嘉$基于*V,技术的河谷型城市风环境模拟,,,以兰州市城关区为例*e+$中国沙漠"#&!)"))!0$%!/(&N!/(-$*)!+"Z2325;4F47H"Y E4P:>F47Q k d"12D?>3,"E F2?$*;F>GC E2F:2N G;?;F>2I c723F;@;E M G>F:E E O<:235E B E?4<;F>23M;F I I P2F;2?B2C;2F;43;3C E2?;3:4D45E3E47I7C G235E4D E F C;E I%d3E O2D P?E@C4D<E3F C2?]43M437C G232C E2*e+$9<;E3<E4@F:EJ4F2?A3B;C43D E3F"#&!)"((#%(00N(--$*)#+"1E C F L;5",E3;I E#A@F:;D;47"h E4C5E*#T2C F R;I"e4:3h$*V,Nf d Y9D4ME?B2?;M2F;434@F7C G7?E3F@?4L;32I E D;N;ME2?;R E M7C G23<234P>*e+$e47C32?+@K;3M A35;3E E C;35d3M H3M7I F C;2?d E C4M>32D;<I"#&!#"!!!%0!N-#$*))+"黄思"桑迪科$亚热带建筑室外风环境*V,模拟分析*e+$青岛理工大学学报"#&&’")&!0$%-%N-/"!#%$*)(+"Z E C;3;"k2F;2#*:4S:2<:;23"d F2#,435"9E3$Q4ME?;3523M I;D7?2F;357C G2347F M44C<4D@4C F%*47P?;35A Y a H N Q E F23MJ f Y9U9G>5C2I I:4PPE C*e+$A Y A f h U d Y,T b H],H Y h9"#&!-"!%#!!&$%)-)N)/($*)%+",+E F F?$l72?;F>2I I7C23<E4@F:E PC4534I F;<"D;<C4I<2?EL;3MN@;E?M D4ME?h f d]!(_/7I;35L;3MN F733E?M2F2PC4B;ME M G>F:E h E C D23a,H57;ME?;3E)-/)N’*e+$e47C32?4@K;3M A35;3E E C;3523MH3M7I F C;2?d E C4M>32D;<I"#&!%"!(#!-$%!&(N!!&$*)0+"d C E3I A ML2C M"T4I I E?D233Z E F E C$K;3M"97323M J E D Z E C2Z C E M;<F;35F:E J:E C D2?*4D@4C F4@Z E4P?E;3+7F M44C9P2<E I*e+$T7;?M;3523M A3B;C43D E3F"!’/’"#(!($%)!%N)#&$ *)-+":F F P%\\L L L$<;F>4@I>M3E>$3I L$54B$27\ME B E?4PD E3F\ P?233;35<43F C4?I\ME B E?4PD E3F N<43F C4?N P?23I$*)/+"都市环境学教材编辑委员会$城市环境学*Q+$林荫超"李琳"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N’!$*)’+"94?;54"Q;<:2E?e"H C L;3$d<4D PC E:E3I;B E2I I E I I D E3F4@PE ME I F C;23 <4D@4C F;3<?7M;35F:E C D2?E@@E<F I*e+$e47C32?4@K;3MA35;3E E C;3523M H3M7I F C;2?d E C4M>32D;<I"!’’/"--!/$%-%)N-00$ *(&+"f;<:2C M Q$d>3I?E>$Z4?;F;<I4@PE ME I F C;23?E B E?7C G23L;3M<43F C4?*e+$T7;?M;3523M A3B;C43D E3F"!’/&!#($%#’!N#’%$*(!+"刘政轩"韩杰"周晋"等$基于风速比和空气龄的小区风环境评价研究*e+$建筑技术"#&!%"(0!!!$%’’0N!&&!$*(#+"K;??E D I E3A"K;I I E e d$,E I;53@4C L;3M<4D@4C F;3 J:E Y E F:E C?23MI%Z C4<E M7C E I"<C;F E C;223M4PE3C E I E2C<:;I I7E I*e+$e47C32?4@K;3M A35;3E E C;3523M H3M7I F C;2?d E C4M>32D;<I"#&&-"’%!’\!&\!!$%!%(!N!%%&$*()+"9;D;7A"9<23?23f$1$K;3M E@@E<F I43I F C7<F7C E I%23;3F C4M7<F;43 F4L;3M E35;3E E C;35*Q+$Y E L U4C S%d K;?E>N H3F E C I<;E3<EZ7G?;<2F;4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h T J%&)-/,#&!($绿色建筑评价标准*9+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作""者!聂志勇!!’-%W$"男"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绿色城市设计&!’/&!-##0&icc$<4D)))))))))))))))))))))))))))))))))))))))))))))))))) #上接第GGN页$*!%+"李鹏山"林国尧"谢跟踪"等$海口湾近岸海域水质状况分析与评价*e+$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N!!($*!0+"乔胜英"蒋敬业"向武"等$武汉地区湖泊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及潜在生态效应评价*e+$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N)%-$*!-+"邹丽敏"王超"冯士龙$玄武湖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物毒性风险评价*e+$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N#/($*!/+"Q v??E C h$H3ME O4@h E42<<7D7?2F;43;39E M;D E3F I4@F:Ef:;3E f;B E C*e+$h E4N647C32?"!’0’"#!)$%!&/N!!/$*!’+"唐阵武"程家丽"岳勇"等$武汉典型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累积特征及其环境风险*e+$湖泊科学"#&&’"#!!!$%0!N0/$*#&+"王崇臣"刘阳春"王鹏"等$通惠河某段沉积物污染特征研究与评价*e+$环境科学与技术"#&!!")(!-$%!/0N!’&$*#!+"于真真"刘恩峰"张恩楼"等$程海沉积物重金属时空变化及人为污染与潜在生态风险$环境科学"#&!-"!&%(!0’N(!--$*##+"张家泉"田倩"许大毛"等$大冶湖表层水和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特征与风险评价$环境科学"#&!-"0%#)%%N#)0)$*#)+"张明"鲍征宇"陈国光"等$华东沿海滩涂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特征及风险评价$环境科学"#&!-"!!%(%!)N(%#($*#(+"方志青"陈秋禹"尹德良"等$三峡库区支流河口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环境科学"#&!/"0%#0&-N#0!($*#%+"郭晶"李利强"黄代中"等$洞庭湖表层水和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环境科学研究"#&!0"!%((N%!$*#0+"8Q K235"],*:E3"1Z8:235"E F2?$"Q7?F;B2C;2F E I F2F;I F;<2?232?>I;I23M C;I S2I I E I I D E3F4@:E2B>D E F2?ID43;F4C E M;3I7C@2<EI E M;D E3F4@F:E]723f;B E C23M;F I J C;G7F2C;E I"*:;32"17D2323MA<4?45;<2?C;I S2I I E I I D E3F%d3H3F E C32F;432?e47C32?"#&!("#&%!%#!N!%)-$*#-+"8Q K235"f1973"1Z8:235"E F2?$"d32?>I;I23M2I I E I I D E3F 4@:E2B>D E F2?<43F2D;32F;43;3I7C@2<EL2F E C23M I E M;D E3F I%2<2I E I F7M>@C4D]723f;B E C"Y4C F:E C3*:;32"#&!%"’!#$%#(&N#(’$*#/+"8:71Y"U723=8"8E35hQ"E F2?$"A<4?45;<2?C;I S2I I E I I D E3F 4@:E2B>D E F2?I;3I E M;D E3F I4@=;2L23Z4C F G2I E M43D4M;@;E MP4F E3F;2?E<4?45;<2?C;I S;3ME O$J C23I2<F;43I4@Y43@E C C47IQ E F2?I94<;E F>4@*:;32"#&!#"##!0$%!(-&N!(--$*#’+"U;U"U2358"8:2359$A<4?45;<2?C;I S2I I E I I D E3F4@:E2B>D E F2?I ;3I E M;D E3F23M:7D23:E2?F:C;I S2I I E I I D E3F4@:E2B>D E F2?I;3@;I:E I;3F:E D;MM?E23M?4L E C C E2<:E I4@F:EU235F R Ef;B E C G2I;3$A3B;C43D E3F2?Z4??7F;43"#&!!"!%’!!&$%#%-%N#%/%$*)&+"f E R2f"9;35:$1E2B>D E F2?<43F2D;32F;4323M;F I;3ME O;35 2PPC42<:@4CC;B E CL2F E C$H3F E C32F;432?e47C32?4@A3B;C43D E3F2?9<;E3<E23M J E<:34?45>"#&!&"-!($%-/%N-’#$第一作者!王赵明!!’/(W$"男"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交通环保&L235R:24D;35!’/(i!0)$<4D%%)环"境"工"程#&!’年第)-卷增刊。

包头石拐新区中心区城市设计方案三

包头石拐新区中心区城市设计方案三
大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Hale Waihona Puke 2010年2月汇报完毕!
谢谢!
内蒙奈曼旗新区城市设计--360公顷
内蒙奈曼旗新区城市设计--320公顷
内蒙奈曼旗新区城市设计--320公顷
哈尔滨松北区内河水系城市设计--6000公顷
哈尔滨松北区内河水系城市设计--6000公顷
大连金山海景居住区及养老产业园规划 ——65公顷
哈尔滨松北区沿江景观带景观概念设计 ——500公顷
·哈尔滨群力新区“丁香公园”——国际竞赛中标方案
项目名称:哈尔滨群力新区“丁香公园” 顾 客:哈尔滨群力开发办公室 项目位置:哈尔滨群力新区 景观面积:42公顷
·哈尔滨群力新区“湿地公园”——国际竞赛第二名
大化渣厂改造概念规划——320公顷
大化渣厂改造概念规划 ——320公顷
丹东安康新区概念性详细规划 ——193公顷
大连金石滩主题公园 ——240公顷
福佳新城详细规划 ——361公顷
世茂集团旅顺居住区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 ——240公顷
前关居住区详细规划 ——109公顷
大连南部滨海新区修建性详细规划——231公顷
项目名称:哈尔滨群力新区“湿地公园” 顾 客:哈尔滨群力开发办公室 项目位置:哈尔滨群力新区 景观面积:31公顷
哈尔滨之旅主题公园
——50公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陈 宇风环境导向的包头市新都市中心区城市设计[摘 要]风环境影响着城市的舒适度、空气质量及建筑能耗等诸多要素,故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应注重对风环境的规划设计。

包头市新都市中心区城市设计在充分研究和分析区域自然风环境的情况下,通过建筑布局、道路转向和绿地设计等一系列风环境规划措施对区域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构建独具特色的城市空间,营造舒适良好的风环境,并对设计方案进行风环境分析评价,对后续的城市建设提出引导建议。

[关键词]风环境;城市设计;开放空间;包头市[文章编号]1006-0022(2015)04-0061-06 [中图分类号]TU984.199 [文献标识码]BWind Environment Oriented Baotou New Central District Urban Design/Chen Yu[Abstract] Wind environment affects the comfort, air quality, energy consumption of a city and shall be highlighted in urban planning. Baotou new central district urban design analyzes natural wind environment, makes planning in architectural layout, road structure, and green space, establishes characteristic urban space, evaluates wind environment, and raises suggestions for future urban development.[Key words] Wind environment, Urban design, Open space, New central district0引言城市不但可以依靠天然的自然环境优势,而且完全可以通过城市规划设计人为地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

近年来,在城市规划过程中,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气候是自然环境中重要的因素,它主要通过温、风、雨三因子影响人居环境质量。

风环境影响着城市的舒适度、城市空气质量及建筑节能,进而影响着人体感官舒适度及健康。

要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城市风环境,就需要规划师对城市各个季节特定的风环境进行分析研究,采取防风、导风等系统化的规划设计手法,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构建适宜的城市空间形态,解决城市近地面存在的风环境问题,营造舒适的风环境。

因此,城市自然风环境对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道路走向、建筑排布、建筑组群布局和绿地分布等有着一定的影响。

包头市新都市中心区城市设计关注区域风环境,注重重点区域风环境的营造,目的是提高建成后新都市中心区的环境舒适性,也为今后的建筑节能打下良好的基础,进一步引导区域的生态环境建设和建筑设计,以保证建成后区域的室内外环境达到最优。

1新都市中心区风环境分析1.1区域环境特征包头市北依大青山,南临黄河,气候上属中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冬冷夏热,春季干旱多风,秋季秋高气爽。

城区内的哈德门沟、昆都仑河、四道沙河、二道沙河与白银湖等河道水系以及绿地等生态廊道形成了城市五大通风廊,穿插于包钢工业区、青[作者简介]陈 宇,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现任职于包头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网络出版时间:2015-04-20 09:44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45.1210.TU.20150420.0944.001.html昆居住组团、新都市中心区和东河居住组团之间。

这些城市通风廊通过减少人为地面障碍物,使外部风可以顺畅进入市区,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利于污染物的疏散(图1)。

1.2风条件分析包头地区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春季主导风为风速较高的西风;夏季静风出现的频率最高,其次是风速较低的南风;秋季主导风是风速较适宜的东风;冬季主导风是西北风。

新都市中心区位于包头市的青昆居住组团与东河居住组团之间,大的通风廊有西面的由四道沙河、赛汗塔拉公园和奥体公园构成的生态廊道,以及东面的二道沙河生态廊道;小的通风廊有东西向的建设路、青山路和哈屯高勒路,以及南北向的建华路、210国道等道路通风廊。

众多的大、小通风廊可以为区域输送清风,并进一步在区域内部形成密集的风道。

新都市中心区东西向的通风条件较好,而南北向的通风条件较差,特别是在夏季需要把南风引入中心区(图2,图3)。

新都市中心区近地面风环境的四季差异明显,春季风速较高,地表覆盖度低,大风沙尘天气较多;夏季以静风天气居多,少有的南风风速也较低,所以通风不太有利;秋季气候相对较为温和,风速适宜,风环境条件较好;冬季虽然北部的大青山能起到遮挡北方来风的作用,但是由于温度较低,风速稍大便能够引起较强烈的冷风感。

1.3小结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新都市中心区要营造良好的风环境,必须解决春季风沙大、冬季风速大和夏季静风多的问题。

2规划理念、思路与风环境规划措施2.1规划理念新都市中心区城市设计以生态多元、复合开发和宜居新城为规划理念,通过独具特色的空间形态链接新旧城区及各个功能区,创新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和高效的生活方式,构建宜人的、舒适的、活力的、生态的和便利的城市中心区。

2.2规划思路设计着重思考对重点区域风环境的营造,以世纪路功能结构轴为重点,布局行政办公大楼、博物馆和金融大厦等重要建筑,以及市民公园、行政中心等人流集中活动的室外场地。

这些区域的人流活动频繁,密度大,是居民活动的重要场所,设计应从风环境的角度出发,重点保证这些区域室外环境的舒适性,使人们出入这些区域时不会受到强风干扰,并能享受到良好的空气。

同时,设计对重点区域中的少量既有建筑进行考量,避免对其原有的通风、防风条件产生不利影响。

针对新都市中心区的近地面自然风环境特征,春季的风环境规划设计以防风为主,目的在于降低重点区域春季主导风向下的风速,减少沙尘天气的影响与危害;冬季风环境规划设计主要是为了防止因区域内风速过大而造成大面积区域的较强冷风;夏季风环境规划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保证重点区域的通风良好,将区域南侧绿地的新鲜空气引入广场中心轴线的重点区域。

2.3风环境规划措施为了达到良好的风环境效果,设计结合规划理念和其他功能需求,分析近地面自然风环境的特点,主要针对冬、春两季的防风与夏季的适当导风采取一图1 包头市主城区环境示意图图2 新都市中心区风条件分析图图3 新都市中心区通风廊相互作用示意图分风能,降低风速(图6)。

(5)高层挡风。

通过在区域迎风一侧布置高大建筑,可以对其后的建筑、广场都起到挡风效果。

(6)景观防风。

利用景观绿化可以有效降低地表风速。

绿化高度在10倍宽度之内的区域为风影区最明显、风速降低最多的区域;绿化高度为20~25倍宽度的区域,地表风力基本恢复原始强度。

可见,绿化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防风策略。

2.3.2导风措施(1)开阔绿地。

设计在基地南侧保留了大片绿地作为公园,较开阔的空间使些防风、导风措施。

2.3.1防风措施(1)组团围合式布局。

围合式组团布置建筑可以有效阻挡寒风,使围合的内部有一个较为适宜的风环境。

同时,多个组团组合以及组团内不同建筑高度的梯度增加设计可以有效改变风场流向。

因此,在重点区域周边均以围合式组团布置建筑,并考虑夏季的通风需要,特别要注意组团的西、西北向应呈封闭状态,而部分向南侧敞开(图4)。

(2)裙房挡风。

组团内的建筑主要呈西南向均等布置,为避免冬季西北风的长驱直入,可以在西北侧增设裙房,阻挡寒风侵入组团内部。

(3)内凹避风。

党政综合办公大楼是重点区域中的主要建筑,位于核心区中央。

在其前方退让出一个小广场而不是让其紧贴沿路界面,一是考虑建筑形式感及形象,二是能从客观上使建筑周边的人行区域避开来风的最强部分,没有直接迎向或贴近来风,可以形成一定的缓冲空间,使风速降低(图5)。

(4)道路转向。

通过调整建筑布局可以改变街道走向,使原先与来风一致的道路形成一定的转向,从而耗散掉一部图7 新都市中心区城市设计平面图图8 新都市中心区规划结构图图9 新都市中心区规划功能区块图图5 新都市中心区内凹避风布局示意图图6 新都市中心区道路转向布局示意图图4 新都市中心区组团围合式布局示意图夏季风可以被引入到北侧行政中心。

同时,经过公园的空气通过加湿与净化,大大提高了北广场上的空气质量。

(2)道路扭转。

道路在基地南部转为南向,有利于南风的引入。

3规划内容新都市中心区城市设计以实现“生态多元、复合开发、宜居新城”的规划理念为目标,以“两心、三轴、多带”的规划结构为框架,以营造重点区域风环境为重点,从开发强度、功能组合、路网架构、绿地景观和开敞空间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图7)。

3.1“两心、三轴、多带”的规划结构新都市中心区城市设计以西北、东南走向的建设路为城际发展轴,连接新都市中心区与东西两侧的新旧城区,建设路道路宽大,两侧为主要景观界面;以东北、西南走向的世纪路为城市发展主轴,即功能结构轴;以纬十二路和纬十三路为城市发展副轴,串联体育、会展、商业和文化区域。

在城市发展主轴北端构筑政务中心,主要布置行政办公等公共服务设施,是新都市中心区发展的核心功能区域;南端构筑文化商务复合中心,以区域金融、商贸办公和文化为核心功能,是未来新都市中心区的形象标杆。

此外,210国道、建华路和世纪路等绿化景观带链接组团各功能板块(图8)。

3.2开发强度分析新都市中心区城市设计拟定四级开发强度控制区。

沿城市中心轴线以南中央绿化带两侧的活力综合区和北部商住区以北区域的开发强度最高,沿这些区域的外围开发强度逐渐降低,直至政务中心、景观绿带核心区、西部高新产业园区、东部生态居住区及北侧奥林匹克公园,其开发强度降至最低,由此形成了丰富的城市天际线。

3.3富有活力的复合型功能区块新都市中心区主要包括赛汗塔拉公园、奥体公园、政务中心、市民文化公园区、现代商业区、活力综合区、生态居住区、体育会展区、教育文化区和高新产业园区。

各功能区块有机组合,复合开发,形成了复合多元的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了城市活力(图9)。

3.4“四横三纵”的路网架构新都市中心区的路网架构呈“四横三纵”,即110国道、青山路、建设路和哈屯高勒路连接东西城区,建华路、世纪路和210国道贯穿南北,其他主次干道呈棋盘式布局。

设计遵循公交优先的原则,考虑到未来将有三条轨道交通线穿越中心区,可依据轨道交通站点设置公共交通换乘点,从而形成公共交通网络,使交通状况得到改善,缓解道路交通压力。

此外,远期规划考虑连接黄河大街和沙河西街的下穿隧道(图10)。

3.5生态城市绿网格局新都市中心区的绿地景观系统秉承包头市已有的绿化脉络,将防护绿地沿地块外围主要的城市道路进行设置,降低噪声,创造宜人的内部微气候;适当增加城市绿带的控制宽度,增添道路防护绿地的人文气息,使其成为今后社区居民休闲活动的集聚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