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意象看城市形象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城市意象看城市形象设计

2009-11-16 10:34

1、城市形象设计的起源和发展

城市形象设计最早起源于远古城邦的识别,远古城邦名称的出现就是各城邦为了与周围城邦区别开来而进行的早期城市形象设计。但是,那个时期的城市形象设计还是一种无意识的、功能和目的单一的城市形象设计。现代城市形象设计的理性和自觉是工业革命的产物。

归纳起来,城市形象设计经历了两个大的发展阶段:以城市形体空间设计为核心的城市形象设计阶段(城市物质形象)和城市整体形象设计阶段(城市物质形象和文化形象)。每个阶段的城市形象设计都有其自身的时代特点,主要分为两个时代。

(1)、20世纪50年代以前,城市作为聚落空间,其形象设计基本上体现在对城市形体空间的研究和设计上,故这阶段可称为城市形体空间设计为核心的城市形象设计阶段。以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西特的“视觉有序”、柯部布西埃的“现代城市”为代表,这一阶段的城市形象设计核心在于人造的形式方面,而不是抽象组织,设计者都注重物质形态,把城市本身看做设计的主体,而城市中的人的需求往往凭知觉想象。

(2)、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城市的发展和西方社会逐步想信息化和休闲为特征的后现代社会,人对和平和人性的渴望,成为世界性的人心所向,而工业文明的以城市形体空间设计为核心的城市形象设计的弊端也已暴露无遗:工业文明时代强调单一主体性和普遍性,使得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传统差别消失,到处都是灰色的水泥森林,城市之间的功能雷同,没有差别、特色与个性。这种城市形象设计显然已经不适应新的需要。虽然芒福德《城市文化》在1938年出版,已经提到城市新的形象设计概念,直到现代城市具备五十年代后才被人接受,标志着城市形象设计进入了第二阶段-城市整体形象设计阶段。这一阶段的设计历年不在是仅仅局限在对外在形象的设计上,更多的是注重人的心理、生理、行为规范方面的需求,追求舒适和有人情味的空间环境,更多关注生活其中的人,注意他的需要,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实际上城市形象设计已经演化到城市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同时并进,创造美好形象的过程。

我国城市形象设计直到90年代才流行起来,由于研究起步较晚,对城市形象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就起主要研究内容看,城市形象设计的定义可以归纳为三类。第一类是城市设计师的定义,城市形象重要是通过物质的形式显现,因此城市形象设计就是城市环境设计,通过环境的设计来设计美好的城市形象。第二类是社会研究者的定义,他们认为,城市形象主要反映在它的历史和文化上,城市形象问题实际上是文化问题,城市他们认为城市形象主要通过挖掘城市历史和文化的内涵来赋予城市个性和特色。第三类是区域研究者的定义,他们认为城市形象设计既要涉及到物质环境有要涉及到城市文化和历史的挖掘,所以要在对城市环境改造的同时创造城市的特殊。我倾向于第三种定义。

2.城市形象设计的研究现状

城市形象设计的内容和观点很多,但是代表性的流派有三个:城市设计派、CI设计派和综合派。

2.1 城市设计派---城市设计派强调城市形象的视觉有序和美观,以可识别性作为城市形象的评价标准。他们认为城市形象的构成要达到视觉上的可见,就是必须表现为物质的形式,因此主要从城市物质形态的角度来进行设计,往往通过结构性的要素和标志性的要素来塑造城市的特色。这一学派主要以视觉和美学的角度来设计,但并不反对历史和文化对城市形象的

促进作用,他们认为历史和文化的要素也是要通过城市的物质来体现出来,因而他们忽视了市民的实际需求,往往带有主观的偏见。

2.2 CI设计派---该学派最先在企业领域兴起,随着在企业领域形象设计的成功,逐渐被其他领域重视,并引入到城市形象设计当中来。CI设计主要是建立一套识别系统来塑造城市形象,注重图象化表示和城市形象的传播,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理念识别,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

2.3 区域派---该学派认为城市形象设计是一个综合的社会系统工程,可以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政策性的指导意见,他主要以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作为城市形象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城市空间布局形象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城市功能形象设计城市理念形象设计,和辖域整和形象设计五个方面。

以上三个学派各有各自的可取和成功之处,但是都倾向于把城市形象设计看作设计师的作品,市民是被动接受,尽管他们也尽量顾及市民对城市的感觉。所以我认为城市形象设计的发展趋势应该是市民在城市形象中的地位,新的城市形象设计应该是以城市市民对城市的认知为基础,把城市设计成市民欢迎的城市,把市民心目中良好的城市意想展现出来。

凯文.林奇提出了城市意想的概念,为以人为本的城市形象设计提供了一个途径,但是目前城市设计领域精英注意的强大,以人为本的设计思路的发展还是处于探索阶段。所以有必要从城市意想和城市形象关系出发,探索城市形象的基本方法,把以人为本真正落实到实处。

3 城市意想和城市形象辨证

3.1 城市意想的系统分析

3.1.1 城市意象的要素

城市意象是人的大脑通过想象可以回忆出来的城市印象,也是市民脑中的主观环境空间。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将城市意想的构成归纳为路径、区域、边界、结点和标志五类,这五类都是城市的实体,含盖了不同的客观事物,由于其主要是着眼城市意象空间的构成,缺乏对城市文化空间的分析,所以我在这里加入了历史文化要素。

路径--路径指对习惯的或可能沿其移动的路线主观反映,比如对城市中的街道、小巷、步行道、铁路等事物的反映,路径是构成城市意想的基本要素,是城市意象的连接要素。

区域--区域是指人对城市中面状要素的主观反映。城市中面状要素城市空间中的中等和大型尺度的部分,有两维的性质,它可使观察者有“进入其中““或”走出其外“的感觉。

边界--边界是人对连续面状要素线形中断的主观反映,比如城市中的河流、城市建成区边界的围墙等事物。

节点--节点是人对城市中的战略性地点的主观反映,比如广场、城市道路交会见或汇聚点,运输线的起点等地物的反映,具有可进入性的特点。

标志--标志是人对城市中的另一类点状物的主观反映,这类点状要素不同于可以进入的节点,他们往往是物质实体,如建筑物、标志牌或山头等具有于临近元素建立起局部对比关系的地物。

市民活动—市民活动指人对自身和他人活动的心理*往往发生在一定的场所。因此,对市民活动的认知往往表现在对承载市民活动的场所内涵的认同上。

历史传统—历史传统指人对城市历史文化传统的认知。主要表现在对城市中具有历史传统文化承载意义的事物内涵的认同上。

3.1.2 城市意象的类型

城市是物质和文化的同一体,因此,城市意象在类型上可以分为物质意象和文化意象,物质意象是指人对城市实体空间形态的认知,具体包括路径、区域、边界、节点和标志等要素,文化意象是指人对自身和他人活动及城市历史传统的认知,具体包括城市中非实体的市民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