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特训(三) 简单电现象

合集下载

《简单电现象》简单电学,生活应用

《简单电现象》简单电学,生活应用

《简单电现象》简单电学,生活应用电,这个神奇的力量,早已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点亮一盏灯到驱动各种复杂的电子设备,电的应用无处不在。

那么,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简单电现象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奇妙应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简单电现象。

当我们摩擦玻璃棒和丝绸,或者橡胶棒和毛皮时,会发现物体带上了电荷。

这种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就叫做摩擦起电。

而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在生活中,摩擦起电的现象屡见不鲜。

比如,在干燥的天气里,我们脱毛衣时会听到“噼里啪啦”的声音,同时还可能看到小火花,这就是毛衣和身体摩擦产生了静电。

还有,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因为梳子带上的静电而“飞”起来。

静电现象虽然有时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小麻烦,比如静电吸附灰尘让衣物变脏,但它也有许多有用的应用。

在工业生产中,静电喷漆就是利用了静电的吸附作用。

在喷枪和被涂物之间加上高压电,涂料微粒会带上电荷,从而能够更均匀地吸附在被涂物表面,提高喷漆的质量和效率。

除了摩擦起电,电流也是简单电现象中的重要概念。

当电荷定向移动时,就形成了电流。

而要让电荷持续定向移动,就需要一个电源,比如电池或者发电机。

电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从小小的遥控器到手机、电脑,都离不开电池的供电。

电池内部通过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为各种设备提供动力。

发电机则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在大型的发电厂中,通常会使用蒸汽轮机、水轮机或者燃气轮机来带动发电机的转子旋转,从而产生电能。

这些电能通过输电线路被输送到千家万户,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光明和便利。

电路也是电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简单的电路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我们家里的电灯、电视、冰箱等电器都是通过电路连接到电源上的。

比如,当我们打开电灯的开关时,电路接通,电流从电源经过导线流向灯泡,灯泡中的灯丝发热发光,为我们照亮房间。

而当我们关闭开关时,电路断开,电流停止流动,灯泡熄灭。

《简单电现象》 知识清单

《简单电现象》 知识清单

《简单电现象》知识清单一、电荷1、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物体带电的方式摩擦起电: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

例如,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这就是摩擦起电现象。

接触带电:一个不带电的物体与一个带电的物体接触后,会带上同种电荷。

感应带电:一个带电体靠近一个不带电的导体时,在导体两端会出现等量异种电荷。

二、电流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只有当电荷定向移动时才能形成电流,电荷的无规则热运动不能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在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3、电流的大小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叫做电流。

公式:I = Q/t(其中 I 表示电流,Q 表示电荷量,t 表示时间)单位:安培(A),常用单位还有毫安(mA)、微安(μA),1 A = 1000 mA,1 mA =1000 μA三、电路1、电路的组成一个完整的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四部分组成。

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如电池、发电机等。

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如灯泡、电动机、电阻等。

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导线:连接电路各部分,输送电能。

2、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

断路(开路):某处断开的电路。

短路:电源两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连通的电路。

短路分为电源短路和用电器短路,电源短路会损坏电源,是绝对不允许的;用电器短路时,被短路的用电器中没有电流通过。

3、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常见的电路符号要牢记,例如电池用一长一短的两条平行竖线表示,灯泡用一个圆圈里面一个叉表示,开关用一个小圆圈和一根斜线表示等。

四、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1、串联电路定义: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

特点:电流只有一条路径,无分支。

课题5《认识简单的电现象》

课题5《认识简单的电现象》

课题5:认识简单的电现象引子:请你闭上眼睛,发挥你的想象力,假如突然之间全世界停电,这世界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请你描述几个可能见到的情景。

主题一:认识“电流”及其形成原因以及电路的基本组成问题1:给你一张纸,如果你可以无限次的不断地撕开,最终可以撕到什么程度?(也就是说物体如果可以无限次地分割,最小可以分到什么程度?)问题2:你听说过“分子”和“原子”吗?听说过“电子”吗?它们是怎样组成各种不同的物质的呢?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可以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原子核可以分为质子和中子,所有物质的质子和中子及电子都是一样的,只是不同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不同,核外的电子数也不同。

核外的电子是围绕在原子核周围绕核运动的,有些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作用比较强,它的电子就不容易脱离其控制,这种物质就是绝缘体(如橡胶、陶瓷等),有些物质原子核对核外的电子的束缚能力比较弱,它的电子就比较容易脱离它的控制而成为可以自由活动的电子,这种物质就叫做导体(如金属)问题3:什么叫“电荷”?自然界中有几种“电荷”?在物理学中是怎样规定的呢?(摩擦起电的原理和本质)问题4:水的流动就形成了水流,满足什么条件水才会流动呢?“电流”会不会是“电荷”的流动形成的呢?水有没有流动我们可以用肉眼观察到,“电荷”有没有流动我们无法用肉眼看到,如何判断有没有电流呢?问题5:只要有高度差或有抽水机加上有“水路”(如水管、水沟等)就可以形成水流,要形成持续的电流需要什么条件呢?(电路及其组成)(把“电流”与“水流”做类比,可以让抽象的“电”与具体直观的“水”联系起来理解,这种方法在物理学中经常用到,学会类比是学习物理很重要的方法之一,将来要学会把抽象的事物跟具体的事物做类比,把新的知识与学过的知识做类比,这可以加深你对很多抽象的物理知识的理解。

)问题6: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就组成了基本的电路,请你说说电路这四部分元件各起到了什么作用?问题7:你知道什么叫“断路”、什么叫“通路”、什么叫“短路”吗?主题二:认识“电压、电流强度、电阻”三个物理量问题1:观察一下这几块电池,不同的电池会标些什么参数?把它们找出来。

简单电现象_教案

简单电现象_教案

2.问题:电能的来源
思考后得出电能的来源:发电机、电池、核电站、太阳能电池。
1/1
请阅读莱顿瓶的故事,认识电流,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2.问题:莱顿瓶故事里的电流只是瞬间的,生活中持续的电流
是怎样获得的?
阅读课文认识电池的作用: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从而获得持续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流。
四、 电能及其转化
1.从用电器的能量转化入手讨论:电流都有那些效应?
分析讨论得出电流有三种效应:热效应、磁效应、化学效应。
简单电现象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1.知道摩擦起电相现象,两种电荷,电场,电荷间相互作用。 2.知道电流的形成和电流方向的规定,了解电池的作用。 3.知道电流的三种效应;知道电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及其 应用。 1.知道摩擦起电相现象,两种电荷,电场,电荷间相互作用。 2.知道电流的形成和电流方向的规定,了解电池的作用。 3.知道电流的三种效应;知道电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及其 应用。
自学 备注
一、知识链接
教室里有各种用电器,电是什么?
二、摩擦起电及静电现象
1.阅读课文,观察试验,然后自己试验从而认识电荷和摩擦起
电的实质。
2.观察图 4 试验知道电场的存在,掌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看图 5 了解验电器的作用、使用和原理。
三、电流和电池
教学过程
1.启发:电荷是可以转化或者流动的, 提问:我们生产和生活中用的电和电荷是一回事吗?

《简单电现象》电的世界,等你探索

《简单电现象》电的世界,等你探索

《简单电现象》电的世界,等你探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电无处不在。

从照亮我们房间的灯光,到让我们随时保持联系的手机,从驱动各种电器运转的电源,到让城市交通顺畅的信号灯,电的身影无所不在。

但你是否真正了解电?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奇的电的世界,探索那些简单却又至关重要的电现象。

首先,我们来聊聊什么是电。

简单来说,电是一种能量形式,它由电荷的移动产生。

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就像磁铁有南极和北极一样。

当这些电荷在导体中移动时,就形成了电流。

那电荷是怎么来的呢?一些物质的原子结构决定了它们容易失去或获得电子,从而带上正电荷或负电荷。

比如,当我们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玻璃棒会失去电子带上正电荷;而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时,橡胶棒会得到电子带上负电荷。

了解了电荷的产生,我们再来说说电流。

电流就好比水流,只不过它流动的是电荷。

想象一下,一条河流中水流不断地向前涌动,在电路中,电流也是这样持续地在导体中流动。

电流的大小用安培(A)来衡量,它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最常见的电源就是电池。

电池能够提供持续的电流,让我们的各种小电器得以工作。

电池内部发生着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不同类型的电池有着不同的特点,比如干电池、锂电池、铅酸蓄电池等等。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电路。

电路就像是电荷流动的“道路”,它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等组成。

一个完整的电路必须是闭合的,这样电流才能顺畅地流动。

如果电路中有一处断开,电流就无法通过,这就叫做断路。

而如果电路中不该相连的地方连接在了一起,导致电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回到电源,这就是短路。

短路是非常危险的,可能会引发火灾等严重后果。

再来说说电阻。

在电路中,电阻会阻碍电流的流动。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电阻值,比如铜的电阻较小,而铁的电阻较大。

电阻的大小用欧姆(Ω)来表示。

电阻的存在使得电流在通过时会消耗一部分能量,这部分能量通常会以热能的形式散发出来。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电线在长时间使用后会发热的原因。

《简单电现象》电流图像-直观理解

《简单电现象》电流图像-直观理解

《简单电现象》电流图像,直观理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电无处不在。

从点亮房间的灯光到驱动各种电子设备,电的作用不可或缺。

而要深入理解电的行为和特性,电流图像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工具。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电流。

电流,简单来说,就是电荷的定向移动。

就好比在一条道路上,一群有秩序地朝着一个方向行进的人群,这些移动的电荷就形成了电流。

而电流的大小,则取决于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电流图像,就是用图像的形式来展示电流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它就像是电流的“成长日记”,记录着电流在不同时刻的“表现”。

我们常见的电流图像有两种基本类型:直流电流图像和交流电流图像。

直流电流,顾名思义,电流的方向始终保持不变。

它的电流图像是一条水平的直线。

比如,我们常见的电池提供的就是直流电流。

当我们用电池给一个小灯泡供电时,只要电池的电量没有耗尽,电流的大小就会保持恒定,反映在图像上就是一条平稳的直线。

交流电流则不同,它的方向和大小都会周期性地变化。

最常见的交流电流就是我们家庭用电。

其电流图像就像是一条波浪线,有峰有谷,不断地重复着相同的变化模式。

那么,电流图像能为我们带来什么直观的理解呢?通过观察电流图像,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电流的变化规律。

比如,在一个电路中,如果电流图像是一条逐渐上升的曲线,那就说明电流在逐渐增大;如果是逐渐下降的曲线,就表示电流在减小。

这对于我们分析电路的工作状态非常有帮助。

电流图像还能帮助我们判断电路中是否存在故障。

假如在某个时刻,电流图像突然出现了一个大幅度的跳跃或者下降,很可能是电路中某个元件出现了短路或者断路的情况。

此外,电流图像对于研究电器设备的性能也至关重要。

比如,对于一台电动机,通过观察其工作时的电流图像,我们可以了解到电动机的启动过程、运行稳定性以及负载变化时的响应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工程师们会经常使用专业的仪器来测量电流,并将测量结果绘制成电流图像。

这些图像可以帮助他们优化电路设计、提高设备的效率和可靠性。

简单电现象知识点总结

简单电现象知识点总结

简单电现象知识点总结1. 电荷的概念电荷是一种基本的物理量,它是描述物体上的一种性质,可以使物体相互作用产生静电力。

电荷有正负之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电荷的单位是库仑(C)。

2. 电荷的产生电荷的产生可以通过以下途径:(1)摩擦效应:当两种不同材质的物体摩擦时,会产生静电荷。

例如,将橡胶棒擦拭羊毛,就会使橡胶棒带负电,羊毛带正电。

(2)电离效应:某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自发地失去或获得电子,从而产生电荷。

例如,空气中的气体分子被紫外线照射时会发生电离,产生正负离子。

(3)感应效应:当一个物体靠近被带电的物体时,会使其内部的电荷分布产生变化,从而产生感应电荷。

例如,将一个带正电的物体靠近一个未带电的金属导体,会使导体表面产生负电荷。

3. 静电现象静电现象是指由于摩擦、接触或感应等过程而产生的电荷分布现象。

静电现象表现在物体之间相互作用时产生的静电力。

例如,当用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被梳子带电,使得头发相互之间发生排斥,导致头发发生分离。

4. 导体和绝缘体导体是指能够轻易传导电荷的物质,通常是金属。

电荷在导体内部自由移动,并且在外部产生电场。

绝缘体是指不能轻易传导电荷的物质,电荷在绝缘体内部不自由移动,并且很难在外部产生电场。

例如,金属是导体,玻璃、橡胶是绝缘体。

5. 电流和电路电流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通常用I表示。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

电流是由电子在导体中的移动产生的,电子的移动形成了电流。

电路是指由电源、导体和负载等部分组成的电器设备,它可以实现电流的输送和控制。

6. 电场电场是指电荷所在空间中的物质区域,在这个区域内,其他电荷会受到电荷作用力的影响。

电场可以通过电场线来描述,它是垂直于电场线的方向上单位正电荷所受的力的大小。

电场线的方向是从正电荷指向负电荷。

电场的强度可以用电场强度来描述,它是单位测试电荷所受的力的大小。

电场强度的单位是牛顿/库仑(N/C)。

《简单电现象》电现象趣,物理之美

《简单电现象》电现象趣,物理之美

《简单电现象》电现象趣,物理之美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电无处不在。

从照亮房间的灯光,到驱动各种电器的能量,电的应用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然而,你是否真正了解电现象背后的奥秘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充满神奇与趣味的电的世界。

当我们谈到电,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闪电。

闪电是一种极其壮观且强大的自然电现象。

在雷雨天气中,云层之间或者云层与地面之间会产生巨大的电位差,导致电荷瞬间释放,形成耀眼的闪电。

闪电的温度极高,可以达到几万摄氏度,这使得周围的空气迅速膨胀并产生强烈的雷声。

闪电的形状和颜色各异,有的如树枝般分叉,有的则是笔直的线条,而其颜色也会从白色到紫色不等。

除了闪电,静电现象也是我们常见的电现象之一。

在干燥的冬天,当我们脱下毛衣时,常常会听到“噼里啪啦”的声音,还能看到一些小火花,这就是静电。

当两种不同的材料相互摩擦时,它们的表面会发生电子的转移,一种材料会失去电子带正电,另一种材料则会得到电子带负电。

静电虽然电压很高,但由于电量很小,通常对人体不会造成太大的危害。

然而,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如易燃易爆的环境中,静电却可能引发严重的事故。

电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电源。

电池通过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常见的电池有干电池、锂电池等。

干电池中的锌筒是负极,碳棒是正极,内部的化学物质在发生反应时,电子从锌筒流出,经过外部电路回到碳棒,从而形成电流。

锂电池则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长的使用寿命,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中。

电路是电能够流动和发挥作用的基础。

一个简单的电路通常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电流就像水流一样,从电源的正极出发,经过导线、开关和用电器,最后回到电源的负极,形成一个闭合的回路。

如果电路中存在断路,电流就无法流通,用电器就无法工作;而如果发生短路,电流会瞬间增大,可能会损坏电源和导线。

灯泡是电路中常见的用电器之一。

当电流通过灯泡中的灯丝时,灯丝会发热并发出光亮。

灯丝通常是由钨等金属制成,具有较高的熔点和电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维特训(三)简单电现象|典|例|分|析|摩擦起电的实质例1[2019·衡阳] 摩擦起电跟物质的种类有很大关系,严格来说,与物质的结构和化学成分有关。

各种物质中的电子脱离原子所需要的能量是不同的。

因此,不同物质的起电顺序是不同的。

见下列起电顺序表:A.跟纸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正电B.跟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负电C.跟涤纶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正电D.跟涤纶摩擦过的玻璃棒带负电[解析] 根据表中不同物质的起电顺序可知,跟纸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负电,跟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跟涤纶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正电,跟涤纶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答案] C电荷的中和例2一个带电体所带电荷量为Q1,一个带正电的验电器所带电荷量为Q2,当带电体跟验电器的金属球相接触时,观察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先闭合后又张开,根据这一现象可以判断()A.带电体带正电荷,且Q1=Q2B.带电体带负电荷,且Q1=Q2C.带电体带正电荷,且Q1<Q2D.带电体带负电荷,且Q1>Q2[解析] 验电器的金属箔片由于带同种正电荷而张开,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先闭合,说明验电器所带的电荷与带电体所带的电荷发生中和现象,即带电体带负电荷;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又张开,说明带电体所带的电荷量比验电器上所带的电荷量多,故将验电器上的所有正电荷中和完后,还有多余的负电荷,验电器的金属箔片由于带负电荷再次张开。

[答案] D|思|维|集|训|1.现有丝绸、玻璃、塑料薄膜三种材料。

通过实验发现,当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被丝绸摩擦过的塑料薄膜时,两者相互吸引。

据此排出三种材料的顺序,使前面的材料跟后面的材料摩擦后,前者总是带负电。

这个顺序是()A.丝绸、玻璃、塑料薄膜B.塑料薄膜、玻璃、丝绸C.塑料薄膜、丝绸、玻璃D.丝绸、塑料薄膜、玻璃2.甲、乙两个相同的验电器,分别带上等量的正、负电荷,用一根玻璃棒把甲、乙两个验电器的金属球连接起来,则()A.甲、乙两验电器发生电中和而不带电B.甲带了更多的正电,乙不带电C.甲不带电,乙带更多的负电D.甲、乙两验电器的带电情况没有发生改变3.两个完全相同的验电器,分别带上不等量的异种电荷,现将它们的金属球用一根带有绝缘柄的金属导体先接触后分开,则两验电器的金属箔()A.张角一定都减小,且带上等量异种电荷B.张角一定都增大,且带上等量异种电荷C.张角一定是有一个增大,且带上等量同种电荷D.带电荷多的验电器张角减小,且带上等量同种电荷4.如图3-TX-1所示,在一个带正电的小球附近有一根原来不带电的金属棒。

当用手与金属棒的某一部位接触一下后,移去带正电的小球。

关于金属棒的带电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3-TX-1A.手碰在金属棒的左端,金属棒带正电B.手碰在金属棒的中间,金属棒不带电C.手碰在金属棒的右端,金属棒带负电D.手碰在金属棒的任何部位,金属棒总是不带电5.如图3-TX-2所示是部分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电子束缚能力强弱的排序图,毛皮与图中的________摩擦最容易起电,且它们摩擦后毛皮带________(选填“正”或“负”)电。

图3-TX-26.小明学习了摩擦起电、两种电荷后,他想知道圆珠笔杆与纯毛毛衣,塑料尺子与头发等摩擦后的各物体是带正电还是带负电。

于是他就利用泡沫小球、烟盒内的铝箔、丝线等制作了一个验电器,并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其中他还有玻璃棒、丝绸这两种器材。

(1)请你简要说明怎样进行实验,根据发生的什么现象可以判断塑料尺子与头发摩擦后,塑料尺子带正电还是负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能吸引碎纸屑等轻小物体,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后,验电器的两金属箔片张开一定角度,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塑料笔杆与头发摩擦后把碎纸屑吸到笔杆上后,纸屑又被“弹”出,这是因为吸到笔杆上的纸屑带上了与笔杆相同的电荷。

通过上述实验和实验现象,说明物体可以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的方法带电。

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对电现象的认识我国古代对电的认识,是从雷电及摩擦起电现象开始的。

早在3000多年以前的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就有了“雷”“电”的形声字。

西周初期,在青铜器上就已经出现加雨字偏旁的“电”字。

《淮南子坠形训》认为“阴阳相博为雷,激扬为电”。

明代刘基说得更为明确:“雷者,天气郁激而发也。

阳气困于阴,必迫,迫极而迸,迸而声为雷,光为电”。

我国古人还通过仔细观察,准确地记述了雷电对不同物质的作用。

《南齐书》中有对雷击的详细的记述:“雷震公稽山阴恒山保林寺,刹上四破,电火烧塔下佛面,而窗户不异也。

”在我国,摩擦起电现象的记述颇丰。

西晋张华记述了梳子、丝绸摩擦起电引起的放电发声现象:“今人梳头,脱著衣时,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亦有咤声”。

(1)“阴阳相博为雷,激扬为电”中的“阴”指负电荷,“阳”指正电荷,云层带电是因为云层与空气摩擦使________发生转移,这种现象叫________。

(2)“电火烧塔下佛面”是因为佛面的金属膜属于________,强大的放电电流通过佛面的金属膜,金属被熔化。

“而窗户不异也”是因为窗户为木制,木头属于______,所以仍保持原样。

(3)请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今人梳头,脱著衣时,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亦有咤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自然界经常出现物体带电的情况,你知道有几种方法可以使物体带电吗?使物体带电有这么几种方法:(一)摩擦起电:实验室经常用玻璃棒与丝绸、橡胶棒与毛皮相互摩擦起电。

其实。

日常用的塑料梳子、笔杆、塑料尺子与头发或腈纶针织物也极易起电。

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在摩擦过程中,电子发生了转移而使相互摩擦的两物体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

根据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电子束缚本领的大小不同,科学家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出了起电顺序表:兔毛——玻璃——羊毛——丝绸——铝——木——硬橡胶——硫磺——人造丝……顺序表中任意两种物质相互摩擦时,排在前面的物质带正电,排在后面的物质带负电;两物质顺序相隔越多,起电的效果就越好。

(二)接触起电:将一带电体与一不带电的物体接触时,就会有一部分电子从带电体跑到不带电体上,或从不带电体跑到带电体上,使原来不带电体带上与带电体相同的电荷。

(三)感应起电:将一带电体A靠近与大地绝缘的导体B的左端时,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B的左端聚集了与A相反的电荷,右端聚集与A相同的电荷。

如图3-TX-3所示,这就是感应起电。

图3-TX-3(1)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其实质是________发生了转移。

(2)若用兔毛与木条相互摩擦而带电,兔毛带________电。

(3)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越梳头发越蓬松,这是上述三种带电方法中的________。

(4)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分别叫正电荷和负电荷,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___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___。

9.“为什么丝绸要与玻璃棒摩擦而毛皮要与橡胶棒摩擦”这个问题困扰着刚学习摩擦起电的科学研究小组的成员,他们在努力探究。

图3-TX-4(1)先是一道题给了他们启发:①用丝绸分别摩擦玻璃棒(带正电)和保鲜膜,再将经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和保鲜膜靠近,两者会相互吸引,可见保鲜膜经丝绸摩擦后带的是________电荷。

①丝绸、玻璃、保鲜膜三者相比,在摩擦时最容易失去电子的是玻璃,最容易捕获电子的是________,于是就排出了这三种物质的捕获别的物质的电子能力的强弱,如法炮制就可以得到一张“摩擦电序”表,感觉问题有了头绪。

(2)然后成员们做了一些材料,排了序,有些实验现象不明显,很难判断,他们想网上会不会有“摩擦电序”表,于是上网查询,果真如愿。

(3)最后解决了问题:为什么丝绸要与玻璃棒摩擦而毛皮要与橡胶棒摩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后续,这次该小组的研究不仅解决了困扰着的问题,还顺藤摸瓜出“摩擦电序”,更重要的是获得了研究的思想,整个研究过程或“摩擦电序”给你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小明在五一期间坐动车来厦门旅游,返回时坐了长途大巴。

细心观察的他发现大巴车身比动车车身的灰尘明显多一些,请你从物理的角度说一说其中的道理。

详解详析1.C[解析] 丝绸与玻璃棒相互摩擦时,丝绸得到电子带负电,玻璃棒失去电子带正电,故丝绸的吸附电子能力大于玻璃棒;玻璃棒与塑料薄膜靠近时相互吸引,说明塑料薄膜带负电,故塑料薄膜的吸附电子能力大于丝绸。

因此,吸附电子能力由强到弱的排列顺序是:塑料薄膜、丝绸、玻璃,此时使前面的材料跟后面的材料摩擦后,前者总是带负电。

2.D[解析] 异种电荷可以通过导体发生中和现象,但不能通过绝缘体发生中和,所以,用一根玻璃棒把甲、乙两个验电器的金属球连接起来,电荷不能通过玻璃棒发生中和,因此甲、乙两验电器所带的电荷量不变。

3.D[解析] 由于两个验电器带的是不同种类的电荷,所以在用金属导体接触两金属球时会发生中和现象,带电量少的那种电荷会被带电量多的那种电荷中和掉,然后剩余的电荷被两个验电器平分,所以最后两个验电器会带上等量的同种电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