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六第5单元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6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6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课件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二 | 选修六
艺术特点 1、气势宏伟、规模巨大、 结构严谨 2、艺术高超、栩栩如生 比例匀称、神态逼真、 色彩绚丽、个性鲜明 3、技术精湛、令人惊叹 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是雕塑艺 术史上的奇葩。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二 | 选修六
四、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价值
1、史学价值 秦始皇陵兵马俑为我们研究秦朝政治、经济、军事 制度、文化艺术及科学技术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 物资料。 2、艺术价值
二、揭开神秘的兵马俑坑
俑是古代用于陪葬的偶人。庄子称之 为“象人”。 俑的质地以木质、陶质最常见,也有瓷、石 或金属制品。俑的形象,主要有奴仆、舞乐、 士兵、仪仗等,并常附有鞍马、牛车、庖厨用 具和家畜等模型,还有镇墓避邪的神物。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二 | 选修六
兵马俑一号坑
62米
230米 平均深度为5米,总面积达14260平方米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二 | 选修六
战场上的较量,归根结底是综合实力的 较量。您能否从兵马俑中看出秦朝政治、经 济发展的状况?
(皇帝制,三公制,郡县制)
国家统一,中央集权
农业发达,国力强大 (重农抑商,兴修水利,统一货币、度量衡) 从兵马俑看,秦军为何如此强大?
严密的军阵编列体系
军功大型艺术群雕用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 艺术手法,生动地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的磅礴气势 ,是我国雕塑艺术史上的一支奇葩。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二 | 选修六
第五单元 · 中国的世界遗产文化代表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二 | 选修六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二 | 选修六
20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秦始皇。这个13岁 即位、 22岁亲政、39 岁统一中国的千古一帝 ,在为后人留下万里长 城的同时,也为自己修 建了骊山陵墓。作为皇 陵陪葬坑的兵马俑, 1974年春天在陕西临 潼偶然发现。1987年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 为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 产之一。

高中历史-世界文化遗产荟萃(选修6)5.2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高中历史-世界文化遗产荟萃(选修6)5.2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2、政治上:
3、经济上:
探究2:为什么说兵马俑是雕塑艺术史上的奇葩:
三、塑造艺术史上的奇葩
l 陶俑和陶马,造型比例匀称,神态逼真,生动传神, 色彩明快、绚丽、对比强烈,是秦代雕塑艺术品中的 杰作。
l 陶俑面部表情丰富、个性鲜明,具有大气磅礴和惟妙 惟肖的形态。
l 兵马俑的大型艺术群反映了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艺,是 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是雕塑艺术史上的奇葩。
二、揭开神秘的兵马俑坑
见到秦俑时, 除了激动就是 激动,便不由 自主跳入俑 坑。”
二、揭开神秘的兵马俑坑
1. 地位:兵马俑是秦陵的一组陪葬坑,位于秦陵东侧。 2. 兵马俑坑布局:共分四坑,为坑道式地下土木结构。
古 代 军 阵 编 列 体 系
一号坑军阵主体向东,在南、北、西边廊中各有一排武士面 向外。最前面三排为弩兵先锋,后面是车、步兵组成矩形联合编队。
3.阵容(编排特点): (1)从一、二、三、四,根据古代军队编列分别为右、 左、中军和指挥部,组成完整的军阵编列体系。 (2)呈坐西向东排列,体现秦统一过程中自西向东横扫 六国以及威武雄壮的气势。 (3)象征着守卫陵园的职能。
二、揭开神秘的兵马俑坑
“秦皇扫六合,虎势何雄哉。”从参观兵马 俑并结合所学知识看,您认为秦军为何如此 强大? 1、军事上: 军阵严整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秦始皇,这个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殁于公元前 210年,葬于陵墓的中心。在他陵墓的周围环绕着那些著 名的陶俑。结构复杂的秦始皇陵是仿照其生前的都 城——咸阳的格局而设计建造的。那些略小于人形的陶 俑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成为现实 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
l 兵器制作工艺非常高超,性能精良,代表中国青铜兵 器生产的最高水平;铬盐氧化处理技术,堪称世界冶 金史上的奇迹。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六第五单元2《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教学设计(共1课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六第五单元2《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教学设计(共1课时)
(2)总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验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3)增值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鼓励学生发挥潜力,提高历史素养。
4.教学拓展:
(1)组织学生参观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博物馆,实地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2)开展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深入探究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三维模型等,形象直观地展示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构造和艺术特点;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意识。
2.教学步骤:
(1)导入:通过回顾秦朝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秦始皇及秦始皇陵的兴趣;
(2)新课内容:详细介绍秦始皇陵的构造、布局,兵马俑的制作工艺、分类、数量及排列规律;
4.收集有关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实物资料(如图片、模型等),结合所学知识,制作一份手抄报,展示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历史、艺术价值。要求手抄报内容丰富、设计美观,字数不少于300字。
5.观看一部关于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纪录片,撰写一篇观后感,字数不少于500字。观后感要求结合课堂所学,谈谈自己对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认识和体会。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他们对历史知识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具备基本的历史素养。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秦始皇及秦朝的历史地位有一定的认识,但对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具体情况了解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及意义掌握程度不同,需要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补充;
1.教师设计相关问题,如:“秦始皇陵的构造特点有哪些?”、“兵马俑的分类及排列规律是什么?”等,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六第五单元2《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六第五单元2《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 利用多媒体展示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历史现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等角色,以第一人称视角讲述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发掘与研究过程,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3. 通过设计虚拟考古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考古发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历史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历史素养。
2.通过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尊重历史、敬畏历史的情感态度,理解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4.引导学生从秦始皇陵及兵马俑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本节课旨在通过深入剖析秦始皇陵及兵马俑,使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其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概况,包括地理位置、规模、结构及组成部分。
2.掌握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能够分析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3.了解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考古发掘过程,认识考古学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
4.通过研究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掌握如何鉴赏古代艺术品,提高审美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在本节课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这种合作学习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4. 反思与评价的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同时,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

历史高二选修六第五单元第2课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同步练习含解析

历史高二选修六第五单元第2课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同步练习含解析

人教历史高二选修六第五单元第2课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同步练习一、单选题题1.有人曾说:“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

这句话的历史依据是( )A。

秦始皇陵的发现 B.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C.阿房宫D.十二铜人答案:A解析:分析:秦始皇陵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座帝王陵,即“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秦始皇陵的历史地位,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

由题目中的信息“葬未有盛如始皇者”入手即可.2.选出下列图片中不属于北方地区的一项是()A.长城B.苹果C.兵马俑D.维吾尔族舞答案:D解析:分析:长城位于北京市,苹果主要产自于山东省,兵马俑在陕西省,维吾尔族舞是新疆维吾尔族人们的舞蹈,该民族位于西北地区.故本题应选D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地理位置,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

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

3.位于西安的名胜古迹是()A.布达拉宫B.秦始皇陵兵马俑C.敦煌莫高窟D.八达岭长城答案:B解析:分析:布达拉宫位于西藏,秦始皇陵兵马俑位于西安,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

故本题应选B 项.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地理位置,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

通过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4。

秦始皇“示强威,服海内”的思想至死未休,因此建立了一队地下雄师,它被发现是在( )A.1975年陕西西安临潼B。

1974年陕西西安临潼C.1974年陕西西安蓝田D。

1975年陕西西安蓝田答案:C解析:分析:1974年3月,陕西西安临潼西杨村的农民在挖井时无意间发现了秦始皇陵兵马俑。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地理位置,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

5.秦始皇兵马俑坑内出土的青铜兵器达四万余件,如下图所示的兵器是()A.铜剑B。

青铜戟C。

青铜簇D。

青铜弩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片中兵器的形状即可知此应为青铜弩。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秦始皇陵兵马俑出土的文物,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

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第五单元中国著名的遗迹第2课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

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第五单元中国著名的遗迹第2课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

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第五单元中国著名的遗迹第2课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测试题 2019.91,下列产生于20世纪,对人类产生重大影响的科技成就有①相对论的提出②生物进化论的提出③互联网的出现④电灯的发明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

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妊,多治麻丝葛绪捆布,此其分事也。

--《墨子》材料二《醒世恒言》叙述:明朝浙江的一个小地主,依靠仆人贩售油漆等物品,致富数千金,于是购置田产,居为大地主。

又有苏州王宪,出生于大地主家庭,经营了一个玉器店,更富裕了。

材料三《清代全史》叙述:杭州人张翰的祖先在成化末年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织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

材料四《郑氏规范》介绍,大地主郑氏家族的条规规定:“佃人用货币折租”据此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

(2)材料二、三、四提及的人物从事的经济活动有哪几种?哪一种经济活动是当时社会经济的主流?(3)材料三反映明朝出现了什么新的社会现象?这种新的现象与材料二中提到的经济活动有何关系?(4)材料三中出现的新的社会现象发展是否迅速?根据材料一和四说明理由。

3,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儒家思想曾经深刻地影响着我们这个东方大国,是历朝历代的治国方略,更是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思想渊源,继承和发扬儒家传统伦理思想中的精华,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回答: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其思想核心什么?2.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后世称其为“亚圣”。

简要指出他对儒家思想发展的主要贡献。

3.“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提倡的人生道路,是完善自我,成就理想人格,达到理想的人生境界。

请把与“修身”、“齐家”相对应的儒家名言的序号填在后面的括号内。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6课件:《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6课件:《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 三个俑坑,总面积足有50多个 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 近7000个。在三个俑坑中,一 号坑最大,坑里的兵马俑也最 多,共有6000个左右。
一号坑秦兵马俑
为了保护兵马俑,在一号坑的上面,修建了拱 形大厅。
一级爵位:梳椎髻、穿便装的弩兵,最前 面的三排弩兵
二级爵位:穿铠甲、梳着发辫或戴着圆帽 的步兵戴着板状的牛皮帽子
三级爵位级以上:铠甲也比普通战士的精 致
目光炯炯,神态庄 重好像暗下决心, 誓为秦国的统一作 殊死拼搏。
凝视远方,好 像在思念家乡 的亲人。
据专家介绍,兵马俑在最初都是彩绘的,五 颜六色十分生动,只是后来因为深埋地下、 火烧等原因,有的彩绘已经脱落,还有的彩 俑发掘后因为和空气接触变成了灰色。
秦代弩兵、步兵、骑兵、青铜兵器复原图
他抬头挺胸 ,站在队伍前 列,像是在指 挥身后的士兵 行进。
将军俑
他们身材高 大,神态严肃 ,好像一场大 战就在眼前。
武士俑
骑兵俑
他们骑在 马上,一手 握着缰绳, 一手拿着弓 箭。
这是 车马俑。
车马俑
马俑
这是和真马 一样大小的 马俑。
立射佣:头挽发髻,
身着战袍,左腿微拱, 右腿后绷,上身挺立, 微向左转,双目炯炯有 神,屏气凝息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6课 件:《秦始皇陵及兵马
俑》
2020/8/25
秦始皇陵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 是谁?
秦始皇
长城是谁下令修建的?
秦始皇
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统一天下,
公元前210年,
秦始皇撒手人寰。
这位骄横跋扈,
性情不定的始皇帝,
生前动员了近72万人为他 修筑陵墓。

人教版选修六 第五单元 第二课:秦始皇陵和兵马俑 学案 无答案

人教版选修六 第五单元 第二课:秦始皇陵和兵马俑 学案 无答案

第2课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中文名称: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批准时间:1987.12 遗产种类:文化遗产遗产遴选标准: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 (1)(3)(4)(5)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一、秦始皇陵的结构布局和历史文化内涵 c 1.结构布局:分为 (陵寝 地宫)、 (陪葬墓)和外城以外部分。

2.历史文化内涵(1)建制特点:“ ”的原则;模仿 建制布局。

(2)历史地位:中国历史上 陵园,中国古代 的帝王陵。

二、秦陵兵马俑的布局、阵容及其所反映的历史状况 b兵马俑是秦始皇陵园中的 坑,是 式的地下土木建筑结构,共有 个。

编号布局 阵容等所反映的历史状况一号坑面积 、 矩阵由 和 组成兵器先进,体现了秦一个完整的 体系;二号坑面积较小由 兵、 兵、 兵和车步骑三兵种混合等四个方阵组成,是兵马俑的 。

三号坑面积最小,“ ”是这组兵马俑的 部秦始皇陵园平面布局示意图城内城是供秦始皇死后治理朝政和饮食起居的场所。

出土两辆大型 ——安车、高车。

它们造型生动精美,装饰华丽,制作工艺复杂;展现了 车驾的精致与奢华,也反映秦王朝 艺术的华丽。

是仿宫殿式建筑,是整个陵墓建筑群的,展现了冥界的庞大帝国。

字结构四号坑是未建成的中军请在下图秦陵兵马俑的平面示意上填上坑号。

三、秦陵兵马俑所体现的高超技术和艺术震撼力(历史文化价值)c1.高超技术(1)陶俑制作:(按制作过程先后顺序排列)①用泥做材料②用陶模翻出胎型③塑五官等细部④套合、粘接⑤彩绘⑥阴干焙烧(2)冶金技术:因用途不同而采取不同的铜、锡合金比例;铬盐氧化处理技术,使兵器等有很强防腐蚀性。

2.艺术价值兵马俑的制作,成功把握效果,匀称、逼真,生动传神;大型反映我国古代工匠高超技艺;和的手法艺术,再现秦军的气势和威武雄壮的场面;是我国史上的奇葩。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毫无疑问,如果不是1974年被发现,这座考古遗址上的成千件陶俑将依旧沉睡于地下。

秦始皇,这个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殁于公元前210年,葬于陵墓的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葬于陵墓的中心。在他陵墓的周围环绕着那些著名的陶俑。结构 复杂的秦始皇陵是仿照其生前的都城——咸阳的格局而设计建造 的。那些略小于人形的陶俑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 武器,成为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
材料一 ……穿三泉,下铜而致椁[guǒ] ,宫观百官奇器珍怪 徙臧满之,令匠做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 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 烛,度不灭者久之。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兵种更为丰富,作战更加机动
兵马俑三号坑展厅 面积最小;“凹”字形;指挥部
三号坑被认为是指挥部,但坑内仅有战 车一辆,武士俑68个,却没有统帅。请给 出合理的解释。
兵 马 俑 三 号 坑
完成统一后,秦王嬴政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封建皇帝。为 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始皇集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一切 大权于一身,政事无论大小,全由一人裁决。三号坑中的军阵指 挥部没有统帅,可能是秦始皇将军权集中于个人之手的象征。
归纳:秦始皇陵及兵马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有着 怎样的“突出普遍价值”?
1、历史价值:
研究秦朝政治、经济、军事制度、文化艺术及科学技术等提供重要实 物资料。
政治:专制皇权、暴政等 军事:军阵的编列方法、秦军的编制、秦军的装备、兵器的配备等问题 经济:秦经济发展水平、生产力发展状况等。
文化艺术:雕塑艺术、服饰艺术、彩绘艺术等 科学技术:青铜工艺制造水平等
如何证实该文献记载的可信度?
通过考古探测来证实
一、“事死如生”的陵园
1、历史地位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座帝王陵,开创了后 世帝王厚葬之风的先河。
2、结构布局
①“事死如生”的原则,模仿都城建制布局。 ②陵墓宏伟壮观,专制主义皇权的体现。
发现铜车马的 陪葬坑
陪葬墓 寝陵
内城
地宫
兵马俑坑 外城
马厩坑
76m
秦 始 皇 陵 及 兵 马 俑
二、揭开神秘的兵马俑坑
1、结构特点
思考:兵马秦朝的兵马俑坑(排中兵军布)阵面向东方,原因是什么?
俑 坑
4
原因:
2(左军)
3 (1)显示秦(指横扫挥东方部六)国的威风和功业。
(2)担心六国反扑,时刻准备军事镇压。
1 (右军)
①共4个,均为坑道式的地下土木建筑结构。 ②三个坑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坑内编排有序,体现出严密的组织。
—— 世界遗产委员会在1987年遴选《世界遗产目录》时 对秦陵兵马俑的评价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兵马俑申报世界文 化遗产成功的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兵马俑申报世界文 化遗产成功的原因。
1、史学价值:
兵马俑的出土为我们研究秦朝政治、经济、军事制度、文化艺术及科 学技术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材料二: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铟[yīn]三泉,上崇山坟, 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石椁为游馆,人膏为灯烛, 水银为江河,黄金为凫[fú]雁,珍宝之藏,机械之变,棺椁之 丽,宫馆之盛,不可胜原。 ——班固《汉书·楚元王传》
概括以上材料,概括秦始皇陵的特点。 1、规模宏伟; 2、地宫结构复杂 3、埋藏奇珍异宝
二、陪葬坑---兵马俑
2、艺术特点 制作过程
陶模按俑、马不同部位翻出胎形
套合、黏接、塑出五官细部
焙烧
施以彩绘
二、陪葬坑---兵马俑
2、艺术特点
将军俑
军吏俑
武士俑
比例匀称、神态逼真、色彩绚丽、个性鲜明---写实主义
这是保存最完整的跪射俑,因为与陕西省地图很像,所以被作为 陕西的形象大使。
做工精细到鞋底的花纹、头上的发髻乃至手纹、指甲让人叹为观 止。
政治:专制皇权、暴政等 军事:军阵的编列方法、秦军的编制、秦军的装备、兵器的配备等问题 经济:秦经济发展水平、生产力发展状况等。
文化艺术:雕塑艺术、服饰艺术、彩绘艺术等 科学技术:青铜工艺制造水平等
2、艺术价值:
秦兵马俑的大型艺术群雕用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生 动地再现两千多年前秦军的磅礴气势和威武雄壮的军阵场面,是我 国雕塑艺术史上的一支奇葩。
2、艺术价值:
秦兵马俑的大型艺术群雕用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生动 地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的磅礴气势和威武雄壮的军阵场面,是我 国雕塑艺术史上的一支奇葩。
考试说明:
▲2.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①秦始皇陵的结构布局和历史文化内涵 ②秦陵兵马俑的布局、阵容及其所反映的历史状况 ③秦陵兵马俑所体现的高超技术和艺术震撼力
兵马俑一号坑展厅 一号坑面积最大,象征由步兵和战车组成的主体部队。
势不可挡、严阵以待、无坚不摧!
兵马俑一号坑展厅
站在最前排的为敢死队,年龄在16--22之间,为了轻便所以都 不穿盔甲。
二号兵马俑坑遗址大厅
骑兵方阵
车、步、骑 混合方阵
弩兵 方阵
战车方阵
内容丰富,是兵就是激动,便不 由自主跳入俑坑。”
第2课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中文名称:秦始皇陵 ●批准时间:1987.12 ●遗产种类:文化遗产 ●遗产遴选标准: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 (1)(3)(4)(5)被列入 《世界遗产目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秦始皇,这个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殁于公元前210年,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陵园,工程浩大为史所 罕见……1974——1977年在秦始皇陵东1500米处发掘出了秦 陵兵马俑坑……目前在三个墓坑中共发掘武士俑800多件,木 战车近20辆,战马100匹。由模拟的军阵,可以想见二千年前 横扫六国,统一全国,所向披靡的秦国军队的威武强大。陶俑 体态高大,与真人相仿,一般在1.8米左右,陶俑的神态各异, 表情逼真,体现了秦代高超的雕塑艺术水平。据史料记载,秦 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各式奇异珍宝。秦陵及兵马俑坑 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