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1综合题型专题练习卷: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实验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实验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实验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1.“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主要采用的方法是_____(填“理想实验法”或“控制变量法”),作出如图所示的1am图像,由图可知,a与m成_____(填“正比”或“反比”)。

2.如图甲所示,点光源位于S,右侧为竖直放置屏幕的横截面,P点位于S与屏幕之间中点,且SP连线垂直于屏幕。

让一个小球从P点静止释放,光照射小球在屏幕上形成影子,影子在屏幕上的移动情况被数码相机连拍功能拍摄下来。

图乙为拍摄到影子下落过程中的部分图像,已知该数码相机每秒拍摄10次,空气阻力忽略不计。

(1)影子运动至位置C时的速度为___________m/s;此时小球的速度为_________m/s。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若影子的v—t图像如图丙所示,可求得当地重力加速度g=___________。

(用字母表示)3.利用打点计时器和小车来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关于本实验的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本实验应用比值定义法B.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越大,实验误差越小C.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砝码盘用细线跟小车连在一起D.本实验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再释放小车(2)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中,得出的a-F图线如图所示,发现图线既不过原点,又不是直线,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填序号)。

A.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且小车质量较大B.平衡摩擦力过度,且小车质量较大C.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且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较大D.平衡摩擦力过度,且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较大(3)如图为某次实验所得的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时间间隔为0.02s,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从图中可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

4.小明在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得到一条纸带如图甲所示.在纸带上选择0、1、2、3、4、5共6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纸带旁并排放着带有最小分度值为1毫米的刻度尺,刻度尺的零刻度线跟“0”计数点对齐.(1)小明使用的是6V的学生交流电源,则所需选取的打点计时器如图_______(填“乙”或“丙”);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_______,图中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 ;(2)根据纸带可判定物体做直线运动(选填“匀加速”、“匀减速”或“匀速”).(3)由图甲可以读出三个计数点1、3、5跟0点的距离,并填入下面表格中:距离测量值/cms1 1.20s2s312.00(4)小车通过计数点“2”的瞬时速度表达式为v2= (用字母T、s1、s2、s3表示,不一定全用上),代入数据得 m/s;小车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a= 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5)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出如图丁所示的s-t2图线(s为各计数点至起点0的距离),则图像的斜率表示.5.如图甲所示为“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装置图,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1)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A.同一次实验中,O点位置不允许变动B.实验中,只需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O点的位置C.拉橡皮筋的细绳适当长些D.橡皮筋弹性要好,拉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时,拉力要适当大些(2)某同学已画出某次实验中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示意图及两个拉力的合力F,如图乙所示,这个合力F是力F1和F2合力的________(填“理论值”或“实际值”),如果用“”作为标度,则该同学量出的F的值为________(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6.如图甲所示,一与电脑连接的拉力传感器固定在竖直墙壁上,通过细绳拉住一放在长木板上的小铁块,细绳水平伸直,初始时拉力传感器示数为零。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器材中,“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和“探究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实验都需要用到的是()A .B .C .D .2.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垫高长木板一端,调节倾角,直到小车在托盘和砝码的拉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以平衡小车运动中受到的摩擦力B .在探究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时,应该改变小车的质量C .在探究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时,为了直观判断二者间的关系,应作出a﹣1/F图象D .当小车的质量远大于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时,可以近似认为细线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托盘和砝码的总重力大小3.某同学研究“在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与小车受力的关系”的实验,根据数据画出a﹣F图象如图所示,该同学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A .摩擦力没有平衡B .长木板的倾斜角过大C .小车的质量发生了变化D .绳子拉力方向没有与长木板平行4.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不需要的操作是()A .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B .用秒表测出小车运动的时间C .调节定滑轮的高度,使细绳与长木板平行D .将长木板右端垫高,平衡小车和纸带受到的摩擦力5.在研究加速度a和力F、质量m的关系时,应用的是()A .控制变量法B .等效替代法C .理论推导法D .理想实验法6.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 .实验时,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再放开小车B .平衡摩擦力时,应将装砝码的砝码盘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C .改变小车的质量再次进行实验时,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D .砝码及砝码盘所受重力就是小车做加速运动的拉力7.图(a)为“利用DIS研究小车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阻力忽略不计,得到a-F 的关系如图(b)所示。

则实验过程中需满足的条件为()A .小车质量较大且不变B .小车质量较小且不变C .钩码质量较大且不变D .钩码质量较小且不变8.(多选)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形成图甲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倾角过小B .形成图乙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倾角过大C .形成图丙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倾角过小D .形成图丁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倾角过大9.(多选)关于图示力学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用此装置“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需要平衡摩擦力B .用此装置“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时,若用钩码的重力代替细线对小车的拉力,应保证钩码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C.用此装置“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时,平衡摩擦力时,先不挂砂桶,反复调整垫木的位置,轻推小车,直到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用此装置“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时,保持小车质量不变,用装有细砂的砂桶通过定滑轮拉动小车,打出纸带。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实验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实验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实验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1.某探究小组在物理实验室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

实验室现有的器材有:方木板一块,白纸一张,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两个,橡皮条(带两个较长的细绳套)一条,图钉(若干个)。

(1)除了现有的,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2)实验时,主要的步骤是:①如图甲所示,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木板上,橡皮条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拴两个细绳套;②如图乙所示,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绳与橡皮条的结点伸长到某位置并记为O点,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和F2及______;③如图丙所示,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使绳与橡皮条的结点拉到O点。

记下此时细绳的方向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为______N;④如图丁所示,已按一定比例作出了F1、F2和F力的图示。

探究小组的紫珠和黑柱同学都猜想三个力的大小和方向符合“平行四边形”的规律。

如何检验猜想呢?紫珠同学提出用虚线把拉力F的箭头端分别与F1、F2的箭头端连接,看看所围成的形状是不是像一个平行四边形;黑柱同学则认为应该以F1、F2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看看所得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是不是几乎与F重合。

关于这两种检验方案,你认为合理的是:______。

A.只有紫珠同学的方案合理 B.只有黑柱同学的方案合理 C.两个方案都合理2.为研究实验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规律,经过实验得到下表速度和时间的关系,请作出表示小车速度和时间关系的图象。

时间t/s 0 0.1 0.2 0.3 0.4 0.5速度v/(m. 1s ) 0.38 0.63 0.88 1.11 1.38 1.623.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F及质量M的关系实验.图1为实验装置简图,A为小车,B为打点计时器,C为装有砂的砂桶(总质量为m),D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①若保持砂和砂桶质量m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分别得到小车加速度a与质量M及对应的1M数据如表所示.根据表数据,为直观反映F不变时a与M的关系,请在图2所示的方格坐标纸中选择恰当的物理量建立坐标系,并作出图线________.从图线中得到F不变时,小车加速度a与质量M之间存在的关系是_____.次数 1 2 3 4 5小车加速度a/(m•s﹣2) 1.98 1.48 1.00 0.67 0.50小车质量M/kg 0.25 0.33 0.50 0.75 1.00质量倒数1M/kg﹣1 4.00 3.00 2.00 1.33 1.00②某同学在探究a与F的关系时,把砂和砂桶的总重力当作小车的合外力F,作出a﹣F图线如图3所示,试分析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_____.③在这个实验中,为了探究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要保持第三个物理量不变,这种探究方法叫做_____法.4.(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______电源的计时仪器,当电源的频率为50Hz时,振针每隔______秒打一个点,如图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匀变速直线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记数点,相邻记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

高中物理题组训练3.7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题组训练3.7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新人教版必修1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物理题组训练 3.7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新人教版必修1(时间:60分钟)1.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时,先用两个弹簧秤拉橡皮条,再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条,两次须使橡皮条的结点达到同一位置,这样做是为了( ) A.便于测量力的大小B.使两个分力和它的合力产生相同的效果C.使两个分力和它的合力有相同的作用点D.便于画出分力与合力的方向解析本实验是一个验证性实验,是通过看共点的两个力与它们的合力是否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因合力与它的分力是等效力,两次使橡皮条沿同一方向伸长相同的长度,表明第一次对橡皮条所加的两个力与第二次对橡皮条所加的一个力是等效力,其次,本实验是共点的两个力的合成,所以拉到同一位置也满足了共点的条件,故选B、C.答案BC2.图376甲为“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装置.图376(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A.在测量同一组数据F1、F2和合力F的过程中,橡皮条结点O的位置不能变化B.用弹簧测力计拉细线时,拉力方向必须竖直向下C.F1、F2和合力F的大小都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D.为减小测量误差,F1、F2方向间夹角应为90°(2)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如图376乙所示,由图可知拉力的大小为________N.答案(1)AC(2)4.003.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拉橡皮条.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A.两细绳必须等长B.弹簧测力计、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C.用两弹簧测力计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测力计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解析B做法能保证分力与合力在同一平面内,减小了作图误差;D做法能保证分力的方向测量更准确,减少了测量误差.实验时两细绳不必等长,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不一定要求相差较大,所以B、D正确.答案BD4.在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上,另一端连接两根细线,然后通过细线用两个互成角度的弹簧测力计来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到某一点O,此时需记录下:(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改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条拉到O点后再记录下:(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图377所示,是该同学完成“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操作后得到的数据图,请选好比例在方框中作图完成该同学未完成的实验数据处理.图377解析作图时要以O点为起点作F1、F2、F′的图示,且要按同一比例;要用三角板和刻度尺规范地作出平行四边形.答案(1)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2)结点O的位置(3)两细线的方向(4)弹簧测力计的读数(5)细线的方向实验数据处理如图所示图3785.某同学在家中尝试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他找到三条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和若干小重物,以及刻度尺、三角板、铅笔、细绳、白纸、钉子,设计了如下实验:将两条橡皮筋的一端分别挂在墙上的两个钉子A、B上,另一端与第三条橡皮筋连接,结点为O,将第三条橡皮筋的另一端通过细绳挂一重物,如图378所示.(1)为完成实验,下述操作中必需的是________.A.测量细绳的长度B.测量橡皮筋的原长C.测量悬挂重物后橡皮筋的长度D.记录悬挂重物后结点O的位置(2)钉子位置固定,欲利用现有器材,改变条件再次验证,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BCD(2)改变所悬挂的重物的质量6.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 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图379(1)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____.(2)在此实验中,假如F1的大小及方向确定,那么为了使橡皮筋仍然伸长到O点,对F2来说,下面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F2可以有多个方向B.F2的方向和大小可以有多个值C.F2的方向和大小是唯一确定值D.F2的方向是唯一的,但大小可有多个值解析(1)由图乙可知:力F是由作图得出的,F′就是实际的将橡皮筋拉至O点的合力,故沿OA方向的一定是F′.(2)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当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及其中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确定时,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也确定,故C正确.答案(1) F′(2)C7.某同学用如图3710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弹簧测力计A 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图3710(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中的示数为________N(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下列的一些做法中,哪些是该实验中必须的实验要求____________.(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A.实验中必须保证OB水平B.应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C.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E.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AO与OB的夹角不变(3)某次实验中,该同学发现弹簧测力计A的指针稍稍超出量程,请你提出两个解决办法.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刻度是0.2 N,读出弹簧秤示数为3.6 N.(2)实验时对力的方向没有具体要求,所以OB不一定要沿水平方向,A错误;重物的重力是合力,需要知道力的大小和方向,所以应测量重物的重力,B正确;拉线的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投影到板上的力的方向误差小,C正确;改变拉力后,进行多次实验,只需要每次都记下O点的位置即可,D错误;改变拉力后进行多次实验,对 AO与OB的夹角不要太大,也不能太小,夹角可以变化,E错误.(3)弹簧测力计A的指针稍稍超出量程,可以采用的措施是:①换用量程比较大的弹簧秤,②减小A弹簧上的弹力大小,③减小合力即重物的重力答案(1)3.6 (2)BC(3)①将A更换成较大量程的弹簧测力计②减小重物M的质量8.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拴上两根细绳,每根细绳分别连着一个量程为5 N、最小刻度为0.1 N的弹簧测力计.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当橡皮筋的活动端拉到O点时,两根细绳相互垂直,如图3711所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可从图中读出.图3711 图3712(1)由图可读得两个相互垂直的拉力的大小分别为________N和________N.(只需读到0.1 N)(2)在图3712方格纸上按作图法的要求画出这两个力及它们的合力.解析(1)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分别是4.0 N,2.5 N.(2)如图所示.根据测量结果,每小格代表0.5 N,将保证力的图示较准确,若每小格代表1 N,则2.5 N的力表达上容易造成误差,在确定合力大小时,更容易造成较大误差.力的图示应有刻度、箭头.答案(1)4.0 2.5 (2)如解析图所示。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高一物理同步讲练测专题3.4力的合成和分解(练)(原卷版+解析)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高一物理同步讲练测专题3.4力的合成和分解(练)(原卷版+解析)

专题3.4 力的合成和分解【练】一.练基础过关1.(多选)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为F1、F2,它们的合力大小为F,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不可能出现F<F1同时F<F2的情况B.不可能出现F>F1同时F>F2的情况C.不可能出现F<F1+F2的情况D.不可能出现F>F1+F2的情况2.某物体同时受到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共点力作用,在如图所示的四种情况中(坐标纸中每格边长表示1 N大小的力),对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说法正确的是()3.(多选)两个共点力F1、F2大小不同,它们的合力大小为F,则()A.F1、F2同时增大一倍,F也增大一倍B.F1、F2同时增加10 N,F也增加10 NC.F1增加10 N,F2减少10 N,F一定不变D.若F1、F2中的一个增大,F不一定增大4.两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F1和F2,当它们之间的夹角为90°时,合力大小为10 2 N,则当它们之间的夹角为120°时,合力的大小为()A.10 N B.10 2 NC.15 N D.20 N5.为了行车的方便与安全,上山的公路都是很长的“之”字形盘山公路,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减小上山车辆受到的摩擦力B.减小上山车辆的重力C.减小上山车辆对路面的压力D.减小上山车辆的重力平行于路面向下的分力6.设有5个力同时作用于质点O,它们的大小和方向相当于正六边形的两条边和三条对角线,如图所示,则这5个力的合力等于其中最小力的()A.3倍B.4倍C.5倍D.6倍7.将如图所示的力F分解为F1和F2两个分力,已知F、F1的大小和F2、F之间的夹角α(α<90°)。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F1>F sin α,则F2一定有两解B.若F1=F sin α,则F2有唯一解C.若F1<F sin α,则F2有唯一解D.若F1>F,则F2一定无解8.(多选)如图所示,重20 N的物体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用F=8 N的力斜向下推物体。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1实验专题练习卷: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精选文档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1实验专题练习卷: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精选文档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11.用等效代替法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①本实验中“等效代替”的含义是_______。

A.橡皮筋可以用细绳替代B.左侧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可以替代右侧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C.右侧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可以替代左侧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D.两弹簧测力计共同作用的效果可以用一个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替代②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拉弹簧秤,当橡皮筋的活动端拉到O点时,两根细绳相互垂直,弹簧秤的指针如图所示,这两个相互垂直的拉力的大小分别为F1=_____N和F2=_____N。

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_____是F1、F2合力的理论值,_____是F1、F2合力的实际值。

12.在“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实验中,用两个弹簧秤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伸长到某一位置O点,为了确定两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这一步操作中:必须记录的是__________。

A.橡皮条固定端的位置B.描下O点位置和两条细绳套的方向C.橡皮条伸长后的总长度D.两个弹簧秤的读数做实验时,根据测量结果在白纸上画出如图所示的图,其中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图中的_______是和的合力的理论值;_______是和的合力的实际测量值。

如图所示,用a、b弹簧秤拉橡皮条使结点到O点,当保持弹簧秤a的示数不变,而在角逐渐减小到的过程中,要使结点始终在O点,可以_______;A.增大b的示数,减小角度B.减小b的示数,增大角度C.减小b的示数,先增大角度,后减小角度D.增大b的示数,先减小角度,后增大角度13.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小组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①用图钉把一张白纸钉在水平桌面的木板上;②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的A点,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套,先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如图所示;③用铅笔描下结点O的位置和两个细绳套OB、OC的方向,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④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与前面相同的位置O,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和____________。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试题3.4 力的合成 题.doc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试题3.4 力的合成 题.doc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3.4 力的合成 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合力和分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力与合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B.分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时产生的效果与合力单独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C.几个力的合力就是这几个力的代数和D.合力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任一分力答案:BD解析: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关系,合力产生的作用效果与分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因而合力与分力不是同时作用在物体上,故A 项错,B 项正确;力是矢量,力的合成遵循矢量运算法则,即平行四边形定则,故C 项错;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合力与分力的大小没有必然的联系,合力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任一分力,故D 项正确.故选BD.2.某同学在单杠上做引体向上,在下列四个选项中双臂用力最小的是( )A B C D答案:B解析:双臂用力的合力与重力平衡,大小保持不变,两胳膊平行时用力最小。

故正确选项为B 。

3.如图是“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示意图.图甲表示在两个拉力1F 、2F 的共同作用下,将橡皮条的结点拉长到O 点;图乙表示准备用一个拉力F 拉橡皮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实验时,两个拉力的大小应相等B.甲实验时,两个拉力的方向应互相垂直C.乙实验时,只须使橡皮条的伸长量与甲实验相等D.乙实验时,仍须将橡皮条的结点拉到O 点答案:D解析:实验中1F 、2F 的共同作用作用效果与用一个拉力F 拉橡皮条的作用效果相同,及将橡皮条的结点拉到O 点。

4.如图所示,天鹅、大虾和梭鱼一起想把一辆大车拖着跑,他们都给自己上了套,天鹅伸着脖子要往云里钻,大虾弓着腰儿使劲往前拉,梭鱼一心想往水里跳,它们都在拼命的拉,结果大车却一动不动。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的合力一定比大虾的拉力大B.它们的合力与大车所受的摩擦力一定平衡C.它们的合力可能为零D.大车所受的合力一定为零答案:CD解析:力的合成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并不确定,故A选项错误;大车如果受到地面的摩擦力,那一定还受地面的支持力,故B选项错误;天鹅、大虾和梭鱼向不同的方向拉车,三者的合力有可能为零,故C选项正确;大车静止,根据平衡条件可知D 选项正确。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 第3章 相互作用——力 实验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 第3章 相互作用——力 实验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03分层作业21 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A组必备知识基础练1.(山东潍坊高一校考)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木板竖直固定,将白纸贴在木板上,弹簧测力计A上端用细线悬挂于板上P点,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测出M的重力。

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

分别读出A和B的示数,并记录O点的位置和细线的方向,作出两拉力的合力及M重力的图示,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若图示中合力与重力等大反向,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成立。

(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中A的示数为N。

(2)下列不必要的实验要求是。

A.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准B.细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C.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3)某次实验中,该同学发现A的指针示数稍稍超出量程,请你提出一个解决办法: 。

2.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1)已有实验器材:木板、白纸、图钉、细绳套、橡皮筋、铅笔、刻度尺,完成本实验还需要从下列器材中选取的实验器材是;(2)本实验中等效替代的含义是;A.橡皮筋可以用细绳替代B.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可以用有向线段来替代C.右侧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可以替代左侧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D.两个弹簧测力计共同作用的效果可以用一个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替代(3)实验中,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示数为N;(4)王嘉同学得到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后,分别用三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并用虚线连接三条线段的箭头端,如图乙所示。

他在数据处理中存在的错误是。

A.两个分力之间的夹角不是直角B.没有选用统一的标度表示力的大小C.连接三条线段箭头时用的虚线,应该用实线3.某研究小组做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的实验,所用器材有:方木板一块、白纸、量程为5 N的弹簧测力计两个、橡皮条(带两个较长的细绳套)、刻度尺、图钉(若干个)。

(1)实验时,主要的步骤是:A.在桌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B.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方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C.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记录下O点的位置,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D.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E.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伸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F.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得出结论上述步骤中:①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是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二、实验题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1综合题型专题练习卷: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1. 某同学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测得图中弹簧OC 的劲度系数为500 N/m.如图1所示,用弹簧OC 和弹簧秤a 、b 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在保持弹簧伸长1.00 cm 不变的条件下:(1)若弹簧秤a 、b 间夹角为90°,弹簧秤a 的读数是________N(图2中所示),则弹簧秤b 的读数可能为________N.(2)若弹簧秤a 、b 间夹角大于90°,保持弹簧秤a 与弹簧OC 的夹角不变,减小弹簧秤b 与弹簧OC 的夹角,则弹簧秤a 的读数________、弹簧秤b 的读数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l/cm l 010.9712.0213.0013.9815.05F/N 00.501.001.502.002.50表所示:为O 1、O 2,记录弹簧秤的示数F,测量并记录O 1、O 2间的距离(即橡皮筋的长度l ).每次将弹簧秤示数改变0.50 N,测出所对应的l,部分数据如下②如图甲所示,将环形橡皮筋一端挂在弹簧秤的秤钩上,另一端用圆珠笔尖竖直向下拉,直到弹簧秤示数为某一设定值时,将橡皮筋两端的位置标记①将弹簧秤固定在贴有白纸的竖直木板上,使其轴线沿竖直方向.实验步骤:2.某同学通过下述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③找出②中F=2.50 N时橡皮筋两端的位置,重新标记为O、,橡皮筋的拉力记为F OO′.④在秤钩上涂抹少许润滑油,将橡皮筋搭在秤钩上,如图乙所示.用两圆珠笔尖成适当角度同时拉橡皮筋的两端,使秤钩的下端达到O点,将两笔尖的位置标记为A、B,橡皮筋OA段的拉力记为F OA,OB段的拉力记为F OB.完成下列作图和填空:(1)利用表中数据在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F-l图线.(2)测得OA=6.00cm,OB=7.60cm,则F OA的大小为 N.(3)根据给出的标度,作出F OA和F OB的合力的图示.(4)通过比较与的大小和方向,即可得出实验结论.3. 小明通过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实验记录纸如题图所示,O点为橡皮筋被拉伸后伸长到的位置,两弹簧测力计共同作用时,拉力F1和F2的方向分别过P1和P2点;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拉力F3的方向过P3点。

三个力的大小分别为:F1=3.30 N、F2=3.85 N和F3=4.25 N。

请根据图中给出的标度作图求出F1和F2的合力。

_____________两次实验记录的轨迹如题图所示,过O 点作一条直线与轨迹交于a 、b 两点,则实验中橡皮筋分别被拉伸到a 和b 时所受拉力F a 、F b 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

(3)根据(2)中的实验,可以得出的实验结果有哪些?________(填写选项前的字母)A .橡皮筋的长度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B .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橡皮筋第2次的长度较长C .两次被拉伸到相同长度时,橡皮筋第2次受到的拉力较大D .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拉力越大,橡皮筋两次的长度之差越大(4)根据小明的上述实验探究,请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提出两点注意事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某同学为了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先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线悬吊一个钩码,当钩码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为2.00N ;再用两个弹簧秤a 和b 通过两根细线互成角度将该钩码悬吊,其中a 所拉细线方向水平(如图1),当钩码静止时,b 的示数如图2所示.字)(1)b 的示数为______N ,a 的拉力为__________N .(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动N ,在白纸上记录下N 的轨迹。

重复上述过程,再次记录下N 的轨迹。

实验装置如题图所示,将一张白纸固定在竖直放置的木板上,橡皮筋的上端固定于O 点,下端N 挂一重物。

用与白纸平行的水平力缓慢地移度,发现读数不相同,于是进一步探究了拉伸过程对橡皮筋弹性的影响。

(2)仔细分析实验,小明怀疑实验中的橡皮筋被多次拉伸后弹性发生了变化,影响实验结果。

他用弹簧测力计先后两次将橡皮筋拉伸到相同长(2)保持a及其拉的细绳方向不变,将b及其拉的细绳方向沿逆时针在图示平面缓慢转至竖直方向的过程中,b的示数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 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弹簧测力计在水平放置的方木板上做“验证共点力的合成规律的实验”.(1)同学们用坐标纸记下某次橡皮筋的结点位置O以及两弹簧测力计施加的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如图所示.图中每个正方形小格边长均表示1.0 N,利用作图法可知F1与F2的合力大小为___________N.(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实验时,第一次用两个弹簧测力计、第二次用气一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结点拉到同一位置,其目的是为了________.(3)不改变测力计1的示数F1的大小,逐渐减小两个弹簧测力之间的夹角.为使结点O位置保待不变,则另一测力计2的示数将___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6. 某学习小组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先用图钉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A点,接着在橡皮筋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另一端系着绳套B、C.实验中用两根弹簧秤互成角度的把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拉到O点,再只用一根弹簧秤同样把结点拉到O点.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1)图乙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选填“F”或 “F’”).(2)某同学将实验中的细绳换成橡皮筋,其它步骤不变,那么实验结果(选填“会”或 “不会”)发生变化.(3)某同学用三根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来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如图所示,三根橡皮筋在O点相互连接,拉长后三个端点用图钉固定在A、B、C三点.在实验中,可以通过刻度尺测量橡皮筋的长度来得到橡皮筋的拉力大小,并通过OA、OB、OC的方向确定三个拉力的方向,从而探究求其中任意两个拉力的合力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减小误差,应选择劲度系数尽量大的橡皮筋B.只需要测量橡皮筋的长度,不需要测出橡皮筋的原长C.以OB、OC为两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其对角线一定与OA在一条直线上且长度相等C.多次实验中即使O点不固定,也可以探究求合力的方法7. 为了较准确的测量某细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小聪、小明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小聪在实验室里找到一把弹簧测力计,按图甲所示安装细线和测力计后,他用力缓慢竖直向下拉测力计,直到测力计的示数达到量程(细线没有断裂),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将F记为细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小明在实验室里还找到一把刻度尺和一个玩具小熊,接着进行了如下的操作:①用刻度尺测出细线的长度L,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玩具小熊的重力G;②按图乙所示安装玩具小熊、细线(玩具小熊悬挂在细线的中点);③两手捏着细线缓慢向两边移动直到细线断裂,读出此时两手间的水平距离d;④利用平衡条件算出结果。

在不计细线质量和伸长影响的情况下,请回答:(1)小明算出的细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____ (用L、G、d表示);两位同学中,__ (选填“小聪”或“小明”)的测量结果较准确。

(2)在小明两手捏着细线缓慢向两边移动的上述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 (填选项序号字母)。

A.细线上的拉力大小不变B.细线上的拉力大小减小C.细线上拉力的合力大小不变D.细线上拉力的合力大小增大8. 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其中的二个步骤是:①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并固定好,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拴两根细线,通过细线同时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线的结点达到某一位置O点,在白纸上记下O点和两个弹簧秤的读数F1和F2.②只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使它的伸长量与用两个弹簧秤拉时伸长量一样,记下此时弹簧秤的读数F和细线的方向.以上两步骤均有疏漏,请指出疏漏:在①中是在②中是(2)某同学在研究“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得出合力F的大小随夹角θ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由图象及力的合成知识可求得两分力大小分别为 N、 N;它们的合力若是作用在一质量为2kg的物体上(不计其他力)可使该物体获得的加速度范围为:.9. 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拉橡皮条.(1)对两次拉橡皮条的实验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代号)A.只要两次实验都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B.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最好让每个测力计都达到满刻度C.每一次实验都需使弹簧测力计达到相同刻度D.两次实验需要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A.理想实验方法 B.等效替代方法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10. 为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某同学将环形橡皮筋挂在弹簧秤钩上,用力拉橡皮筋,使弹簧秤上的读数为2.00 N时,将橡皮筋两端的位置画在白纸上,记为O、O′,选择合适的标度,作出橡皮筋拉力的大小和方向,记为F OO′,如图甲所示.接着他在秤钩和两支圆珠笔上涂抹少许润滑油,用两支圆珠笔和秤钩将环形橡皮筋拉成三角形,使秤钩的下端仍到达O点,将两笔尖的位置标记为A、B,橡皮筋OA段的拉力记为F OA,OB 段的拉力记为F OB,如图乙所示.再将环形橡皮筋剪断,测得所受的拉力F与长度l之间的关系,如图丙所示.完成下列问题:(1)测得OA="6.10" cm,OB="8.20" cm,AB="10.70" cm,则F OA的大小为____ N;(2)选择相同的标度,下列按比例作出的F OA和F OB的合力F′的图示正确的是____;(3)通过比较F′与__________的大小和方向,即可得出实验结论.11.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同学按照如下步骤进行操作:a.在桌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b.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检上两条细绳形成结点,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c.如图甲,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记录结点位置和两个弹賛测力计的示数、两根细绳的方向;d.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以F1和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画出它们所夹的对角线;e.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____________;并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f .比较和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得出结论.(1)把步骤e中的内容补充完整.(2)本实验中步骤c和e两次拉橡皮条的过程,主要体现了下列哪种科学方法__________.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3)下列操作有利于减小实验误差的是_________ (填字母代号).A.实验前将两弹簧测力计调零后水平互钩对拉,选择两个读数相同的测力计B.拴在橡皮条上的两条细绳必须等长,并且要尽量长一些C.弹簧测力计、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D.用两弹賛测力计同时拉橡皮条时,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E.在记录力的方向时,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4)图乙是该同学在白纸上根据实验数据用同一标度画出的图示,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F与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_.出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图示,并说明是如何验证的.12. 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拉橡皮条.(1)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实验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要两次实验都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B .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最好让每个测力计都达到满刻度C .每一次实验都需要使弹簧测力计达到相同刻度D .两次实验需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 .理想实验法B .等效替代法C .控制变量法D .建立物理模型法(3)某同学在实验中作出如图所示的图,其中A 为固定橡皮条的固定点,O 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图中 是F 1、F 2合力的理论值, 是合力的实验值(填F 或F′).13. 如图甲为用等效代替法“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装置图.乙甲作和三个橡皮条另一端的位置,量出三个端点到结点O 的距离分别为L 1=9.20 cm 、L 2=8.40 cm 、L 3=7.50 cm ,请根据他们的实验过程和记录的数据水平桌面上,两人合作平行于纸面分别通过细线拉三根橡皮条至某一长度(在弹性限度内),保持状态不变;如图丁所示,记录此时结点位置示,他们将三根橡皮条的一端系在一起,另一端分别系上细线,仍保证橡皮条原长相同,测得原长L 0=5.40 cm .接下来把贴有白纸的木板放在(5)若小明和小刚两位同学在家中想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他们手中有一些弹性橡皮条(弹力满足胡克定律,劲度系数为k ).如图丙所14. 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A .理想实验法B .等效替代法C .控制变量法D .建立物理模型法(2)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实验时应A .拉橡皮条的绳细一些且长一些,实验效果较好B .拉橡皮条时,弹簧秤、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C .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个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另一端拉到O 点D .拉力F 1和F 2的夹角越大越好(3)下面是该实验中的两个实验步骤:A .在水平放置的方木板上固定一张白纸,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方木板上,另一端拴上两个绳套,通过细绳同时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与方木板平面平行)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绳的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 点,在白纸上用铅笔记下O 点的位置和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1和F 2.B .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拉橡皮条,使它的伸长量与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时相同,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和记下细绳的方向. 请指出以上步骤中的错误或疏漏:A 中是 .B 中是 .(4)如图是某同学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作出的力的示意图,F 和F′中 是F 1和F 2合力的实际测量值.15. 如图是“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示意图.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于A 点,图甲表示在两个拉力F 1、F 2的共同作用下,将橡皮条的结点拉长到O 点;图乙表示准备用一个拉力F 拉橡皮条,图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力的合成图示._________(填字母).___(2)如图乙所示,是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度(标度未画出)画出的力的图示.F 1、F 2、F 、F'中不是由弹簧测力计测得的力是③再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活动端也拉至O 点,记录____________.②沿着两个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活动端拉到某一位置,记录_____的位置,并记录两个拉力的大小及方向;①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A 点,另一端拴上两根绳套,每根绳套分别连着一个弹簧测力计;(1)请将下面实验的主要步骤补充完整.(1)以下实验操作过程中正确的是;A.甲实验时,两个拉力的大小应相等B.甲实验时,两个拉力的方向应互相垂直C.乙实验时,只须使橡皮条的伸长量与甲实验相等D.乙实验时,仍须将橡皮条的结点拉到O点(2)图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三、多选题16. 在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时,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带绳套的细绳.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把橡皮条的一端拉到某一确定的O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B.同一次实验中,O点位置不允许变动C.实验中,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O点时,两个弹簧秤之间的夹角必须取90°D.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等效替代法17. 某同学在家中用三根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来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如图所示,三根橡皮筋在O点相互连接,拉长后三个端点用图钉固定在A、B、C三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