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生长过程
植物生长的5个过程

植物生长的5个过程植物生长是指植物从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到成熟植株的全过程。
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细胞和组织的协调发展。
以下将详细介绍植物生长的五个主要过程。
1.休眠期与发芽植物的生长过程始于休眠期和种子发芽。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种子吸水后开始发芽。
种子发芽是一个复杂的生理和生化过程,包括水分吸收,胚根向下延伸,胚芽向上伸展等。
同时,植物激素例如赤霉素和脱落酸在此阶段发挥重要作用,调控种子发芽和萌发。
2.幼苗生长种子发芽后,植物进入幼苗生长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幼苗通过细胞分裂和伸长、斜生生长和展展植物器官等途径来增加体积和尺寸。
细胞分裂过程中涉及有七个在生长过程中实际作用的因素,包括细胞核辐射,细胞质酸性变化,核酸和蛋白合成,储物籽谷磷酸化等。
随着幼苗的生长,出现了根和茎的分化,根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茎负责提供支撑。
3.开花和授粉植物的开花是一个重要的生长过程。
通过提供适宜的条件,如温度,光照和水分等,植物能够刺激芽的分化并开花。
授粉是植物生殖的过程,花朵通过传粉媒介来使花粉粒进入雌蕊,与雌蕊结合从而形成种子。
传粉方式多种多样,包括风传、昆虫传、鸟传等。
4.果实成熟和种子散布当授粉成功后,花朵会逐渐发展成果实。
果实是由子房发展而来的,它包含了植物的种子。
果实不仅保护种子免受损害,还有助于种子的散布。
果实成熟后,植物通过风力、水流、动物等方式来散布种子,以寻求更广泛地传播。
5.成熟和衰老植物的最后一个生长阶段是成熟和衰老。
当植物达到了其生长的顶峰,它会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在这个过程中,植物继续通过光合作用吸收能量和通量以维持生长和细胞再生。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的生理功能和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会导致衰老的出现。
植物会逐渐凋谢,并最终死亡。
植物的生长过程

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生命形式之一,也是自然界中最具生命力的存在之一。
它们从种子的发芽到幼苗的生长,再到茂盛的成长,经历了一个精彩而神奇的生长过程。
下面,我们就来探索植物的生长过程。
一、种子的发芽植物的生长过程始于种子的发芽。
种子一般包含着胚珠、种皮和胚基三部分。
种皮起着保护种子的作用,而胚珠则孕育着未来植物的全部潜力。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种子便开始发芽。
发芽的第一步是吸收水分。
种子吸收充足的水分后,种皮逐渐裂开,胚基开始膨胀。
接着,胚轴从种子中伸展出来,携带着胚芽和根部。
随着胚芽的延伸,植物的主干便逐渐形成。
二、幼苗的生长一旦幼苗从地下钻出,它便面临着种种挑战。
幼苗需要不断地吸收阳光、水分和养分,以维持其生长所需的能量和物质。
阳光对幼苗的生长至关重要。
阳光中的光能通过叶绿素的吸收转化为化学能,进而驱动幼苗进行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不仅可以合成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还可以释放出氧气,为我们呼吸提供便利。
水分也是幼苗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植物通过根部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并通过茎部和叶片输送到其他部分。
水分在植物体内起到溶解营养物质、维持细胞结构的作用。
养分对幼苗的生长也不可或缺。
植物通过根部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如氮、磷、钾等,作为构建细胞和合成营养物质的原料。
在环境的不断刺激下,幼苗越来越壮大,茎干逐渐增粗,树叶也变得茂盛。
三、成长的茂盛阶段植物的成长是一个不断进化的过程,它们不断吸收养分、进行光合作用,同时也要应对外界的各种挑战。
根系的生长是植物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根系向深处延伸,既能固定植物体,保持其稳定性,又能吸收更多的水分和养分。
茎干的生长同样不可忽视。
茎干的增高使得植物能够更好地接收阳光,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更多的营养物质。
叶片的生长也是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表现。
随着树干的增粗,叶片的面积也逐渐增大。
叶片上的叶绿素将阳光转化为能量,驱动植物生存和繁衍。
总结:植物的生长过程包含了种子的发芽、幼苗的生长和成长的茂盛阶段。
植物的生长过程

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是生命中的一部分,它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生长。
植物的生长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重要阶段,包括发芽、生长和繁殖。
本文将对这些阶段进行详细探讨,以便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一、发芽阶段植物生长的第一步是从种子中发芽。
一颗种子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如水分和适宜的温度下,开始孕育新生命。
种子通过吸收水分和养分,激活其中的生物活性物质。
这些物质激发种子的生长能力,并引发胚芽的发育。
发芽过程中,胚芽开始从种子中伸展出来,同时根系也开始生长。
根系通过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为植物提供所需的营养。
同时,胚芽的嫩芽也逐渐伸展并变绿,准备进行光合作用。
这标志着植物生长的第一个阶段完成。
二、生长阶段在发芽之后,植物进入生长阶段。
生长阶段是植物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和细胞分裂不断增长。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代谢过程之一。
植物通过叶绿素吸收阳光能量,并利用这些能量合成碳水化合物和氧气。
碳水化合物作为生长能量的主要来源,为植物提供所需的养分。
同时,氧气则被释放到大气中供动物呼吸。
细胞分裂是植物生长的另一个关键过程。
植物的细胞通过不断分裂和增殖,使得植物体积不断增大。
细胞分裂还使得植物可以修复损伤和生长新组织,保持其良好的生长状态。
在生长阶段,植物的根系也不断扩展和生长。
根系的发育使得植物能够更好地吸收水分和养分,并保持其稳定的生长状态。
三、繁殖阶段当植物逐渐成熟,它们进入繁殖阶段。
植物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有性和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是指通过花粉与雌蕊结合,形成种子并通过风或动物传播的过程。
花朵在有性繁殖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它们吸引传粉者并促进花粉的传递。
在受精后,卵细胞与精细胞结合形成种子,并在环境条件合适时发芽,从而产生新的植物。
无性繁殖是指植物通过无性的方式产生新的植株。
这种方式包括利用茎的节间生根和侧芽的发育,从而生成新的植物体。
总结起来,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发芽、生长和繁殖。
植物生长过程

植物生长过程
1、发芽期:种子发芽时,首先胚根开始生长,从发芽孔伸出。
接着胚轴生长很快,将子叶推出地面,子叶展开,以后生长点发出真叶,发芽即告完成。
2、幼苗期:从第一片真叶到花蕾显现为幼苗期。
在正常温度条件下,种子发芽后生根抽叶成为幼苗一般为45~50天。
若进行春季保护地育苗,由于分苗和温度较低的原因,则需60~80天。
3、开花期:花芽分化是植株由营养生长过渡到生殖生长的形态标志。
从花芽分化到开花结实,要经过一系列形态建成的过程。
包括萼片及花瓣原基的分化、雄蕊的出现,接着是花粉的形成,最后是子房的膨大。
4、结果期:果实的可食部分,除肉质的果皮以外,还有胎座组织及心室的隔壁组织,从子房发育膨大成为一个食用的果实,可分为细胞分裂期及细胞膨大期。
细胞分裂从子房发育初期就基本停止了。
扩展资料
植物是有叶绿素和细胞壁能够进行自养的真核生物。
绿色植物大部分的能源是经由光合作用从太阳光中得到的,温度、湿度、光线、淡水是植物生存的基本需求。
种子植物共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绿色植物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借助光能及叶绿素,在酶的催化作业下,利用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产生葡萄糖等有机物,供植物体利用。
植物生长的6个阶段

植物生长的6个阶段植物生长的6个阶段植物生命力旺盛,它们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从种子到成熟植株的生长过程。
而这个生长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6个阶段。
一、种子发芽阶段种子发芽是植物生长的第一步,它们需要适当的温度、水分、光照等条件。
当外界环境符合植物发芽的条件时,种子开始吸水发胀,随后开始破裂,散发出根、茎、叶三部分。
同时,胚芽也开始自身合成营养物质,逐渐变大。
二、幼苗期这个阶段由种子发芽后的个体生长到拥有完整的根、茎、叶的过程。
幼苗期需要保持稳定的温度、水分和光照,以便正常生长。
同时,靠根吸收的养分和水也要足够,否则会影响生长速度和幼苗发育情况。
三、生长期在生长期中,植物的生长速度逐渐加快,茎和叶子数量不断增加。
同时,植物需要较多的养分、水分和光照,并且不同植物对这些因素的需求不同。
植物在生长期还要面临各种生物和非生物的环境压力,如病虫害、干旱、高温等。
四、开花期开花期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它标志着植物已经进入到生殖时期。
在开花期,植物的养分和水分都会集中到花朵上,花粉也会散发出来进行传播。
同时,植物的生物钟也会影响开花时间。
五、结果期经过开花期后,植物开始进入结果期。
此时植物的花已经掉落,然后由刚刚受精的花粉发育为果实。
不同类型的植物所结的果实的形态和大小也各自不同。
六、老化期最后一个阶段是老化期,这个阶段标志着植物的生命周期接近尾声。
在此阶段中,植物的生长速度减缓,落叶开始。
在这个过程中,植物逐渐失去功能性,最终死亡。
总之,植物生长的过程非常复杂,需要环境中的许多因素的协同作用。
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展,我们必须有一定的了解,以便更好的管理和保护我们周围的自然植被。
植物是怎么生长的

植物是怎么生长的植物是自然界中最具生命力的生物之一。
它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生长和发育,不断地进行光合作用、细胞分裂和组织发育。
本文将探讨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相关的因素和机制。
一、开始生长:种子发芽植物的生命起源于种子。
当种子进入适宜的环境条件时,发芽过程开始。
首先,种子吸收水分并膨胀,这是种子开始活动的关键一步。
接下来,种子开始分解存储的营养物质,为新的生长提供能量和营养。
随着水分的吸收和种子的活化,胚芽开始膨大并伸展。
这时,幼芽通过根的生长向土壤中延伸,同时幼茎往上生长,穿破土壤,展开叶片。
这一过程被称为“破土”或“出土”。
二、根系与吸收养分根是植物的主要器官之一,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并支持植物的稳固生长。
根的生长形式多样,视植物种类而异。
有些植物具有主根和侧根,形成像树木一样的深立体根系;而其他植物则有纤细分散的须根。
根通过细胞层层分裂生长,顺着土壤前进,不断吸收水分和养分。
根尖是根的最活跃部分,其中的根毛为根的吸收器官。
根毛的增多增加了植物吸收养分的表面积,提高了养分吸收效率。
三、光合作用与叶片发育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过程。
它发生在叶片中的叶绿素细胞中,通过光能转化二氧化碳和水为光合产物,并释放出氧气。
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也是植物进行呼吸和蒸腾的器官。
当植物的幼芽出土后,叶片开始展开生长。
叶片的发育过程包括细胞分裂、细胞扩大和细胞分化等步骤。
叶片表皮具有保护功能,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和对有害物质的损害。
通过叶片的光合作用,植物可以产生能量和建筑材料。
这些光合产物向植物的其他部位输送,用于生长和发育,如根、茎和花果等。
四、茎的生长与支撑除了根和叶,茎也是植物的重要器官之一。
茎使叶子能够充分暴露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
茎的生长方式因植物种类而异,有些植物的茎直立,有些植物的茎爬升或匍匐。
茎的生长主要是通过细胞分裂和细胞扩大来实现的。
茎内的维管束负责输送水分和养分,帮助茎的生长和养分供应。
植物的生长过程

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形式之一,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植物的生长过程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详细探讨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的发芽、幼苗的生长、茎与根的形成以及植物的成熟阶段等。
第一阶段:种子的发芽植物的生长过程始于种子的发芽。
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单位,它们携带着植物的遗传信息和营养物质。
当种子获得适宜的环境条件时,例如适当的温度、湿度和氧气供应,它们会迅速发芽生长。
首先,种子吸收水分,导致种子外壳膨胀,内部胚乳开始活化。
接着,细胞分裂和伸长开始发生,幼芽逐渐突破种子壳。
在这个阶段,幼芽主要依靠种子内的储备营养来满足生长的能量需求。
第二阶段:幼苗的生长随着种子的发芽,幼芽变成幼苗,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阳光能量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同时释放出氧气。
幼苗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和养分,并借助叶绿素的帮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在这个阶段,幼苗的根开始生长并向土壤深处延伸,以吸收更多的水分和养分。
同时,幼苗的茎也在不断生长,使叶子能够更好地接触到阳光。
叶片的数量逐渐增加,根据植物的种类和环境条件,幼苗可能还会产生侧芽。
第三阶段:茎与根的形成在幼苗的生长过程中,茎与根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茎是植物的支持结构和营养输送通道,根则负责土壤营养的吸收和固定植物在地下的位置。
茎的生长是由细胞分裂和伸长驱动的。
新的细胞不断产生,并向上方延伸,同时老的细胞也逐渐向下移动。
这种细胞分裂和伸长的过程使得茎能够不断增长,并将养分输送至植物的其他部分。
根的形成则涉及细胞分化和组织发育。
在根尖区,细胞分裂活跃,新的细胞不断产生。
这些新的细胞在根毛的形成中起到关键作用,根毛能够增加根的吸收表面积,提高水分和养分的吸收效率。
第四阶段:植物的成熟阶段经过长时间的生长和发育,植物最终进入成熟阶段。
在这个阶段,植物的茎和根已经形成,并且各种器官发育得较为完整。
茎和根的生长趋势变得缓慢,主要集中在维持和更新已有组织。
生活科学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

生活科学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物之一,它们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至关重要。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是生活科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照顾植物,还可以促进我们对自然界的理解。
本文将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从种子到成熟植物的全过程。
一、种子发芽种子是植物生命周期的起始点。
当适宜的环境条件满足时,种子开始发芽。
首先,种子吸收水分,激活种子中的生物活性物质。
然后,种子皮裂开,幼嫩的根开始生长向下,穿过土壤。
同时,种子的芽也会往上伸展,把里面的叶子推向土壤表面。
二、生长期在种子发芽后,植物进入生长期。
这个阶段是植物生命周期中的最长阶段。
植物的根系不断向下生长,以吸取水分和营养物质。
同时,茎也随之增长,并分枝形成新的侧枝。
叶子扩大并展开,通过光合作用吸收阳光,并将其转化为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
三、开花和授粉生长期后,如果植物达到了开花条件,它们就会开始开花。
植物的花由花瓣、花萼、花蕊和花柱等部分组成。
这些部分的形态和颜色各不相同,吸引了不同种类的昆虫、鸟类或风等传播花粉。
当花粉传播到花柱上时,授粉就完成了。
四、结实授粉后,花朵逐渐凋谢,植物开始形成果实。
果实是植物用来保护和分散种子的结构。
当果实成熟时,它们会吸引动物来吃下果肉,并通过动物的消化系统传播种子。
当种子离开果实,由于细胞分裂的作用,它们开始成长和发育。
五、成熟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种子逐渐变成了成熟的植物。
成熟的植物具有完整的根系、茎干和叶片,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它们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和水分,通过根系运输到茎干和叶片,进而制造营养物质。
同时,成熟的植物也具备了繁殖的能力,它们能够产生新的种子,并继续下一代的生命循环。
总结通过生活科学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命规律和生态功能。
种子发芽、生长期、开花授粉、结实和成熟是一个植物从开始到完成生命循环的关键阶段。
了解这些过程有助于我们更科学地种植和保护植物,促进生态平衡的维持和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菜生长发育与产品形成
白菜生育周期分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
以秋冬白菜为例,营养生长期包括:
①发芽期:从种子萌动到子叶展开,真叶显露。
②幼苗期:从真叶显露到形成一个叶序。
③莲座期:植株再展出1-2个叶序,是个体产量形成的主要时期。
生殖生长期包括:
①抽薹孕蕾期:抽生花薹,发出花枝。
主花茎和侧枝上长出茎生叶,顶端形成花蕾。
②开花结果期:花蕾长大,陆续开花、结实。
白菜以莲座叶为产品。
秋播白菜一般天分化一片新叶。
如杭州油冬儿等品种单株,一般具25-30片叶,其中主要由第9-24片莲座叶构成产量。
幼苗期叶面积的增长速度比叶重增长快;莲座期则叶重增长速度较快。
到生长后期,叶重增长主要是叶柄的增长,叶柄重常占叶总重的75-80%,为养分的贮藏器官。
单位面积产量由株数和单株重所构成,而单株重则受叶数和叶重两个因素所制约。
多数品种为叶重型,叶重增加主要靠叶面积增大和叶柄增重。
白菜喜冷凉气候,平均气温18-20℃和阳光充足的条件下生长最好。
-2~-3℃能安全越冬。
25℃以上的高温生长衰弱,易感病毒病,只有少数较耐热品种可在夏季栽培。
白菜萌动的种子及绿体植株在气温15℃以下,经历一定的天数完成春化,苗端开始花芽分化,而叶
分化停止。
在长日照及较高的温度条件下抽薹、开花。
但不同品种对长日照的要求有明显差异。
栽培技术
白菜类型、品种繁多,适应性广泛,在中国江、淮地区,除冬季和早春行简易覆盖栽培外,可多茬露地栽培;华南地区可周年生产。
在栽培上一般按三季安排:
1.秋、冬白菜:育苗移栽,收获成株为主。
华南是9-12月陆续播种,分期收获至翌年2月;江、淮地区是8月上旬~10月中旬陆续播种,封冻前收获完毕。
2.春白菜:晚秋播种,小苗越冬,翌春收获成株;早春播种,采收幼苗。
早春用冷床播种育苗或春分后播种育苗的,也可收获和成株。
3.夏白菜:以栽培采收菜秧为主,5月上旬~8月上旬可随时播种,不断收获。
白菜常与瓜类、豆类及大田作物轮作。
春白菜与茄果类、瓜类、豆类、薯芋类蔬菜间作套种;夏白菜与芹菜、茼蒿、胡萝卜等蔬菜混播;秋冬白菜可与结球甘蓝、花椰菜、莴笋、马铃薯等间作或套种。
利用不同品种排开播种,可实现周年供应。
4.秋大白菜是我市秋季蔬菜主栽品种之一,是从业农民秋季增收的重要来源,种好秋大白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萝卜的生长和发育
萝卜生长发育过程可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时期。
一般第一年为营养生长期,形成肥大的肉质根,经过贮藏休眠,第二年进入
生殖生长期,抽薹、开花、结实。
但是在春季提早播种,也能在一年内完成整个生长发育周期。
1.营养生长期
营养生长期分为发芽期、幼苗期、叶生长期、肉质根生长盛期。
(1)发芽期由种子萌动到第1片真叶展开为发芽期,约5~6天。
此时的生长主要依靠种子内贮藏的养分供给,为异养生长。
因此,种子的质量、贮藏年限等对苗期生长有很大的影响。
此期主要是吸收根的生长,要求较高的温度和湿度。
栽培中应注意防旱,保证全苗。
(2)幼苗期从第1片真叶展开到萝卜“破肚”,这一阶段称为幼苗期,需15~20天。
这个时期地上部分叶片分化加速,叶面积增大。
幼苗具有5~6片真叶时,肉质根伸长、加粗。
由于次生生长,根的中柱开始膨大,向外增加压力,其初生的皮层和表皮不能相应地生长和膨大,从下胚轴部位破裂,称为“破肚”。
“破肚”历时5~7天。
“破肚”结束,也是幼苗期结束的标志。
(3)叶生长期又称莲座期,或肉质根生长前期,是从“破肚”到“露肩”,约20~30天。
此期叶数不断增加,叶面积迅速增大,根系吸收能力加强,生长量加大,肉质根延长,地上部生长量仍超过地下部的生长量。
此期末,肉质根已有一定大小,根头部开始膨大变宽,称之为“躇肩”。
(4)肉质根生长盛期从“露肩”到收获,是肉质根生长最迅速的时期,约50~60天。
此期叶片的生长逐渐减慢,达到稳定状态。
大量的同化物质输送到肉质根内贮藏,肉质根迅速膨大,其生长速度超过地上部分。
2.生殖生长期
秋、冬季栽培的萝卜进入肉质根形成盛期,一般已经通过春化,但是由于气温逐渐降低,日照变短,未能抽生花薹。
经过冬季贮藏,第二年春天种株定植在露地,在长日照、温暖的气温条件下,抽薹、开花、结果。
抽薹期吸收根开始生长,花茎抽出。
从第一朵花开放至全株谢花为开花期,需25~40天。
从全株谢花至种子成熟为结果期,约需50天。
一般品种在结果期有的花仍陆续开花,故开花期和结果期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在时间上有一定的重叠。
花生
花生为豆科作物,优质食用油主要油料品种之一,又名“落花生”或“长生果”。
花生是一年生草本植物。
起源于南美洲热带、亚热带地区。
约于十六世纪传入我国,十九世纪末有所发展。
现在全国各地均有种植,主要分布于辽宁、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福建、广东、广西、四川等省(区)。
其中以山东省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
山东省莱西市为我国的重点花生种植加工地,莱西花生播种面积达到万亩,年总产高达11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二,人均产量位列第一,被誉为“中国花生之乡”,直接出口量占全国出口总量的比重将近二成,是全国重要的花生出口基地。
花生的果实为荚果,通常分为大中小三种,形状有蚕茧形,串珠形和曲棍形。
蚕茧形的荚果多具有种子2粒,串珠形和曲棍形的荚果,一般都具有种子3粒以上。
果壳的颜色多为黄白色,也有黄褐色、褐色或黄色的,这与花生的品种及土质有关。
花生果壳内的种子通称为花生米或花生仁,由种皮、子叶和胚三部分组成。
种皮的颜色为淡褐色或浅红色。
种皮内为两片子叶,呈乳白色或象牙色。
花生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内含丰富的脂肪和蛋白质。
据测定花生果内脂肪含量为44%-45%,蛋白质含量为24-36%,含糖量为20%左右。
并含有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多种维生素。
矿物质含量也很丰富,特别是含有人体必须的氨基酸,有促进脑细胞发育,增强记忆的功能。
花生种子富含油脂,从花生仁中提取油脂呈淡黄色,透明、芳香宜人,是优质的食用油。
花生油很难溶于乙醇,人们可以通过将花生油注入70%乙醇溶液加热至度,看其混浊程度,来鉴定花生油是否为纯品。
花生的生长过程
在植物王国里,花生是独有的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而且一定要在黑暗的土壤环境中才能结出果实,所以人们又称它为“落花生”。
花生是一年生草本植物,从插种到开花只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而花期却长达2个多月。
它的花单生或簇生于叶腋。
单生在分枝顶端的花,只开花不结果,是不孕花。
生于分枝下端的是可孕花。
每株花
生开花,少则一二百朵,多则上千朵。
花生开花授粉后,子房基部子房柄的分生组织细胞迅速分裂,使子房柄不断伸长,从枯萎的花萼管内长出一条果针,果针迅速纵向伸长,它先向上生长,几天后,子房柄下垂于地面。
在延伸过程中,子房柄表皮细胞木质化,逐渐形成一顶硬幅,保护幼嫩的果针入土。
当果针入土达2~8厘米时,子房开始横卧,肥大变白,体表生出密密的茸毛,可以直接吸收水分和各种无机盐等,供自己生长发育所需。
靠近子房柄的第一颗种子首先形成,相继形成第二、第三颗。
表皮逐渐皱缩,荚果逐渐成熟。
地上开花,地下结果是花生所固有的一种遗传特性,也是对特殊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
花生结果时,喜黑暗、湿润和机械刺激的生态环境,这些因素已成为荚果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条件。
所以,为了生存和繁衍,它只有把子房伸入土壤中。
总之落花生的果实需要在黑暗中慢慢形成,如果子房柄因土面
板结而不能入土,子房就在土上枯萎。
为此,落花生要栽植在沙质
土壤里,并需要及时进行中耕,多次进行培土,以便它的果实在黑
暗中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