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热力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气体热力学性质课件

气体热力学性质课件

03
CATALOGUE
气体热容
定容热容
1 2 3
定义 定容热容定义为单位质量气体在体积保持不变的 条件下,温度升高1 K时所吸收的热量。
公式 定容热容的计算公式为 Cv = (∂U/∂T)v,其中 U 为内能,T 为温度。
物理意义 定容热容反映了气体在定容条件下吸收热量的能 力,是热力学中重要的物理量之一。
这种改变称为散射。
碰撞参数
03
描述分子碰撞频率和散射程度的物理量,与气体的热
力学性质密切相关。
THANKS
感谢观看
物质状态
高熵状态意味着系统处于高度无序或高度混乱的状态,而低熵状态则 表示系统处于有序或相对稳定的状态。
熵的计算方法
理想气体熵
对于理想气体,熵的计算公式为S=n*R*ln(V/n),其中n为气体分子数,R为气体常数,V 为气体体积。
实际气体熵
对于实际气体,由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和分子内部运动的存在,熵的计算方法与理想气体不 同,需要考虑分子间相互作用和分子内部运动等因素。
统计规律
气体分子的运动具有随机性,但遵循一定的统 计规律。
概率分布
描述气体分子速度的概率分布,不同速度的分 子所占比例不同。
平均值
描述气体分子平均速度、平均动能等统计特征。
分子的碰撞与散射
分子碰撞
01 气体分子之间会发生碰撞,碰撞频率与气体分子的密
度和温度有关。
散射
02 由于分子之间的碰撞,分子的运动方向会发生改变,
化学反应熵
对于化学反应,熵的变化可以用反应前后物质的状态函数变化来计算,即ΔS=ΔH-TΔS。 其中ΔH为反应焓变,T为绝对温度,ΔS为反应熵变。
05
CATALOGUE

(完整版)第5章大气热力学

(完整版)第5章大气热力学

cp
2020/8/18
在等压情况下,单位质量空气,温度升高一度所需要吸收
的热量称为定压比热 cp
这是热力学第一定律在气象上的应用形式之二,也是常 用的热流量方程。
对于气块来说,此式表示气块从外界获得热量 或改变气块的外压强,都能使气块的温度发生改 变。
例如,在绝热过程中气块作上升运动时(dp<0) 则会引起气块的温度降低,作下降运动时(dp>0) 则会引起气块的温度增高。
2020/8/18
δQ= Cν dT+pdν
其中Cv是定容比热,v是比容 这是热力学第一定律在气象上的应用形式之一,也 称为热流量方程。
2020/8/18
δQ= cν dT+pdν
ν=RT/p
pdν+νdp=RdT
δQ=(cν +R)dT-vdp
δQ=(cν +R)dT- RTdp/p
在等压情况下,dp=0
123(T0
Td 0 )(m)
即 Zc≈123(T0-Td0)米
(T0-Td0):地面的温度露点差; 即估算抬升凝结高度Zc是从T0按干绝热上升,与从 Td0按等饱和比湿线上升,两线的交点。 有时误差很大
2020/8/18
3 饱和湿空气的绝热过程
可逆湿绝热过程和假绝热过程 湿绝热垂直减温率
焚风 假相当位温和假湿球位温
pe z
eg
缺陷
a) 气块是封闭系统的假定不合实际情况 b) 环境大气静力平衡的假定实际上未考虑气块移动造 成的环境大气的运动,与实际不符。
2020/8/18
2 .2 大气中的干绝热过程
绝热过程:
系统与外界无热量交换的过程叫绝热过程。
干绝热过程:

第四章大气的热力学过程ppt课件

第四章大气的热力学过程ppt课件

20
❖ 根据泊松方程,
T ( p )0.286 T 0 p0
❖ 即可得到位温的表达式
R
0.286
T10p 00cp T10p 00 T10p 00
❖ 下面对它作一些讨论:
❖ (1)位温与热力学第一定律:
❖ 对位温公式取对数微分:dln dlT ndln p
❖ 上式还可写成下面形式:
d精 选PdT PT T课件κdppdT TcR pdpp 21
精选PPT课件
8
❖ 对上式在(p 0 , T 0 )及( p , T )的范围内积分
T dT R P dp
T T 0
C p p P 0
TR p 1n 1n
T0 C p p0
R
T ( p )Cp
T0
p0
❖ 因为
R0.28J7/(gK)0.286 Cp 1.00J5/(gK)
❖则
T ( p )0.286 T 0 p0
精选PPT课件
16
❖ 由于 d q s dz
是气压和温度的函数,所以 m
不是常数,
而是气压和温度的函数 ,下表给出 m 在不同温度和气
压下的值
湿绝热直减率(℃/100m)
精选PPT课件
17

由表可见,
随温度升高和气压减小而减小。
m
❖ 这是因为气温高时,饱和空气的水汽含量大,每降温
1℃,水汽的凝结量比气温低时多。例如,温度从20℃
气的减温率 =d,则整层大气位温必然相等。在对流
层内,一般情况下大气垂直减温率
<
d,所以有
z
0
即位温是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这些在讨论大气稳定
度时是重要的关系式 精选PPT课件

第三章大气热力学

第三章大气热力学
(2) 大气中的水汽含量还与地理纬度. 海岸线分布、地势的高低、季节及天气条 件密切相关。
一.水(分)循环
❖ 虽然任何时刻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只占地球总水量 的很少一部分,但在一年内通过大气循环的绝对 水量是巨大的,体积足以复盖整个地球表面 100cm深的厚度。据估计,在北美,大气中通过 气流携带的水分比全部陆地上河流输送的水要多6 倍多。
水汽的空间分布
❖ 水汽绝大部分集中在对流层下半部,随高度 增加而急剧减少,水汽实际上随地区和季节 的差异有很大的变化。
3.水汽的分布特点
(1)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岁高度增加而明 显减少;
观测表明:在1.5-2.0KM高度上,水汽含 量已减少为地面的50%,至5KM高度处,只有 地面的10%,再向上就更少了。
Seville,西班牙 吐鲁番,新疆 Rivadavia,阿根廷
Tuguegarao,菲律宾 Vanda站
1942.6.21 -217
1889.1.16 187
1881.8.4 8 1975.7.13 1905.12.1 203 1 1912.4.29 22 1974.1.5 8
极端最低气温的世界记录为-88 3℃,它出现在1960年 8月24日南极洲的东方站;我国的极端最低气温为-52 3℃,出现在1969年2月13日黑龙江省的漠河站。
项:
Er E exp(Cr r)
E(1 Cr ) r
表7.1:Cr与温度T的关系
t℃
-20 -10 0 10 20
Cr(×10-7cm) 1.30 1.25 1.20 1.18 1.16
表7.2:水滴饱和水汽压与半径的关系(0℃)
r(cm) 5.8×10-8 10-7 10-6 10-5 10-4 10-3 Er/E 7.92 3.32 1.13 1.01 1.0012 1.0001

《大气能量学》PPT课件

《大气能量学》PPT课件
1)内能
单位体积空气的内能为 CvT ,任意体积上的总内能可 用体积上的积分表为:
I * Id CvTd
利用静力平衡关系,单位水平截面积、整个铅直气柱的内
能可表为:
I*

0 CvTdz

g 1
p0 0
CvTdp
2)位能
体积 上的位能为:* gzd
单位水平截面铅直气柱中的重力位能则可表为 :
*

d gzdz

0
利用静力平衡关系和如下的上边界条件:
lim (
z
zp)

0
可求得: *

g 1
p0 0
RTdp
p0
可见,在静力平衡条件下,铅直气柱中的重力位能( * )
与内能( I * )类似,都是只由气柱的温度决定。随着气
M d C pT gz 和 M m C pT gz Lq
能量方程:
dM d Q~ dp gw
dt
dt
dM m Qˆ dp gw LS
dt
dt
5)总能量 所有基本能量的总和称为总能量。干空气的总能量定义为
Ed
CpT
gz 1 V 2 2
T 250 K
L 600卡 / 克
H * 0.2 P*
4)动能与全位能之比
K * P*

g 1 g 1
p0 0
p0 0
1V 2dp 2 C pTdp

R 2Cv
p0 V 2dp
0
p0 RTdp

RV 2
2Cv
C
2 L
0

(完整版)第5章大气热力学

(完整版)第5章大气热力学

pe z
eg
缺陷
a) 气块是封闭系统的假定不合实际情况 b) 环境大气静力平衡的假定实际上未考虑气块移动造 成的环境大气的运动,与实际不符。
2020/8/18
2 .2 大气中的干绝热过程
绝热过程:
系统与外界无热量交换的过程叫绝热过程。
干绝热过程:
是指未饱和湿空气运动时没有相变发生的绝热过程。 例如,干空气块升降,未饱和湿空气块的升降过程。
2020/8/18
δQ= Cν dT+pdν
其中Cv是定容比热,v是比容 这是热力学第一定律在气象上的应用形式之一,也 称为热流量方程。
2020/8/18
δQ= cν dT+pdν
ν=RT/p
pdν+νdp=RdT
δQ=(cν +R)dT-vdp
δQ=(cν +R)dT- RTdp/p
在等压情况下,=0
外界传给系统的热量,一部分用来增加内能,另一部分用来对外做功
2020/8/18
( 2)热力学第一定律在气象上的应用形式
假设有一个装有单位质量气体的气缸, 气缸内有一个可移动而无摩擦的活塞。 假定气缸内外压强都等于p,温度为T, 比容为ν,活塞的截面积为S。如果向 气缸输入δQ的热量后,气体膨胀缓慢 地推动活塞向外移动一微小距离dx, 则气体反抗外压力所做的功为
化率,我们可以从无线电探空求得。它是 随高度变化,不是一个常数。)
干绝热线:干绝热过程中气块温度随高度 的变化曲线。(干绝热过程中气块本身的 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率,它基本上是一个常 数。9.8K/km)
2020/8/18
2 .4 位温
所谓位温,就是将空气块按干绝热过程移至标准气压(1000hPa)时气 块所具有的温度,又称为位置温度,常以绝对温标表示。 未饱和湿空气位温的定义式:

第3章大气热力学-PPT精选文档

第3章大气热力学-PPT精选文档
气象学与气候学
第3章 大气热力学
3.1 热力学第一定律 3.2 干绝热过程和位温 3.3 湿绝热过程 3.4 假绝热和假相当位温 3.5 热力图简介和应用 3.6 大气层结稳定度 3.7 局地温度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判断 3.8 大气中的逆温
思考题
第3章 大气热力学
3.1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气象中的应用
dU T、P α
dW=Pdα
RT dQ C dT dp p p
其中 R=287JK-1kg-1干空气比气体常数;
Cv=716JK-1kg-1干空气定容比热; Cp=1005JK-1kg-1干空气定压比热。 T0、P0 α0
第3章 大气热力学
3.1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气象中的应用
3.1.3 饱和湿空气的热力学第一定律
湿绝热直减率( s ):湿绝热过程中,气块温度随高度的递减率。 z dT s d s dz T、P z0 z 可证明: L dq s s d C P dz
s 特征:
I) s d ,故湿绝热线总在干绝热 线之右;
z0
dT T0
T0、P0
II)不是常数,是气温和气压的函数。
程,即这种状态变化过程中位温不再守衡。因此,需定义一个新物理
量,能在所有绝热过程中都守衡,即假相当位温。
第3章 大气热力学
3.4 假绝热过程和假相当位温
3.4.2 假相当位温:
未饱和湿空气块从A上升,按干 绝热直减率降温,至凝结高度B 后,继续上升至C,按湿绝热直减 率降温,期间全部水汽凝结并降落 离开气块,则当其从C按干绝热直 减率下降至1000hPa(D)具有的温 度,称为假相当位温。 假相当位温计算公式:
III)高温时,比湿大、凝结量多,故 s 小,低温时相反。

(完整版)第三章大气热力学

(完整版)第三章大气热力学
Cp p
z z0 z
p' T、P
d '
dp dp' ' gdz
d
dT dz
RT Cp p
dp dz
z0
T0、P0
g 'RT g ' Cp p Cp
第三章大气热力学
3.1 大气温度
二、 影响地面气温因子
➢ 水陆热力差异 (1)吸收、反射和透射率差异 (2)比热差异 (3)蒸发差异 ➢ 洋流 (1)暖流 (2)寒流 ➢ 高度
➢ 地理纬度
第三章大气热力学
Ocean Currents
Copyright © 2013 Pearson Education, Inc.
3.1 大气温度
三、 全球海平面气温分布
第三章大气热力学
3.1 大气温度
三、 全球海平面气温分布
第三章大气热力学
Copyright © 2013 Pearson Education, Inc.
3.2 水分循环
一、 水分循环
第三章大气热力学
蒸发 320
降水 284
蒸腾 60
降水 96
径流 36
下渗
R / Cp 0.288
上述方程称为泊松方程(Poisson),它反映了干绝热过程中气温 度和气压间变化关系。
第三章大气热力学
3.4 绝热过程和绝热温度变化
一、 干绝热过程
干绝热直减率:干绝热过程中,气块温度随高度的递减率,用 d
表示。
d
dT dz
0.98C /100m
证明: dT RT dp
z
T
3.4 绝热过程和绝热温度变化
一、 干绝热过程
第三章大气热力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3 饱和湿空气的热力学第一定律
当湿空气达到饱和时,将发生凝结,水汽凝结量为-dqs,释放潜热 dQ2 = -Ldqs
其中,L 为凝结潜热 L = 2499.5 - 2.39t (J/g)
对于单位质量的饱和湿空气,若外界传递给系统热量为dQ,则热力 学第一定律为
RT dQLdsqCpdT pdp
T0、P0
线之右;
II)不是常数,是气温和气压的函数。
dT dT T0
T
III)高温时,比湿大、凝结量多,故 s
小,低温时相反。
精选课件ppt
10
3.4 假绝热过程和假相当位温
3.4.1 假绝热过程
第3章 大气热力学
假绝热过程特点:未饱和湿空气块刚开始上升时,按干绝热直减
率降温,至凝结高度后,若继续上升,则按湿绝热直减率降温,此时
3.1.1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衡定律在理想气体中的应用。对于质量 为m的理想气体(热力学系统),外界传递给系统热量dQ,等于系 统内能增加mCvdT与系统对外界作工pdV之和,即
dQ = mCvdT + pdV
其中,Cv为定容比热,单位为Jg-1K-1,T, p和V分别为热力学温度、 气压和体积 。
• 饱和湿空气块绝热变化时,气块内部有发生水相变化且凝结物全部 留在气块内,称作湿绝热过程(Wet adiabatic process)。
• 饱和湿空气块绝热变化时,气块内部有发生水相变化且凝结物部分 或全部降落离开气块,称作假绝热过程(Pseudo adiabatic process)。
精选课件ppt
5
3.2 干绝热过程和位温
3.2.2 干绝热方程
第3章 大气热力学
对于干绝热过程,dQ=0, 因此,干空气热力学第一定律为
RT CpdT p dp0

1 dT R dp
T
Cp p
从初始状态(T0,P0)到任意状态(T,P)积分,得
T T0
P P0
R/Cp
R/Cp0.288
上述方程称为泊松方程(Poisson),它反映了干绝热过程中,气块温
第3章 大气热力学
3.1 热力学第一定律 3.2 干绝热过程和位温 3.3 湿绝热过程 3.4 假绝热和假相当位温 3.5 热力图简介和应用 3.6 大气层结稳定度 3.7 局地温度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判断 3.8 大气中的逆温 思考题
精选课件ppt
气象学与气候学
1
第3章 大气热力学
3.1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气象中的应用
T0、P0
T
T0
T
精选课件ppt
7
3.2 干绝热过程和位温
3.2.4 位温
第3章 大气热力学
气块按干绝热过程变化到标准大气压(取1000hPa)时所具有的温
度,称为位温θ。 根据泊松方程,令p0=1000hPa, T0=θ,则
-lnp d
T
P P0
R/Cp
1000
所以:
0.2 8 8
T10p00
(ZB)。
z
zB 凝结高度
B d T0 T
精选课件ppt
9
3.3 湿绝热过程
3.3.2 湿绝热直减率
第3章 大气热力学
湿绝热直减率( s ):湿绝热过程中,气块温度随高度的递减率。
s
dT dz
可证明:
s
d
L CP
dqs dz
z z0 z
d s
T、P
s 特征:
I) s d ,故湿绝热线总在干绝热 z0
精选课件ppt
2
第3章 大气热力学
3.1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气象中的应用
3.1.2 干空气的热力学第一定律
对于单位质量的干空气,热力学第一定律为
dQ = CvdT + pdα
其中,α为干空气比容(m3/kg)。
+ R=利C用p,,干则空得气到状常态用方的程干pα空=R气T热,力并学考第虑一到定Cv热流量
LqA
se
eCpTB A
-lnp
ZB 1000
图中C是唯一的,即当全部水汽凝结
并离开气块时的高度,从C按 d 下降
到D具有的温度也就唯一,因此,精选可课件ppt
根据线确定 se
C
s
B
d
d
A
D
TB A se T
12
3.4 假绝热过程和假相当位温
发生水汽凝结,若凝结物部分或全部降落离开气快,则当其下降时, 将按干绝热直减率或介于干、湿绝热直减率之间的直减率升温,当其 回到原来高度时,温度将高于上升前的温度,这个过程是不可逆过 程,即这种状态变化过程中位温不再守衡。因此,需定义一个新物理 量,能在所有绝热过程中都守衡,即假相当位温。
精选课件ppt
11
3.4 假绝热过程和假相当位温
3.4.2 假相当位温:
第3章 大气热力学
未饱和湿空气块从A上升,按干 绝热直减率降温,至凝结高度B 后,继续上升至C,按湿绝热直减 率降温,期间全部水汽凝结并降落 离开气块,则当其从C按干绝热直 减率下降至1000hPa(D)具有的温 度,称为假相当位温。
假相当位温计算公式:
律形式:
dQ
dQCpdTRpTdp
其中
R=287JK-1kg-1干空气比气体常数;
Cv=716JK-1kg-1干空气定容比热; Cp=1005JK-1kg-1干空精气选课定件p压pt 比热。
dU=CVdT dU dW=Pdα
T、P α
T0、P0 α0
3
第3章 大气热力学
3.1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气象中的应用
度和气压间关系
精选课件ppt
6
3.2 干绝热过程和位温
3.2.3 干绝热直减率
第3章 大气热力学
干绝热过程中,气块温度随高度的递减率, d
d
dT0.98C/10m0 dz
证明:
CPd
TRTdP0 P
P RT
z z0 z
Hale Waihona Puke dP'gdz所以:
d
g CP
0.9
8C/1
0m0
z0
TT0dz
p' p
T、P d
精选课件ppt
4
3.2 干绝热过程和位温
3.2.1 绝热过程
第3章 大气热力学
• 任一气块与外界之间无热量交换时的状态变化过程,叫做绝热过程 (Adiabatic process) 。
• 干空气或未饱和湿空气块绝热变化时,气块内部没有发生水相变化, 称作干绝热过程(Dry adiabatic process)。
θ T0 T
温度对数压力图解:横坐标温度T,纵坐标对数压力-lnp,该图上干
绝热过程线为一直线,称为干绝热线。干绝线上位温是不变的,因
此又称等位温线。
精选课件ppt
8
3.3 湿绝热过程
3.3.1 凝结高度
第3章 大气热力学
未饱和湿空气块按干绝热过程从地 面上升时,随着气块温度下降,饱 和水汽压迅速减小,到一定高度饱 和水汽压等于水汽压,气块达到饱 和,该高度称为(抬升)凝结高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