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现状

合集下载

冠心病的世界范围流行现状

冠心病的世界范围流行现状

冠心病的世界范围流行现状冠心病是一种世界范围内流行的心脏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可以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本文将对冠心病的世界范围流行现状进行探讨。

1. 冠心病的全球流行状况冠心病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差异。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球有约3亿人患有冠心病。

发达国家的冠心病患病率高于发展中国家,其中一些国家的患病率甚至超过10%。

美国、欧洲国家和日本是冠心病高发国家,而非洲和一些低收入国家的患病率相对较低。

2. 影响冠心病流行的因素冠心病的流行与多种因素相关。

首先,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冠心病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

例如,高脂饮食、缺乏运动、抽烟和酗酒等不良习惯会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

其次,人们的遗传背景也对冠心病的易感性起到一定作用。

一些基因突变与冠心病的发生有关。

最后,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也影响冠心病的流行。

发展中国家的冠心病患病率相对较低,部分原因是由于医疗条件和健康教育的不足。

3. 冠心病的流行趋势尽管冠心病的全球流行状况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呈现出上升趋势。

这与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和人口增长等因素密切相关。

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突出,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增加。

同时,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变化导致发病风险的提高,例如高盐、高胆固醇饮食的普及等。

此外,冠心病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主要原因是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的提高。

4. 预防冠心病的措施针对冠心病的流行,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首先,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于降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其次,加强对高风险人群的筛查和干预,早期发现患者并进行治疗是预防冠心病的重要环节。

在社会层面,提供健康教育和宣传,加强公众对冠心病的认知,也是有效预防控制该疾病的手段。

5. 冠心病的研究和治疗进展面对冠心病的全球流行趋势,相关研究和治疗也在不断进步。

心脑血管疾病现状

心脑血管疾病现状

心脑血管疾病现状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它包括了心脏病、中风、高血压等多种疾病。

这些疾病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还可能导致死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脑血管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所上升。

心脑血管疾病的现状心脑血管疾病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统计,每年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占全球死亡总人数的相当大比例。

心脏病和中风是心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两种类型,它们分别可以导致心脏功能衰竭和大脑功能受损。

心脏病心脏病通常是指影响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疾病,包括冠状动脉疾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心脏病的发病率在不同地区和人群中有所差异,但总体趋势是上升的。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是心脏病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中风中风,又称脑卒中,是指由于大脑血流中断或减少导致的脑组织损伤。

中风可以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前者是由于血管阻塞导致,后者则是由于血管破裂。

中风的发病率在老年人中较高,但近年来也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高血压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长期高血压会增加心脏和血管的负担,导致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增加。

高血压的控制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至关重要。

预防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手术治疗等多种手段。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关键在于控制危险因素,如戒烟、控制体重、健康饮食、适量运动等。

未来展望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改进。

同时,公共卫生政策和健康教育的推广也在提高人们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未来,我们有望看到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降低,以及更有效的治疗手段的出现。

总之,心脑血管疾病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努力的问题。

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和有效的医疗手段,我们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2024年心脑血管病用药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心脑血管病用药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心脑血管病用药市场发展现状概述心脑血管病是指指心脏病、脑血管病、高血压等一系列相关疾病的统称。

这些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脑血管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对心脑血管病用药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市场规模近年来,心脑血管病用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心脑血管病用药市场规模已达到数千亿美元,预计未来还将持续增长。

这主要得益于心脑血管病患者数量的增加以及人们对心脑血管病预防和治疗的意识不断提高。

市场竞争心脑血管病用药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的竞争对手包括制药公司、医疗器械公司和生物技术公司等。

这些公司通过不断创新和研发,推出更加安全高效的心脑血管病用药产品,以争夺市场份额。

同时,一些跨国制药公司还通过并购和合作等方式扩大市场份额,增加竞争力。

市场趋势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心脑血管病用药市场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1.个性化治疗:随着基因检测和药物基因组学的发展,个体化治疗成为心脑血管病用药的重要趋势。

通过对患者基因组信息的分析,可以准确选择适合的药物和剂量,提高治疗效果。

2.创新药物研发:心脑血管病用药领域仍存在许多未满足的医疗需求,如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血药物和降压药物等。

制药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努力开发新药,以满足市场需求。

3.互联网医疗的兴起:互联网医疗的兴起为心脑血管病用药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通过互联网技术,患者可以方便地获取药物信息、进行在线问诊和购药等,提高用药的便利性和效率。

市场挑战心脑血管病用药市场虽然存在巨大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挑战:1.临床试验和上市审批的难度增加:心脑血管病用药的临床试验和上市审批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并且受到法规和医药监管的限制。

这增加了新药的研发成本和上市时间。

2.市场准入门槛高:心脑血管病用药市场门槛较高,新药需要通过多个临床试验阶段,并获得相关机构的批准和注册。

冠心病的流行现状与预防措施

冠心病的流行现状与预防措施

50
40
30
20
10
150
200
250
300 0
血清胆固醇 (mg/dl)
总胆固醇水平 1%
冠心病危险性 2%
Gotto AM Jr, et al. Circulation. 1990;81:1721-1733. Castelli WP. Am J Med. 1984;76:4-12.
≤204 205-234
235-264 265294
≥295
血清胆固醇 (mg/dl)
总胆固醇水平 1%
冠心病危险性 2%
2、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可引起全身中、小动脉中层平滑肌细胞增殖和 纤维化,管壁增厚和官腔狭窄,导致心、脑、肾组织缺血,
60%的高血压病人合并冠心病。另外,血压波动损伤血管内膜
细胞引起斑块破裂出血及血栓阻塞血管。
地区分布 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地理分布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表现为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不同地区间存在差异。 我国各地区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明显的地区性差
别,总趋势北方>南方,城市>农村。
世界冠心病年龄标化死亡率,女性,2008年
世界冠心病年龄标化死亡率,男性,2008年
2008年中国城乡不同性别人群冠心病死亡粗率比较
共 <3两/日,其中,鱼每周不小于2次
奶制品
无脂或1%的低脂牛奶及其制品, 至少半斤/日
蛋类
2个/每周
水果
中等大小1-2个
蔬菜
8两-1斤
谷物、大米和干豆 4-6两/日
选择全麦、豆类食物,少吃精制食品、油
炸食品和糕点,可偶尔吃低脂或水果的甜食。
必要时:2-3克植物固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构性心脏病现状与未来

结构性心脏病现状与未来

1976年经导管闭合 器关闭ASD
1967年Portsmann 导管堵闭术治疗PDA
传统的瓣膜病介入治疗
不同种类的瓣膜病介入治疗技术均 在我国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
经皮二尖瓣球囊分离术
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型术
经皮主动脉瓣球囊成型术
经皮二尖瓣球囊分离术
Inoue单囊法(IB)
双囊法(DB)
Metallic Valvulotome
聚乙烯单球囊法
MULTI-TRACK™System
PMBV的成功率
作者 石振刚 江洪 黄连军 曾智 江时森 何国祥 单位 河南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湖北医科大附一院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发表时间 总例数 1997 1998 1998 1999 2004 2006 512 293 900 1063 492 846 操作成功率 96.9% 99.0% 99.8% 98.2% 98.2% 99.6%
国内已开展的先心病介入治疗 PDA、ASD、VSD封堵 肺动脉狭窄球囊扩张 主动脉缩窄扩张及支架植入
主动脉窦瘤破裂封堵
冠状动静脉瘘封堵
复杂先心内外科镶嵌治疗
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

占所有先心病10%,占成人先心病20%-30% 1997年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问世,于2001 年通过美FDA许可
Amplatzer PDA封堵器
国产PDA封堵器



ASD、PDA、VSD这几类缺损封堵已经十分成熟, 随着经验的积累,器材的改进,一些过去只能 外科手术矫治的病例也成功的介入封堵。 - 边缘不足大房缺封堵 - 多个封堵器联合使用 - 伴重度肺动脉高压的PDA封堵 - 急性心肌梗死致室间隔穿孔介入

心血管疾病现状

心血管疾病现状

心血管疾病现状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它们包括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等。

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持续上升,对公共卫生构成了巨大挑战。

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它们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每年约有1700万人因心血管疾病死亡,占全球死亡总数的31%。

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存在,但后者的增长速度更为显著。

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包括不健康的饮食、缺乏运动、吸烟、酗酒、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肥胖、压力过大等。

其中,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高脂肪、高糖、高盐的食物摄入量增加,同时,由于工作忙碌和缺乏锻炼,体力活动减少,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心血管疾病的流行。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关键在于控制风险因素,改善生活方式。

建议采取健康饮食,减少高脂肪、高糖、高盐食品的摄入,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加强体育锻炼,提高体力活动水平;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避免肥胖;管理好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

对于已经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除了生活方式的调整外,还需要药物治疗和可能的手术治疗。

心血管疾病研究的进展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科学家们在心血管疾病的分子机制、基因治疗、干细胞疗法等方面取得了突破。

此外,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如心脏支架植入、心脏起搏器、心脏移植等。

结论心血管疾病对全球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但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先进的医疗技术,我们可以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

社会各界应加强心血管疾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同时,医疗工作者应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中国心脏康复发展历程、现状及思考

中国心脏康复发展历程、现状及思考

二、中国动画的现状分析
1、市场规模
1、市场规模
近年来,中国动画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2021年中国动画市场规模达 到了近10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近20%。其中,国内动画电影票房持续增长, 而网络动画也成为了新的增长点。
2、作品水平
2、作品水平
随着制作技术的不断提高,中国动画作品的质量也有了显著的提升。一些优 秀的国产动画作品如《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在国内外获得了广泛 的认可和好评。这些作品既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又融入了现代创作理念, 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
二、中国心脏康复的发展历程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心脏康复的发展步伐加快。政府、学术界、医疗机构以 及社会各界开始广泛心脏康复领域。2009年,中国卫生部颁布了《关于开展心脏 康复工作的通知》,对心脏康复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此后,全国范围内的心 脏康复中心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覆盖了各级医院和社区。
三、中国心脏康复的现状
四、思考与建议
4、加强科研与临床实践的结合。鼓励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开展心脏康复相 关研究通过科研成果的临床应用推动诊疗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提高心脏康复的整体 水平和服务质量。
四、思考与建议
5、探索多元化合作模式。加强医院与社区、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合作形成资源 共享、优势互补的局面推动心脏康复事业的社会化发展。
二、中国心脏康复的发展历程
二、中国心脏康复的发展历程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的心脏康复几乎处于空白状态。随着医学模式的 转变,人们开始认识到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对心脏病患者的重要性。20世纪90年 代初,中国开始出现第一批心脏康复中心。这些中心主要分布在大型综合医院, 以心脏病患者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康复评估、运动训练、心理咨询等服务。

心脏疾病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心脏疾病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心脏疾病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简介本文旨在介绍心脏疾病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心脏疾病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对社会和个体都产生了巨大的负担。

因此,对心脏疾病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状目前,心脏疾病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

医学技术的进步使得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变得更加准确和有效。

药物疗法、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等手段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并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此外,基因、细胞和分子等领域的研究也为心脏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发展趋势未来的心脏疾病研究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个体化医疗:通过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能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个体化医疗将结合基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提供定制化的诊疗方案。

个体化医疗:通过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能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个体化医疗将结合基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提供定制化的诊疗方案。

2. 转化医学:将基础科研成果迅速应用于临床实践,以加快新技术和新药物的研发和应用。

转化医学的目标是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治疗手段,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

转化医学:将基础科研成果迅速应用于临床实践,以加快新技术和新药物的研发和应用。

转化医学的目标是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治疗手段,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

3. 生物医学工程:通过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应用,改善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例如,心脏起搏器、人工心脏、合成心瓣膜等技术的发展,为心脏疾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生物医学工程:通过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应用,改善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例如,心脏起搏器、人工心脏、合成心瓣膜等技术的发展,为心脏疾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4. 数字医疗: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技术,对心脏疾病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

数字医疗可以实现病情的监测、预测和干预,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数字医疗: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技术,对心脏疾病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日话题:中国面临心脏病大流行危险?
日前,权威医学杂志《美国心脏病学会》刊登了一篇关于中国人心血管健康的研究报告,称四分之三的人心血管健康状况不佳,这并非国人的心血管健康状况首次被警示。

不过到底现状有多严峻?中国真的面临心脏病大流行危险吗?
一、中国面临的心血管疾病负担确实非常可怕
1、在中国近四分之三的人存在心血管问题,只有2‰达到完全健康标准
《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的这份研究报告全名为《中国成人的心血管健康状况》(Status of Cardiovascular Health in Chinese Adults),基于9.6万多名年满20周岁的中国普通民众心血管健康数据。

该研究采用的是美国心脏病学会标准,将心血管的健康分为行为健康和身体健康,行为健康包括不吸烟、体重指数正常、体育锻炼达标及饮食健康,身体健康的指标则有不吸烟、血脂正常、血压正常和血糖正常。

(吸烟出现了两次)。

最终数据显示,在中国,身体健康四个指标都占全的人占13.5%,四项行为健康占全的人仅为7‰,而上述七项健康指标全部满足的人更为跌至2‰。

研究者还将七项健康指标均分为理想、中等和低等三个等级,其中心血管健康状态较差者达到了3/4,中等心血管健康者占不到1/4,至于理想的则更可忽略不计了。

2、国人的心血管健康状况并非首次被警示,很多研究也说明了形势严峻
当然,此次并非中国居民心血管健康状况首次被敲警钟。

去年年底,世界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发布了《全球疾病负担报告2013》,该研究评估了1990年~2013年间188个国家的死亡情况,由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和评估研究所(IHME) 领导的国际研究人员联盟指导进行。

报告显示,在中国,最致命的三种疾病是脑卒中、冠心病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病,这三种疾病造成的死亡人数占2013年全部死亡人数的46%。

而以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心血管病是
心脏和血管疾患引起的,包括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心衰等。

换言之,中国最致命三大健康杀手,心血管疾病占去两个。

1990-2013年中国人群死因前十位
而中国的统计数据同样令人担忧。

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数据显示,中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已高达2.9亿,即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人患心血管病,每年约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相当于每10秒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

而另一个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联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组织实施的临床研究显示,在中国,心血管病患者的住院人数在2001年至2010年的十年间增加了四倍多。

2001年因心脏病住院的平均每十万人中有3.7人,到2010年就飙升至15.8人。

二、全世界都有“心不好”,但中国心血管病还有两个特色
心血管疾病一直是威胁全世界人民健康的重要疾患。

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首份《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现状报告》,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173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全球死亡总数的30.35%。

到2014年第二份报告发布,死亡人数依然高至1750万,占全球死亡总数31.25%。

1、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心血管病风险明显下降时,中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却不降反升
由于肥胖是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子之一,因此,心血管病一度被认为是发达国家的多发疾病,被戏称为“富贵病”。

现在,情况早已发生了变化。

根据《全球疾病负担报告2013》,1990年~2013年间,在高收入地区,心血管病病死率是下降了22%。

美国心脏协会(AHA)统计数据也显示,自1995年后心血管病死率明显下降。

而中国的情况却恰恰相反,如前文所述,在中国,脑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分列死因的第一、二位,其中缺血性心脏病的排名还是由1990年的第七位攀升至2013年的第二位。

而《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则直接显示,中国心血管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虽然从2009年起,心血管病死亡率的上升趋势趋缓,但仍呈上升趋势。

1990~2012年中国城乡居民心血管死亡率变化
1993~2008中国城乡心血管病患病率变化
2、相比欧美心血管病患者多为70岁以上者,中国人罹患心脏病者要年轻得多
心脏衰老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大是自然的。

因此,在很多现代人眼里,心血管问题似乎是老年人的专利,只有到老了的时候,才用为自己的血管健康操心。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心血管病发病高峰确实呈老龄化态势,发病风险最高的为60岁以上的老人。

而在中国,一项由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联合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等进行的、耗时十年涉及北京等17个省市的研究表明,中国处于职业颠峰期,即40岁到64岁的人群受到心血管病影响的比例比发达国家更大。

在过去15年里,中国35岁至44岁年龄组患冠心病的人数增长了150%。

以北京为例,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2007年~2009年,北京市25岁以上居民急性冠心病发病率上升28.1%,其中年轻人群的发病率上升较快,男性35~44岁增幅最大,达到30.3%
三、与心血管健康有关的公共政策,政府和公众都需要认真对待
1、导致心血管健康状况受到威胁的因素,已经有很多医疗研究指出来
美国心脏病学会衡量心血管健康的四项行为健康指标——不吸烟、体重指数正常、体育锻炼达标及饮食健康,所对应的也正是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使用烟草、缺乏身体活动和不健康的饮食等。

根据《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现状报告》,这些行为危险因素引发大约80%的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

当然,中国心血管疾病还有一些潜在的决定因素,它们体现出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变革的主要力量——全球化、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

心血管疾病的其它决定因素包括压力、遗传因素以及生活环境等。

在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副主任蒋立新教授看来,生活方式的改变是引起中国人心血管健康问题泛滥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人越来越富足,同时也开始消费更多高胆固醇和高盐高油的食物。

来自工作、生活环境的压力是导致心脏疾患的另一个主要因素。

2、如果不进行有效干预,在不久的将来,心血管疾病将在中国成为一种流行病
在“中国成人的心血管健康状况”的7个健康指标中,大多数中国人能达到3~5个指标,这说明中国人群的心血管健康状态仍可以通过有效干预策略得以改善。

从公众层面,政府应该普及心血管疾病预防知识。

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国拥有非常先进的技术,却缺乏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宣传。

这导致国人对心血管疾病的知识严重不足。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显示目前中国血脂异常人数至占人口总数的18.6%,知晓率和检测率分别为3.2%、6.4%;而美国血脂异常人数占人口总数的13.8%,其血脂异常知晓率、检测率分别高达50.4%和48.1%。

当然,政府更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如鼓励戒烟、推广健康饮食和提倡运动等。

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拟定低成本的干预措施来帮助发展中国家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疾病,例如:针对不健康食物的税收和实施控制酒精、烟草政策。

降低曝露在污染的环境中也能促进心血管的健康功能。

结语
正如世卫总干事陈冯富珍所说,像中国这样冉冉上升的经济体,如果不马上采取行动来减少以心血管疾病为代表的非传染性疾病负担,那么将面临着一种现
实存在的风险——疾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生产力低下和劳动力不足,而这些风险将会抵消经济发展和高速增长带来的经济利好。

父之爱,深而沉重;母之爱,不挑儿的长相,不分春夏秋冬;
父母之爱,无论你成功与失败,父母之爱,无处不在!
父爱如山,高千丈;母爱似海,深千尺,请好好珍惜父母的每一个冬天,冬天来了,父母需要你的温暖,鹿心片给你的父母保驾护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