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部编版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03 《湖心亭看雪》历年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样例5]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样例5]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样例5]第一篇:《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经常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

还在为找阅读答案而苦恼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1两篇文言文节选,完成题。

(12分)【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心亭看雪》)【小题1】解释下面加线词的含义。

(2分)①不见曦月()②湖中人鸟声俱绝()【小题2】下面各组中,加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上下一白长烟一空 B.飞漱其间又何间焉 C.余孥一小舟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D.良多趣味此皆良实。

【小题3】翻译: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分)【小题4】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文“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句,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山远山高。

B.甲文末句引用渔者的歌谣来说明三峡秋景的凄凉。

以衬托游者哀愁的心情。

C.甲文布局巧妙.前后照应。

如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巧妙照应了“两岸连山,略无阙处D.“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

【小题5】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都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这两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4分)参考答案:【小题1】①日光,这里指太阳。

《湖心亭看雪》阅读题及参考答案

《湖心亭看雪》阅读题及参考答案

《湖心亭看雪》阅读题及参考答案湖心亭看雪崇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湖心亭看雪》阅读题及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字词注音。

更( )定拥( )衣崇( ) 雾凇( )( )( ) 与余舟一芥( ) 铺( )对坐强( )饮{ɡēnɡ cuì zhēn sōnɡ hànɡ dànɡ jiè zhān qiánɡ}2.解释下列加粗字的含义。

①更定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余拿一小船④拥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⑥雾凇⑦焉得更有此人⑧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⑨客此⑩及下船(①完了,结束②消失③撑,划④鸟兽的细毛⑤独自⑥水汽凝成的冰花白汽弥漫的样子⑦哪能⑧指酒杯⑨客居⑩等到)3.填空。

本文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字宗子,号陶庵,明末清初山阴人,明亡后不仕。

4.用文中词语填空。

(1)看雪的时间:凌晨(2)看雪的地点:湖心亭(3)看雪的人物:我及在湖心亭上碰到的两人(4)看雪的氛围:寂静、空旷、混沌、孤独的氛围(5)看雪的方式:划一小船独往(6)看到的雪景:白茫茫一片二: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2分)①余挐一小舟( ) ②雾凇 ( )③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④客此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①上下一白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B.①上下一白②及下船C.①是日更定矣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D.①湖中人鸟声俱绝②千山鸟飞绝3.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①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中考语文文言文《湖心亭看雪》《初至西湖记》阅读考题及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湖心亭看雪》《初至西湖记》阅读考题及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湖心亭看雪》《初至西湖记》阅读考题及答案解析文言文阅读(12分)【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

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

草草领略,未及偏赏。

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注释: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

②东阿王:曹植。

③洛神:洛水的女神。

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

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10.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2分)A.棹小舟入湖(船桨,这里作动词,指划船。

)及下船(到……时)B.雾凇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未及偏赏(偏僻的地方)C.已不觉目酣神醉(尽兴,痛快)山色如娥(美女的黛眉)D.客此(做客)余挐一小舟(即“拿,“持,引申为撑、划)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①.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②.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与“痴”字相呼应,一个“独”写出了作者孤独失望的情怀。

【乙】文“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一句写出了作者对山水的痴迷。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很多时候需要适量地做些阅读题,就有可能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

什么类型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1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3分)⑴ 念无与为乐者⑵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⑶ 相与步于中庭2.下面两个句子所描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2分)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⑵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答案:1.⑴考虑、想到⑵我⑶在2.⑴空明清丽疏影摇曳似真似幻⑵冰花弥漫水天一色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2【甲】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乙】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中考课内文言文基础重点拓展真题《湖心亭看雪》(原卷版)

中考课内文言文基础重点拓展真题《湖心亭看雪》(原卷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经典练习基础知识积累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雾凇.(sōng)长堤.(dī)毳.衣(cùi)B.沆砀.(dàng)拏.(ná)喃.喃(nǎn)C.金陵(lín)芥.(jiè)崇祯.(zhēn)D.更.定(gēng)铺毡.(zhān)痴.(chī)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客.此(客人) 拥.毳衣炉火(裹着、围着)B.上下一.白(全) 雾凇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C.余拏.一小舟(撑) 强饮三大白..(大杯酒)D.湖中人鸟声俱.绝(全,都) 及.下船(等到)3.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

(1)湖中人鸟声俱绝 (2)舟中人两三粒而已(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去.国怀乡C.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山水之乐.D.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5.将下列句中翻译成现代汉语(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答:(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答:6.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1)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使人想起柳宗元《江雪》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西湖的诗句很多,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苏轼笔下的雨后西湖;“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白居易眼中的初春西湖;“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杨万里心中的夏日西湖。

西湖的确是个迷人的地方。

7.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作者写及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崇祯的年号,有何意义?答:(2)结尾用舟子的话收束全文,有何用意?答:(3)高雅的情调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舟子就用“痴”字来形容作者,说说这个“痴”字有什么深刻含义?答:(4)“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答:(5)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答:8.张岱,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初中文言文阅读】中考试题《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中考试题《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中考试题《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中考试题《湖心亭看雪》写作答案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同:?/拿)至亭上,存有两人砌毡对挤,一童子绿茶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存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尝三大白而别。

反问其姓氏,就是金陵人,客此。

及登船,舟子喃喃曰:“莫说道相公恨,更存有痴似相公者!”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一童子绿茶炉正沸a.一童子/烧酒炉正沸b.一童子烧/酒炉正沸c.一童子绿茶/炉正沸d.一童子绿茶炉/正流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就是()(2)客()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2分)余强尝三大白而别译文:4.这篇文章堪称就是痴人大赏奇景,你指出奇景“奇”在哪里?痴人“恨”在何处?恳请分别归纳。

(4分后)答:参考答案:1.c(2分)2.(1)这(1分后)(2)客居(1分后)3.我痛饮(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p道别。

(2分)4.奇景“奇”在:万籁俱寂;天地一色;万物可悲。

(2分后)痴人“痴”在:不顾天寒地冻,独往赏雪,醉心于雪景,闲情雅趣异于常人。

(2分)(大意相同即可)[【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

大雪相继下了不好几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各种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扁舟,穿著粗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观看雪景。

湖上冰花一片弥漫着,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能够(准确)看见的倒影,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遮住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米粒般的两三个人罢了。

我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那两个人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他们)邀请我一同喝酒。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通用16篇)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通用16篇)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通用16篇)《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篇1阅读理解在作答前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湖心亭看雪》阅读题及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字词注音。

更( )定拥毳( )衣崇祯( ) 雾凇( )砀沆( )( ) 与余舟一芥( ) 铺毡( )对坐强( )饮{ɡēnɡ cuì zhēn sōnɡ hànɡ dànɡ jiè zhān qiánɡ}2.解释下列加粗字的含义。

①更定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余拿一小船④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⑥雾凇沆砀⑦焉得更有此人⑧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⑨客此⑩及下船(①完了,结束②消失③撑,划④鸟兽的细毛⑤独自⑥水汽凝成的冰花白汽弥漫的样子⑦哪能⑧指酒杯⑨客居⑩等到)3.填空。

本文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字宗子,号陶庵,明末清初山阴人,明亡后不仕。

4.用文中词语填空。

(1)看雪的时间:凌晨(2)看雪的地点:湖心亭(3)看雪的人物:我及在湖心亭上碰到的两人(4)看雪的氛围:寂静、空旷、混沌、孤独的氛围(5)看雪的方式:划一小船独往(6)看到的雪景:白茫茫一片二: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2分)①余挐一小舟( ) ②雾凇沆砀 ( )③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④客此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①上下一白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B.①上下一白②及下船C.①是日更定矣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D.①湖中人鸟声俱绝②千山鸟飞绝3.翻译下面的句子。

《湖心亭看雪》三年中考真题(解析版)-2022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真题训练(部编版)

《湖心亭看雪》三年中考真题(解析版)-2022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真题训练(部编版)

《湖心亭看雪》三年中考真题(解析版)【2021·辽宁辽阳、本溪、铁岭中考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松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选自《湖心亭看雪》)(乙)四林皆雪,登眺时见。

絮起风中,千峰堆玉;鸦翻城角,万壑铺银。

无树飘花,片片绘子瞻之壁①;不妆散粉,点点糁②原宪③之羹。

飞霰④入林,回风折竹。

徘徊凝览,以发奇思。

画冒雪出云之势,呼松醪⑤茗饮之景,拥炉煨芋,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

(选自《小窗幽记》)【注释】①子瞻之壁: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句。

②糁:散开,散落。

③原宪:孔子的弟子,安贫乐道,甘于淡泊。

④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

⑤醪(1áo):浊酒,汁渣混合的酒。

1.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A.上下一.白/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B.画冒雪出云之.势/恢弘志士之.气(《出师表》)C.是.日更定矣/斯是.陋室(《陋室铭》)D.回风折.竹/斗折.蛇行(《小石潭记》)2.将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四林皆雪,登眺时见。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

4.写出(乙)文中表现作者沉醉雪景、流连观赏的语句。

5.(甲)(乙)两文作者同样是赏雪,但所寄情感却不尽相同。

(甲)文寂寥空旷的意境隐含着作者的____________;(乙)文明丽鲜活的文字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_。

【答案】1.B2.(1)接连下了三天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四周的树林都是积雪,登高远眺时时可见。

3.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心亭看雪》历年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一、(2019年山西省中考题)西湖美景古来共谈,请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第 8-11 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8.多音字的读音由其所在的语境决定,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2 分)(1)浅草才能没.马蹄(2)天与.云与山与水9.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 分)A.是.日更定矣明辨是.非B.见余大喜.曰喜.出望外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别.具匠心D.余.一小舟不遗余.力10. 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3 分)(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翻译:大雪下了三天,。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翻译: ,。

11. 同一个西湖,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时间,看到的风光不同,表达的心情不同。

根据诗文内容将下面这副对联补充完整。

(4 分)白乐天满怀喜悦赏美景张陶庵冬夜无限惆怅。

【答案】8.(1)mò (2)yǔ9. B10.(1)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11.白乐天春日(或“初春”“春季”等)满怀喜悦赏美景。

张陶庵冬夜无限惆怅遇知音(或“思故国”“寄幽思”“游西湖”等)【解析】8.(1)“没”是多音字,有两个读音。

读为 méi 时:①无,如没有,没用;②不曾,未,如没来过;③不够,不如,如汽车没飞机快。

读音为mò时:①(人或物)向下沉,如沉没,没入水;②漫过,高过,如淹没;③隐藏,消失,如埋没,没落;④财物收归公有或被私人侵吞,如没收。

本句诗的含义为:路上浅浅绿草,仅能把马蹄遮盖。

故读音为mò。

(2)“与”也为多音字,有三个读音。

读音为 yǔ时:①和,跟,如与虎谋皮;②给,如赠与;③交往,友好,如相与;④赞助,赞许,如与人为善。

读音为 yù时,表示参加,如参与。

读音为 yú时,同“欤”。

本句诗的含义为: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故读音为 yǔ。

9.本题考查文言文关键字词的理解。

A.是:代词,这;正确B.喜:都是高兴的意思C.别:辞别,离开;另外的D.余:我;剩下来的,多出来的10.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重要的句子,要注意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的翻译。

(1)大雪:名词活用作动词,下大雪。

俱:都。

绝:消失。

句子译为: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莫:不要。

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

更:还。

痴似:痴于,痴迷。

痴,特有的感受,来展示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本文为痴迷的意思。

句子译为: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11.本题考查对联的基本规则和对这两首古诗的主题的理解。

对联讲究对仗工整,字数要相等,词性要相当,结构要对称。

所以和冬夜相对应的,再结合钱塘湖春行的写作背景,所以上联的空缺处可以填:春日、初春、春季等词;下联中的空缺处与“赏美景”相对应,再结合湖心亭看雪的主题: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

所以填遇知音、思故国、寄幽思等都可以。

二、(2019年云南省中考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

(12分)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注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注:拏,又作“挐”。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2分)(1)大雪三日。

雪:(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16.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3分)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7.选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3分)【答案】14.(2分)(1)下雪(2)勉强、尽力15.(4分)(1)我划着一艘小船,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炉火,独自前往湖心亭赏雪。

(2)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16.(3分)使用白描手法。

(1分)作者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简练单纯的文字,寥寥几笔,不加烘托渲染地勾勒出一幅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雪景图,也写出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

(2分)17.(3分)作者在天寒地冻、西湖人迹罕至的情况下仍独往湖心亭看雪,(1分)表现出他痴迷山水、不随流俗的生活情趣。

(2分)【解析】14.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

结合句子的意思回答即可。

注意(1)为名词用作动词,解释为:下雪。

(2)古今异义,解释为:勉强、尽力。

15.考查句子的翻译,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注意重点字词和特殊用法的字词。

(2)注意译出反问的语气。

16.考查白描手法的运用。

从白描寥寥几笔不加烘托渲染,但勾勒出雪景图的素洁淡雅的美妙境界入手分析即可。

17.考查作者思想感情及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作者在天寒地冻、西湖人迹罕至的情况下仍独往湖心亭看雪,表现了对山水的痴迷,和不同俗流的生活方式,以及高雅的雅趣和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三、(2018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

7--9每小题2分,10题4分)【甲】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湖心亭看雪(节选)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丙】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7.下列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水中藻荇交横盖 / 竹柏影也B.雾淞沆砀天 / 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C.潭中鱼可百许头 / 皆若空游无所依 D.以其境过清不可 / 久居乃记之而去8.下列加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湖中人鸟声俱绝(隔绝)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边) D.佁然不动(呆呆的样子)9.下列对选文文意理解概括与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则选文都有叙事。

甲文写的是夜游承天寺,乙文写的是到湖心亭赏雪,丙文写的是游览小石潭。

B.三则选文都写到了水。

甲文写了水中竹柏倒影的景致,乙文写天云山水一片混沌的景色,丙文写了水中鱼儿嬉戏的画面。

C.三则选文都融情于叙事写景中。

甲文抒发了苏轼贬谪的悲凉,乙文抒发了张岱对故国往事的怀念,丙文抒发了柳宗元贬官失意后的孤凄。

D.画线句子写景各有千秋。

甲文运用比喻手法,富有情趣;乙文采用白描手法,形神兼备;丙文动静结合,游鱼与潭水相映成趣。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答案】8.D9.B10.(1)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共2分,关键词“但”1分,表达通顺明白1分。

)(2)(鱼儿)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共2分,关键词“翕忽”1分,表达通顺明白1分。

)【解析】7.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正确的断句应是: A.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B.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C.潭中鱼可百许头 / 皆若空游无所依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故答案为:C8.(A.念:考虑。

B.绝:消失。

C.西:向西。

)9.【甲】文没有写水,写的是月色。

10.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注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注意重点字词,译文通顺即可。

四、(2018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题)阅读下面两则古文,完成9-13题。

(15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①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②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③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④,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注】①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

②更定:指初更以后。

晚上八点左右。

③毳(cu ì)衣:细毛皮衣。

④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1)相与..步于中庭。

(2)是.日更定矣。

10.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11.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2分)A.相与步于中庭。

B.独往湖心亭看雪。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更有痴似相公者。

12.【乙】文画线句子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西湖空旷简约、洁白静谧的雪夜之景。

请自选角度赏析【甲】文画线句子的写景之妙。

(3分)13.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中说,《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两轴精品。

如果以“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为上下联,请从两文中分别选取一个字,两个字合起来作为这幅对联的横批,并阐释一下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