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矿、配矿、容矿构造汇编
控矿构造成矿

.
26
与断裂有关的角砾岩筒
控 矿 特点:角砾岩形成于断裂带内,规模一
般很小。
构 形成作用:由断裂活动引起。 造 鉴别:蚀变、不规则充填、 造
.
28
控 矿 作用
浅成角砾岩筒: 斑岩型Cu, Cu-Mo,Cu-Au,
– 形态:如断裂带中矿体常呈透镜状、板状等 ;交汇部位
控
呈柱状、囊状等。
矿
– 产状:走向、倾向、倾角与断裂一致。
构
侧伏是找矿中最关键的产状要素: 控矿空间的侧伏控制, 一般与断裂的运移方向为垂直关系; 交汇构造控矿时,
造
可用交汇线的侧伏来确定。
需要指出的是:在注意单个矿体侧伏的同时,还 要注意矿化富集带的侧伏,如金岭金矿。
Thrust plane
随着时间演化,由上至下,俯冲 板块随变质程度加深可发生脱水 作用(Dehydration)甚至是重熔。
.
17
构造控矿意义
成矿后构造对成矿的破坏和改造
控
有理论和实际意义,前者可恢复成矿作用,后者可 指导找矿。
剥蚀深度(erosion depth)
矿
原生金矿,有可能被剥蚀掉,是否有砂金等。
不同的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控制了不同的矿床类型,
– 挤压环境:例如对脉状金矿(主要指晚太古代的绿岩型金矿)来
控
说,是在挤压汇聚增生构造体制下形成的。
早期:Fyfe and Kerrich (1985) :显生宙汇聚板块边界控矿
矿
(convergent margin)
后来,Wyman et al (1988) : 扩展了F & K的概念,认为
矿产地质学基本知识

矿产地质学基本知识一、矿产分类矿产根据其性质和主要工业用途可分为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可燃有机矿主和地下水资源四类。
(一)、金属矿产从中可提取某种金属元素的矿物资源,按工业用途分为:1、黑色金属:包括铁、锰、铬、钒、钛等。
2、有色金属:铜、铅、锌、镍、钴、钨、锡、钼、铋、锑、汞等。
3、轻金属:铝、镁等(可归入有色金属)。
4、贵金属:金、银、铂、钌、铑、钯、锇、铱等。
5、放射性金属:铀、钍、镭等。
6、稀有金属:钽、铌、锂、铍、锆、铯、铷、锶等。
7、分散金属:锗、镓、铟、铊、铪、铼、镉、钪、硒、碲等。
8、稀土金属:包括原子序数39和57〜71的16个元素。
根据地球化学性质和共生关系,可分为二类:1 )、轻稀土金属(铈族元素):包括镧、铈、镨、钕、钷(人造元素)、钐、铕等。
2)、重稀土金属(钇族元素):包括钇、钆、铽、镝、钬、铒、铥、镱、镥等。
(二)、非金属矿产从中可提取某种非金属元素或可直接利用的矿物资源。
按工业用途可分为:1 、冶金辅助原料:如萤石、菱镁矿、耐火粘土、白云岩、石灰岩等。
2、化工原料:如磷灰石、磷块岩、黄铁矿、钾盐、岩盐、明矾石等。
3、工业制造业原料:如石墨、金刚石、云母、石棉、重晶石、刚玉等。
4、压电及光学原料:如压电石英、光学石英、冰洲石和萤石等。
5、陶瓷及玻璃工业原料:如长石、石英砂、高岭土和粘土等。
6、建筑及水泥原料:如砂岩、砾岩、浮石、白垩、石灰岩、石膏、花岗岩、珍珠岩和松脂岩等。
7、宝石及工艺美术原料:如硬玉、软玉、玛瑙、水晶、蔷薇辉石、绿松石、琥珀、叶腊石、蛇纹石、孔雀石、电气石和绿柱石等。
(三)、可燃有机矿产是指能为工业和民用提供能源的地下资源。
按其产状可分为三类:1、固体的:如煤、油页岩、石煤、地蜡、地沥青等。
2、液体的:如石油。
3、气体的:如天然气。
(四)、地下水资源包括地下饮用水、技术用水、矿泉医疗水、地下热水、有用元素达到提取标准的各种盐卤水等。
二、矿床的基本知识矿产是自然界产出的有用矿物资源。
北秦岭南缘张涧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浅析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北秦岭南缘张涧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浅析王 斌,张 乐,许 强(西安西北有色物化探总队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68)摘 要:张涧金矿为商州金矿带上典型的含金石英脉型矿床,产于北西西向韧性剪切带中,受左行剪切作用的控制,金矿体呈雁列状排列的构造透镜体。
北西西向大断裂是区域上金矿的导矿构造,韧性剪切带是配矿构造,含金石英脉为容矿构造。
导矿、配矿、容矿构造配置协调生成金矿;后期多次含矿热液的叠加、改造导致金矿化富集。
同一韧性剪切带中发育北倾、南倾不同产状的含金石英脉,其交汇部位矿体变厚大,品位明显增高,易于形成富矿体。
关键词:张涧金矿;韧性剪切带;含金石英脉;矿床成因中图分类号:P618.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8)06-0129-3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the Chang Jian gold depositin the southern margin of northern Qinling MountainsWANG Bin, ZHANG Le, XU Qiang(Northwest Xi'an coloured chemical 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team Co., Ltd.,Xi’an 710068,China)Abstract: The Zhang Jian gold deposit is a typical gold bearing quartz vein type deposit in the Shangzhou gold ore belt, which is produced in the North West West ductile shear zone, controlled by the left line shear action, and the gold body is in an echelon arrangement of structural lens. The NW westward fault is the ore guide structure in the area. The ductile shear zone is the ore matching structure, and the gold bearing quartz vein is the ore hosting structure. The ore forming, ore matching and ore bearing structural configuration coordinate the formation of gold deposits. The superposi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multiple ore bearing hydrothermal fluids in the later period lead to gold enrichment. In the same ductile shear zone, the dipping and South dip bearing gold bearing quartz veins are developed in the same ductile shear zone. The ore body of the intersection area is thicker and the grade is obviously higher, and it is easy to form the rich ore body.Keywords: Zhang Jian gold deposit; ductile shear zone; gold bearing quartz vein; genesis of deposit矿区位于北秦岭造山带与中秦岭造山带结合部位的北秦岭南部边缘(张维吉,1996年)、区域性商丹大断裂南侧,大峪沟-两岔口-杨斜金成矿带东段。
矿床学6-热液概述

3.上地幔
地幔流体的活动可以把分散在上地幔中的成矿物质活化、迁移到地壳 中成矿。
如胶东半岛金矿、四川大水沟碲—金矿以及河北东坪金矿等,已经有不 同的研究者相继提出地幔流体和地幔物质参与成矿的认识。
由于受技术条件的限制,对参与热液成矿作用的地幔成矿物质的识别, 目前尚处在不断的探索之中。
按Holland的实验,只有当与硅酸盐熔浆共存的蒸气相中H2O分压超过 4.94×107Pa时,黑云母和角闪石才可从英安质熔体中析出,形成斑晶。这些水 可以构成岩浆流体的主要来源。对热液矿床中矿物及其中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 素成分的分析结果,也证实部分热液矿床形成的早期,确有岩浆流体存在。
Bumham(1979)实 验表明,岩浆中溶解的 H2O重量百分比随压力 的升高而加大。
三、热液中主要挥发组分的性状及其影响
热液中挥发组分对成矿物质活化、搬运和沉淀都有重要影响, 所以这些组分在热液中的化学性质和存在状态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1、卤族元素:热液中主要卤族元素是F和Cl。
a、卤族元素的化合物(尤其是氯化物)是强电解质,电解后强烈影响 热液的pH值;
b、大部分金属元素的卤化物都有较大的溶解度,很多金属元素均可与 卤族元素形成易溶络合物,还有部分卤化物高温时具有挥发性质。卤族 元素的这些重要性质有助于热液中有用组分的迁移。
海水热液及其成矿模式
海水可以在海底岩石中下渗几 公里,甚至十几公里,然后变成上 昂热液,在深部的环流过程中,可 以与所途径的岩石发生水岩反应, 变成含矿热卤水,然后沿着海底断 裂上升至海底,形成海底喷发和海 底“烟囱”。
近代海水的δD和δ18OH2O都近 于0‰(或均为1‰±5‰)含SO42-, 盐度3.5%。
气水热液矿床概论

图6-3
黑矿型矿床简要横剖面图
(五)变质热液 1. 成因 变质作用过程中,与变质岩石平衡、或从中分出的水溶液。 影响因素: a 原始地质体的成因; b 变质作用强度; c 变质作用类型(接触变质和区域变质)。 如:沉积岩(含水30%)→绿片岩相(6%)→角闪岩相(1-2%) →麻粒岩相(0.5%) 2. 变质热液中的矿质来源 a 变质过程中来自原岩; b 从流经岩石中萃取; c 深部来源。 3. 特征: H2O的δ18O = 5‰∼25‰,δD = -20‰∼-65‰,多富CO2
气水热液矿床的有关理论
一、气水热液及其在内生矿床中的意义
(一)气水热液的概念: 1. 气水热液 地下形成的含多种挥发组分和成矿元素的气态或液态水溶液(简称 热液)
2. 热液的成份
主要成份: H2O (盐度一般为几 %—几十 %) , 其他挥发 组分: HCl、HF、H2S、CO2、B、(As),主要金属元素:K、Na、Ca、Mg; 常见成矿金属元素: Fe-Mn、Cu-Pb-Zn-W-Sn-Mo-Sb-Hg、Au-Ag、LiBe-Nb-Ta、U-Th 3. 温度及物理状态 温度范围:50~800º C,成矿温度100~600º C;状态:气态(高温低 压条件)、液态(高压中低温条件)、 超临界状态(高温高压条件)。
图13
大气水热液及其成矿模式(斯米尔诺夫)
(三)海水热液 1. 成因 a 主要产生在海洋环境;
b 大陆边缘和海洋岛屿地区,与地下水混合;
c 沿构造变动带下渗-受热形成热环流-萃取矿质-沿火山机构上升-形 成矿床(图6-3)
主要与海底岩浆作用形成的块状硫化物矿床有关。
2. 特征 δD 与δ18ΟH2O在图12中接近于标准海水平均值(SMOW) 日本黑矿:δD 为-26‰∼-18‰, δ18ΟH2O为-1.5‰ ∼ 0.3‰
热液矿床

热液矿床本章介绍了热液矿床的概念、特征,阐述了热液矿床形成的地质条件,对热液矿床的成因类型及各类型的主要特征作了详细的介绍,并列举了典型矿例。
热液矿床和前章所述的接触交代矿床均属气化-热液矿床范畴,它是指含矿热水溶液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在有利的构造空间和岩石中,通过交代作用和充填作用使有用组分富集而形成的矿床。
热液矿床在各类矿床中最复杂,种类最多样,可在不同的地质背景条件下,通过不同组成、不同来源的热液活动形成。
热液矿床有巨大的工业价值。
它包括大部分有色金属(铜、铅、锌、汞、锑、钨、锡、钼、铋等);一些对尖端科学有特殊意义的稀有和分散元素矿产(镓、锗、铟、镉等),以及放射性元素(铀);部分黑色金属(铁、镍、钴)、贵金属(金、银)和许多的非金属矿产(硫、石棉、菱镁矿、重晶石、萤石、水晶、明矾石、冰洲石等)。
这些矿产在我国国民经济和国防工业中都是很重要的原料。
第一节热液矿床形成的地质条件一、岩浆岩条件形成热液矿床的含矿热液虽是多源的,但一般认为与岩浆有关的热液仍是主要的。
尤其是由硅铝层重熔形成的酸性岩浆,不仅富含挥发性组分,而且富含各种金属,在其演化的后期往往可形成大量含矿气水热液,当处于有利的地质构造条件时,便可形成各种热液矿床。
因此,这种由岩浆演化而成的热液矿床与一定的岩浆岩不仅在空间分布和形成时代上有着密切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在成因上表现出明显的成矿专属性。
热液矿床与一定的岩浆岩体在空间分布上的密切关系表现在:第一,它们有规律地分布在同一构造单元中,矿床可以分布在岩体内或岩体附近的围岩中,也可以分布在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中;第二,不同类型的矿床常围绕侵入体呈带状分布,并随离岩体的距离远近由较高温向较低温矿种的更替。
如中国南岭成矿带内,W、Sn、Mo等高温矿床常分布在侵入体的内外接触带中,而Pb、Zn等中温矿床则离侵入体稍远。
热液矿床与岩浆岩在时间上的密切关系表现在:它们都产于同一构造-岩浆期。
热液矿床概述

2、矿化阶段
3
第六章 热液矿床概述
二、热液成分与性质
1、 H2O ① 是含矿溶液的主要组分,是矿物搬运矿质的介质; ② 是弱电解质,可部分电离出H+和OH-,使溶液中的物质发生 水解,形成化合物沉淀出来。
SnF4+2H2O=SnO2↓+4HF ③ 另外,H+和OH-增加可影响溶液物质变化,主要是酸碱性 (pH值)。
第六章 热液矿床概述
第二节 成矿物质的来源
一、介质的来源
1、岩浆热液(包括侵入岩浆热液和火山热液)
岩浆热液是岩浆中所含的水及其他挥发组分在岩浆上侵和冷凝 结晶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和成分的变化与其所溶解的化学 成分一起被析出形成的。
2、变质热液
变质热液是岩石在变质过程中随变质温度和压力不断增加依次 释放出来的粒间水、矿物的结晶水和结构水溶解了成矿物质形 成的。
4
第六章 热液矿床概述
二、热液成分与性质
2、S 含矿溶液中硫的多少与H2S的解离有关,H2S的解离形式与温度 有关。 ①高温热液阶段 T>400℃,将分解为H2和S2分子。T>1500℃,将全部分解为 H2+S2分子,随着温度降低,又结合成H2S。 300~400℃,H2S以中性分子形式存在,不参与化学反应,因 此很少有硫化物出现。 ②中温阶段(300~200℃) 随着温度的下降,H2S在水中的溶解 度增大,同时将发生电离作用。 ③低温热液阶段(<200℃) 位于地表浅处,氧气较充足,溶液 中的硫往往氧化高价硫,形成一些硫酸盐矿物(重晶石、石膏5、 天青石、明矾石等)。
贵州艾家坪-水城地区铅锌矿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

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 贵州艾家坪—水城地区铅锌矿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朱 华,杨光龙(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0六地质大队,贵州 遵义 563000)摘 要:艾家坪-水城地区是贵州重要的铅锌矿化集中区,铅锌矿赋存于石炭系碳酸盐岩中,威水背斜近轴部高角度逆冲断层是主要控矿构造。
北西向逆冲断层、层间剥离构造和石炭系碳酸盐化灰岩是本区铅锌矿的重要找矿标志。
关键词:铅锌矿;控矿因素;找矿标志;艾家坪-水城地区;贵州中图分类号:P61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9)23-0103-2Ore controlling factors and prospecting criteria of lead zinc deposits in aijiaping Shuicheng area, GuizhouProvinceZHU Hua, YANG Guang-long(Geological Brigade 106 of Guizhou Geological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Bureau,Zunyi 563000,China)Abstract: The aijiaping Shuicheng area is an important lead-zinc mineralization concentration area in Guizhou Province. The lead-zinc deposits occur in Carboniferous carbonate rocks, and the high angle thrust near the axis of Weishui anticline is the main ore controlling structure. The NW thrust, interlayer detachment structure and Carboniferous carbonated limestone are the important prospecting indicators of lead-zinc deposits in this area.Keywords: lead zinc ore; ore controlling factors; prospecting indicators; aijiaping Shuicheng area; Guizhou1 区域成矿背景贵州艾家坪~水城地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与滨太平洋两大全球构造域结合部位的东侧,属扬子准地台上扬子台褶带[1],西以小江断裂与康滇陆块毗邻,东南则以盘县~师宗断裂与右江造山带相接,是昭通~六盘水古生代燕山期铜铅锌银锰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矿构造
配矿构造经常是与导矿构造交错或连接的断裂或透水层, 是矿液从导矿构造出来后,向成矿地段运移的构造,矿田及 矿床沿导矿构造分布的不均匀性取决于配矿构造的分布,
造的方向延展。
容矿构造
容矿构造是包含矿体、决定其形态、产状、大小以及在某 些情况下决定矿体内部结构特点的构造。
容矿构造与运矿构造之间的关系
1、可以明显地区分运矿构造及容矿构造。矿液通过运矿 构造而进入容矿构造。 2、运矿构造的一部分是容矿构造。这种情况颇为常见, 尤其是矿液从运矿断裂进入有利岩层处,在运矿断裂中形 成延伸比较大的矿体。 3、运矿构造即为为容矿构造。
结语
矿床的形成需要多种有利条件的配合。在内生矿床的形成
过程中,含矿熔浆和矿液是成矿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否有
含矿熔浆或溶液进入成矿地段是一个根本的前提。在实际 工作中,确定运矿构造,研究容矿构造与运矿构造的关系 、确定容矿构造的类型和分析矿液停积的原因,是研究成 矿作用和矿床的成因特征的重要方面,也是矿田构造研究
别的运矿构造(导矿构造)时,则在大范围内来看矿带或矿田是沿导矿 构造展布,然而在较小范围来看,矿田或矿床沿配矿构造的方向延展
。如配矿构造与导矿构造的方位一致,则矿带、矿田及矿床均沿导矿
构造的方向延伸。在有多组运矿构造的情况下,矿田及矿床的分布则 往往受多组运矿构造的交汇地段所制约,并在总体上沿主要的运矿构
实例——蛤蟆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矿
查区具有志留系坟头组、奥陶系五峰组、宝塔组、红花园组地层的粉
砂岩~硅质岩、硅质页岩~灰岩、大理岩岩石组合,既有易交代的化
学性质活泼的碳酸盐岩层,又有相对惰性的砂页岩作为屏蔽层,构成 一套化学性质突变的“硅-钙”界面,对改变热液性质,促进矿液沉淀
聚积成矿提供良好的容矿空间。另外,查区赋矿层位主要为奥陶系中
导矿、配矿、容矿构造与成矿
陶波 2015.11.21
来源
在内生矿田构造研究中,
为了剖析矿液运移的原始
通道,一般根据构造在矿
液流动和堆积中所起的作
用,将构造要素划分为导 矿构造、配矿构造和容矿 构造。
导矿、配矿、容矿构造关系图
导矿构造
导矿构造是指含矿熔浆或热液自深部地段(上地幔、地壳
深部)进入矿田范围内的通道。各种类型的深断裂是常见
统宝塔组(O2b)灰岩,而赋矿层位上部为奥陶系上统五峰组(O3w )的硅质岩,矿(化)体即赋存于“硅-钙”界面部位,岩性组合的“
刚”“柔”差异性,在多次构造活动中由假整合面形成了一系列层间
滑脱构造,产生层间破碎和滑脱空间,也为矿液的运移和沉淀提供了 良好的成矿条件。
实例——蛤蟆岭金矿
ZK9202孔在志留系下统高家边 组(S1g)粉砂岩中见1层次金 矿(化)体,品位0.61g/t,视 厚度1.30米。在奥陶系中统宝 塔组(O2b)灰岩,受S/O层间 滑脱构造控制的构造角砾岩中 见5层次钼矿(化)体,视厚度 为1.00~12.30米不等,平均品 位0.096%; 1层次铜矿(化) 体,视厚度1.30米,品位0.66% 。见矿共计6层次,总视厚度 21.35米.
的重要内容。
谢谢大家!
运矿构造
由于作为矿液流动的构造常常是多级别的,互相交错的,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在某些成矿地区往往不易区分开导矿构 造和配矿构造,在这种情况下,可把二者统称为运矿构造 ,也有人把二者统称为导矿构造。
运矿构造与矿体分布特征
研究各级运矿构造之间的相互组合情况,有利于了解矿田及矿床的总
体展布特征。如当低级别的运矿构造(配矿构造)横向或斜向交错高级
实例——蛤蟆岭金矿
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有近东西向和北西向断裂,均属张性或张扭性断 裂,岩浆岩沿近东西向断裂破碎带贯入,断裂表现形式为破碎角砾岩带 。角砾成分为粉砂岩、次生石英岩,而金矿化体则产于该破碎带中。
处于永村桥背斜西南端近核部偏东南翼。在褶皱过程中,背斜轴部易 于形成各种张性裂隙及其它裂隙,故背斜轴部相对比较易于破裂而导 致岩体的侵入,另外背斜倾伏处,特别是在轴线由平缓变为急陡处, 构造应力特别集中,易于产生张性破碎,为岩浆岩侵入创造良好的条 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