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晕-原生叠加晕

合集下载

新疆东天山红石金矿床原生晕特征与矿体叠加模型

新疆东天山红石金矿床原生晕特征与矿体叠加模型

新疆东天山红石金矿床原生晕特征与矿体叠加模型王世新;杨毅恒【摘要】红石金矿床是新疆东天山康古尔塔格金矿带中的代表性矿床之一.通过对其地表、已开采中段及部分钻孔的岩石系统采样分析和计算统计,研究了各指示元素在不同位置的组合特征.结果表明:指示元素中Au、Ag密切相关,其他元素组合复杂多变,反映了成矿成晕的多期性、多阶段特点.结合实际勘查资料,采用多种计算方法,建立了矿床原生晕轴向分带模式,即矿床轴向分带(自上而下)为Bi-Mo-Hg-Zn-Pb-Ag-As-Cu-Sb-Au.利用不同中段的7个分带评价值指标确定了矿体的叠加模型.【期刊名称】《世界地质》【年(卷),期】2010(029)003【总页数】9页(P383-391)【关键词】红石金矿床;原生晕;轴向分带;叠加模式;东天山;新疆【作者】王世新;杨毅恒【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综合信息矿产预测研究所,长春,13002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矿局,第一地质大队,新疆,昌吉,831100;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理学院,北京,1001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P612红石金矿是新疆康古尔塔格金矿带中新近发现的金矿床之一。

前人对康古尔塔格金矿带研究程度较深,尤其对其典型矿床—康古尔金矿和石英滩金矿开展了详细的成矿作用、成因机制、流体来源及原生晕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1-9],但对于红石金矿床研究较少。

王义天等从成矿流体来源的角度对矿床进行了系统的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10],曹洁等从构造角度分析了韧性剪切作用与金成矿的关系[11]。

而对于红石金矿的元素地球化学及成矿模式和成矿规律的研究,至今仍是一个空白。

笔者通过对矿床地表及深部岩石的系统采样分析和统计计算,研究各部位元素的组合特征,建立矿床原生晕的分带模式,并确定了矿体的叠加模型,为本区金矿勘查、评价与隐伏矿预测提供了依据。

红石金矿位于康古尔塔格地区中偏西部,地处塔里木板块北缘,觉罗塔格晚古生代岛弧带。

夏塞银多金属矿构造原生晕特征及找矿

夏塞银多金属矿构造原生晕特征及找矿

夏塞银多金属矿构造原生晕特征及找矿胡夕鹏;侯本俊;李泳泉;廖勋;李成杰;王国红;徐禹青【摘要】The Xiasai Ag-polymetallic deposit is a mesothermal filling and metasomatic deposit which is controlled by structure. The hydrothermal ore-formation resulted in tectonic primary halos. Therefore, study of the tectonic primary halos is of importance to the searching for hidden orebodies.%夏塞银铅锌矿床为中低温岩浆热液充填交代脉型矿床,矿体严格受构造控制,成矿溶液在成矿过程中,由于溶解、沉淀、迁移等条件不同,导致成矿指示元素及组合的空间分布在相应的构造条件下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根据其距离矿体的远近可划分为前晕、中晕和尾晕。

因此在断裂构造上测定原生晕,是寻找隐伏矿体的一种方法。

【期刊名称】《四川地质学报》【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6页(P249-253,257)【关键词】银多金属矿;地质特征;构造原生晕;夏塞【作者】胡夕鹏;侯本俊;李泳泉;廖勋;李成杰;王国红;徐禹青【作者单位】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403地质队,四川峨眉 614200;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403地质队,四川峨眉 614200;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夏塞银业有限责任公司,成都 610091;夏塞银业有限责任公司,成都610091;夏塞银业有限责任公司,成都 610091;夏塞银业有限责任公司,成都6100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2+.2;P618.522012年四川夏塞银业有限责任公司委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夏塞矿区开展构造原生晕专项研究,四川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403地质队协作,主要工作内容确定浓度分带(外、中、内带)标准,单一期次成矿形成原生晕发育特点,原生晕轴(垂)向分带:确定前缘晕、近矿晕、尾晕的特征指示元素;原生晕的轴向分带序列,地球化学参数计算及其轴向变化规律;提出深部盲矿预测标志。

金蟾山金矿地球化学原生晕异常特征及找矿意义

金蟾山金矿地球化学原生晕异常特征及找矿意义
化元 素 。
本 次工作地表多元素分 析取样共 4 2件 , 4 采用 不 2 2 统 计 学 分 析 .
规则 网格拣块 法采 集样 品 。选 择 与金 成矿 作用 有关
的 1 2种元 素进 行 分析 , 括 Au A , u S , n P , 包 , s C , b Z , b
相关 性分 析 结 果 ( 表 3 )表 明 , Au 与 Ag
为 : iW , , b S , , o M n Hg Z , , u B , Au P , b Ag M , , , n AsC 。
2 原 生 晕 地 球 化 学特 征
其 中 ,i B 为高分 异富集 元素 , , w Au和 P b为强 分异 浓集元 素 , b Ag Mo Mn Hg Z , s , , , , , n As和 C u为贫
(. 1 ) P ( . 8 ) 关 性 好 , S , 02 9 ,b 0 18 相 与 b Mo无 相 关 聚类分 析结果 ( 2 表 明 , iHg先 聚类组 合 , 图 ) B,
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查 院测试 中心完成 , 用仪器 有 性 。 使
分光 光度计 ,0 一 一 米 平面 光栅 摄谱 仪 ; 8 1W 各元 素 检 在经历 Z , n Mn聚类 组合作 用后 , b A , u聚类组 P , gC
矿深 部成 矿 的可能性 。
风峁矿 化带 , 西部 拐棒沟 一头道 沟一 阳坡 矿化带 。
东 部矿化 带 为 主矿 带 , 育 有 多条 矿脉 。控 矿 发
断裂带 总体走 向 l 。 O , 面上 呈舒 缓 波状 , 向 O~3 。平 倾
S 倾 角 5。 5, E, 5~7 。断裂 带 宽 4 51 不 等 , 主断 ~4 1 1 在 裂 带两 侧发育 有 数 十条 次 级 断裂 , 多数 断 裂 中均 大

构造叠加晕法是危机矿山深部预测盲矿的有效新方法

构造叠加晕法是危机矿山深部预测盲矿的有效新方法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构造叠加晕法是危机矿山深部预测盲矿的有效新方法构造叠加晕找矿法是在发展原生晕找盲矿理论基础上,根据热液矿床成矿严格受构造控制、成矿成晕多期多阶段叠加特点,提出了原生叠加晕理论,研制了一套特殊的研究方法。

用原生叠加晕理论合理解释了原生晕轴向分带出现的“前尾晕共存”、“反分带”等无规律或反常现象,解决了困惑化探专家几十年的重大难题,大大提高了盲矿预测的准确性和找矿效果,是危机矿山深部预测盲矿方法研究的重大突破。

该方法先后在40 多个危机金矿山应用,都取得了显著找矿效果。

部分矿山验证预测靶位累计己获黄金金属量140.6 吨,潜在价值240 多亿元,延长了十几个危机矿山服务年限,保障了十几万名矿工继续就业、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实践证明,该方法是解决矿山资源危机,预测矿山深部盲矿非常有效的新方法、新技术。

经中国黄金协会组织以翟裕生院士为首专家鉴定:构造叠加晕研究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构造叠加晕新方法研究》及《陕西太白金矿》、《山东蓬莱黑岚沟金矿》、《河南秦岭金矿》、《辽宁凤城白云金矿》的构造叠加晕研究及深部预测效果等5 项成果,分别于2005、2006 年、2007 年、2008 年、2009 年获中国黄金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发表专著两部、论文60 余篇。

“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已入选2008 年度十大地质科技成果《危机矿山深部预测盲矿的新突破——构造叠加晕找矿法》。

该成果是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查院以李惠教授为首、禹斌、李德亮、张国义等勘查地球化学专家,河南秦岭、陕西太白、陕西东桐峪、河北金厂峪、山东乳山金矿、山东篷莱黑岚沟金矿等几十个金矿合作,为解决矿山深部盲矿预测难题而开创的新方法新技术。

陕西三官庙金矿床地质特征、原生晕分带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陕西三官庙金矿床地质特征、原生晕分带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T h e i r P r o s p e c t i n g S i g n i i f c a n c e a b o u t S a n ’ na g n mi a o G o l d De p o s i t i n S h a a n x i P r o v i n c e [ J ] . G o l d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2 0 1 6 , 2 4 ( 6 ) :
汪超 , 一 , 门文辉 , 一 , 吴 涛 , 一 , 张骁 富 , 一 , 李英 , 一 , 胡西顺 , z
1 . 西安西北有色地质研究 院有 限公 司, 陕西 西安 7 1 0 0 5 4 ; 7 1 0 0 5 4 2 . 陕西省矿产资源综 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 中心 , 陕西 西安
中 图分 类号 : P 6 1 8 . 5 1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5 — 2 5 1 8 ( 2 0 1 6 ) 0 6 — 0 0 3 9 — 1 0 D O I : 1 0 . 1 1 8 7 . i s s n . 1 0 0 5 - 2 5 1 8 . 2 0 1 6 . 0 6 . 0 3 9
第2 4卷 第 6期
2 0 1 6年 1 2月
簧酬 ,
Go l d S c i e n c e a n d Te c h n o l o g y
VO J . 2 4 No . 6 De c . , 2 0 1 6
陕西三官庙金矿床地质特征 原 生晕分带特征及其找矿 意义
的重 要 手 段 l 8 _ ] 。
步 扩 大 了矿 床 规模 , 并对矿床地质 、 原 生 晕 分 带

化探深部找矿方法技术及案例1

化探深部找矿方法技术及案例1

二、土壤测量
残积层是岩石直接风化产物,基本保留原始找矿 信息,少量淋失、贫化。样品代表性强于岩石。 用于薄覆盖区(0.5~2m)和中浅覆盖区(3~50m) 区域调查、普查和详查。 ● 可提供数十米~数百米的深度找矿信息

三、水系沉积物测量

水系沉积物对汇水域内土壤、岩石中找矿信息有 继承性。利用元素分带和矿体前缘元素异常分布, 可提供深部找矿信息。用于区域调查和普查。
但钻孔原生晕测量在孔深600~652m处发现>50m厚强Au、 As、F、Sb异常,Au高达0.4~1.5g/T。向下未圈闭。后 对副样分析,确认为金矿化体。推测深部应有较大型微 细粒侵染型金矿赋存。此处距朝鲜惠山铜矿约5~6公里。
六、中浅覆盖区使用浅钻化探寻找 隐伏矿


我国新生界覆盖面积约401万km2(第四系334.5万km2,第 三系66.6万km2) 厚度<50m的中浅覆盖区超过150万km2。 主要分布在山前、盆边、草原、干旱荒漠、湖沼、部 分黄土覆盖区和沙地。许多地带为构造单元边缘、深大断 裂带、成矿条件有利。是我国有巨大找矿潜力的处女地。 从2007年开始北京探工所与物化探所合作开展中浅覆盖区 浅钻化探取样方法技术研究。已在黑龙江大兴安岭、内蒙 半干旱草原、新疆干旱荒漠和安徽冲洪积平原开展试点。 已研制出TGQ 5m、10m、30m轻便取样钻系列,车载全液压 多功能(正、反循环,自动取样)30m和75m浅钻。

(2)南部异常1:5万浅钻化探查证
14km2,布孔153个,取残积土和岩粉,对1:20 万发现的异常进行了进一步圈定。Pb、Zn异常浓 集中心及分带清楚,并具相当规模。特别是前缘 元素异常向西北延伸,预示多金属矿化带向北西 侧伏。1:20万和1:5万浅钻化探结果,大大扩大 了该区寻找隐伏矿的潜力。

大场金矿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大场金矿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前言位于青海省曲麻莱县麻多乡境内的大场金矿是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近几年来发现的大型金矿床。

在东西长约5Km,南北宽约3Km的范围内分布有33条金矿体,除过33号矿体外,对其余32条矿体资源量评估共获得333+334金资源量83.3t,其中333资源量32.6t,334资源量50.7t,达到大型矿床规模。

本文主要对该矿床原生晕的地球化学特征作详细研究,并分析其地质意义。

1.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目前,利用原生晕法寻找隐伏矿已成为矿产勘查的热点之一,它是一种在方法原理、观测手段、规律探索和资料解释等方面成熟度较高的隐伏矿化探方法。

众多勘查实践表明,原生晕测量是估计矿体剥蚀程度、确定深部矿体产状、寻找隐伏矿体、进行深部成矿远景预测的一种有效方法。

前人已对大场金矿作了研究,关于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矿床成因等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但是对于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尚未展开。

因此,本文通过对大场金矿区各元素含量的测试和分析,对大场金矿原生晕的地球化学特征作了详细研究。

该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①对于理解大场金矿的多期次、多阶段叠加成矿作用具有形象意义。

大场金矿成矿作用具有多期次、多阶段的特点,通过研究不同标高的元素分布特征,做出该矿床的原生晕叠加模型,可以更好的理解矿化的多期多阶段性;②对于研究矿区地表的剥蚀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不同钻孔所给出的数据,做出原生晕空间分布特征模型,可以显而易见的得出矿区地表剥蚀程度的信息;③对于实际找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矿床原生晕的分带序列能够指示金矿的赋存部位,根据不同晕带的元素分布可以预测盲矿体的存在,对深部找矿具有指导意义。

2.研究现状2.1原生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我国开展矿床原生晕研究已有50多年,最初针对矽卡岩型和斑岩型铜矿床、铅锌矿床和钨(钼)矿床进行了原生晕找盲矿的方法技术研究,对于金矿床和金伯利岩等的原生晕研究起步较晚,但是我国原生晕方法目前在金矿中的应用较多,在其他矿种的矿床中的应用远没有金矿普及成熟。

本科-高职院校专业课件-地球化学-原生晕化探

本科-高职院校专业课件-地球化学-原生晕化探
现代空间垂直于水平方向上原生晕的分带 特征。不同指示元素的空间变化。异常元 素前后和上下关系。
垂直分带 水平分带
原生晕垂直分带:
不同高度不同指示元素、元素组合、 元 素对比值变化规律。
前苏联某热液铀矿床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性, 从图中可见Pb,Zn,Ag主要发育在高于铀矿体的标高 上,而Cu,Mo则上下均发育。
原生晕分带
பைடு நூலகம்反映成晕元素迁移方向
分异性质
• 轴向分带-沿矿体轴 向-矿液运移方向,由 渗滤作用形成.
• 横向分带-垂直于矿 体走向,由扩散作用 形成.
• 纵向分带-顺矿体走 向
矿床原生晕异常模式.
1.Hg异常;2.Ba异常; 3.Ag,Cd,Pb,Zn,Mn异常; 4.As异常;5.Sb异常; 6.Cu异常;7.Bi异常; 8.Pb-Zn矿体
热液矿床轴向分带序列
按轴向由尾部到前缘,对各指示元素最高含
量所在相对位置排列的顺序。 热液矿床原生晕分带普遍存在,每个矿都有
其特征元素组合,有轴向分带顺序,相同矿床 类型可以比较,不同类型矿床间也可比较,具 有普遍性,可总结为一个典型的热液矿床原生 晕综合轴向分带序列 。
热液矿床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
邵跃分带 1975 结合温度资料,给出热液矿床 原生晕分带序列
Sn-W-Ga-In-Mo-Re-Co-Au-As-Bi-Cu-Ag-Zn-CdPb-Au-Se-As2-Sb-Hg-Ba-Sr
李惠80年代,给出石英脉型和蚀变 岩型金矿床原生晕分带序列:
从上至下:
Hg,Sb,F(Bi),Pb,As→Zn,Ag,Au,Cu→Bi,Mo,Mn,Co,Ni,Sn,B
铀矿体周围的原生晕 1-石英斑岩;2-石英 斑岩质凝灰岩;3-球 粒斑岩;4-霏细岩-斑 岩;5-石英斑岩质凝 灰角砾岩;6-断层; 7-矿体;8-2~10倍背 景含量;9->10倍背景 含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矿床有大的蚀变带
红格
红格
攀西地区铂、钯地球化学异常图(小圆圈代表峨眉山玄武岩分布区) 红格地区的峨眉山玄武岩,其Pt、Pd没有明显的正异常
PGE负异常 红格北面玄武岩区出现PGE负异常,分布Ni-Co硫化物矿体
Au As AgW 负异常 Cr V Co Mn
1~3为地球化学分带: 1—核心带; 2—交替带; 3—分散矿化带。
Pb/Zn
5
4
4线 水 平 钻 孔
3
2
1
0 1.2
Cu/(Pb+Zn)
0.8
0.4
0
矿石有两种类型:
4
Cu (%)
3
2
即铅锌矿体和银多
1 0
金属块状矿体
1000
Ag (g/t)
800 600
空间叠加
400
200
0 50
40
Pb+Zn (%)
30
20
10
0
120 130 140 150 160 170 180 190 200 210 220 230 240 250m
评价合适的找矿区域的标准是基于消耗晕的面积与矿床 金属元素之间的线性相关性。
在大的消耗晕体系内寻找大的矿体,线性相关将显著作 用的围岩看作一种金属源。
在澳大利亚Cober区对多元素异常评价时,也发现多金 属矿异常伴随着常量元素的负异常;
如果无常量元素带出带入的正负异常出现,尽管多金属 异常强,其意义不大。
4~7为矿物组合: 4—金辉碲铋矿-石英组合; 5—金砷黄铁矿-石英组合; 6—金银黝铜矿-石英组合; 7—石英碳酸盐岩组合 。
8—元素迁移方向
加拿大G. J. S. 戈维特(1988)总结了30 多个不同 时代的块状硫化物矿床,发现在矿化蚀变带内, Mg、K、Fe(Ba、Mn)富集,Ca、Na 贫化。
金属成矿元素异常基本上是Cu、Pb、Zn,他强调 在找此类矿床时必须注意一些常量元素的应用, 仅靠Cu、Pb、Zn 是不行的。
认为在各类矿床的异常预测研究中运用元素对比 值反映矿床有关的规律比单元素更明显。如用 Pb/Cu,Zn/Cu,K2O/Na2O 研究火山岩块状硫化 矿床的蚀变矿化带,这些比值随距矿体的距离其 比值有显著的变化。
在西澳大利亚Kambalda 镍矿区,
应用元素比值 Ni Cu Cr Zn
有效地评价了Ni-Cu-PGE 硫化物矿区,从背
景→矿化这种比值增加相当大。
区分分散矿化与有价值的矿化
别乌斯与格里戈良发现,分散矿化中前缘元素或尾部 元素的累加值或累乘值以及他们的累加指数或累乘指 数随深度很少有变化,而有价值的异常则变化明显。
模式F
前缘元素 尾晕元素
多期多 阶段反 复叠加
山东金青顶金矿
As、Sb和Sb/Bi在-600 m增大,指示有盲矿。
Sb/Bi


③ ②


④ Au
Sb
小秦岭杨砦峪金矿
As、Ba、Sb、As/Mo、Ba/Bi、Ag/Au指示深部有盲 矿(已为深部工程所证实)。
Au
Sb Ag/Au
上庄金矿床典型矿体原生晕叠加模式
112点
120点
125点
呷村矿床4号勘探线水平钻孔地球化学剖面图
一、概述
前缘元素(含量、累加、累乘)
尾晕元素(含量、累加、累乘)= a
矿体上部→下部,a值逐渐降低。

前缘元素 尾晕元素


前缘元素 尾晕元素


前缘元素 尾晕元素


前缘元素 尾晕元素


① E
② ③
前缘元素 尾晕元素
预测深部有盲矿
在斑岩铜矿矿床周围,钾蚀变带中K 和Rb 高, 而在青盘岩化的外带中Ca 和Sr 较高。
就峰值正异常(+ ) 和负异常(- ) 而论,从矿化中 心向外,普遍适用的分带序列是:
(+Cu, +Rb, +K, -Zn, -Mn, -Sr, -Ca)→→(+Zn, +Mn, +Ca, +Sr)。
K 和Rb,尤其是Cu 和S 在整个序列中都具 有正异常,但距矿带越远,其数值越低。
宝山陶地区推测的地质-地球化学模型示意图(据邵跃, 1987)
原生后生晕是在矿化溶液侵入裂隙或断层、岩石 结晶之后形成的,而且晕可以沿裂隙向上和两侧 的围岩分布。
→原生后生晕的找矿效果较好
R. W. Boyle (1982) 也将原生晕分为两种类型,围 矿晕和渗滤晕。
围矿晕表示着一种岩带,其范围在靠近矿体部位 发生了元素的分散作用。
渗滤晕是矿化介质(气体、溶液、扩散流) 沿可渗 透基岩或断裂带、剪切带、角砾岩化带、糜棱岩 化带和裂隙等构造的渗滤过程。
我国学者认为,有价值的异常其成矿元素异常的规模 大、浓度高、浓度梯度变化明显,具有浓集中心;矿 异常中往往含有各种元素组分(组分复杂);非矿异 常的组分一般比较单一,元素的分带不明显。
目前,我国也采用了元素的累加指数或累乘指数来评 价异常,并取得了效果。
构造叠加晕模型
“构造叠加晕模型”理论首先由原冶金部李惠提 出
一、原生晕理论与进展
矿 体
日晕
单元素原生晕和垒加晕、垒乘晕剖面图
前缘晕 前缘晕为主
矿体
尾部晕含 量较高
尾部晕
付 家
Hg

As


K2O

Co

Mn
钼 矿
Zn
床 原 生
Pb Ag

Au水Mo Nhomakorabea平 分
Cu



矿体
加拿大和与美国的学者,把原生晕从形成时间分 为同生晕和后生晕。
原生同生晕指的是基本上与围岩同时形成的异常, 如伟晶岩、超基性岩有关的晕。
→沉积矿床、岩浆矿床形成的是 围矿晕、热液矿床形成渗滤晕
澳大利亚I. S. Goldberg (2003) 研究认为,地球 化学系统的结构是成矿元素及其共伴生元素富 集与亏损的原生晕组成的。
矿床元素的正异常占据了核心部位,铁族元素 组(即Sc、Ti、Cr) 负异常空间上与矿床元素正 异常重合, 一般出现在成矿元素正异常的边缘。
每一次G 值升 高都指示矿体 向下有延伸
G As Hg W Bi Mo
上庄金矿床Ⅷ号矿体垂向地球化学参数变化曲线
在宝山陶矿区, Cu、Ag较高、Mo低,Ag/Cu比值>0.02, Mo/Ag比值 <0.5时,认为是铜矿化异常标志。 构造裂隙物质和脉岩地球化学的强异常指示深部矿化
矽卡岩铜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