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要类型金矿床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研究及其应用准则_李惠

合集下载

轴向分带在黑龙江三道湾子金矿原生晕测量中的应用

轴向分带在黑龙江三道湾子金矿原生晕测量中的应用

轴向分带在黑龙江三道湾子金矿原生晕测量中的应用蒋艳明【摘要】热液矿床原生晕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其中含矿溶液在运动方向上显示出的轴向分带尤其重要,分带序列的建立对于评价隐伏矿体的规模、埋藏深度以及剥蚀水平有指导性意义,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地球化学找矿方法的找矿深度.针对黑龙江省三道湾子金矿,计算总结出轴向分带序列特征,确定矿体的前缘和尾晕指示元素以及分带性指数,结合矿区已知矿体对所研究矿脉剥蚀程度和深部成矿潜力进行评价.【期刊名称】《地质找矿论丛》【年(卷),期】2014(029)003【总页数】5页(P463-466,470)【关键词】三道湾子金矿;轴向分带;原生晕;分带序列;隐伏矿体;剥蚀程度;黑龙江省【作者】蒋艳明【作者单位】辽宁省冶金地质勘查局地质勘查研究院,辽宁鞍山114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2.2;P618.510 引言成矿热液在沿构造带上升、渗透和充填的过程中,由于温压等物理化学条件、成矿溶液的成分和性质、围岩成分的不断变化,导致不同元素在成矿时间上存在先后关系,空间分布上出现分带特征[1]。

原生晕分带性理论以及分带序列特征的研究是圈定找矿靶区、评价已有矿体深部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矿区成矿潜力的理想方法[2]。

近年来,国外采用正负异常结构研究原生晕的分带特征,我国对有色金属矿床分带研究的文献也常有见及,且在寻找隐伏矿体的方法中,利用分带性理论评价深部成矿前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本文以黑龙江三道湾子金矿[3-9]为例,计算出轴向分带序列和分带性指数,以对矿体深部成矿潜力进行评价。

1 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三道湾子金矿位于小兴安岭的西北部,出露地层主要为上侏罗统塔木兰沟组(J3t)、下白垩统光华组(K1gn)及第四系(Q)。

塔木兰沟组出露岩石有粗安质火山角砾岩和粗面安山岩,富含金的石英脉在该组地层的NW向断裂破碎带中发育;光华组出露岩石主要有凝灰岩、火山角砾岩、流纹岩和英安岩等;第四系主要分布在法别拉河及其支流河谷中,堆积物包括砂、砾石及亚黏土。

12李惠——(摘要)脉钨矿床盲矿定位预测的三环一帽原生晕模式

12李惠——(摘要)脉钨矿床盲矿定位预测的三环一帽原生晕模式

脉钨矿床盲矿定位预测的三环一帽原生晕模式李惠 张国义 禹斌 李德亮(1.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查院 保定07101)南岭地区是我国钨矿最重要产地,为寻找钨矿,70年代,我国钨矿床学家独创了脉带型钨矿床的《五层搂》找盲矿模式,是国内外找钨矿盲矿的重大突破性成果,并取得了很好的找矿效果。

80年代初,李惠、何厚强、张西平、金双明等在《五层搂模式》的基础上研究了脉带型钨矿床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开创了《脉钨矿床三环一帽原生晕模式》,是地球化学找脉钨矿盲矿的一个重大突破和飞,结合《五层搂模式》,应用《脉钨矿床三环一帽原生晕模式》找盲矿,大提高了找盲矿效果,为预测脉钨矿床盲矿预测提供了一种有效新方法新技术。

《五层搂模式》:指脉带型钨矿床的轴向分带结构:从上至下:由顶部的脉线脉带→向下上部变为细脉带→中部-簿脉带→中下部大脉带→尾部消失带。

由上向下脉带逐渐收剑,脉带总宽度变窄,单脉脉幅由细变粗,由大脉再向深部尖灭,即由线脉带的单脉脉幅宽<1Cm→>1Cm→n Cm→n×10Cm→大脉(可达1--4m)→大脉向深部又变窄→尖灭;钨矿与五层搂模式对应,即钨矿化由极弱→弱矿化→较强化→强矿化→弱矿化。

应用脉钨矿床《五层搂模式》预测深部盲矿,取得了很好效果,但在盲矿预测中,发现很多线脉带--细脉带(称为标志带)深部没有合并成簿脉→大脉,即深部无矿。

《脉钨矿床三环一帽原生晕模式》:在1982年-1985年冶金部重点科技项目《南岭地区钨锡矿床成矿规律找矿方向》中,李惠等在研究赣南荡坪、木梓园、漂塘、盘古山、黄沙铁山垄等十几个典型脉钨矿床三度空间上的原生晕分带特征,特别是原生晕的轴(垂直)向分带,总结出的盲矿预测的《三环一帽式》原生晕模式(图1),其要点是:⑴脉钨矿床原生晕异常在三度空间上呈明显的三环一帽式分带。

①帽晕(前缘晕):特征帽晕元素是As、B、Li、F及脉体样(只采脉体样)中K、Be、Ba、Sc,其强异常在垂直方向上分布在脉带的顶部(前缘),呈帽状,在簿脉-大脉带不同标高的脉带走向上分布在两端。

青海赛坝沟金矿床Ⅳ-3号矿体原生晕特征与深部预测

青海赛坝沟金矿床Ⅳ-3号矿体原生晕特征与深部预测

青海赛坝沟金矿床Ⅳ-3号矿体原生晕特征与深部预测唐名鹰;彭永和;朱德全;李书凯;田孟【摘要】According to the study of elements in theⅣ⁃3 orebody of the Saibagou gold deposit, the authors hold that the primary halo displays the feature of axial zoning. Its front halo, near⁃ore halo and rear halo are distributed disorderly, and exhibit obvious reverse zoning. Along the axial zoning, Au and Ni show good linear correlation. The existence of front element (Hg) indicates that the space of downward extension is large. Compared with the geochemiscal data of axial zoning, the depth of the orebody increases gradually, and geochemistry display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ise⁃fall⁃rise.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the orebody extends downward considerably from 3 162 m. On the basis of this study, the authors formulated an ideal model of superimposed halo and extracted geochemscal information for the prediction of small ore deposits in the surrounding areas.%对赛坝沟金矿床Ⅳ⁃3号矿体原生晕元素进行理论性分析后得到原生晕轴向分带特征,其前缘晕、近矿晕、尾晕分布混杂,呈现出明显的逆向分带特征,其中轴向分带序列最后出现的Au和Ni呈现良好的相关性以及前缘元素Hg的出现,指示矿体向下的延伸空间较大。

嵩县东湾金矿床原生晕垂直分带特征及其意义

嵩县东湾金矿床原生晕垂直分带特征及其意义

嵩县东湾金矿床原生晕垂直分带特征及其意义庞绪成;王路;陈丽娜;庞绪威;侯广顺;张睿;王帅;徐卫强【摘要】Dongwan gold deposit of Songxian County occurs in volcanic rocks of Jidanping Formation, Xiong~r Group, Mesoproterozoic, which is magmatic hydrothermal altered rock type gold deposit. Mine field has a cer- tain blank on the study of primary halo. The deposit is controlled by regional fracture. The major orebody zon- ing characteristics of primary halo in vertical are clear. By means of sampling of gold orebody primary halo from surface, shallow adit, deep core of drill hole and chemical analysis of Au, Ag, Cu, Pb, Zn, Co, Ni, Ba, we found that Ba is the front indicator element of gold orebody, which is enriched in the front and upper part of orebody and forms anomaly ; Au, Ag, Cu, Pb, Zn are the near-ore indicator elements of gold orebody, which are enriched in the upper, middle and lower parts of orebody and form anomalies; Co and Ni are the rear indicator elements of gold orebody, which are enriched in the lower part of orebody and form anomalies. Through calculating, we get that the vertical normal zoning sequence is Ba-Pb-Zn-Au-Ag-Co-Cu-Ni. Then wededuce the exposed part is the middle-upper part of the orebody. There will be large potential of prospecting in deep.%嵩县东湾金矿床赋存于中元古宇熊耳群鸡蛋坪组火山岩中,属岩浆热液蚀变岩型金矿床.矿区在原生晕研究方面存在一定空白,矿床受区域性大断裂控制,主矿体在垂向上的原生晕分带明显.通过对控矿断裂F.的地表、浅部坑道及深部钻孔中金矿脉及其围岩原生晕采样工作,及样品中Au,Ag,Cu,Pb,zn,Co,Ni,Ba8种元素的化学分析,得出Ba是金矿体的前缘指示元素,在矿体前缘和上部富集形成异常;Au,Ag,cu,Pb,zn是金矿体的近矿指示元素,在矿体上、中、下部富集形成异常;Co,Ni是矿体尾部指示元素,在矿体的下部富集形成异常.计算出矿体的垂直正向分带序列为Ba-Pb.Zn-Au.Ag.Co.cu-Ni.推断该矿体的地表出露部分为矿体的中上部,深部有较大的找矿潜力.【期刊名称】《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2(031)002【总页数】7页(P165-171)【关键词】金矿;原生晕;垂直分带;东湾;嵩县【作者】庞绪成;王路;陈丽娜;庞绪威;侯广顺;张睿;王帅;徐卫强【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南焦作454000;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南焦作454000;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队,河南郑州450012;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南焦作454000;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南焦作454000;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探矿队,河南郑州450012;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队,河南郑州450012;洛阳龙羽山川钼业有酿公司,河南洛阳4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0 引言研究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南的豫西熊耳山区.区内金矿分布密集,大小金矿区几十处.燕山期强烈的岩浆活动形成了区域内广泛分布的中酸性花岗岩基,以及伴生的大量小斑岩体,这些酸性的花岗岩体和小斑岩体为金的成矿提供了热动力条件和主要的物质来源[1].建立金矿床地球化学异常模式、确定盲矿预测标志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是计算典型金矿床的原生晕轴向(当矿体较陡倾时称为垂直)分带序列,它不仅可大致确定矿床的地球化学垂直分带规律,特别是确定前缘晕和尾晕的特征指示元素,而且可直接用于盲矿预测和矿体剥蚀程度的判别,为在定位预测研究中选择矿床具有垂直变化规律的参数提供依据[2].原生晕的分带性在20世纪50年代已被人们认识,到20世纪60年代,C B 格里戈良、谢学锦、邵跃等人先后提出了个别矿床或矿种原生晕的分带序列.这一时期的研究方法主要为目估法,适用于研究的元素数目较少或成矿成晕过程比较单一的情况.20世纪70年代,H H奥弗琴尼科夫、C B格里戈良等人提出了热液矿床原生晕典型综合(轴向)分带序列,引起了世界各国地质学家的广泛关注[3].元素晕的分带性是一个矢量概念,热液运移有方向性,总是向压力降低方向运移,分带性能反映热液流动方向性,具有成因意义.热液矿产原生晕的垂直分带性,表现为不同指示元素在不同标高上发育的差异,以及由此导致的一系列派生规律;在不同的高程上产生不同的元素组合;某些元素对的比值随深度的增加而发生有规律地变化[4],因此,原生晕垂直分带对追索深部盲矿体以及预测金矿床最初矿体的剥蚀程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原生晕异常是在岩石中形成的异常,可以分成同生的及后生的.同生原生晕异常是在成岩过程中同时形成的,异常的存在显示了岩体或岩层的含矿性.后生原生晕异常最主要的是热液矿床四周的热液渗滤晕,它是成矿热液在沉积成矿时残余热液继续在成矿通道中运移,在矿体前缘部位形成的.可以利用在地表发现的原生晕追踪地下数百米的盲矿体.也可以通过剥离断裂带微量元素含量(或成矿元素),证明其断裂带是否具有导矿和储矿作用(如断裂带中成矿元素含量高于其上、下盘岩石,可视为沿断裂带成矿流体活动的证据,大量的成矿元素带入,是断裂带找矿的直接标志).本文通过对矿体及其围岩的系统采样以及样品的化学分析,将各元素分析结果直观反映在原生晕地球化学异常图上,并参照C B格里戈良等人提出了热液矿床原生晕典型综合(轴向)分带序列,建立本矿区的原生晕垂直分带序列,用于此后追索深部盲矿体以及预测金矿床最初矿体的剥蚀程度.1 地质背景研究区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大庄-中胡背斜北翼[5],马超营大断裂从其南部通过[6],是一个元古代以后长期隆起的混合岩-花岗岩穹窿,区内广泛出露太古界太华群基底变质岩系和中元古界熊耳群中基性-酸性火山岩系[7-9].太华群为一套古老变质岩系,下部为斜长角闪岩夹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中下部为角闪斜长片麻岩、均质混合岩,局部为混合花岗岩.太华群地层中金丰度值为15.1×10-9~30.5×10-9,明显高于金的克拉克值,为金矿床的良好“矿源层”.区内早期的区域变质作用及混合岩化作用,初步使“矿源层”中的金元素向有利部位迁移,富集[10].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不发育,地层呈向北东倾斜的单斜产出.主要断裂有NNE向,NW向和NE向等多组.其中NNE向断裂较发育,F1断裂是区内主要含矿断裂构造(图1).F1断裂走向NNE,全长大于6 km,在平面上呈舒缓波状,总体W倾,倾角50~70°,地表倾角60~70°,中深部倾角约55°.断裂带最大宽度250~300 m,窄处仅5~10 m,明显具膨胀狭缩之特征.研究区出露地层为中元古界熊耳群鸡蛋坪组上段,岩性为英安岩、流纹质英安岩、流纹英安岩、蚀变岩和蚀变角砾岩.蚀变类型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高岭石化、钾长石化、碳酸盐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并伴随有金矿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的围岩蚀变主要表现为硅化、黄铁矿(褐铁矿)化、黄铁绢英岩化、绢云母化和碳酸盐化[11].金矿化较好地段的构造蚀变岩地表出露宽度大于50 m.该断裂具多期活动,构造性质表现为左行平移断层[12].区内岩浆活动主要表现为火山喷发与岩浆侵入作用.火山活动发生于中元古代熊耳期.火山喷发强烈,规模巨大,形成一套巨厚的熊耳群中基(中)性-中酸(偏碱)性火山岩;侵入岩不发育,仅在沙岭等地见少量石英脉分布[13-14].2 样品采集为了使样品有代表性,采样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地表采新鲜基岩、采半风化基岩和风化基岩的残积碎块.采集时一般在直径1 m 范围内,敲取3~5块组成一个样品,分别包装无混淆.采集中避免了样品的人为富集和贫化.对岩芯自上而下按一定间距采样,每个样品在0.1点距范围内采3~5块组成.点距一般为0.5~5 m,近矿加密,远矿放稀.浅井、探槽、坑道内的采样大致与钻孔岩芯采样相同.岩石背景采样在采样点l~2 m的范围内,均匀采取无矿化现象的新鲜基岩3~5块组成一个样品.为了有代表性,同种岩性样品数不少于30件.所有岩石分析样品重量一般为100~200 g.3 元素分布特征本次化学分析对F1断裂中金矿脉重点容矿区域进行了原生晕剖面测量工作,样品来自于地表、浅部坑道及深部钻孔中,共采集岩石样品(或组合化学样)255件,化学分析元素为Au,Ag,Cu,Pb,Zn,Co,Ni,Ba共8种元素(表1).表1 嵩县东湾地区F1断裂控矿构造带内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值Tab. 1 Theeigenvalues of litho-geochemistry in F1 fracture belt, Dongwan, Songxian County项目特征值英安岩(37)近带围岩(62)带外蚀变岩(43)断裂带内构造岩(138)矿体(36)鸡蛋坪组上段(16)熊耳群克拉克值w(Cu)x17.64816.84328.70539.439189.6918.000S07.2285.70715.99028.7352 59.6135.000Cv0.4100.3390.5570.7291.3690.380K2.2062.1053.5884.93023.7 11Kk0.3750.3580.6110.8394.0368.1147.00w(Pb)x71.64672.996330.081579.3 711549.25025.000S070.68072.584259.261673.322972.30712.000Cv0.9870.9940 .7851.1620.6280.480K2.8662.92013.20323.17561.970Kk4.4784.56220.63036 .21196.82813.2216.00续表1元素特征值英安岩(37)近带围岩(62)带外蚀变岩(43)断裂带内构造岩(138)矿体(36)鸡蛋坪组上段(16)熊耳群克拉克值w(Zn)x136.889151.788480.293487.6801384.54342.000S057.12065.467331.772401.270748.6636.000Cv0.4170.4310. 6910.8230.5410.140K3.2593.61411.43611.61132.965Kk1.6491.8295.7875.87 616.68113.2216.00w(Co)x5.1315.5146.7668.0636.3478.000S02.1352.0253.0 784.3152.7312.000Cv0.4160.3670.4550.5350.4300.250K0.6410.6890.8461.0 080.793Kk0.2850.3060.3760.4480.35319.3318.00w(Ni)x4.2034.6595.1695.64 25.27110.000S01.2261.5312.3232.4832.2583.600Cv0.2920.3290.4490.4400.4 280.360K0.4200.4660.5170.5640.527Kk0.0720.0800.0890.0970.09129.6758. 00w(Ba)x902.0831 030.5831 058.0001 102.9381692.556407.000S0499.785548.782597.122620.1071242.921136.000Cv0.554 0.5320.5640.5620.734647.000K2.2162.5322.6002.7104.159Kk1.3881.5861.6 281.6972.604650.00w(Ag)x0.2760.2351.4194.70312.9730.030S00.2050.1601.7656.1295.692Cv0.7420.6801.2441.3030.439K9.2047.84947.289156.764432 .417Kk3.9443.36420.26767.184185.3210.030.07w(Au)x5.8139.27190.247107 .4773606.4729.630S03.0107.111106.655109.5262083.0813.730Cv0.5180.7671.18 21.0190.5780.390K0.6040.9639.37111.161374.504Kk1.3522.15620.98824.99 5838.7149.424.30备注:平均值标准离差S0;变异系数浓集比率鸡蛋坪组;浓集克拉克值克拉克值;含量单位为10-6,其中Au×10-9;克拉克值取维氏(1962)值;括号内的数字为样品数.在成矿作用下,矿床地质体各类岩石中元素分布特征从围岩-控矿构造带-矿体,呈递增富集.根据以上数据得出Au,Ag,Cu,Pb,Zn,Co,Ni,Ba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图.4 地质意义地球化学性质活泼性强和具挥发性的Hg,B,F,As,Sb,Ba等元素总是出现在矿体前缘及矿体上部,Ag,Pb,Zn,Cu等元素总是与Au共同出现在矿体中部,而Bi,Mo,Mn,Co,Ni等元素总是出现在矿体下部及尾晕[2](图2).根据元素的分带性,对各测试元素分析如下.Ba是碱土金属中最活泼的元素,在地球化学异常图中富集于F1 断裂上部,远高于本区背景值(图3),指示了矿体的上部,表明矿体上端未被完全剥蚀掉,深部具有找Au潜力.Cu,Pb,Zn在研究区地层中表现为极强富集,从围岩-蚀变带-控矿断裂带-矿体,富集程度依次增加(图4~图6),在F1断层带内w(Cu)平均值39.4×10-6,最高值1 784×10-6,仅矿体样品中高于背景值,构造带内构造岩样品值基本与背景一致,表明元素Cu来源于热液,跟周围围岩无关;w(Pb)平均值579.4×10-6,最高值10 877×10-6,远高于背景值;w(Zn)平均值487.7×10-6,最高值3888×10-6,远高于背景值.以上3种元素在金成矿过程中活动性较强,参与了金的成矿作用,局部出现铅锌矿化.Au在区域上分布于英安岩中,与背景值大体相同.在断裂带范围内其含量从围岩-蚀变岩-构造带逐渐增高,这种富集,表明构造带对Au的成矿控制作用显著.区内Au的成矿最低浓集比率104,矿体内w(Au)最高为8 788×10-9,远远高于背景值,其中从带外蚀变岩样品金品位开始高于背景值,直至矿体,表明金来源于岩浆热液与围岩无关.Ag在矿区的各类地质体中均富集,在金矿体中浓集比率达432.417,含量变化从围岩-蚀变岩-矿体依次倍数递增,w(Au)最大值为20×10-6,远远高于本区背景值(图7~图8).Co,Ni原生晕中,尾晕位于矿液来源方向(矿体轴向向深部延伸)的部分,矿液在尚未到达沉积成矿地点之前,在构造通道及其附近形成异常.尾部异常往往可以指示矿液在到达成矿地点以前所留下的痕迹,一般规模较小,以活动性小的元素组合为特征,是评价矿体剥蚀程度的重要地球化学标志之一.Co,Ni为尾晕元素,在研究区金的成矿作用中活动性较弱(图9~图10),低于区域背景值.富集区域出现在异常图的中部.在矿体的前缘、中部及尾部的特征元素累乘比值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分别计算原生晕采样剖面的395 m中段、50 m中段的矿体样品的比值参数,得出395 m标高处Au+100 Ag/Pb+Zn比值为5 421,推断此处位于最初矿体的中下部,矿体规模在缩小;50 m标高处Au+100Ag/Pb+Zn的比值分别为6 918,17 572,8395,推断此处处于又一矿体的中上部,矿体有继续向下延伸的可能.热液矿床在成矿过程中,由于成矿元素、伴生元素的自身地球化学习性的差异,在物理化学条件发生改变时,总是按一定的先后顺序沉淀富集,表现出元素的量值及种类在空间上有规律地变化.这种变化规律能够揭示成矿作用的地球化学过程,依照元素的分布分配特征可定位矿床的空间位置,对未知区域进行预测.在矿区所处的成矿带上,指示元素在垂向上的分带性表现为:Ba是金矿体的前缘指示元素,Pb,Zn,Ag是金矿体的近矿指示元素,Co,Ni是矿体尾部指示元素.在矿体的元素垂向分带序列上,若出现前缘元素与近矿元素或尾部元素的叠加,表明这是一种成矿期次叠加的表现.根据C B格里戈良提出的热液矿床原生晕元素分带序列的计算方法,计算F1断裂主矿体原生晕采样剖面上4个中段元素的分带指数和垂向分带序列为:Ba-Pb-Zn-Au-Ag-Co-Cu-Ni,具体为510 m处为Ba-Pb;468 m中段Zn-Au;435 m中段Ag;395 m中段Co-Cu-Ni.5 结论通过对嵩县东湾金矿床F1断裂主矿体原生晕采样剖面样品的分析,按照C B格里戈良提出的热液矿床原生晕元素分带序列的计算方法,得出F1断裂主矿体原生晕采样剖面元素在垂向上的分带序列为:Ba-Pb-Zn-Au-Ag-Co-Cu-Ni正向分带.在395 m标高处,出现热液型金矿床尾部元素与前缘元素叠加的特征,表明矿体有向深部延伸的可能.395 m中段矿体厚度变薄、规模变小,Co,Ni等尾缘元素在这里富集,由此推断395 m中段以上至地表(510 m)的矿体是一个成矿期次的产物.取395 m,300 m,50 m中段上的样品,计算元素在该段矿体的分带序列为395 m处Ni-Cu-Co;300 m处Zn-Ag-Au-Ba;50 m处Pb.在50 m中段,反映的是矿体的中上部元素与矿中元素组合的叠加,表明在50 m标高以下,矿体将继续向下延深.根据以上结论,推断地表显示的是矿体的上部或下一矿体的头部,主体部分未被剥蚀掉,深部有较好的找矿潜力.参考文献:[1] 王卫星,龚庆杰,邓军,等.河南嵩县地区石英斑岩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研究[J].地质与勘探,2010,46(2):323-330.[2] 李惠,张文华,刘宝林,等.中国主要类型金矿床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研究及其应用准则[J].地质与勘探,1999,35(1):32-36.[3] 朴寿成,杨永强,连长云.原生晕分带序列研究方法综述[J].世界地质,1996,15(1):44-48.[4] 胡鉴.红道巷金矿矿物组分垂直分带规律探讨[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1):51-55.[5] 徐红伟,杨九鼎,王国库.河南省嵩县槐树坪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6):720-724.[6] 梅秀杰,耿怡智,庞绪成.嵩县南部古火山机构控矿作用及找矿方向[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7(4):410-141.[7] 庞振山,燕建设.华北陆块南缘熊耳期次火山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J].地质调查与研究,2004,27(4):234-236.[8] 刘红樱,胡受奚,郭冲一,等.马超营断裂带及其北侧熊耳群火山岩的变质作用[J].火山地质与矿产,2000,21(4):275-285.[9] 河南省地质矿产局.河南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9.[10] 刘占辰,王佩刚.嵩县铁驴皮沟金矿矿床成因及找矿方向[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5):572-574.[11] 辛志刚.嵩县松里沟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4):478-481.[12] 白德胜,郭景会,冯有利,等.河南嵩县东湾-蛮峪金矿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意义[J].有色金属,2008,60(4):125-130.[13] 高灶其,李云,梁黎春.河南省嵩县东湾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J].华南地质与矿产,2008(2):31-36.[14] 李俊生,王光耀,张苗苗,等.河南省嵩县东湾-蛮峪地区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J].中国西部科技,2009(35):1-3.。

湖北三天门金矿床原生晕轴向分带特征及深部矿体预测模型

湖北三天门金矿床原生晕轴向分带特征及深部矿体预测模型

湖北三天门金矿床原生晕轴向分带特征及深部矿体预测模型周顶;庄光军;李纲;张东林;李学虎;束永龙【摘要】三天门金矿床位于秦岭—大别成矿带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小型金矿床.通过对该矿床成晕元素共生组合及分带特征的研究,得出以下几点认识:(1)因子分析结果中,F1为Au、As、Sb主成矿因子,肯定了该区Au、Sb矿化的存在;(2)矿体原生晕发育,且分带明显,对比元素异常及矿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以大致确定前缘元素为Sb、Pb、As,近矿元素为Au,尾晕元素为Cu、Ag、Bi;(3)由Gorigorian原生晕分带计算方法获得,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自上而下)为:Pb→Sb→As→Au→Cu→Bi→Ag,该分带序列能较客观地反映出各元素在深部的相对浓集位置;(4)构建了深部矿体定量预测评价模型,该预测评价指标(Sb×As)D/(Cu×Bi)D在矿体头部(标高735 m)为1.88,矿体中部(标高615 m)为0.86,矿体尾部(标高430 m)为0.32,随着深度的增加急剧降低,是预测深部矿体定量评价模型的有效指标.【期刊名称】《矿产勘查》【年(卷),期】2014(005)006【总页数】9页(P897-905)【关键词】三天门;金矿床;原生晕;轴向分带;湖北【作者】周顶;庄光军;李纲;张东林;李学虎;束永龙【作者单位】武警黄金部队第六支队,西宁81002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武警黄金部队第六支队,西宁810021;武警黄金部队第六支队,西宁810021;武警黄金部队第六支队,西宁810021;武警黄金部队第六支队,西宁810021;武警黄金部队第六支队,西宁81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随着地表矿和浅部矿的逐渐枯竭,将隐伏和深部矿作为勘查目标的“攻深找盲”“探边摸底”已成为我国目前实施深部找矿计划的现实的勘查战略[1-2]。

甘肃文县阳山金矿区深部探矿方向探讨

甘肃文县阳山金矿区深部探矿方向探讨

甘肃文县阳山金矿区深部探矿方向探讨发布时间:2021-11-11T09:05:35.389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23期作者:谢杰桥勾宗洋[导读] 甘肃文县阳山金矿区位于陕甘川交界地带,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属西秦岭南亚带,矿床产于中泥盆统三河口组浅变质岩地层中,受文县弧形构造控制。

谢杰桥勾宗洋中国地质调查局应用地质研究中心,四川成都 610036 摘要:甘肃文县阳山金矿区位于陕甘川交界地带,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属西秦岭南亚带,矿床产于中泥盆统三河口组浅变质岩地层中,受文县弧形构造控制。

成矿与区域上三叠纪末期—侏罗纪早期的构造、岩浆活动关系密切。

矿床受地层、构造及岩浆活动共同控制。

经过20年的勘查工作,阳山金矿带已完成安坝、葛条湾、阳山、高楼山等六个矿段的勘查工作,形成一条近似20km长的成矿带。

虽然阳山金矿已取得重大找矿突破,但缺乏对深部找矿工作开展甚少,阳山金矿面临新一轮找矿瓶颈。

本文详细总结阳山金矿控矿地质特征、分析金矿主控因素和找矿勘查标志,以此建立阳山金矿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找矿综合模型。

综合分析认为,阳山金矿依然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尤其是安坝深部具备较大找矿潜力。

关键词:甘肃;阳山金矿区;深部找矿阳山金矿区位于川陕甘交界地带甘肃省文县境内,地理坐标为104°39′27″E-104°40′50″E,33°02′27″N-33°03′06″N。

该区原以开采砂金为主,1997 年,武警黄金第十二支队在进行水系沉积物测量时发现了该金矿床。

目前,矿床勘查出推断的金资源量已超过390吨,为一超大型金矿床。

本文主要从构造叠加晕等因素进行总结,进而进行成矿预测,希望为今后探矿生产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1.矿区地质阳山金矿带西起泥山、汤卜沟,东至张家山一带,全长近30km,基本沿安昌河-观音坝断裂分布。

1.1地层矿区出露地层为泥盆系中统三河口组第三岩性段和第三岩性段(图1-1)。

13李惠——(摘要)胶东金矿盲矿预测的流体包裹体叠加晕模型

13李惠——(摘要)胶东金矿盲矿预测的流体包裹体叠加晕模型

胶东金矿盲矿预测的流体包裹体叠加晕模型李惠 张国义 李德亮 禹斌 王支农(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查院 保定07101)研究了胶东金矿带的玲珑、金青顶、邓格庄、三甲、金牛山等石英脉金矿和 焦家、新城蚀变岩型金矿床在成矿成晕过程中单一次成矿形成矿体流体包裹体晕轴向分带(前缘晕、尾晕)及不同期次成矿形成矿体流体包裹体晕叠加结构,建立了金矿床盲矿预测的流体包体气晕和离子晕叠加理想模型:包括流体包裹体气晕、离子晕及其叠加晕的理想模式和预测盲矿及判别金矿剥蚀程度的包裹体地球化学标志。

开拓了采用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找金矿盲矿方法,应用模式预测取得了好的效果。

1.金矿床流体包裹体气晕、离子晕及其叠加晕的理想模式⑴金矿成矿成晕过程中,每次成矿流体包裹体离子晕、气晕都有明显的轴(垂)分带,即每次成矿形成矿体都有自已的前缘晕和尾晕:前缘晕有为CO2、CH4气晕和离子晕有F-、Cl-离子晕及反映包裹体中H2O和CO2相对光密度的(平均值)D—H2O、和D—C2O;;尾晕特征组分为Ca2+、Mg2+离子晕。

⑵金矿多期多阶段叠加成矿成晕中流体包裹体离子晕、气晕叠加结构复杂,有多种形式:主成矿期次同位→大部分同位叠加→部分同位叠加→下部盲矿体前缘晕叠加在上部矿体尾晕上。

⑶总结出了金矿床盲矿预测流体包裹体气晕、离子晕的理想模式(图1),可分为四种叠加结构模式:模式1:是单阶段成矿或两个阶段成矿在空间上完全叠加的模型,前缘晕、尾晕分带清晰,即在每一次成矿形成的矿体都有自已的前缘晕、尾晕,而且是正向分带。

前缘晕气晕有CO2、CH4,相对光密度D—H2O、和D—C2O,离子晕有F-、Cl-;特征尾晕有Mg2+、Ca2+离子晕。

模式2:是同一成矿阶段形成的串珠状矿体或两个主成矿阶段形成的两个矿体。

叠加晕特点是上部矿体尾晕与下部矿体前缘晕叠加共存,即前缘晕CO2、CH4、F-、Cl-与尾晕Mg+2、Ca2+共存。

在含金石英脉中,若已知金矿体尾部出现前、尾晕共存,则指示深部还有盲矿存在。

大场金矿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大场金矿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前言位于青海省曲麻莱县麻多乡境内的大场金矿是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近几年来发现的大型金矿床。

在东西长约5Km,南北宽约3Km的范围内分布有33条金矿体,除过33号矿体外,对其余32条矿体资源量评估共获得333+334金资源量83.3t,其中333资源量32.6t,334资源量50.7t,达到大型矿床规模。

本文主要对该矿床原生晕的地球化学特征作详细研究,并分析其地质意义。

1.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目前,利用原生晕法寻找隐伏矿已成为矿产勘查的热点之一,它是一种在方法原理、观测手段、规律探索和资料解释等方面成熟度较高的隐伏矿化探方法。

众多勘查实践表明,原生晕测量是估计矿体剥蚀程度、确定深部矿体产状、寻找隐伏矿体、进行深部成矿远景预测的一种有效方法。

前人已对大场金矿作了研究,关于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矿床成因等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但是对于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尚未展开。

因此,本文通过对大场金矿区各元素含量的测试和分析,对大场金矿原生晕的地球化学特征作了详细研究。

该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①对于理解大场金矿的多期次、多阶段叠加成矿作用具有形象意义。

大场金矿成矿作用具有多期次、多阶段的特点,通过研究不同标高的元素分布特征,做出该矿床的原生晕叠加模型,可以更好的理解矿化的多期多阶段性;②对于研究矿区地表的剥蚀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不同钻孔所给出的数据,做出原生晕空间分布特征模型,可以显而易见的得出矿区地表剥蚀程度的信息;③对于实际找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矿床原生晕的分带序列能够指示金矿的赋存部位,根据不同晕带的元素分布可以预测盲矿体的存在,对深部找矿具有指导意义。

2.研究现状2.1原生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我国开展矿床原生晕研究已有50多年,最初针对矽卡岩型和斑岩型铜矿床、铅锌矿床和钨(钼)矿床进行了原生晕找盲矿的方法技术研究,对于金矿床和金伯利岩等的原生晕研究起步较晚,但是我国原生晕方法目前在金矿中的应用较多,在其他矿种的矿床中的应用远没有金矿普及成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典型金矿床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
表 1 列出了我国 63 个不同类型、 不同规模典型
金矿床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 应用该矿区 ( 带 ) 典型矿床的轴向分带序列确定 矿床的前、 尾晕特征指示元素最接近实际, 并且在该 矿区及其邻区进行盲矿预测准确性较高。
3
大型、 特大型金矿床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 的特点( 表 2、 表 3)
绿
花 岗 质 杂 岩 系 有 关

蚀 变 岩 型


太 古 代 绿 岩 有 关
陕西小秦岭王排沟 中 河北金家庄 中小 角砾岩 河北椴树沟 中小 复脉带 蚀 变 岩 型 金厂峪 陕西葫芦沟 河北大营盘 内蒙东伙房 河南上宫 内蒙柴胡栏子 河北东坪 河北后沟 内蒙哈达门沟 特大 中 小 小 大 小 大 大 大
矿床类型 典型矿床 山东金青顶 石 英 脉 型 山东邓格庄 山东玲珑 山东望儿山 辽宁柏杖子 山东乳山三甲 山东蓬莱庄官 山东焦家 山东灵山沟( 5 号) 山东新城 山东河东 山东大尹格庄 河南灵湖 河南杨砦峪 吉林夹皮沟 规模 特大 大 特大 大 大 中 大 特大 大 特大 大 特大 中 特大 大 元素垂直分带序列( 从上 下) 计算距 离( m) 400 பைடு நூலகம்00 200 200 260 490 450 500 200 200 500 600 600 900 900 200 330 260 470 350 250 360 120 260 400 180
2
不同类型、 不同规模金矿床的原生晕轴向 分带序列统计规律( 表 2)
1) 不同类型金矿床由于其物质来源不同 , 矿床 的元素组合不同, 加之对各矿床测试元素不统一 , 因 此 , 对各类型及不同规模矿床统计的元素及得出的 分带序列中元素也不尽相同。 2) 不同类型、 不同规模金矿床的轴向分带序列 的统计规律有很大的共性 : 地球化学性质活泼性强 和具挥发性的 Hg 、 B、 F、 As、 Sb、 Ba 等元素总是出现 在矿体前缘及矿体上部 , Ag 、 Pb、 Zn、 Cu 等元素总是 与 Au 共同出现在矿体中部 , 而 Bi、 Mo 、 Mn、 Co 、 Ni 等 元素总是出现在矿体下部及尾晕, 金矿床这种轴向 分带序列属正向分带序列。在不同类型中绿岩带型 金矿与沉积岩型金矿的轴向分带序列更为相似。 3) 不同类型金矿的 轴向分带序列 也有一定差 异 , 除元素组合有一定区别外, 矿体上部及前缘的指 示元素 B、 Hg 、 As、 Sb 、 Ba, 矿体中部的指示元素 Ag 、 Pb 、 Zn、 Au、 Cu 和尾晕的指示元素 Bi、 Mo 、 Mn、 Co、 Ni 的前后排序( 据统计概率不同 ) 也有一定差异 , 其中 Pb 、 Zn 在火山一次火山岩类型及矽卡岩型金矿床排 序偏于矿体上部, 大型、 特大型金矿床的 Ba 的位置 比中、 小型金矿靠前, 中、 小型矿床的 Ba 偏于在矿体 中部。W 在多数矿床处于矿体尾部, 只有庄官大型 金矿一例出现在矿体前缘 , 而且形成了很好的前缘 异常。不同类型、 不同规模金矿床的轴向分带序列 是寻找同类型金矿 , 确定前、 尾晕特征指示元素和进 行盲矿预测的重要依据之一。
1) 大型、 特大型金矿床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与
本文 1997 年 10 月收到 , 王延忠编辑。 * 本文为国家攀登计划项目 B 一 85 34 5B 课题成果的一部分。
32
第1期

惠 : 中国主要类型金矿床 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研究及其应用准则
表 1 中国主要类型金矿 、 典型金矿床地球化学轴向 ( 垂直 ) 分带序列
第 35 卷 第 1 期 1999 年 1 月
地质与勘探
GEOLOGY AND PROSPECTING
Vol. 35 No . 1 January, 1999
中国主要类型金矿床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研究及其应用准则*
李 惠 张文华 刘宝林 王敬臣 郭瑞栋
( 武警黄金指挥部 北京 100012) ( 冶金部地球物理勘查院物化探研究所 保定 071051)
石 英 脉 型
石英 碱性 脉- 蚀 绿 杂岩 变岩 岩 有关 蚀变岩 带 型 石英钾长 金 石脉型 矿 石英脉
Sb- Pb- Zn- ( Hg) - Cu- As- Mo- Au- Ag- Bi Cu- Pb- Zn- Mo- Sb- As- Ag- Au- B i Zn- Hg - Pb- Ag- As- Sb- Bi- Mo- Cu- Au Pb- Ti- Zn- Ag- Mn- Cu- Au- As- Mo- Sb- Bi Sb- Hg- As- Ag- Te( Mo) - Pb- Cu- Se- Au- Zn- Mn Hg- As- Mn- Ba- Cu- Zn- Pb- Au- Ag- ( Bi) - Sb- Sr- V- Co- Ni- Mo- Cd- Cr As- ( Ag、 Pb) - Sb- Au- Cr- Bi- Zn- Mn- Co- Cu- Mo- V- T i Bi- Ni- Mo- Sn- Co- Sb- W- Zn- As- Ag- Cu- Au Hg、 B、 W、 Sn 、 Sb、 As- Zn、 Pb( Mo) 、 Au、 Ag、 Cu- ( Bi) 、 Ni、 Co、 Mn 、 Ti Cu- Zn- Ag- Se- Au- Pb- Te- As- Sb- Ba Au- Cu- Ag- Sb- As- Pb- Zn- Bi- Mo- Mn Hg - F- Ba- Sb- As- Pb- Cr- Cd- Ag- Au- B i- Mn- V- Zn- Mo- Ni- Co- S r- Cu Sb- As- Cu- Bi- Au- Ag- Pb- Zn As- Cu- Ag- Bi- Au- Sb- Pb- Zn Sb- As- Cu- Au- Ag- Pb- Zn- Bi As Sb Hg Ba- Ag Pb Bi Au W Sn Cu Mo- Co Ni Hg As Sb B- Au Ag Cu Pb Zn- Sn W T i Mo - B i Co Ni Mn ( Hg As) - Sb- F- Pb- Ag - Cu- Au- Co- Mo- Ni- Mn As 、 Ba、 F、 Sb- Pb、 Ag - Cu 、 Au- Hg、 Mo- Zn、 Co、 Ni、 Mn- I、 Sr- Ti、 V F- As- Hg- Zn- Pb- Ag - Ba- Cu- Bi- W、 Mo- Au 、 Co- Ni、 Mn 、 Cr、 V、 Ti F- As- Sb- Zn- Au- Ag- Pb- Mn- Cr- Mo- Cu- Bi- Co - Ni- V 、 Ti、Sr( Ba) As- Pb- Sb- Mo- Au- Ag - Cu- W- Zn- Bi Hg 、 Zn- Sb- Ti- As- Mn- Pb- Bi- Cu- Ag- Mo- Au As- Sb- Hg- Mo- Zn- Cu- Pb- Au- Ag- Bi F、 Hg、 As- Zn- Pb- Ag - Ba- Cu- Au- W- Mo- Mn- Ti、 Cr、 V、 Ni、 Co As- Sb( Hg) - Pb- Zn- Cu- Au- Ag- Mn( Cr) ( V) - W- Mo- Bi- Co- Sr- Ti Zn- Ag- As- Cu- Sb- Au- Pb- Mo- Bi- Co- Ni ( Hg- Sb- Zn) - ( Ag- Au- Pb- As- Cu) - ( Bi- Mo) Au- Mo - Zn- Co- B- Cr- Mn- Pb- Ag- Bi- Cu- Ni- As- Hg- Sb 上部( 石英脉) As- Cu- Pb- Au- Zn- Sb- Ag- Bi- Hg - Mo; 下部( 蚀变岩) : As- Hg- Cu- Pb- Au- Zn- Ag- Sb- Mo- Bi ( As) - Pb- ( Sb) - Ag- Au- Mo - Cu- ( Mn) - Zn- Ba- Sr- Ti- V Pb- Zn- Ag- Au- Mo- Cu- Ba- Sr- V- Cr 、 Ni、 Co、 Ti As- Ba- Sr- Au- Ag- Te- Cu- Pb- Ti- Mn- Sr Mo- Pb- Au- Cu- W- Cr- Ni- Ba- Bi- Zn- Co- V- Mn- As- Ti
上部 120 下部 500
资料来源 李惠 郑涛 马久菊 刘振昌 刘宝林 刘汉忠 李富国 初绍华 李惠( 等) 张文华 李富国 李惠( 等) 李惠( 等) 顾留成 王定国 王支农、 李惠 朱太天 王文平 方维萱 常志民 王昌华 李惠( 等) 王昌华 方维萱 常志民 任国栋 古平等 汤磊 李惠等 王学方 常志民 郑 豪 王信虎 李惠 任密礼 刘克义 韩存强 黄木佑 刘衍汉 古平等 李富国 冯济舟
汇集了中国 63 个典型金矿床的原生 晕轴向分带 序列 , 统计 出了中国 主要金 矿类型、 不同 规模矿 床 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的共性和特性 , 总结出了中国 金矿床原 生晕轴 向分带 序列及 其应用于 盲矿预 测 的准则。 关键词 中国 金矿床 轴向分带序列
建 立金 矿床 地球化 学 异常 模 式、 确定盲矿预测 标志的一个重 要 研究内容是计算典型金矿床的原生 晕轴向 ( 当矿体较陡倾时称为垂直 ) 分带序 列, 它不仅 可大致确定矿 床 的地球 化学垂直分带 规律, 特别 是 确定前缘晕和尾晕的特征指示元素 , 而且可直接用 于盲矿预测和矿体剥蚀程度的判别 , 为在定位预测 研究中选择矿床具有垂直变化规律的参数 ( 如元素 比值、 累加、 累乘比等 ) 提供依据。 国内外勘查地球化学家为此做了大量工作, 前 苏联曾对大量典型金矿床原生 晕分带序列进 行计 算、 总结。我国在研究典型金矿床原生晕分带序列 中也积累了大量资料, 特别是 八五 国家黄金地质 科技攻关项目中 我国主要类型金矿床综合方法找 矿模型研究 课题的 30 个专题对 46 个典型金矿床 计算了原生晕分带序列。 分带序列计算的方法较多 , 但常用的还是 C. B. 格里戈良的方法 ( 格氏法 ) 和 B. M. 克维雅特科夫斯 基的方法 ( 克氏法) , 我国化探工作者也研究出了不 少简便的方法, 其结果与格氏法和克氏法的结果相 似。尽管计算方法不同, 但大体上都可以反映金矿 床的原生晕轴向 ( 垂直) 分带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