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矿床主要工业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合集下载

金矿参考资料床成因类型及勘探类型

金矿参考资料床成因类型及勘探类型

金矿床成因类型及勘探类型一、岩金矿床工业类型根据现行《岩金矿地质勘探规范》的岩金矿床分类资料,综合整理为七个类型,详见表1。

矿床工业类型成矿作用产出位置近矿围岩矿体形态产状矿物共生组合矿化特征及伴生组分蚀变作用矿床规模矿床实例1 2 3 4 5 6 7 8 9 10 含金石英多金属硫化物脉型变质地台边缘、古隆起边缘、拗陷区或沉降带各类变质岩,主要为变质砂岩、板岩、千枚岩、片岩、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变粒岩等呈脉状、复脉、网脉带产出。

沿走向及倾向具分枝、复合膨胀、侧现、再现等现象。

以陡倾斜为主。

矿体呈脉状、透镜状、扁豆状、囊状产于脉体中(1)金-黄铁矿建造自然金、黄铁矿、毒砂、黄铜矿、石英、绢云母、方解石。

(2)金-多金属建造自然金、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石英、绢云母、方解石。

(3)金-砷建造自然金、毒砂、磁黄铁矿、辉钼矿、电气石、萤石、磷灰石、石贡、钾长石。

(4)金-钨锑建造自然金、白钨矿、辉锑矿、黄铁矿、石英、绢云母金常分段富集,矿化很不均匀,主要为富矿、。

伴生硫、砷、钼、铅、锌、钨、锑等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碳酸盐化小型大型特大型夹皮沟、金厂峪、小营盘、秦岭、沃溪、古袍、桃花等金矿含铁硅质岩型热液地台隆起边缘拗陷带镁铁闪石类、含钨质沉积岩、砂质泥质板岩类矿体常与铁矿层伴生产出。

多产于铁矿层下部或底板,其产状基本与地层一致或稍有交角。

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扁豆状致密磁铁矿、磁黄铁矿、毒砂、黄铁矿、辉钴矿、红砷镍矿、自然金、铁闪石、透辉石、柘榴石、绿泥石、石英等金分布很不均匀,一般品位较低。

常伴生钴、砷、硫、镍等硅化、黄铁矿化、闪石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钠长石化中型大型特大型东风山金矿碳酸盐地层中的石英方解石脉网脉型热液地槽基底隆起边缘拗陷区或准地台区碳酸盐分布地区层状灰岩、白云岩、含碳质板岩、大理岩硅化蚀变带、角砾岩带,受岩层不同层面、层间构造、岩层裂隙构造控制。

金矿的成因类型及各类型基本特征

金矿的成因类型及各类型基本特征

金矿的成因类型及各类型基本特征我国金矿资源非常丰富,而金矿属于我国最主要的矿种。

为确保国内金矿资源被有效的利用,需加强对于金矿资源特征、成矿规律的研究。

此外,还需要提高金矿资源的储量,以促使金矿业获得更大的突破,造福于人类和社会、国家。

1.1资源量的分析国内金矿研发、利用的时间较为久远,同时资源同时非常丰富。

新中国设立,国内黄金产业的发展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建国后,完成了胶东和小秦岭、燕辽、辽吉东部低于和黑龙江流域等金矿的三角区,以及一些黄金的基底,如陈毓川等。

(2)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地质方面的工作,大力的资金投入金矿方面的工作,使全部最为主要的成矿带以2:25万化读取面,促进了新型金矿和崭新矿区的勘测工作,以及旧有矿山的摸底发展。

此外,技术方面和大型贵金属有关企业均赢得较好的发展。

国内金矿勘测活动了以往没的进展,使其向代莱发展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3)近年来,地质业的不断发展,使得黄金科研方面的工作量出现一定的变化,而商业对于勘察方面的工作也投入了更多的心血。

近期发现大批的大型的金矿和特大型的金矿,多集中于旧矿山的边部、深部位置,或是重点金矿的矿集中地点,这对于我国的金矿业非常有利,可有效的上涨我国的金矿资源。

结合国土资源部门的矿产资源储量内容,对近年来我国新增的金矿资源量进行统计和分析,资源量达到.34t,为每年新发现的大型的`金矿床的5倍。

也可以统计为26.5个大型的金矿床,这样计算每年会增加8.67%.最新的统计数据表示,我国的金矿矿产地为处,其中特大型为15处、大型为处、中型为处,小型为处,矿点为处。

全国共发现资源量.49t,其中排在前列的为山东、河南、江西,以及黑龙江等省份。

其中山东省属于金矿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深部矿源较为丰富。

矿产的数量进行衡量,黑龙江和新疆、青海,以及辽宁和湖北均位于前几位。

近几年,青海大场和新疆西天山等地区,均找到金矿床。

由此可见,我国的西部地区矿源丰富,可作为未来的主要找矿地区。

世界金矿的分布、世界、中国十大金矿

世界金矿的分布、世界、中国十大金矿

世界金矿的分布、世界、中国十大金矿黄金是一种在人类经济和金融领域中具有重要影响的金属。

它的独特物理化学特性和XXX,使得黄金在人类历史上一直保持着神圣的地位。

金矿指的是含有足够黄金并可工业利用的矿物集合体,金矿山则是指通过采矿作业获得黄金的场所。

世界现有黄金储量为8.9万吨,其中南非占了50%的查明黄金资源量和储量基础,占世界储量的38%。

美国占世界查明资源量的12%,占世界储量基础的8%,世界储量的12%。

除此之外,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也是主要的黄金资源国。

在80多个黄金生产国中,美洲的产量占世界33%,非洲占28%(其中南非22%),亚太地区占29%。

2017年,中国的黄金产量为355吨,成为全球最大的黄金生产国。

澳大利亚的黄金产量为270吨,大部分来自西澳大利亚的XXX古利超级矿坑。

美国的黄金产量为237吨,大多数金矿位于内华达州。

总之,黄金是一种具有重要地位的金属,世界上有许多国家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

中国、澳大利亚和美国是全球最大的黄金生产国之一,它们的黄金产量和储量在世界范围内都占有重要地位。

4、俄罗斯的黄金产量为200吨,比2010年增加了8吨。

虽然俄罗斯的黄金产量排名第四,但其黄金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二位。

俄罗斯的黄金主要产自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Polyus Gold nal是俄罗斯最大的黄金生产商,同时在这两个地区生产黄金。

5、南非的黄金产量为190吨,位于排行榜中游。

南非曾经是非洲最大的黄金生产国,虽然现在已不再是黄金生产的王者,但它仍是世界上金矿储量最多的国家,并在Witswatersrand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金矿床。

6、秘鲁的黄金产量为150吨,是十大产金国中产量下降的两个国家之一,与2010年相比减少了14吨。

尽管如此,秘鲁的XXX(Minera Yanacocha)依然是拉丁美洲最大的黄金生产商,拥有三座露天金矿。

7、加拿大的黄金产量为110吨,与其南部邻国一样,2011年开始黄金产量有所增加,产量从91吨增加到110吨。

我国金矿资源分布情况简介

我国金矿资源分布情况简介

金矿地质资源特征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一)岩金矿床1、我国岩金矿床成矿的层控特征(1)大多数岩金矿床产在一定的大地构造环境的某一特定含矿建造中。

矿床(点)密集分布,成群成带产出,其延伸与地层产状总体是一致的。

(2)矿化围岩的含金丰度往往大于地壳中同类岩石丰度值的几倍至数十倍。

(3)多数金矿矿体与围岩的同位素组合特征基本相似。

如河南省小秦岭地区文峪金矿,矿石硫同位素δ34S为1.35‰,杨砦峪矿区硫同位素δ34S为1.55‰,金洞岔矿石硫同位素δ34S为-3.58‰,而两矿区地层δ34S为3.39‰,表现出矿石硫与地层硫特点相似。

以此说明容矿层往往是矿源层。

(4)我国岩金矿床产出的地层以太古宇为主,其次为元古宇、古生界、中生界均有金矿产出,但发育程度不一。

矿化围岩有变质岩、沉积岩、火成岩类,其矿化情况各异。

现就其主要矿化密集区的层控性概述如下:(1)华北地台金矿成矿域本区金矿床(点)集中分布于板块的边缘及基底构造层的隆起区,并且主要产于太古宇结晶基底的中深变质岩系中。

①燕山金矿密集区金矿集中分布于山海关及密云隆起区,容矿岩层为太古宇迁西群马兰峪组。

该组混合岩化作用较强。

岩层含金丰度0.7~0.83×10-6,高于同类岩石的25~200倍。

本区已知金矿床(点)115处,有109个产于本岩层中。

②辽西建平-北票金矿密集区区内金矿床(点)80%以上集中分布于建平隆起区内。

容矿岩层为建平群小塔子沟组的斜长角闪岩及斜长角闪片麻岩类。

③夹皮沟金矿田金矿床主要产于太古宇鞍山群三道沟组下部的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及角闪岩中。

围岩含金丰度值平均41.5×10-9。

根据320个硫同位素的研究,矿石硫δ34S平均为5.6‰;围岩硫δ34S为2.1‰。

二者相近,硫源相同。

④小秦岭金矿田:金矿围岩为太华群下部岩组,岩石类型为斜长角闪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及斜长角闪岩等。

岩层含金丰度值平均为1.24×10-9。

金矿资源地质特征概述(2021整理)

金矿资源地质特征概述(2021整理)

金矿一、金矿资源一、资源状况按照1989年末的统计资料,我国已发现金矿床〔点〕共计7148处,此中岩金矿床〔点〕3734处,砂金矿床〔点〕3026处,伴〔共〕生金矿床388处。

在矿床〔点〕中,现已探明的金矿床1232个,包罗岩金矿床573处,砂金矿床456处,伴〔共〕生金矿床204处。

据全国矿产储量汇总表统计,1996年末全国金矿保有储量,此中:岩金,占59%;砂金,占%;伴〔共〕生金,占%。

建国以来到“八五〞期间,全国共探明储量t。

各时期储量增长见表3.18.5。

我国金矿资源主要由岩金、砂金、伴〔共〕生金组成,以岩金为主,见表3.18.6。

表3.18.5各时期年平均探明储量表3.18.6我国黄金资源布局t3-18我国金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按照地质矿产部有关专家预测山东等10个省的统计金矿资源总量可达11025t。

黎彤、杜春林等金矿专家估计我国金矿潜在储量为15000t,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将我国岩金划分为46个成矿省〔区〕、70个成矿远景区,预测潜在资源10000t以上;砂金划分为39个成矿远景区,潜在资源920t。

二、地舆分布我国黄金资源在地域分布上是不服衡的,东部地域金矿分布广、类型多。

砂金较为集中的地域是东北地域的北东部边缘地带,中国大陆三个巨型深断裂体系控制着岩金矿的总体分布格局,长江中下游有色金属集中区是伴〔共〕生金的主要产地。

详见中国金矿分布图〔图3.18.1〕及其附表〔表3.18.7〕。

图中国金矿分布图m表3.18.7中国金矿分布图附表t二、资源特点1.矿床类型多,但缺少世界级大型矿床我国金矿类型繁多,其金矿床的工业类型主要有:石英脉型、破碎带蚀变岩型、细脉浸染型〔花岗岩型〕、构造蚀变岩型、铁帽型、火山-次火山热液型、微细粒浸染型等矿床。

此中主要产于破碎带蚀变岩型、石英脉型及火山-次火山热液型,三者约占金矿总储量的94%。

尽管我国金矿类型较多,找矿地质条件较优越,但至今还未发现像南非的兰德型、原苏联的穆龙套型、美国的霍姆斯塔克和卡林型,加拿大霍姆洛型以及日本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火山岩型等超大型的金矿类型。

金矿床的工业类型

金矿床的工业类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金矿床的工业类型对金矿床来说,根据其在工业上的使用价值和现实意义,特别是根据有关采矿、选矿、冶炼等矿石加工工艺方面的特征所划分的工业类型,称矿床的工业类型。

划分矿床的主要依据是:矿床的规模,矿体的形态、产状和围岩的性质,矿石的有益有害组分及含量,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共生关系等。

目前国内对金矿床工业类型的划分也无统一标准,一般参照“岩(砂)金地质勘规范”划分。

岩金(脉金)矿床 1.石英脉型金矿床是主要的岩金矿床类型,分布广,数量多,赋存条件多种多样,是我国当前黄金生产的重要工业类型。

围岩主要是变质岩和中-酸性岩浆岩。

石英脉常成群成带分,脉长由几米到几千米不等,厚度由几厘米至几十米不等,一般由零点几米至几米,沿断裂呈透镜状、脉状断续分布。

围岩蚀变因岩性不同而不同,常见的有硅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等。

脉石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绿泥石、重晶石等;金属矿物以黄铁矿为主,其次是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磁黄铁矿、毒砂、黑钨矿、白钨矿、磁铁矿等,金常与一定的硫化物有关,矿床规模大小不一,往往由几个矿床组成矿田,形成重要的产金地。

这种矿床按石英的形态又可细分为:石英单脉型金矿床;石英复脉型金矿床;石英网脉型金矿床。

2.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是我国近几年来发现的重要工业类型,其价值又次于石英脉型金矿床。

围岩是中-酸性岩浆岩、变质岩、混合岩。

矿体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既产于大的断裂带,也产于小的断裂带。

围岩蚀变以硅化为主,脉石矿物以石英、绢云母为主;金属矿物以黄铁矿为主,矿石多呈细脉浸染状,金多与硫化物连生。

构造发育程度高的矿体规模大,长几百米至千余米,厚几米至几十米,形态较简单,矿床多为中至较大型,如山东省招平断裂带的一些金矿就属这种类型的金矿床。

3.细脉浸染型金矿床又称斑岩型或火。

中国金矿类型

中国金矿类型

中国金矿床类型矿床类型的划分,是矿床研究中的主要课题之一。

我国对金矿分类方法的研究,近年提出的论述较多,矿床分类的目的在于应用,便于有效地指导矿床勘查和评价。

故本书选择了以金矿容矿岩系与矿化体产出形式为基础的分类方案,将我国金矿床分为10类22个亚类(下表)。

(一)产于太古宙—古元古代变中基性火山-沉积杂岩(绿岩带)中的金矿(绿岩带型金矿)本类金矿系指赋存于变中基性火山岩系和部分沉积岩系中的金矿床。

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北老地台区,如乌拉山—大青山、燕辽、清原—桦甸、小秦岭与胶东地区。

容矿岩系是一套中深变质的斜长角闪岩、斜长角闪片麻岩,原岩为变中基性火山-沉积杂岩(一般称为绿岩带)。

它是我国金矿床主要类型之一,极具经济意义,分布点多面广,储量与产量都很大。

已知该类金矿床(点)100多处,约占全国岩金矿床总数22%,储量约占岩金总储量29%,矿床平均规模约为5.5t/个。

据矿体产出形式,可将金矿分为二个亚类:①石英脉(包括石英-钾长石脉)型,如吉林夹皮沟、河北小营盘、河南小秦岭、内蒙古包头金矿;②复脉带(或片理化带),如河北金厂峪、浙江诸暨金矿床。

本类金矿主要地质特征是:1)金矿化主要赋存于太古宙古老基底隆起区,基底的地球化学场与金矿成矿作用关系十分密切。

大多数金矿分布于深大断裂系统中。

2)金矿化与古老中基性火山岩类变质而成的绿岩密切相关。

容矿层位在夹皮沟地区为鞍山群三道沟组、杨家店组、燕辽地区为建平群小塔子沟组,迁西群上川组,乌拉山—大青山地区为乌拉山群、集宁群,小秦岭为太华群下部岩组,岩石变质较深,普遍遭受混合岩化作用。

3)该类金矿赋存区多有岩浆活动,矿床距中酸性侵入体一般0.5~5km,常见矿脉与岩脉伴生。

4)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其次为碳酸盐化、钠化、绿泥石化等。

5)矿化体主要呈脉状,矿脉延伸较大,且延伸大于延长。

6)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不等量的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脉石矿物为石英、绢云母、钠长石、绿泥石及碳酸盐类等。

中国金矿资源概况及分布

中国金矿资源概况及分布

中国金矿资源概况及分布一、什么是黄金中华民族是发现、生产和使用黄金最早的民族之一。

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金属能像黄金这样源源地介入人类的经济生活,并对人类社会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

它那耀眼夺目的光泽和无与伦比的物理化学特性,有着神奇的永恒的魅力。

黄金的社会地位虽在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史中,历尽沧桑,沉浮荣辱,升降变迁不定,但至今在众多的人群之中仍保持着神圣的光环,为世人共同追求的财富。

“金实质上是人所发现的第一种金属。

”时间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那时人们用磨制的石器,将采来的自然金加工成各种形状的贡品和器物,渐渐地认识了黄金与众不同的特性。

黄金以它的美丽、稀有、名贵、稳定和极好的延展性倍受人类的喜爱。

金的化学元素符号是A u,它来自拉丁文AURNM,其原意为曙光,它是从朝霞一词衍生出来的。

黄金由于闪闪发光,人们习惯地把它和太阳相提并论。

古人崇拜黄金像崇拜太阳一样,因此有关黄金与太阳的传说很多,流传也相当广。

二、金矿原料特点1)金的原子序数为79,位于化学元素周期表第六周期第一副族(IB),属铜族元素。

其原子核由79个质子和112个中子组成,属奇-偶型核类,由此决定了金在自然界中的丰度很低。

金在自然界仅有一个稳定同位素197,金在常温下为晶体,等轴晶系,立方面心晶格,天然良好晶形极为少见,常呈不规则粒状、团块状、片状、网状、树枝状、纤维状及海绵状集合体。

纯金为金黄色,含有杂质时其颜色可相应变化,如含银或铂时颜色变淡;含铜时颜色变深。

根据在试金板上划下的金的条痕色泽,可估计金的成色。

高成色金条痕为赤黄色;含1 0%的银时其条痕为悦目的金黄色;含银20~30%时为草黄色;银含量超过30%则具有黄中带绿的色调;含银超过50%则丧失金所固有的黄色而近于银白色。

金具有耀眼的光泽,白光下反射率平均为74%,随着含银量的增加,反射率增高,金硬度增大,密度减小。

故可根据硬度来确定金的成色(表3.18.1)。

金的挥发性极差,在熔点温度之上至1300℃几乎无挥发性,但在煤气和CO气氛中挥发性大大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卷第3期贵 金 属 地 质V o l19 N o13 2000年9月JOU RNAL O F PR EC I OU S M ETALL I C GEOLO GY Sep1,2000文章编号:100224182(2000)0320166204中国金矿床主要工业类型及其分布特征邵晓东,李景春(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辽宁 沈阳110032)摘 要:石英脉型、蚀变碎裂岩型及糜棱岩型目前仍然是我国金矿床的主要类型.金矿床的空间分布上具有丛聚性,在矿床类型及成矿时代方面,东、西部表现出明显差别.东间地区主要为石英脉型、蚀变碎裂岩型、冰长石一绢云母石英脉型、矽卡岩型、铁帽型及红土型等,成矿时代主要为燕山期,铁帽型及红土型主要形成于第四纪;西北部地区主要有蚀变碎裂岩型、冰长石一绢云母石英脉型和石英脉型等,成矿时代主要为海西期;西南部地区主要为微细浸染型、蚀变碎裂岩型、石英脉型及红土型等,成矿时代主要为印支一喜马拉雅期1砂砾层型在各矿化集中区均有不同程度分布,主要为现代地质作用的产物.关键词:金矿床;工业类型;时空分布;中国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P618151;P617 在对我国金矿床工业类型初步划分的基础上[1],进一步分析各类型金矿床的重要程度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对指导金矿勘查、生产布局具有重要意义.1 金矿床主要类型金矿床类型繁多是我国金矿床的一大特点,这是由我国地域广阔、地质构造复杂和特殊地质环境所决定的1尽管在生产实践中对各种类型金矿床都有所强调,但不同类型的金矿床其重要性存在着明显差别.从目前蝗勘查及开发情况来看,各类型所占的比重有所不同.我国黄金产量主要来自岩金矿床,其次是砂砾层型矿床,此外尚有大量有色金属矿床中的伴生金.最近20多年来,岩金矿的找矿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无论是矿床数量还是储量都有了大幅度增加,特别是新类型矿床的发现和新成矿区的确认更为引人注目.从总体上看,石英脉型、蚀变碎裂岩型、微细浸染型、冰长石—绢云母石英脉型是当前我国岩金矿床的主要类型.其中石英脉型和蚀变碎裂岩型无论在矿床数量上(表1)还是在储量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含金石英脉一直是人们最为主要的开采对象.在许多地区,人们把石英脉和蚀变破碎岩带作为最直接的找矿标志.糜棱岩型金矿床目前虽然为数不多,但已发现的矿床多以其大储量和较为稳定的品位所决定的巨大经济价值而受到了人们的重视.红土型金矿床在我国尚属新发现的类型,这类金矿床与铁帽型金矿床一样,都具有埋藏浅、易采、易选的特点,对其开收稿日期:2000-04-28.张哲编缉.发有低成本高收益的优势,也正在引起人们的重视.矿砾层型金矿床自古以来一直是我国黄金业的重要开采对象.据不完全统计[2],全国已发现该类金矿床(点)4000余处,广布于全国727个县(市).2 空间分布任何矿床的产出都与地质构造环境密切相关.金矿床也不例外,它的分布受大地构造环境、含金建造、构造—岩浆活动及变质作用等因素所制约.中国大陆是现今欧亚板块的组成部分,其形成和演化经历了太古宙—早元古代的原始地壳克拉通化阶段,中、晚元古代—早古生代大陆边缘演化阶段,晚古生代欧亚板块形成阶段,中、新生代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板块影响所产生的地壳活化和叠加构造阶段,形成了以华北陆块、扬子陆块、塔里木陆块为核心的,由一系列褶皱造山带围绕的大地构造格局,并显示出我国地质构造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我国克拉通地块自太古宙以来就处于不完全稳定状态,显生宙以来又遭受了多期构造—岩浆作用,形成了复杂的成矿地质环境,金矿床的分布也显示出自身的特征.211 东、西部地区金矿床分布的明显差异中国大陆形成的地质构造演化以南北分异为主,但金矿则显示为东西差异.表现为已知金矿床的分布、数量、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条件及成矿环境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尤其是在成矿时代和矿床类型方面差别更为明显.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东、西部地区的基底结构(岩系)不同,进入显生宙特别是中生代以来地质构造的发展不同,与构造—岩浆活动及变质作用相应的矿化活动方式不同.在东部地区,金矿化集中区中多是以前寒武纪变质岩系为基底的中(新)生代构造—岩浆活化区.其底含金建造的金成矿的重要物质基础,由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所导致的中新生代构造—岩浆活动所产生的热液作用是最为重要的成矿作用,因而我国金矿地质工作者总结出:基底隆起区内前寒武纪变质岩、断裂破碎带、燕山期花岗岩体三位一体”的成矿前提,出现了容矿岩系时代老,而成矿时代新的时差很大的特点.矿床工业类型除砂砾层型外,岩金矿多为石英脉型、蚀变碎裂岩型、冰长石—绢云母石英脉型(在台湾主要为酸性硫酸盐型)、糜棱岩型、角砾岩型及矽卡石型,在东南部还有铁帽型及红土型.在西部地区,显生宙以来的地质构造活动明显,金矿化集中区中少见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其中西北部地区以海西期构造—岩浆活动所导致的金成矿作用为主,发育晚古生代含金火山岩系及相应的侵入岩,产出有冰长石—绢云母石英脉型(或硅化岩型)、蚀变碎裂岩型及石英脉型金矿床;西南部地区则以燕山—喜马拉雅期构造—岩将活动为主,多出现蚀变碎裂岩型及石英脉型金矿床.在东、西部两大地域的过渡地带(主体为西部地区),以印支褶皱为主,育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含金碎屑岩建造,岩浆活动较弱,多出现微细浸染型金矿床.韦永福等(1995)根据大地构造背景、含金岩系特征、构造—岩浆活动特点及矿床的空间分布,将我国大陆划分为3个金成矿域,即东部滨太平洋金成矿域、西北部古亚洲金成矿域、西南部特提斯—喜马拉雅金成矿域[3].212 金矿床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丛聚性由于不同地区地壳结构及其发展演化的差异,异致了金矿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在局部地区聚集成为金矿化集中区.如胶东地区,其岩金矿储量占我国已探明岩金储量的30%,黑龙江地区拥有我国已探明的砂金储量的42%[3].这些金矿床高度集中区都是金成矿的有利地区.在每个集中区内,不同类型金矿床的产出对含金建造都有明显的依赖性.在东部地区,古老含金变质岩系对金矿床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如小秦岭、胶东、吉南—辽东及华北地块北缘等地区的金矿.集中区所处的构造位置多为不同构造单元的交界部位,这些部位也是深大断裂通过的地区,是构造—岩浆热事件多发区,其中多发育大型构造—岩浆岩带、构造变质带及韧性剪切带等,与含金建造相配合,构成金成矿有利地区.3 主要金矿化集中区及矿床类型许多学者(毋瑞身,1982;韦永福,1995;等)根据地质构造环境、含金岩系的分布、构造—岩浆活动特点及已知金矿床的分布规律划分了金成矿区.经综合,目前可基本确认的有23个金矿化集中区(表2).这些金矿化集中区是地壳上金成矿的基本单元,它反映了金成矿的丛聚性.每个金矿化集中区内不论发育何种类型金矿床,都是金矿床(点)的密集分布区,因而也是金的地球化学区,各金矿化集中区内的主要金矿类型在表2中已有表示.一个具体的金矿化集中区可以以发育多种类型的金矿床,同一类型的金矿床也可能出现在不同的金矿化集中区分,但不同金矿化集中区在金矿床类型上各有主次之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不同成矿区的地质环境、成矿作用、控矿构造的不同.如石英脉型和蚀变碎裂岩型,在很大程度上是在相同地质作用下、形成于不同性质的断裂裂隙系统中所产生的不同结果,也即不同的矿化表现形式,因而常出现在同一金矿化集中区.4 各类型金矿床成矿时代一般而言,地史上重大地壳运动时期地质热事件是研究成矿作用和划分成矿期的基础,但并非所有的地质热事件都可以形成金的工业矿床.从我国金矿床产出地质构造环境的众多研究成果来看,五台期、晋761第3期 邵晓东等:中国金矿床主要工业类及其分布特征展趋势 宁期、海西期、燕山期及喜马拉雅期的构造—岩浆活动对金成矿有重要影响,但大部分金矿床主要形成于燕山期和海西期.石英脉型、蚀变碎裂岩型及糜棱岩型金矿床的形成时代跨度较大.在国外,此类金矿床主要形成于前寒武纪,而在我国这一时期并不是主要成矿时期.就目前所知,仅辽宁南龙王庙石英脉型金矿床和内蒙古十八倾壕糜棱岩型金矿床形成于新太古代(姚风良等,1990).元古庙形成的金矿床在我国也不多见,只有江西金山糜棱岩型金矿床(74215~74816M a,江西有色四队,1992).湖南沃溪石英脉型金矿床(698156M a,杨燮,1985)等属之.此外,尚有一些多成矿期复成因金矿床,其成矿作用从前寒武纪到中生代均有所反映,如河北金厂峪石英脉型金矿床,其早期含金地质体钠长石石英脉系变质热液作用而成,形成于2000M a之前(王魁元,1989),晚期含多金属石英脉的蚀变绢云母片岩蚀变年龄为1911M a (郭峪嘉,1983).又如夹皮沟金矿田,据王义文(1990)研究,含金石英脉中石英的A r—A r平均年龄,八家子矿区为1825M a,二道沟矿区为1253M a,含金石英脉中钾长石年龄为161M a,可见夹皮沟金矿田经历了吕梁—燕山期多期成矿.我国为数最多的石英脉型、蚀变碎裂岩型金矿床主要形成于中生代,尤其是在燕山朝.如胶东地区众多的石英脉型和蚀变碎裂岩型金矿床均主要形成于燕山朝.骆万成、任勤生(1988)发表了焦家、玲珑、西山和马家窑金矿床近矿蚀变岩中水白云母的R b—Sr等时线年龄,指出最主要的成矿时期为105~120M a.小秦岭地区大部分金矿床的形成时间在77~108M a之间(晁援,1989).此外,在海西期—印支期及喜马拉雅期也有这些类型金矿床的形成,如西准噶尔地区的一些石英脉型金矿床形成于海西期,云南老王寨蚀变碎裂岩型金矿床形成于喜马拉雅期,但这些时期的金矿化强度远不及燕山期.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成矿时期主要为印支晚期—燕山期及其后,如东北寨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形成于95~190M a之间(郑明华,1989).据国家辉等(1993)研究,桂西北的高龙、金牙等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形成于印支晚期—燕山期.冰长石—绢云母石英脉型、矽卡岩型、角砾岩型金矿床主要形成于燕山期,矿床的形成多与燕山期火山—岩浆侵入活动有关.但近年来,在我国西部所发现的冰长石—绢云母石英脉型金矿床则形成于海西期,这可能构成了我国另一个重要成矿期.红土型、铁帽型及砂砾层型金矿床形成于新生代,主要集中于第四纪,是近代表生作用的产物.从上述可以看出,我国金矿床主要成矿期为燕山期,特别是在东部地区更为明显.西北部地区则主要为海西期,西南部地区为印支—喜马拉雅期.应当指861 贵 金 属 地 质 2000年出的是,我国主要岩金矿床的成矿时代与赋矿围岩时代存在着较大时差,特别是在东部地区,以前寒武纪变质岩系为容矿岩石的各类型金矿床表现得最为明显.出现这种容矿岩石为前寒武纪,矿床形成时间为燕山期的巨大时间差,在国外前寒武纪变质岩的金矿床中是少有的.参考文献:[1]李景春,庞庆邦,李文亢,等.中国金矿工业类型[J ].贵金属地质,1998,7(2):114—120.[2]吕英杰,等.中国砂金矿的分布规律及其找矿方向[M ].北京:地质出版社,1992[3]韦永福,等.中国金矿床[M ].北京:地震出版社,1995.THE M AJOR COMM ERC I AL T Y PES AND D ISTR IBUT INGCHARCTERS OF G OLD D EPOSITS IN CH INASHAO X iao 2dong ,L I J ing 2chun(sheny ang Institu te of Geology and N inera l R esou rces ,S heny ang 110032,Ch ina )Abstract :T he m o st i m po rtan t typ es of go ld depo sits in Ch ina are au riferou s quartz vein ,au riferou s altered cata 2clasite and au riferou s nylon ite ones .T he distribu ti on of go ld depo sits show s m uch difference betw een east and w est Ch ina in the asp ects of typ es and m etallogenetic ti m es .T here are au riferou s quarta vein ,altered catacla 2site ,m ylon ite ,adu lar 2sericite quartz vein ,b reccia ,skarn ,go ssan and laterite typ es in the east .w here the m etallo 2genetic epoch is m ain ly Yan shan p eri od ,on ly go ssan and laterite types are fo r m ed in Q uaternary peri od .In the no rthw est of Ch ina ,au riferou s altered cataclasite ,adu lar 2sericite quartz vein and quarta reef typ es are p resen t ,and m etallogenetic epoch is m ain ly H ercyn ian p eri od .F ine i m p regnated m ineralizati on ,au riferou s quartz vein ,altered cataclasite and laterite typ es occu r in sou thw est Ch ina ,and the m etallogenetic epoch is m ain ly Indo sin i 2an 2H i m alayan p eri od .A u riferou s sandy gravel typ e is p resen t in every m etallogen ic p rovinces in Ch ina .Key words :go ld depo sit ;comm ercial thp e ;tem po ral and sp atial distribu ti on ;Ch ina作者简介:邵晓东(1941—),男,副研究员,研究室主任,1966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从事贵金属地质及情报研究工作;通讯地址:沈阳市北陵大街25号,邮政编码110032.961第3期 邵晓东等:中国金矿床主要工业类及其分布特征展趋势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