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矿床主要类型
金矿参考资料床成因类型及勘探类型

金矿床成因类型及勘探类型一、岩金矿床工业类型根据现行《岩金矿地质勘探规范》的岩金矿床分类资料,综合整理为七个类型,详见表1。
矿床工业类型成矿作用产出位置近矿围岩矿体形态产状矿物共生组合矿化特征及伴生组分蚀变作用矿床规模矿床实例1 2 3 4 5 6 7 8 9 10 含金石英多金属硫化物脉型变质地台边缘、古隆起边缘、拗陷区或沉降带各类变质岩,主要为变质砂岩、板岩、千枚岩、片岩、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变粒岩等呈脉状、复脉、网脉带产出。
沿走向及倾向具分枝、复合膨胀、侧现、再现等现象。
以陡倾斜为主。
矿体呈脉状、透镜状、扁豆状、囊状产于脉体中(1)金-黄铁矿建造自然金、黄铁矿、毒砂、黄铜矿、石英、绢云母、方解石。
(2)金-多金属建造自然金、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石英、绢云母、方解石。
(3)金-砷建造自然金、毒砂、磁黄铁矿、辉钼矿、电气石、萤石、磷灰石、石贡、钾长石。
(4)金-钨锑建造自然金、白钨矿、辉锑矿、黄铁矿、石英、绢云母金常分段富集,矿化很不均匀,主要为富矿、。
伴生硫、砷、钼、铅、锌、钨、锑等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碳酸盐化小型大型特大型夹皮沟、金厂峪、小营盘、秦岭、沃溪、古袍、桃花等金矿含铁硅质岩型热液地台隆起边缘拗陷带镁铁闪石类、含钨质沉积岩、砂质泥质板岩类矿体常与铁矿层伴生产出。
多产于铁矿层下部或底板,其产状基本与地层一致或稍有交角。
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扁豆状致密磁铁矿、磁黄铁矿、毒砂、黄铁矿、辉钴矿、红砷镍矿、自然金、铁闪石、透辉石、柘榴石、绿泥石、石英等金分布很不均匀,一般品位较低。
常伴生钴、砷、硫、镍等硅化、黄铁矿化、闪石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钠长石化中型大型特大型东风山金矿碳酸盐地层中的石英方解石脉网脉型热液地槽基底隆起边缘拗陷区或准地台区碳酸盐分布地区层状灰岩、白云岩、含碳质板岩、大理岩硅化蚀变带、角砾岩带,受岩层不同层面、层间构造、岩层裂隙构造控制。
金矿的成因类型及各类型基本特征

金矿的成因类型及各类型基本特征我国金矿资源非常丰富,而金矿属于我国最主要的矿种。
为确保国内金矿资源被有效的利用,需加强对于金矿资源特征、成矿规律的研究。
此外,还需要提高金矿资源的储量,以促使金矿业获得更大的突破,造福于人类和社会、国家。
1.1资源量的分析国内金矿研发、利用的时间较为久远,同时资源同时非常丰富。
新中国设立,国内黄金产业的发展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建国后,完成了胶东和小秦岭、燕辽、辽吉东部低于和黑龙江流域等金矿的三角区,以及一些黄金的基底,如陈毓川等。
(2)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地质方面的工作,大力的资金投入金矿方面的工作,使全部最为主要的成矿带以2:25万化读取面,促进了新型金矿和崭新矿区的勘测工作,以及旧有矿山的摸底发展。
此外,技术方面和大型贵金属有关企业均赢得较好的发展。
国内金矿勘测活动了以往没的进展,使其向代莱发展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3)近年来,地质业的不断发展,使得黄金科研方面的工作量出现一定的变化,而商业对于勘察方面的工作也投入了更多的心血。
近期发现大批的大型的金矿和特大型的金矿,多集中于旧矿山的边部、深部位置,或是重点金矿的矿集中地点,这对于我国的金矿业非常有利,可有效的上涨我国的金矿资源。
结合国土资源部门的矿产资源储量内容,对近年来我国新增的金矿资源量进行统计和分析,资源量达到.34t,为每年新发现的大型的`金矿床的5倍。
也可以统计为26.5个大型的金矿床,这样计算每年会增加8.67%.最新的统计数据表示,我国的金矿矿产地为处,其中特大型为15处、大型为处、中型为处,小型为处,矿点为处。
全国共发现资源量.49t,其中排在前列的为山东、河南、江西,以及黑龙江等省份。
其中山东省属于金矿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深部矿源较为丰富。
矿产的数量进行衡量,黑龙江和新疆、青海,以及辽宁和湖北均位于前几位。
近几年,青海大场和新疆西天山等地区,均找到金矿床。
由此可见,我国的西部地区矿源丰富,可作为未来的主要找矿地区。
世界金矿的分布、世界、中国十大金矿

世界金矿的分布、世界、中国十大金矿黄金是一种在人类经济和金融领域中具有重要影响的金属。
它的独特物理化学特性和XXX,使得黄金在人类历史上一直保持着神圣的地位。
金矿指的是含有足够黄金并可工业利用的矿物集合体,金矿山则是指通过采矿作业获得黄金的场所。
世界现有黄金储量为8.9万吨,其中南非占了50%的查明黄金资源量和储量基础,占世界储量的38%。
美国占世界查明资源量的12%,占世界储量基础的8%,世界储量的12%。
除此之外,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也是主要的黄金资源国。
在80多个黄金生产国中,美洲的产量占世界33%,非洲占28%(其中南非22%),亚太地区占29%。
2017年,中国的黄金产量为355吨,成为全球最大的黄金生产国。
澳大利亚的黄金产量为270吨,大部分来自西澳大利亚的XXX古利超级矿坑。
美国的黄金产量为237吨,大多数金矿位于内华达州。
总之,黄金是一种具有重要地位的金属,世界上有许多国家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
中国、澳大利亚和美国是全球最大的黄金生产国之一,它们的黄金产量和储量在世界范围内都占有重要地位。
4、俄罗斯的黄金产量为200吨,比2010年增加了8吨。
虽然俄罗斯的黄金产量排名第四,但其黄金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二位。
俄罗斯的黄金主要产自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Polyus Gold nal是俄罗斯最大的黄金生产商,同时在这两个地区生产黄金。
5、南非的黄金产量为190吨,位于排行榜中游。
南非曾经是非洲最大的黄金生产国,虽然现在已不再是黄金生产的王者,但它仍是世界上金矿储量最多的国家,并在Witswatersrand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金矿床。
6、秘鲁的黄金产量为150吨,是十大产金国中产量下降的两个国家之一,与2010年相比减少了14吨。
尽管如此,秘鲁的XXX(Minera Yanacocha)依然是拉丁美洲最大的黄金生产商,拥有三座露天金矿。
7、加拿大的黄金产量为110吨,与其南部邻国一样,2011年开始黄金产量有所增加,产量从91吨增加到110吨。
中国主要角砾岩型金矿床一览表及角砾岩型金矿类型

摘要:角砾岩型金矿床是一种重要的金矿床类型。
中国角砾岩型金矿床分为四种主要类型:与小侵入岩体有关的角砾岩型金矿床;与斑岩系统有关的角砾岩型金矿床;与火山-次火山岩有关的角砾岩型金矿床;产在不整合面或沉积间断面上的角砾岩型金矿床。
文章在对每类矿床实例进行矿床地质特征描述后,分析了中国角砾岩金矿床的找矿前景并指出寻找角砾岩型金矿床最有希望的地区。
中国主要角砾岩型金矿床一览表矿床名称角砾岩类型成因类型储量(t)w(Au)/10-6容矿围岩成矿时代黑龙江省嘉荫县团结沟与次火山岩有关角砾岩次火山岩型特大型4.01花岗岩质角砾岩、片岩质角砾岩和复成分角砾岩中生代山东省平邑县归来庄与次火山岩有关角砾岩次火山岩型大型约7.0寒武系-奥陶系灰岩角砾岩、花岗岩质角砾岩中生代新疆伊宁阿希与火山岩有关角砾岩火山岩型特大型5.8英安质和安山岩质火山角砾岩晚古生代山东省五莲县七宝山与斑岩有关角砾岩斑岩型(明矾石-高岭石型)中型3.91辉石闪长岩质角砾岩、英安质角砾岩中生代福建省上杭县紫金山与斑岩有关角砾岩斑岩型(明矾石-高岭石型)中型4.24英安岩质角砾岩、花岗岩质角砾岩中生代河南省嵩县祁雨沟与小侵入体有关角砾岩花岗岩型大型6.628花岗岩质角砾岩、片麻岩质角砾岩、复成分角砾岩中生代江西省瑞昌洋鸡山与小侵入体有关角砾岩花岗岩型中型5.09石英闪长玢岩质角砾岩,部分志留系砂页岩质角砾岩中生代广西贵港市龙头山与次火山岩有关角砾岩火山岩型小型4.87流纹质角砾熔岩、凝灰熔岩、角砾熔岩、震裂角砾岩中生代辽宁省葫芦岛市水泉与次火山岩有关角砾岩次火山岩型中型6.62闪长岩质角砾岩,少量花岗斑岩质角砾岩中生代陕西省太白双王热水爆破角砾岩卡林型特大型33.26钠长板岩质角砾岩,铁白云石和黄铁矿胶结晚古生代广东省高要县长坑与不整合面有关的角砾岩卡林型大型,银超大型7.0灰岩质、硅质岩质、粘土岩质角砾岩中生代贵州省安龙县戈塘平行不整合面上的角砾岩卡林型特大型6.15粘土岩质、硅质岩质角砾岩晚古生代湖南省常宁县康家湾与次火山岩有关角砾岩次火山岩型特大型3.01灰岩质、硅质岩质和砂页岩质角砾岩中生代湖南省常宁县水口山与次火山岩有关角砾岩花岗岩型大型 4.56-6.12灰岩质、花岗闪长岩质角砾岩中生代山西省阳高县堡子湾与小侵入体有关的角砾岩花岗岩型中型7.29花岗质角砾岩、变质岩质砾岩中生代山西省繁峙县耿庄与小侵入体有关的角砾岩花岗岩型小型10.26花岗岩质、灰岩质、页岩质角砾岩中生代2中国角砾岩型金矿床分类及其主要地质特征角砾岩的形成作用十分复杂,研究者们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观察研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形成机制。
金矿床的工业类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金矿床的工业类型对金矿床来说,根据其在工业上的使用价值和现实意义,特别是根据有关采矿、选矿、冶炼等矿石加工工艺方面的特征所划分的工业类型,称矿床的工业类型。
划分矿床的主要依据是:矿床的规模,矿体的形态、产状和围岩的性质,矿石的有益有害组分及含量,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共生关系等。
目前国内对金矿床工业类型的划分也无统一标准,一般参照“岩(砂)金地质勘规范”划分。
岩金(脉金)矿床 1.石英脉型金矿床是主要的岩金矿床类型,分布广,数量多,赋存条件多种多样,是我国当前黄金生产的重要工业类型。
围岩主要是变质岩和中-酸性岩浆岩。
石英脉常成群成带分,脉长由几米到几千米不等,厚度由几厘米至几十米不等,一般由零点几米至几米,沿断裂呈透镜状、脉状断续分布。
围岩蚀变因岩性不同而不同,常见的有硅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等。
脉石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绿泥石、重晶石等;金属矿物以黄铁矿为主,其次是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磁黄铁矿、毒砂、黑钨矿、白钨矿、磁铁矿等,金常与一定的硫化物有关,矿床规模大小不一,往往由几个矿床组成矿田,形成重要的产金地。
这种矿床按石英的形态又可细分为:石英单脉型金矿床;石英复脉型金矿床;石英网脉型金矿床。
2.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是我国近几年来发现的重要工业类型,其价值又次于石英脉型金矿床。
围岩是中-酸性岩浆岩、变质岩、混合岩。
矿体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既产于大的断裂带,也产于小的断裂带。
围岩蚀变以硅化为主,脉石矿物以石英、绢云母为主;金属矿物以黄铁矿为主,矿石多呈细脉浸染状,金多与硫化物连生。
构造发育程度高的矿体规模大,长几百米至千余米,厚几米至几十米,形态较简单,矿床多为中至较大型,如山东省招平断裂带的一些金矿就属这种类型的金矿床。
3.细脉浸染型金矿床又称斑岩型或火。
三山岛蚀变岩型金矿床与含金石英大脉的产出特征及形成机制

三山岛蚀变岩型金矿床与含金石英大脉的产出特征及形成机制三山岛位于中国河南省的南部,是一个重要的金矿产区之一。
该地区的金矿床主要由蚀变岩型金矿床和含金石英大脉组成。
这些金矿床的形成机制是多元的,涉及到地质、地球化学、矿物学等多个方面。
蚀变岩型金矿床是三山岛主要的金矿床类型之一。
这种类型的金矿床通常形成于花岗岩或斑岩蚀变带中。
这种蚀变是由于热液流经岩层时,通过氧化、硫化和碳化等化学反应导致的。
其中,硫反应是最常见的。
这些化学反应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非常复杂的,因此蚀变区的矿化程度也是非常不均匀的。
蚀变岩型金矿床的特点是矿脉经常延伸到较大深度,并在深处形成富集带。
这里的金矿通常出现在破碎带中,靠近侵入体边缘。
矿脉往往是细小的、含量不高的石英矿脉。
在破碎带中,金矿往往与绿帘石、方解石、矽卡岩石、绿泥石等矿物共生,并且常常含有硫化物。
这些岩石和矿物的存在表明了金矿的形成与热液作用有关。
含金石英大脉是三山岛另一重要的金矿类型。
这些大脉通常由石英和黄铁矿构成,其中还含有一定的脉石。
这些大脉的特点是规模较大、含量较高,通常展现出较高的连续性和均质性。
这些含金石英大脉的产出形式是断层控制型,其形成与断裂作用有关。
通常来说,这些石英矿脉在盆地向下沉积的过程中形成,是由于断层活动导致断层空间扩大,而石英蚀变和矿化则是在氧化还原环境下进行的。
三山岛的金矿床形成机制十分复杂,但总的来说,它们是由于不同的地质和地球化学过程共同作用导致的。
蚀变岩型金矿床的形成与热液作用有关,而含金石英大脉则与断层作用有关。
这些金矿床的特点是多样的,但它们的产出对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提供了有益的信息。
为了更好地分析三山岛金矿床的情况,我们需要列出相关数据。
以下是部分相关数据:- 三山岛目前已知的金矿床数量为40余处,其中露天采矿和地下采矿占比约为1:7。
- 三山岛金矿资源储量约为500吨,是中国重要的金矿产区之一。
中国金矿类型

中国金矿床类型矿床类型的划分,是矿床研究中的主要课题之一。
我国对金矿分类方法的研究,近年提出的论述较多,矿床分类的目的在于应用,便于有效地指导矿床勘查和评价。
故本书选择了以金矿容矿岩系与矿化体产出形式为基础的分类方案,将我国金矿床分为10类22个亚类(下表)。
(一)产于太古宙—古元古代变中基性火山-沉积杂岩(绿岩带)中的金矿(绿岩带型金矿)本类金矿系指赋存于变中基性火山岩系和部分沉积岩系中的金矿床。
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北老地台区,如乌拉山—大青山、燕辽、清原—桦甸、小秦岭与胶东地区。
容矿岩系是一套中深变质的斜长角闪岩、斜长角闪片麻岩,原岩为变中基性火山-沉积杂岩(一般称为绿岩带)。
它是我国金矿床主要类型之一,极具经济意义,分布点多面广,储量与产量都很大。
已知该类金矿床(点)100多处,约占全国岩金矿床总数22%,储量约占岩金总储量29%,矿床平均规模约为5.5t/个。
据矿体产出形式,可将金矿分为二个亚类:①石英脉(包括石英-钾长石脉)型,如吉林夹皮沟、河北小营盘、河南小秦岭、内蒙古包头金矿;②复脉带(或片理化带),如河北金厂峪、浙江诸暨金矿床。
本类金矿主要地质特征是:1)金矿化主要赋存于太古宙古老基底隆起区,基底的地球化学场与金矿成矿作用关系十分密切。
大多数金矿分布于深大断裂系统中。
2)金矿化与古老中基性火山岩类变质而成的绿岩密切相关。
容矿层位在夹皮沟地区为鞍山群三道沟组、杨家店组、燕辽地区为建平群小塔子沟组,迁西群上川组,乌拉山—大青山地区为乌拉山群、集宁群,小秦岭为太华群下部岩组,岩石变质较深,普遍遭受混合岩化作用。
3)该类金矿赋存区多有岩浆活动,矿床距中酸性侵入体一般0.5~5km,常见矿脉与岩脉伴生。
4)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其次为碳酸盐化、钠化、绿泥石化等。
5)矿化体主要呈脉状,矿脉延伸较大,且延伸大于延长。
6)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不等量的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脉石矿物为石英、绢云母、钠长石、绿泥石及碳酸盐类等。
主要金矿类型的地质特征及矿床实例

主要金矿类型的地质特征与矿床实例一、岩桨热液金矿床本类矿床分布于古地块周围断陷盆地的边缘或两个构造单元之间的深断裂带附近。
太平洋构造岩浆活动带控制了本类型的矿床。
如密山~清源深断裂,郯城~庐江深大断裂,浙闽沿海的丽水~海丰深断裂带等。
混合岩化~交代重熔、同熔型花岗岩类与含金建造变质岩系有着内在联系,所形成的含金花岗岩或偏碱性的花岗岩类小侵入体,岩株对岩浆期后热液金矿床有直接的控制作用。
本类型金矿床可分3个亚类。
(一)重熔岩浆热液金矿床成矿母岩为含金的重熔型花岗石。
在燕山期,它们沿着深切基底的断裂构造侵入到不同时代的盖层中。
金矿化多沿台、槽分界断裂隆起区的边缘断裂展布。
在隆起区以金矿化为主,伴有多金属矿化,在凹陷区以多金属矿化为主,而在过渡带则为金~多金属矿化。
在侵入体内为石英细脉浸染型金矿化,含金黄铁矿石英细脉带产于岩体的边缘或其顶部,而含金石英脉带赋存于接触带和围岩的构造裂隙中。
河北峪耳崖金矿床:燕山期花岗杂岩体居于矿区中心。
呈北东~南西向分布,岩体的长轴方向与区域构造线一致,长2km,宽0.7km,平面上中间膨大两端狭小,呈一菱形状(图1~4)侵入于长城系高于庄组白云岩中,接触带局部有矽卡岩化现象。
侵入杂岩体主要由同源不同阶段侵入的似斑状斜长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组成。
金矿化带主要分布于内接触带附近和岩体中,极少数分布于云岩岩或边部的断裂构造中,白云岩中的矿体,一般距接触带50~100m。
成矿断裂主要有两组,一组走向北40o~80o东,倾向北西,倾角400~80o,贯穿全区,规模较大,破碎带发育,另一组走向为2900~280o倾向北东,倾角40o~60o,仅在若休内部发育,与第一组斜交,规模小。
已查明地表矿带有14条,深部盲矿带10余条,每一矿带由1~6条矿体组成。
大多数矿带平行于岩体长轴方向,呈平行脉状,雁行排列,地表规模较大,长几百米,厚度不足1 米,最厚5~10 米。
含金地质体共有3种:①含金黄铁矿石英脉;②含金黄铁矿石英细脉带;③含金破碎蚀变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矿石矿物组合较简单,金属矿物为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 闪锌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是石英。 7)金矿物有自然金、银金矿、碲金矿等。金矿成色波动较大 (454‰~950‰)。 需要指出:①破碎蚀变岩型金矿,是我国60年代后期在胶东发现 的一种重要的金矿类型,矿床规模与储量都很大,具有较大的找矿潜 力。②花岗岩中细脉浸染型金矿,继1987年招远市黄金公司首先发现 于胶东界河金矿后,在邻区河东金矿、玲珑金矿、河北峪耳崖等地也发 现类似的矿体,这是很值得重视的金矿新类型。③夕卡岩型金矿,过去 金只是在勘查夕卡岩型矿床时作为伴生组分,未作主要勘查对象,大量 资料表明,我国东部地区夕卡岩型矿床分布普遍,大都含金。有的属伴 生金或共生金,有的形成独立金矿,甚至大型金矿。如鄂东鸡冠嘴等金 矿。因此重新认识、重视含金夕卡岩型矿床的勘查,对于扩大我国黄金 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岩(一般称为绿岩带)中的金矿,即绿岩 杨砦峪、哈达门沟、金
带型金矿。
厂峪、诸暨
(1)石英脉型(包括石英-钾长石脉型
(2)复脉带型(或片理化带型)
2 产于元古宙变碎屑岩、泥质岩、碳酸盐岩 湘西、四道沟、银洞坡
中的金矿
金山、猫岭、河台
(1)脉型、(2)构造蚀变岩型
3 产于震旦纪-三叠粉砂岩、泥质岩、碳酸盐 云桂黔三角区、高茏、
(四)产于花岗岩类侵入体中的金矿 指古生代以来,与岩浆热液作用有关产于花岗岩类侵入体(包括内 带和外带)中的金矿床。该类金矿床(点),无论在我国北方和南方均 分布很广,尤以燕辽及胶辽地区为多。据统计,已知该类矿床(点) 120余处,探获储量占岩金总储量的37%,矿床平均规模7.9t/个。 根据矿体产出形式划分为4个亚类:①石英脉型金矿,如玲珑、峪 耳崖、龙水金矿床;②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如焦家、新城金矿床;③细 脉浸染型(也称花岗岩型)金矿,如界河金矿床;④夕卡岩型金矿,如 鸡冠嘴、鸡笼山金矿床。 本类金矿的主要地质特征是: 1)主要分布在基底隆起区的构造-岩浆活动带中,区域性深大断裂 为控岩导矿构造,次级断裂为控矿构造。 2)成矿作用与重熔、同熔岩浆侵入活动有关,成矿时代有加里东 期、海西期和燕山期,燕山期是主要的。复式岩体与成矿的关系十分密 切。 3)金矿化带内通常有数条平行矿体。矿体与矿化带、矿化带与围 岩呈渐变过渡,唯石英脉型与围岩界线清楚。 4)矿化类型主要是石英脉型和破碎蚀变岩型。前者规模较小,但 品位富;后者规模大,品位偏低。 5)围岩蚀变以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钾化为主,碳酸盐化 及绿泥石化等次之。
(五)产于碱性侵入岩中的金矿 指产于碱性侵入岩体内部或近矿围岩裂隙中的金矿床。矿化类型一 般为石英脉-蚀变岩型。 这类金矿,1985年首先发现于河北东坪,之后在邻区后沟及滇西 也发现类似的矿床,目前正在勘探,矿床规模较大。 本类金矿地质特征(以东坪金矿为例)简介如下: 1)碱性侵入岩为金矿直接围岩。岩体长33km,宽5.5~7.7km, 面积215km2。岩性复杂,主要由二长岩-石英二长岩系列、正长岩系 列组成。岩体时代为燕山期。 2)岩体受区域性深大断裂控制,次级断裂构造控制矿化空间展 布。岩体的围岩为太古宇变质岩系。 3)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钾长石化、绢英岩化、碳酸盐化、重晶 石化及绿泥石化等。其中硅化、钾长石化、绢英岩化与金矿化关系最密 切。 4)矿体呈脉状,已发现数条。脉带长数百至千余米,矿体长数十 到数百米,厚0.n~5m,延深数十至数百米。呈边幕式排列产出。 5)矿体由石英单脉及其上下盘石英复脉,钾长石化带及矿化钾长 石化二长岩、石英二长岩组成。金品位以石英脉为中心,向钾长石化 带、矿化围岩逐渐降低。 6)矿石组分复杂,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磁铁矿、方铅矿、闪
体,矿化呈微细浸染状,品位低,规模大;另一类是脉型(含金石英方解石脉和含金黄铁矿脉),为可见金,品位较高,规模小。 3)围岩蚀变以硅化、黄铁矿化为主,其次为重晶石化、碳酸盐化 等。其中硅化、黄铁矿化与金关系密切。 4)常见矿石矿物有黄铁矿、毒砂、雄黄和辉锑矿,还有少量白铁 矿、雌黄、辰砂,偶见铜、铅、锌硫化物,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碳酸 盐矿物和泥质矿物。 5)金多呈微粒和显微粒状,矿体与围岩没有明显界线,黄铁矿和 粘土类矿物为载金矿物。 6)矿区发育有中-基性、超基性岩脉,在空间上与金矿化关系密 切。 7)矿床(点)或其附近往往有锑、砷、汞、黄铁矿等矿床(矿 物)伴生,并有一定成因联系。
(二)产于元古宙变碎屑岩、泥质岩、碳酸盐岩中的金矿 泛指与元古宙变碎屑岩、千枚岩、板岩及片岩类有空间关系的金矿 床,主要分布在江南古陆,辽东、内蒙古白云、阿尔泰及广东云开等 地。容矿岩系为变碎屑岩、千枚岩、板岩及片岩类,原岩为碎屑岩、泥 质-半泥质岩石。 据统计,已知该类金矿床(点)100多处,占全国岩金矿床总数 20%,探获储量占岩金总储量14%,矿床平均规模4.3t/个,找矿远景 较大。
根据矿化体产出形式划分为两个亚类:①脉型金矿,如湘西、黄金 洞、四道沟、银洞坡等金矿床;②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如猫岭、金山、 河台金矿床。 本类金矿地质特征是: 1)区域性大断裂的次级断裂或层间断裂是控矿重要条件。 2)容矿层主要是辽河群、白云鄂博群、阿尔泰群、双桥山群、板 溪群等。容矿岩系为中浅变质岩类的变碎屑岩、板岩、云英片岩类,并 含中基、中酸性火山岩。 3)矿体多与层理一致,呈脉状、交错脉状,矿化集中在背斜轴部 或其附近。 4)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次为绢云母化、碳酸盐化 等。 5)矿石矿物主要有自然金、黄铁矿、毒矿、辉锑矿、白钨矿等, 脉石矿物有石英、绢云母和绿泥石等。 (三)产于震旦纪-三叠纪粉砂岩、泥质岩、碳酸盐岩中的金矿
锌矿、碲铋矿、自然银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钾长石、斜长石、绢 云母等。 7) 金矿物以自然金为主,其次为碲金矿。金矿物一般较粗,常见 明金。金成色为934‰~969‰。成矿温度270~380℃。 (六)产于显生宙基性、超基性岩(包括蛇绿岩套)中的金矿
指金的成矿作用与基性、超基性岩有一定关系,并赋存于基性、超 基性岩中或构造接触破碎带内的金矿床(蛇绿岩套型金矿)。 这类金矿于70年代首先发现于云南墨江金厂,以后相继在新疆托 里、青海小松树南沟、陕西煎茶岭、河北金家庄等地也发现类似金矿。 全国已知有23条蛇绿岩带,过去对其中的金矿调查研究不够。 根据容矿岩系产生特点划分为两个亚类:①产于基性、超基性岩体 中的石英脉-蚀变岩型金矿,如云南墨江金厂、冀北金家庄、陕西煎茶 岭金矿床。②产于显生宙海相基性火山杂岩中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如 青海小松树南沟、新疆托里金矿床。 本类金矿主要地质特征是: 1)主要分布于板块构造边缘深大断裂的次级断裂构造中。 2) 金矿化产出形式有石英脉-蚀变岩型、蚀变岩型。含金石英脉 呈单脉或网脉状产出。 3)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铁锰碳酸盐化、铬水云母 化、滑石及绿泥石化,其中硅化和黄铁矿化与金矿关系最为密切。 4)矿化以Au、Ag为主,常含有Pb、Zn、Cu、Ni、Pt、Se等。 金常呈自然金、银金矿、硒金矿、铂金矿等微粒包裹于硫化物中。 5)矿区内常有花岗岩类侵入体。矿化富集地段一般为强硅化带、 破碎带及晚期脉岩发育地段。
B.产于次火山岩中的金矿床:
(1)斑岩型、(2)隐爆角砾岩型
奈林沟 洪山 红石 团结沟 祁两沟
8
产于风化壳中的金矿
(1)铁帽型、(2)红土型
新桥 墨江
9
产于砾岩中的金矿
砾岩型金矿
春化、小金山
10
产于第四纪的现代砂金矿
月河
(1) 产于太古宙—古元古代变中基性火山-沉积杂岩 (绿岩带)中的金矿(绿岩带型金矿)
东坪
6 产于显生宙基性、超基性岩(包括蛇绿岩 黑江金厂、金家庄、煎
套)(1)产于基性、超基性岩体中的石英脉-
蚀变岩型
(2)产于显生宙海相基性火山杂岩中的构 造蚀变岩型
7 产于中、新生代陆相火山岩(包括次火山 岩)中的金矿
A.产于火山岩中的金矿床:
(1)脉型、(2)断裂破碎带型、(3)构 造角砾岩型
金矿床类型
矿床类型的划分,是矿床研究中的主要课题之一。我国对金矿分类方法的研究,近年提出 的论述较多,矿床分类的目的在于应用,便于有效地指导矿床勘查和评价。故本书选择了以金 矿容矿岩系与矿化体产出形式为基础的分类方案,将我国金矿床分为10类22个亚类(下表)。
中国金矿床主要类型表
序号
类型
实例
1 产于太古宙-古元古代变中基性火山沉积杂 夹皮沟、小秦岭文峪、
岩中的金矿
川西东北寨、盖叫曼、
(1)微细浸染型、(2)脉型(3)构造角
双王、二台子
砾岩型
4 产于花岗岩侵入体中(包括岩体内带和外 带)的金矿
(1)石英脉型、(2)破碎带蚀变岩型、 (3)细脉浸染型、(4)夕卡岩型
玲珑、峪耳崖 焦家 界河 鸡冠咀
5
产于碱性侵入体中的金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