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基础构成

合集下载

三大构成知识点总结

三大构成知识点总结

三大构成知识点总结
三大构成是设计领域的基础,包括色彩构成、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

这些构成知识点在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它们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设计元素之间的关系,创造出更加有创意和视觉冲击力的设计作品。

一、色彩构成
色彩构成是指在设计中运用色彩的各种因素,包括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对比度等,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来达到特定的视觉效果。

在色彩构成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了解色彩的情感属性,不同的色彩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

例如,红色通常与激情和力量相关,蓝色通常与冷静和安宁相关。

设计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运用不同的色彩组合来表达所需的情感效果。

二、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是指在设计中运用点、线、面等元素,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来创造出各种视觉图案和效果。

在平面构成中,设计师需要掌握点、线、面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在空间中的位置和排列方式。

通过运用不同的平面构成方式,设计师可以创造出各种独特的视觉效果,例如重复、对齐、对称、旋转等。

三、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是指在设计中运用各种立体形态,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来创造出各种三维视觉效果。

在立体构成中,设计师需要掌握不同立体形态的特征和组合方式,例如几何图形、曲面、材质等。

通过运用
不同的立体构成方式,设计师可以创造出各种独特的三维视觉效果,例如透视、阴影、反射等。

总结起来,三大构成是设计领域的基础,它们在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掌握这些构成知识点,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设计元素之间的关系,创造出更加有创意和视觉冲击力的设计作品。

设计基础三大构成

设计基础三大构成

材质是设计的物质基础,它决定了设计的质感和触感。书中提到:“材质是 设计的质感之源,它通过表面质感、纹理、光泽等要素,为设计作品赋予独特的 个性和风格。”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材质在设计中的重要性。
书中还摘录了关于材质构成的一些实践建议,如“材质的选择与搭配”、 “材质的加工与处理”、“材质的环保与可持续性等”。这些建议可以帮助设计 师更好地选择和处理材质,从而创造出更加符合设计目标的作品。
目录分析
《设计基础三大构成》是一本在设计领域极具影响力的书籍,它系统地介绍 了设计的三大基础构成要素,为设计师提供了一个清晰、全面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论。通过对其目录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和价值所 在。
该书的目录结构清晰明了,按照设计的三大构成要素——形态、色彩和材质, 分为三大章节进行阐述。这种分类方式既符合设计的基本原则,也便于读者按照 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选择性阅读。
我被书中关于平面构成的讲解深深吸引。平面构成,它就像是设计的骨骼, 支撑着整个设计的结构。平面构成讲究的是形式美感和视觉效果,如何在二维平 面上创造出富有层次感和动感的作品,这是平面构成要解决的问题。在阅读这本 书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平面构成的魅力和挑战,它让我明白了一个好的设计作 品,首先需要有一个好的平面构成。
在形态构成章节中,作者详细探讨了形态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在设计中的 应用。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案例和实践性的练习,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形态构成的基 本原理,并学会如何在设计中巧妙地运用形态元素,创造出富有美感和实用性的 作品。
色彩构成章节则重点介绍了色彩的基本理论、色彩的心理效应以及在设计中 的实际运用。作者不仅分析了色彩的基本属性和配色技巧,还结合具体的设计案 例,阐述了色彩如何影响人们的感知和情感,以及如何通过色彩的运用来增强设 计的吸引力和传达力。

设计基础构成知识点

设计基础构成知识点

设计基础构成知识点设计基础构成是指设计中的各种要素通过特定的方式相互组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设计具有结构、平衡和组织感。

构成是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对于设计师而言,了解和掌握构成的原理和方法,将对其创作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构成的基本原理、常用构成方式以及构成在不同设计领域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构成的基本原理构成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单元与整体关系:构成中的单元指的是构成中的各个要素,包括线条、形状、颜色等。

单元之间的关系通过其相互连接和组合形成整体结构,要素之间的协调与有机统一是构成的基本原则。

2. 对比与平衡:构成中的对比与平衡是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

通过对比不同的要素,如大小、形状、色彩等,可以产生视觉的冲突和张力,增加设计的表现力。

而平衡则是指在设计中要保持整体的稳定感,使各个要素之间达到协调和谐的状态。

3. 重复与节奏:在构成中,重复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法,通过重复相似的要素可以形成整体的统一感和节奏感。

重复的要素可以是线条、形状、颜色、纹理等,在设计中起到增加节奏感和视觉效果的作用。

4. 空间与尺度:构成中的空间与尺度是指在设计中要合理地处理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和尺寸比例。

通过控制不同要素之间的间距、大小、透明度等属性,可以在设计中创造出不同的层次感和动态效果。

二、常用构成方式在设计中,常用的构成方式有很多,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构成方式:1. 对称构成:对称是指要素以某一中轴线为对称轴,左右或上下完全对称的构成方式。

对称构成使设计具有平衡、稳定和庄重的感觉,常用于正式场合和传统风格的设计。

2. 不对称构成:与对称构成相对应的是不对称构成,即要素在设计中并非沿着中轴线对称排列。

不对称构成可以带来活泼、动感和富有创意的效果,常用于现代风格和独特的设计作品。

3. 重心构成:重心构成是一种将要素集中在特定区域的构成方式。

通过将要素集中在某个位置,可以形成强烈的焦点和引导视线的效果,常用于突出重点和强调某一部分的设计。

基础构成设计知识点归纳

基础构成设计知识点归纳

基础构成设计知识点归纳设计是一门既注重美感又追求实用性的艺术。

在进行设计工作时,设计师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构成设计知识,以确保设计作品的视觉效果和功能性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本文将对基础构成设计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供设计师参考。

1. 对比与协调对比是构成设计中常用的手法之一。

通过在元素之间创造差异,可以突出重点,增加视觉冲击力。

对比可以通过大小、形状、色彩、纹理等方面来实现。

协调则是通过共同的特征或规律来使元素之间产生联系,形成和谐的整体效果。

2. 平衡与不平衡平衡是指在设计中通过布局和元素之间的分配来实现一种稳定和谐的视觉效果。

可以通过对称、近似对称、放射对称等手法来实现平衡。

不平衡则是强调元素之间的不均衡、不对称,以创造一种独特的审美效果。

3. 重复与节奏重复是指在设计中多次运用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可以加强整体性,营造出一种统一的效果。

节奏则是指在设计中通过重复元素之间的间隔、排列等方式来营造出一种有规律的动感效果,使设计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4. 对齐与不对齐对齐是指在设计中将元素或文本按照一定规律进行排列,以达到整体的统一效果。

常见的对齐方式有居中对齐、左对齐、右对齐等。

不对齐则是强调元素之间的错落感和随意性,以产生一种特定的视觉效果。

5. 空间与深度空间是设计中重要的构成要素,通过合理运用空间,可以增加作品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可以利用正向空间、负向空间、前景空间和背景空间等概念来进行设计。

深度则是指在设计中通过运用透视、阴影和过渡等手法,使作品呈现出立体感。

6. 色彩与色彩搭配色彩是设计中重要的视觉元素,可以通过色彩的运用来表达情感和传达信息。

色彩搭配是指将不同色彩进行组合,以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

常见的色彩搭配方式有对比色搭配、类似色搭配和补色搭配等。

7. 字体与排版字体是设计中重要的视觉元素,可以通过选择适合的字体来传递设计意图。

排版则是指将文字进行合理的布局和排列,以达到整体的美感和可读性。

版面设计中有哪些基本构成方法

版面设计中有哪些基本构成方法

版面设计中有哪些基本构成方法1、重复构成重复构成指的是版面中的视觉元素重复出现,可以是颜色,字体,图形,形状等。

使用重复构成可以增加画面的条理性,还可以增强统一性,提高阅读效率和信息传达。

2、近似构成近似构成是在重复构成的基础上,对基础单元形进行局部上的变形。

运用近似构成的图案会表现出重复的特性,既有对立又有统一,整体构成完整又具有局部个性。

3、对称构成对于版式设计而言,无论是视觉角度还是心理角度,均衡的对称都能产生美感,这种形式已经成为主流。

简洁、均衡的对称形式,可以给人以宁静高级的感觉。

4、特异构成特异是—种在已有规律中进行变化和突破的构成形式。

画面中最强烈的特异点,就相当于画面中的主角一样,是被受众第一眼看到的,是整个设计的主体元素。

5、平衡构成平衡构成指的是版面两端使用不具有相同特性的元素,但通过面积或者视觉重量让两端达到平衡的效果。

画面的每个局部都是均衡的,不会产生过重或者过轻的感觉。

6、发射构成发射构成,是以一点为中心,向外发射或者向内收缩的一个视觉形象。

这些形式中,有着重复,对称与统一。

发射构图的图形具有美感和律动性。

能给人一种视觉上的纵深感。

7、肌理构成肌理构成是指版式设计时在背景中添加材质,肌理。

这种构成手法可以让画面产生视觉层次的变化,增强画面整体对比。

也可以增加画面细节感:使得版面更加丰富。

8、极简构成极简构成遵循包豪斯“少即是多”的原则。

画面由少量视觉元素和大量留白构成,整体画面干净,整洁,具有高级感。

设计时往往遵循一定的设计逻辑。

9、分割构成在一个版面当中用矩形或者其他形状进行空间上的分割,被叫做分割构成。

通过形状的重复让版面产生秩序感。

给人以整体、丰富的视觉体验。

设计构成基础实训报告心得

设计构成基础实训报告心得

设计构成基础实训报告心得1.引言1.1 概述设计构成基础实训是设计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设计构成基础理论知识,培养设计思维和创意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本次实训,我将分享我在实训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所取得的心得与收获,以及对设计构成基础的理解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

这篇报告将深入介绍我在实训中的经历,并总结实训经历对我的成长与提升的影响。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本文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中,将对设计构成基础实训报告的背景和概述进行介绍,同时说明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在正文部分中,将详细介绍设计构成基础实训的内容,并分享在实训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法。

同时也会分享个人在实训中的心得和收获。

在结论部分中,将总结实训经历,讨论对设计构成基础的理解和提升,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这样的文章结构,旨在全面展现设计构成基础实训的全貌,分享实训经历和心得,同时也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和思考。

1.3 目的在设计构成基础实训报告中,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实训经历的总结和反思,分享在实训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以及获得的心得和收获。

通过这些内容,旨在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设计构成基础实训的内容和意义,同时也希望通过分享自己的实训经历和感悟,能够对读者在未来的设计构成基础学习和实践中有所启发和帮助。

同时也对自己的实训经历进行总结和梳理,为自己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撰写,也能让我更加深入地思考和体会设计构成基础的理解和提升,以及展望未来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方向。

2.正文2.1 设计构成基础实训内容介绍设计构成基础实训内容介绍部分:设计构成基础实训是设计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设计基础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实训内容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了解设计构成的基本原理,包括点、线、面、色彩、质感等构成要素,以及它们在设计中的运用和表达方式。

实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点、线、面的构成原理和基本运用:学习点线面在设计中的基本作用和表现形式,通过实际绘画和构图练习,培养学生的构成感知和表达能力。

设计基础

设计基础

设计基础
1、设计基础包括平面构成,空间构成,色彩构成。

2、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

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研究在二维平面内创造理想形态,或是将既有的形态(具象或抽象形态)按照一定原理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多种理想的视觉形式的造型设计基础课程。

3、“空间”(Space)在《辞海》中解释为“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是物质存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的表现……空间是无限和有限的统一,就宇宙而言,空间是无限的,无边无际,就每一具体的个别事物而言,则空间又是有限的……”空间是指与实体相对的概念,按照哲学的观点来解释,凡是实体以外的部分都是空间,空间是无形的、不可见的。

4、色彩构成(Interaction of Color),即色彩的相互作用,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幻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各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

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之一,它与平面构成及立体构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色彩不能脱离形体、空间、位置、面积、肌理等而独立存在。

构成设计基础

构成设计基础

3、水平线、垂直线与倾斜线的关系 水平线和垂直线都是稳定状态的运动。 水平线和垂直线相结合,则因组合方式不同而产 生与其性格不尽相同的心理效应。
倾斜线使人感觉有右上、左下以及左右摇 摆的感觉,具有较强的动感。
4、曲线 几何曲线:是正圆形、椭圆形等用仪器绘制而成的曲线。 自由曲线:更具有个性化和情感化,能体现曲线的自然美。
方向对比
位置对比
大小对比
空间对比
大小对比
空间对比
大小对比
4、点的构成中的平衡关系
5、点的构形
(四)点的构成在设 计中的应用
二、线的构成 (一)线的概念 1、几何学:线是没有粗细的,只有长度和方向。 2、造型角度:线应有粗细、肌理等变化。
线在造型上具有非常重 要的作用。
可以作为形体的轮廓, 也可以作为纹理的填充 或支撑的骨架,线是最 有力的造型手段。
(二)面的特性
1.可辨性 即可辨认性,面在具有可辨性后,就
称之为形或形象。依据其外轮廓的形态, 可以分为规范的抽象形、具有习惯性的具 象形以及偶然妙得的偶然形。
2.大与小 大小面形组织在一起时,会有空间感、
律动感、节奏感。大的面形在前为主要形 象,小的面形往后为次要形象。
3.虚与实 虚实的面与面的转折或延续,都会形成体和
分割空间,并且也会产生一定的量感。虚多实少 的面,量轻体薄,实多虚少的面量重体厚。虚实 变化丰富而迅速的面,面转折的次数和体的数量 就更多。
(三)面的情感
面是二次元空间所构成的形,有几何形、有 机形、偶然形和不规则形之分,并具有大小、方 向、虚实、形状和性格、情感特征。
面的情感内涵基本上容纳了点与线的情感特 征。面形的表情与多样的表现手法有关,其外部 轮廓和内部质感的表现手法十分多样,如韵律感、 动态感,透明感、错觉等。简洁形的力量感、充 实感,不规则形的复杂情感都是面的不同体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2 色彩的错觉与特性
(1) 正后像 如果在黑暗的深夜先看到一盏明亮的灯,
然后闭上眼睛,那么在黑暗中就会出现那 盏灯的影像,这叫正后像。 (2) 负后像
负后像是在尚未完成工作时由神经疲劳 过度所引起,因此其反应与正后像相反。
1.2.1 色彩分类
2. 同时对比 同时对比是指眼睛同时受到色彩刺
称之为艳度、彩度、鲜度或饱和度。任何一
种单纯的颜色,倘若加入无彩色系任何一 色的混合,即可降低它的纯度。在七色中
除各有各自的最高纯度外,它们之间也有纯 度高低之分。
1.2.1 色彩分类
(3) 明度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对光源 色来说可以称光度;对物体色来说,除 了称明度之外,还可称亮度或深浅程度 等。
设计基础构成
本章教学目标:
本章讲解平面设计的基础—— 三大构成,即平面构成、色彩构 成和立体构成。通过本章的学习, 使读者能初步了解艺术设计中的 基本规律,设计出更好的艺术作 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三大构成的基本规律 2.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 3. 常见的平面构成形式 4. 色彩的构成 5. 色彩的分类 6. 色彩的感情表现与联想 7. 色彩的调和与配色 8. 立体构成
1.1 平面构成
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也是现代造 型设计用语,其含义即将多个单元重新 组合成一个新的单元,并赋予视觉化的 力学概念。平面构成就是将不同的基本 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
1.1.1 平面构成元素
平面构成的最基本元素是点、线、面构成 的基本形,以及基本形的关系和骨骼。 1. 点 2. 线 3. 面 4. 基本形的关系 5. 平面构成中的骨骼
1.2 色彩构成
色彩构成是研究色彩基本原理、特点与 搭配的基础学科,它以色彩的三要素为基 础,分析色彩的特点,并运用颜色进行组 合,从而形成和谐的画面。
1.2.1 色彩分类
1. 无彩色系
无彩色系是指黑和白。将纯黑逐渐加 白,使其由黑、深灰、中灰、浅灰直到纯 白,分为11个阶梯,成为明度渐变,做成 一个明度色标。通常明度在0º~3º之间的 色彩称为低调色,4º~6º之间的色彩称为 中调色,7º~10º之间的色彩称为高调色, 如图1-33所示。
1.2.1 色彩分类
2. 有彩色系 有彩色系有3个基本特征:色相、纯度
及明度,在色彩学上也称色彩的三要素、 三属性或三特征。 (1) 色相
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确切地说是依 波长来划分色光的相貌。可见色光因波长 的不同,给眼睛的色彩感觉也不同。
1.2.1 色彩分类
(2) 纯度 纯度是指色光波长的单纯程度,也有人
1.1.2 常见平面构成形式
6. 密集 密集构成是比较自由性的构成形式,
包括预置形密集与无定形密集两种。
预置形密集是依靠在画面上预先安置 的骨骼线或中心点组织基本形的密集与扩 散,即以数量相当多的基本形在某些地方 密集起来,而从密集地又逐渐散开来。
无定形的密集不预置点与线,而是靠 画面的均衡。即通过密集基本形与空间、 虚实等产生的轻度对比进行构成。
白颜料属于反射率高的物体,在其 他颜料中混入白色,可以提高混合色的 明度;黑色颜料属于反射率极低的物体。 在其他颜料中混入黑色,可以降低混合 色的明度。
1.2.1 色彩分类
(4)色立体
将色彩的三属性色相、纯度、明度, 有系统的配置成三次元的立体形状,称 为色立体。色立体是以明度阶段为垂直 轴,再以明度轴向外作水平方向的纯度 阶段,各明度都有纯度阶段向外延伸, 形成一个等色相面。各色相依色环排列, 由明度轴作放射状配置,就形成三次元 的色立体。
1.2.2 色彩的错觉与特性
当人的大脑皮层对外界刺激物进行分 析并综合发生困难时就会造成错觉,色彩 的错觉与特性会出现一种难以想像的奇妙 变化。设计师在从事设计时常常会碰到以 下几种情况。 1. 视觉后像
当视觉作用停止之后,感觉并不立刻 消失,这种现象叫视觉后像。这种后像一 般有两种情况,即正后像和负后像。
成形式,称为渐变构成。渐变构成有两种 形式,一种是骨骼渐变,通过变动骨骼的 疏密比例取得渐变效果;另一种是基本形 渐变,通过基本形的有规律的变动(如方 向、大小和位置等变动)而取得渐变பைடு நூலகம்果。
骨 骼 渐 变
骨 骼 及 颜 色 的 渐 变
基 本 形 渐 变
1.1.2 常见平面构成形式
4. 发射 骨骼线和基本形呈发射状的构成形式,
点彩法:
1.1.1 平面构成元素
2. 线
1.1.1 平面构成元素
3. 面
1.1.1 平面构成元素
4. 基本形的关系
5. 平面构成中的骨骼
1.1.2 常见平面构成形式
1. 重复 骨骼与基本形都具有重复性质的
构成形式,称为重复构成。在这种构 成中,组成骨骼的线都必须是相等比 例的重复组成。骨骼线可以有方向和 宽窄等变动,但必须是等比例的重复。 对基本形的要求,可以在骨骼内重复 排列,也可以有方向、位置的变动
称为发射构成。这种类型的构成是骨骼 线和基本形用离心式、向心式、同心式 及其他几种发射形式相叠而成的。
1.1.2 常见平面构成形式
5. 突变 在重复、渐变等规律性骨骼或基本形
中一种特异变化的构成形式称为突变构 成,这种构成是有意识地在规律性变化 中出现轻微的差异或是局部的突破,而 产生几个不规则的变异,但又大致保持 某种规律。
激时,色彩感觉发生相互排斥的现象。 刺激的结果使相邻的色改变原来的性质, 感觉向对应方面发展,各种相邻的色在 交界处对比表现得更为强烈。
1.1.2 常见平面构成形式
2. 近似 骨骼与基本形变化不大的构成形式,
称为近似构成。近似构成的骨骼可以是重 复或是分条错开的,但近似主要是以基本 形的近似变化来体现的。
请同学 们指出
这问副:图 这张图 里片采里用 采用了 了那些平面构
成形式?
1.1.2 常见平面构成形式
3. 渐变 骨骼与基本形具有渐次变化性质的构
请同学 们指出
这问副:图 这张图 里片采里用 有采用 了了 “密集”
形式?
1.1.2 常见平面构成形式
7. 对比 有一种较之密集构成更为自由性的构成
称为对比构成,这种构成不以骨骼线而仅依 靠基本形的形状、大小、方向、位置和色彩 等的对比,以及重心、空间、有与无、虚与 实的关系元素的对比,给人以强烈且鲜明的 感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