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中晚期注射HBIG对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分析

合集下载

HBIG联合国产、进口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效果观察

HBIG联合国产、进口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效果观察
性率 47 %, 护 率 为 9 .5 两组 间 比较 差 异无 统计 学 意义 ( .6 保 40 %。 P>00 ) 结论 HB G联 合 国产 、 口 l p .5 。 I 进 O ̄ g乙型肝 炎 重组 ( 酵母 ) 疫苗 阻 断 乙肝母 婴传 播 的效 果 同样 良好 。 f 键 词】 重组 乙型 肝 炎疫 苗 ( 关 酵母 ) 免疫 效果 ;
婴传 播 的效 果 。方 法 用 HBG分 别联 合 国产 、 口乙肝疫 苗 1 g05 I 进 0 /.mL免 疫 乙肝 病毒 表 面抗 原 ( s g 、 HB A ) 乙肝病 毒 膜抗 原 ( e g 双 阳性或 只有 HB Ag阳性 母 亲的 新生 儿共 10例 , 用 0、 、 月接种 程 序 , 定 乙肝病 毒表 面抗 HB A ) s 3 采 16个 测 体 ( HB ) 度及 HB A 。结 果 国产组 新 生 儿 HB Ag阳性 率为 1 9 保 护 率为 9 . %; 口组 新生 儿 H s 抗一 S 滴 sg s . %, 4 81 4 进 B Ag阳
22 3第0 第 期 0年 月 5 9 1 卷
・临床研 究 ・
HB G 联合 国产 、 口重 组 乙型肝 炎疫苗 阻断乙型 I 进 肝 炎母婴 传播 的效果观察
李文戈 t 高奇峰 卢 潮’ 董妃 兴 林社 润 刘 洪波 5 85 ; 2 4 5
5 80 24 3
1广东 省 中 山市人 民医院 东 区防保 所 , . 广东 中 山 5 8 0 ;. 2 4 3 2 广东 省 中 山市 南 区防保 所 , 东 中山 广
3 广东 省 中山 市阜 沙 防保所 , 东 中山 . 广 5 8 3 ; . 东省 中山市 疾病 预 防控 制 中心 , 东 中山 24 4 4 广 广

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观察

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观察

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2005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195例进行孕期hbv检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并住院分娩的孕妇及其分娩的新生儿进行研究,其中在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120例孕妇为观察组,所生新生儿为a组(120例);在孕期未注射hbig 75例为对照组,所生新生儿为b组(75例)。

观察组hbsag(+)孕妇在孕28周开始注射hbig,100 iu/次,每隔4周注射1次,共3次,hbeag(+)每次注射hbig 200 iu。

对照组孕妇在孕期不注射hbig。

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出生时脐血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观察组中hbsag(+)孕妇分别于孕28、32和36周时注射hbig 100 iu,hbeag(+)孕妇每次注射200 iu;对照组孕妇孕期不注射hbig。

a组新生儿出生后6 h内均注射10 μg乙肝疫苗(hbv ac),以后1、6月时分别注射相同剂量hbv ac;a组新生儿中hbsag(+)孕妇所生者在6 h内、1月时注射100 iu hbig,hbeag(+)所生者在6月时再次注射hbig 100 iu;b组新生儿不注射hbig,只在出生后6 h内均注射10 μg乙肝疫苗(hbv ac),以后1、6月时分别注射相同剂量hbv ac。

hbeag(+)孕妇所生新生儿禁止进行母乳喂养[4]。

1.3 检测方法所有孕妇均于孕28周前及分娩前取静脉血进行乙肝血清标志物和肝功能检查。

新生儿在出生时取脐血进行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查[5]。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取字2检验,p0.05)。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所生新生儿脐血免疫结果比较观察组所生新生儿脐血检查乙肝血清标志中有7例hbsag(+),阳性率为5.83%;71例hbsab(+),阳性率为59.17%。

30例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临床分析论文

30例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临床分析论文

30例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应用于乙肝病毒母婴传播阻断的效果。

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2月—2012年2月前来我院做孕期检查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孕妇6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孕妇孕龄至28周时,注射一次hbig 200 iu,32周、36周时再进行hbig 200 iu注射各一次;对照组仅作常规产检。

结果:将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组新生儿出生时脐静脉血hbsag阳性率与对照组对比明显降低。

结论:hbig对于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具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母婴传播;分析【中图分类号】r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553-02乙型病毒性肝炎,又称乙肝,它主要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而引起的。

乙型肝炎病毒是在我国属于高发流行疾病之一,它可最终使患者出现肝硬化、肝癌、慢性肝炎等现象。

乙型肝炎具有传播性,且母婴传播成为了它进行传播的关键途径,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患者人群中,约有半数左右都是因为母婴传播而导致的,所以,控制乙型肝炎蔓延的关键手段便是阻断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

且当前,对hbv母婴传播进行阻断的最关键的方法即是于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且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1.一般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1年2月—2012年2月前来我院做孕期检查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孕妇60例,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于孕晚期所次注射hbig 200 iu,对照组仅作常规孕期检查。

两组平均年龄均为26—29岁,孕龄为37—42周。

所有患者hbsag呈阳性,肝肾功能无障碍,没有其他产科并发症和合并症,且孕妇丈夫均为非乙肝患者或者乙肝病毒携带者。

1.2 方法观察组孕妇孕龄至28周时,注射一次hbig 200 iu,32周、36周时再进行hbig 200 iu注射各一次,而对照组孕妇仅作常规孕期检查。

孕妇乙肝免疫球蛋白被动免疫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作用机理的研究

孕妇乙肝免疫球蛋白被动免疫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作用机理的研究

#论著#孕妇乙肝免疫球蛋白被动免疫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作用机理的研究刘海英1,马玉燕1,崔保霞1,戴笙1,杨洁2(1.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济南250012;2.武警山东总队医院)=摘要>目的:研究HB V阳性孕妇孕期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 G)预防HB V宫内感染的作用机理。

方法:将78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分为两组:预防组30例,于孕28、32、36周肌肉注射HBIG3次,每次200I U;对照组48例,只随访查体不用药。

检测母儿血清乙肝标志物(HB V M)和细胞因子IFN-C,IL-12,I L-6水平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测定HB V DNA含量用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

结果:78例HB-sAg阳性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宫内感染10例,宫内感染率为12.82%.HBIG预防组孕妇的胎儿HB V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预防组新生儿脐血清抗-HBs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预防组孕妇血清中I FN-C,I L-1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I L-6水平、HB V DNA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孕妇HBI G被动免疫可有效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疾病传播,垂直;免疫球蛋白类中图分类号:R51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379(2002)02-0128-03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passive immunization of 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 blocking the hepatitis B virus to the materna-l infantile vertical transmission action.Liu Haiying,Ma Yuyan,Cui Bao xia,et al.Department o 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o f Qilu Hos pital o f Shandong University,Jinan,250012=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passive immunization with 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 G)on the prevention of HB V intrauterine infection.Methods:78cases of HB-sAg positive pregnant women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In the prophylaxis group,30cases were injected with HBIG at28,32,36week during pregnancy(200IU per time).In the control group, 48cases were followed-up without injec tion of HBIG.B y using diantibody sandwich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ant assay(DAS-E LISA)and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 R),the HBV marker(HB V M),ac tivities of IFN-C,IL-12,I L-6and HB V DNA load in the blood samples of mothers and their neonates were tested respectively.Results:The incidence of HBsAg positive pregnant women.s intrauterine infection was12.82%(10/78).In HBI G prophyla xis group,the vertical transmission incidence of the newborns was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P <0.05).The detection rate of ant-i HBs of prophylaxis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P<0.001).In the pre gnant women of the prophylaxis group,activities of IFN-C and I L-12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but the I L-6activity and HBV DNA load of the for mer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s:Passive im-munization with HBI G of pregnant woman can block materna-l infantile vertical transmission of HB V infection effectively.=Key words>Hepatitis B virus;Disease transmission,vertical;Immunoglobulins母婴垂直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重要途径,也是人群中大量HBV 慢性携带者形成的重要原因。

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随机对照研究

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随机对照研究

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随机对照研究作者:栾峰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第35期【摘要】目的探讨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临床方法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携带HBsAG的148例孕妇做为观察对象,随机将148例孕妇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4例,观察组的孕妇在妊娠28周开始肌内注射免疫球蛋白(HBIG),每4周一次直至孕妇临产,一次200IU~400IU。

对照组只进行检测,不注射免疫球蛋白(HBIG),比较两组孕妇所生婴儿的HBV的宫内感染率,及HBV DNA 阳性率,发展成为慢性乙肝的比率及不良反应。

结果观察组的宫内感染率为,对照组的宫内感染率为,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发展成为慢性乙肝的比率分别为,,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阻断;乙型肝炎;宫内传播;研究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会导致肝细胞的炎症,坏死及纤维化。

根据资料显示我国目前乙肝病毒携带率可达[1],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称,全球每年有大约100万人会死于HBV感染所至的肝衰竭及肝硬化,肝癌等。

由此可以看出乙肝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

而乙肝是血液传播性疾病,主要的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及性传播,而进年来由于血液制品严格控制,血液传播乙肝的途径已被严格的控制了,因此母婴传播已经成为乙肝不容忽视的传播途径,而有报道称,在母亲怀孕后至婴儿娩出42 d内感染HBV会有90%发展为慢性感染[2],因此切断乙肝的宫内传播就显得尤为重要,故为探讨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临床方法及疗效,笔者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携带HBsAG的148例孕妇进行了临床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研究资料为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携带HBsAG的148例孕妇,所有有孕妇都无症状,年龄21~34岁,平均年龄岁。

不同HBIG剂量对阻断宫内乙肝病毒传播的疗效观察

不同HBIG剂量对阻断宫内乙肝病毒传播的疗效观察
论 我 区HB G 佳 注射 剂量 为2 OU。 I最 5I
【 键 词 ] B G 剂量 乙肝 垂 直 传播 关 H I
【 图分 类 号 】 1 中 R5 2 【 献标 识码 】 文 A 【 章 编 号 】 6 4 7 2 2 1 ) 4 a-0 3 -0 文 1 7 —0 4 ( 0 0 0 ( ) 0 5 1
选择呼伦 贝尔市人 民医院20年 l月至 20年 1月以来 于我院产 07 1 09 2 检并在我院进 行分娩的年 龄为2 ~3周 岁的孕妇 , 2 6 平均 年龄2 .岁 。 75 并
从 中筛选 出肝 功能正 常 、 乙肝表 面抗原 H s g H 的4 例作 为对象进 B A P性 ; 8
不同剂量进行 比较分析 , 以摸 索临床应用 的最佳剂 量 , 从而在临床上起 到降低 乙肝母 婴传播 及新生 儿感染 几率 , 高 出生 人 口素 质的 作用 。 提
1 材料 与方 法 1 1 临床 资料 .
预防母 婴垂直 传染不仅 可以减 少婴 儿患乙 型肝炎的 几率 , 更重要
的是 能切断 一条 乙肝传染 的重要途 径 , 从根 本上减 少我 国乙肝患者 的 局 对数量 , 乙肝病 毒的 传播 起到 遏制作 用 。 对 新生 婴儿处 于乙 肝的 免
为4 1 % (/ 4 。 2 宫 内感 染 率进 行统 t‘ 验 。 .7 1 2 )对 组 f 学检 差异 无 统计 学 意 义 ( . 9 O 0 ) x =1 3 , .5
近 年来 , 乙肝 免疫球 蛋 白( I ) HBG 的应用越 来越受 到医学界特 别是 传染 病学 的重视 。 I 是 由乙型 肝炎疫 苗 免疫 人 员献 血后 采集 的高 HB G 效价 乙型肝 炎表面抗 体血浆 , 经低温 乙醇蛋 白分 离法分离提取 , 并经过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和阻断论文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和阻断论文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和阻断【中图分类号】r 5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4- 0501- 011 母婴传播在乙型肝炎病毒传播途径的重要性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约1.25亿,慢性乙肝患者2000多万,30%~50%的感染者是通过[1]母婴传播感染的。

对于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所生出的孩子如果不采取免疫阻断,将有60%以上会感染乙肝病毒,感染乙肝病毒的时间是发展成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重要相关因素。

宫内感染者几乎10%发展为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新生儿期感染为90%,<2岁使感染为70~80%,3~5岁时为35%~45%,6~14岁时为25%,免疫力低下的成人为3%~5%,这些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中25%以上将死于与之相关的肝脏疾病如重型肝炎、肝硬化或肝癌。

虽然乙肝疫苗的接种对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起到极大的控制作用,但仍有10%左右的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未得到阻断,由此估计每年将增加10万左右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新生儿,同时由母婴传播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是导致生后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失败的主要原因,这一人群多数将终身携带乙型肝炎病毒,这又将造成新的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因此对母婴传播的阻断是控制乙型肝炎病毒流行的重要环节。

2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途径2.1 宫内传播是指胎儿在母亲体内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感染了母亲的乙型肝炎病毒。

应用分子杂交法在引产胎儿肝、脾、肾、胎盘等组织中均检出hbv-dna,证明宫内感染的存在。

近年研究证明,hbv宫内感染率为9.1%~36.7%。

多数学者认为hbv宫内传播有二条途径:血源性和细胞源性途径。

血源性途径是指当发生先兆早产、胎盘早剥、羊膜腔穿刺、羊膜腔感染等情况时,引起胎盘微血管破裂,胎盘屏障被破坏,致使母血进入胎儿使其感染。

细胞源性途径是根据胎盘组织各层细胞的hbv感染率由母面向胎儿面逐渐降低,同时进入胎儿循环最后一层细胞的hbv感染与宫内感染有非常显著联系,认为在胎盘内可能存在自母面向胎儿“细胞转移”的过程。

乙型肝炎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

乙型肝炎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

乙型肝炎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徐陈瑜;陈洁;温坚;陈廷美;毛旭琴;周乙华;胡娅莉【期刊名称】《现代妇产科进展》【年(卷),期】2013(22)1【摘要】目的:调查实际应用中免疫预防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观察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能否减少HBV母婴感染。

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镇江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224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以及250例儿童,结合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记录母亲孕期HBIG使用情况、子女出生后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资料,并采血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及谷丙转氨酶(ALT)。

其中69例儿童出生后免疫预防前采外周血检测HBV血清标志物。

结果:250例HBsAg阳性孕妇的子女随访时年龄(3.3±1.6)岁,出生时检测HBV标志物的69例中,4例HB-sAg阳性,其中2例随访时HBsAg仍阳性,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也阳性,说明慢性感染,另外2例HBsAg转阴;1例出生时HBsAg阴性,但随访时转为阳性。

另1例出生时未检测,随访时HBsAg阳性。

因此共4例(1.6%)慢性感染HBV,其母亲均为HBeAg阳性。

4例感染儿童中,2例出生时未注射HBIG,且未正规接种疫苗。

随访的224例母亲中,215例明确孕期使用HBIG的情况;76例子女的母亲孕期注射了HBIG,1例(1.3%)HBsAg阳性,142例子女的139例母亲孕期未使用HBIG,3例(2.1%)HBsAg阳性(P>0.05)。

结论:HBsAg阳性孕妇的子女经正规免疫预防后,HBV母婴阻断效果良好,部分预防失败是由于未实施正规预防。

新生儿出生时HBV血清标志物不能作为诊断是否感染HBV的指标。

孕晚期使用HBIG对阻断母婴感染无效。

【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乙型肝炎疫苗;母婴传播【作者】徐陈瑜;陈洁;温坚;陈廷美;毛旭琴;周乙华;胡娅莉【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妇产科;镇江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镇江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感染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62【相关文献】1.替比夫定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J], 丁素琴2.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对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观察 [J], 冶海成3.重组乙型肝炎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及相关因素分析[J], 孙涛4.替比夫定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对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 [J], 刘昆洋; 郑阳5.丙酚替诺福韦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对阻断乙肝病毒高载量孕妇母婴传播的效果观察 [J], 余海平;严红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分析与探讨中国美容医学2012年6月第21卷综合第2期ChineseJournalofestheticMedicine.Jun2012.voI.21.SynthNo2
督和督促患者的健康行为,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康复治疗效果,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这说明我们对家属的健康教育方法和内容是正确有效的,临床中可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姚斌,尹岭,昊东宇,等.北京万寿路地区老年人卒中后抑郁的调查研究Ⅱ1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9):695-697.
12】杨学源,何小莉.高血压脑出血惠者焦虑相关因素调查分析Ⅱ】.上海护理,2005,5(4,:27—28,
『31尹小燕.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Ⅱ】.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29-30.
『41姜从玉,胡永善康复训练促进脑梗死后功能恢复机制的基础研究进展Ⅱ】.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2,24(7):443—445『515钟元何,李春竹,袁桂菊地级市区脑卒中惠者家属护理现状调查m,山西护理杂志,2000,14(3):106—107.
妊娠中晚期注射HBIG对阻断乙肝病毒
母婴传播的分析
刘雪燕李霞董巧丽
(河北省徐水县人民医院妇产科072550)
【摘要】目的:目前临床普遍建议乙肝孕妇妊娠中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以阻断母婴传播,为验证其效果,做以下研究。

方法:乙肝血清指标HBng和HBeAg双阳性孕妇妊娠中晚期注射H.BIG共三次(实验组)与未注射孕妇(对照组)所产幼儿于5岁采血检测HBsAg及抗一FIBs.将两组进行比较。

结果:孕晚期预防性应用HBIG组孕妇所产新生儿随访5年后,两组幼儿的HBsAg及抗一FIBs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O.05)。

结论:新生儿应用乙肝免疲球蛋白与乙肝疫苗联合免疫能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妊娠中晚期注射H.BIG并不能更加有效的提高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率。

所以己肝孕妇妊娠中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的治疗效果有待研究。

【关键词】乙肝病毒;乙肝免疫球蛋白;母婴传播.
【中图分类号】R51262;Ik7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426—01
“。

我国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人群感染率约60%,HBsAg携带者人数高达10%一15%,其中慢性感染者约有30%一50%是通过母婴传播形成的。

“。

HBsAg和HBeAg双阳性的母亲分娩的新生儿在出生的第一年有90%可能成为乙肝携带者,35%成为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中的65%可能死于肝硬化或肝癌。

如何经济有效的阻断母婴传播,成为一项迫切而重要的任务。

目前临床普遍采用于妊娠孕28周开始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fiBIG)200U,每4周一次,共注射3次,所娩薪生儿常规实行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联合免疫。

”1HBIG为血液制品,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免疫复合物损伤或诱发BBV变异等副作用。

且此药价格较贵,还需冷藏,增加了孕妇的经济负担。

为了验证妊娠中晚期注射HBIG对母婴传播阻断的效果,我们做了此次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择199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徐水县人民医院)产前检查中HBsAg和HBeAg双阳性的孕妇及新生儿为对象,其中孕28周之前检测的孕妇随机分为2组,将妊娠中晚期注射HBIG的孕妇98例为实验组,不注射的136例为对照组。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孕妇均无先兆临产或先兆早产、妊娠高血压疾病等孕期并发症或合并症,孕妇年龄孕产次分娩时胎龄分娩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使用试剂及生物制品
乙肝病毒标记物检测试剂盒为(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生产:基因乙肝疫苗为(华北制药金坦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生产;乙肝免疫球蛋白为(成都蓉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1.3方法
根据自愿的原则实验组所有孕妇于妊娠28周开始,每4周(妊娠28,32,36周)肌肉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共3次。

对照组孕妇不肌注HBIG,分娩婴儿生后6小时内和生后一个月注射HEIGIOOU,并在生后0、I、6个月龄各注射乙肝疫苗一次(20ug/次)。

12个月后检测乙肝两对半全阴性的婴儿重新按0、1、6个月预防程序再次注射乙肝疫苗1次。

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人工喂养。

两组新生儿于出生断脐时采静脉血,幼儿于5岁时直接采静脉血,采的血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一HBs,。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应用SPSSIO.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结果
·-——426‘‘——
幼儿血清HBsAg及抗一l-IBs检测结果
表1两组幼儿l5岁)血清HBsAg及抗一HBs检测结果比较删例数丽病舞譬万丽焉‰实验组9855.108990.81
对照组136…96.6212188.97
注:牛x2=0.041P>O.05士水x2=0.058p>O,05
3讨论
目前有学者认为,孕期使用EBIG无益,乙肝病毒在体内存活的时间为36.6小时,病人体内的乙肝病毒日更新率为48%,也就是每天都在大量的复制以补充每天的乙肝病毒死亡数量。

在这种情况下,低剂量HBIG中和乙肝病毒的作用和效果是极为有限的,不足以产生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

“1另外,HBIG与体内HBV结合后形成抗原一抗体复合物,对孕妇有害;而且HBIG可能诱发IqBV在婴儿体内发生变异,导致临床处理困难。

乙肝的母婴传播途径主要为富内感染、产时及产后感染。

宫内感染主要在孕后期。

有报道于妊娠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能降低宫内感染,对宫内垂直传播有阻断作用。

本实验随访5年后,检测两组幼儿5岁时的BBsAg及抗一HBs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

说明宫内感染在母婴传播中所占比例较小,产时及产后母婴之间的密切接触是主要传播途径。

对新生儿进行}{8IG联合乙肝疫苗免疫明显降低婴幼儿HBshg的阳性率,提高抗一HBs的阳性率,其保护程度接近95%。

本次试验循证的说明新生儿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联合免疫能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妊娠中晚期注射HBIG并不能更加有效的提高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率。

所以孕期使用HBIG对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于华鹏,刘筱娴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途径及预防Ⅱ]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1年9月,第一卷,第3期.
[2】2孟钊,肖小敏.乙型肝炎垂直传播(综述)U]暨南大学学报,Ⅱ]2002,f04).
【3]3王玲,蔡浩东,刘,马秀云.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盯1.继续医学教育杂志,2006年,第7期.
f4】赵连三,HBV感染垂直传播阻断研究的现状与问题.广东省肝脏病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2007年
万方数据
妊娠中晚期注射HBIG对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分析
作者:刘雪燕, 李霞, 董巧丽
作者单位:河北省徐水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072550
刊名:
中国美容医学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Aesthetic Medicine 年,卷(期):2012,21(z2)
1.于华鹏;刘筱娴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途径及预防[期刊论文]-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 2001(03)
2.孟钊;肖小敏乙型肝炎垂直传播(综述) 2002(04)
3.王玲;蔡浩东;刘;马秀云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期刊论文]-继续医学教育 2006(07)
4.赵连三HBV感染垂直传播阻断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2007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gmryxzz2012z2417.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