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基础 体液检验重点整理(理论考试版)【江大京江版For医学检验】
医学检验科住院医师:临床基础检验必看题库知识点(最新版)

医学检验科住院医师:临床基础检验必看题库知识点(最新版)1、问答题简述尿试带法测定pH的意义、测定时产生假阳性、假阴性的原因及对策。
正确答案:尿pH检查结果有二重意义:①了解体内酸碱平衡状态,监测临床用药情况;②监(江南博哥)控尿pH变化对其它膜块区反应的干扰作用。
pH测定时产生假阳性的原因主要与食物及放置时间过久有关,故检测时应使用新鲜尿液标本;pH测定时产生假阴性的原因主要是试带浸尿时间过长,故检测时应按说明书操作,在规定时间内判断结果。
2、多选导致尿试带法亚硝酸盐测定结果为假阴性的原因有()A.饮食中硝酸盐含量过低B.尿液在膀胱中停留足够时间C.感染的细菌缺乏硝酸盐还原酶D.尿量过多E.尿中大量VitC正确答案:A, C, D, E参考解析:如何分析尿干化学法NIT测定结果。
尿NIT测定的阳性结果取决于:①感染细菌是否含有硝酸盐还原酶;②食物中是否含有适量的硝酸盐;③尿液标本是否在膀胱停留4h以上。
符合上述三个条件,此试验的检出率为80%,尿中尿胆原、VitC、尿pH>6、尿量过多都可能造成假阴性结果,因此本试验阴性并不能排除菌尿的可能。
3、单选关于血细胞计数板的盖玻片要求,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要求玻璃表面平滑B.可以被细胞悬液所抬浮C.厚度应为(0.8±0.2)mmD.用一般盖玻片可以取代E.盖玻片可以不用清洁正确答案:A4、单选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主要与哪种血小板功能有关()A.粘附功能B.聚集功能C.释放功能D.促凝功能E.血块收缩功能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血小板止血功能及机制。
血小板粘附功能与GPⅠb有关,GPⅠb-Ⅸ-Ⅴ复合物与暴露的胶原纤维结合,即发生血小板粘附,而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与血小板的聚集有关,故应选A。
5、多选影响血涂片质量的原因是()A.Hct高于正常B.推片用力不匀C.用未处理的新玻片D.冬天适当延长染色时间E.将刚制成的血膜在空气中挥动,使之迅速干燥正确答案:A, B, C6、单选尿液pH升高一般不见于()A.糖尿病B.呼吸性碱中毒C.严重呕吐D.尿路感染E.应用利尿剂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糖尿病患者体内酸性代谢产物增多,所以尿液一般为酸性。
医学检验考点必考知识汇总

医学检验考点必考知识汇总医学检验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体液、组织和细胞样本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进行诊断、监测疾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的评估。
以下是医学检验的一些必考知识汇总。
1.检验原理和方法:包括化学分析、免疫学分析、生物学分析等各种检验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临床常用检验项目:常见的血液指标如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糖、血脂等;尿液分析的项目如尿常规、尿蛋白、尿糖、尿白细胞等;生化指标如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脂囊酸、乳酸、心肌酶谱等。
3.临床标本的采集和处理:包括血液标本的采集方法、血液与抗凝剂的比例、标本的保存和运输等;尿液标本的采集方法、尿液保存时间等;组织和细胞标本的固定方法等。
4.检验结果的解读与评估:如何判断检验结果的异常及其可能对患者健康的影响;如何解释一系列检验结果的综合意义;如何评估检验结果对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指导价值等。
5.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如何进行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评估,及其对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影响;如何制定和执行质量控制计划,以及如何解决发生的质量问题等。
6.急诊检验和临床应用:常见的急诊检验项目如血气分析、心肌酶谱、凝血功能等的检验方法和播音要点;急诊检验的临床应用,如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休克的鉴别诊断、出血病的诊断和治疗、危重病患者的监测等。
7.检验仪器和设备:各种常见的检验仪器和设备的原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免疫分析仪、血液分析仪等。
8.新技术和新方法:如流式细胞仪、质谱仪、基因检测、分子诊断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原理、操作和临床应用。
9.临床实验室管理:临床实验室的组织结构、人员配置和职责划分;实验室安全、废物处理和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体系的建立和评估等。
10.检验结果的书写和报告解读:如何准确、规范地书写检验结果;如何向医生和患者解读报告,包括结果的意义、异常值的处理和随访建议等。
临床医学检验师必背知识点

临床医学检验师必背知识点一、知识概述《血液常规检验》①基本定义:说实话,血液常规检验就是对血液里的各种成分像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进行检查的一种方法。
就好比给血液里的这些小居民们来一次大点名,看看它们的数量多少、长得正不正常。
②重要程度:在临床医学检验里,这可是相当重要的一块内容。
医生能从中得到好多关于病人身体状态的线索。
比如有没有发炎啊、是不是贫血之类的。
要是没有这个检查,就像你摸着黑在病人身体状况的迷宫里走路,特别容易走错。
③前置知识:得懂得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这些基础知识。
你要是连细胞是个啥样儿都不清楚,那红细胞、白细胞的计数这些就更迷糊了。
④应用价值:我记得有次我亲戚觉得浑身没力气,去医院后首先就是做血常规。
医生通过血常规里红细胞数少这个结果,初步判断是贫血,然后再进一步做其他检查确定病因。
所以这个检查就像是个先锋,能给后续的诊断指出一个大方向。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血液常规检验在临床检验学科中那是基础中的基础。
就好像是盖房子打地基一样,后续很多更深入的检验和诊断都有可能建立在血常规结果的基础之上。
②关联知识:和生理学、病理学知识联系可密切了。
生理学里细胞的正常功能会反映在血常规结果里,病理学里的很多疾病又会让血常规结果不正常。
就好比一串珠子,生理学和病理学是两端的珠子,血常规就是中间串起来的那根线。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难度不算特别大,就是一些细胞计数的正常范围比较容易混,还有细胞形态改变对应的疾病。
关键点就是一定要细心观察数值和形态。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里那可是重点中的重点,经常以选择题和病例分析题考查。
比如给你个病人症状,然后让你根据血常规结果判断可能的疾病。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血液常规检验主要是对血液的细胞成分进行检测和分析,这个检测包括细胞的数量、形态、比例等各方面。
简单说就是全面了解血液细胞这个小社会的成员状态。
②特征分析:它的主要特点就是快速、简便、能给医生一个很初步的诊断方向。
临床检验基础 重点整理之三(理论考试版)【江大京江版For医学检验】

粪便部分粪便组成:细菌(占干重的1/3)、消化道分泌物和有形成分、未消化的食物、食物分解产物其中3/4是水,1/4是固体物质。
标本的采集与处理1、容器干净,标志明显,大小适宜,盛便后不漏不溢,不吸收水份,最好是一次性的塑料盒。
2、标本的要求a、标本务必新鲜,不可混人尿液。
b、采集标本时应用干净竹签挑取粪便含有粘液或脓血部分,外观无异常的粪便应从不同部位浅、深处粪便多处取材;c、一般检查留取少量粪便即可(至少有5克大小),稀便2ml,浓集卵时至少要取鸡蛋大小粪便,3、及时检查标本采集后应在1h内检查完毕,否则因pH及消化酶等影导致有形成分破坏。
4、特殊检查标本应按规定进行检查痢疾阿米巴滋养体应于排便后立即送检,寒冷季节时标本送验及检查时应需保温。
粪便颜色:健康成人粪便应为黄褐色,婴儿为金黄色。
为粪胆素导致。
各种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变化可以使其颜色发生变化。
【异常变化和临床意义】①鲜红色:见于直肠癌、肛裂、痔疮等下消化道出血。
②黑色或柏油色:见于上消化道出血、服用铁剂、食用猪血等。
红细胞破坏,血红蛋白在细菌作用下被分解,降解为血红素、铁、卟啉。
铁与肠道分解生成的硫化氢形成黑色的硫化铁。
③白陶土色:见于阻塞性黄疸、胆道梗阻,食用脂肪过量、钡餐后。
④绿色:见于婴儿腹泻、由于肠蠕动过快,胆绿素由粪便排出而形成,或食用大量菠菜等。
⑤果酱色:见于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等。
粪便性状:健康成人为成形软便,便秘者为球形硬块。
婴儿为糊状。
【异常变化和临床意义】1、粘液便:正常粪便含有少量粘液,因与粪便均匀混合不易看见。
粘液增多提示肠道炎症或受刺激,常见于各种肠炎、细菌性痢疾及阿米巴痢疾、急性血吸虫病等。
小肠炎症时,增多的粘液均匀混合于粪便中;大肠炎症时,粪便已经逐渐形成而附着于粪便表面。
2、脓血便:见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急性血吸虫病、溃疡性结肠炎或直肠癌。
其中细菌性痢疾以脓及粘液为主,脓中带血;阿米巴痢疾以血为主,血中带脓,呈果酱样。
体液检验试题及答案

体液检验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以下哪项不是尿液常规检查的内容?A. 尿蛋白B. 尿糖C. 尿酮体D. 血常规答案:D2. 血常规检查中,下列哪项指标是用来评估贫血的?A. 白细胞计数B. 红细胞计数C. 血小板计数D. 淋巴细胞百分比答案:B3. 脑脊液检查中,以下哪项指标通常用于诊断细菌性脑膜炎?A. 蛋白质含量B. 葡萄糖含量C. 细胞计数D. 乳酸脱氢酶含量答案:C4. 以下哪种体液检查不适用于检测病毒感染?A. 血液检查B. 尿液检查C. 粪便检查D. 唾液检查答案:D5. 以下哪种体液检查可以用于诊断急性胰腺炎?A. 血液检查B. 尿液检查C. 粪便检查D. 脑脊液检查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尿液常规检查通常包括尿蛋白、尿糖、尿酮体、尿酸碱度、尿比重和______。
答案:尿潜血2. 血常规检查中,红细胞计数低于正常值通常表示______。
答案:贫血3. 脑脊液检查中,细胞计数超过正常值可能提示______。
答案:中枢神经系统感染4. 急性胰腺炎时,血清淀粉酶水平通常会______。
答案:升高5. 粪便检查中,发现寄生虫卵或虫体可以诊断______。
答案:寄生虫感染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血液检查中白细胞计数的意义。
答案:白细胞计数是评估身体是否受到感染、炎症或某些血液疾病的指标。
正常范围内的白细胞计数表明免疫系统正常工作,而异常的计数可能提示感染、炎症、白血病或其他血液疾病。
2. 描述尿液检查中尿蛋白阳性的可能原因。
答案:尿蛋白阳性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肾脏疾病(如肾炎、肾病综合症)、糖尿病、高血压、心力衰竭、感染等。
此外,剧烈运动、高热、寒冷暴露等生理因素也可能导致暂时性尿蛋白阳性。
3. 脑脊液检查中,蛋白质含量升高可能意味着什么?答案: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升高可能意味着中枢神经系统存在炎症、感染、出血或肿瘤。
在某些情况下,如脑膜炎、脑炎、脑肿瘤或脑出血,蛋白质水平会显著升高。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考试重点总结doc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试题及答案血清缺少什么?纤维蛋白原,某些凝血因子,1,2,5,8等血液粘度与什么有关?与血细胞比容和血浆粘度有关采血的方法和部位?一人一针,左手无名指内侧,成人肘部静脉。
耳垂血血小板可能正常,其他结果都不正常血细胞计数用什么抗凝?EDTA~K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用什么抗凝?肝素凝血因子测定用什么抗凝?枸橼酸钠,比例是多少?1:9。
血沉1:4血钙用肝素良好的血片具备哪些特点?厚薄适宜,头体尾分明,细胞分布均匀,边缘整齐,两侧有一定空隙瑞氏染液的组成?碱性亚甲蓝,酸性伊红,甲醇碱性环境中细胞带什么电荷?带负电,碱性环境中与碱性染料亚甲蓝结合偏蓝姬姆萨的染液组成?天青,伊红,甲醇,纯甘油血涂片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是?瑞士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到网织红细胞需要多长时间?3 天。
网织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需要多长时间?2天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天后收网成网织红细胞正常人血红蛋白含量最多的是?110-160,99%是HbA,HbA又叫还原血红蛋白,新生儿红细胞参考值?6-7血红蛋白的色素部分组成是?亚铁血红素。
蛋白质部分包括?珠蛋白贫血的四大原因分别是?急慢性失血,红细胞寿命缩短,造血原料不足,造血功能减退红N/100 白N/20 酸N/50国际推荐血红蛋白测定方法?hicn波长是?540,血红蛋白含量静脉血比毛细血管低还是高?低10%-15%贫血判断是红细胞好还是血红蛋白好?血红蛋白优于红细胞计数红细胞的直径参考值?6.7-7.7急性失血性贫血红细胞呈?正细胞正色素。
慢性失血性贫血红细胞成?小细胞低色素。
再障是正细胞正色素。
缺铁性贫血呈?小细胞低色素性,不均一。
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呈?小细胞均一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是地中海贫血,靶形红细胞见于哪种疾病??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泪滴样红细胞见于?骨髓纤维化点彩红细胞中的颗粒是?变性的RNA。
网织红细胞中的是?正常的RNA。
引起点彩红细胞的物质是?重金属中毒。
临检基础小知识点整理【江大京江版For医学检验】

血液部分血液标本全血:用于细胞计数、分类、形态观察;血浆:全血去除血细胞,用于血栓止血检测;血清:全血自然凝固后析出的液体,用于生物化学、免疫学检测等。
血液标本采集方法:一、毛细血管采血法:用于微量检测部位:耳垂或手指末梢,主要是中指或无名指尖内侧,半岁以下拇指或足部,特殊人员视情况而定所用器材:采血针、吸管二、静脉采血法:用于血沉、免疫、生化等检测项目部位:主要是肘静脉。
还可以在:手背部手腕部等部位采血,幼儿可采用颈外静脉采血。
采血器材:一次性注射器,检验用真空定量采血装置。
抗凝: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去或抑制血液中的某些凝血因子的活性,以阻止血液凝固,称为抗凝。
一、草酸盐,抗凝原理:与血液中钙离子形成沉淀;使用方法:草酸钠0.1mol/L和血液1:9。
优点:溶解性好,价廉。
缺点:①对凝血因子保护功能差,影响凝血因子;②形成草酸钙沉淀物,影响自动凝血仪器的使用。
使用范围:逐步被淘汰。
二、柠檬酸钠(枸橼酸钠),抗凝原理:与钙离子生成可溶性的鳌合物。
使用方法:配成109mmol/L的浓度和血液1:9(用于凝血试验);106mmol/L的浓度和血液1:4(用于血沉)。
优点:对凝血因子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缺点:血液中溶解度低,抗凝作用较弱。
使用范围:止血学检验、血沉、输血保养液(毒性小)。
三、乙二胺四乙酸(EDTA)盐,抗凝原理:与钙离子生成可溶性的鳌合物。
使用方法:15g/L EDTA和血液1:10。
优点:对红细胞和白细胞形态影响小。
缺点:影响血小板的聚集。
使用范围:全血细胞分析和血细胞比容测定,但不适用于出凝血实验和血小板功能。
四、肝素,抗凝原理:加强抗凝血酶作用,阻止凝血酶形成。
使用方法:肝素钠1g/L与血液1:10。
优点:抗凝能力强、不影响血细胞体积、不易溶血、能耐高温。
缺点:引起白细胞聚集,使白细胞计数降低,不利于制备血涂片,价格昂贵。
使用范围:血浆生化/免疫项目,红细胞脆性实验,科学研究等。
亚铁血红素:血红蛋白色素部分,由铁原子及原卟啉区组成。
临床检验基础 体液检验重点整理(理论考试版)

脑脊液部分脑脊液(CSF):是存在于脑室、蛛网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中的无色透明液体。
主要由脑室脉络丛主动分泌。
作用:①缓冲、减轻或消除外力对脑组织和脊髓的损伤;②调节颅内压;③供给中枢神经系统营养物质,并运走代谢产物;④调节神经系统碱储量,维持脑脊液pH在7.31~7.34;⑤转运生物胺类物质,参与神经内分泌调节。
【参考值】健康人脑脊液总量约120ml~180ml,约占体液总量的1.5%颜色正常无色透明。
新生儿由于胆红素移行,可呈黄色。
当中枢系统有炎症、损伤、肿瘤或梗阻时,破坏了血脑屏障,使成分发生改变,而导致其颜色发生变化。
(1)红色:常见于各种原因的出血,特别是穿刺损伤的出血、蛛网膜下隙或脑室出血。
除此以外,脑脊液中黄色素、胡萝卜素、黑色素、脂色素增高时,也可使脑脊液呈黄色。
(2)黄色:脑脊液黄色称为黄变症,可由出血、黄疸、淤滞、梗阻等引起。
①出血性黄变症:见于陈旧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或脑出血,由于红细胞释放出血红蛋白,胆红素增加。
出血4~8h后脑脊液即可呈黄色,48h颜色最深,并可持续21d左右。
②黄疸性黄变症:见于重症黄疸性肝炎、肝硬化、钩端螺旋体病、胆管梗阻、新生儿溶血症等,由于脑脊液中胆红素增高,而使其呈黄色。
③淤滞性黄变症:由于颅内静脉、脑脊液循环淤滞时,红细胞从毛细血管内渗出,导致脑脊液中胆红素增高,从而使脑脊液呈黄色。
④梗阻性黄变症:见于髓外肿瘤等所致的椎管梗阻,导致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显著增高。
当蛋白质超过1.5g/L时,可使脑脊液呈黄色。
黄色的程度与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呈正比,且梗阻部位越低,黄色越明显。
(3)白色:多因脑脊液中白细胞增多所致,常见于脑膜炎奈瑟氏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4)绿色:多见于铜绿假单胞菌性、急性肺炎双球菌性脑膜炎。
(5)褐色或黑色:多见于脑膜黑色素肉瘤或黑色素瘤等。
(6)无色:除了见于正常脑脊液以外,也可见于病毒性脑炎、轻型结核性脑膜炎、脊髓灰质炎、神经梅毒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脊液部分脑脊液(CSF):是存在于脑室、蛛网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中的无色透明液体。
主要由脑室脉络丛主动分泌。
作用:①缓冲、减轻或消除外力对脑组织和脊髓的损伤;②调节颅内压;③供给中枢神经系统营养物质,并运走代谢产物;④调节神经系统碱储量,维持脑脊液pH在7.31~7.34;⑤转运生物胺类物质,参与神经内分泌调节。
【参考值】健康人脑脊液总量约120ml~180ml,约占体液总量的1.5%颜色正常无色透明。
新生儿由于胆红素移行,可呈黄色。
当中枢系统有炎症、损伤、肿瘤或梗阻时,破坏了血脑屏障,使成分发生改变,而导致其颜色发生变化。
(1)红色:常见于各种原因的出血,特别是穿刺损伤的出血、蛛网膜下隙或脑室出血。
除此以外,脑脊液中黄色素、胡萝卜素、黑色素、脂色素增高时,也可使脑脊液呈黄色。
(2)黄色:脑脊液黄色称为黄变症,可由出血、黄疸、淤滞、梗阻等引起。
①出血性黄变症:见于陈旧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或脑出血,由于红细胞释放出血红蛋白,胆红素增加。
出血4~8h后脑脊液即可呈黄色,48h颜色最深,并可持续21d左右。
②黄疸性黄变症:见于重症黄疸性肝炎、肝硬化、钩端螺旋体病、胆管梗阻、新生儿溶血症等,由于脑脊液中胆红素增高,而使其呈黄色。
③淤滞性黄变症:由于颅内静脉、脑脊液循环淤滞时,红细胞从毛细血管内渗出,导致脑脊液中胆红素增高,从而使脑脊液呈黄色。
④梗阻性黄变症:见于髓外肿瘤等所致的椎管梗阻,导致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显著增高。
当蛋白质超过1.5g/L时,可使脑脊液呈黄色。
黄色的程度与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呈正比,且梗阻部位越低,黄色越明显。
(3)白色:多因脑脊液中白细胞增多所致,常见于脑膜炎奈瑟氏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4)绿色:多见于铜绿假单胞菌性、急性肺炎双球菌性脑膜炎。
(5)褐色或黑色:多见于脑膜黑色素肉瘤或黑色素瘤等。
(6)无色:除了见于正常脑脊液以外,也可见于病毒性脑炎、轻型结核性脑膜炎、脊髓灰质炎、神经梅毒等。
透明度正常脑脊液清晰透明。
脑脊液的混浊度与其所含的细胞和细菌数量有关,当脑脊液中的白细胞超过300×10^6/L 时,可呈混浊;脑脊液中蛋白质明显增高或含有大量细菌、真菌时,也可使脑脊液混浊。
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可呈毛玻璃样的混浊,化脓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呈脓性或块样混浊,穿刺损伤时的脑脊液可呈轻微的红色混浊。
病毒性脑炎、神经梅毒的脑脊液可呈透明外观。
一般分三级:清晰透明、微混、混浊凝固性正常脑脊液放置12~24h后不会形成薄膜、凝块或沉淀。
脑脊液薄膜形成与其所含的蛋白质,特别是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有关,当脑脊液中的蛋白质含量超过10g/L时,可出现薄膜、凝块或沉淀。
化脓性脑膜炎的脑脊液静置1-2h可形成凝块或沉淀物。
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静置12-24h后,标本表面有纤细的网膜形成,取此网膜作结核杆菌检查可获得较高的阳性率。
蛛网膜下腔梗阻时,由于脑脊液循环受阻,蛋白含量可达15g/L脑脊液可呈黄色胶胨状。
Frion-Nonne综合征:脑脊液同时存在胶样凝固、黄变症和蛋白质-细胞分离(蛋白质含量明显↑,细胞正常或轻度增高),即称为~。
比密正常脑脊液中的细胞和蛋白质等物质均明显低于血浆,故其比密也明显低于血浆。
【参考值】①腰椎穿刺:1.006~1.008。
②脑室穿刺:1.002~1.004。
③小脑延髓池穿刺:1.004~1.008。
【临床意义】凡是脑脊液中的细胞数量增加和蛋白质含量增高的疾病,其比密均可增高。
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神经系统寄生虫病、脑血管病、脑肿瘤、脑出血、脑退行性变和神经梅毒等。
比密降低见于脑脊液分泌增多。
pH正常脑脊液pH值为7.31-7.34,CO2较易透过血脑屏障,HCO3-则难以透过血脑屏障,导致脑脊液pH值低于动脉血。
全身酸碱平衡紊乱时对它影响不大。
但在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时,脑脊液pH值低于正常,化脓性脑膜炎时脑脊脊液的pH值明显降低,在测定脑脊液的测定脑脊液乳酸含量,对病情变化有参考价值。
蛋白质脑脊液中的蛋白质含量较血浆为低,大约为血浆的0.5%。
脑脊液蛋白质的检查有定性和定量2种方法。
定性方法:有Pandy试验、硫酸铵试验和Leevinson试验。
①pandy试验:蛋白质与苯酚结合成不溶性的蛋白盐,所需标本量少、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结果易于观察,但本试验过于灵敏,部分正常人可出现弱阳性。
②硫酸铵试验:利用球蛋白在饱和硫酸铵中可产生沉淀或混浊。
操作较为复杂,灵敏度不如pandy试验,但特异性高。
③Leevinson试验:操作费时,特异性低。
【参考区间】①定性:阴性或弱阳性。
②定量:腰椎穿刺:0.2~0.4g/L;小脑延髓池穿刺:0.1~0.25g/L;侧脑室穿刺:0.05~0.15g/L 。
【临床意义】脑脊液蛋白质强阳性常见于脑组织和脑膜炎症性病变,如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脊髓灰质炎、流脑等。
强阳性见于脑出血、脑外伤等(血液混入脑脊液)。
葡萄糖健康人脑脊液葡萄糖含量仅为血糖的50%~80%,早产儿/新生儿因为血脑屏障(BBB)发育不完善,葡萄糖含量可比成人略高。
检测方法有葡萄糖氧化酶法和己糖激酶法(后者的准确性、特异性均比前者高)【参考区间】腰椎穿刺:2.5~4.4mmol/L;小脑延髓池穿刺:2.8~4.2mmol/L;脑室穿刺:3.0~4.4g/L 。
【临床意义】减低:①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葡萄糖含量越低预后越差。
②脑肿瘤,尤其恶性肿瘤。
③神经梅毒。
④低血糖。
升高:①饱餐或静注葡萄糖(血糖↑)。
②脑出血。
③影响到脑干的急性外伤/重度。
④糖尿病。
氯化物CSF中~的含量与血氯浓度、酸碱度、血脑屏障通透性和蛋白质含量有关。
检测原理:常用的有硝酸汞滴定法,硫氰酸汞比色法、离子选择电极法、电量分析法等。
【参考区间】成人120~130mmol/L;儿童111~123mmol/L。
【临床意义】减低见于:①细菌性脑膜炎和真菌性脑膜炎前期、结核性脑膜炎(其氯化物减低早于葡萄糖降低),②呕吐、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和肾脏病变。
③病毒性脑炎、脊髓灰白质炎、脑肿瘤(稍低或者不减低)。
增高见于:尿毒症、脱水、心衰和浆液性脑膜炎。
显微镜检查1.细胞总数检查清亮或微混的脑脊液标本,可以直接计数细胞总数。
如果标本中细胞数量过多,用生理盐水或红细胞稀释液稀释标本后,再采用直接计数法计数细胞总数,将结果乘以稀释倍数。
2.白细胞计数可采用直接计数法。
如果白细胞过多,可用白细胞稀释液稀释后,再采用直接计数法计数白细胞,将结果乘以稀释倍数。
3.白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直接计数后,在高倍镜下根据白细胞形态和细胞核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计数。
也可采用Wright染色后,油镜下分类计数。
【参考值】①无红细胞。
②白细胞极少,成人:(0~8)×10^6/L,儿童:(1~15)×10^6/L,主要为单个核细胞,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之比为7∶3,偶见内皮细胞。
【临床意义】脑脊液白细胞达(10~50)×10^6/L为轻度增高,(50~100)×10^6/L为中度增高,大于200×10^6/L为显著增高。
显著增高:主要见于化脓性脑膜炎,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
轻度或中度增高: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发病初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且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同时存在的现象。
正常或轻度增高:主要见于浆液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脑水肿,且以淋巴细胞为主。
寄生虫感染: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蛛网膜下隙出血或脑出血:红细胞显著增高。
浆膜腔积液部分人体的胸腔、腹腔、心包腔等统称为浆膜腔。
在正常情况下仅有少量液体,主要起润滑作用。
正常人浆膜内少量液体来自壁层浆膜毛细血管内的血浆滤出,并通过脏层浆膜的淋巴管和小静脉的回吸收。
【正常值】胸腔液<20ml,腹腔液<50ml,心包腔液约为10-30ml,关节腔液0.1-0.2ml。
浆膜腔积液:当浆膜有炎症、循环障碍,恶性肿瘤等病变时,浆膜腔液生成增多并积聚在浆膜腔内,其性质也发生变化,此时称为~。
漏出液:一般为非炎症性积液,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不断被重吸收,液体在毛细血管内外移动的方向取决于四个因素:1、毛细血管血压;2、组织液胶体渗透压;3、血浆胶渗压;4、组织液静水压;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渗压+组织液静水压)则漏出液的形成原因:1、毛细血管血压升高;2、血管内胶体渗透压下降;3、淋巴回流受阻;4、水、钠储留:渗出液:多为炎症性积液,炎症时由于病原微生物的毒素,缺氧以及炎症介质作用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致使液体、血管内大分子物质(如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等)和各种细胞成分等从血管内渗出到血管外和组织间隙及浆膜腔,形成积液。
形成原因见下:1、感染性:如化脓性细菌、分枝杆菌、病毒或支原体等。
2、恶性肿瘤:产生血管活性物质,使浆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3、其他:如外伤、化学性刺激(血液、尿液、胆汁和胃液)、风湿性疾病等也可引起积液。
标本的采集一般由临床医生行浆膜腔穿刺术获得;采集标本分4管留取,第1管细菌学;第2管化学和免疫学;第3管细胞学,第4管观察凝固现象。
常规及细胞学检查宜用EDTA-K2抗凝,化学检查肝素抗凝。
注意:送检和检测必须及时;如不能检查应该加无水乙醇放置于冰箱保存。
浆膜腔积液的颜色正常胸腔液、腹腔液和心包腔液为清亮、淡黄色的液体,病理情况下可出现不同的颜色变化。
一般渗出液颜色深,漏出液颜色浅。
【异常颜色和临床意义】①红色:为血性。
可由穿刺损伤、结核、肿瘤、内脏损伤、出血性疾病等所致。
②脓性淡黄色:化脓性感染乳白色:由化脓性感染时大量白细胞和细菌、胸导管阻塞或破裂时的真性乳糜液或含有大量脂肪变性细胞时的假性乳糜液所致。
有恶臭气味的脓性积液多为厌氧菌引起的感染所致。
③绿色:由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所致;棕色:多由阿米巴脓肿破溃进入胸腔或腹腔所致;④黄色或淡黄色:可见于各种原因的黄疸;⑤黑色:由曲霉菌感染引起;⑥草黄色:多见于尿毒症引起的心包积液。
浆膜腔积液的量正常胸腔、腹腔和心包腔内均有少量的液体,但在病理情况下,液体增多,其增多的程度与病变部位和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可以从几毫升—数千毫升不等。
透明度(清澈、微浑、浑浊)正常胸腔液、腹腔液和心包腔液为清晰透明的液体。
积液的透明度常与其所含的细胞、细菌、蛋白质等程度有关。
渗出液呈不同程度的混浊,乳糜液因含有大量脂肪也呈混浊;漏出液一般清晰透明。
凝固性漏出液一般不凝固,渗出液往往可以自行凝固或有凝块出现。
原因:纤维蛋白原作用,渗出液中含有纤溶酶时可降解纤维蛋白。
比重取决于蛋白质含量,漏出液小于1.015,渗出液大于1.018。
浆膜腔积液的pH隔绝空气,及时送检漏出液:7.455-7.465;渗出液:6.87-7.39【临床意义】1、胸腔积液:pH<7.4,炎性积液;pH<7.3,伴有葡萄糖减低,提示有并发症;pH小于6.0,多由于胃液进入胸腔,见于食管破裂,严重脓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