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道路立体交叉
建发交字532号铁路、公路、城市道路设置立体交叉的暂行规定

铁路、公路、城市道路设置立体交叉的暂行规定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国家计划委员会(81)建发交字532号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国家计划委员会文件铁路、公路、城市道路设置立体交叉的暂行规定(81)建发交字532号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日益繁忙,铁路、公路、城市道路(以下简称道路)交叉,要求设置立体交叉的数量逐渐增多,根据经济建设要量力而行的方针,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铁路、公路、道路交叉应按交通量的大小,作出技术经济比较,分别采取不同措施,以保证运输生产安全。
现就铁路、公路、道路设置立体交叉的有关事项制定本暂行规定如下:一、修建标准1.铁路、公路、道路交叉,昼间12小时内通过交叉道口的火车列数、换算标准载重汽车辆数分别达到表1规定标准时,可设置立体交叉。
见表12.有调车作业的铁路、公路、道路交叉,昼间12小时内,交叉道口封闭累计时间、换算标准载重汽车辆数分别达到表2规定标准时,可设置立体交叉。
见表23.新建、改建铁路与规划公路、道路交叉;新建、改建公路、道路与规划铁路交叉,原则上不设置立体交叉,设计中应结合规划考虑将来设置立体交叉的条件。
4.铁路、公路、道路交叉,虽达到表1、表2规定标准,但工程特别困难或一方投资不落实,以及可缓期投资,而将来施工技术不过多增加困难者,均可暂缓设置立体交叉。
5.铁路、公路、道路交叉,虽达到表1、表2规定标准,但能结合排洪桥涵及地形条件,适当降低标准设置立体交叉,而工程投资又增加不多时,设计单位可考虑设置立体交叉。
二、投资划分铁路、公路、道路交叉,凡符合上述标准设置立体交叉时,其工程投资划分按以下规定办理。
1.新建铁路与既有公路、道路交叉,按既有公路、道路原有标准设置立体交叉,其工程投资(包括桥梁、引道、排水、照明、征地、拆迁等,下同)全部由铁路部门承担。
如公路、道路部门要求超过原公路、道路标准,改按规划位置、标准设置立体交叉时,由此增加的工程投资,由公路、道路部门承担。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课件)

立体交叉设计的优势和挑战
优势
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美化城市景观。
挑战
占用土地面积大、工程投资高、设计和施工难度较 大。
结论和要点
立体交叉设计可以有效改善道路交通状况,提高通行能力,并为城市增添美丽景观。然而,其设计和施工也面 临一些挑战。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壮大,道路交通承载压力也在增加。本课件介绍道路立 体交叉的定义、分类以及设计原则,帮助您更好地理解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立体交叉的定义和背景
立体交叉是指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等道路交通中,通过交叉、分叉、立交桥等工程实现交通流的分离和安 全通行。
立体交叉的分类
天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通过桥梁方式将两个或多个道路交叉连接在一起。
地下通道
通过地下车道形式将道路交叉连接在一起。
立交桥
通过桥梁和地下车道相结合的方式将道路交叉连接在一起。
立体交叉的设计原则
1 通行安全
确保交叉口车辆和行人的 安全通行。
2 交通效率
3 美观和环境
提高道路交通的通行能力, 减少拥堵。
设计要与周围环境和谐统 一,美化城市景观。
立体交叉的设计要素
结构设计
选取合适的结构形式和材料, 保证交叉设施的稳定性和耐久 性。
交通规划
合理规划车道、出入口位置和 转弯半径,确保交通流畅。
交通标志
设置明确的标志和标线,指引 车辆和行人正确行驶。
成功的立体交叉设计案例
案例一
兼顾功能性与美观,交叉口成为 城市的地标建筑。
案例二
合理规划车道和转弯半径,确保 交通顺畅。
案例三
第八章 道路立体交叉

二. 作用
• 消除或者减少冲突点;
• 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 • 节约运行的时间和燃料消耗;
• 减少对高等级道路的干扰,减少交通事故。
第一节
立体交叉概述
三. 立交工程的必要性和特殊性
1.必要性
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带来了高速公路 的大量修建,立交工程成为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特殊性
机动车匝道转弯半径:机动车道20~25m,自行车道10~15m。立体交
叉 口 的 通 行 能 力 : 机 动 车 为 6000 ~ 13000pcu / h ; 非 机 动 车 为
16000~20000veh/h,不受机动车干扰的为20000~30000veh/h。
第二节
立体交叉的类型与选择
2. 立体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3)在立体交叉口上采用的环形交叉层,中心岛直径保证机动车
适用常规四路交叉
第二节
立体交叉的类型与选择
⑵完全互通式立交 苜蓿叶式立交
• b.带集散车道形
消除正线交织,提高通行能力和安全。
第二节
Y 形立交
立体交叉的类型与选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⑵完全互通式立交
能为转弯车辆提供高速的定向或半定向运行;无交织,无冲突
点,行车安全,方向明确,路径短捷,通行能力大;正线外侧占地
道路交叉设计
平面交叉
立体交叉
第八章 道路立体交叉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立体交叉概述 立体交叉的类型与选择
第三节
第四节
立体交叉设计步骤与方法
我国立体交叉形式的发展
第一节
一. 概念
立体交叉概述
立体交叉:道路与道路(或铁路)相交时,利用跨线构造物使道
建发交字532号铁路、公路、城市道路设置立体交叉的暂行规定

铁路、公路、城市道路设置立体交叉的暂行规定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国家计划委员会(81)建发交字532号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国家计划委员会文件铁路、公路、城市道路设置立体交叉的暂行规定(81)建发交字532号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日益繁忙,铁路、公路、城市道路(以下简称道路)交叉,要求设置立体交叉的数量逐渐增多,根据经济建设要量力而行的方针,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铁路、公路、道路交叉应按交通量的大小,作出技术经济比较,分别采取不同措施,以保证运输生产安全。
现就铁路、公路、道路设置立体交叉的有关事项制定本暂行规定如下:一、修建标准1.铁路、公路、道路交叉,昼间12小时内通过交叉道口的火车列数、换算标准载重汽车辆数分别达到表1规定标准时,可设置立体交叉。
见表12.有调车作业的铁路、公路、道路交叉,昼间12小时内,交叉道口封闭累计时间、换算标准载重汽车辆数分别达到表2规定标准时,可设置立体交叉。
见表23.新建、改建铁路与规划公路、道路交叉;新建、改建公路、道路与规划铁路交叉,原则上不设置立体交叉,设计中应结合规划考虑将来设置立体交叉的条件。
4.铁路、公路、道路交叉,虽达到表1、表2规定标准,但工程特别困难或一方投资不落实,以及可缓期投资,而将来施工技术不过多增加困难者,均可暂缓设置立体交叉。
5.铁路、公路、道路交叉,虽达到表1、表2规定标准,但能结合排洪桥涵及地形条件,适当降低标准设置立体交叉,而工程投资又增加不多时,设计单位可考虑设置立体交叉。
二、投资划分铁路、公路、道路交叉,凡符合上述标准设置立体交叉时,其工程投资划分按以下规定办理。
1.新建铁路与既有公路、道路交叉,按既有公路、道路原有标准设置立体交叉,其工程投资(包括桥梁、引道、排水、照明、征地、拆迁等,下同)全部由铁路部门承担。
如公路、道路部门要求超过原公路、道路标准,改按规划位置、标准设置立体交叉时,由此增加的工程投资,由公路、道路部门承担。
城市道路设计第六章道路立体交叉

04
立体交叉的实例分析
实例一:四路交叉立体交叉设计
总结词
高效利用空间
详细描述
四路交叉立体交叉设计是一种常见的立体交叉形式,通过在不同高度上设置交 叉口,使得四个方向的车辆能够同时进行交汇,提高了道路的通行效率和交通 安全性。
实例二:高架桥式立体交叉设计
总结词
缓解交通压力
详细描述
高架桥式立体交叉设计通常用于高速公路或交通流量较大的城市主干道,通过建 设高架桥将不同方向的车辆进行分流,有效缓解交通压力,提高车辆行驶速度和 道路通行能力。
立体交叉设计需注重人性化,提供方 便的步行、自行车道等设施,促进绿 色出行。
THANKS
感谢观看
提高交通流量的效率, 减少交通拥堵和延误。
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如噪音、空气污染等。
合理利用资源和资金, 降低建设和维护成本。
设计要素
01
交叉口布局
合理规划交叉口的空间布局,包括 车道数、交通信号灯等。
道路线形
确保道路线形与交通需求相匹配, 减少行驶难度和安全隐患。
03
02
车流组织
优化车流方向和流量分配,提高交 通流畅度。
选型依据
1 2
交通流量与流向
根据不同方向和车流量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立体 交叉形式,以提高交通流畅度和安全性。
道路等级与功能
考虑不同等级道路的交通特点,选择适合道路功 能的立体交叉形式,以满足交通需求。
3
工程造价与施工难度
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考虑立体交叉的工程 造价和施工难度,选择经济合理的方案。
城市道路设计第六章道路立 体交叉
• 立体交叉概述 • 立体交叉设计原则与要素 • 立体交叉的选型与规划 • 立体交叉的实例分析 • 立体交叉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道路工程立体交叉设计考核试卷

D.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
2.下列哪种类型的立体交叉适用于高速公路及城市快速路?()
A.简易立交
B.分离式立交
C.互通式立交
D.集散立交
3.在立体交叉设计中,主线桥的横断面一般采用()
A.单幅桥
B.双幅桥
C.三幅桥
D.四幅桥
4.立体交叉设计中,支线的最小半形式
C.基础类型
D.桥梁跨度
17.下列哪项措施不能有效提高立体交叉的通行能力?()
A.增加匝道数量
B.优化交通组织
C.提高主线车道数
D.减少立交桥数量
18.在立体交叉设计中,下列哪种情况不需要设置变速车道?()
A.主线车道数减少
B.主线车道数增加
C.匝道与主线连接处
D.主线与匝道连接处
4.下列哪些立交形式适用于交通流量较大的交叉口?()
A.菱形立交
B.苜蓿叶形立交
C. Y形立交
D.环形立交
5.在立体交叉设计中,立交桥的纵断面设计应考虑()
A.主线纵坡
B.匝道纵坡
C.桥梁净空
D.排水条件
6.下列哪些措施可以提高立体交叉的通行能力?()
A.增加主线车道数
B.优化匝道设计
C.提高交叉口信号控制效率
A.应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B.应采用生态补偿措施
C.应避免破坏自然景观
D.应考虑噪声污染防治
三、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到题目空白处)
1.立体交叉设计中,主线的设计速度一般应不低于_______公里/小时。
2.在立体交叉设计中,为了保证视距,主线与匝道之间的交织长度应不小于_______米。
1.立体交叉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公路与公路立体交叉工程浅析

公路与公路立体交叉工程浅析摘要:公路立体交叉是指拟建公路与原有公路不在同高度(空间)相互交叉的一种交叉形式,其特点是要设置跨线设施。
立体交叉主线间的相互跨越方式可分为上跨式和下穿式。
上跨式采用桥跨结构跨越;下穿式采用隧道或地道的方式跨越。
跨越设施是立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程量可占全立交的50%~70%。
本文现就公路与公路立体交叉工程施工做浅要分析。
关键词:公路立体交叉匝道工程一、立体交叉的组成立体交叉通常由跨线构造物、正线、匝道、出入口以及变速车道等部分组成。
1、跨线构造物:是相交道路的车流实现空间分离的主体构造物,指设于地面以上的跨线桥(上跨式)或设于地面以下的地道或隧道(下穿式)。
2、正线:是组成立体交叉的主体,指相交道路的直行车行道,主要包括连接跨线构造物两端到地坪高程的引道和立体交叉范围内引道以外的执行路段。
正线可分为主线和次线。
3、匝道:是立体交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供上、下相交道路转弯车辆行驶的连接道,有时也包括匝道与正线以及匝道与匝道之间的跨线桥或地道,是立体交叉的重要组成部分。
4、出口与入口:由正线驶出进入匝道的道口为出口,由匝道驶入正线的道口为入口。
5、变速车道:为适应车辆变速行驶的需要,在正线右侧的出入口附近设置的附加车道成为变速车道。
变速车道分减速车道和加速车道两种,出口端为减速车道,入口端为加速车道。
6、辅助车道:在正线的分、合流附近,为使匝道与高速公路车道数平衡和保持正线的基本车道数而在正线外侧增设的附加车道。
7、集散车道:为了减少车流进出高速道路的交织和出入口数量,可在立体交叉范围内正线的一侧或两侧设置的与其平行且分离的专用道路。
8、绿化地带:在立体交叉范围内,由匝道与正线或匝道与匝道之间所围成的封闭区域,一般采用以美化环境的绿化栽植,也可布设管渠、照明杆柱等设施。
立体交叉的范围,一般是指各相交道路变速车道渐变段顶点以内包含的正线、跨线构造物、匝道和绿化地带等的全部区域。
立体交叉设计讲解

菱形立体交叉
部分苜蓿叶立交1
幸运草
部分苜蓿叶立交2
部分苜蓿叶立交3
苜蓿叶式立交
长条苜蓿叶形立交
三层式苜蓿叶形立交
苜蓿叶立交4
喇叭形立交
喇叭形立交
喇叭形立交
广州广惠高速立交
环形立交
二层式环形立体交叉朝阳门立交
三层式环形立体交叉朝阳门立交
四层式环形立体交叉广州区庄立交
迂回涡轮式立交1
了冲突点; ②车流可连续运行,提高了道路的通行能力; ③节约了运行时间和燃料消耗; ④控制了相交道路车辆的出入,减少了对高速道路的干扰。
立体交叉的组成
立体交叉口的基本组成
跨线桥(或地道)
主(正)线 匝道
入口
出、入口 变速车道 集散车道
出口
立体交叉的设置及分类
立体交叉的设置条件
1. 相交道路等级高 2. 地形适宜 3. 道路与铁路交叉
互通式立交的类型
互通式立交分类
按车辆交通组成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和分行的立体交叉 按交通组织是否在次要道路保留平面交叉分为部分互通式立交 和完全互通式立交。
部分互通式立交
1. 菱形立体交叉 2. 部分苜蓿叶立交
完全互通式立交
苜蓿叶式立交 喇叭形立体交叉 环形立体交叉 迂回涡轮式立交 定向式与部分定向式立交 组合式立交
平、纵组合线形设计
匝道端部设计
出、入口设计
变速车道设计
匝道基本形式-右转匝道
匝道基本形式-左转匝道
环形左转匝道
定向式左转匝道
匝道基本形式-左转匝道
迂回式左转匝道
匝道入口设计
(a)减速车道 (b)交通岛端部作一定偏 移
匝道出口设计
(a)较小的合流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顺适,车速和指标较
高,行程较短,行车安
全。
道路工程道路立体交叉
2.左转匝道
按匝道布设与相交道路的关系,左转匝道可分为直接式、半直 接式、环圈式匝道三种类型。
1)直接式:又称定向式或左出左进式。左转车辆直接从左侧 驶出,左转弯,到相交道路的左侧驶入。
线形简捷,转向明确;没有反向
迂回,指标较高;适应车速高,
②车流连续运行,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
道路工程道路立体交叉
立交桥
道路工程道路立体交叉
道路工程道路立体交叉
道路工程道路立体交叉
3、立体交叉的组成
➢跨线构造物:可分为上跨式与下穿式 ➢正线:相交道路的直行线 ➢匝道:上下相交道路供转弯车辆行驶的连接道 ➢变速车道:加速车道与减速车道 ➢出入口
道路工程道路立体交叉
道路工程道路立体交叉
(2)部分苜蓿叶式立交
道路工程道路立体交叉
(2)部分苜蓿叶式立交
道路工程道路立体交叉
(2)部分苜蓿叶式立交
道路工程道路立体交叉
(2)部分苜蓿叶式立交
道路工程道路立体交叉
道路工程道路立体交叉
(2)部分苜蓿叶式立交
主线车辆快速通畅,具有单一驶出方式简 化主线上的标志,易于驾驶员识别。
代表形式:菱形立交、部分苜蓿叶式立交等。
道路工程道路立体交叉
(1)菱形立交
平面冲突点
平面冲突点
三路立交
道路工程道路立体交叉
四路立交
(1)菱形立交
可保证主线车辆快速通畅,行驶方向具有 单一进出口,易于驾驶员识别。
形式简单,占地少,造价低。 但次要公路与匝道连接处系平面交叉,影
响了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
道路工程道路立体交叉
2)半直接式:又称半定向式匝道
(3)右出右进式:左转车辆都是右转弯驶出和驶入, 在匝道上左转改变方向。
左转车辆从行车道右侧分流 右转驶出,在匝道上左转弯, 到相交道路时由行车道右侧 合流驶入。这是最常用的左 转匝道形式,它完全消除了 左出左进的缺点,行车安全 方便,但匝道绕行最长,跨 线构造物最多。
道路工程道路立体交叉
苜蓿叶式立交桥示意图
道路工程道路立体交叉
3)间接式:又称环圈式
左转车辆先驶过正线跨线构造物,然后向右回转约 270°达到左转的目的。
特点: 是右出右进,分合自然,行 车安全;匝道上不需设跨线 构造物,造价最低;匝道线 形指标低,适应车速低,通 行能力较小,占地较大,左 转车辆绕行距离长。
道路工程道路பைடு நூலகம்体交叉
二、 立体交叉类型和适用条件
▪ 特点:车辆可转弯行驶,全部或部分消灭冲突点, 行车干扰小,但道路结工程道构路立体复交叉 杂,占地多,造价高。
道路工程道路立体交叉
3、互通式立交类型及平面布置方式
1)部分互通式立交
功能不完全或存在部分平面冲突点的交叉
适用条件:当个别方向的交通量很小或分期修 建时,干线道路与次要道路相交或 用地和地形等限制时可采用这种类 型立交。
1、按结构物形式分类
1)上跨式:用跨线桥从相交道路上方跨 过的交叉方式。
2)下穿式:用地道(或隧道)从相交道 路下方穿过的交叉方式。
道路工程道路立体交叉
2、按交通功能分类
立体交叉
分离式立交 互通式立交
道路工程道路立体交叉
部分互通式 完全互通式 环形立交式
2、按交通功能分类
1)分离式立交
道路工程道路立体交叉
1)分离式立交
交通流线
▪构成:仅设跨线构造物一座,使相交道路空间分离, 上、下道路无匝道连接的交叉方式。 ▪特点:立交结构简单,占地少,造价低,但相交道
路的车辆不能转弯行驶。 ▪适用:道路与铁路或高速道路与次要道路之间交叉。
道路工程道路立体交叉
2)互通式立交
▪ 构成:设跨线构造物使相交道路空间分离,上、下 道路有匝道连接,供转弯车辆行驶。
出 右转匝道
左转匝道
入
如何区分左转匝道与右转匝道? 上图所示左转匝道的优点与缺点?
道路工程道路立体交叉
匝道设计
按匝道的功能及其与相交道路的关系划分:
右转匝道、左转匝道。
1.右转匝道
车辆从正线右侧驶出后
直接右转,到相交道路
的右侧驶入。一般不设
跨线构造物。特点是形
式简单,右出右进,出
入直接,方向明确,线
道路工程道路立体交叉
2)半直接式:又称半定向式匝道
(2)右出左进式:左转车辆从右侧右转驶出,在匝 道上左转,到相交道路后直接由左侧驶入。
左转车辆从行车道右侧分流 右转驶出,在匝道上左转弯, 到相交道路后直接由行车道 左侧合流驶入。改善了左出 的缺点,车辆驶出安全,但 仍然存在左进问题。其余特 征与左出右进式匝道相同。
第二节 立 体 交 叉
道路工程道路立体交叉
主要内容
立体交叉的定义及特点 立体交叉的基本组成 部分互通式立体交叉 完全互通式立体交叉
环形立体交叉
道路工程道路立体交叉
一、概 述
1、立体交叉定义:
立体交叉(简称立交)是利用跨线构造 物使道路与道路(或铁路)在不同标高相 互交叉的连接方式。
2、特点:
①使各方向车流在不同标高的平面上行驶, 消除或减少了冲突点;
工程用地和费用较低。 远期可扩建成全苜蓿叶式立交。 但次要公路存在平面交叉,影响了通行能
力和交通安全。
道路工程道路立体交叉
2)完全互通式立交
▪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全部在空间分离的交 叉。 ▪匝道数与转弯方向数相等,各转向都有专用 匝道。 ▪适用条件:干线公路之间及高速公路与其它
高等级道路相交。 ▪代表形式:喇叭形、苜蓿叶形、y形、X形等。
通行能力较大。缺点是跨线构造
物较多;相交道路的对向行车道
之间须有足够间距;对重型车和
慢速车左侧高速驶出困难,到相
交道路左侧高速驶入困难且不安
全。
道路工程道路立体交叉
2)半直接式:又称半定向式匝道
(1)左出右进式:左转车辆从左侧直接驶出后左转 弯,到相交道路时由右侧驶入。
左转车辆从行车道左 侧直接分流驶出后左 转弯,到相交道路时 由右侧合流驶入。与 左出左进式匝道相比, 右进改善了左进的缺 点,车辆驶入安全, 但仍然存在左出的问 题;匝道上车辆略有 绕行;
道路工程道路立体交叉
(1)喇叭形立交:
道路工程道路立体交叉
道路工程道路立体交叉
道路工程道路立体交叉
汕头市中泰立交桥
( 1)喇叭形立交:
通行能力大,投资省,无冲突点,行车安 全,行驶方向易辨别。
环形匝道适应车速较低,应设于交通量较 小方向。
道路工程道路立体交叉
(2)苜蓿叶式立交:
道路工程道路立体交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