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雾化吸入的护理

合集下载

氧气雾化吸入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氧气雾化吸入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氧气雾化吸入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一、什么是氧气雾化吸入氧气雾化吸入是一种通过将液态药物转化为雾状,然后与纯氧混合后呼吸进入肺部的治疗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治疗许多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

二、准备工作1.检查设备:在使用前,应检查设备的完整性和正常工作状态。

如果有任何问题或故障,请及时更换或修理设备。

2.准备药物:根据医生的建议和处方,准备好需要使用的药物。

通常情况下,液态药物需要在使用前进行稀释。

3.准备雾化器:将雾化器组装好并连接到氧气源上。

确保所有连接都牢固无误。

4.准备面罩或鼻塞:根据患者的需要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面罩或鼻塞,并确保其清洁卫生。

三、使用步骤1.连接设备:将氧气源连接到雾化器上,并打开氧气源开关。

确保从面罩或鼻塞处可以看到氧气流动。

2.添加药物:将需要使用的药物加入雾化器中,并按照医生的建议和处方进行稀释。

注意,不同的药物可能需要不同的稀释比例。

3.调节雾化器: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患者的需要,调节雾化器的流量和颗粒大小。

通常情况下,哮喘患者需要较小的颗粒大小,而COPD患者需要较大的颗粒大小。

4.戴上面罩或鼻塞:将面罩或鼻塞戴在患者脸上,并确保其紧密贴合。

如果使用面罩,请确保其覆盖住嘴和鼻子;如果使用鼻塞,请确保其插入到鼻孔中。

5.开始吸入:打开雾化器开关,并开始吸入。

呼吸应该平稳而深沉,以便药物能够充分进入肺部。

四、注意事项1.使用前请咨询医生:在使用氧气雾化吸入之前,请务必咨询医生并遵循其建议和处方。

不要自行决定使用何种药物或调节何种剂量。

2.注意设备的清洁和维护:使用后,请及时清洁设备,并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

如有任何问题或故障,请及时更换或修理设备。

3.注意药物的储存和稀释:药物应该存放在干燥、阴凉、避光的地方,并按照医生的建议和处方进行稀释。

不要自行决定药物的剂量或稀释比例。

4.注意呼吸方式:使用氧气雾化吸入时,应该保持平稳而深沉的呼吸,以便药物能够充分进入肺部。

氧气雾化吸入护理操作流程

氧气雾化吸入护理操作流程

氧气雾化吸入护理操作流程一、术前准备1. 根据医嘱,确认患者是否需要进行氧气雾化吸入治疗。

2. 准备所需器械:氧气供应系统、雾化器、面罩、鼻导管、标准氧气瓶或氧气发生器、雾化介质(如生理盐水)、消毒液等。

3. 查看患者的病历,了解其病情和基本生命体征,如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

4. 调整雾化机设置:根据医嘱设定雾化时间和雾化量,设置合适的雾化器。

二、实施步骤1. 调整设备(1)准备好氧气供应系统,连接好标准氧气瓶或氧气发生器,保证氧气供应正常。

(2)将雾化介质(如生理盐水)倒入雾化器中,注意雾化器内的液体量不能过多,以免影响雾化效果。

2. 为患者做好准备(1)向患者解释治疗目的和过程,让其尽可能配合治疗。

(2)让患者坐着或半卧位,以便进行雾化吸入。

(3)检查患者嘴巴和鼻孔是否通畅,如有分泌物可先行清洁。

3. 安装面罩或鼻导管(1)选择合适的面罩或鼻导管,对于成年人可采用面罩,对于儿童或特殊情况可以选择鼻导管。

(2)将面罩或鼻导管接到雾化器上,确保连接牢固,不漏氧。

4. 开始雾化吸入(1)打开氧气供应系统,调整氧气流量,保证雾化器内的介质能够雾化出来。

(2)向患者逐渐雾化,让其先进行深呼吸,然后佩戴好面罩或鼻导管,开始进行雾化吸入。

(3)让患者轻松均匀地吸气,持续进行雾化吸入,直至雾化介质被完全吸入。

(4)观察患者的情况,如发现有任何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雾化吸入,并向医生报告。

5. 治疗后处理(1)治疗结束后,停止氧气供应,将面罩或鼻导管取下。

(2)清洁和消毒使用过的面罩或鼻导管,并将其妥善保存。

(3)将使用过的雾化器进行清洁和消毒,妥善保存,以备下次使用。

6. 监测患者状况(1)治疗结束后,继续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

(2)如发现患者有异常症状,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三、注意事项1. 在雾化吸入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吸入情况和反应,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氧气雾化吸入操作注意事项

氧气雾化吸入操作注意事项

氧气雾化吸入操作注意事项
操作前
设备检查:
确保雾化器正确组装,连接管道密封性良好。

使用前详细阅读雾化器使用说明书,确认设备无损坏。

药液准备:
确认药液未过期或污染。

新的雾化器或面罩使用前应用生理盐水等对着空气先雾化3-5分钟。

操作中
体位选择:
雾化吸入时最好选择坐位,无法坐立的患者可以采取竖抱或半卧位。

氧流量控制:
掌握氧流量的大小,避免过大压力导致管道脱落。

呼吸配合:
雾化过程中尽量配合呼吸动作,使药物充分进入呼吸道。

面罩使用:
使用面罩时,面部不能抹油性面霜,雾化结束后立即清洗脸部。

面罩与面部应有约0.5 cm缝隙,避免药物进入眼睛。

操作后
清洁护理:
雾化结束后及时用清水漱口或喝水,减少药物在口腔中残留。

使用面罩吸入者应及时洗脸。

设备清洁:
每次治疗后,雾化器(包括雾化面罩/咬嘴等)应充分清洗干净,避免感染。

面罩专人专用,定期消毒和更换。

注意事项
雾化过程中如出现不适,应及时停止雾化。

雾化前半小时尽量不进食,避免雾化过程中气雾刺激引起呕吐。

氧气雾化吸入的注意事项

氧气雾化吸入的注意事项

氧气雾化吸入的注意事项氧气雾化吸入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手段,用于改善呼吸道疾病引起的呼吸困难。

如何正确使用氧气雾化吸入器非常重要,下面我将介绍一些使用氧气雾化吸入的注意事项。

首先,使用氧气雾化吸入前需要确保设备的清洁卫生。

每次使用前,应将雾化吸入器拆开清洗,包括雾化杯、雾化管和面罩等部分。

使用温水和肥皂或专用清洗液进行清洗,确保无残留物。

使用后,应将设备晾干,并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细菌滋生。

其次,使用氧气雾化吸入器时要注意正确的操作方法。

首先,将已经清洗干净的设备组装好,确保密封性能良好。

接下来,将医生开具的药物溶液倒入雾化杯中,不超过标线。

然后,将设备连接到氧气源,控制好气流大小。

最后,佩戴面罩,将面罩覆盖在口鼻部位,开始吸入。

另外,使用氧气雾化吸入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吸入过程中要保持平静,深呼吸,并避免呼吸急促或过度用力。

其次,吸氧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

同时,应注意观察自己的呼吸状况,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此外,使用氧气雾化吸入的同时,还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尤其是孕妇、儿童和老年人要特别谨慎。

最后,使用氧气雾化吸入器时要注意维护设备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定期检查设备的氧气管道和雾化杯是否有堵塞或损坏的情况,以确保正常工作。

此外,雾化吸入器的零部件要和设备配套使用,不可随意更换或混用,以免影响雾化效果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正确使用氧气雾化吸入器,需要注意设备的清洁卫生、正确的操作方法、吸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设备的维护和安全性。

如果有不明确的地方,应及时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以确保使用的效果和安全性。

氧气雾化吸入注意事项

氧气雾化吸入注意事项

氧气雾化吸入注意事项氧气雾化吸入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用于缓解和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在进行氧气雾化吸入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选择适合的氧气浓度:氧气雾化吸入可使用不同浓度的氧气,一般为24%至100%。

根据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氧气浓度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治疗的效果。

2. 使用正确的装置和设备:氧气雾化吸入通常使用支气管雾化器来将液体氧转化为气体形式。

确保雾化器的正常功能,正确连接氧气气源和管道,并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

3. 清洁和消毒:氧气雾化吸入设备需要经常进行清洁和消毒,以防止细菌和其他病原体的滋生。

每次使用后将雾化器及其他相关物品用温水清洗,并定期进行消毒。

4. 避免氧气浓度过高或过低:过高的氧气浓度可能导致氧中毒,引起头晕、呼吸困难、皮肤灼伤等症状。

而过低的氧气浓度则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因此,使用氧气雾化吸入时需遵循医生的指示来调整合适的氧气浓度。

5. 避免停用氧气雾化吸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氧气雾化吸入时,尽量避免中断或突然停用。

如果需要中断或停用,应及时告知医生,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操作,以便适时调整。

6. 定时检查氧气供应:使用氧气雾化吸入时,需定时检查氧气供应装置的氧气剩余量。

以确保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因为氧气耗尽而中断治疗。

7. 注意使用时间和频率: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推荐,合理安排氧气雾化吸入的使用时间和频率。

不宜过度使用或过于频繁,以免增加心脏负担和可能的并发症。

8. 避免交叉感染:氧气雾化吸入设备是一种共享设备,为了避免交叉感染的可能性,使用前应确保设备经过消毒,并避免多人共用设备。

9. 关注使用后的不良反应:在使用氧气雾化吸入后,应密切关注是否有不良反应,如咳嗽加重、喘息加剧、呼吸困难等。

如果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咨询医生。

10. 定期复诊和检查:进行氧气雾化吸入治疗的患者,需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诊和检查,以便及时了解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氧气雾化吸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注意以上事项,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氧气雾化吸入护理操作流程

氧气雾化吸入护理操作流程

氧气雾化吸入护理操作流程英文回答:Oxygen aerosol inhalation is a nursing procedure commonly used to deliver high concentrations of oxygen to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conditions. It involves the useof an oxygen source, such as an oxygen concentrator or oxygen cylinder, and a nebulizer to convert liquid oxygen into a fine mist that can be inhaled by the patient.The procedure typically begins by assessing thepatient's respiratory status and obtaining a physician's order for oxygen therapy. The nurse then gathers the necessary equipment, including the oxygen source, nebulizer, tubing, and a mask or mouthpiece for the patient to use.Next, the nurse prepares the nebulizer by filling itwith the prescribed amount of liquid oxygen. The nebulizeris then attached to the oxygen source using the tubing. The nurse ensures that all connections are secure and that theoxygen flow rate is set to the prescribed level.Before starting the inhalation therapy, the nurse explains the procedure to the patient and ensures their understanding and cooperation. The nurse also assesses the patient's ability to tolerate the therapy and adjusts the oxygen flow rate accordingly.Once everything is ready, the nurse assists the patient in assuming a comfortable position, such as sitting upright or semi-reclined. The nurse then places the mask over the patient's nose and mouth or instructs the patient to hold the mouthpiece in their mouth.The nurse starts the oxygen flow and monitors the patient closely for any signs of respiratory distress or discomfort. Throughout the procedure, the nurse maintains a reassuring and supportive presence, providing encouragement and answering any questions or concerns the patient may have.During the inhalation therapy, the nurse periodicallychecks the nebulizer to ensure that it is functioning properly and that the oxygen mist is being delivered effectively. The nurse also monitors the patient's vital signs, such as oxygen saturation levels and respiratory rate,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herapy.After the prescribed duration of inhalation therapy,the nurse disconnects the nebulizer from the oxygen source and helps the patient remove the mask or mouthpiece. The nurse assesses the patient's respiratory status once again and documents the procedure and the patient's response in their medical record.中文回答:氧气雾化吸入是一种常用的护理操作,用于给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输送高浓度的氧气。

超声波雾化、氧气雾化、激素吸入等雾化吸入护理以及注意事项

超声波雾化、氧气雾化、激素吸入等雾化吸入护理以及注意事项

超声波雾化、氧气雾化、激素吸入等雾化吸入护理以及注意事项
1.超声波雾化和喷射式雾化每次雾化吸入时间不应超过20min。

2.预防呼吸道再感染。

由于雾滴可带细菌入肺泡,故有可能继发革兰阴性杆菌感染。

细菌来源:口腔、上呼吸道、雾化液的感染。

所以不但要加强口、鼻、咽的护理,还要注意雾化器、室内空气和各种医疗器械的消毒。

3.有增加呼吸道阻力的可能。

当雾化吸入完后,呼吸困难反而加重,除警惕肺水肿外,还可能由于气道分泌物液化膨胀阻塞加重之故,即治疗矛盾现象。

雾化吸入后,再辅助肺叩打、吸痰等护理。

4.如超声波雾化和喷射式雾化用液体过多,液体量应归入液体总入量内,特别是患儿,若盲目用量过大有引起肺水肿或水中毒的可能。

5.哮喘患者特别是婴幼儿面罩氧气雾化吸入,由于面罩的溢气孔太少,二氧化碳不能溢出,患者实际上在面罩中重复呼吸二氧化碳,其血中PaCO2迅速上升,呈急性呼吸性酸中毒,哮喘病情加剧,所以雾化吸入时间不超过5—10min。

6.吸入激素的主要副作用是口腔、咽喉的局部作用,如声音嘶哑、霉菌感染等,所以用药后漱口,可明显减少副作用。

7.在氧气雾化吸入过程中,注意严禁接触烟火及易燃品。

中老年人哮喘病人氧气雾化吸入的护理措施

中老年人哮喘病人氧气雾化吸入的护理措施

中老年人哮喘病人氧气雾化吸入的护理措施支气管哮喘是中老年常见病之一,其特征为可逆性气道阻塞和气道反应性增强,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气道痉挛。

氧气雾化吸人疗法因其作用快、操作简单、安全性好等特点在急性喉炎、哮喘等疾病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

中老年支气管哮喘病人,应该掌握病人的心理状况及护理措施,才能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

标签:中老年人;哮喘;氧气雾化;护理措施1 临床资料我院老年内科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共收治60岁以上住院老年病人1010例,其中男650例,女360例,主要疾病是肺气肿,支气管哮喘。

所有患者入院时都有持续气促、喘息,双肺闻及哮鸣音。

2护理措施2.1. 入院时的心理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因严重呼吸困难,使患者有濒死感,产生恐惧。

我们应该尽量避免用疾病是不可治愈和其他刺激性的语言与患者沟通〔1〕,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家庭的积极配合,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治疗前,患者及家属接受宣传解释,雾化吸人方法正确,深呼吸,咳嗽,使其有信心在雾化吸人,消除思想顾虑。

2.2 . 发作期,以同情、亲切、诚恳的态度安慰和鼓励患者,选择安静舒适的病房,使老人感到被尊重,让其心理上产生安全感。

多巡视观察患者的病情,包括氧疗效果、气雾吸入效、用药后反应。

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防止病情再发展。

让患者感到病情会马上得到有效控制。

病情未得到控制时,往往需要很多辅助检查。

例如血气分析,而患者身上管道又多,加上取端坐卧位,这就要求我们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过硬的护理操作水平,扎实的理论基础。

在向患者讲解进行治疗的同时,态度和蔼,解释耐心,动作轻柔,操作熟练,提高一针见血的成功率,让患者在治疗上看到希望。

2.3氧气雾化吸入护理2.3.1 雾化液的配制:抗感染治疗可用生理盐水或灭菌蒸馏水加庆大霉素雾化吸入,痰液粘稠再加α-糜蛋白酶或盐酸氨溴索;解痉平喘可用氨茶碱或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呼吸道黏膜水肿可用地塞米松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气雾化吸入的护理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氧气雾化吸入的护理
一、氧气雾化吸入的定义:
氧气雾化吸入法是利用高速氧气气流,使药液形成雾状,再由呼吸道吸入,达到治疗的目的
二、目的
1.治疗呼吸道感染,消除炎症和水肿。

2.解痉。

3.稀化痰液,帮助祛痰。

三、用物雾化吸入器,氧气吸入装置1套(不用温化瓶)或压缩空气机1套。

四、常用药物及其作用
1.抗生素,如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

2.解痉药物,如氨茶碱,舒喘灵等。

3.稀化痰液帮助祛痰,如α-糜蛋白酶、易咳净(痰易净)等。

4.减轻水肿,如地塞米松等。

五、氧气雾化吸入法操作流程
1、洗手,戴口罩,核对医嘱。

2、氧气雾化吸入器连接完好,不漏气。

抽吸并稀释药液在5ml以内,注入雾化器,药量在规定刻度内。

3、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患儿,作好解释,以取得合作。

初次治疗,应教给患儿家属使用方法。

4、连接氧气装置与雾化器,氧气湿化瓶内不放水,调节氧流量达6~8L/min,一般10-15分钟即可将5ml药液雾化完毕
5、协助患儿取舒适体位,指导患儿手持雾化器,口含嘴放入口中,嘱患儿紧闭口唇深吸气,呼气用鼻,使药液充分到达支气管及肺部,更好地发挥药效。

如此反复至药液吸完。

6、吸入完毕,取下雾化器,关闭氧气开关。

清理用物,将雾化器放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然后再清洁、擦干、物归原处,备用。

7、协助病人清洁,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

8、观察氧气雾化吸入的治疗效果,洗手并记录。

六、做氧气雾化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雾化器应垂直拿。

可抱起,用面罩罩住口鼻;成年患者应坐起用口含吸嘴,在吸入的同时应做深吸气,使气雾充分到达支气管和肺内。

2.氧流量调至4~5升/分,请不要擅自调节氧流量,禁止在有氧设备附近吸烟或燃明火。

3.雾化前半小时尽量不进食,避免雾化吸入过程中气雾刺激,引起呕吐。

4.年龄较小患儿应保持安静,避免哭吵。

5.每次雾化完后要及时洗脸,或用湿毛巾抹干净口鼻部留下的雾珠,防止残留雾滴刺激口鼻皮肤,引起或受损。

6.每次雾化完后要帮患者喂水喝或漱口,防止口腔黏膜二重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