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羊 潼关怀古赏析
关于《山坡羊·潼关怀古》古诗赏析

《山坡羊·潼关怀古》古诗赏析关于《山坡羊·潼关怀古》古诗赏析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古诗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自元代诗人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赏析全曲分三层:第一层(头三句):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峰峦如聚:形容重岩叠嶂,群山密集,绵亘不断。
「山河」句:言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形势十分险要。
潼关:在今陕西潼关县北,历代皆为军事要地。
张养浩于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因关中旱灾,任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
途经潼关,看到的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景象。
本层描写潼关壮景,生动形象。
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一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
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
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
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
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为此景所动,第三句写渲关位于群山重重包围、黄河寒流其间那除隘之处。
山河表里潼关路之感便油然而生,至此潼关之气势雄伟窥见一斑,如此险要之地,暗示潼关的险峻,乃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由此引发了下文的感慨。
第二层(四一七句):望西都,意踟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西都:指关中一带,周、秦、汉、北朝、隋、唐等朝均在这里建都。
踌躇:原指犹豫不决,徘徊不前。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翻译与赏析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翻译与赏析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翻译与赏析《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张养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名作。
下面内容由小编为大家介绍《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翻译与赏析,供大家参考!【原文】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译文】(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
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
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
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
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赏析一】怀古题材大多笔调沉稳老辣,或影射当时政局,或针贬时弊,张养浩的这首《山坡羊》也不例外。
起首两句气势磅礴,不仅交代了潼关的地理位置,且为全篇定下雄壮豪迈的基调。
“聚”和“怒”写活了秦岭诸峰和黄河的雄伟气势,为下文怀古做了情感上的铺垫。
第三句由“山河表里”的典故转入怀古。
从春秋战国时期到秦汉,潼关一直是长安的门户,乃兵家必争之地,然而纵然千秋帝业最终也都会化为尘土。
“意踟蹰”、“伤心”抒发了作者怀古时的感概,前段的山川情思此时化作历史的沧桑遗恨。
结局两句是本篇的灵魂。
无论王朝兴衰如何更替,身受战乱之苦的始终是老百姓。
作者精辟入理地揭示了历史真相,酣畅淋漓地抒发了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前文在写景和怀古时蓄积的情感此时达到高潮。
本篇在写法上层层深入,由写景而怀古,再而议论,字里行间充溢着历史的沧桑感和时代感,既凸现了怀古诗的'特色,又别具一格。
【赏析二】张养浩为官清廉,爱民如子。
天历二年(1329年),因关中旱灾,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
他隐居后,决意不再涉仕途,但听说重召他是为了赈济陕西饥民,就不顾年事已高,毅然应命。
他命驾西秦过程中,亲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感慨叹喟,愤愤不平、遂散尽家财,尽心尽力去救灾,终因过分操劳而殉职。
《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及赏析

《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及赏析《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张养浩晚年的代表作,下面小编整理了《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元代: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译文(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
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
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
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
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赏析此曲是张养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名作。
在他的散曲集《云庄乐府》中,以“山坡羊”曲牌写下的怀古之作有七题九首,其中尤以《潼关怀古》韵味最为沉郁,色彩最为浓重。
全曲分三层:第一层(头三句),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
张养浩途经潼关,看到的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景象。
这层描写潼关壮景,生动形象。
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一“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
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
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
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
“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为此景所动,第三句写渲关位于群山重重包围、黄河寒流其间那除隘之处。
“山河表里潼关路”之感便油然而生,至此潼关之气势雄伟窥见一斑,如此险要之地,暗示潼关的险峻,乃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由此引发了下文的感慨。
第二层(四一七句),写作者途径潼关时的所见之感,主要写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
第四、五句点出作者遥望古都长安,凭吊古迹,思绪万千,激愤难平。
《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及赏析

《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及赏析《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张养浩晚年的代表作,下面小编整理了《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元代: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译文(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
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
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
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
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赏析此曲是张养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名作。
在他的散曲集《云庄乐府》中,以“山坡羊”曲牌写下的怀古之作有七题九首,其中尤以《潼关怀古》韵味最为沉郁,色彩最为浓重。
全曲分三层:第一层(头三句),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
张养浩途经潼关,看到的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景象。
这层描写潼关壮景,生动形象。
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一“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
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
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
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
“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为此景所动,第三句写渲关位于群山重重包围、黄河寒流其间那除隘之处。
“山河表里潼关路”之感便油然而生,至此潼关之气势雄伟窥见一斑,如此险要之地,暗示潼关的险峻,乃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由此引发了下文的感慨。
第二层(四一七句),写作者途径潼关时的所见之感,主要写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
第四、五句点出作者遥望古都长安,凭吊古迹,思绪万千,激愤难平。
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及赏析

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及赏析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及赏析《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曲作家张养浩散曲作品。
这是他赴陕西救灾途经潼关所作。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及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山坡羊·潼关怀古作者: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译文像是群峰众峦在这里会合,像是大浪巨涛在这里发怒,(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潼关地势坚固。
遥望古都长安,思绪起起伏伏。
途经秦汉旧地,引出伤感无数,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
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还受苦。
赏析张养浩赴陕西途中登临潼关古塞,怀古思今,写下了这一抒情名篇。
前三句写登临潼关所见,由远至近,既是写景也是抒情,含蓄地表达了心中波澜起伏情感。
“聚”和“怒”写出了山河动态与灵性,将山雄伟与水奔腾之势勾勒出来,有力地烘托了作者吊古伤今悲愤伤感之情。
“望西都”四句点题怀古,面对昔日帝都遗址,作者展开充分想像,突出了历史变迁。
最后两句一语道破封建社会朝代兴亡本质。
从历史变革中,从兴亡对比里,作者把人民悲惨命运揭示出来,既是历史概括,也是现实反映,深化了全曲思想内容。
诗人站在潼关要塞山道上,眼前是华山群峰,脚下是黄河急流,河水在峡谷中奔腾着,咆哮着,就像暴怒疯狂兽群。
群峰高低参差地簇拥着,攒动着,仿佛集合到这里来接受检阅。
潼关,雄伟险要潼关,古来兵家必争之地潼关啊!想起古代,诗人不禁向西方望去。
潼关以西三百里,便是西京长安,从秦汉到隋唐,好几个朝代在那一带建过都。
落日苍茫之中,诗人一无所见,却在脑海里浮现出一座座巍峨壮观古都,一座座富丽堂皇宫殿,多少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曾在那里龙争虎斗,威震一时,然而如今踪影全消,剩下来只有黄土一片。
西望长安,真叫人彷徨不止啊!诗人只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不,他最伤心是历代人民。
无论秦汉,无论隋唐,尽管改朝换代,人民苦难却从来没有消除过。
《山坡羊·潼关怀古》赏析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元诗人、散曲作家。
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题。
一、赏析: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角度一:“聚”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潼关处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写出了潼关的雄伟气势;“怒”赋予河水以人的意志和情感,形象地表现了黄河水的奔腾澎湃。
这两个字写出了山河的动态与灵性,烘托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悲愤伤感之情,为下文怀古伤今作铺垫。
角度二:从视觉听觉两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
2望西都,意踌躇:“望西都”引起怀古之兴;“意踌躇”陷入历史的沉湎之中。
描写主人公在潼关驻足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
3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点出无限伤感的原因,是各个王朝由胜到衰的过程的真实写照,写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都避免不了最终灭亡的命运。
4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是全曲之”眼”,作者对历史所作的概括与批判,即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朝代更换,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的揭露。
二、中心:这首元曲通过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的揭露。
三、检测:1(2013河北综合测试一)请对首句中的“聚”和“怒”进行赏析。
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
2诗人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答案:不是,由“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可知是为古往今来的老百姓伤心。
隐含对百姓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的讽刺。
(翻译+中心)3你是怎样理解结尾“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含义的?答案:无论王朝兴盛还是灭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
因为兴盛了,统治者就会大兴土木,劳民伤财;衰亡了,就会战乱连连,人们流离失所。
4(2013河北综合测试一)“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的揭露。
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

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山坡羊·潼关怀古元朝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踌躇一作: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潼关怀古》译文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
潼关古道内接华山,外连黄河。
遥望古都长安,我徘徊不定,思潮起伏。
令人伤心的是秦宫汉阙里那些走过的地方,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
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山坡羊·潼关怀古》注释山坡羊:曲牌名,是这首散曲的格式;“潼关怀古”是标题。
峰峦如聚:形容群峰攒集,层峦叠嶂。
聚:聚拢;包围波涛如怒:形容黄河波涛的汹涌澎湃。
怒:指波涛汹涌。
“山河”句: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
具体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
表里:即内外。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注:“晋国外河而内山。
”潼关:古关口名,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扼秦、晋、豫三省要冲,非常险要,为古代入陕门户,是历代的军事重地。
西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近所建的都城。
秦、西汉建都长安,东汉建都洛阳,因此称洛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
踌躇: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处形容思潮起伏,,感慨万端陷入沉思,表示心里不平静。
一作“踟蹰(chíchú)”。
伤心:令人伤心的事,形容词作动词。
秦汉经行处:秦朝(前221年~前206年)都城咸阳和西汉(前208~8)的都城长安都在陕西省境内潼关的西面。
《山坡羊·潼关怀古》古诗词赏析

【导语】⼭坡⽺·潼关怀古此曲是张养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名作。
下⾯是⽆忧考分享的《⼭坡⽺·潼关怀古》古诗词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坡⽺·潼关怀古》 元代: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河表⾥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秦汉经⾏处,宫阙万间都做了⼟。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译⽂】 (华⼭的)⼭峰从四⾯⼋⽅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
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河雄伟,地势险要。
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
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
⼀朝兴盛,百姓受苦;⼀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注释】 ⑴⼭坡⽺:曲牌名,是这⾸散曲的格式;“潼关怀古”是标题。
⑵峰峦如聚:形容群峰攒集,层峦叠嶂。
聚:聚拢;包围 ⑶波涛如怒:形容黄河波涛的汹涌澎湃。
怒:指波涛汹涌。
⑷“⼭河”句:外⾯是⼭,⾥⾯是河,形容潼关⼀带地势险要。
具体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
表⾥:即内外。
《左传·僖公⼆⼗⼋年》:“表⾥⼭河,必⽆害也。
”注:“晋国外河⽽内⼭。
”潼关:古关⼝名,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关城建在华⼭⼭腰,下临黄河,扼秦、晋、豫三省要冲,⾮常险要,为古代⼊陕门户,是历代的军事重地。
⑸西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近所建的都城。
秦、西汉建都长安,东汉建都洛阳,因此称洛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
⑹踌躇:犹豫、徘徊不定,⼼事重重,此处形容思潮起伏,感慨万端陷⼊沉思,表⽰⼼⾥不平静。
⼀作“踟蹰(chíchú)”。
⑺“伤⼼”⼆句:谓⽬睹秦汉遗迹,旧⽇宫殿尽成废墟,内⼼伤感。
伤⼼:令⼈伤⼼的事,形容词作动词。
秦汉经⾏处:秦朝(前221年~前206年)都城咸阳和西汉(前208~8)的都城长安都在陕西省境内潼关的西⾯。
经⾏处,经过的地⽅。
指秦汉故都遗址。
宫阙:宫,宫殿;阙,皇宫门前⾯两边的楼观。
⑻兴:指政权的统治稳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大意:
华山四周群山聚集,黄河之水波涛汹涌,潼关内外地势险要,前有黄河,后有华山,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
遥望长安,惆怅彷徨,在这样有利之地建都立朝又有什么用呢?
伤心啊!秦代汉朝曾经做过行宫的地方,如今万间宫殿都化作了尘与土。
朝廷兴盛不息,百姓受苦。
朝廷衰亡破败,百姓更受苦。
**主旨:
借怀古伤今,揭示了历代封建王朝的衰亡给广大百姓造成的极大痛苦
**作者介绍:
张养浩,元代散曲作家。
●赏析题:
1、曲子开头描写潼关的地势,作用是什么?
在潼关路上望西都,自然引发历史兴亡的感慨;写潼关之险,意在说明历代王朝仍然难逃灭亡的命运,突出了主题。
▲此曲写景对咏史有什么作用?
极写潼关内有华山、外有黄河的险要地势,正是为下文的“望”而“意踌蹰”提供抒情的“诱发点”,使作者更好地抒发感情。
2、诗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说明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的诗句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3、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试说明理由。
①“聚”“怒”用得好。
②运用化静为动的表现手法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潼关的壮阔景象和险要地势。
其中,“聚”使静态物具有动态美,使人仿佛看到群山竞向潼关奔来的情景。
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的汹涌澎湃,“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4、本文的主旨句是?此句妙在何处?
①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②此句发出了沉痛的慨叹,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
这个结尾开拓和深化了曲子的思想主题,含意深邃丰富,有较强感染力。
▲诗中“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亡,百姓苦”好理解,为何“兴”百姓也苦呢?
答: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
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
这两句议论,揭示了封建政治给人民带来的苦难,非常精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