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

合集下载

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十问

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十问

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十问?2013-11-29 16:12 作者:王玮来源:中国环境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简称《决定》)提出,“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

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

”何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为何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自然资源资产的价值怎样核算?空间用途管制与环境功能区划又是什么关系?对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现有管理体制存在哪些不足?市场与政府在其中应分别扮演什么角色?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怎么编制?为什么要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为什么自然资源生态补偿需要“看得见”的手?针对这些问题,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金南研究员接受了记者的专访,作出了解读。

1 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如何界定根据自然资源特性,可规定一定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等明晰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应首先界定自然资源概念,传统的概念是自然环境中与人类社会发展有关的,能被利用来产生使用价值并影响劳动生产率的自然诸要素,包括有形的土地、水体、动植物、矿产和无形的光、热等。

我的理解是《决定》扩大了自然资源范畴,不仅将传统意义上投入经济活动的自然资源部分纳入进来,如矿藏、森林、草原等,也包括作为生态系统和聚居环境的环境资源,如空气、水体、湿地等。

这就使得保护对象更加丰富和合理,进而为综合运用市场、法律、行政、技术等多种手段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增加空间。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自然资源产权主要有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两种形式。

根据自然资源特性,第一种类型是对进入社会生产过程并能带来经济效益的纯自然、非人工自然资源,可以规定一定的占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第二种类型是对生态系统和聚居环境的自然资源,可以把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都赋予保护者和生产者。

一般来说,对于像水资源、清洁空气资源、污染物排放权、碳配额等自然资源产权比较难以清晰界定。

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

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

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
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即是指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保护和管理自然资源资产的产权权益。

这一制度的重要性在于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1. 确定产权归属:通过法律法规规定自然资源的产权归属,明确资源使用权和经营权归属,使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得到确立和保护。

2. 建立产权流转机制: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建立自然资源资产的买卖、租赁、抵押等交易机制,使资源产权可以便捷、安全地进行流转,促进资源在市场中的有效配置。

3. 设立资源产权登记制度:建立资源产权登记注册机构,记录和维护自然资源资产的产权变更,确保资源产权转移的合法性和可查性。

4. 加强产权保护: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明确保护自然资源产权的法律责任和惩罚措施,加大对非法侵占、破坏自然资源产权的打击力度,确保产权得到充分保护。

5. 强化监管和执法:建立健全的监管机构和执法体系,加大对自然资源利用、保护等活动的监督检查和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防止激励资源过度开发和滥用。

通过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可以有效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推动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共产党十八界三中全会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具体内容全文及解读

中国共产党十八界三中全会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具体内容全文及解读

中国共产党十八界三中全会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具体内容全文及解读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51)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

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

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落实用途管制。

健全能源、水、土地节约集约使用制度。

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

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

(52)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发展,建立国家公园体制。

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水土资源、环境容量和海洋资源超载区域实行限制性措施。

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

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53)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加快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全面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益。

坚持使用资源付费和谁污染环境、谁破坏生态谁付费原则,逐步将资源税扩展到占用各种自然生态空间。

稳定和扩大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范围,调整严重污染和地下水严重超采区耕地用途,有序实现耕地、河湖休养生息。

建立有效调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合理比价机制,提高工业用地价格。

坚持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完善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

发展环保市场,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54)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做好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工作

做好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工作

做好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工作
要做好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确保自然资源资产的合法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管理。

加强对国有自然资源资产进行评估、监管和监察,严禁非法开采、占用和破坏自然资源。

2. 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建立一套科学、规范、高效的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机制,明确权责分工,健全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

加强资源管理部门的专业化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3. 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和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的电子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资源信息的全面、准确、及时的采集、处理和共享。

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对自然资源资产的监管和管理水平,提高效率和效益。

4. 强化监督考核:建立并落实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监督考核制度,加大对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工作的监督力度。

对管理不善、滥用职权或贪污腐败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形成震慑。

5.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和国际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推动我国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工作向国际先进水平迈进。

总之,要做好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工作,需要加强法律法规
建设、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加强信息化建设、强化监督考核以及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努力。

只有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才能提高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水平,保护好国有自然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

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

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健全这方面的制度与管理体制,明确产权主体,实现资源最佳配置,有利于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和评价生态建设成效,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与管理体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应着力抓好如下几点:理顺现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一是设立统一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部门,统一行使各级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明确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资源监管部门的职责分工,即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监管自然资源资产的数量、范围和用途,落实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人的权益,监管部门主要负责自然资源的保护与修复;二是完成自然生态空间确权登记,包括产权界定作为基础和依据;监管部门要让自然资源使用者的权益得到保护和实现,同时确保生态功能得到严格保护;三是健全自然资源管理和监护的社会制衡机制,让公众、媒体、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建立多样化的自然资源所有权体系;根据自然资源产权多样化特征,分门别类建立起多样的所有权体系;对于产权界限比较清晰的自然资源,如森林、草原、矿山等,在平衡公共利益及所有者与使用者利益前提下,根据其使用、经营的公共性和外部性大小,可以将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分配或拍卖给国家、地方政府、企业和个人等不同的产权主体;对于产权边界模糊而难以界定的自然资源,如海洋水产资源、地下水等,应继续以公共产权主体为所有者,但需要改变目前政出多头的所有权结构,由统一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部门作为单一的所有者来管理;建立统一的自然资源产权交易市场;一是建立涵盖所有自然资源产权种类的交易市场,通过建立统一市场,加强对自然资源产权交易的监管,规范交易行为,吸引多方面的交易主体,提高交易的便捷化程度,从而达到规范和活跃自然资源产权交易的目的;二是探索把部分自然资源的所有权私有化,形成公私产权对接的自然资源产权混合市场;通过适当引入自然资源私有化,探索解决公共租金流失、价格机制失效、使用权过度滥用等问题;建立和完善公共资源产品的价格政策和有偿使用制度;要在资源型产品价格改革的基础上,全面深化对公共资源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有偿使用制度的改革;要依据效用价值理论,对具有内在价值的资源产品进行定价;并建立新的资源价格政策,依据公共资源的自身特点,确定不同的资源价格政策,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自然资源资产核算体系;要将自然资源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把合理评估自然资源产权与国民收入的核算结合起来,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将其作为衡量一个地区生态绩效的重要指标;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相关法律体系;由于自然资源资产的特殊性,决定法律修改应朝着有利于自然资源保护的方向发展,要注意突出市场和政府扮演的不同角色;在总体把握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体制的改革,应在资产产权确定、用途管理、资源有偿使用、生态环境补偿、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排污权交易、领导生态责任追究、环境损害赔偿等方方面面,建立健全完备的制度体系;。

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

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

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
保障国家自然资源的健全管理
自然资源是国家的重要财富,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为了保障国家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是必要的。

首先,需要建立统一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机构。

这个机构应该负责自然资源的统一规划、审批和监管工作,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

在这个机构的管理下,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事业单位需要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资源开发和利用,确保符合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其次,应该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的登记和评估制度。

通过对资源资产进行登记和评估,可以准确了解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并为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同时,建立健全的资源权益保护机制,保护资源产权人的合法权益,提高资源资产的利用效率。

此外,还应该加强自然资源的监测和评估工作。

通过对自然资源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可以及时了解资源的变化情况,制定相应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同时,还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提升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精确性。

最后,建立健全自然资源的市场化管理机制。

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引导和激励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

同时,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机制,防止资源过度开发和破坏,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综上所述,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需要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完善登记和评估制度,加强监测和评估工作,以及建立市场化管理机制。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障国家自然资源的健康管理,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关于自然生态资源资产产权管理体系构建的几点认识

关于自然生态资源资产产权管理体系构建的几点认识

关于自然生态资源资产产权管理体系构建的几点认识【摘要】本文在解析自然资源资产及产权的内涵基础上,分析现有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构成、现状、存在问题,有必要进一步完善产权制度体系,并提出了字与资源资产产权体系框架、“所有者-管理者-监管者”明晰的管理机制。

【关键词】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体系“所有者-管理者-监管者”管理体系自然生态资源是指天然存在、有利用价值、可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综合,包括土地、草原、水、森林、动植物、矿产、海洋等自然物质要素,以及作为生态系统和聚居环境的大气、水环境等环境资源。

十八届三中全会重大决定提出,要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

本文重点对何为自然资源资产及其产权?现有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有哪些?为何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体系框架构想?自然资源资产的管理体制?等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1、什么是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当自然资源具有明确的所有权、稀缺性等社会属性时,可进行资产化,成为自然资源资产。

稀缺通常指相对需求而言供不应求。

例如,在水资源丰富地区,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与水资源的矛盾是治涝的矛盾。

只有在水资源短缺地区,水资源转化为水资源资产。

自然资源资产的产权根据自然资源资产特性,可规定一定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等权利体系。

2、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现状?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是以自然资源为标的的所有、使用、转让等一群物权的法律制度总称。

具体来说,现有的自然资源资产的权利体系在所有权划分为国家和集体所有两部分基础上,已明确权利主要包括承包经营权、林权、取水权、渔业权、矿权、海域使用权、自然资源使用权或者获得权。

与由物权法规定或承认的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等典型物权不同,自然资源资产目前核心关注于所有权基础上的特殊用益物权,即准物权的权利体系。

新时代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的困境及克服对策研究

新时代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的困境及克服对策研究

新时代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的困境及克服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自然资源管理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新时代下,面临的主要困境有: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各部门之间的资源管理重叠、市场机制不完善、资源开发审批制度不健全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一、优化自然资源管理体制优化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是缓解困境的根本出路。

政府应建立完整的资源管理机构与制度,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形成统一的资源管理决策体系。

同时,应该注重强化行政管理与市场化管理的结合,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调节”的方式,通过开展土地经营权流转、环境资源税收等操作手段,加强市场的调节作用。

二、协调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现代化的发展需要通过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来实现,但与之伴随而来的却是环境污染等各种问题。

为此,在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必须做到权衡取舍、相得益彰。

政府应加强对资源开发利用环节的监管,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并严格执行环保政策和相关法规,对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

三、完善审批制度目前,我国的自然资源开发审批制度还不完善,存在着审批流程过于繁琐、审批周期过长、审批结果不尽人意等问题。

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资源审批制度,能够有效地遏制违法开发行为、减少争议纠纷、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

政府应该加强对审批机制的改革力度,提高审批的公正性和效率性。

四、加强对资源环境的监测与评估对于资源环境的监测与评估能够及时掌握资源使用情况、环境污染状况和环境容量等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政府应该加强对资源环境的监测与评估工作,建立资源环境监测与评估的长效机制,制定科学的监测评估规范,强化评估报告的公开透明。

总之,新时代自然资源管理体制的困境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思考,采取科学的对策。

通过优化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协调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完善审批制度,加强对资源环境的监测与评估等措施,能够有效地解决当前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

健全这方面的制度与管理体制,明确产权主体,实现资源最佳配置,有利于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和评价生态建设成效,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

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与管理体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应着力抓好如下几点:
理顺现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

一是设立统一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部门,统一行使各级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

明确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资源监管部门的职责分工,即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监管自然资源资产的数量、范围和用途,落实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人的权益,监管部门主要负责自然资源的保护与修复。

二是完成自然生态空间确权登记,包括产权界定作为基础和依据。

监管部门要让自然资源使用者的权益得到保护和实现,同时确保生态功能得到严格保护。

三是健全自然资源管理和监护的社会制衡机制,让公众、媒体、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进来。

建立多样化的自然资源所有权体系。

根据自然资源产权多样化特征,分门别类建立起多样的所有权体系。

对于产权界限比较清晰的自然资源,如森林、草原、矿山等,在平衡公共利益及所有者与使用者利益前提下,根据其使用、经营的公共性和外部性大小,可以将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分配或拍卖给国家、地方政府、企业和个人等不同的产权主体;对于产权边界模糊而难以界定的自然资源,如海洋水产资源、地下水等,应继续以公共产权主体为所有者,但需要改变目前政出多头的所有权结构,由统一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部门作为单一的所有者来管理。

建立统一的自然资源产权交易市场。

一是建立涵盖所有自然资源产权种类的交易市场,通过建立统一市场,加强对自然资源产权交易的监管,规范交易行为,吸引多方面的交易主体,提高交易的便捷化程度,从而达到规范和活跃自然资源产权交易的目的。

二是探索把部分自然资源的所有权私有化,形成公私产权对接的自然资源产权混合市场。

通过适当引入自然资源私有化,探索解决公共租金流失、价格机制失效、使用权过度滥用等问题。

建立和完善公共资源产品的价格政策和有偿使用制度。

要在资源型产品价格改革的基础上,全面深化对公共资源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有偿使用制度的改革。

要依据效用价值理论,对具有内在价值的资源产品进行定价;并建立新的资源价格政策,依据公共资源的自身特点,确定不同的资源价格政策,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建立自然资源资产核算体系。

要将自然资源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把合理评估自然资源产权与国民收入的核算结合起来,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将其作为衡量一个地区生态绩效的重要指标。

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相关法律体系。

由于自然资源资产的特殊性,决定法律修改应朝着有利于自然资源保护的方向发展,要注意突出市场和政府扮演的不同角色。

在总体把握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体制的改革,应在资产产权确定、用途管理、资源有偿使用、生态环境补偿、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排污权交易、领导生态责任追究、环境损害赔偿等方方面面,建立健全完备的制度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