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实验报告(3)

合集下载

景观生态规划实习报告

景观生态规划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日益加深,景观生态规划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景观生态规划的理论和实践,我于20xx年2月25日至20xx年5月25日在杭州海文嘉德规划建筑景观国际设计机构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实习。

二、实习单位简介杭州海文嘉德规划建筑景观国际设计机构是一家多元化专业设计的国际设计机构,主要设计师来自国内外,拥有丰富的项目经验和专业知识。

该公司致力于为国内外客户提供高品质的景观生态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服务。

三、实习内容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以下工作:1. 景观生态规划理论学习: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文献,了解景观生态规划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实践案例,为实际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2. 项目参与:参与多个景观生态规划项目,包括:- 项目一:某城市公园景观生态规划:负责对公园现状进行生态调查,分析生态环境问题,提出景观生态规划方案。

- 项目二:某居住区景观生态规划:参与居住区景观生态规划方案的设计,包括绿地系统规划、生态廊道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 项目三:某企业园区景观生态规划:负责园区生态景观规划方案的设计,包括生态植被恢复、水系整治、景观小品设计等。

3. 软件应用:学习并熟练运用ArcGIS、Photoshop等软件进行地图制作、景观分析、效果图制作等工作。

4. 团队协作:与项目团队成员紧密合作,共同完成项目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的提升:通过实习,我对景观生态规划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景观生态规划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2. 实践能力的提高:在项目实践中,我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3. 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在团队协作中,我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协调,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职业素养的培养:在实习过程中,我逐渐形成了良好的职业素养,包括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积极主动的工作精神等。

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实习报告

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实习报告

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实习报告实习地点: 延中绿地、崇明东滩湿地公园、滨江森林公园实习目的:通过参观调研上海的延中绿地、东滩湿地公园和滨江森林公园, 在较小范围的实例中体会和深入理解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了解园林专业发展的新动向。

通过实习对城市绿地和郊外湿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使自身的专业知识、专业素养得到一定的充实和提高。

正文一、城市绿地——延中绿地(一)、延中绿地简介延中绿地地处上海市黄浦区、卢湾区、静安区三区的交汇处, 位于南北、延安两条高架道交叉处的“真正市中心”, 由19片绿地组合而成, 缓解中心城区热岛效应, 给上海市民带来了清新的大自然的气息, 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这19片绿地形成既有相对独立又有互有联系的特色园林, 由此构成优美、浪漫的绿色交响乐章。

是上海市中心面积最大的公共绿地并且也是上海少数的城市生态公园之一。

(二)、延中绿地功能分区及其设计理念延中绿地共分七个区域, 也可以说是七个相对独立的园子, 分别坐落于黄浦区、卢湾区和静安区, 淮海路、金陵路、南京路等主要商业街近在咫尺绿地上空, 、延中绿地以其起伏的地形、浓密的林木灌丛、开朗的草坪、诱人的瀑布小溪, 形成一个立体的生态绿肺, 七个园子既各具特色, 又相互呼应, 并由空中步行桥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七个园子由春之园、感觉园、嗅觉园、触觉园、视觉园、听觉园、味觉园组成, 其中又设有很多景观节点, 形成具有上海特色的城市园林绿地。

在设计理念方面, 延中绿地着力渲染以人为本、以“蓝”与“绿”为主题, 力图在公顷的绿地中, 营造城市森林新景观, 唤起久居都市的人们保护水资源、保护植物生长的空间、保护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意识。

延中绿地的设计理念以“蓝”与“绿”贯穿始终, 以此警示人们, 水和植物与这座大都市息息相关, 每个市民要像对待自己的生命那样善待她。

(三)、延中绿地的植物配置延中绿地在选择植物方面有几点比较突出: 一是植物种类丰富,重视对本土植物的应用和植物专类园建设。

景观生态分析实验报告(3篇)

景观生态分析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室内数据分析,了解并掌握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特定区域景观格局及其生态功能,评估景观生态风险,并提出相应的生态保护与恢复建议。

二、实验地点与时间实验地点:湖北省宜昌市中心城区实验时间:2023年10月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与样品:- 地形图、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现状图- 地表植被样方、土壤样品、水样2. 仪器设备:- 全站仪、GPS定位仪、无人机、数码相机- 地形测量仪、土壤养分测定仪、水质检测仪- 计算机软件(ArcGIS、SPSS等)四、实验方法1. 数据收集:- 利用遥感影像和地形图,获取实验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地形地貌等信息。

- 利用无人机采集高分辨率影像,分析景观格局特征。

- 通过实地调查,获取植被样方、土壤样品、水样等数据。

2. 景观格局分析:- 利用ArcGIS软件,分析实验区域景观格局特征,包括斑块密度、景观多样性、景观均匀度等指标。

- 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空间分布关系。

3. 生态风险评价:- 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模型,评估实验区域景观生态风险,包括土壤侵蚀、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等方面。

4. 数据分析与结果:- 利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景观格局与生态风险之间的关系。

- 结合实地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生态保护与恢复建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景观格局分析:- 实验区域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城市建成区、农田、林地、水域等。

- 景观格局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建成区斑块密度较高,农田斑块密度较低,林地和水域斑块密度适中。

-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关系,如城市建成区与农田之间存在过渡带。

2. 生态风险评价:- 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实验区域土壤侵蚀风险较高,生物多样性丧失风险中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风险较低。

- 土壤侵蚀风险主要源于城市建成区扩张和农田水土流失。

- 生物多样性丧失风险主要源于城市建成区扩张和林地的破碎化。

景观生态学实训报告

景观生态学实训报告

一、前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景观生态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理解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提高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于近期参加了景观生态学实训。

本次实训以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为主要形式,旨在让我们深入了解景观生态学在生态环境保护、城市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二、实训内容1. 实地考察(1)考察地点:某城市中心公园(2)考察目的:了解城市公园景观生态特点,分析其生态功能与价值。

(3)考察内容:① 景观类型:植物群落、水体、人工设施等。

② 生态功能:物种多样性、水源涵养、碳汇功能、生态旅游等。

③ 价值评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

(4)考察结果:① 该公园景观类型丰富,植物群落结构稳定,水体水质良好。

② 公园具有良好的生态功能,对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③ 公园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 案例分析(1)案例背景:某城市新建住宅区景观规划(2)案例分析目的:探讨景观生态学在住宅区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3)案例分析内容:① 住宅区景观规划原则: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

② 住宅区景观规划策略:景观结构优化、植物配置、水体处理等。

③ 案例分析结果:① 该住宅区景观规划遵循了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② 景观结构优化,植物配置合理,水体处理得当。

③ 住宅区景观规划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实训心得通过本次景观生态学实训,我们收获颇丰:1. 深入理解了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如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性、景观格局与过程等。

2. 掌握了景观生态学在生态环境保护、城市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3. 增强了实地考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团队协作意识。

4. 认识到景观生态学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构建美丽中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四、总结本次景观生态学实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和掌握景观生态学知识的平台。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关注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努力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风景园林生态学实习报告

风景园林生态学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1.初步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

2.通过仪器测量植物的叶绿素含量,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湿度、负离子浓度和粉尘含量, 光照强度, 风速, 土壤盐度, 物质的辐射量。

并记录数据。

3、整理和分析数据, 了解植物与生态因子是怎样相互作用的。

实习时间:2011年09月24日实习地点:环艺楼附近(具体地点因测量项目而异, )试验仪器:叶绿素测定仪、粉尘含量检测仪、二氧化碳浓度测定仪、温湿度测定仪、负离子检测仪、光强测定仪、风速仪、土壤盐度测定仪、辐射检测仪。

实习内容:1.初步了解掌握如何使用各种测量仪器2.测定不同植物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植物周围的生态因子测定项目:一、植物叶绿素分析与总结:由数据可以看出, 常绿植物的叶绿素含量总体上要比落叶植物的叶绿素含量要高。

植物单体上看, 总体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而枝条外是新叶, 向内是老叶, 所以新叶的叶绿素含量大致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 可以推断常绿植物光合作用时间(落叶植物在冬季不进行光合作用)较长和效率相对较高, 而较成熟的叶片光合作用比新叶和老叶较高。

在园林植物应用上, 我们应合理科学地搭配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 在不影响美观的基础上, 提高植物群落光作用的利用率, 从而提升空气中的含氧量。

二、二氧化碳浓度分析与总结:从表上可以看出, 二氧化碳浓度在人口密集的地方(如女生宿舍, 男生宿舍, 食堂等)和靠近马路(如环艺楼前平空旷处, 林科大桥附近)含量较高, 而在植物比较多的地方(如外语楼东侧密林, 涉外食堂前坪种植林等)含量较低。

说明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浓度, 提高空气质量。

所以我们应在人流量多和车辆密集的地方, 尽量多配置绿色植物, 降低二氧化碳浓度, 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使生活环境更适宜。

三、温度和相对湿度分析与总结:此数据是上午测得的数据, 单从温度上观察, 人流量较多的地方温度比较高, 而树林等有遮蔽的地方温度较低。

景观生态学植物群调查实验报告

景观生态学植物群调查实验报告

人工植物群落生态调查一、实验目的通过对选定的人工配植的群落进行调查、观测、解剖、分析,掌握不同植物之间的配置关系规律,为城市景观植物配植与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1、植物种类调查结果及分析2、植物种与群落分析(1)按生活型分类:高位芽:羊蹄甲、黄金榕、池杉、大叶榕、蒲葵、扶桑、串钱柳、刺葵、落羽杉、美丽针葵、细叶棕竹、朱蕉、假连翘、红背桂、桂花、榕树、地上芽:花叶良姜、海芋、合果芋地面芽:三裂蟛蜞菊地下芽:草坪草、肾蕨一年生植物:鬼针草、酢浆草(2)按生态型分类:喜光植物:羊蹄甲、池杉、大叶榕、蒲葵、扶桑、串钱柳、落羽杉、刺葵、假连翘、桂花、榕树、三裂蟛蜞菊半阴植物:细叶棕竹、红背桂、朱蕉、美丽针葵、鬼针草、花叶良姜阴生植物:海芋、合果芋、酢浆草、肾蕨(3)优势树种:所调查的区域优势树种不明显,整个调查区域内大叶榕、落羽杉、蒲葵、羊蹄甲、串钱柳的盖度较大,均占主要地位,为小灌木营造林下空间。

(4)垂直结构:主要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

乔木层包括榕树、落羽杉、池杉、大叶榕、蒲葵、串钱柳、羊蹄甲;灌木层包括美丽针葵、扶桑、桂花、刺葵、假连翘、朱蕉、细叶棕竹、红背桂;草本层包括花叶良姜、鬼针草、海芋、合果芋、肾蕨、酢浆草;地被层包括草坪草、少量草花植物等。

(5)周期性与季相:根据所学知识预测,所调查区域周期性(年变化)表现不是非常明显,但是有周期性变化。

春季大叶榕抽新叶,落羽杉也会长出嫩绿的新叶,还有串钱柳此时也正是盛花时期,另外地被草花植物也开着小花,春季景象明显;夏季绿树浓荫;秋冬季节,落羽杉枝叶变黄,一年生草本植物也开始枯萎,但总体呈现的依然是绿树覆盖的景象。

总的来说,有季相变化但是变化不明显。

(6)水平结构:见A3平面图三、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所调查区域的分析与评价(1)生态学方面:该地块的植物设计能够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将形态和生态能够相适应的植物作合理配置,由于地块位于湖岸边,所以所用植物多为耐湿植物,由于A区乔木层为榕树,榕树的密闭性较强,林下阳光缺乏,故其下种植的植物均为阴生灌木和地被。

景观生态规划原理课程实习报告

景观生态规划原理课程实习报告

景观生态规划原理课程实习报告目录:引言----------------------------------------------------------------3 1.研究区概况--------------------------------------------------------31.1自然地理条件-------------------------------------------------31.2人文方面条件-------------------------------------------------42.基础设施----------------------------------------------------------53.餐饮住宿----------------------------------------------------------63.1餐饮---------------------------------------------------------63.2住宿---------------------------------------------------------74.古迹与建筑风貌----------------------------------------------------74.1古迹---------------------------------------------------------74.2建筑样式风格------------------------------------------------105.交通状况---------------------------------------------------------105.1外部交通条件------------------------------------------------105.2内部交通条件------------------------------------------------125.3河流航运----------------------------------------------------146.街道建筑测量-----------------------------------------------------156.1街道测量----------------------------------------------------156.2建筑测量----------------------------------------------------167.人文景观---------------------------------------------------------177.1建筑、特色小品----------------------------------------------177.2文物--------------------------------------------------------197.3居民对人文景观的认识、评价及建议-----------------------------208.结语-------------------------------------------------------------20 参考文献-----------------------------------------------------------21基于景观生态规划原理对黄龙溪古镇的调查研究——景观生态规划原理课程实习报告摘要:通过对以黄龙溪古镇为例的景观生态规划的调查研究,主要包括对资源环境、历史及文化习俗、人文景观、住宿餐饮、基础设施、教育卫生、古迹和建筑风貌、交通状况、游客调查、街道建筑测量、商店铺面以及土著居民的生产生活等方面的调查研究。

景观生态修复实习报告

景观生态修复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活动的加剧,许多地区出现了景观破坏、生态失衡等问题。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恢复景观多样性,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景观生态修复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加深对景观生态修复理论和方法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习目的1. 了解景观生态修复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原则。

2. 掌握景观生态修复项目的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估流程。

3.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三、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2021年7月15日-7月30日实习地点:XX市城市公园四、实习内容1. 项目背景及现状调查实习第一天,我们首先对XX市城市公园进行了全面调查,了解了公园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景观生态修复的必要性。

通过调查发现,该公园存在以下问题:(1)植被覆盖度低,物种多样性不足;(2)景观结构单一,缺乏层次感;(3)人工痕迹明显,生态功能退化;(4)游客活动频繁,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2. 景观生态修复规划与设计在了解项目背景及现状的基础上,我们开始进行景观生态修复规划与设计。

主要内容包括:(1)确定修复目标:提高植被覆盖度,增加物种多样性,恢复生态功能,改善景观结构;(2)制定修复方案:包括植被恢复、景观结构优化、人工痕迹减少、生态缓冲区设置等;(3)制定实施计划:明确实施时间、步骤、责任人等;(4)编制预算:根据修复方案,估算所需人力、物力、财力等。

3. 景观生态修复实施在规划与设计完成后,我们开始进行景观生态修复实施。

主要内容包括:(1)植被恢复:选择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植物种类,进行栽植和抚育;(2)景观结构优化:调整植物配置,增加层次感,提高景观美观度;(3)人工痕迹减少:清理垃圾,修复损坏的设施,减少人为干扰;(4)生态缓冲区设置:在公园周边设置生态缓冲区,减少城市污染对公园的影响。

4. 景观生态修复评估在景观生态修复实施一段时间后,我们对修复效果进行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中农业大学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景观生态学实验实验时间:2015年11月15日成绩:
专业班级:地信1302学号:2013303200213姓名:纪秋磊批阅老师:
不同水平的景观空间格局定量分析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和学习Fragstats的使用;
2.掌握不同水平的空间格局定量分析的方法;
3.观察和分析在不同幅度和粒度下各景观指数的特点;
二、实验内容
利用在实验一和实验二中处理产生的不同幅度,不同粒度的景观图。

分析幅度变化和粒度变化,景观空间格局指数的变化特征。

分析的指标包括:
斑块数量(NP):NP=ni,ni为在整个景观中第i种类型所包含斑块总数;斑块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衡量某一特定斑块类型的破碎程度
斑块面积(Patch Area):
,每一个包括景观马赛克的斑块的区域,也许是包含在景观中的最重要的和有用的信息。

圈定斑块的4-邻域或8-邻域规则的选择都会对这一指标的影响。

斑块周长(Patch Perimeter):
PERIM=Pij,斑块周长包括任何内部孔,无论周边是真正的边缘或没有(例如,当景观边界存在时,一个斑块被景观边界一分为
二)。

斑块密度(Patch Density):
PD=N/A,即每平方公里的斑块数
景观聚集度指数(Aggregation Index):
C=C max+∑∑
==
n
i
n
j
ij
P
11ln(ij P),式中C max是聚集度指数的最大值
[2ln(n)],n为景观中斑块类型总数,ij P为斑块类型i与j相邻的概率
分维数(Fractal Dimension Index):
P=k2/d F A,d F=2ln(P/k)/ln(A),式中,P是斑块的周长,A是斑块的面积,d F是分维数,即不规则几何形状的非整数维数。

k 是常数。

Shannon多样性指数
(Shannon Diversity Index):
,即每一斑块类型所占景观总面积的比例乘以其对数,然后求和,取负值,当斑块类型增加或各类型板块所占面积比例趋于相似时,SHDI的值也相应增加。

周长面积比(Perimeter-Area Ratio)
:
,即斑块的周长与面积的比值,周长面积比是一个简单的形状复杂度,但没有对简单的欧氏形状(例如,正方形)标准化。

这个指标的一个问题是,它随斑块大小而变化。

例如,保持形状不变,斑块尺寸的增加会导致周长面积比减少。

平均斑块面积指数(Mean Patch Area Index):
10-,表示景观中所有斑块的总面积(平方米)除以斑MPS=(A/N)*6
10-(转换成平方千米)。

块总数,再乘以6
斑块丰富度(Patch Richness):
PR=m,表示景观中不同斑块类型总数。

斑块形状指数( Patch Shape Index):
面积(平方米)的平方根,再乘以正方形校正系数。

当景观中只有一个正方形斑块时,LSI=1;当景观中斑块形状不规则或偏离正方形时,LSI值增大。

共11个指标,产生分析曲线(如图),结合理论课内容,解释原因。

三、实验步骤及结果
1、打开Fragstats软件点击新建,新建一个工程
2、点击Add layer,添加数据;逐一添加自己处理的后的img图像
3、在Commontables中的classdescriptors添加类属性文件命名为header.Fcd
4、在Analysisparameters中的samplingstrategy设置分析参数
5、选择景观分析指数
(01)在Patchmetrics中的Area-Edge选项卡中勾选Patch Area (AREA)和Patch Perimeter(PERIM)
(02)在Classmetrics中的Aggregation选项卡中勾选Number of Patches(NP)和Patch Density(PD)
(03)在Landscape metrics中的Diversity选项卡中勾选Patch Richness(PR)和Shannon’s Diversity Index
6、点击运行(Run)并得出结果
7、同理,添加不同粒度图像,进行景观指数分析。

8、将结果在Excel中整理分析
四、实验结果
在类型水平上研究斑块数量(Number of Patches)和斑块密度(Patch Density)的关系,从实验结果的折线图中可以看出,在相同幅度下,粒度越大NP(斑块数量)越小,PD (斑块密度)越小,两者趋势相同,这是因为随着粒度的增大,相近的斑块可能会发生合并,因而导致斑块数减少,在相同面积内,密度也随之减小;在相同粒度下,幅度越大NP 越大,PD无明显变化,这是因为,随着幅度的增大,影像区域随之增大,斑块数量故而增大,而同时,幅度的变化对相同区域内的斑块数并无明显影响,所以斑块密度无明显变化。

在景观水平上研究景观聚集度指数(Aggregation Index)、Shannon多样性指数(Shannon Diversity Index)
的关系,从实验结果的折线图上可以看出,它们随景观幅度或粒度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随景观幅度和粒度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反,幅度越大,AI(景观聚集度指数)、SHDI(多样性指数)越大,粒度越大,AI、SHDI越小。

五、实验心得
这次的实验我们接触到了新的软件Fragstats,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挑战,Fragstats看似简单,但是功能却相当强大,是数据处理的强大助手,在借助Excel的情况下控制变量,通过折线图得出了实验结果,不同水平的景观空间格局的定量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