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酸雨对太湖地区主要水稻土土壤pH及植物生长的影响
酸雨影响植物生长实验报告

酸雨影响植物生长实验报告摘要:酸雨作为一种环境问题,对植物生长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本实验通过模拟酸雨环境,研究了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并观察了不同酸度条件下植物的长势和根系发育情况。
结果表明,酸雨对植物的生长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在高酸度条件下。
这一研究为深入了解酸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了实验证据。
引言:酸雨是由大气中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与水蒸气反应形成的,主要包括硫酸和硝酸。
近年来,酸雨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对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植物作为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其生长状况直接受到酸雨的影响。
因此,本实验旨在研究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为进一步认识酸雨对生态和农业的危害提供实证数据。
材料与方法:材料:- 大豆种子- 不同浓度的硫酸和硝酸溶液- 淡水方法:1. 在实验开始前,将大豆种子分成若干组,每组包含相同数量的种子。
2. 准备不同浓度的硫酸和硝酸溶液,分别标记为A、B、C三组。
3. 将每组大豆种子放置在浸泡盘中,用相应浓度的酸雨溶液浸泡。
4. 在室温下,保持种子浸泡24小时。
5. 浸泡后,将种子移至含有淡水的培养皿中,继续生长。
6. 每天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叶片数量、叶片颜色和根系生长情况。
7. 持续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情况,直到出现明显差异。
结果与讨论:在本实验中,我们观察了酸雨对大豆植物生长的影响。
根据实验条件,我们设置了三个不同酸度的处理组:A组为对照组(使用淡水浸泡),B组为中等浓度酸雨处理组,C组为高浓度酸雨处理组。
结果显示,C组植物的生长情况明显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
在浸泡完成后的前几天,观察到C组的叶片数量较对照组和B组明显减少,叶片颜色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黄化。
而对照组和B组的植物生长则相对健康,叶片数量较多,颜色也较绿。
进一步观察发现,在C组植物的根系发育方面也受到了较大影响。
与对照组和B组相比,C组的根系生长较缓慢,根部呈现较浅的颜色。
根系是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重要部分,根系发育不良会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生理状态。
模拟酸雨对植被的危害

模拟酸雨对植被的危害1872年英国科学家史密斯分析伦敦市的雨水成份时发现:农村雨水中含碳酸铵,酸性不大;郊区雨水含硫酸铵,略显酸性:市区雨水含硫酸或酸性的硫酸盐,呈酸性。
于是史密斯首先在他的著作《空气和降雨:化学气候学的开端》中提到“酸雨”这一术语。
什么是酸雨呢?简单的说,酸雨就是pH值低于5.6的大气降水,包括雨、雪、雾、露、霜。
由于空气含CO2,而CO2溶于水后使水变成弱酸性,因此,雨水通常情况下就有一定的弱酸性,但是在正常降水的PH值不会低于5.6,因为CO2的饱和溶液的pH值为5.6。
那么酸雨是怎样形成的呢?酸雨是大气污染物排放、迁移、转化、成云和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产生降雨的综合过程的产物,其主要成分是H2SO4和HNO3,两者占酸总量的98%以上。
我国酸雨中H2SO4占多数,其含量是HNO3的10倍。
这表明我国的酸雨主要是SO2造成的。
酸雨对森林植被,农作物的影响很大。
根据国内对105种木本植物影响的模拟实验,当降水PpH值小于3.0时,可对植物叶片造成直接的损害,使叶片失绿变黄并开始脱落。
叶片与酸雨接触的时问越长,受到的损害越严重。
野外调查表明,在pH值小于4.5的地区,马尾松林、华山松和冷杉松等出现大量黄叶并脱落,森林成片衰亡。
实验方案:1制pH值为4.0的稀硫酸溶液若干。
2在室外移植两棵品种相同的植物。
其中一株用配制好的硫酸溶液每隔三天喷洒一次(实验组),另一株用自来水喷洒(对照组),记录每次的喷洒时间,硫酸的用量,阳光是否充足等。
尽量使其生长环境相似。
3连续操作20次后,实验组与对比组作对照,从叶子的颜色、稠密程度,花的颜色及枯萎程度等方面把酸雨对植物的危害情况做出分析。
模拟酸雨对植被的危害记录表。
酸雨对土壤肥力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

酸雨对土壤肥力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重。
其中,酸雨作为一种严重的大气污染现象,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大气中的氮氧和硫氧化物与水蒸气结合形成酸性物质,通过降雨的方式降落至地表。
对于土壤肥力和农作物生长来说,酸雨所带来的影响十分显著。
首先,酸雨对土壤的酸化作用会直接影响土壤肥力。
酸雨的主要成分是硫酸和硝酸,它们会与土壤中的钙、镁等碱性离子结合,形成溶解度较低的盐类,从而导致土壤的PH值下降。
土壤PH值的降低不仅会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还会导致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释放,对土壤的肥力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酸雨的酸性成分也会直接破坏土壤粒结构,使土壤变得松散,对水分和养分的保持能力下降,增大了土壤侵蚀和流失的风险,进而降低了土壤肥力。
其次,酸雨对农作物的生长也带来了一系列不利影响。
酸雨中的酸性成分会破坏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降低土壤中氮素、磷素等养分的有效性,从而限制了农作物的养分吸收和利用能力。
此外,酸雨还会直接抑制农作物的光合作用,阻碍了植物光合产物的合成,导致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
研究表明,长期受酸雨侵蚀的农田中,农作物的产量普遍较低,品质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
然而,尽管酸雨对土壤肥力和农作物生长有着负面影响,但不同土地和作物品种对酸雨的响应并不完全一致。
一些研究发现,从酸雨中提取的硫酸和硝酸离子在土壤中能很快被吸附、淋失或与土壤中的其他离子结合,从而减少对土壤和作物的损害。
此外,一些耐酸耐贫瘠品种的农作物在酸雨环境中也能较好地保持生长,其生理特性使其对酸性环境的适应性增强。
综上所述,酸雨对土壤肥力和农作物生长有着明显的不利影响。
它造成了土壤酸化、土壤肥力下降以及农作物养分吸收和光合作用受限等问题。
然而,酸雨对不同土地和农作物的影响程度有所差异,一些因素如土壤性质、作物品种等也会影响酸雨对土壤肥力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因此,在面对酸雨带来的挑战时,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找出降低其影响的方法,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确保农作物的可持续发展。
酸雨实验观察酸雨对植物的影响

酸雨实验观察酸雨对植物的影响酸雨是指大气中含有过量酸性物质,使降雨的酸度较正常情况下偏低的一种自然现象。
酸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其中包括植物生长受阻、土壤酸化和水源的污染等。
为了更好地了解酸雨对植物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次酸雨实验。
实验目的:观察酸雨对稻草和豌豆幼苗生长的影响,并分析可能的原因。
实验材料:1. 稻草2. 豌豆种子3. 酸雨溶液4. 普通水溶液(对照组)5. 盆栽土壤6. 盆栽花盆7. pH试纸8. 摄影设备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准备稻草和豌豆种子,并分别放入盆栽花盆中。
2. 实验组:向实验组的花盆中注入一定浓度的酸雨溶液,确保土壤与酸雨溶液充分接触。
3. 对照组:向对照组的花盆中注入相同体积的普通水溶液,与实验组保持一致的条件。
4. 实验观察:记录每天的实验观察结果,包括植物生长情况、叶片颜色变化、根系发育等。
5. pH值测定:使用pH试纸测试酸雨溶液的酸度,以便进行后续数据分析。
6. 实验结果记录:将实验数据整理并进行分析,寻找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规律。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数据收集,我们得出了以下实验结果:1. 实验组中的稻草和豌豆幼苗受到酸雨的影响明显大于对照组。
实验组中的植物生长较慢,叶片出现黄化现象,枝条干瘪,根系生长不良。
2. 对照组中的植物生长正常,叶片翠绿,茁壮成长。
实验分析:1. pH值测定:酸雨溶液的pH值明显低于正常水溶液。
这表明酸雨溶液酸度较高。
2. 植物对酸雨的敏感性:植物对酸度较高的酸雨溶液更为敏感,其生长、光合作用和根系发育受到抑制。
我们分析认为,酸雨对植物的影响主要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1. 酸性溶液对土壤酸化:酸雨中的硫酸和硝酸等酸性物质进入土壤,导致土壤的酸化,破坏了土壤微生物和多种养分的平衡,使植物无法吸收足够的营养。
2. 根系受阻:酸雨溶液中的氢离子可导致土壤中大量的铝毒离子释放,高浓度的铝离子抑制了植物根系的生长。
3. 光合作用受阻:酸雨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浓度升高,进入植物叶片,破坏了叶片的结构和功能,影响了光合作用的进行。
酸雨对土壤酸化和植物生长的影响

酸雨对土壤酸化和植物生长的影响酸雨是一种已经为人们所熟知的环境问题,它不仅对大气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同时也对土壤和植物生长造成了严重威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酸雨对土壤酸化和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措施。
一、酸雨引发土壤酸化的机制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过多,与大气中的水分和氧反应而产生硫酸和硝酸,从而降到地面上。
一旦酸雨降落到土壤上,其中的硫酸和硝酸离子会与土壤中的钙离子、镁离子等碱性物质发生反应,使土壤的酸碱度发生改变。
长期以来,土壤酸化现象大大加剧,使得许多土壤中的重要养分逐渐流失,严重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发育。
二、酸雨对土壤的影响1. 养分流失:酸雨降落在土壤中,会溶解土壤中的有机酸、无机酸和其他物质,导致土壤酸化和营养元素的流失。
特别是镁、钙、钾等重要的营养元素被酸雨溶解后排走,土壤变得贫瘠,给植物生长带来了重大隐患。
2. 铝中毒:土壤酸化后,土壤中的铝离子得到释放。
铝是一种高度活泼的元素,它会和植物根系中的磷结合,形成难溶的沉淀物,阻止了磷的吸收。
这导致了植物生长发育的严重障碍,甚至死亡。
3. 酸性土壤微生物的受损:酸雨对酸性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也产生了广泛影响。
这些微生物在土壤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分解有机质、固氮和供应植物营养元素等。
酸雨对它们的抑制和破坏,不仅影响了土壤中的生态系统平衡,还进一步抑制了植物的生长。
三、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1. 餐叶和叶片氧化: 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导致植物叶面上的叶绿素分解,进而降低光合作用的能力,限制植物的蓄能能力、生长和发育。
2. 根系与水分吸收: 酸雨对土壤的酸化严重破坏了植物的根系环境。
酸性土壤中的铝离子和其他元素的过量释放威胁到植物的根系健康,破坏了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
3. 增加病虫害发生: 酸雨会降低土壤中有益菌的活力和数量,降低了植物的抗病能力。
同时,酸性土壤还为一些寄生虫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增加了病虫害的发生率。
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近年来,酸雨问题日益严重,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酸雨主要由大气中的硫酸和硝酸降下,在与土壤或水接触时会产生一系列化学反应,给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带来一定的危害。
本文将重点探讨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来应对这一问题。
首先,酸雨会对土壤酸碱度产生影响。
长期受到酸雨浸泡的土壤会逐渐酸化,导致土壤酸碱度下降。
酸性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如铝离子、锰离子等会对植物根系造成直接损伤,阻碍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同时,酸性土壤中钙、镁等元素的含量也会减少,从而影响植物的正常生理代谢。
因此,酸雨对土壤酸碱度的影响是对植物生长的首要影响。
其次,酸雨对植物的叶片造成伤害。
酸雨降下后,其中的酸性物质会与植物叶片表面的蜡质发生反应,破坏叶片的防护层。
这样一来,植物叶片容易受到病菌和害虫的侵袭,引发疾病。
此外,酸雨中的有毒离子还会进入植物叶片,干扰叶绿素的合成,造成光合作用的受阻。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过程,其受到抑制将直接影响植物的养分供应和能量生产,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再次,酸雨会破坏植物根系的微生态环境。
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它们对于维持土壤的生态平衡和供给植物养分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受到酸雨的侵蚀,土壤中的微生物会急剧减少。
缺少这些微生物的协助,植物根际生态环境会受到破坏,影响植物根系的正常发育和养分吸收。
由此可见,酸雨对植物根系所依赖的微生态环境的影响是直接而严重的。
为了减轻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我们应该采取相应措施。
首先,加强对大气污染的监管和治理工作,减少硫酸和硝酸等酸性物质的排放,降低酸雨的形成。
其次,加强土壤的酸碱中和工作,采用石灰等调节剂来中和土壤的酸性,提高土壤的酸碱度,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另外,还可以通过施用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来增加土壤的养分含量,提高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能力。
此外,重视和保护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并合理利用生物技术手段来促进微生物生长,改善植物根际环境,增强植物的抗逆性。
酸雨对土壤环境与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酸雨对土壤环境与农作物产量的影响近年来,酸雨逐渐成为全球环境领域的热点问题,其对土壤环境与农作物产量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有超过80个国家和地区受到酸雨的侵袭,其中包括我国的部分地区。
本文将从酸雨对土壤酸碱度、营养元素流失、土壤微生物群落以及对农作物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并探讨一些缓解酸雨对土壤环境与农作物产量影响的方法。
首先,酸雨对土壤酸碱度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由于雨水中的酸性物质(如硫酸、硝酸)与土壤中的碱性物质(如钙、镁)发生反应,使土壤的pH值下降,从而导致土壤变酸。
酸性土壤不仅直接对植物根系造成伤害,还会导致土壤中微生物活性减弱、土壤结构破坏、有机质分解速度降低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此外,酸性土壤还会导致土壤中一些有益微量元素(如锌、铁)的溶解度增加,从而使这些元素的有效性降低,造成农作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不足。
其次,酸雨还会导致土壤中的营养元素流失。
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中的铵态氮、硝态氮等氮素形态会发生转化,从而使硝酸盐大量流失。
此外,酸雨还会使土壤中的磷、钾等重要营养元素溶解度增加,进一步加速了这些元素的流失速度。
这些营养元素的流失不仅导致了土壤肥力的下降,也会对地下水环境造成污染,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带来不利影响。
另外,酸雨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也有一定的影响。
土壤中的微生物是维持土壤的生态平衡以及农作物生长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酸雨的酸性作用却会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研究表明,酸雨环境下土壤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数量明显减少,一些有益微生物(如固氮菌、解磷菌)的活性下降,从而对土壤养分循环和植物的营养吸收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酸雨还会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导致一些致病菌的增多,增加了农作物发生病害的风险。
然而,面对酸雨对土壤环境与农作物产量的影响,人们也在不断探索缓解和治理的方法。
首先,加强酸雨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对受酸雨侵袭的地区进行实时监测和精准预警,有助于及时采取措施减少酸雨对土壤环境的损害。
模拟酸雨对水稻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模拟酸雨对水稻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闫荣玲;廖阳;郭平安【期刊名称】《湖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00)001【摘要】通过模拟不同pH值(分别为3.0,4.0,5.0)的酸雨胁迫处理水稻(Oryza sativa)种子和幼苗,以了解酸雨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pH值5.0的模拟酸雨对水稻种子发芽率影响不明显,但pH值4.0和pH值3.0处理下种子萌发率显著下降;幼苗对不同程度的模拟酸雨胁迫均敏感,各生长指标包括叶长、苗高、植株鲜重、不定根数等被显著抑制,且随着pH降低,被抑制程度越甚.试验结果表明,模拟酸雨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发育均有影响,且幼苗阶段较种子萌发阶段对酸雨的影响更为敏感.【总页数】3页(P90-92)【作者】闫荣玲;廖阳;郭平安【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工程系,湖南永州425100;湖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工程系,湖南永州425100;湖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工程系,湖南永州425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29【相关文献】1.6种杂草水浸提液对水稻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J], 李文红;张朝显;曹丹2.6种杂草水浸提液对水稻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J], 李文红;张朝显;曹丹;;;3.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水稻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J], 信彩云;马惠;赵庆雷;王瑜;刘奇华;杨军;陈博聪;林香青4.纳米氧化锌对水稻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J], 殷小冬;贾艳艳;诸俊;顾大路;杨文飞;杜小凤;文廷刚;孙爱侠;钱新民;施洪泉5.模拟酸雨下氯化镧处理对小麦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J], 陆晓民;盛伟;杨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拟酸雨对太湖地区主要水稻土土壤pH及植物生长的影响成杰民 潘根兴 仓 龙 杨建军 王敬海(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南京210095)E ffect of simulation acid rain on plant and pH of paddy soils in T aihu areaCheng Jiemin ,Pan G enxing ,Cang Long ,Y ang Jianjun and Wang Jinghai(C ollege of Res 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Nanjing Agric Univ ,Nanjing 210095)太湖地区是我国高强度经济开发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环境污染不断加剧[1,2]。
由此引起土壤环境质量强烈地变化。
笔者对太湖地区土壤环境质量研究证明,近10年来,该地区水稻土中重金属元素活性升高伴随着土壤酸化[3]。
本文试图以缓冲能力不同的太湖地区两种典型的水稻土(乌泥土和白土)为供试土壤,以一年生意大利黑麦草(Loliun multiflorum )为供试作物,配制不同pH 值的模拟酸雨为灌溉水。
在盆栽条件下,多次刈割鲜草,通过对产草量、土壤样品的化学分析,研究模拟酸雨长期作用对土壤pH 值及植物生长的影响,为太湖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1 供试土壤 供试土壤采自太湖地区吴县市具有代表性的水稻土(白土、乌泥土)耕层(0~15cm ),基本性质列于表1。
表1 供试土壤的基本农化性质T able 1 B asic properties of soils studied土壤类型S oilpH 值(H 2O )有机质/g ・kg -1OM 全N/g ・kg -1T otal N 速效P/mg ・kg -1Available P 速效K /mg ・kg -1Available K 全Cu/mg ・kg -1T otal Cu 全Zn/mg ・kg -1T otal Zn 全Pb/mg ・kg -1T otal Pb 白土Bleached soil 乌泥土Paleo 2gley soil419461132019251611621144811571444013950198281952715043180691822816330107112 生物试验每盆装土3kg ,1998年11月5日播种多年生黑麦草,播前每盆加尿素11043g ,磷酸氢二钾1100g ,苗出齐后间苗,每盆留30棵。
用两种土壤(白土、乌泥土),各设4个处理:以pH 516的模拟酸雨浇灌的为对照,和pH 值为410,310,210的模拟酸雨浇灌的处理,3次重复。
整个试验过程中,黑麦草生长所需水分按各处理用模拟酸雨浇灌。
其配制方法见文献[4]。
收稿日期:1999Ο11Ο03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0,23(2):116~118Journal o 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 sity113 分析方法土壤农化性质的测定:参照文献[5];土壤中Cu 的测定:用王水Ο高氯酸消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Ξ;植株中Cu 的测定:采用干灰化Ο湿消化结合,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3。
2 结果与讨论211 模拟酸化对黑麦草产量的影响 1998年11月至1999年6月黑麦草生长期间,分别在1999年的2月、4月和6月分三次刈割鲜草。
分别统计两种供试土壤上各处理的干草平均产量,以对照为基数的相对产量列于表2。
表2 盆栽黑麦草地上部生物量及相对产量T able 2 E ffect of acid rain on the yield of rye grass in greenhouse experiment乌泥土Paleo 2gley soil对照CK处理1Treatmen 1处理2Treatmen 2处理3Treatmen 3白土Bleached soil对照CK处理1Treatmen 1处理2Treatmen 2处理3Treatmen 3第一茬First reaping 每盆产量/g Y ield per bowl 1172cB 2155bA 2150bA 2178aA 1180bB 2105bB 2150aA 2153aA 相对值/%Relative yield 100150145162100114139141第二茬Second reaping 每盆产量/g Y ield per bowl 3156aA 3159aA 3187aA 3147aA 3144bB 3163bB 4114aA 3131bB 相对值/%Relative yield 10010110997151001061209612第三茬Third reaping每盆产量/g Y ield per bowl 2107aA 1170bA 2101aA 1160bA 1183aA 1140bB 1150bB 0149cC 相对值/%Relative yield100821197117713100761582102168 3多重比较采用Duncan πs 法。
小写字母代表0105显著水平,大写字母代表0101显著水平,处理之间有相同字母者差异不显著。
3The com parison between different treatments uses ‘Duncan πs ’.The small letter indicates 0105remarkableness and the capital letter indicates 0101re 2markableness.The same letters in different treatments show no remarkableness.结果表明:(1)模拟酸化对干草产量的影响在各割次中有所不同。
两种供试土壤与对照相比,各处理的相对产量均为:第一茬处理明显高于对照,且随处理pH 值的降低产量增高,说明模拟酸雨对产量有正效应,与王力军[6]等的研究结果吻合;第二茬两种土壤上各处理与对照之间差异均不显著,当处理pH 等于210时,产量略有下降;第三茬则与第一茬的趋势相反,处理显著低于对照,且随处理pH 值的降低,表明土壤酸化对产量有负效应。
(2)模拟酸化对两种供试土壤上黑麦草产量的影响强度有所差异。
对缓冲能力较弱的白土影响强度较大。
如白土上黑麦草相对产量第一茬按处理顺序依次为pH 410(114%),pH 310(139%)和pH 210(141%),随pH 值下降而递增;第三茬按处理顺序依次为7615%,8210%和2618%,表现出随pH 值下降而递减的趋势。
而在乌泥土上则差异不明显。
212 模拟酸化对土壤pH 值的影响在模拟酸雨长期作用下,各茬收获后的土壤pH 值(表3)随收割茬次的增加有所下降,对照的降幅小于处理,处理间降幅随处理pH 值的降低而增大,至第三茬收割时,白土的pH 值已降至4158~4118,与原土(pH 4194)相比分别下降0146~0176个pH 单位,而乌泥土降至5126~4160,与原土(pH 6113)相比分别下降0187~1153个pH 单位,乌泥土的降幅高于白土。
这是土壤原pH 值不同所致[7]。
・711・第2期 成杰民等:模拟酸雨对太湖地区主要水稻土土壤pH 及植物生长的影响Ξ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编写组1环境监测分析方法1城乡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局,1983.300~302表3 种植三茬后土壤pH 值T able 3 Soil pH after three crops乌泥土Paleo 2gley soil对照CK处理1Treatmen 1处理2Treatmen 2处理3Treatmen 3白土Bleached soil对照CK处理1Treatmen 1处理2Treatmen 2处理3Treatmen 3第一茬First reaping 61035191517351214191419141834158第二茬Second reaping 51715170515351004178417641674126第三茬Third reaping51265126512641604158415641504118参考文献1 陈家其1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1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4,4(4):29~232 蒋定安,成杰民1近10年来宜兴市水稻土表层土壤pH 及B 、Cu 、Zn 、Mn 有效态含量的变化1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7,20(4):111~1133 赵其国1从现代土壤学看江苏农业持续发展中的问题1土壤,1996,(4):169~1754 汪雅各,盛沛麟,袁大伟1模拟酸雨对土壤金属离子的淋溶和植物有效性影响。
环境科学,1988,9(2):22~265 史瑞和,鲍士旦主编1土壤农化分析(第二版)1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29~1866 王力军,青长乐,牟树森1模拟酸雨对土壤化学及蔬菜生长的影响1农业环境保护,1993,12(1):17~207 潘根兴,冉玮1中国大气酸沉降与土壤酸化问题1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1994,3(4):243~252(责任编辑 张耀栋 是雅蓓)・811・ 南 京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第23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