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全单元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第五单元写作《学写游记》课件(共27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
(二)文化层面
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 的玉器店。经过一座院子,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 经过售卖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我想停下来看看,东巴文的 “水”字是怎样的写法。但我停不下来,没有看见。我确实想停下来, 想被掺入砚池中,被醮到笔尖,被写成东巴象形文的“水”,挂在店 中,那样,来自全世界的人都看见我了。
④总结,由衷 赞美青海湖。
பைடு நூலகம்
名师总评
本片段作文以“湖边”为立足点,重点围绕青海湖湖 水的“清澈”,采用平视、远眺等多种视角来观察, 运用动静相衬、远近结合、比喻等多种描写手法,最 后总结,由衷赞美了青海湖让人惊叹的美。
二、我们可能都有过旅游的经历。旅途中,我们不 仅观赏自然风光,了解民风民俗,同时也会有许多 新奇的感受,产生很多思考和遐想。选择一处自己 游览过的景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游记。不少于 600字。
——梁衡《壶口瀑布》
3.要合理安排顺序,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条 理更加清楚
写景 顺序
1.按照游踪顺序(移步换景、定点观察)描写 景物。
2.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描写景物。
3.按照空间(方位)顺序描写景物。
写游记
交代游踪 叙描美景 抒写感受
略写 详写 略写
写作思路
两种写作思路:
一、按照参观游览的顺序来写。这个方法游览线路明确,读者容易随 着作者的描述身临其境,产生共鸣。
二、按照游览者独特体验,分类描摹,一般采用先概括再分述的结构 方法,这样可以突出感受,突显作者的个性。
初中生写作游记,多以记叙游览参观见闻、描摹景物为主,同时穿插 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因此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由景说理等手法, 都是需要同学们细心领会的技法。
(二)文化层面
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 的玉器店。经过一座院子,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 经过售卖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我想停下来看看,东巴文的 “水”字是怎样的写法。但我停不下来,没有看见。我确实想停下来, 想被掺入砚池中,被醮到笔尖,被写成东巴象形文的“水”,挂在店 中,那样,来自全世界的人都看见我了。
④总结,由衷 赞美青海湖。
பைடு நூலகம்
名师总评
本片段作文以“湖边”为立足点,重点围绕青海湖湖 水的“清澈”,采用平视、远眺等多种视角来观察, 运用动静相衬、远近结合、比喻等多种描写手法,最 后总结,由衷赞美了青海湖让人惊叹的美。
二、我们可能都有过旅游的经历。旅途中,我们不 仅观赏自然风光,了解民风民俗,同时也会有许多 新奇的感受,产生很多思考和遐想。选择一处自己 游览过的景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游记。不少于 600字。
——梁衡《壶口瀑布》
3.要合理安排顺序,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条 理更加清楚
写景 顺序
1.按照游踪顺序(移步换景、定点观察)描写 景物。
2.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描写景物。
3.按照空间(方位)顺序描写景物。
写游记
交代游踪 叙描美景 抒写感受
略写 详写 略写
写作思路
两种写作思路:
一、按照参观游览的顺序来写。这个方法游览线路明确,读者容易随 着作者的描述身临其境,产生共鸣。
二、按照游览者独特体验,分类描摹,一般采用先概括再分述的结构 方法,这样可以突出感受,突显作者的个性。
初中生写作游记,多以记叙游览参观见闻、描摹景物为主,同时穿插 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因此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由景说理等手法, 都是需要同学们细心领会的技法。
第五单元写作《学写游记》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有新意。
【任务二】写一篇议论文。 提示:(1)选择旅行带给你的某一改变来确定观点。 (2)所提炼的相关素材能证明你的观点;能运用多种 论证方法,论证有力。 (3)文章要结构完整;分段恰当,各段之间有清晰、 自然的过渡。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章不少于500字;③不要出现 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中考真题
(宁波中考)阅读下面文字,任选一个任务,按要求写作。 旅行,可以改变认识,可以改变习惯,可以改变观
念,…… 【任务一】写一篇游记。 提示:(1)根据游览的行踪合理安排游记的写作顺序。
所选取的景物、事件或历史传说等能触发你某一方面的改变。 (2)写清楚旅行带给你的具体改变。 (3)如果写想象的旅行,还要做到想象合乎生活逻辑,
【真题解读】
审清题目,既可以选择写游记,也可以选择写议论文。选择 写游记,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立意、构思。一是要符合游 记的表现形式——游记的显著特点是交代游踪,不管是移步换景 还是定点观察,游踪要清晰。二是要从“游”中得出成长感悟。 “游”中之得,不要仅停留于情感层面,只有深入成长哲理的高 度,才能写出更切合题意的文章。三是要从“实”与“虚”两个 方面关注成长与“改变”。不可将“旅行”简单地抽象化,比如, 写成在“书”中旅行、人生之旅,在虚化“游行”的同时,不要 忘了明确游踪,体现游记的文体特点。
要表达出独特的感受
例文展示 秋天的西山
秋天的西山是美丽的。秋高气爽,阳光灿烂。 站在半山腰上,抬头仰望,湛蓝的天空中飘着朵 朵白云。俯瞰山脚下,太湖一望无垠,令人心旷 神怡。远望田野,大片大片金黄色的稻谷,在阳 光下闪闪发光。风吹过,金色的波浪此起彼伏, 煞是好看。近处的山坡上沉甸甸、黄澄澄的橘子 压弯了树枝,令人垂涎欲滴。枯萎变黄的草,恰 似给山穿上了一件金黄色的外衣;而那红得热烈 的枫叶,正忙着为这件外衣绣花。山路旁,盛开 着点点金菊……
【任务二】写一篇议论文。 提示:(1)选择旅行带给你的某一改变来确定观点。 (2)所提炼的相关素材能证明你的观点;能运用多种 论证方法,论证有力。 (3)文章要结构完整;分段恰当,各段之间有清晰、 自然的过渡。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章不少于500字;③不要出现 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中考真题
(宁波中考)阅读下面文字,任选一个任务,按要求写作。 旅行,可以改变认识,可以改变习惯,可以改变观
念,…… 【任务一】写一篇游记。 提示:(1)根据游览的行踪合理安排游记的写作顺序。
所选取的景物、事件或历史传说等能触发你某一方面的改变。 (2)写清楚旅行带给你的具体改变。 (3)如果写想象的旅行,还要做到想象合乎生活逻辑,
【真题解读】
审清题目,既可以选择写游记,也可以选择写议论文。选择 写游记,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立意、构思。一是要符合游 记的表现形式——游记的显著特点是交代游踪,不管是移步换景 还是定点观察,游踪要清晰。二是要从“游”中得出成长感悟。 “游”中之得,不要仅停留于情感层面,只有深入成长哲理的高 度,才能写出更切合题意的文章。三是要从“实”与“虚”两个 方面关注成长与“改变”。不可将“旅行”简单地抽象化,比如, 写成在“书”中旅行、人生之旅,在虚化“游行”的同时,不要 忘了明确游踪,体现游记的文体特点。
要表达出独特的感受
例文展示 秋天的西山
秋天的西山是美丽的。秋高气爽,阳光灿烂。 站在半山腰上,抬头仰望,湛蓝的天空中飘着朵 朵白云。俯瞰山脚下,太湖一望无垠,令人心旷 神怡。远望田野,大片大片金黄色的稻谷,在阳 光下闪闪发光。风吹过,金色的波浪此起彼伏, 煞是好看。近处的山坡上沉甸甸、黄澄澄的橘子 压弯了树枝,令人垂涎欲滴。枯萎变黄的草,恰 似给山穿上了一件金黄色的外衣;而那红得热烈 的枫叶,正忙着为这件外衣绣花。山路旁,盛开 着点点金菊……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刘禹锡——陋室铭 教学课件

第二节
Section I
壹贰叁肆伍
情
初
再
联
课
境
读
读
系
堂
导
课
课
现
作
入
文
文
实
业
二、初读课文
正字音 惟吾德馨(dé xīn) 鸿儒 (hóng rú)
苔痕(tái hén) 白丁(dīng)
案牍(àn dú)
二、初读课文
解释下列重点的词语
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出名。 有龙则灵:形容词作动词,有灵气。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斯:这;惟:只;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长到;映入 谈笑有鸿儒 :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往来无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一、情境导入
重点:
1. 通过反复诵读,感知文章内容,疏通文意。 2. 合作探究文章的深层含义。
难点:
1. 重点句子的翻译。 2. 学习作者安贫乐道、伟岸傲物的志趣情操,培养高洁的情操。
一、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 “诗豪”之称。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 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 《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 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 存世有《刘宾客集》。
第四节
Section I
壹贰叁肆伍
情
初
再
联
课
境
读
读
系
堂
导
课
课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知识梳理课件

知识备查
作者介绍
马丽华,1953年生,山东济南人,
作家,现任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 主要作品有诗集《我的太阳》,散文 集《追你到高原》《终极风景》,长 篇纪实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 《灵魂像风》。
预习检 查读 一 读
lí
黧黑
lénɡ
棱角
lì
zhòu
砾石 骤然
quán
蜷卧
qián
rú
jīnɡ
课堂检测
4.下面文段中,第①③两句各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①12月15日,受大风降温天气的影响,黄河壶口段开始大面 积流凌的现象。②壶口瀑布两岸的岩石和护栏上也开始凝结 一排排美丽壮观的冰挂,晶莹剔透,造型各异,与瀑布中飞 舞的彩虹交相辉映,为冬日的壶口瀑布平添了几分秀色。 ③许多游客听着瀑布欢呼呐喊,轰鸣声与欢笑声此起彼伏。 (1)第①句修改意见: 搭配不_当__。__“__开__始__”_改__为____ __“__出__现__”__,__或__把__“__的__现__象__”__去__掉_________。 (2)第③句修改意见: 成分残__缺__。__应__在__“__瀑__布__”_____ ____后__加__“__的__声__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检测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A.驰骋 推推搡搡 震耳欲聋 奋力抗争 B.旋涡 如丝如楼 挟而不服 汩汩如泉 C.雾霭 怒不可遏 深不可测 搏大宽厚 D.翻身 钢板出轧 浪沫横谥 前呼后拥
解析:B项,旋—漩,楼—缕。C项,搏—博。 D项,谥—溢。
课堂检测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C )
预习检查
读一读
zh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第5单元单元写作指导5学写游记(共27张PPT)

(5)游记可以插入一些有文化底蕴的东西。写游记时 总要涉及某一个地方,而任何一个地方都有一定的历史。 游记不能纯粹是写这个地方有哪些事物,还可能牵涉到 这个地方的历史掌故、神话传说、英雄人物、天文地理 等方面的东西。这就需要了解这个地方的一些人文知识、 风俗习惯等,然后巧妙地根据文章中心表达的需要选择 插入的内容。
2020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 学课件 第5单元 单元写 作指导 5学写 游记(共 27张PP T)
2020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 学课件 第5单元 单元写 作指导 5学写 游记(共 27张PP T)
◆注意事项 一是有的同学认为,游记只能写山水,其实这种理 解是片面的,游记除了可以写山水以外也可以写城市、 小镇等,例如《走进纽约》这篇游记就是写城市。 二是有的同学认为,游记只能写名胜古迹,这也是 片面的。游记的写作范围很宽,有名气的地方可以写, 没有名气的小地方也可以写,只要你去过,仔细观察过, 给你留下了很深印象的都可以写。
2020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 学课件 第5单元 单元写 作指导 5学写 游记(共 27张PP T)
◆游记应当寓情于景,创造出情景交融、令人遐想 的意境来。
一般人写游记往往热衷于记叙游历的过程,实际上, 好的游记不仅能传播相应的旅游知识,还能传播作者的 情感。游记如果仅仅是客观地写过程,传播效果就不太 理想。因此,在游记的写作中要注意在记山水的同时, 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一般来说,谈感受能使文章的 思想得到升华,可以更好地发挥游记的宣传和教育作用。 在谈感受的时候 要注意两条:一是水到渠成,感想源于 游览的具体内容,是作者的肺腑之言。二是画龙点睛, 恰到好处地表现主题。
2020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 学课件 第5单元 单元写 作指导 5学写 游记(共 27张PP T)
2020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 学课件 第5单元 单元写 作指导 5学写 游记(共 27张PP T)
2020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 学课件 第5单元 单元写 作指导 5学写 游记(共 27张PP T)
◆注意事项 一是有的同学认为,游记只能写山水,其实这种理 解是片面的,游记除了可以写山水以外也可以写城市、 小镇等,例如《走进纽约》这篇游记就是写城市。 二是有的同学认为,游记只能写名胜古迹,这也是 片面的。游记的写作范围很宽,有名气的地方可以写, 没有名气的小地方也可以写,只要你去过,仔细观察过, 给你留下了很深印象的都可以写。
2020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 学课件 第5单元 单元写 作指导 5学写 游记(共 27张PP T)
◆游记应当寓情于景,创造出情景交融、令人遐想 的意境来。
一般人写游记往往热衷于记叙游历的过程,实际上, 好的游记不仅能传播相应的旅游知识,还能传播作者的 情感。游记如果仅仅是客观地写过程,传播效果就不太 理想。因此,在游记的写作中要注意在记山水的同时, 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一般来说,谈感受能使文章的 思想得到升华,可以更好地发挥游记的宣传和教育作用。 在谈感受的时候 要注意两条:一是水到渠成,感想源于 游览的具体内容,是作者的肺腑之言。二是画龙点睛, 恰到好处地表现主题。
2020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 学课件 第5单元 单元写 作指导 5学写 游记(共 27张PP T)
2020-2021年部编(统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全单元PPT课件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
壶口瀑布
17 壶口瀑布
R·八年级语文下册
学习目标
1.抓住壶口瀑布的特点,掌握作者的游踪, 体会文章布局的妙处。(重点) 2.欣赏本文优美抒情的语言,学习借景抒情 的表达技巧。(难点)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 情感。(重点)
走进作者
梁衡,著名学者,1946年出生, 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 《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 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著 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 其代表作品有《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 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等。
目录/CONTENTS
1 第一单元 2 第二单元 3 第三单元 4 第四单元 5 第五单元 6 第六单元
1 社戏 2 回延安 3*安塞腰鼓 4*灯笼 写作 学习仿写 口语交际 应对
第一01单元
9 桃花源记 10 小石潭记 11*核舟记 12《诗经》二首 关雎 蒹葭 写作 学写读后感 综合性学习 古诗苑漫步 名著导读 《傅雷家书》:选择性阅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 式微 子衿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驰骋”,呼应了前文“其势如千军 万马”的比喻,生动地描绘出壶口瀑布处 的黄河水汹涌奔腾的雄壮气势。
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 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 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 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 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连续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黄河刚柔 相济的特点。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 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 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 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 水的存在。
第五单元写作《学写游记》课件(共31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上划船,湖边有很多游客。 我们沿湖行走,湖边有亭子,亭中有人休息。 我们登上了名为琼岛的小岛,看到了负有盛名
的北海白塔。
游记可不是 流水帐,不仅 要写游览过程, 还要描写沿途 的景物,并表 达自己的感受。
游记往往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交代游踪,通 过游踪记述游览的经过,以此串起全文;二是描写景 物,抒发感受。后者是写作的重点,须详写;前者则 宜简略,只要能起到交代和串联作用即可。当然,游 览过程中一些特别的经历也可写出来,以增强文章的 可读性。比如课文《登勃朗峰》的后半部分,写那个 “车夫之王”的言行,这是旅途中难得的趣事,值得 一写。
一、什么是游记
把游览时的经历和感受写下来,就是 游记。
游记的题材非常广泛,凡是浏览神话传说等,都可能作 为游记的材料。
二、游记的特点
(一)游记不是“流水帐”
例如: 5月28日,我和爸妈一起去游览北海公园。 10点,我们到了公园门口,买票进去。 首先看到公园里有一个很大的湖,一些人在湖
(二)游记是“会说话的照片”
1.写游记跟旅游中照相有些相似
拍摄自己眼中的美景:一是选择那些具有地标性的、最富特色的 或者最能打动你的景物来拍照,定格成永久的回忆;二是拍照时要选 好角度,构思好画面,不留遗憾。
写游记同样如此,抓住最富有特征或代表性的,或者是你感受最 深的景物来写,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鲜明地呈现其 独特、令人难忘之处。例如课文《壶口瀑布》中以多种修辞手法,着 力表现瀑布浊浪奔腾、前呼后拥的夺人气势,让人读来心魄震撼。
学写游记
学习目标
1.了解游记的特点。 2.掌握写游记的方法。 3.体会游记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古人说,读万卷书,行 万里路。旅游其实也是一种“阅读”,是认识世界的另 一种方式。朱熹说:远游以广其见闻,精思以开其胸臆。 对天地问难,向山川求知,到大江大海去游历、锻炼。 城市的繁华、乡村的秀美、名胜古迹的魅力,无不给同 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能把这些印象变成文字,写 成游记,那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今天,就让我们一 起来学写游记吧!
的北海白塔。
游记可不是 流水帐,不仅 要写游览过程, 还要描写沿途 的景物,并表 达自己的感受。
游记往往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交代游踪,通 过游踪记述游览的经过,以此串起全文;二是描写景 物,抒发感受。后者是写作的重点,须详写;前者则 宜简略,只要能起到交代和串联作用即可。当然,游 览过程中一些特别的经历也可写出来,以增强文章的 可读性。比如课文《登勃朗峰》的后半部分,写那个 “车夫之王”的言行,这是旅途中难得的趣事,值得 一写。
一、什么是游记
把游览时的经历和感受写下来,就是 游记。
游记的题材非常广泛,凡是浏览神话传说等,都可能作 为游记的材料。
二、游记的特点
(一)游记不是“流水帐”
例如: 5月28日,我和爸妈一起去游览北海公园。 10点,我们到了公园门口,买票进去。 首先看到公园里有一个很大的湖,一些人在湖
(二)游记是“会说话的照片”
1.写游记跟旅游中照相有些相似
拍摄自己眼中的美景:一是选择那些具有地标性的、最富特色的 或者最能打动你的景物来拍照,定格成永久的回忆;二是拍照时要选 好角度,构思好画面,不留遗憾。
写游记同样如此,抓住最富有特征或代表性的,或者是你感受最 深的景物来写,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鲜明地呈现其 独特、令人难忘之处。例如课文《壶口瀑布》中以多种修辞手法,着 力表现瀑布浊浪奔腾、前呼后拥的夺人气势,让人读来心魄震撼。
学写游记
学习目标
1.了解游记的特点。 2.掌握写游记的方法。 3.体会游记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古人说,读万卷书,行 万里路。旅游其实也是一种“阅读”,是认识世界的另 一种方式。朱熹说:远游以广其见闻,精思以开其胸臆。 对天地问难,向山川求知,到大江大海去游历、锻炼。 城市的繁华、乡村的秀美、名胜古迹的魅力,无不给同 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能把这些印象变成文字,写 成游记,那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今天,就让我们一 起来学写游记吧!
部编版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集体备课第五单元教学课件PPT

赏析②:“夺路而走”“乘隙而进”“折 返迂回”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水的流淌赋 予人的动作,使其一下子就有了不同的情感, 甚至成为人遭遇困难、障碍时选择心态的象 征——有的果断放弃,有的伺机而动,有的灰 心退却。(修辞手法)
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 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 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 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请同学们朗读第3—5段,圈出表示观察 顺序的词句,把握作者的立足点和观察角度。
1
2
3
下到沟底
走到河心, 河心有沟
向上游 看去
4
河水跌 下去, 沟底
5
6
沿着龙槽 的边沿轰 然而下
细观脚下 的石
立足点:沟底河 心的一块大石头上
观察角度:俯视龙槽——仰观河 面——视线随河水由上而下——平视龙 槽两边——俯视脚下
立足点不变,从不同角度描绘不同方位景物的 写作方法,即定点换景法。
请同学们勾画出描写壶口瀑布的语句,赏 析作者从不同观察角度描绘的景物的独特特征。
示例: 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
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 可测,这便是“壶口”。 赏析:
作者俯视“河中有河”的龙槽,介绍壶口瀑布的形 状,交代“壶口”得名的原因,表现了景物之“奇”。
极点。文中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整体感知 勾画出描写不同季节的壶口瀑布的
四字短语,填写表格,并概括其特点。
季节
声形
雨季
涛声如雷、雾气弥漫、 浪沫横溢、水浸沟岸、 雾罩乱石、震耳欲聋
态势
扑面而来
特点
不太像瀑布,而 像“一锅正沸着 的水”,水势浩 大,涛声如雷, 令人害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比喻、拟人形象地写出黄河奔腾至此由于地理 环境的改变,一下从河床跌入深谷。河水被碎成点,碎 成雾,变成了水的另一种形态。
“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中抖落。不, 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是奔腾的黄河之水已变成了 飞流而下的瀑布——浑厚、壮阔、猛烈、凝重。
“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像一曲交响乐,一幅 写意画。”
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河水在 遇到阻碍后寻找其他的出路,成为泉、溪,突出其柔的一面。
眼前的河水 “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的窟窟窍窍……被水凿 得窟窟窍窍……切出一道深沟。”
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河水坚强,遇强则抗,坚韧 的特点。
由水想到个人 相似 联系
融景生情,情景交融
由个人想到民族
什么景, 什么情 上善若水,
以柔克刚, 水滴石穿
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1.理解文章内容,把握写景顺序和角度,体会作者对自然的感 悟与思考。
2.品味文章的语言魅力,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 3.欣赏作者笔下的各种景物,感受其雄伟、圣洁、瑰奇的特点。
4.作者为什么再写第二次之前,还要写第一次来观看 壶口瀑布的感受?
第一次是远观,写壶口瀑布给人惊心动魄的感觉, 为后文具体描写第二次观看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势起 到铺垫和渲染的作用。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5.小 结
壶 第一次 雨季 口 瀑
观看感受
雄壮伟大 气势磅礴
布 第二次 枯水季节 柔和细碎
【砾石】经水流冲击磨去棱角的石块。
【皱褶】皱纹,指冰山上的波形纹。
本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的?找出第一天游览 中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教学提示:让学生边读边标画 有关时间推移,地点转换的词语,进而理清文章脉络。)
各拉丹冬雪山位于中国青海格尔木市与西藏安多县交汇 处,为唐古拉山脉主峰,海拔6621米。
点击图片播放
长江源头格拉丹东海拔五千四百米的冰雪世界
líng qián rú
huò
菱角 虔诚 蠕动 豁然
xiè dài wān yán dūn jīng 懈怠 蜿蜒 敦实 腈纶
【黧黑】形容黑。
【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
【第二部分(第3—4段)】 写作者枯水季节看到的壶口瀑布。
【第三部分(第5—6段)】 由水写到石,再到写黄河博大宽厚的性格进而写到中华
民族的伟大精神。
雨季看到的壶口瀑布
枯水期壶口瀑布
1.从文中找出描写雨季中壶口瀑布的语句。作者从哪些 角度来描绘的?从中感受到雨季的壶口瀑布怎样的特点?
【听 觉】 在半山腰“涛声隐隐如雷”,近处涛声“震耳欲聋”。
上游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挤涌来,其势如千军 万马……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通过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之水波涛 汹涌,威武雄壮,大浪裹小浪,翻江倒海,飞流直下, 奔腾激越的情势。
表现出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势,充溢着催人奋进 的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
龙槽壶口
“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无形的大洞吸着,顿时拢成 一束……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
jiè 告诫
jìn 寒噤
sǎng shà
chěng
推搡 霎时 驰骋
yū
lóng
迂 回 震耳欲聋
【寒噤】寒战。 【潺潺】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 【出轧】从轧钢机里出来。 【汩汩】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怒不可遏】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这里形容 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2段)】 写作者雨季看到的壶口瀑布。
17 壶口瀑布
1.了解游记的典型特征,品读语言,体会文章风格特点。 2.感受本文独特的写景角度,把握景物特点,理解作者的
所感所思。 3.领会黄河的伟大性格,激发热爱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感情。
点击图片播放
梁衡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 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 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 出版署副署长,著名的新闻理论家、 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
刚中带柔
刚柔相济 坚韧不拔
1.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这黄河之水使作者想到什么?
想到了人—— “我突然陷入了沉思,眼前这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
集纳了海、河、泉、雾所有水的形态------造物者难道是 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作者看壶口瀑布,由黄河集纳了海、河、泉、雾所有水 的形态,想到人的各种情感,想到了博大包容的胸怀。
作者借景抒情,歌颂黄河即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作者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再次描写了惊心动魄 的场面,雄浑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之水博大宽厚,柔中 有刚的性格特点及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时有黄河 的性格想到中华民族虽历经艰难,但宁折不弯,坚忍刚强, 勇往直前的精神。通过议论和抒情,抒发了中华民族伟大精 神的赞美之情。壶口瀑布的美,第一个层次是描写的美。第 二个层次是意境的美。 第三个层次是哲理的美。
概括了黄河伟大的性格,是对全文的总结,也是作者思想 感情的流露。
他由黄河的“柔中有刚”、“遇强则抗”和“勇往直前”, 联想到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借对黄河的赞美,表达对中华民 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歌颂。
3.体会黄河象征的民族精神:为什么作者会从壶口瀑布 想到中华民族?
作者写黄河不仅将它作为一条河来写,还赋予它一 种无坚不摧、坚韧刚强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我们民 族精神的象征。
【视 觉】 雾气弥漫、“像一锅正沸腾着的水”,“ 那沟已被灌得
浪沫横溢”。
பைடு நூலகம்
2.作者是如何将雨季壶口瀑布的特点描绘出来的?
运用比喻,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河水比作沸水突出 壶口瀑布的惊心动魄、气势磅礴的特点。
3.雨季的壶口瀑布这样令人胆战心惊,那么枯水季 的壶口又以怎样的面貌展现在作者面前呢?分别写了 什么地方的河水? 各有什么特点?
正因为如此,在作者笔下黄河之水也被赋予人的情感, 而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正是寄予在对黄河之水的描写之中。 这种写法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想到民族的精神—— “我突然陷入了沉思,眼前这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
集纳了海、河、泉、雾所有水的形态------造物者难道是 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2.体会黄河象征的民族精神:怎样理解文章第六自然段? 感受作者在文字中所表达的情感。
“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中抖落。不, 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是奔腾的黄河之水已变成了 飞流而下的瀑布——浑厚、壮阔、猛烈、凝重。
“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像一曲交响乐,一幅 写意画。”
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河水在 遇到阻碍后寻找其他的出路,成为泉、溪,突出其柔的一面。
眼前的河水 “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的窟窟窍窍……被水凿 得窟窟窍窍……切出一道深沟。”
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河水坚强,遇强则抗,坚韧 的特点。
由水想到个人 相似 联系
融景生情,情景交融
由个人想到民族
什么景, 什么情 上善若水,
以柔克刚, 水滴石穿
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1.理解文章内容,把握写景顺序和角度,体会作者对自然的感 悟与思考。
2.品味文章的语言魅力,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 3.欣赏作者笔下的各种景物,感受其雄伟、圣洁、瑰奇的特点。
4.作者为什么再写第二次之前,还要写第一次来观看 壶口瀑布的感受?
第一次是远观,写壶口瀑布给人惊心动魄的感觉, 为后文具体描写第二次观看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势起 到铺垫和渲染的作用。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5.小 结
壶 第一次 雨季 口 瀑
观看感受
雄壮伟大 气势磅礴
布 第二次 枯水季节 柔和细碎
【砾石】经水流冲击磨去棱角的石块。
【皱褶】皱纹,指冰山上的波形纹。
本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的?找出第一天游览 中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教学提示:让学生边读边标画 有关时间推移,地点转换的词语,进而理清文章脉络。)
各拉丹冬雪山位于中国青海格尔木市与西藏安多县交汇 处,为唐古拉山脉主峰,海拔6621米。
点击图片播放
长江源头格拉丹东海拔五千四百米的冰雪世界
líng qián rú
huò
菱角 虔诚 蠕动 豁然
xiè dài wān yán dūn jīng 懈怠 蜿蜒 敦实 腈纶
【黧黑】形容黑。
【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
【第二部分(第3—4段)】 写作者枯水季节看到的壶口瀑布。
【第三部分(第5—6段)】 由水写到石,再到写黄河博大宽厚的性格进而写到中华
民族的伟大精神。
雨季看到的壶口瀑布
枯水期壶口瀑布
1.从文中找出描写雨季中壶口瀑布的语句。作者从哪些 角度来描绘的?从中感受到雨季的壶口瀑布怎样的特点?
【听 觉】 在半山腰“涛声隐隐如雷”,近处涛声“震耳欲聋”。
上游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挤涌来,其势如千军 万马……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通过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之水波涛 汹涌,威武雄壮,大浪裹小浪,翻江倒海,飞流直下, 奔腾激越的情势。
表现出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势,充溢着催人奋进 的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
龙槽壶口
“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无形的大洞吸着,顿时拢成 一束……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
jiè 告诫
jìn 寒噤
sǎng shà
chěng
推搡 霎时 驰骋
yū
lóng
迂 回 震耳欲聋
【寒噤】寒战。 【潺潺】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 【出轧】从轧钢机里出来。 【汩汩】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怒不可遏】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这里形容 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2段)】 写作者雨季看到的壶口瀑布。
17 壶口瀑布
1.了解游记的典型特征,品读语言,体会文章风格特点。 2.感受本文独特的写景角度,把握景物特点,理解作者的
所感所思。 3.领会黄河的伟大性格,激发热爱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感情。
点击图片播放
梁衡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 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 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 出版署副署长,著名的新闻理论家、 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
刚中带柔
刚柔相济 坚韧不拔
1.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这黄河之水使作者想到什么?
想到了人—— “我突然陷入了沉思,眼前这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
集纳了海、河、泉、雾所有水的形态------造物者难道是 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作者看壶口瀑布,由黄河集纳了海、河、泉、雾所有水 的形态,想到人的各种情感,想到了博大包容的胸怀。
作者借景抒情,歌颂黄河即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作者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再次描写了惊心动魄 的场面,雄浑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之水博大宽厚,柔中 有刚的性格特点及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时有黄河 的性格想到中华民族虽历经艰难,但宁折不弯,坚忍刚强, 勇往直前的精神。通过议论和抒情,抒发了中华民族伟大精 神的赞美之情。壶口瀑布的美,第一个层次是描写的美。第 二个层次是意境的美。 第三个层次是哲理的美。
概括了黄河伟大的性格,是对全文的总结,也是作者思想 感情的流露。
他由黄河的“柔中有刚”、“遇强则抗”和“勇往直前”, 联想到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借对黄河的赞美,表达对中华民 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歌颂。
3.体会黄河象征的民族精神:为什么作者会从壶口瀑布 想到中华民族?
作者写黄河不仅将它作为一条河来写,还赋予它一 种无坚不摧、坚韧刚强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我们民 族精神的象征。
【视 觉】 雾气弥漫、“像一锅正沸腾着的水”,“ 那沟已被灌得
浪沫横溢”。
பைடு நூலகம்
2.作者是如何将雨季壶口瀑布的特点描绘出来的?
运用比喻,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河水比作沸水突出 壶口瀑布的惊心动魄、气势磅礴的特点。
3.雨季的壶口瀑布这样令人胆战心惊,那么枯水季 的壶口又以怎样的面貌展现在作者面前呢?分别写了 什么地方的河水? 各有什么特点?
正因为如此,在作者笔下黄河之水也被赋予人的情感, 而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正是寄予在对黄河之水的描写之中。 这种写法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想到民族的精神—— “我突然陷入了沉思,眼前这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
集纳了海、河、泉、雾所有水的形态------造物者难道是 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2.体会黄河象征的民族精神:怎样理解文章第六自然段? 感受作者在文字中所表达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