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哲学文化》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第三讲(中国古代哲学)

中国传统文化第三讲(中国古代哲学)
• 战国时出现“五行相生相胜(克)”的学 说,五行相生的关系是:金生水,水生木,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相生关系 反映了古人对组成世界的五种物质的生成 关系的朴素直观的经验。
• 以上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相生:水——木——火——土——金 相克:金——木——土——水——火
• (2)《周易》以八卦说明自然现象和社会 的关系。
②把握“理”的方法: 前者主张“格物致知”; 后者主张内心反省,致良知。
理学强调通过道德 自觉达到理想人格 的建树,也强化了 中华民族注重气节 和德操、注重社会 责任与历史使命的 文化性格。 如古代一些名将名 相。
宋明理学在元明清 七百年里都是官方 的哲学,对中国乃 至东南亚产生深远 的影响。
哲学与人生境界
各种于此 种现各图 现象种说 象。预明 。两测易
相。经 结能中 合用的 可于八 能解卦 解释能 释各用
• (3)阴阳:中国古代哲学用以表示事物的 两个对立面的哲学范畴,殷商和周代已有 了原始的阴阳概念,最初的概念是指日光 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古代的思 想家看到一切都有正反两个方面
• 《易传》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吾心即是宇宙”
陆九渊(1139—1193)是南
宋理学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的代表、心学开创者。他提出
了“心即理”、“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即是宇宙”的思想。他认为
“理”就像太阳、月亮一样明显,
不用学习也能体会。因此提出
陆九渊
“发明本心”以求理的方法。求
“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这与朱熹格物致知的
的方法发生分歧,1176年,双方在江西信州鹅湖
道家追求是精神的超脱解放,如果执着于外在的物 欲、功名利禄,束缚于名教名言,那就会被物所主 宰,故而庄子要化解物形,求精神之逍遥自由。

中国传统哲学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

中国传统哲学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
传文 统化
3 一、人与天的关系:天人合一
(二)人与天地不同 人虽为天地所化育,但人又与天地、自然万物截然 不同。人类社会要延续与发展,人就不得不发挥自身 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造和利用自然。这也就使得人类 不得不与自然处于对立之中,从而将人与自然、天地 相分离。
历史上最早建立起“天人相分”的思想体系的, 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荀子。
24 一、儒家
7.“五四”的衰落 近代太平天国运动,是对儒学最早的公开冲击。洋务运动则使儒学的实际地位遭到削弱。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一批有识之士认识到,当时的中国正面临“四千年未有之变局”和 “四千年未有之强敌”,而仅凭传统儒家的“治平”之道已无法应对这千古未有的强敌。 因此必须学习西方“借法自强”。 随着西学影响的扩大及中国社会变革的深入,革命风潮日益高涨,到20世纪初遂出现了 公开的批儒反孔思潮,孔子和儒学的地位进一步被动摇。虽然清廷试图扼制这股公开的批 儒反孔思潮,但却是徒劳的。其后的白话文运动到“五四” 运动,以及国人高喊着“打倒 孔家店”的口号,否定了统治中华两千多年的儒学,儒学最终走向衰落。
25 二、道家
(一)道家起源 道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泰古二皇时期。《汉书·艺文志》记载:“道家者流,盖出 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 君人南面之术也。”即道家是从史官所记录的成败、存亡、祸福的历史中总结发展而来 的。他们从中知道君王之道就是要抓住要点和根本,以清心淡泊、谦卑高洁来自守自持, 这也是教导君王谦虚治国的大道。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 道家思想,形成了“无为无不为”的道德理论,这种道德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的正式形 成,道家学派得以创立。
16 一、儒家
(二)儒家学派的发展历程 儒家学派的发展历程,大致包括春秋时期的初创,战国时期的发展,西汉的兴起,魏晋南 北朝、隋唐的冲击,宋代的转折,明清的批判和“五四”的衰落7个阶段。

《中国传统哲学》课件

《中国传统哲学》课件
佛教的起源与传播 佛教的基本教义与哲学思想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佛教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与价值
佛教思想代表人物
龙树菩萨:提出中观学派,强 调对事物的理性认识和智慧的 解脱
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主张 众生平等,提倡慈悲、智慧和 修行
鸠摩罗什:翻译大量佛教经典, 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重 要贡献
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教育 的重要性,提倡 “有教无类”的教 育理念,对中国古 代教育的发展起到 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对中国社会价值观 的影响:儒家思想 强调“仁爱”、 “礼义廉耻”等社 会价值观,对中国 的社会道德观念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中国政治制度的 影响:儒家思想强 调“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等政 治观念,对中国古 代政治制度的发展 起到了重要的指导 作用。
中国哲学发展历程
起源: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哲学的基石 形成:汉唐时期,儒释道三教合流,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哲学体系 发展:宋明理学,强调天人合一,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转型:明清之际,西学东渐,中国哲学开始与西方哲学交流融合
中国哲学特点
强调整体观念:中国哲学注重整体性,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推动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发展 促进中西哲学的交流与融合 推动中国哲学的国际化发展 培养更多具有哲学素养的人才
Part Nine
总结与思考
总结本次课件内容
中国传统哲学 的起源与演变
核心思想与价 值观
主要流派及其 代表人物
对现代社会的 意义与影响
思考中国哲学的未来发展
继承与创新:在保持传统哲学精髓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与文化进行创新,推动中 国哲学的现代化发展。
注重实践:中国哲学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世界。

中国文化概论-第四章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

中国文化概论-第四章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
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老子》第 二十三章)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老子和孔子事物运动变化的观点在《易传》
中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系辞
下》)
《易传》的作者用“生生”、“日新”(见《
系辞上》)来概括事物运动变化的过程。
由于《易传》用刚强为主、柔弱为辅的观点
来论证尊卑、贵贱、上下的地位,更加接近于 当时的社会现实,因而受到历代儒家的推崇。
至于老子的“柔弱胜刚强”,虽含有否认人
为的一面,但对其中合乎客观辩证法的一面, 过去似乎研究不够,其中的奥义真蕴还须作进 一步的发扬。
三、会通之学
“会通”即融会贯通,中国古代哲学是在融会
第四章 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
第一节 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问题
中国传统哲学从较早的《易传》开始一直到
明清时代,中间经过了诸子、董仲舒、古文经 学、今文经学、玄学、宋明理学等演变发展, 是在不同的学派之中经过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 程逐渐丰富完善的。
中国古代哲学集中体现在儒学中。 天人之学、变易之学、会通之学
然和社会变化和占卜的书。
在《周易》里记载了许多属于对立方面的范
畴,说明整个世界充满着矛盾,是在矛盾中影 响着、牵制着、变化着。
“小往大来,大往小来”;“无平不陂,无
往不复”……
对世界作这样的看法,具有这样的观点,是
“有对”之学(辩证法)的萌芽。
2、变易之学的主要内容
第一,关于事物运动变化的观点。 中国古代思想家是在观察了若干自然现象和
社会现象以后才得出这一看法的。也就是说, 他们从观察事物运动变化的个性中发现了事物 运动变化的共性,同时把这种共性运用到观察 人生、社会、历史方面。

2024版《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完整版

2024版《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完整版

佛教文化对于心理治疗、 生命教育等方面也有重 要的贡献。
佛教的修行方法对于提 高个人修养和心灵成长 具有帮助。
06
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化
书法艺术与鉴赏
书法艺术概述
阐述书法的起源、发展及主要流 派,如篆书、隶书、楷书、行书
和草书等。
书法技巧与笔法
分析书法的基本技巧,如用笔、 用墨、结构和章法等,以及不同 流派的笔法特点。
01
02
03
《论语》解读
阐述孔子的教育思想、政 治主张及伦理道德观念。
《大学》解读
探讨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 天下的理念及实践方法。

《中庸》解读
阐述中庸之道的核心思想 及在人生、社会等方面的 应用。
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治理
以德治国、以人为本等理念在现代社 会治理中的应用。
儒家思想与个人修养
历代绘画流派及代表画家
介绍历代著名的绘画流派及其代表画 家和作品,如文人画、工笔画、山水 画、花鸟画等。
绘画鉴赏与收藏
探讨绘画作品的鉴赏方法、收藏价值 及市场动态。
音乐舞蹈表演艺术
中国传统音乐概述 阐述中国传统音乐的起源、发展及主要
特点,如五声调式、民族乐器等。
音乐舞蹈与民俗文化 探讨音乐舞蹈在民俗文化中的地位和 作用,以及不同地域和民族的音乐舞
02
03
易行。
华严宗以《华严经》为主要 经典,强调万物圆融无碍的
思想。
04
05
天台宗以《法华经》为主要 经典,注重止观双修和实相
论。
佛教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
01
佛教文化在现代社会中 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涉 及哲学、艺术、文学等 领域。

中国哲学史PPT课件

中国哲学史PPT课件

中. 國哲學簡史
6
中國哲學精神
以人为本 基本的哲学类型:人生哲学
1.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 “大学之道,在于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3. “爱人者必人爱之” 4.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5.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6. “无为而无不为” 7. “治大国者烹小鲜”
中國哲學簡史
中 國 哲 學
1
中国哲学精神
中. 國哲學簡史
2
中國哲學精神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也是民族精神的精华。中国哲学跟其
他民族的哲学都不一样,有其特有的民族性。它浓缩的反映出中 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性格,社会心理,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 方式,认知结构等等。中国哲学的民族性也就是中国哲学区别于 其他民族哲学的特质,这种特质构成中国哲学独特的精神风貌。
国也化家古陬名 人
人是的、代邑丘


中. 國哲學簡史
20
儒家學派
孔子三大思想
政治思想
其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 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中. 國哲學簡史
4
中國哲學精神
实事求是 知识论态度
实事求是与自强不息的进取意识相一致。《左传》把”实事”概括 为为三条,叫”正德”,”利用”,”厚生”。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不同,哲学家并不从纯粹的理论兴趣出发 探求知识,而是把”求是”,即探求知识通”实事”紧密地联系 在一起,主张为”实事”而求知识。
➢ 西方进化论的传入,与中国的“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的传统哲学
相结合,促进了中国近代哲学的转型,丰富了中国哲学的内涵。
➢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使中国的思想资源进一步丰富,使中国哲学获得新

中国古代哲学

中国古代哲学

• 《孟子· 尽心上》 :“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 , 其良能也 , 所不虑而知者 ,其良知也。” • “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 王阳明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 (先天的),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 “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 物。
第二节 中国古代哲学的宇宙观和人 生境界
在西方文化中,宗教处于核心地位。在 中国古代文化中,哲学处于核心地位。
• • • •
• •
• • • •

一、中国哲学的萌芽 古代哲学萌芽于商周之际 1、五行说: 西周初年的《尚书》提出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 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的事物 2、八卦说 《周易》以八卦说明自然现象和社会的关系。周易所包含 的占卜科学理论令今人大惑不解,以致出现了《易经》热。 3、阴阳说 殷周时期有了原始的“阴阳”观念。 战国末期,以邹衍为首的阴阳五行家,把阴阳和五行观念 揉到一起,倡导阴阳五行说 总之,五行说、八卦说、阴阳说、包含着最朴素的原始的 哲学思想。
阳明心学: 思想核心:致“良知” (良知即本心、即理,乃天生,不必外求) 认识论: 强调自我主动,鼓励奋发立志 •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 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 之天理。 •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 王阳明(王守仁)是宋明理学中心学的集 大成者 • 先生(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 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 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 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 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 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 一、生生不已、大化流行的宇宙观 • 中国哲学中的宇宙,是一个无限的宇宙, 创进的宇宙,普遍联系的宇宙,它包举万 有,统摄万象,无限丰富,无比充实。 东南西北、上下四方之空间为“宇”,古今 旦暮、往古来今之时间为“宙” ;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中国传统文化简介——儒释道 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简介——儒释道 ppt课件
而不骄,威而不猛。” ❖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 “极高明而道中庸。” ❖ ☺这是儒家关于做事方面的德性原则。 ❖ 做事不要太苦;享欲不要太乐; ❖ 待人不要太苛;用物不要太荣。
1.4.5.克己复礼的修身之道
❖ 孔子:“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 ❖ 孔子还曾经提出克己的三大目标指向: ❖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
探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学能
不能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呢?
❖ 可以的。比如,儒学中“为政以德”、“以民为本”
的政治思想对我国的民主建设就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儒学中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的学习同样有一定的指导作 用。如“三人行,必有吾师”“学而时习之”“温故 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 罔,思而不学则殆”等等。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
❖ 创始人是老子,在其《道德经》中提“道法自 然”的思想。
❖ 集大成者庄子则提出“不刻意”的命题来阐发 之。
❖ (2)道家的衰落与复兴
❖ 道家在几经曲折之后具有复兴的趋势。林语堂 把道家的智慧称为“自然”的智慧。“新道家” 在美国及欧洲的兴起。
❖ 中国未来的命运:“自由就是无为而治”
2.2、道家思想核心
❖ 以道家、儒家为代表的古代思想家一般都反对 把天和人割裂、对立起来的观念与做法,而是 竭力主张在“敬天”、“畏天”的基础上追求 天人协调,天人合一。
❖ 尤其是道家的思想,特别值得我们关注: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天道无为,任物自然。”
❖ 李约瑟:道家智慧的实质是禁止反自然的行 为。
佛:自己觉悟、觉悟他人、觉悟一切
❖ 南怀瑾:佛学像百货店,里面百货杂陈,样 样俱全,有钱有时间,就可去逛逛。逛了买 东西也可,不买东西也可,根本不去逛也可 以,但是社会需要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女娲氏,烧炼五色石头补天,杀龟做天柱。(共工氏和 祝融氏)
❖ 神农氏,尝百草,分辨出食h物和草药,写出《本草》
4
(二)传说时代
❖ 中国的传说时代,就是中国的第一个王朝——黄帝王朝 时代。在这个王朝中,出现无位有名的领袖, 所以也称 五帝时代。
❖ 1、姬轩辕,黄帝王朝建立的日期是纪元前2698年。中 国古文明被认为完成于他一人之手 ,他发明了人们希望 是他发明的一切东西。房屋、衣裳、车船、兵器、阵法、 乐器、五音、器具、井田。
❖ 2、中国哲学是以命为中心的,而可通宗教境界的。但 是西方哲学没有很好的人生哲学。西方对人生的灵感来 自文学、艺术、音乐,最后是宗教。
❖ 3、中国哲学是重实践的,实践的方式初期主要是在政治 上表现善的理想。西方哲学是重知解的。
❖ 4、中国哲学之重道德性是根源于忧患意识;宗教的情绪 源于恐怖仪式。
❖ 一切确切的知识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 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但是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 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
❖ 3、马克思认为,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h
9
四、中西哲学的比较
❖ 1、中国哲学的特质是重“主体性”与“内在道德性”。 西方哲学不重“主体性”,而重“客体性”,以知识论 为中心展开的,有很好的逻辑,有本体论与宇宙论。
❖ 嫘祖发明养蚕抽丝;仓颉造字;隶首发明算术; 容成 发明历法。
❖ 黄帝在位期间风调雨顺。 ❖ 纪元前2598年,黄帝152岁的时候在桥山(陕西黄陵) ❖ 升天。
h
5
2、颛顼
❖ 黄帝的孙子,在位七十九年,平庸,但下令女人在路上 遇到男人时,必须恭恭敬敬站在路旁,让男人先走,否 则流逐蛮荒。
❖ 3、帝喾
h
7
二、中国有哲学吗?
❖ 中国本无“哲学”一词,哲学一词最早是日本学者西周 (1829—1897)借用汉语“哲”、“学”两字指称源 于古希腊罗马的哲学学说,中国学者黄遵宪(1818— 1905)将这一名称介绍到中国,为中国学术界所接受。 西方哲学传入中国之前,中国虽然有丰富而独特的“哲 学思想”、“哲学问题”,但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还没有从经、史、子、集中分离出来,哲学思想和哲学 问题的研究往往包含在经学和子学等等之中,还没有自 觉地把“哲学”作为单独的研究对象。
❖ 颛顼的侄子。在位七十一年。
❖ 4、尧
❖ 帝喾的儿子
❖ 5、舜
❖ 尧的女婿
h
6
(三)半信史时代
❖ 夏(巫术文化)、商(祭祀文化)、周(礼乐文 化),史学家称为“三代”
❖ 商的始祖契,其母简狄,帝喾次妃,吞玄鸟卵, 孕生契。苏妲己
❖ 周的始祖后稷,其母姜原,帝喾元妃,践巨人足 迹,孕生后稷。褒姒
❖ (四)信史时代 ❖ 春秋战国,经、史、子、集
h
11
第二讲 道家的思想和文化
❖ 中国文化历史,在秦汉以前,由儒、墨、道三家,笼罩 了全部的文化思想。以儒、墨、道三家与当时的礼乐传 统之间的关系而言,儒家可以说赋予礼乐以哲学的新解, 道家追求一个超越礼乐的境界,尽管道家在批判现实礼 乐方面比儒墨两家表现得都要激烈而彻底,但是在一个 更高的思想层次上,依然肯定礼乐的意义。如,孟子反、 子琴张两人不肯“愦愦然为世俗之礼”,但他们哀友人 子桑户之丧,“临尸而歌”,仍自以为的“礼意”。墨 家则不免与礼乐发生正面冲突。
中国哲学与文化
中华女子学院
h
1
第一讲 中国文化的源头
❖ 一、中国人活动的历史分为四个时代:
❖ 1、神话时代(纪元前二百七十六万零四百八十年到纪元 前四百八十年,共二百七十六万年);
❖ 2、传说时代(纪元前二十七世纪到纪元前二十三世纪, 约五百年);
❖ 3、半信史时代(纪元前二十三世纪到纪元前八世纪,约 一千五百年,夏商周,史学家称为三代);
❖ 5、思维方式的差异。
h
10
五、中国哲学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倾向
❖ 1、天人合一与天人交胜 ❖ 2、知行合一与知行相资 ❖ 3、中国哲学价值观的争论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为义与
利的问题。二为力与德的问题
❖ 六、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与主要缺点
❖ 1、刚健自强的基本精神 ❖ 2、以德育代替宗教的传统 ❖ 3、德力分离的倾向 ❖ 4、继往与创新的关系问题
h
3
2、五氏
❖ 经过三皇的努力,世界已有长足的进步,但人们的生活 仍很困难。三皇之后又出现了五氏 :有巢氏,燧人氏,
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氏的原始意义也是神祗,神 性比皇似乎更少,属于第三个等级。
❖ 有巢氏,教人们在树上建篷盖。
❖ 燧人氏,把天上一个最大的秘密“火”泄露给人类,教 人钻木取火。
❖ 伏羲氏,教人们烹饪,这是艺术的萌芽;做八卦,最早 的计数文字,后来被星象学家用来占卜;设立官员,身 上画龙,表示高贵;发明乐器;教导男女固定配偶,制 定夫妇制度。
❖ 4、信史时代(纪元前九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纪元前841 年,即共和政治第一年,中国历史的文字记载开始获得 保存)
h
2
(一)神话时代
❖ 1、盘古开天辟地 ❖ 盘古的任务是为人类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而主宰世界
的却是玉皇大帝。犹太教认为世界的创造者和主宰者都 是耶和华。 ❖ 神话学家把神话时代分为十纪,每纪二十七万六千年。 就在第三纪的时候,陆续出现了三位伟大的神祗,天皇、 地皇、人皇,称为三皇。皇的原始意义就是神祗,但神 性稍次于盘古和玉皇大帝。 ❖ 天皇是盘古后裔中第一位最有卓越成就的领袖,寿命一 万八千岁,他把人民分为若干部落,中华人自此成为一 个有组织的民族,具备国家的雏形; ❖ 天皇死后,经过若干年,地皇在龙耳山诞生,寿命一万 八千岁,有十一个儿子。整顿了日月星辰运转的秩序, 规定30天为一个月,12个月为一年。 ❖ 人皇诞生于刑马山,寿命一万五千六百岁,有九个弟弟, 把中国划分为九州。
❖ 若把源自希腊的“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内容结合在一起, 把它们同一化,可以说中国根本没有哲学。
❖ 中西哲学具有不同的方向和形态。
h
8
三、什么是哲学
❖ 1、牟宗三认为,凡是 对人性的活动所及,以理智及观 念加以反省说明的,便是哲学。
❖ 2、罗素认为,哲学乃是某种介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东西。 哲学所涉及的是科学解决不了,神学的答案又不令人信 服的问题。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 为确切的知识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它又不象 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权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